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基村东临钟楼开发区,南临邹区灯具城,西临奔牛,北靠大运河,全村面积2.78平方公里,拥有20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478人,本村规上企业2家,规下企业13家,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4亿,其中工业总产值1.1亿,近年来,全村"五化三有"投入180万,水利设施投入30万,道路硬化投入80多万,樊贤伟书记在2007年"勤廉为百姓,清风暖万家"活动中被评为勤政廉洁村书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404100 | 213000 | -- | 查看 安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邹区社区 |
邹区村位于邹区镇东大门,东临大运河,南接江苏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连邹区工业集中区,北靠中国灯具城。新312国道和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横贯全村,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4462人,外来人口10768人。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村级收入283 万元,人均纯收入14000元。 近年来,邹区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先后被常州市、武进区评为红旗党组织、五好村支部、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生态村及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村-孔祥坤先后被评为武进区劳动模范、模范0员、武进区勤政廉洁村支书等。 |
泰村社区 |
邹区镇泰村村委位于邹区西面,临近丹阳。340省道横穿本村东西,村辖区面积2.9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5个村民小组,655户,2289人,拥有企业28家。在改革创新的的新形势下,我村党委会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经济为中心,拓宽致富门路,创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三产、多种经营齐发展的致富道路,村级经济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欣欣向荣。2012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4800元。 |
卜弋社区 |
卜弋村概况 人杰地灵、文明和谐的邹区镇卜弋村位于常州市的西大门,东与常州市钟楼区毗邻,南与武进区嘉泽镇接壤,西与丹阳市黄塘镇相邻交界,北与武进奔牛镇隔路相望。 卜弋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3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295人,居住人口6500人。村党委、村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坚持以工业为领先,以发展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经济作物为主体,由单一的粮食作物生产转为多样化经济作物生产。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村已成为卫生洁化、河塘净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有村行政中心,有文化娱乐广场,有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卜弋村是原武进市卜弋区区政府所在地,是千年古镇,是常州市武进区工商业重镇,村有工业园区,有企业45家(其中外贸企业3家),以化工、塑料、机械制造、轻工业等产品体系。2010年完成工业产值5亿元,自营运创汇0.6亿元,农副业产值2011万元,人均收入12980元。 镇上有四星级农贸市场、明都、华联、多乐福、信特等多家大型超市。有卜弋中学、小学、幼儿园,有卫生院,邮电局,银行等公共场所,集市贸易旺,商品琳琅满目,货源充足,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秩序井然,社会安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 卜弋村交通便捷、四通八达。302国道横贯村东西,340、239省道十字交叉贯穿全村,常州市公交车328路、310路、5路、5—3路、金鸡线、517路途经本村。 卜弋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多项殊荣,2005年被省爱卫会命名为卫生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村。2007年被常州市命名为生态村、“五化三有”村。近几年被镇党委评为工业先进村、农业先进村,被区委、镇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和五好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
邹新花园社区 |
邹新花园社区:位于邹新路257号。 |
桥东村 |
邹区镇桥东村位于卜弋街的东部,东、北与林场村相接邻,南靠礼河村,西邻卜弋街扁担河,常金东路贯穿本村,交通十分便捷。桥东村在2001年9月由梅村村和原桥东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25个,1340户家庭,农业人口3558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5亩。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2014年预计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7790元。 近几年来,村党委、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村级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环境卫生大有改善,村容村貌大有改变。 全村道路硬化,全村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共计长22216米,59374平方米。近几年,我村投入397万元,建设联通常金公路的主干道及村内4条主干道,长达3930米,计23580平方米。 全村卫生洁化,100%的农户安装了自来水,100%的农户进行卫生改厕,无公害化卫生户厕的普及率100%。 全村河塘净化,至2013年,对全村45条居民用水河塘全部清淤,清淤面积230亩,投入资金35万元。 全村村庄绿化。我村在2009至201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新增绿面积130亩,绿化覆盖率达32%,村民家前屋后均植树10棵以上。 全村环境美化。近几年村委耗资41万元,重点用于清理村中残墙断壁17处,其中修复15处,拆除1处,重点1处,总计面积1214平方米;用于墙体刷白15000平方米;用于清理村内乱堆放近20处。从2007年开始新建市民广场9个,供村民休闲。 2009年成为“区级生态村”,“五化三有”达标村,2010年为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正在创建省级生态村和江苏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我们深信,通过共同努力,桥东村必将成为一个文明、和谐、魅力、热情、绿色、生态、幸福的桥东。 |
杏塘村 |
邹区镇杏塘村位于武进区邹区镇的西部,东北与琵琶墩村相接邻,南靠嘉泽镇,西临殷村村,常金东路贯穿本村,交通便利。杏塘村在2001年9月由原农场村和原杏塘村合并而成,共有村民小组18个,共有421户家庭,农业人口1592人,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0.99亩。绿化面积78.5亩。实现改水421户,改厕入户421户,硬化村道路43896平方米,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12家,包含化工生产、照明电器设施生产、旅游用品、机械制造、等诸多产业。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1000元。 |
琵琶墩村 |
琵琶墩村地处邹区镇的西面,南邻常金线,北与丹阳交界,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区域范围4.9平方公里,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16,总户数1196户,近几年来村支部、村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已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目前全村工业企业以江苏江苏环球龙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首,工业产值突飞猛进,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和谐地迈上新的台阶。 |
于家村 |
于家村委简介 邹区镇于家村位于邹区镇的西南部,东与卜弋村相接邻,南靠嘉泽镇,西临杏塘村,北直通常金路,交通十分便利。于家村现有村民小组34个,共有1251户家庭,农业人口3332人,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47亩。 近几年来,村党党委、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村级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9家, 2013年实现工业产值1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3553元。 1、道路硬化 我村建设主干道及村内主干道计44000m2,村通组道路已全部硬化。 2、卫生洁化 ⑴、我村自来水安装户1188户,自来水入户率达95%,自来水受益人口率为96%。 ⑵、全村卫生改厕为1251户,改厕率100%,无害化卫生户厕1200户,普及率96%。 3、河塘净化 我村共有居民用水河塘64条,从2008年开始,村庄河塘已经全面清淤,清淤面积325亩,村委投入资金34万元。 文化 ⑴、村文体中心建有图书室,藏书5000册,主要有科技、维修、法律法规、文学小说、学科、农业、环境卫生等类型的书籍。可供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阅读,并有借阅制度。 ⑵、经常性的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组织中年妇女开展健身操、交际舞等活动。 ⑶、建有村务公开栏,按季向村民公布全村有关财务收支,及社会公益、粮食直补、帮贫困户等群众关心的村务情况。 (4)、建有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环境整治专栏按月公布全村有关卫生、健康教育、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村级公示 |
刘巷村 |
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刘巷村东靠扁担河,南邻卜弋村,西接琵琶村委,北至奔牛镇新墅村。239省道纵贯全村中心,武进公交517路车本村停靠三站,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人杰地灵的宝地。近几年来村支部、村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用足、用活、用好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我全村行政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47个村民小组,1341户,4521人,耕地面积4315.5亩。上规模企业9家,人均收入1200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572万元。在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职工社保扩面工作全面落实,社会-的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2007年我村跨入区生态村的行列。2008年7月跨入市、区“五化三有”村行列。2009年10月通过了省生态村的验收。2010年通过了武进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验收。 |
殷村村 |
人杰地灵、文明和谐的殷村是常州的西大门,与丹阳市皇塘镇接壤,常金线340省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100人,集居人口8000余人,全村有农贸市场和卫生服务社区各一个,以侨裕集团为龙头,拥有村办企业2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5家,以旅游用品为主导,形成机械制造,轻纺工业等产品体系。全村科学规划为生态农业区、工业集中区、村民居住区和文教商贸区四大功能板块。2012年完成工业产值13.3亿元,人均收入1.8万元;全村新增景观绿化带19750㎡,单位绿化23500㎡,村庄补绿12000㎡,总投入252. 98万元。曾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省级文明村、江苏省农村现代化试验区先行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村标兵、常州市五好村红旗党组织、常州市、武进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武进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刚走到殷村东路路口,殷村的村标格外显眼,它是一块硕大的黄褐色的石头横卧在一片草坪花木上,-三个刚劲有力的绿色大字“殷村邨”,绿色代表了殷村的村风——和谐安详,平卧的石头代表了殷村人的处事风格——稳重大气。进入殷村东路,眼观前方,城市化的黑色沥青道路宽畅的看不到尽头,犹如两排卫士般的崭新路灯笔直的伫立在道路两边,道路两侧宽阔的绿化带让你感受到十足的生态气息,随着道路的渐渐走进,一排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农民住宅房映入眼帘,令人羡慕不已,目前已建成140幢农民公寓和农民安置房,累计总投入5000万元,小区内绿树、清水、香花、草坪相互簇拥着,小区内管网、草坪、道路、路灯到卫生室、休闲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户户用上自来水、有线电视及宽带上网。当你走进小区,花香阵阵扑鼻而来,河水在脚下潺潺流淌。“幸福的村,幸福的人,幸福的生活不发愁”,今天的殷村百姓在这美丽的环境里过着比城里人更悠闲的幸福美好生活! 殷村的文化底蕴同样浓厚,村中拥有一处省级文保单位,那就是恽氏庭院。恽氏庭院的院主恽世赞系清代浙江长兴知县,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幕僚,曾筑铁路、挖河道、修水利,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工作,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较大影响。恽氏庭院由五座三进大院组成,房屋木质结构,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原是常州四大古园林之首的恽家花园的一部分。恽家花园,与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齐名。著名园林研究专家陈从周教授曾经赞叹恽家花园“映水一山,崖道、洞壑、历磴,楚楚有致,含晚明风格,具大家手笔。”中国私家古典园林格局一向有园宅一体的传统,这座恽氏庭院,就是恽家花园保留下来的最后一座宅院。 殷村现在被命名为殷村职业教育园区,该园区为常州市社会教育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工程。园区整合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常州市维稳反恐处突训练基地(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等四校一基地,规划总面积5500余亩,核心区近2000亩,投资近30亿元,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其中,创建于1970年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始建于2002年的泰村实验学校已建成办学,两校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教职工二百多人,在校学生近3000名,集“文化与教育的结合;职教与普教的结合;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国有与民企的结合”四个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应用型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圣地。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分别授予艺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及“省(部)级重点艺术中专校”的称号,这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省(部)级中专艺术学校。同时,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目前也已入驻,总占地面积810亩,总建筑面积28.9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24亿元,设计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学生8000-10000人,年社会培训规模20000人次,目前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计划于2014年9月建成办学。此外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市维稳反恐处突训练基地(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的入驻前准备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 展望未来,明天的殷村将继续在陈礼斌书记的带领下,坚持贯彻落实-精神,紧紧围绕“文化殷村、富裕殷村、生态殷村和平安殷村”的总体目标,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强力推进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首过去的艰辛历程,享受今日的幸福生活,憧憬未来的美好期盼,殷村人关于实践,也经得起考验,实干兴村,美丽的殷村梦一定会梦想成真! |
林场村 |
林场村位于卜弋街的东部,与桥东、鹤溪村相邻,南靠礼河村,西临卜弋街扁担河,常金东路贯穿该村,交通十分便捷。2001年9月18日,由原下港村和林场村合并成林场村,有村民小组16个,600多户家庭户,2000余人口。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1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11850元,每百户居民拥有私家汽车10辆。住宅电话普及率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8%,职工社保扩面工作全面落实,社会-的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 |
戴庄村 |
戴庄村位于邹区镇北312国道193公里处。村域面积1.6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91亩,有十五个村民小组,共655户。总人口2131人,外来暂住人口2360余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党员人数62人。全村国民生产总值6.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13亿元,三产服务:6000万元,农副业产值:420万元。村集体资产:1200万元,村级年度财政收入13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380元。在历年的各项创建工作中曾获得“江苏省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五化三有达标村”、“常州市民主法治村”。 |
安基村 |
安基村东临钟楼开发区,南临邹区灯具城,西临奔牛,北靠大运河,全村面积2.78平方公里,拥有20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478人,本村规上企业2家,规下企业13家,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4亿,其中工业总产值1.1亿,近年来,全村"五化三有"投入180万,水利设施投入30万,道路硬化投入80多万,樊贤伟书记在2007年"勤廉为百姓,清风暖万家"活动中被评为勤政廉洁村书记 |
龙潭村 |
邹区镇龙潭村位于邹区镇东南部,紧临两大市场:凌家塘市场、新阳光食品市场,312国道、340省道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2010年村域优化调整与塘夏村合并,成立了新的龙潭村, 新成立的龙潭村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辖2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77人。全村有大小企业共42家,其中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8家,村级经济名列邹区镇前矛。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16.71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19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1093元。历年来,龙潭村连续多年荣获市、区、镇政府嘉奖, 2001 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2002 年通过省级卫生村检查验收、 2007 年通过区生态村验收、2008 年通过市、区五化三优村验收和省卫生村复验工作。 近年来,龙潭的村级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硬化道路面积 12 余万平方米,家家户户贯通了水泥路;主干道安装路灯近 150 盏;二侧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6000 余棵,有观赏价值的花木 5000 余棵,片林、绿篱、色块、河岸植树 70 余亩;为保障群众用水质量,在 2003 年对全村主要生活用水河清淤 35 条计 15000 余方;在 2005 年对全村自来水管网实行彻底改造,改用长江水。为保证村民有一个洁净的环境,按省级卫生村要求全村实行制度约束下的长效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天道酬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环境必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纳福,我们将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
杨庄村 |
杨庄村位于邹区镇南部,紧邻邹区镇区,340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共有974户,村民总人数3408人,现有工业企业125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2010年工业总产值8.8亿元,人均收入15200元。近三年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武进区生态村、常州市生态村、常州市五化三有达标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武进区现代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杨庄村与桥东村、杏塘村、琵琶墩村、泰村社区、于家村、刘巷村、卜弋社区、殷村村、林场村、邹新花园社区、戴庄村、安基村、龙潭村、鹤溪村、前王村、邹区社区、新屋村相邻。 |
鹤溪村 |
邹区镇鹤溪村位于邹区镇政府西北部,312国道横穿村中,交通十分便捷。2001年村域优化调整后,全村的面积扩展到1.87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为2695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5514元。历年通过“三清”达标村验收、省级卫生村检查验收、区级“生态村”的验收、市、区“五化三有”村验收和省“卫生村”复验工作、2011年武进区和谐村庄达标村、2012年创建常州市科普示范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鹤溪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村级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社会公益事业得到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优良,文化事业积极扩展,形成了“和谐”鹤溪的良好氛围。 |
前王村 |
邹区镇前王村位于邹区镇西,东以鹤溪河为界。吴家,潘家,卫北,卫南地处镇区范围,与邹区居委会双重管理,北与奔牛镇东桥村接壤,西与鹤溪村毗邻,南面鹤溪河为界,河南为杨庄村。312国道从西至东贯穿全境,工业大道在村东部贯通南北,农奔线在村西部由北向南,穿越全境,鹤西路从镇区繁荣桥由东向西一直通至鹤溪村,是鹤溪村至邹区村的主干道,形成了以农奔线、工业大道为二纵,以312国道、鹤西路为二横的交通格局,交通十分便捷,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前王村由吴家村、潘家村、戴家村、前梅村、全德沟、汪田村、徐家巷、宋家村、杨家村、上坝沟、谢家村、顾家村、许家村、汤家村、卫南、卫北、前王、后王18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前梅村分为前梅3组及前梅20组,汪田村分为汪田5组、汪田6组、汪田18组、汪田19组,徐家巷分为徐前与徐后,共计23村民小组1215户。总人口4158人(其中男2058,女2100)其中60岁以上老人748人,占总人口的18%,我村东西为2. 75公里,南北为2.6公里,总面积约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0亩,水域面积798亩,各自然村村基面积为350亩。 |
新屋村 |
新屋村地处邹区、嘉泽二镇交界处,位与邹区镇西南,水陆交通便捷,239线省道纵横我村,扁担河穿村而过,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新屋村因路桥、建筑业而闻名,辖地面积达5.5平方公里,有32个自然村,常住户1159户,总人口3564人。 新屋村与桥东村、杏塘村、琵琶墩村、泰村社区、于家村、刘巷村、卜弋社区、殷村村、林场村、邹新花园社区、戴庄村、安基村、龙潭村、杨庄村、鹤溪村、前王村、邹区社区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