抚顺县辖乡。1958年设马圈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面积153.2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马圈子、西川、太平、草盆、红石、孤家子、金斗、东沟、板石、松树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林业和木材加工等。农业主产玉米、大豆、木耳。纪念地有三块石革0据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53.2平方公里 | 210421204 | 113000 | 0413 | 查看 马圈子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石文镇 |
石文镇位于抚顺市西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分别与拉古乡、海浪乡和救兵乡毗邻,北接抚顺市望花区,南邻本溪市,双古线、双石线、沈环南线和抚本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地域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8亩,山林面积7647.8公顷,辖1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8亿元,全口径税收达到6230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20元,分别比去年递增10.4%、20%、15%。招商引资突破8750万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乡镇前列。曾荣获县先进党委、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镇、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经济发展先进镇、市文明乡镇、省市安全文明乡镇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涌现了全国文明村——毛公村、省级文明村——三家子村,已成为抚顺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全镇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逐渐形成了棚菜、果树、蛋鸡、裸地菜、绒山羊、柞蚕六大产业。工业以铁矿开采、冶炼和塑料、橡胶、建材、电器元件制造为主,罕王集团直接还原铁有限公司、抚顺市集装袋厂、山源散热器有限公司、抚顺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山河酒业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小城镇功能比较完善,餐饮服修和运输等各业比较发达。 “产业富民、工业兴镇”是石文的发展思路,“创建卫星城镇,打造和谐石文”是石文的发展目标。石文把招商引资始终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热情好客的两万多石文人民,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真诚期盼四海宾朋来石文投资兴业,共图繁荣。. |
后安镇 |
后安镇地处抚顺市东部山区,东经124°,北纬42°,属长白山龙岗余脉,也是抚顺县东部山区的林业重镇。全镇地域面积363平方公里,总人口18000人?? 。现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东临汤图乡,南临本溪和马圈子乡,西与救兵乡接壤,北与上马乡相连。省级公路沈通线,市级公路抚金线贯穿全镇。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经济环境,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成为我县东部山区五个乡镇的中心镇。 后安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19489亩,其中:旱田16589亩,水田2900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全镇林业资源丰富,是我县的林业重点乡镇之一。全镇林业用地45万亩,有林面积3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80%。著名的三块石森林公园是我镇内新兴的朝阳企业。我镇森林中野生中药材近百种,山野菜品种齐全,天然树种达百种以上。另外,野生动物也较多,经常出现的有:山兔、野鸡、孢子、獾子、野猪等。我镇的铁矿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铁矿石储量达1788万吨。工业以著名的罕王集团主矿傲牛铁矿和百丰矿业有限公司为主,年生产铁矿粉达50万吨以上,成为我镇的支柱企业。 后安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进程,走实现农业产业化道路,来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一项突破”即小城镇建设;两项改革即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集体林产权制度;三项开发即菌业、林业、旅游业;建立七大商品基地即香菇生产、山野菜种植、中药材种植、林蛙饲养、特色水果、畜牧业养殖、绿色食品生产的战略,同时树立一面旗(佟庄村),抓好两条线即馒首、三家子、郑家、北沟、李家、王家、四道、傲牛、腰堡、下古村,照亮后安镇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后安镇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入手,面向市场发展了以香菇、林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七大商品基地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商品基地的形成,制定短、中、长期发展项目,短期项目以香菇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已建成彰党、四道、李家、三个食用菌小区,山野菜反季节栽培在四道、郑家、彰党村归圃500亩;中期发展项目是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建成两处奶牛基地;长期发展项目以水果和中药材为主,1000亩尖把梨、南果梨园3处,700亩果业示范园一处,中药材生产以林下开发为主,形成果药间作的立体模式,产来化商品基地初具雏形。. |
章党镇 |
抚顺县辖乡。1978年设章党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2.1万。沈(阳)吉(林)、沈(阳)清(原)铁路贯穿全境。辖门进、邱家街、张家街、上章党汉、上章党鲜、解家、黄金、张木匠沟、土口子、石门岭、驿马、营盘、榆树、高丽、下窝棚、新屯、洼子伙洛、二伙洛、转湾子、万斤了、邱家堡子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蔬菜。名胜有大伙房水库和萨尔浒风景区。历史古迹有张作霖元帅陵园。. |
哈达镇 |
哈达满语为“山峰”的意思,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北部,东北与铁岭县接壤。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素有“抚顺市产粮第一镇”的美誉。202国道和詹白公路横亘东西,距市中心22公里,镇域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辖17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人口2.3万。哈达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23毫米,无霜期180天。地貌多以丘陵为主,东、西、北三面群山起伏,系长白山余脉,土质以棕壤为主,矿产资源以菱镁、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石为主,其中镁矿贮藏丰富,现已探明储量4,000万吨。全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4万亩,林木储量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0%。哈达镇公用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商贸发达,通讯、邮电、金融功能齐全,适合于各类产业的经营,已逐渐形成哈达的经济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哈达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勤奋务实,使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3亿元, 财政收入完成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粮食产量2.1万吨。 ". |
马圈子乡 |
抚顺县辖乡。1958年设马圈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面积153.2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马圈子、西川、太平、草盆、红石、孤家子、金斗、东沟、板石、松树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林业和木材加工等。农业主产玉米、大豆、木耳。纪念地有三块石革0据地。. |
上马乡 |
位于抚顺东部山区的上马乡,东与抚顺县汤图满族乡相邻,南连抚顺县后安镇,西接抚顺市东洲区,北隔大伙房水库与抚顺县章党镇相望。乡内面积271平方公里,东西长140华里,南北横跨60华里。乡内6000余户居民,21000人口居住在17个行政村。全乡林业用地33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 全乡畜牧业发展蓬勃兴起,市农牧局在姚家村建立的农场成为远近闻名示范基地,坎木村已成为抚顺地区养猪第一村,竖碑村已成为县级肉鸡饲养基地。牛、羊、鸭、鹅等家禽饲养有一定的基础,尚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上马乡历史悠久,有闻名中外“萨尔浒”战役右战场,又有近在咫尺的“元帅林”,有明清古塔的风姿(抚顺市境内三座塔,上马乡境内二座)又有棋盘山的壮伟。沿大伙房水库周边12个自然村屯,绿水清山,相互映衬,风光旖旎。东篱园、水靖山庄、温情度假村是你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农家特色小院是你回归大自然寻古归真的佳境。 上马乡山美、水美、人更美。全乡17个行政村有近一半以上村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乡内具备两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1)、距抚顺市内41公里,乘车半个小时到达市内,交通便利,乡内四条县级以上公路,四通八达。(2)、北临“萨尔浒”西接东洲碾盘乡,是个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二是资源优势:(1)、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铁、银、金、铜、铅锌,分布广泛。(2)、33万亩有林地、上百条小流域。(3)、充足的水资源,乡内四条河流。(4)、四万亩耕地。特别是新一届党政班子,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诚待人,聚贤纳仕,广招社会各界朋友。乡-林成军、乡长刘铁友代表全乡2万人民真诚欢迎您到上马乡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
救兵乡 |
救兵乡地处抚顺市东南部山区,距市区 25 公里,境内交通便利,“双古线”横贯东西,“抚清线”贯穿南北。全乡区域面积 266.7 平方公里,基本地貌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乡总人口 2.1 万人, 6025 户,其中:农业人口 1.8 万,农业户 5500 户。全乡耕地计税面积 24475 亩,其中水田 5139 亩 , 人均耕地 1.16 亩(实际面积 30725 亩,其中水田 6039 亩,人均 1.5 亩)。 2004 年,全乡粮食产量达到 1.16 万吨,创历史新高。我乡为抚顺县重点林业乡,林业用地 34.9 万亩,有林地面积 21 万亩,森林蓄积量 49 万立方米,各项林业指标均排在抚顺县前三位。 2004 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36 亿元,人均收入突破 5000 元。 几年来,救兵乡的经济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迅速摆脱了“ 95.7 ”洪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仅仅几年间,就实现了脱贫,并由省级贫困乡一跃成为抚顺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且连续两年获得这一荣誉称号( 2002 及 2003 年),这种发展模式,曾经被市有关人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救兵现象”。建设中的关山湖风景区全面开放,别具一格的“农家小院”特色餐饮,为我乡的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八方来客,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救兵乡的朝阳产业。". |
峡河乡 |
"抚顺县辖乡。1958年设峡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5公里,面积119.1平方公里,人口1万。抚(顺)圣(子)公路过境。辖峡河、柏花、小堡、眼望、排房、六家子、上三家子、大东、小林、杜家、大房子、夏家堡、荒地、胜子、陡岭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矿、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 |
海浪乡 |
海浪乡位于抚顺西南部,东经123度,北纬41.5度。全乡所辖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人口1.37万。全乡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3.6亩,林业用地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 。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海浪乡地处辽沈中部城市群的腹地,北依抚顺市,西邻省会沈阳市,南与本溪市接壤,与三地市中心相距均不超过50公里,并且都有标准公路相连接,交通便利;距沈丹高速公路和铁路仅为4.5公里,距东北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素有“黄金三角之地”的美誉。 生态环境良好,物产丰硕富饶。长白山山系龙岗山余脉橫亘乡境,使全乡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丘陵地貌,境内最高山峰海拔为527.1米。海浪乡于1982年被评为抚顺市第一个“生态建设示范乡”。境内空气清新、植被丰富,年降雨量常年保持在830毫米左右 ,两大主要河流全长28.7公里,分别注入浑河,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利配套工程齐全,适合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是抚顺县的重点产粮区。年平均温度6.6℃,由于北侧群山环抱,南侧直面沈阳平原,光照充足,为瓜果、冬季保护地蔬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品质优良而在沈阳、抚顺、本溪三地的市场上一直享有美誉。 基础设施完备,各项事业发达。历经多年建设,海浪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全乡实现了标准化公路、程控及移动通讯、有线电视、自来水四个系统的“管网化”。随着供电容量为1.2万千瓦的海浪变电站的建成,困扰海浪乡经济发展多年的电力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为新增大型工业项目和其它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公路网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乡内98%以上的自然屯实现了油路网化。与沈阳、本溪相连接的公路均保持了较好的养护状态,日均通车量超过千台次以上,成为沈阳、抚顺、本溪三市人员和物质流通的重要通道。金融、通讯、邮政、商业等服务行业比较发达,服务网点遍布全乡,服务方便快捷。 “十五”期末,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其中一产业完成总产值6073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4.3%,二产业完成5313万元,年均14.6增长%,三产业完成2414生产总值万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600元,年均增长4.5%。. |
拉古满族乡 |
抚顺县辖乡。1958年设拉古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拉古、三人沟、大甸、东沟、二松沟、杜家堡子、叶家、陡山沟、浅沟、北山、长山、杨家、山城沟、小甸、松岗堡、鹅脖岭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花生。. |
兰山乡 |
" 兰山乡取名于辖区内的兰山村,该乡位于抚顺城东南,距市区8公里,距市中心25公里处,东临大伙房水库,南与上马乡相接,西北与抚顺市碾盘乡、抚顺市石油二厂、乙烯化工厂接壤。全乡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2公顷,耕地535公顷,水域面积20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12个中小企业.总户数1910户,总人口数6410人,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四个民族居住,其中90%是汉族。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长,东西窄,境内有一条河(兰山河)全长8.7公里,“关洋线”公路全长8公里,贯穿兰山乡南北,村村都有柏油路,交通十分方便。 兰山乡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7摄氏度,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143天,境内自然资源匮乏,农业主要以生产水稻,玉米,大豆主,畜牧业生产比较发达,是抚顺东部山区有名的养鹿之乡. 清初,从山东诸城县登州府,青州府,莱州府,义城及长白山等地区,将高、王、汪、韩金等15姓氏人家迁来定居,境内有一村南山背上生长着种兰花,花味清香,故取名为“兰山村”。中华民国时期,兰山设一个行政村近百户人家,辖8个自然屯,即紫花、簸箕、兰山、关家、金家、五味、榆树、两家。东北沦陷时期,本境内归兰山塔村管辖,村公所住在兰山,1946-1948年-占领时精神状态 行保甲制,成立兰山保,隶属甲邦乡,1948年10月解放.1956年本境属露天区关口管辖,1959年8月成立抚顺市郊区畜牧农场,后由于区划变更,改为国营抚顺县兰山种畜农场,隶属于抚顺市农牧局、省农垦局。1984年3月建立兰山乡人民政府,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现在兰山乡属政企合一单位,有国家全民在籍农工2431人,其中,已有731人享受国家工人退休劳保待遇,1400多农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境内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是于其他乡镇不同之所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兰山乡内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是抚顺县有名的富裕乡镇,后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我国加入WTO,乡企技术落后,企业纷纷关停,兰山乡经济步入低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兰山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依托大城市、大企业的幅射作用。扬我之长,避我之短,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走出了具有兰山特色的小康之路,兰山经济开始逐步复苏。. |
汤图满族乡 |
汤图满族乡地处辽宁省抚顺市东南部,跌宕起伏的三块石山脚下,距抚顺市区42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共2048户、7898人,其中农业人口7086人;全乡区域面积22.3万亩,其中耕地1.6万亩。 连接抚顺和新宾的县级公路下李线贯穿全境;程控电话遍布全乡各个角落,移动通讯覆盖大部分地区;邮政、金融等功能齐全。 从自然地理概况来看,体现以下“五个特点”: 1、气候环境适宜,林业资源丰富。我乡地处三块石山麗,苏子河下游,全乡林业用地面积18万亩,森林面积12万亩,经济林5万亩,林木蓄积量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2%,苏子河、长百河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年降雨量年均为800毫米,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开发资源,有板栗园12800亩,林下参3000亩,刺嫩芽基地4000亩、林蛙池150个。 2、地貌特征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我乡地处长白山余脉,植被较好,山清水秀,适于人居。人居环境不断改善,9个村全部开展了文明村创建活动,7个村实现街道硬化,全乡改厕210座,建沼气150个,吊炕3000铺。连接抚顺至新宾的县级公路下李线,郑石线及百花大桥,占贝大桥贯穿全境,移动电话、光纤联网遍布全乡每个角落。2002年经市有关部门检验为无公害生产基地,有较好的生态发展基础。 3、土特产品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由于地貌特征独特,土质肥沃,适合林下参、刺嫩芽、大叶芹、黑木耳、红蘑等土特产品生长。几年来,我们对部分产品进行了人工栽植,做了反复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全乡共有山野菜大棚85座,建50亩冷棚地菇示范园一处,百亩五味子园一处,山葡萄园一处,加快了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较大的土特产品深加工包装的有利条件。 4、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后劲强大。我乡境内地下藏有矿产资源, 2003年石棚子铁矿的建立,填补了我乡工业的空白。占贝水电站项目已达成意向型协议,具有较强的工业开发后劲。 5、满族风情浓郁,旅游开发佳处。我乡南靠三块石风景区北坡,北倚大伙房水库,三块石水库座落我乡境内,地方土特产品丰富,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人气及文化底蕴。 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81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50万元、二产2500万元、三产9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