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桥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南部,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750户,总人口2315人,外来人员800余人,村民小组19个,分布在十个自然村,可耕地面积600余亩,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40余家,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有5家。
2013年全村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销售收入8.9亿元,工业投入指标75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7374元。历年来,梁家桥村多次荣获镇政府嘉奖,2002—2007年荣获五好村党组织、2006年度荣获产值、销售超指标单位、2009年通过了市区“五化三有”创建验收、2010年通过了省级卫生村验收、2012年成功创建常州市生态村、通过二星级康居村验收、2011年-2012年度被评为常州市文明村。
近年来,梁家桥村级经济健康稳步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主干道安装路灯120余盏,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有健全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保证村民用水质量,在2005年全村村民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社会保障健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全村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常年开展普法宣传和关工委工作,2012年关工委工作荣获镇先进表彰。全村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村的大局,以弘扬先进文化、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宗旨,以增强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为抓手,大力营造我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们将协同广大群众树立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营造文明、卫生、舒适的氛围,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梁家桥村建成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小康化,村容村貌园林化的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412106 | 213000 | -- | 查看 梁家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横山桥社区 |
横山桥村位于横山桥镇区,村域面积2.158平方公里,现有农纲村、前街村、后街村和南降村等自然村。道路交通系统发达,位于村西部的沪宁高速公路为横山桥的交通要塞,北面的潞横路和江南路纵横交错,为主要的出村道路,尚有连接各自然村的主要道路及镇区主要街道,村内道路已基本硬化,状况较好,地域优势明显,拥有共享镇区各种配套设施,政府行政部门如横山医院、学校、敬老院和商业金融及设施优良的室内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场地等。 全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农户676户,户籍人口2223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可耕地面积250亩,企业40余家,生产主要有:化工、电缆、纺织、机械、灯具、电子配件和其他工业产品配套加工产品等,2013年完成工业产值7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余元,村级收入170余万元。 |
芙蓉社区 |
芙蓉村位于横山桥镇东部,东临江阴市,南靠无锡市,辖地2.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00亩,全村总人口2885人,总户数880户,其中空置户27户,设21个村民小组,200多个工业企业,2014年全村计划完成工业产值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利税6727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3196元。随着我村工业经济的不断振兴,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村正朝着农村城镇化,村民生活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我村围绕环境整治,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投入800多万元,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户户饮上长江自来水;新建公厕;改建农户化粪池;新建健身广场、篮球场;河道、池塘清淤、石驳;村庄河道绿化;村环境整治实行长效管理。 |
西崦社区 |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横山桥镇政府西侧,清明山南麓,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向北 800 米,常州 — 潞城 — 横山公路, 232 省道(戚月线)经过我村,沪宁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境内有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三处:白龙观、大林寺、福寿庵,另设横山桥镇的教育场所三处:横山中心小学、横山桥高级中学,还有武进佛学院也座落在我村,。横山医院、横山派出所、横山国土资源所等机关事业单位、羊绒城、新利财富广场、江南第一财、湿地公园等开发项目也都建在我社区范围。 我社区共有十六居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有 1875 人,外来流动人口有 1500 人左右,我社区经济以工业经济向三产经济发展, 2010 年全村完成工业销售收入89480 万元,其中常州市武进精细化工厂有限公司和江苏亚示照明灯具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均超2亿元,常州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涂装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市海成涂装工程有限公司销售收入都超过5000 万元,这五个企业销售收入占全村的 80% 以上。同时销售收入在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0 个。我村邻近镇区,三产增加值2010年超过1200 万元,境内有镇规划可居住2000人的安置小区——紫霞花苑。 2011年预计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16000万元。 由于我社区邻近镇区,目前在局部地区实行退二进三,欢迎有意者前来合作开发,西崦社区的人民将以诚信和诚意欢迎你们前来投资发展。 |
新安社区 |
新安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北,东靠芙蓉西柳村,南接东城湾村,西与五一村相连,北交东风村,村域面积4.32平方公里,2010年4月与原前巷村优化调整为新安村,全村现有新安村、大墩村、时家村、花园头、范家村、平家村、顾家村、山东桥、前巷村、向阳村10个自然村和新民街、崇安路、新芙路、新中路、新董路、老街的东街、中街、西街、前街。村域内有京沪高铁、省道戚月线、常芙公路、三山港河道贯穿而过,新安集镇市场一个,全村农村常住户1278户,常住人口3983人,集镇户140多户,外来人口2500多人,全村现有37个村民小组,各类企业70多家,主要以化工、电子、空调、电动车制造加工为主。2010年工业总产值7.3亿元,销售6.5亿元,全村现有经上级民政部门批准的经营性村属常州市凤凰山华侨公墓:南陵墓区、朝阳墓区、金鸡公墓3个,2010年公墓经济产值完成1000多万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2800元,全村社会稳定,人居环境良好,村民生活相对富裕,村级基本设施良好,2008年在创建“五化三有”工程中新建村民健身广场,充分利用空闲场地种植绿化,修建休闲场地供村民娱乐、健身,现全村群体性健身活动普及开展,文体活动健康有序,村民家庭文化日益浓厚。2010年我村通过卫生村验收,获得江苏省卫生村称号,我村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经济,合理规划全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将不断提高。 |
东城湾村 |
横山桥镇东城湾村位于横山桥镇中部、朝阳路东侧,交通便利,东靠芙蓉集镇,南临三山港河,西连芳茂村委,北接五一村委,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良好。我村总户数560户,共有村民小组11个,全村常住人口2056人,现有耕地1100亩,其中943亩用于龙潭湖农业生态园开发;山地1600多亩现已平整通过验收,将由台湾独资企业投资开发,预计投入3亿人民币发展现代、科学、生态农业,不久将建成为江南的“普罗旺斯”,成为长三角现代农业、立体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园。区“万顷良田”工程在我村试点,村民已全部搬迁至面貌全新、环境优美、富有浓郁江南特色的东城湾家苑,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村民安居乐业。 我村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以创建和谐文明村庄为目标,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为人民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为目标,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在2008年通过武进区“五化三有”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上,以“万顷良田”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对村庄的总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立足“生态村”建设,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东城湾”的工作目标,并积极开展村庄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全方位管理小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从我做起,为东城湾村的优美、健康、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城湾村正以熠熠生辉的面貌闪耀在常州东部亚中心。 |
芳茂村 |
芳茂村位于芳茂山与清明山南麓,全村占地面积为2.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23人,共有16个村民小组组成,村辖区内有25个工业企业,1个第三产业:常州市凤凰山华侨公墓清明山墓区。2013年全村完成工业销售10.6亿元,全村人均收入21926元。 2002年我村通过省级卫生村,2007年通过“五化三有”验收,并取得区级生态村称号。2005年全村安装长江水,使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放心卫生的长江水。2009年全村安装了天然气,使每户都用上了安全方便的天然气。从2007年“五化三有”以来,全村投入近千万元来整治村庄环境,使全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2年开始,村委规划设计改造芳茂村社区服务中心,是百姓一站式服务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场所。 近年来,全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序推进,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营造了文明、卫生、舒适的氛围,构建了和谐的芳茂村。 |
省庄村 |
省庄村位于沪宁高速公路道口,常州东方大道,232省道在我村交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7800人,其中外来人口5500人,860户农户,现有耕地610亩,其中水稻田110亩,有28个村民小组,140余家企业和两个批发市场,分别是横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和横山毛线批发市场。2013年三业产值达20个亿,其中工业销售实现16.5亿元,三产营业额实现16.8亿元,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22439元,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尤其最近两年我村社会事业建设每年投入达100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村曾获得“全国模范敬老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常州市小康家园示范村”“常州市新农村建设十强镇村”“武进区幸福小康美丽乡村”等荣誉。我村将建设成为以道口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村,村庄总体布局为“三区两园”即居民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园区,“两园”为物流园、现代农业园。在景观环境规划上,以东方大道为景观主轴线,分为体育公园、住宅区、现代物流园、配套服务区、现代工业区、观光农业区。我村正朝着农村城市化,村民生活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三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村现有企业140余家,涉及建筑材料、电缆、灯具、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工业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同时以“道口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将自己定位成常州农产品向全国辐射的产地市场,凭借着省庄人的智慧,这一市场很快成为了他们致富的新平台。在批发市场内,无论是蔬菜区、瓜果区,还是粮油副食品区、禽蛋交易区、白肉批发区,看到的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兴隆的景象。2013年,市场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亿元。在省庄村的西南角,有一方砂梨示范园,水泥杆支起的棚架整齐划一,每一棵梨树都通过竹棒引枝上架,面积达500亩。这是横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为市场精心培育的砂梨种植基地,带动了20多户种植户。除此之外,批发市场在村里还有一个近500亩的蔬菜基地。这样,道口带动了市场,市场带动了农户,形成了一条“道口产业链”。专业市场的兴起,带动了省庄村的人气,一些老百姓也借机办起了饭店、宾馆、休闲中心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省庄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使“道口经济”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如今,在省庄村的2300多位村民中,已有20%以上的人捧起了三产的“饭碗”。 2007年,我村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省庄老年公寓,内设老年协会、关工委办公室、残疾人康复中心、阳光驿站、阅览室、乒乓活动室等。于2009年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有综合服务大厅、调解室、信息服务室、档案室等服务。 我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干群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 ,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程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 |
星辰村 |
横山桥镇星辰村位于横山桥镇南首,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距村仅一公里,232省道穿境而过,南临京杭大运河。村内有37路和237路公交车始发站,可直达常州市区,交通十分便利。村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22个,分布在十个自然村,可耕地650亩,人口2155人,外来人员达4000余人。现有企业80余家,主要生产电子、化工、纺织、建筑装璜、灯具及有色金属和涂料等产品。2013年完成产值25亿元,全村人均收入19000元,村级经济收入521万元。历年来,星辰村连续多年荣获市、区、镇政府嘉奖,2003-2006年分别被常州市江苏省评为文明村、先进村,被武进区评为生态村十佳和谐稳定村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江苏省评为和谐示范村,2010-2012年分别被武进区、常州市评为文明村。为使全村村民和外来员工能劳逸结合,身心得到更好锻炼,我们投入180万元建造了综合服务站,内设医疗保健室,图书室,健身房等;投入150万元建造了大型的星辰广场,有羽毛球场地,健身,长廊等休闲场地。在 2005 年对全村自来水管网实行彻底改造,改用长江水。2009年投入200万元为村民安装天然气,使村民用上干净能源。为保证村民有一个洁净的环境,按省级卫生村要求全村实行制度约束下的长效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天道酬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环境必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纳福,我们将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
金丰村 |
横山桥镇金丰村位于武进区东北部,辖地面积4.32平方公里,S232线与武城西路、戚月线在此交汇。现有21个村民小组,农户850户,总人口2650人。金丰村2013年完成工业产值204095万元,工业销售199503万元,其中有规模企业完成数占总量的80%。认定为镇规模企业的有11家,亿元企业3家。目前共有工业企业75家,企业占地面积686亩,工业增加值54849万元,完成利税总额7316万元,农业总产值2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500元,村级收入373万元。近几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天燃气进户的民心工程,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先后荣获区级以上的荣为: 2010年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2010年11月常州市先进阳光驿站;2010年区生态创建先进村;2010年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2010年区校外辅导站区级先进集体;2011年1月荣获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1年8月区劳动力资源普查先进村;2011年9月获得了区“文明时尚美丽乡村”;2011年10月常州市“五五”普法先进村;2012年6月区“四有一责”达标村;2012年7月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012年12月常州市生态村等荣誉;2013年先后通过常州市“四有一责” 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常州市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武进区纪委“勤政廉政”达标村;11月初,顺利通过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的复验;在“幸福家园、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中,被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幸福家园示范村。 |
奚巷村 |
横山桥镇奚巷村位于横山桥镇北部,东与五一村相邻,西与金丰村为邻,南有清明山,北为郑陆镇。232省道与我村工业园区交汇,武进国防教育中心,常州特种竹繁育场座落我村,依山傍水,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全村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142人。全村有大小企业共38家,其中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1家,村级经济名列横山桥镇前茅。2013年实现工业产值8.6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8820元。历年来,奚巷村连续多年荣获市、区、镇政府嘉奖。2008年通过市、区五化三优村验收工作。2011年争创省级生态村。2012年通过了二星级康居村的达标验收。 近年来,奚巷村的村级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2012年实施墙面刷白工程约20000平方米;新浇制村内道路4500平方米,屋前屋后硬化道路达20000平方米,侧面维护新增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从2012年投入近500万元,为全村老百姓通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燃气,大大节约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支出。2013年我村启动了创业河生态绿化整治工程,预计该工程完工后能使全村80%左右的村民收益,极大的改善了村庄环境。今年我村还出资20余万元在分别在创业河边上和紫霞登山道上安装了路灯,更好的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和健身娱乐;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广场的器械区域和东面的篮球场重新铺设了塑胶场,为村民的健身娱乐提供了更好的设施。利用现有村校废旧房子改善社区服务,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成村级一流卫生室、乒乓室、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投入28余万元资金新建改造公厕15个,全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95%,建造垃圾中转站2座,垃圾日产日清;整治污水、河塘和下水道,部分河道进行了石驳,疏通了3054米下水道,为村庄环境整治解决了问题。 天道酬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环境必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纳福,我们将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
东洲村 |
东洲村地处芙蓉圩西,荷花圩北,新老横芙公路和朝阳路穿村而过,东接芙蓉大桥头,南连崔桥莲蓉村,西靠横山桥村,北邻三山港河。东洲村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凸现,经济较发达,本村区域2.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50亩,有4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4,总户数881户。 2013年工业企业达51家,规模企业9家,完成年产值10.3亿元,年销售10.2亿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8500万元。主要产品有建筑装潢、电器电子、灯具装饰、精细化工,村办重点企业江苏长盈不锈钢管有限公司生产的钢管产品远销国内外,企业发展潜力较大。华耀建材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周边地区销量较去年翻一番。农副业总产值35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3200万元,村级年收入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90元。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扎实抓好各项工作。2013年我村完成了“常州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创新思路,推动村级环卫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并浇制水泥路和桥梁改造70多万元,增设下水道600余米,新建电站2座,提升污水管网的排污能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立足发展稳定大局、明确创新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高效农业、着力提升村办企业、全面拓展第三产业。坚持不懈的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村民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努力。 |
东风村 |
新安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北方向,东有常焦线穿村而过,南至戚月线,西有朝阳路经过,北与郑陆镇相邻。2010年4月份因优化村级区域,原韩地村与董村村合并成为东风村,东风村域面积为2.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58亩,其中水稻田1470亩。合并后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农户839户,全村总人口2550人,村辖区内有22个工业企业,2个第三产业——凤凰公墓和麒麟公墓。2010年东风村完成工业产值5.3亿元,村级年收入675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4051元。 我村先后创建了“省级卫生村”、“区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还有“五化三有”等创建活动,这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去年东风村成立以来,第一件民心工程,就是给全村老百姓安装了天然气,总计投入500多万元,让所有农户真正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
蓉湖村 |
横山桥镇蓉湖村位于横山桥镇东部。东与芙蓉村接壤,南与朝阳村相连,西北分别与东洲村、城湾村相隔。蓉湖村由原戴家坝村和钱家桥村合并。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830户农户,2831名村民;外来流动人员238户,1549人;380亩耕地,180亩水面;全村共有企业58家。朝阳路、横芙路穿境而过,沟通了周边乡镇。65路公交总站坐落于本村。近年来,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村完成工业销售11.7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工程、五化三有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全村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村党总支、村委在抓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坚持将综治和平安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综合管理的重要项目,摆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村党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村综治办、治保委、调委会、兼职联防队队伍等组织,明确了责任分工。通过扎实开展“平安村”、“治安安全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广泛开展“三项排查”活动,高危人群、流动人员、未成年人等人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13年,全村调处矛盾纠纷6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全年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群体-件和非正常-事件,刑事案件发生率、常住人口和未成年人犯罪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全村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
双庙村 |
双庙村位于横山桥镇东部,沿江高速公路芙蓉服务区坐落我村,-铁路从我村穿境而过,东临江阴,南接无锡,处于武进区、江阴市、无锡市惠山区三地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村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23个,分布在十四个自然村,可耕地面积1107.21亩,总人数3066让你,现有企业29家,2010年完成销售3.8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4020元,村级经济收入 121万元。近年来,双庙村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我村在2009年通过武进区“五化三有”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上,双庙村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生态建村”的目标,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双庙”的工作目标,对村庄的总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致力于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开展村庄文明创建活动,使全村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庄面貌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
东周村 |
东周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南部,东临江阴市,南靠无锡市,2010年4月11日开始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村级区域优化布局调整,撤销了原郭家村、东周村、西周村,成立了新的东周村。4月23日三村集中办公,三村合并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村各项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三村合并后,全村总户数1302户,总人口4034人,位列全镇第二,占地3.98平方公里,位于横山桥镇第三,村民小组37个,种粮面积1547亩,合并后,我们东周村是一个人口多底子簿的新村,目前全村民营企业68家。 2010年全村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农民纯收入达13800元。全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安装路灯120盏,2006年通过区级生态村验收,2007年通过省级卫生村验收,2008年通过市区“五化三有”创建验收。到目前为止,在各自然村都设立了建设广场、图书室、活动室,建立了东周社区卫生室。 我村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村的大局,以宏扬先进文化、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宗旨,以增强全村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全村省级文明村的创建活动。以此宏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新风,形成良好的民风、村风。大力营造我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村重点围绕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积极控索创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创建活动经常化,创建形式多样化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标兵的示范、辐射、延伸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的结对共建活动。我们将协同广大群众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营造文明、卫生、舒适的氛围,以良好的环境,以优美的形象向人们展示。 |
东柳塘村 |
东柳塘村简介 横山桥镇东柳塘村位于横山镇东北部,与江阴市一河之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1952人,580户农户,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155亩,30家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6.4个亿,其中工业销售6.3亿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9723元万元。历年来,东柳塘村连续多年荣获市、区、镇政府嘉奖, 2000年至今被评为市级、区级文明村、 2007 年通过区生态村验收、2008 年通过市、区五化三有村验收、2010 年通过省级卫生村检查验收。2013年省级关工委先进集体,创建“三星级’康居村。 近年来,东柳塘的村级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硬化道路面积 5余万平方米,家家户户贯通了水泥路;主干道安装路灯近 120盏;二侧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1200 余棵,有观赏价值的花木 6000 余棵,色块、河岸植树 200 余亩;为保障群众用水质量,2005年对全村自来水管网实行彻底改造,改用长江水,村委投入80多万元,于7月份户户喝上长江水。在 2008年对全村主要生活用水河清淤 5 条计 5000 余方。为保证村民有一个洁净的环境,按省级卫生村要求全村实行制度约束下的长效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天道酬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环境必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纳福,我们将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
梁家桥村 |
梁家桥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南部,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750户,总人口2315人,外来人员800余人,村民小组19个,分布在十个自然村,可耕地面积600余亩,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40余家,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有5家。 2013年全村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销售收入8.9亿元,工业投入指标75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7374元。历年来,梁家桥村多次荣获镇政府嘉奖,2002—2007年荣获五好村党组织、2006年度荣获产值、销售超指标单位、2009年通过了市区“五化三有”创建验收、2010年通过了省级卫生村验收、2012年成功创建常州市生态村、通过二星级康居村验收、2011年-2012年度被评为常州市文明村。 近年来,梁家桥村级经济健康稳步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主干道安装路灯120余盏,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有健全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保证村民用水质量,在2005年全村村民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社会保障健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全村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常年开展普法宣传和关工委工作,2012年关工委工作荣获镇先进表彰。全村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村的大局,以弘扬先进文化、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宗旨,以增强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为抓手,大力营造我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们将协同广大群众树立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营造文明、卫生、舒适的氛围,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梁家桥村建成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小康化,村容村貌园林化的新农村。 |
西柳塘村 |
西柳塘村位于横山桥镇东部,由西柳塘、大份头、舍里、小湖沟四个自然村落组成。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 现有耕地面积680亩,村组户籍人口2366人,总居住人口 3115人,在校就读学生289人。横贯我村1673米的戚月线西侧,座落着43家工业企业,形成了原芙蓉镇的“西柳工业园区”。2013,村级工业产品总产值11.2亿(今年有望完成11.5亿),居民人均收入1.95万元(今年预计达到2.2万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2013年创建成功了“江苏省卫生村”、武进区“文明村”以及“五化三优”达标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协调发展,立足本辖区,高规格完成了村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投入,完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配套;增加变压器,安装路灯,开辟绿地,增建公厕,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空间,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环境改善的格局,村区域内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在面临新的社会压力和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固本挖潜,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做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
朝阳村 |
横山桥镇朝阳村位于横山桥镇东南部,是两市交界处,东临锡山市,南临横林镇 ,交通十分便捷。2010年村域优化调整大桥头村与宕里村合并,成立了朝阳村, 新建的朝阳村总面积为3.04平方公里,辖2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783人。全村有大小企业共110家,其中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2家,村级经济全年总收入位居横山桥镇第四位。2013年实现工业产值18.3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54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8500元。 2008 年通过市、区五化三优村验收。2012年通过区康居二新村验收。 近年来,朝阳村级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硬化道路面积 15余万平方米,家家户户贯通了水泥路;主干道安装路灯近 150 盏;新建健身广场四个;绿化面积380亩,绿化覆盖率30%;为保障群众用水质量,在 2003 年对全村主要生活用水河清淤6 条计 58000 余方;在 2005 年对全村自来水管网实行彻底改造,改用长江水。为保证村民有一个洁净的环境,按省级卫生村要求全村实行制度约束下的长效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天道酬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环境必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纳福,我们将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
五一村 |
五一村位于芳茂山北麓,全村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辖3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651余人。2010年,全村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0.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700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村前列,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江苏省生态百佳村、江苏省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3年以来,该村又先后投入近8000万元进行了旧村改造、天然气、自来水、绿化、湿地无动力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0万元建成村老年娱乐活动中心,还投资了300多万元扩建了健身广场,其中包括2面塑胶篮球场、1面羽毛球场、1台多功能全彩电子显示屏和公共厕所。村民们晨练太极拳、幕做健身操、夜跳交谊舞,全民健身活动在五一村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赢来了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村委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村史馆,这既是为了纪念30年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向国庆60周年献礼,更是为了铭记五一历史、教育青年儿童,开馆至今已经成功接待国内外来宾30000余名。五一村牢牢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条主线, 2008年初,村委投资1.6亿元打造了由4幢小高层、29栋别墅组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让更多的村民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五一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里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