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寨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农业生产以粮、林、板栗、烟、蚕、畜牧、果为主。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特产是黑猪、洋河蛋鸭和柞蚕茧。素有“辽宁黑猪第一镇”之称。几年来,沙里寨镇党委、政府借着改革的春风,牢记-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人民迎着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闯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康之路,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镇党委、镇政府在传统产业上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好,第三产业做活,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做大传统产业。黑猪养殖、柞蚕放养、烟草种植、绒山羊饲养是沙里寨镇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来,他们以典型引路,使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全镇黑猪饲养量达到7.6万头,柞蚕放养达到1302把,烟草种植达到1000亩,绒山羊饲养达到1.1万只。
做强新兴产业。按照“山上栽板栗、山下保护地、河里养蛋鸭、荒山生态鸡”的思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全镇新建板栗园3.8万亩,大棚面积3800亩,地膜花生面积3400亩,洋河蛋鸭饲养量4万只,生态鸡3万只。
做好优势产业。辽宁黑猪、洋河蛋鸭、生态养鸡、柞蚕放养是本镇的优势产业。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在黑猪生产上重点发展仔猪生产,每年仔猪出栏数达6万多头;大洋河蛋鸭生产上重点发展大洋河沿岸,而且要实行新包装,进而实现品牌产品;生态养鸡采取家鸡山养,重点发展本地笨公鸡和本地产蛋鸡,使之成为绿色肉食;在柞蚕放养上采取科学放养,提高单位产量。
做活第三产业。沙里寨的旅游资源随处可见。双山之秀美、尖山之伟岸、大虎岭之巍峨,是大自然恩赐给沙里寨人民的礼物。二道沟石湖,众多瀑布,各有特色,而且脚下绿水清澈,垂竿钓鱼,游泳戏水,别有情趣,都是美好的旅游景点。镇党委、镇政府将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进行开发与利用。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10682103 | 118000 | 0415 | 查看 沙里寨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凰城街道 |
凤凰城街道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全区总人口111,503人,其中农村人口,16,714人,其中城镇人口总数总户数45,137户,农业户6,357户。花园村117户,北山村1,066户,西街村889户,二台子村837户,城东村1,339户,新民村960户,中兴村533户,东街村616户。土地面积 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1公顷,工业总产值94医院,项目投入,48,060万元,凤凰城区现有民营企业269户,从业人员6,500余人,其中规模企业22户,企业总户数中,工业企业146户,餐饮服务123户,个体工商户9,500户,从业人员22,900余人,区直属企业退养人员227人,其中原 厂退养人员48人,因该企业动迁100多万元在区代管。 凤凰城街道管辖社区17个,8个村其中丁香山社区33个组,广场社区58个组,北山社区33个组,民主社区34个组,迎宾社区33个组,石桥社区30个组,老城社区58个组,东街社区38个组,利民社区36个组,城-区48个组,香铺社区108个组,爱民社区28个组,振兴社区28个组,绸厂社区56个组,聚宝社区,51个组,魁星社区39个组,翰墨社区36个组,共计7,511个组,花园村6个组,东街村6个组,西街村5个组,城东村6个组,北山粗4个组,新民村6个组,中兴村9个组,二台村9个组,共计51个村民组。 民政部门2011年上半年农村低保543人,分散五保46人,集中救养32人,优抚对象5人,社救对象78人,90岁以上老人158人。[1] |
凤山街道 |
凤山街道位于辽宁丹东凤城市。下辖: 210682002001 111 凤泽社区 210682002002 111 凤凰山社区 210682002003 111 铁南社区 210682002004 111 铁北社区 210682002200 112 站前朝鲜族村 210682002201 112 头台村 210682002202 220 良种村 210682002203 220 凤凰山村 210682002204 220 大隈村 210682002205 220 张家村 210682002206 220 老爷庙村 210682002207 220 大梨树村 210682002208 220 二龙村 210682002209 220 龙山村 |
草河街道 |
草河街道位于辽宁省凤城市东部。面积111.9平方千米,人口1.78万人(2009年)。办事处驻草河大街689号。凤上铁路、凤盖公路过境。1985年建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1995年改街道。辖管家、山东沟、保卫、黄岭、平安、秋岭、河上堡、河下堡8个村委会。 |
宝山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西南24公里,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2.3万。凤盖和宝黄公路过境。辖红旗、岔路、石桂、大营、小四台、白家、仲林、厉家、赵家、戴家、周家、汤池、王家13个村委会。矿藏有石灰石、铅锌矿、硫化铁。乡镇企业有机械、砖瓦、胶管、胶木、白灰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豆类,兼产水稻、高粱,特产蚕茧、烟草、板栗。. |
白旗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红卫星公社,1980年更名白旗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西南30公里,面积192.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宝黄、凤沙、凤杨公路过境。辖雕窝、黄旗、后营、关家、民主、王家、自由、莫家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砖瓦、综合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兼产水稻、高粱、谷子,特产蚕茧、烟草。 ". |
沙里寨镇 |
沙里寨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农业生产以粮、林、板栗、烟、蚕、畜牧、果为主。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特产是黑猪、洋河蛋鸭和柞蚕茧。素有“辽宁黑猪第一镇”之称。几年来,沙里寨镇党委、政府借着改革的春风,牢记-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人民迎着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闯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康之路,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镇党委、镇政府在传统产业上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好,第三产业做活,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做大传统产业。黑猪养殖、柞蚕放养、烟草种植、绒山羊饲养是沙里寨镇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来,他们以典型引路,使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全镇黑猪饲养量达到7.6万头,柞蚕放养达到1302把,烟草种植达到1000亩,绒山羊饲养达到1.1万只。 做强新兴产业。按照“山上栽板栗、山下保护地、河里养蛋鸭、荒山生态鸡”的思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全镇新建板栗园3.8万亩,大棚面积3800亩,地膜花生面积3400亩,洋河蛋鸭饲养量4万只,生态鸡3万只。 做好优势产业。辽宁黑猪、洋河蛋鸭、生态养鸡、柞蚕放养是本镇的优势产业。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在黑猪生产上重点发展仔猪生产,每年仔猪出栏数达6万多头;大洋河蛋鸭生产上重点发展大洋河沿岸,而且要实行新包装,进而实现品牌产品;生态养鸡采取家鸡山养,重点发展本地笨公鸡和本地产蛋鸡,使之成为绿色肉食;在柞蚕放养上采取科学放养,提高单位产量。 做活第三产业。沙里寨的旅游资源随处可见。双山之秀美、尖山之伟岸、大虎岭之巍峨,是大自然恩赐给沙里寨人民的礼物。二道沟石湖,众多瀑布,各有特色,而且脚下绿水清澈,垂竿钓鱼,游泳戏水,别有情趣,都是美好的旅游景点。镇党委、镇政府将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进行开发与利用。 ". |
红旗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位于市中心西南50公里,面积238.6平方公里,人口2.1万。宝黄公路、丹红公路过境。辖永兴、团结、烧锅、黄旗堡、和睦、四家、包营、德奎、新力、三义庙、沈甸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大理石矿、建材、油毡纸等厂。农业主产玉米,特产蚕茧、烟草。. |
蓝旗镇 |
蓝旗镇隶属辽宁省凤城市,位于凤城市南端,与东港市接壤,是凤城的南大门。镇辖区山丘居多,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800—1000mm,全年无霜期160天,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7.6℃,年均气温7.8℃,资源丰富,土质肥沃,自然风光优美。 辖区公路可通丹东、凤城、东港、大连等地,距凤城市63公里,丹东市72公里,距浪头民航机场60公里,东距大东港50公里,,南距大连260公里。辖区通讯快捷,程控电话网、宽带因特网、有线电视网、移动通讯网覆盖全镇。 镇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总人口17850人,农业人口16870人,是凤城市农业大镇,以草莓、樱桃蕃茄、板栗、柞蚕、食用菌、中药材、畜禽为主导产业,年产值达87000万元。 辖区农村各业兴旺,共有耕地7.2万亩,林地12万亩,林木蓄积量15万m3,森林覆盖率68%,水域面积2.4万亩,年可供水产品1100吨。各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已逐步形成农产品品牌体系,其中蓝旗村、立新村、新发村、正白旗村草莓较多,互助村油桃较多,蓝旗村、立新村、正白旗村樱桃番茄较多,广胜村、镶白旗村、甲云村保护地蔬菜较多,太虎岭村、新发村、立新村林下中药材较多,互助村肉食鸡养殖较多,立新村、新发村、太虎岭村绒山羊养殖较多,蓝旗村、互助村、新发村、板栗栽植较多。 蓝旗镇工业发展较快。镇政府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现拥有地面各类工业企业160户,现已初步形成造纸、农产品加工、电热器材、柞蚕丝和镁铁冶炼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其中规模企业3家。 镇内水资源、砂业资源丰富。大洋河、土牛河流经镇内,互助一库、互助二库、立新水库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尤其是大洋河沿岸风光秀美,蕴藏着丰厚的旅游资源。砂业资源丰富,质地上乘,是建筑用砂的首选。 近年来,镇党委和政府以创建丹东市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后获得“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先进镇区”等称号。 目前,镇党委和政府正乘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沐浴“大农业、大文章”之阳光,为将资源、区位、产业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我镇共谋发展大业。. |
边门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北明公社,1961年更名边门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位于市中心南部15公里,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2.2万。沈丹铁路、公路过境。辖边门、赫家、卜家、明亮、人和、兴建、胜利、盛家、大东、汤河、口子里、新华、金家、东山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水稻,特产烟草、蚕茧。风景名胜有饮马河。. |
东汤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东部20公里,面积331.2平方公里,人口2.6万。鹤大公路、闫土公路过境。辖兴隆、土城、宏伟、山河、房木、咸家、民生、陶李、北楼、石桥、东汤、东河、新兴、双河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特产烟草、蚕茧。中美合资丹东双友电器仪表有限公司、中港合资丹东双威电器仪表有限公司设境内。. |
石城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东北29公里,面积409.4平方公里,人口2.6万。凤上线铁路过境。通公路。辖石城、石家、荣家、西隈、太阳、依家、孟家、铁佛、车头、东高、南高、保安、康家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家用电磨厂、水利发电站和饮食服务业等。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烟草、蚕茧,兼产黄牛、绒山羊。. |
大兴镇 |
位于凤城市东北方向54.7公里处,东接石城镇,南临大堡镇,西与刘家河镇、弟兄山镇接壤,北与赛马镇、爱阳镇毗邻。境内公路以桓盖线为主要交通干线,途经五个村,十八个自然屯,全长24.7公里,县乡公路张关线贯通于此,交通较为便利.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1′13〞—124°22′15〞,北纬40°40′28〞——40°52′07〞。 - 地理资源 大兴镇内地域面积为202平方公里,有林面积24.5万亩,占全镇地域面积的80%,耕地面积26250亩,水域面积为12000亩。大兴镇属丘陵山区,以楼子山、烟筒砬子山、懒盘子山、龙头山构成了境内主要山脉,整个小镇就依偎在群山的环抱中,其中海拔890米的楼子山和海拔800米的龙头山属自然旅游景点,较为出名的有楼子山的“十八铺炕”、“铜王庙”遗址,景区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大青沟有龙头山、大吊湖,其景致独特,巧夺天工。 境内有三股流河、大青河两大河流,河道全长70公里,于佟家村六组下铧尖子汇流,流入大堡镇境内的爱河。大兴镇属亚寒带气候,最高温度达36.7℃,最低温度为32.6℃,年平均气温在7℃ —10℃之间,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56天,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 |
爱阳镇 |
凤城市辖镇。1987年以来连续被省授予“文明镇”称号,1995年被省评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先进镇。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中心北部90公里,面积362平方公里,人口3.8万。铁长等省级公路、凤上铁路、凤盖公路过境。辖獾子背、徐家、潘家、富家、新开岭、三合、施家、顾家、东新、邵家、龙道、丛家、瑷阳城、太河、富国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炭开采为主。农业主产玉米、豆类、高粱,兼产蚕茧、绒山羊。有新开岭战役纪念碑。中港合资燃煤发电厂设境内。. |
赛马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中心北部59公里,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为灌赛地方铁路终点站。张庄等省级公路过境。辖朱家、双岭、獐毛、玄羊、北岔路、岔沟、赫家窑、长山头、南庙、北庙、干沟、赛马、东甸、幸福、温洞、红石、武胜、由家、凉水19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炭、杜鹃红花岗岩、紫砂等。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煤炭开采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特产蚕茧、林蛙。和尚帽子、楼山自然动物保护区设境内。. |
弟兄山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北部37公里,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1.8万。盖庄公路过境。辖金家、教家、草河岭、东兴、陈家、向前、马坊、樊家、和平、三家、西车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硫化铁矿、铁选厂、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豆类。为樊万庆中将出生地。. |
鸡冠山镇 |
|
刘家河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公社,1983年建乡,1992年改镇。位于市中心北部24公里,面积355.3平方公里,人口2.6万。沈丹铁路、公路过境。辖伙茸沟、蛟羊峪、西沟、秋木庄、瓦屯、刘家河、徐家台、杨家、尖山子、双泉、卫国、八道河、北汤、黑门子、松树、文化16个村委会。矿藏有硼铁。乡镇企业有采矿、铸造、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兼产生猪、黄牛,盛产烟草、蚕茧。. |
通远堡镇 |
通远堡镇隶属辽宁省凤城市,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辽宁省首批中心镇。地处辽东半岛内陆边缘,北与钢都本溪市接壤,是丹东市辖区的北大门。镇辖区山丘居多,属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 160天,最高气温 34.9度,最低气温-32度,年均气温8度。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 辖区交通干线四通发达,沈丹铁路、沈丹公路、沈丹高速公路(有出入口)南北贯通,张庄公路东西横接。距凤城市56公里、丹东市110公里、丹东机场125公里、丹东港口140公里,距沈阳市170公里、桃仙机场160公里。镇区总面积178平方公里,下辖9个建制村,57个村民组,3个社区,65个居民组。户籍人口3万人,生活人口近4万人。是凤城市北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名胜风景区,以商贸服务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92710万元。 通远堡镇辖区农村各业兴旺,共有耕地2.18万亩、林地16.8万亩,森林覆盖率70%,其中有红松林2.7万亩,大黑山村被确定为辽宁省生态示范村。各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现已形成了几村一品、一村一品或几品的经济板块。其中大黑山村、小黑山村、曾家村林下菌药和林蛙较多,林家台村、小黑山村、大甸子村肉食鸡养殖较多,通远堡村、老堡村、北张家村保护地蔬菜生产较多,林家台村、二道坊村果树栽培较多,小黑山村正在建设林果基地。通远堡镇镇内工业基础雄厚,其中铸造业、研磨配件业在省内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生产工艺比较先进,产业工人技术熟练,产品在辽宁省有很高的知名度。镇政府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现已形成以矿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以食品加工、仓储、物流为主的三大接续产业。现有企业1634家,其中骨干企业11家,硼砂、硼酸、硼镁肥等产品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四门子镇 |
凤城市辖镇。1958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中心西北37公里处,面积269.5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庄公路过境。辖扈家、新农、人民、弯拢地、陈小岭、四门子、大荒沟、小荒沟、方家9个村委会。矿藏有铁、硫化铁、硅石矿等。乡镇企业有化工、砖瓦、饮料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豆类、高粱,特产烟草、蚕茧、板栗。. |
青城子镇 |
青城子镇位于凤城市西北部,东经123゜32′03″-123゜44′15″,北纬40゜29′38″-40゜51′37″。东与四门子镇相连,南同鸡冠山镇,岫岩满族自治县汤沟乡接壤,西与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相连,北和辽阳县水泉满族乡、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交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总户数10191户,总人口30808人,其中农业人口17187人,镇内人口13621人,主要民族是满族,占总人口的67.23%,其次还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青城子镇辖青城子、园艺、永胜、杨树、白云山、林家、桃源等7个行政村,85个村民组,1个街道办公室,皇宫、麻泡、红房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原国有青城子铅矿破产后成立的青城子矿社区管理委员会。镇政府驻地青城子,距凤城市中心100公里。 沿革1945年10月八路军进驻青城子,建立青城子县政府。1948年12月撤县建区划归凤城县,称桃源区。1955年10月首次建镇,成立青城子镇人民政府。1958年3月撤区、镇建乡,称桃源乡。同年9月划归四门子人民公社。1961年7月从四门子公社划出白云、云山、永胜、民主、桃源、青城子、园艺、胜利8个生产大队,成立青城子人民公社。1962年5月将青城子人民公社所属的青城子街、园艺大队划出设立青城子镇。1969年3月青城子镇并入青城子人民公社。1979年1月又分设青城子人民公社和青城子镇。1983年改设青城子乡。1984年12月改设青城子满族乡。1985年5月凤城满族自治县正式挂牌办公,满族乡镇不冠满族,改称青城子乡。1988年8月23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青城子乡建制,原青城子乡所辖村归青城子镇。 青城子镇地势北高西低,是凤城市行政区内海拨最高的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5℃。年均降水量1,000-1,200mm,年均无霜期130天。镇内有4条河流,永胜河向东流入山羊峪河属鸭绿江水系;正沟河、西沟河汇于麻泡街,流入大洋河为沿海水系;白云河向北流入太子河系太子河水系。耕地面积2.8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年产量可达6,000吨,林地面积262,263亩,森林覆盖率75%以上,林木蓄积量521,899立方米,盛产蕨菜、刺龙芽、大叶芹、榛子、核桃、蘑菇、山梨、山里红等土特产. |
大堡蒙古族乡 |
大堡蒙古族乡为凤城市唯一民族乡,为丹东市唯一蒙古族乡,距凤城市22㎞,行政区总面积266.2㎞,8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7096户22596口人,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56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7641元,同比增长26%。 - 一、建制及民族构成情况 1984年5月撤销大堡乡,设大堡满族蒙古族乡。1985年9月,由于凤城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名称不冠满族字样,设大堡蒙古族镇。2002年2月,由于法律上没有民族镇称谓,故设大堡镇。2007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大堡蒙古族乡至今。 民族构成情况:蒙古族8460人,占总人口的37.4%,满族9549人,占总人口的42.2%,朝鲜族538人,占总人口的2.3%,回族49人,占总人口的0.2%,锡伯族29人,占总人口的0.1%,汉族3971人,占总人口的17.5%。 - 二、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全乡耕地面积63642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2009年粮食总产量20698吨。主要农业产业: 1:烟草:6700亩,产量91.5万公斤,超千亩的3个村分别为武装、保林、保家,为丹东市烟草生产第一乡。 2:棚菜:911个温室大棚,945亩,仅三官村就有612个。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绿色生产基地。2008年三官村棚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丹东市十佳专业合作社。 3:西甜瓜:4000亩。 4:蓝莓:130亩。 5:中药材:945亩,主要品种五味子。 6:板栗:3.5万亩。 7:淡水鱼:养殖水面1100亩。 8:畜牧业:①生猪存栏10270头(规模养殖户2户,宝成、天意缘各3000头、1000头)②牛5722头,规模养殖户2户(刘永波640头、大义牛场500头)。羊:15000只。 全乡设施农业小区42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4个,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9个。 工业 1:凤城市世林机械有限公司。职工80人,先进数控机床6台,年缴纳税金约100万元。 2:凤城市恒一纸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5年,职工200人,主要生产薄页纸,出口美国,年缴纳税金200万元。 3:白光素材(凤城)有限公司。韩国白光素材公司投资兴办,主要生产氧化钙、氢氧化钙。 4:白光泰合素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氢氧化镁。 正在建设中的项目3个: 1:凤城市大堡乡信增农机机械万通机械厂。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联合收割机,大型脱粒机。 2:丹东新远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00万元。 3:凤城市大堡生态养猪场。计划投资1000万元。 社会事业 1:公路交通:全乡实现村村通共31、2㎞,今年三官村组通5.6㎞正在施工中。 2:教育:中学一所,2007年秋新教学楼3400㎡投入使用。中心小学1所,村小7所,教师290人,在岗159人,2009年全市中考考入凤城一中27人,为全市农村中学之首。 3:卫生:卫生院1所。职工24人,离退休14人,去年新建、合建卫生院和中心计生服务室1031㎡(其中卫生院661㎡,服务室370㎡)。 4:有线电视:8个村全覆盖。 5:小城镇建设:自来水改造项目完成,争取国家专项210万元,街路改造及街内排水65万元。 - 三、民族乡相关政策情况 1:民族乡工作经费:省、丹东、凤城各5万元。 2:民族乡发展奖金50万元。根据《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第九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设立民族乡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或边远地区民族乡的发展”,报请市政府批准的。 3:从2008年起,我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收部分市本级不参与分配,全部留少数民族乡。 4:2008年—2010年新建项目土地出让金提取15%。农业土地开发基金和2%国土部门业务费后,剩余83%返还。 5:烟草从2008—2010年除提取2%烟草发展资金和7%地税业务费,剩余73%返还乡财政。[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