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来镇于2006年2月建成集镇,是由原二户来镇与铧尖子镇合并而成。地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距本溪市166公里,距沈阳234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6’,北纬41022’,全镇总面积45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9843公顷,土地面积 55120亩, 10857户,35566人,年人均收入2,930元。内辖15个行政村,是一个满、汉、朝鲜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
自然环境:境内群山起伏,高山丘陵占总面积的90%。南部果松川、大恩堡村、冯家堡子、柳林子村地势突起,峰峦重叠;北部文治沟、碑登2个村多山,地势较南部为低;中部二户来、光复、朱家堡子、拉古甲村一带地势较为平坦,西部东堡村、铧尖子村、洼子沟村、川里村、高台子村,地势渐高。境内形成南北走向长达4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河流来自南、北、西三个方向。南有柳林子河,北有碑登河,西有富沙河,三河汇于二户来向东流去。二户来是六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铁、石墨、石灰石、粘土、滑石、硅石、菱镁、沙金、银等。其中铁、石灰石、粘土已得到开发,石墨、滑石的储量已基本探明。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00—9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为多种农作物和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温条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高梁和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其中“二户来大米”享有盛名。野生植物特产有红松、油松、柞树、核桃楸、椴、桦、色、黄菠萝等数十种树种。主要野生植物特产和药材有:蕨菜、牛毛广、刺嫩芽、大叶芹、野山参、细辛、北沙参、百合、玉竹、马兜苓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山兔、山鸡、林蛙等。
农业:全镇共有6500户,21552人。其中农业户5325户,19613人,山林面积19525公顷,耕地25552亩,其中水田5999亩,旱田19579亩。
林业:全镇土地总面积429600亩。其中:林业用地312537亩,非林业用地129163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03275亩,其中:人工林33985亩;天然林269290亩;疏林地3551亩;未成林造林地5611亩;苗圃地1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6万人 | 454平方公里 | 210522110 | 117000 | 0414 | 查看 华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八卦城街道 |
八卦城街道位于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下辖: 210522001001 121 顺城社区 210522001002 121 向阳社区 210522001004 121 福民社区 210522001005 121 朝阳社区 210522001006 220 沿河社区 210522001007 220 水电社区 210522001008 121 永红社区 210522001010 121 新市社区 210522001011 121 前进社区 210522001013 121 联沼社区 210522001014 121 中心社区 210522001015 121 东山社区 210522001016 121 黎明社区 210522001017 122 参茸社区 |
桓仁镇 |
桓仁镇位于县的中部。总面积339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37个居民组。全镇总人口近4万人,其中农业户数为10,359户,农业人口36,350人。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7亿元。镇财政总收入实现2,23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为75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达2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730元。 境内山青水秀, 山林、水利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具有辽东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点;境内山青水秀,植被繁茂,到处都是迷人的自然风光。全镇现有林地面积18,027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保护面积12,400公项,地方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2,400公项。境内有大小河流数十条,其中浑江和六河是境内两条最大的河流。位于境东的“桓龙湖”是辽宁省的第一大水库,水面一万公项,蓄水量34亿立方米。位于境南的“凤鸣湖”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的水源地,主要用以解决辽宁中部城市的缺水问题。境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滑石、菱镁石、白云石、大理石、硅石、硫化铁石、石灰石等,成矿条件较好,贮藏量较大。 镇域的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桓仁镇地处县政府所在地,与县城一体,商贸发达,市场齐全,交通便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耕地大多分布在浑江两岸和六河流域,比较平坦肥沃;全镇有耕地3,545公顷,其中水田1,689公顷,旱田1,584公顷,菜田272公顷。六河流域水田面积1,246公顷,所产的大米在清朝时曾-为“御用贡米”,是桓仁“AA”级大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座落于境北的五女山是历史文化名山,两千多年前高句丽民族曾在此山上建立第一代都城,2004年7月1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境内的桓仁县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其老城“地形似园,城形八卦”,浑江与哈达河绕城而过,所经之处自然形成了太极图形,这种布局在国内绝无仅有,因此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八卦城”。位于境东、境南的桓龙湖和凤鸣湖水面宽阔,风景如画,是水上游玩的好去处。此外境内有下古城子高句丽王宫、上古城高句丽积石墓群、神庙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有待开发,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 |
普乐堡镇 |
普乐堡镇地处桓仁县西南部,东临雅河乡,南接宽甸县,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八里甸子镇、桓仁镇、二户来镇相连。镇内公路交通比较便利,201国道与岱大线公路贯穿交汇于境内。桓仁著名旅游胜地东方大雅河漂流坐落本镇。 镇域总面积3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9万亩,山林面积38万亩,水域面积近2万亩,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81个村民组,户数3500户,有汉、满、朝鲜、回、蒙古等五个民族,人口1.4万人。. |
二棚甸子镇 |
二棚甸子镇1956年建镇,1984年划出一部分成立桓仁满族自治县四平乡政府,2000年取消二棚甸子镇政府成立桓仁铜锌矿地区管理委员会。2002年恢复二棚甸子镇人民政府与桓仁铜锌矿地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5年7月四平乡政府划归二棚甸子镇政府。 二棚甸子镇政府位于桓仁县以东27公里处,东与吉林省通化市花甸镇接壤,南邻沙尖子镇,西连向阳乡,北与桓仁镇毗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25°25′33″,北纬41°7′10″,总面积为334.6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6个社区,10个企事业单位,县派驻单位7个。总人口26488人,其中农业人口3246户、12711人,城镇人口5758户、14107人。有耕地1.4万亩,其中水田3088亩,山林面积40.8万亩,木材蓄积量172万立方米。 |
沙尖子镇 |
沙尖子镇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东部,东与五里甸子镇为邻,南隔浑江与宽甸县相望,西与向阳乡相连,北接二棚甸子镇和四平乡。全镇总面积289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05个居民组,总人口1.9万。 沙尖子镇地处长白山脉,山高林密,江河纵横,雨量充沛,降水量达942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7.6C,无霜期达163天,素有“桓仁小江南”之美誉,适宜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荒山面积广,是木材加工业,林果和以林下参为主的中小药材生产的天然场地,是全省板栗、山楂、猕猴桃、山野菜等主要产区之一。 境内铜、铅、钼、铁等矿藏量极为丰富,浑江水能资源得天独厚,金哨,双岭两座水电站已分别在2002和2003年蓄水发电。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省级公路木通线横穿境内,乡路四通八达;这里有神奇的地温异常带,世界地质奇观——冰臼,风光旖旎的金龙湖,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大溶洞干沟子庙洞、双水洞、仙女洞、城墙砬子、骆驼峰等绮丽景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是旅游、休闲、避署、疗养的极佳乐园。 历史上,沙尖子曾是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改革开放后,沙尖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开发沙尖子的前景非常广阔。镇-张国明、镇长霍永春代表全镇人民,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到沙尖子来投资合作,共创大业。 ". |
五里甸子镇 |
一、基本状况 五里甸子镇地处桓仁东路山区,总面积336,700亩,其中山林面积274,000亩,耕地面积18,000余亩。全镇6个村,73个居民组,2,744户,12,000人口。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8,166元,比上年增长6.5%;农民人均收入2,616元,比上年增长6%。人均生活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二、2004—2020年发展规划 (一)制定规划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点,实施农业立镇,生态强镇,科技兴镇,工业富镇和“一主三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现代化农村乡镇。 (二)奋斗目标 ——2007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564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68元,财政收入实现302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人均受教育12年,人均期望寿命74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78%,建设环境更加优美。 ——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4,0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078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888元,财政收入553万元,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初步实现现代化。 ——2020年,全镇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2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136元,财政收入达到3,412万元。人民生活富裕,政治、经济同步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更加进步,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一个以私营经济为主,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农村基本形成。 (三)任务措施 坚持“农业立镇,生态强镇,科技兴镇,工业富镇”的发展思路,作好山水文章,以“绿白黑”为切入点,即依托自然优势抓好绿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收。. |
八里甸子镇 |
八里甸子镇位于桓仁县境最西部,距县城68公里,距本溪市125公里,西南与新宾、本溪、宽甸县接壤,北临二户来镇、木盂子镇。交通便利,客流量大,是连接宽甸、本溪、桓仁的重要枢纽,是本桓公路进入桓仁境内的第一镇。 八里甸子镇总面积384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居全县第一。其中耕地面积3万亩,山林面积4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是一个以林为主的乡镇,镇内土质肥沃,全年无霜期为115-120天,平均温度为6摄氏度,平均降水700-900毫米,有利于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生长,适合农业综合开发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镇内群山环绕,大小山峰70余座,沟谷115条,地势东高西低,为长白山余脉,自然风光秀美,有大凹岭原始森林,辽宁屋脊老秃顶子等生态旅游景区。境内植物品种达1500余种,珍稀动物二十余种,名贵药材上百种。大雅河发源地在镇内,水资源丰富,适合山区综 合开发和生态建设。 八里甸子镇辖8个行政村,71个居民组,54个自然屯,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33人,占人口总数的81%,全镇劳动力人口5444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1850人,非农业劳动力3594人。". |
华来镇 |
华来镇于2006年2月建成集镇,是由原二户来镇与铧尖子镇合并而成。地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距本溪市166公里,距沈阳234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6’,北纬41022’,全镇总面积45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9843公顷,土地面积 55120亩, 10857户,35566人,年人均收入2,930元。内辖15个行政村,是一个满、汉、朝鲜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 自然环境:境内群山起伏,高山丘陵占总面积的90%。南部果松川、大恩堡村、冯家堡子、柳林子村地势突起,峰峦重叠;北部文治沟、碑登2个村多山,地势较南部为低;中部二户来、光复、朱家堡子、拉古甲村一带地势较为平坦,西部东堡村、铧尖子村、洼子沟村、川里村、高台子村,地势渐高。境内形成南北走向长达4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河流来自南、北、西三个方向。南有柳林子河,北有碑登河,西有富沙河,三河汇于二户来向东流去。二户来是六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铁、石墨、石灰石、粘土、滑石、硅石、菱镁、沙金、银等。其中铁、石灰石、粘土已得到开发,石墨、滑石的储量已基本探明。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00—9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为多种农作物和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温条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高梁和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其中“二户来大米”享有盛名。野生植物特产有红松、油松、柞树、核桃楸、椴、桦、色、黄菠萝等数十种树种。主要野生植物特产和药材有:蕨菜、牛毛广、刺嫩芽、大叶芹、野山参、细辛、北沙参、百合、玉竹、马兜苓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山兔、山鸡、林蛙等。 农业:全镇共有6500户,21552人。其中农业户5325户,19613人,山林面积19525公顷,耕地25552亩,其中水田5999亩,旱田19579亩。 林业:全镇土地总面积429600亩。其中:林业用地312537亩,非林业用地129163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03275亩,其中:人工林33985亩;天然林269290亩;疏林地3551亩;未成林造林地5611亩;苗圃地100亩。. |
古城镇 |
古城镇位于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下辖: 210522111201 220 岔路子村 210522111202 121 拐磨子村 210522111203 220 古城子村 210522111204 220 双岭村 210522111205 220 富尔江村 210522111206 220 洼泥甸村 210522111207 220 江南村 210522111208 220 新江村 210522111209 220 同江村 210522111211 220 八道沟村 210522111212 220 业主沟村 210522111213 220 二道沟村 210522111214 220 碱厂沟村 |
雅河朝鲜族乡 |
桓仁雅河朝鲜族乡地处浑江和大雅河交汇处,201国道穿乡而过。幅员面积195平方公里,西距沈阳250公里,本溪200公里,北距通化110公里,东距集安170公里,南距丹东190公里,全乡19038人口,其中满族、朝鲜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51%。雅河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资源富足,物产丰富,气候凉爽湿润,四季变化分明,山川景色秀丽,水溪风光旖旎。 自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雅河各族人民,在这片有着三千年历史的热土上,发扬“自信、自力、自强”的桓仁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依托资源优势,建立起林木加工、水利电力、矿产采选冶炼、绿色食品开发、旅游和中小药材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市场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正向小康迈进。 近几年来,雅河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交通通讯四通八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热情淳朴的雅河人民,正以迷人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优惠的招商政策、良好的服务态度,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洽谈生意,投资合作,共图大业。 ". |
向阳乡 |
向阳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9。9,—125。7,,北纬40.10,距县城26公里,东邻沙尖子镇,南与宽甸青山沟隔江相望,西面是雅河乡,北面与二棚甸子镇接壤,浑江从北到南贯穿向阳境内,全乡总面积208.2平方公里。 全乡土地总面积295.9公顷,其中居民及工业用地234.9公顷, 该乡主要以畜力犁地,结合机械耙田,手工种植为主,喷施农药,除草剂达80%,经济作物种植有一定规模,主要是中小药材,西甜瓜和花生。初步形成板栗、食用菌两大支柱产业。 交通用地面积57.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7公顷,为利用地面积919公顷。 向阳乡的大门已向国内外敞开,向阳的丰富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通讯,为各界投资者提供了全面合作的条件,全乡上下一切视投资者为上帝,视引荐者为功臣,一切服从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来向阳投资的国内外朋友,您将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体会到最优质的服务,获取最丰厚的效益,让我们共绘明天美好蓝图。 ". |
黑沟乡 |
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地处桓仁北部,距县城15公里,201国道线横贯两个行政村及乡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全乡土地总面积为216.6平方公里。其中80%为山地,总地貌可以概括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黑沟乡虽为山区地理条件,但是黑沟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种类繁多,交通、运输、通讯发达便捷、社会治安稳定。全乡总人口数为11625人,其中农业人口10849人,非农业人口数为776人由此可见,黑沟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黑沟地处哈达河畔,海拔高度为169-945.26m.全乡属于高寒地区,无霜期为125—137天左右,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水田占有耕地面积10%左右,全乡气候相差很大,红石砬子村的气候比六道沟村的节气差7—15天左右。. |
北甸子乡 |
北甸子乡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东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及浑江与富尔江交汇处。东与吉林省集安市财源乡隔江相对,南靠四平乡,西与黑沟乡接壤,北与拐磨子镇为邻。乡政府驻地(友谊村)距县城36公里。全乡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4万亩,耕地面积1.3万亩(水田3230亩,旱田8770亩)。全乡有六个行政村,分别是友谊、英英沟、北甸子、大牛沟、弯龙背、长春沟村,共有38个居民组, 2163户,人口7723人。 北甸子乡靠近201国道,境内6个行政村实现了5个村通油路,交通便利;通讯实现光缆传输,电话、手机、传呼随处可用;有线电视网覆盖80%,供水、供电、医疗、教育、储蓄、商饮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多年来,北甸子乡是全县有名的“鱼米之乡”,但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仍然是比较落后。近年来,全乡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苦干实干中创造和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果药之乡”为重点,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全乡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北甸子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北甸子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北甸子乡党委、政府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北甸子乡投资、观光、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