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吉塔镇地处锦州市西北部。介于北纬40° 48′—41° 26′,东经120° 42′—121° 25′。全镇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土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东距锦州市区35公里,西与朝阳市接壤,北靠义县,南临小凌河与葫芦岛市相望。处于三市交界的班吉塔镇,是辽西重镇。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20平方公里 | 210781104 | 121000 | 0416 | 查看 班吉塔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凌河街道 |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大凌河街道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大凌河街道 办事处驻新楼,人口8.11万人,面积46.9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新建、外贸、锦凌、建设、南山、站前、新楼、文化;13个村委会:凌东、凌南、凌西、凌北、锦凌、凌河、蔡家、土台、靠山、四桶、北位、兰家、尤山子。 美丽富饶的大凌河街道办事处,座落在国家批准的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凌海市市区所在地。全办事处总面积5400公顷,似彩蝶环抱市区,有耕地1571公顷,它们向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京沈铁路、锦朝公路、锦大公路和一○二线这个坐标系上。她东邻国家大型企业金城造纸总厂,西邻锦州八景之一“紫荆朝地”的所在地双羊镇,北邻刺绣之乡大业乡,南邻秦沈电气化铁路和京哈公路。这是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科技进步、经贸发达的美丽城镇。 |
金城街道 |
金城街道位于辽宁锦州凌海市。下辖: 210781002001 111 东街社区 210781002002 111 南街社区 210781002003 111 北街社区 210781002004 111 铁新社区 210781002005 111 铁北社区 210781002006 111 东新社区 210781002007 111 东湖社区 210781002200 220 东花村 210781002201 220 西花村 210781002202 220 东彰村 210781002203 220 西北彰村 210781002204 220 梁山村 210781002205 220 姚夏家村 210781002206 112 东四合村 210781002207 220 赵复兴村 210781002208 220 三段村 |
石山镇 |
一:石山镇是农业大镇,是凌海市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耕地面积4666公顷,农业人口2.7万,以玉米、高粱以及其他油料作物为主,年产量可达28027吨,。大力发展棚菜,棚菜种植面积达到338公顷,年产蔬菜38614吨,创产值近3600万,2006年石山镇政府计划以新甸子,康屯两村农业开发3000亩水浇地种菜为主,以下洼子、良屯两村种植西甜瓜为辅,增加石山镇瓜菜种植面积,这四个村瓜菜种植面积争取达到5000亩。扶持白刚、望山、石南、石北、李家铺五个村种植花生25000亩。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全镇2005年猪、牛、羊出栏十万余头,家禽近百万,畜牧业产值1.4亿人民币,2006年除石南养殖专业村之外,还要新上榜石村和八里村两个养猪养殖小区。 二:石山镇大力发展工业,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我省实施辽西北开发战略的历史契机下,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镇各种企业达到1463家,其中工业401家,产值8亿元人民币。2005年我镇共引进5家企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石山镇石材资源特别丰富,以花岗岩为主,在修建北京天安门广场时采运了石山镇的花岗岩,石材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目前已有46户企业入驻石材产业园区,总产值1.2亿元人民币。石材行业的发展带动500多农户参与石材开采、加工、运输,解决了近千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石山镇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石山镇的基础教育在凌海市地区处于前列,教学质量远近闻名,辖区内中小学校共9所,教职员工四百余人,学生近四千名,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位于石山镇镇中心,每年为国家培养大学生近四百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摇篮。近几年石山派出所、石山工商分局等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联合整治,还学校一片湛蓝的天空。石山镇政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2005年投资10万元对石山镇初级中学2300平方米教学楼进行了维修。 四:石山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年前就有人居住在石山镇这边沃土上,500百年前的明朝,石山镇又名石山山站,辖区内驿马方村以是当时的驿站。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石山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加之自然的造化,使石山镇成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乡镇。石山峰位于镇东5公里处,海拔近千米,苍松翠柏遍及全山,山顶有望海寺、和尚洞、天罗井和金牛洞等旅游景点。. |
余积镇 |
凌海市余积镇座落在美丽富饶的辽西走廊,南距辽西五市中心城市锦州20公里,北接煤都阜新,东依闾山山脉,所辖38个自然村屯,交通便利,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及省、县级公路网络齐全。由于受北温带及近海海洋气候影响,这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5.6万亩,总人口2.7万人。. |
双羊镇 |
紫荆山南麓凌水之滨,辽西古镇双羊座落于此。全镇拥有土地面积9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万亩。有人口31212人,农户8300户。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镇创造社会总产值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8亿元。财政收入1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45元。 2005年双羊镇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和辽宁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镇和辽宁省安全文明镇,辽宁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是辽宁省十四个综合试点小城镇之一。 ". |
班吉塔镇 |
班吉塔镇地处锦州市西北部。介于北纬40° 48′—41° 26′,东经120° 42′—121° 25′。全镇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土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东距锦州市区35公里,西与朝阳市接壤,北靠义县,南临小凌河与葫芦岛市相望。处于三市交界的班吉塔镇,是辽西重镇。 ". |
沈家台镇 |
沈家台镇地处锦州市西部山区,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2.4万人口,辖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上碾村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萧军的故乡,宋屯村即是东三省著名抗日英雄宋久龄旅长的出生地,又是锦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锦赤公路1500米的张杠村南山坡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汉墓群,从镇政府出发,北行10公里,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天然温泉,一年四季细水长流。镇内海拔最高的歪脖山发现了大量的木化石。 ". |
三台子镇 |
三台子镇位于凌海市东北部,北与义县相邻,东与北宁接壤,南与盘锦相连。全镇人口4.3万,总户数1.28万户,总面积152.14平方公里,近十万亩耕地。是一个交通便利,102国道、沈山铁路横贯东西,305国道纵贯全镇南北。我镇石材资源丰富,有两个采石厂,花岗岩的储量近亿立方米。我镇电力充足,有两万KV的变电所,高、低压电网遍布全镇各个角落。我镇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纺织和水泥成为全镇两大支柱产业。超纯、日升、江玲、满昌四大纺纱厂,全年产成纱3000多吨,锦抚水泥厂年产高标号水泥6万吨。农业结构调整良好,面积大、效益高,全镇有高效田近6万亩(棚室1.5万亩、葡萄2万亩、水果1万亩、裸地菜1.5万亩)形成了北部水果,中部葡萄和棚菜,南部水田的四大产业格局。. |
右卫镇 |
右卫满族镇位于凌海市东南40华里处,沿大凌河流域左岸。东与盘锦市的石新镇相邻,安屯乡接壤,南与八千乡、闫家镇、新庄子镇等乡镇隔河相望,西与金城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与谢屯乡相邻。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南北长10公里。右卫满族镇是个古老的城镇,古称右屯卫,俗称牛头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境内挖掘出土的汉墓群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东汉初期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根据《锦县志》载,明洪武二十七年置广宁右屯卫所于此,一九八五年六月撤乡成立右卫满族镇至今。本镇是个多民族的镇份,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委会,23个自然屯,总户数为5547户,总人口为181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40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2738人,满族人口是本镇主体民族之一,占全镇总人口的60%以上。全镇地势平担,土壤肥沃,总土地面积13.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9万亩,停耕造林面积2万亩,是凌海市重点商品粮和林区之一。右卫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属大凌河流域沿岸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土质为沙壤,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降水量相对充沛。右卫镇有着多年成熟的营林经验和基础,林业是右卫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
阎家镇 |
阎家镇位于凌海市东南部,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70000亩,其中水田面积5.3万亩,旱田面积近2万亩。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36个自然屯,共居住汉、满、回等5个民族14026口人。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坐落在阎家境内,该厂职工7000人,有常住人口20000人。. |
新庄子镇 |
悠悠凌河水绵延入渤海,淘淘母亲河哺育赤子情。极目凌河岸边,杨柳婆娑,芳草葱茏,牛肥羊壮,水碧天蓝,原野无限,稻谷飘香,铁塔林立,马达轰鸣,车流涌动。这如诗如画的场景,正是地处大凌河下游冲击平原上的新兴小城镇,她像一颗瑰丽的宝石镶嵌在渤海明珠凌海市的门楣上,这就是凌海市的南大门——新庄子镇。 ". |
翠岩镇 |
翠岩镇,位于凌海西北部,锦赤公路贯穿而过。境内土地肥沃,总面积13000公颂,其中耕地面积3602公顷,全镇合并后共辖13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7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农业劳动力1.1万人。通讯发达,村村通电话,手机网络覆盖全镇。民族以汉、满为主。 翠岩镇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大豆、蔬菜。水果以苹果、梨为主,是凌海重要的粮食、水果产区。 翠岩,人杰地灵之地。灵秀山川的蕴育,悠久历史的沉淀,使翠岩拥有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坐落于郭荒村的演法寺,始建于清朝初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大殿、偏殿共十于座,虽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但依旧古朴壮观。当年辽沈战役的前线指挥所——-指挥所就在本镇的忙牛村。已经成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丰富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红色旅游的兴起,更成为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努力地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改变自然条件留下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全镇人民积极开展小河域治理,结合农业开发,加大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通过打井、修塘、科学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为全镇农业高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单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保证。在我镇的忙牛屯村,2001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我镇规模最大的蔬菜发展基地,现有大棚一百余座,年产蔬菜500多吨,特色产品是金鲜瓜,个儿大皮儿薄,含糖量高,无毒无公害,纯绿色食品,吸引周围乡镇乃至锦州市的消费者前来购买。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935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9050万元,农业总产值6600万元,2004年财政收入1534万元,人均收入3310元。 “无工不富,无商不稳”,近年来,翠岩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家,其中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一个(锦州华宇集团),超亿元企业两个——凌海市翠岩冶炼厂、凌海市宏峰碳素制品有限公司。2000年镇政府在镇中心还投资150万元建立一个面积达1924公顷的商贸批发市场,可辐射西北众镇,客流量可达100万人/年,年交易额可达5270万元,促进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现有闲置厂房、场地六处,共计150亩,对外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共同发展事业。. |
安屯镇 |
安屯乡位于凌海市东南部,距凌海市30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东与盘锦市东郭苇场、辽河油田钻井二公司相毗邻,西与右卫镇接壤,南与西八千乡隔河相望,北与石山种畜场交界。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安屯乡本街,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75名机关干部,辖五个行政村、二十一个自然屯,56个村民组,10066口人,有耕地面积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8万亩、旱田面积1.4万亩。粮食作物主要盛产水稻、玉米。. |
大业乡 |
大业乡位于凌海市西北,北邻锦州发电厂,南连锦州市太和区,东接大凌河镇,西靠锦阜公路。大业幅员8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6.8万亩,人口2.4万人,所辖14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0.14亿元。 大业乡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大康线横贯大业六公里;兴闫线纵连大业八公里;繁忙的锦阜公路有八公里穿越大业;“空中彩虹”锦阜高速公路在大业上空盘旋了九公里;锦州至赤峰段的铁路,宛若长龙横卧在大业西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大业成为凌海乃至锦州交通要冲,也为大业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潜力。 ". |
西八千乡 |
西八千乡位于凌海市东南部──盘锦与凌海两市的交界处,南望渤海湾,北临安屯乡,东靠盘锦市欢采油田,西依锦州采油厂。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十分便利,村村都有柏油路。境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幅员总面积917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10.8公顷,林地面积2171公顷,草地面积165公顷,水域面积3430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所辖6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9720人,其中农业人口9520人,农业劳动力4980人。包括的民族有汉,满,朝鲜等族。 西八千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梁、大豆、苏籽、蕃薯、蔬菜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野兔、野鸡、鲫鱼、梭鱼、河蟹等,矿产资源有石油,储量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为西八千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近10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西八千人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内聚人心、外树形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拼搏,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区位优势,抢占市场鳌头,确立正确发展方向,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康之路,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4754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734万元,第二产业19448万元,第三产业21362万元。粮食总产量10596吨,其中水稻1763吨,玉米7590吨,高梁1219吨。肉类总产量15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2005年农业产值预计达7200万元。粮食产量达14149吨,其中水稻3624吨,玉米9220吨,高梁1051吨。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662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是以满井村“满鑫大米”为龙头的绿色无公害水稻品牌在全省打响,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2005年全乡水稻产量达3624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二是以陈家村为主的大豆和红小豆生产基地,与北京康达恒业公司签订了产销合同,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在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我乡大力发展畜牧业。全乡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3处,新增千只鸡场10个,新增鸡饲养量10万只,猪存栏量达5万头,新增站牛400头,小尾寒羊7000只。2004年全乡畜牧业产值达5000多万元。. |
建业乡 |
凌海市建业乡地处辽西走廊,位于凌海市中南部,北距凌海市城区15公里,西距锦州市20公里,南临渤海,恰似一颗明珠镶嵌于渤海之滨,全乡共有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5万亩,海岸线长11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共3万口人。 建业乡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2条县级公路从建业乡境内横贯南北,乡级公路全部实现“柏油化”,北距国道102线仅8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出入口5公里,西距锦州客、货火车站20公里,锦州飞机场25公里,锦州货运港口30公里,全乡范围内备有程控电话,乡内新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无线通话转播塔。 ". |
温滴楼满族乡 |
美丽富饶的温滴楼位于凌海的西部,是锦州的北大门,像一只美丽的彩蝶环抱着锦州市区,交通四通八达,是进出锦州北部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村村通柏油路。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分为高山、丘陵、平洼三种地貌类型,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七山二坡一分田”,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乡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林地面积8.2万亩,草地面积6.5万亩,水域面积占一小部分。合乡并村后,全乡辖12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20551人,其中农业人口20052人,农业劳动力6033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等民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3%。 温滴楼满族乡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唐朝就已有人居住,在明代一温姓总兵在此地筑有计时滴水楼,因此有温滴楼之名。翠岩禅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木参天的岩井寺原始森林,小洞山风景区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矿产资源有金、镄石矿、澎润土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温滴楼人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近五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全乡乡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41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750万元,第二产业4615万元,第三产业1054万元,财政收入691万元。粮食总产量20526吨,水果总产量1.8万吨,肉类总产量193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859元,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与大城市相邻的地域优势,以满足城市“米袋子” 、“菜篮子”需要为导向,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目前已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品率,大田生产以种子田为龙头,2005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明确农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效、积极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品牌农业,确定面对“山、平、洼” 三个层次搞开发,优化“种、养、加” 这一发展布局,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建设,重点搞好小水源建设。. |
板石沟乡 |
板石沟乡位于凌海市的西北部,距离锦州市15公里。东部与锦州市太和区钟屯乡隔小凌河相望,西部与葫芦岛市南票区毗邻;南部与葫芦岛市台集屯镇、锦州市太和区相连;北部与凌海市翠岩乡、班吉塔镇隔小凌河相邻。全乡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12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洼,境内有乡级公路两条,贯穿于全乡的西北与东南之间的10个村屯。为农民进城下乡,发展第三产业,活跃市场经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固定电话网络已遍布全乡,无线通讯方面全乡无盲区。. |
白台子乡 |
白台子乡地处辽西走廊,是凌海市辖区五大乡镇之一。位于大凌河东岸,与凌海市区隔河相望。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可耕面积12万亩。辖24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总人口3.4万。由大凌河淤积的平原环抱着医巫闾山余脉,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为有识之士开发利用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村相通的柏油马路,与贯穿东西的102线国道,纵横南北的锦义公路,构成我乡的公路交通网。西至锦州市区35公里,南通锦州港70公里,东行40公里至盘锦石油城,为我乡的农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创造了优越的开发环境。 ". |
谢屯乡 |
谢屯乡位于凌海市最东端,它和盘锦市的东郭、羊圈子两大苇场相毗邻,共有人口15991人,4000多户,土地面积4万余亩,10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 |
金城原种场 |
金城原种场 位于辽宁锦州凌海市。下辖: 210781401500 123 第一示范场生活区 210781401501 123 第二示范场生活区 210781401502 220 林业示范场生活区 210781401503 220 第三示范场生活区 210781401504 220 第四示范场生活区 |
大有农场 |
辽宁省凌海市大有农场地处大小凌河的交汇处,南临渤海湾;东接亚洲第二大苇场——东郭;西靠锦州港;北连京沈高速公路。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作业区大部分坐落在大有农场境内。全场区域面积55万亩,其中芦苇面积10万亩、滩涂面积1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海上养殖面积5.3万亩、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地3万亩。场内海岸线全长30公里,有10米等深线以内近海海域45——50万亩。有花园式渔港1个,有可保护的湿地15万亩,大有农场下辖7个行政村、5个国营分场,总人口13248人。 - 历史 革命小说《红岩》中的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是0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 开发 近年来,大有农场党委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了“立足资源、面向‘三田’、艰苦奋斗、稳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开发荒滩荒地作为全场最新的经济增长点。今秋,他们修建的这座带状环形水库长3000米,底宽14米,工程共计动用土石方8万立方米,总投资35万元。水库启用后,可开发小柳村2000亩荒地,排涝3000亩,保证2000亩水田的正常供水。目前,大有农场辖区内渠系贯通,农建工程实现网络化、规范化,所有地表淡水全部实现人工控制,为当地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 荣誉 凌海市大有农场以争创全国文明乡镇为目标,结合实际,挖掘特色,创造性开展活动,开创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新局面,2009年大有农场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乡镇。 为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大有农场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做到与中心工作同步研究,同步考评,并制定激励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同时,他们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并聘请专业人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精髓进行深入剖析,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他们在全场开展了“农户达标工程”、“党员干部提素亮牌工程”等一系列活动,并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由于活动鲜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思想的统一,增强了大有农场广大党员干部的干劲,有力地推进了大有农场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全场开展的“联村帮扶建新村”活动中,出现了农场、公企、民企、富村、本村、村民六方集资助贫村、建新村的可喜景象。一些贫困村的村部、村路相继建成,新农村建设使大有农场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 近两年来,大有农场共为困难户解决生产致富门路52项,安排困难户就业152人,提供帮扶资金180多万,帮困难村修街路30000米,修便桥14座,新建村部3个。他们还相继投资850万元,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学楼的建设;投资55万元,在文字官、双庙两村建文化广场三个,一个农民科技文化中心;投资154万元,解决了1.1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场各村屯环境明显改善。实实在在的投入,让大有农场的百姓们享受着、感知着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 在“联村帮扶建新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同时,大有农场又适时引导开展了法制道德进村户,洁美环境进村户,科技文化进村户等“五进村户”活动。活动中,他们引导农民成立文艺团体,组建了农民文艺演出队、农民秧歌队和农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节目,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 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改变了大有农场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了全民精神文明程度,繁荣了农村经济,净化了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在大有农场一班人的带领下,充满朝气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场干群的实干中变成现实,并悄然改变着大有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