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锦州 >> 北镇市 >> 廖屯镇

廖屯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廖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廖屯镇简介

  北宁市辖镇。原属常兴公社,1961年析置廖屯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改廖屯满族乡,1990年复置廖屯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2公里,距沈山铁路沟帮子站12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满族1.8万。102国道纵贯全境。辖廖屯、双河堡、西珠宝、小祖、罗屯、东珠宝、榆树堡、大亮甲、沈屯、广宁站、果园、东满井、兴隆店、北三台子、巴屯、三家子、小亮甲、马太堡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海产加工、硬路工艺等行业,有商贸集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兼产大豆、花生。境内有清代烽火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万人 62平方公里 210782107 121000 0416 查看 廖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廖屯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廖屯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镇街道

  北镇街道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市。下辖:   210782004001 111 大佛寺社区   210782004002 111 双塔社区   210782004003 111 南关社区   210782004004 111 城西社区   210782004005 111 万紫山社区   210782004207 112 西上坡村   210782004208 112 小南门村   210782004209 112 塔前村   210782004210 112 二道壕村   210782004211 112 南关村  

观音阁街道

  观音阁街道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市。下辖:   210782005200 111 河洼村   

大市镇

  原属正安公社,1961年析置大市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改大市满族乡,1990年复置大市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边缘,距市府23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其中满族0.9万。通公路。辖大市一、大市二、大市三、东沟、郭大发、北陈屯、边家、高林、庙沟、华山、腰沟、小岭子等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农具修造等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兼产花生、大豆,盛产水果。有传统集市贸易。.  

罗罗堡镇

  北宁市辖镇。1956年设罗罗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罗罗堡满族乡,1990年复置罗罗堡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边缘,医巫闾山东麓,距市府7.5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满族1.9万。通公路。辖路屯、小白屯、五峰、吴屯、康屯、小三块石、罗家洼、朱屯、吐云寺、什字口、大白屯、罗罗堡、道西、棉花张、闵家、张巴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采石、石制品、石材工艺品等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盛产水果,为市水果生产基地。.  

常兴店镇

  常兴店镇地处辽宁省北镇市西南部,西倚医巫闾山,东南与沟帮子镇相邻。全镇幅员面积 75 平方公里,耕地 52,000 亩。镇辖 16 个村,32 个自然屯,居住满汉、锡伯等七种民族共 23,000 人。       常兴店镇久以农业为主,主要盛产水果和大田作物,近几年来,全镇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旅游业和水果葡萄生产贮藏业两大优势,努力发展特色经济。       常兴店镇地理位置优越,巍峨的医巫闾山如屏似障遮住塞外寒流,山中泉水汇成季节河从镇内流过。这里风沙灭迹,气候温和,地下水源丰富,形成了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镇水果已发展36,000亩,其中葡萄 35,000 亩,人均有葡萄树 267 株,年产葡萄 5000 万公斤。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这里出产的水果色味俱佳,“巨丰”葡萄粒大穗满,清甜爽口。“秋锦”苹果早已成为国宴上品,1996 年在国际博览会双获金奖。       水果储藏业也迅速发展,全镇现有恒温保鲜库 1200 多座,年储藏葡萄 4000 万公斤,保鲜数量质量都居全国首位。先后被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协会和中国农学会认定为“东北葡萄生产第一镇”和“中国葡萄鲜储第一镇”。1997 年 10 月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庭院经济高效农业全国百强乡镇之一”的称号。       目前,常兴店镇葡萄生产产业化在形成育苗、生产、储藏、销售四大基地的同时,镇党委和镇府不断强化政策导向,生产基础设施、科技信息、综合协调等四大服务,引导农民向大投入、大规模、大市场、大效益方向发展,并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常兴店镇西 10 公里之闾山深处,是远近闻名的青岩寺风景区。这里峰险壑幽,石异松奇,古刹新亭与白云碧水相映生辉,仙阶曲径与翠嶂幽林环抱成趣。山势由东北向西南逶迤绵延十数里,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 70 余处。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着无数游人,而且引起了文化艺术部门的重视,省市电视台、一批电影制片厂先后到这里拍片录像,许多诗人、作家来这里登临啸咏,一些书法家、画家来这里挥毫作画,使景区声名大震,誉播遐尔。每年接待海内外几十万游人。.  

正安镇

  北宁市辖镇。1956年设正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正安满族乡,1990年改正安镇。位于市境东北部,东临羊肠河,距市府18公里。通公路。辖1个居委会和西赵、东赵、树林子、正安一、蒋屯、正安二、北民屯、正安三、四方、马市、黄屯、河南、黑山沟、蹇屯、烧锅、三合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猪场、采石场等。农业主产花生、玉米,盛产蔬菜,有传统集市。.  

闾阳镇

  北宁市辖镇。1958年属常兴公社,1961年析置闾阳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5公里,距沈山铁路沟帮子站5公里,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其中满族1.8万,回族1.1万。镇区为回民聚居区,有清真寺。102国道横穿境内。辖闾一、闾二、闾三、闾四、后城、三家子、吴台、互助、兴盛、新民、前进、红旗、杨胡、头台子、魏屯、下肖、上肖一、上肖二、石堡子、郭屯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大豆,兼产棉花和水果。为市水果生产基地之一。有传统农贸市场。.  

中安镇

  2002年,北镇市将原五粮乡、窟窿台镇、中安镇、高力板乡合并为新中安镇,辖39个行政村,人口7.8万,成为辽宁省第一大镇。三年来,中安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强。   中安镇棚菜生产规模在东北地区名列第一,被誉为东北韭菜生产第一镇, 调整市场体系,增强牵动作用。   中安竹材批发市场年交易量已达到30.5万立方米,是南竹北调的集散地。目前,中安镇是全省 32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打破地域限制,优化招商环境。合并前,四个乡镇分别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的闲置资产和待整合的优质资产。合并后,中安镇打破地域限制,彻底解决了跨乡镇项目整合难、协调难等问题,并制定了多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3年来,全镇完成招商引资额4800万元,一批大项目顺利落地。其中,引资500万元建成窟窿台农贸商厦;引资500万元建成中安镇三里家具批发市场,市场年交易额已达到1000 万元,是辽西第一大家具市场;引资200万元建成北宁市矽钢片厂。仅上述三个项目的直接从业人员就达到2000多人,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  

廖屯镇

  北宁市辖镇。原属常兴公社,1961年析置廖屯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改廖屯满族乡,1990年复置廖屯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2公里,距沈山铁路沟帮子站12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满族1.8万。102国道纵贯全境。辖廖屯、双河堡、西珠宝、小祖、罗屯、东珠宝、榆树堡、大亮甲、沈屯、广宁站、果园、东满井、兴隆店、北三台子、巴屯、三家子、小亮甲、马太堡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海产加工、硬路工艺等行业,有商贸集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兼产大豆、花生。境内有清代烽火台。.  

赵屯镇

  北宁市辖镇。1956年设赵屯乡,1958年属沟帮子公社,1961年析置赵屯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满族1.7万。黑鱼沟河流经全境。沟盘、沈山铁路横穿镜内并设站。通公路。辖1个居委会和东车、-、赵西、杨屯、李屯、大黄屯、东沙、韩屯、钮屯、贺屯、陈家堡、金家、孟家、营盘、杨家荒、赵荒地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阀门、建材等厂。农业主产高粱 、玉米、水稻,特产卤制虾油。.  

青堆子镇

  北宁市辖镇。1958年设青堆子公社,1960年成立畜牧农场,1962年再改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边缘,距市府21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9万,其中满族1.2万。通公路。辖2个居委会和王家、青堆子、六台、东砖、西砖、六屯、前陆、后陆、四海、道口10个村委会。有市营化肥、钢管、农机修造等业。乡镇企业有水泥、橡胶、炼油等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大豆,有传统农贸市场。.  

高山子镇

  北宁市辖镇。原属黑山县,1960年属省青堆子畜牧农场,1962年属北镇县设高山子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9万,其中满族1.4万。沈山铁路过境并设站。辖南民、高东、高西、平房、二道、崔家、龙湾、立新、马家、田家、薛家、四段、季家、赵家、关家15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羊肠河流经境内。乡镇企业有建材、磷肥、农机修造等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水稻。.  

沟帮子镇

  北镇市沟帮子镇位于北镇市南部,处于京哈铁路和沟海铁路交汇处,“102”、“305”两条国道穿镇而过,设有汽车站、火车站,距京沈高速公路盘锦出口处16公里,是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运等交通十分便利的城镇。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有耕地4.4万亩。辖14个村,10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万人。沟帮子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早在1923年东北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在此诞生。凭借交通便利,信息灵敏,商贸活跃,百年熏鸡名牌而闻名全国。全镇有小学14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9所。沟帮子镇是一个集农业、工业、集市贸易为一体综合发展的新型城镇,1997年被国家十一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商贸小区,城镇功能基本配套,实现亮化。建公共广场三个,总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集中供暖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占楼房总面积的67%;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1%。程控电话装机总量13500户,入户率65%。医疗环境优越,技术设备先进。饮服娱乐业功能不断完善,有标准宾馆三个,大型娱乐场两个,为每一位宾客提供了舒适优美的环境。    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达1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为2:3:5,从业人员构成比为3:2:5。    农业种植面积达到43905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1002亩,实现产值510万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903亩。鸡饲养量达到960万只,年出栏938万只,建有养殖小区11个。淡水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养鱼面积2000亩,养蟹面积3000亩。    全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81家,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熏鸡、冶金机械四大产业门类。从事工业企业生产的职工3646人。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5家。从事建材的企业15家,从事熏鸡生产加工的企业22家,从事冶金机械生产的企业8家。    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第三产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镇从事商贸、饮服、修理等第三产业单位2549家,营业收入达到59677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8%,从业人员7548人.   

富屯乡

  原属广宁公社,1961年析置富屯公社1983年置乡,1988年改富屯满族乡,1990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满族1.6万。辖金屯、兴隆、石佛、李屯、红石、分税关、台子沟、汪屯、曾家、胡屯、西路屯、华丰、龙岗子、富屯、上坎子、董家、新立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镀锌管、印染、造纸等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大豆。古迹有龙岗辽代古墓群,景点有闾山望海寺。.  

鲍家乡

  1956年设鲍家乡,1958年属罗罗堡公社,1961年析置鲍家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改鲍家满族乡,1990年复置乡。位于市境 西南部边缘,距市府13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其中满族1万。通公路。辖鲍家、二十里堡、大三块石、大柳树屯、宁屯、元角寺、龙宝峪、桃园、高起堡、窑上、小柳树屯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金刚石工具、精工化工、吹塑等行业及宁泰禽业有限公司。农业主产高粱、玉米、花生,盛产水果。.  

大屯乡

  "原属青堆子公社,1962年析置大屯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改大屯满族乡,1990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10公里,人口1.7万,其中满族1.2万。通公路。辖大屯、郝屯、小赵屯、二台子、小孤家子、水泉子、东树林子、佟佛、李佛、么屯、腰三家子、车东、车西、冯屯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脂、钛铁、建材等厂。农业主产花生,兼产高粱、玉米、大豆。被市外贸公司确定为花生出口基地。    ".  

吴家乡

  "原属县青堆子四区,1956年属盘蛇乡,1958年属青堆子公社,1962年析置吴家公社,1983年置乡,1986年改吴家满族乡,1990年复置乡。东临羊肠河、西濒西沙河,距市府30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满族0.7万。沈山铁路过境并设站。辖高台子、徐家、姚家窝铺、东兴、关家、长泡子、合兴、盘蛇、北湖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阀门、铸造模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高粱、玉米,特产池塘鲤鱼。    ".  

柳家乡

  "1951年、1957年曾分别属盘山、黑山县,1958年划入北镇县高山子公社,1969年改柳家公社,1983年置乡,1987年改柳家满族乡,1990年复置柳家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35公里,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满族0.6万。通公路。辖东青堆子、双家子、八家子、官营子、柳家、夏家、宇宙、新风、芦家、柳东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磷肥、造纸、镁砂等厂。农业主产水稻。    ".  

广宁乡

   广宁乡是由原广宁乡与汪家坟乡合并而成,是北镇的第三大乡镇。地处城郊结合部,位于北镇名山医巫阊山脚下,全乡紧紧环抱北镇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国道102线从乡中穿过,交通便利。境内土地肥沃,全乡土地总面积1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16公顷,林地面积1500公顷,园地面积2082公顷。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农业劳动力1.5万人。所辖20个行政村。   北镇市广宁乡   ?   -   地理气候   广宁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   经济发展   广宁乡主要以蔬菜、水果、养殖三大农业为重点,及沿102线lO华里环城经济带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经济带,使广宁乡成为北宁的四强乡镇。2004年全乡乡村经济总收入达11.1亿元,比1994年增长3 4倍。其中第一产业2.9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5.4亿元,增长3 8倍,第三产业2.9亿元,增长3.2倍;财政收入125万元,粮食总产量31694吨,油料总产量1262吨,水果产量1425吨,肉类总产量7632吨,增长2.O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740元,增长2.4倍。   农业概况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为龙头,打造无公害蔬菜水果品牌,建好600多公顷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600多公顷水果生产基地。引进照发养殖厂,走公司加农户路子、建基地路子。先后在张代、杨家、常屯等村与2000多农民签订了绿猪养殖协议,形成绿色生产养殖屠宰肉食加工生产一条龙。使绿色猪肉已在沈阳建立了38家专卖店,并在多个大型超市设立了26个专柜,已建成了较完善的销售网络。2008年不断扩大规模,重点开拓北京市场,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己形成为辽西最大集繁育、养殖于一体的禽类企业,与近千农户签订养殖合同,使养殖业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为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乡党委、政府重点抓了以八家子、赵营子村为主体的花卉苗木示范区建设,培养典型,扩大规模。花卉苗木厂种植面积已达533公顷,建起花卉基地,有200多品种远销多个大中城市。   工业发展   广宁乡借助临域交通优势,涉及各个领域到2005年8月止,全乡规模企业4家,新办企业4家,从业人员1500人。企业总产值8.3亿元,利税3600万元,分别比 1994年增长3.8倍和1.5倍。已形成了汽车配件、塑料袋、书、报、刊的印刷、纸箱制品和汽车服务销售等主要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   广宁乡南大市场位于北京市的南出口,占地66700平方米,日成交量300吨,是广宁乡财政最大的预算外资金来源。广宁乡在原有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拓宽水果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龙头,同时,为农户打井、办电,不断扩大蔬菜面积的种植,为市场提供相应的货源。   旅游资源   医巫闾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简称闾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隋开始,此山便 圣女洗头?成为“四大镇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 医巫阎山位于北镇市西北5公里处,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由京沈铁路锦州站或沟帮子站下火车,再转乘汽车,即可直达北镇县。 医巫闾山景点有:北镇庙、圣水桥、鱼池、观音阁、四角亭、旷观亭、蓬莱仙境、莲花石、望海寺、万年松、名山、老爷阁、风井、桃花洞、白云关、游目天表等。除北镇庙在山下外.其余景点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观音阁一带,彼此相距较近。北镇县有条路直通北镇庙、圣水桥圣女洗头像和道隐谷。自道隐谷起,此路虽始分为两支,但左右环通,无论左行或右行,山上景点皆可遍游。一般说,以右行先至鱼地、观音阁为佳。   医巫闾山古建筑大多始建于辽、金,重修于清,其中,以坐落在山脚下的山神庙即北镇庙最享盛名。此庙西距北镇县仅2.5公里,建在山坡上,东西宽109米,南北长240米,占地甚广。山门、神马门、钟鼓楼、大殿、御香殿、内香殿、更衣殿、寝殿(后殿)等建筑,皆依坡势排列,上下相形,参差错落,十分壮观。大 石刻?殿为主体建筑,内供医巫闾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时,即于此殿举行仪式,以遥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国祚连绵。殿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殿梁枋饰以彩绘,殿内壁绘以星宿像,显得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 北镇庙内碑刻甚多,计?石刻有元碑11块,明碑9块,清碑25块,上面镌刻着历代帝王的题咏或重修庙字的记事等。这些碑刻,是研究北镇庙沿革的重要文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医巫闾山山形奇特,回环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苍苍,鸟鸣啾啾,令人赏心悦目;碑碣、摩崖题刻随处可见,又能令人一发思古之幽情。故每当春日百花盛开时,游者如云,满山遍野,都荡漾在欢声笑语中。   观音洞村位于医巫闾山中段。历史上观音洞双龙寺从辽代开始就是皇家寺庙,一直延续到清代。广宁乡借助有利的契机,与沈阳物流中心合作,在观音洞村投资 3000万元,占地200公顷,投资500万元进行旅游开发工程一期,不久即可以崭新的面貌接待旅游者。一年后,景区可以正式投入营业,使之成为北宁市继   望海寺大阁青岩寺 望海寺之后。集佛教活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第三大景区。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建有高标准的文化室,重点加强了文化基础建设和法制建设。以八家子村为首,首先跨入了北宁市“百强村”、锦州市“三十强村”和辽宁省“十五强”村的行列。有90%的村达到社会治安 “五无”的标准。全乡6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普及了从学龄前到初中的义务教育。乡医院设备齐全,医务人员齐全,合作医疗全面展开。建有标准的敬老院两所,使广宁乡44名孤寡老人人院生活。 广宁乡各项事业齐步发展,受到了省、市政府的好评,走在前列。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广宁乡将进一步依托自身资源,把广宁乡逐步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四强乡镇之一。 双龙寺[1]?   -   历史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境内一片大海。镇海龙王“医巫闾”贪酒好色,常发大水冲毁村庄,还趁机把年青貌美的姑娘抢进龙宫,寻欢取乐。海边村子里,有个叫广宁的小伙子一心想为民除害。一天,在海上打鱼,忽见恶龙从海里蹿出来,他急中生智,把手中的鱼网一甩,勾住恶龙的牙齿。恶龙张开龙爪,抓住广宁,吩咐虾兵蟹将把他毒打一顿,扔到龙宫的水牢里。恶龙的原配王后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名叫玉静公主,因劝说医巫闾少做坏事,被打入冷宫。她路过水牢,见小伙子满身伤痕,昏迷不醒,令宫女抬到自己房内,敷上灵丹妙药。广宁苏醒后,公主知道了他的想法,告诉他说:斩龙要有斩龙剑和覆海土。这两种宝贝藏在东海的珍宝楼里,取回宝贝,才能除恶龙。二人趁恶龙醉酒之机逃出龙宫,直奔东海。到了东海,公主把宝贝交给广宁,嘱咐说:“覆海土不得多用,撒多了,触犯玉皇大帝,会把你变为石头”。广宁辞别公主,藏在海边石洞里,恶龙喝完酒,又上岸吃人了。广宁冲出石洞,挥剑向恶龙砍去,只听恶龙吼叫一声,一只前爪被砍下来,忍痛逃向龙宫。广宁撒起覆海土,海里立即出现一片土地。广宁高兴了,有了土地,百姓们就能吃饱饭了。他忘记了公主的叮嘱,不停地撒起来,恶龙藏不住了,蹿出水面,广宁挥剑上前,砍下恶龙的尾巴。恶龙再也爬不动了,广宁又猛砍几剑,恶龙断了最后一口气。汪洋大海变成了平坦的土地,死去的恶龙变成一座蜿蜒的大山,广宁也变成山上的一座高峰。人们在平展展的土地上建起城镇、村庄。为纪念斩龙英雄,把建起的城叫广宁城,城西的山叫医巫闾山,山上的最高峰叫望海峰。人们传说,这是广宁在遥望东海,感谢玉静公主对他的帮助。      


廖屯镇特产大全




廖屯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