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桥村概况
香桥村位于海虞镇南端,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工业起步早,三产发展快,招商引资落户企业多。香桥村由原香桥、东戴坝二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03平方公里,辖五十五个村居民小组,1658户农户,5560人,1800多亩耕地面积,农业主要水稻、油料作物为主。辖区内有企业 80多家,涉及针织、服装等行业。二0一一年三业总产值11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 388万元,村居民人均收入达 19000多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为村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近年来,香桥村共投入资金300 多万元,创建了“常熟市绿色村”、成立“村股份制”。硬化村级道路3000多米,户厕配套率达 100%,自来水入户率达 100 %,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99 %,社会保险参保率达 96%以上,绿化覆盖率 35 %。2011年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村级主干道路的硬化、市场化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此来提高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过多年努力,香桥村荣获“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苏州市先进村”、“常熟市社会治安安全示范村”、等称号。
我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更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村公共服务水平,把香桥村的各项社会事业推向一个新的热潮。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581102 | 215000 | -- | 查看 香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周行社区 |
周行社区:位于周行西街5-8。 |
福山社区 |
福山社区:位于福山东门街。 |
王市社区 |
王市社区:位于府后弄。 |
海福新城社区 |
海福新城社区:2013年4月成立。位于海福新城小区,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安置农户842家,共1898套房屋。 |
肖桥村 |
肖桥村概况 常熟市海虞镇肖桥村位于海虞镇西部,福山塘以东、南邻虞山镇、北与聚福村相邻、东至海虞北路延伸段。福山塘、常福公路、338省道、海虞北路延伸段贯通东西南北,水陆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1999年4月由原新华村、肖桥村、新民村三村合并为新肖桥村,后于2011年8月由新肖桥村和幸福村两村合并而成肖桥村。现有村民小组74个,农户1721户,村民5973人,占地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034亩。 我村以镇工业园区的开发为依托,近几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先后引来了地大探矿机械、豪威堡服饰、大唐服饰等企业。既解决了本村的劳动力安置,又增加了村级财力。全村拥有工业企业19家,其有 “三福化工”、“庄爵服饰”、“福达金属”、“豪威堡服饰”、“大华服饰”5家企业名列全镇百强企业行列中。2012年村实现工业总产值54989万元,产品销售实现55055万元,利税总额实现6321多万元,其中利润4251万元,村级可用财力284.84万元。 根据市-精神,我村充分利用村企挂钩的契机,2010年成立了新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38亩标准化蔬菜大棚、42亩果园、720多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村级财力建设和农民增收。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级道路逐步实现硬化,村民出行方便,河道得到疏浚。通过老村改造、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经过多年努力,肖桥村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东泾村 |
东泾村概况 东泾村位于海虞镇南部,由原东泾村与昙花村合并。(1999年8月东泾村与泾湾村合并建立东泾村;2003年4月根据上级精神由原昙花村与东泾村合并成立新的东泾村。)东邻府东村,南邻新洲村,西邻虞山镇方浜村,以耿泾塘为界,北邻龙墩村,距镇区1.5公里,距沿江高速公路入口处1000米。境内的谢王路、人民路、海洋路已全线贯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苏州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 “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村”。 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32个村民小组,农户1031户,常住人口4230余人,分布在22个自然宅基,耕地面积1847亩,以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 目前全村拥有28家企业,2012年完成工业产值6.15亿元;销售收入5.88亿元;利税4752万元;村级可用财力249.81万元;人均收入21690元。 近年来,我村投入大量资金硬化道路,疏通河道,整治环境卫生,改造农田设施,使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提高,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村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奋勇争先,又好又快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
龙墩村 |
龙墩村概况 龙墩村位于海虞镇南侧。东面与南塘村、东泾村,南面与虞山镇方浜村、福裕村相接,西邻虞山镇新红村,北邻望虞村,市海虞北路延伸段贯穿全村,距沿江高速公路,常熟北入口不足1.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辖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8人,总户数633户,耕地面积1245亩,2010年8月12日0海虞镇龙墩村总支部委员会召开党员大会,以无候选人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同年11月30日依法顺利开展了龙墩村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为进一步强化村民民主自治、壮大村级财力、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 落户本村的有市建安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东港毛巾厂,永隆纺织制品有限公司,龙灯毛条有限公司,龙灯筒子纱厂,振基织造有限公司,苏州狮王御尊服饰有限公司,鼎协服饰整理有限公司,德胜塑料有限公司,常熟市金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目前村级固定资产595万元,村可用财力179万元。 为确保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村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在取得省级卫生村,常熟市民主自治示范村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村委会组织法,广泛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活动,全面贯彻实施,一公开,四民主,使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全村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繁荣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
望虞村 |
望虞村概况 望虞村地处海虞镇西郊,望虞河畔,东与海虞镇镇区毗连;南邻本镇南塘村、龙墩村和虞山镇的新红村;西与本镇新肖桥村接壤;北与本镇河口村相邻。紧靠沿江高速公路入口处、新常福公路、338省道从村内穿越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辖区37个村民小组,现有居住住户1057户,常住人口4455人,流动人口3400人。全村耕地总面积2093亩,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蔬菜。辖区内企业涉及服装、纺织、印染、电力、机械等行业,目前村级固定资产727万元,村级可用财力18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2万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为村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近年来,望虞村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硬化道路3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桥4座,河道疏浚30000多米,户厕配套率达9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绿化覆盖率28%。今年将预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社区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卫生村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此来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构建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经过多年努力,望虞村荣获“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 “苏州市文明村” 、“苏州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苏州市全国九亿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常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常熟市实施妇女儿童十五规划示范村”等荣誉。 |
邓市村 |
邓市村概况 邓 市 村 简 介 我们邓市村位于海虞镇中部,与江苏省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相邻,338省道、海虞北路、支福路贯穿全村越境而过,紧靠沿江高速公路入口处3000米、交通十分便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011年8月22日原邓南村与丁市自然村合并,两村资源整合后新的邓市村现有在册农业人口4756人,各类企业11个,2011年销售收入33513万元,村级可用财力182万元,全村下设46个村民小组,占地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260亩。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为主,辖区内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经济以服装、机械、红木家具行业为主。 |
河口村 |
河口村概况 河口村位于常熟市海虞镇北部,与镇区相连,东邻梅李镇、北濒长江,望虞河水利枢纽南北贯穿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风景优美。全村辖区面积7.11平方公里,总人口6406人,其中农业人口4212人,总户数1558户,党员178名,分布在64个自然小组,全村耕地面积3571亩。河口村是由原来的首创、新联、花庄、北联、市北、北塘六村合并而成,辖区内有企业35家,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红木家具生产、机械设备配件制造为主的产业特色。2010年度全村三业总产值44278万元,村级可用财力17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全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硬化道路,改造危桥,河道疏浚,农田设施改造,卫生长效管理,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村民生活、居住、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绿化面积达38.5%,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河口村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 |
聚福村 |
聚福村概况 聚福村地处镇村结合部,东邻海虞北接线,西靠福山集镇,北邻省高科技氟化学工园区,南为沿江高等级高速公路。聚福村由原苏桥村、小花村于2004年合并成立,现有村民小组45个,28个自然村,农户1330户,全村总人口4954人,面积为5.8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539亩,村辖企业14家。目前,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集镇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先后建成苏桥花园和聚福小区两个新型现代化农村居住区。2010年村实现工业总产值4214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39866万元,利税总额实现3633多万元,村级可用财力达到198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16883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级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出行方便,河道得到疏浚。通过老村改造、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经过多年努力,聚福村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常熟市先进党组织“、“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绿化合格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福山村 |
福山村概况 我们福山村于2003年4月份由原福山、殿山、红光村三个经济薄弱村合并而成,位于海虞镇西北,南临福山集镇,西北与张家港相接壤,支福路、福谢线、338省道贯通全村,走马塘横串我村。全村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055亩,其中(旱地1680亩,水稻5375亩),有54个村民小组,2203户农户,在册人口6521人,党员183人,村干部9人,2011年村级可用财力不足120万元,人均财力仅184元。 |
徐桥村 |
徐桥村概况 徐桥村位于海虞镇西南部、福山塘以西,常福公路穿村而过,南邻虞山镇、三爱富路贯穿村中,紧靠沿江高速公路北入口、水陆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先后经过二次村级资源综合,2003年4月先与北邻的凌泾村合并,2004年9月与南邻的跃进村合并,整合后全村总资产905万元,面积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31亩,常住人口4096人,设43个村民小组,农户1057户。区域内有1所徐桥小学,新建的徐桥集贸市场将于2011年6月投用。 村辖区内有常熟台板厂,江苏金丝狐服饰有限公司、江苏喜临鸟服饰有限公司、常熟市福申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30多家。2012年完成年度产值8.3亿元,销售收入7.97亿元,利税6435万元,村级可用财力462.07万元。生态观光园、百亩葡萄园、枇杷园、西瓜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等一大批经济农业蓬勃兴起,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养殖了虾、蟹、鱼等水域面积达100多亩。2013年预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65万元。 |
府东村 |
府东村概况 府东村位于海虞镇镇区东边,东与新州村、南与东泾村、西与龙墩村、北与河口村相连,海周路、罗卜泾塘分别从东到西贯穿全村,距沿江高速公路入口不足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辖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共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85人,总户数1540户,耕地总面积3579亩。2011年村实现工业总产值3.12亿元,村级可用财力307.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8574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级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出行方便,河道得到疏浚。目前自来水入户率100%,户厕配套率98%,合作医疗参入率100%,绿化覆盖率42%,通过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过多年努力,府东村先后荣获 “江苏省卫生村”、 “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 “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苏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苏州市农机安全村”、“十佳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苏州市农村卫生现代化先进村”、“常熟市敬老先进村”、“常熟市推进水稻产业化工作先进村”、“常熟市优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荣誉称号。 |
郑家桥村 |
郑家桥村概况 我村于1999年4月由原福山镇的何市、杨巷、郑桥三村合并而成立。位于海虞镇西部,南与虞山镇永红村接壤,西北与张家港塘桥镇金村毗邻。全村辖区总面积为4.821平方公里,3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63户,农业人口3288人,居住人口为3600多人。辖区内现有私营企业11家,201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5024万元,销售收入4864万元,利税247万元,村可用财力为174.73万元。在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全体两委人员齐心协力、负重奋进,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以“先进村”为榜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对照考核标准,及时制订了创建计划,并根据村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完善了各项考核奖惩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创建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及全方位的创建,我村较好地完成了创建工作,为发展村级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村于2004年创建了省级卫生村,2005年创建了省级生态村,2008、2009年均荣获海虞镇“先进基层党组织” “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2010年档案工作通过了省档案局的一星级标准 ,绿色葡萄种植基地被评为“常熟市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誉奖。 |
虞南村 |
虞南村概况 虞南村位于海虞镇西南面,紧邻虞山镇,新建的204国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3585人,耕地面积2885亩,有38个村民小组,辖区有企业28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891万元,村级可用财力155万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级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出行方便,70%河道得到疏浚,自来水入户率100%,户厕配套率98%,合作医疗参入率100%,绿化覆盖率40%,通过老村改造、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已建成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占地250多亩的海虞春天生态园建成对外开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村分别获得了常熟市村民自治模范村、江苏省卫生村、常熟市社会治安示范村、常熟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村、计划生育规范化村等荣誉和称号。 |
新州村 |
新州村概况 常熟市海虞镇新州村是原新州村与吴宗村合并而成。沿江高速、204国道穿村而过,海陈线与海周路连接主要村落,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59个村民小组,农户1725户,人口6082,耕地面积2886亩,辖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65家,拥有党员267人。 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社会治安安全示范村”、“信息化示范村”、“省一星级档案室”、“农业先进集体”、“常熟日报村”、“常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第三批基层计划生育示范协会”等荣誉。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新州村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
汪桥村 |
汪桥村概况 海虞镇汪桥村位于海虞镇南端,交通便利,西距市中心8公里,南邻常浒路,北靠通港路,东距沿江高速入口仅400M,是海虞镇工业开发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1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00人,外来人员2000多人。2010年全村实现产值8.9亿元,销售8.7亿元,村可用财力716万元,利税7469万元,综合实力居海虞镇前列。近年来汪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村两委人员以及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乃至全市行政村的前列,2010年人均收入1.68万元,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村”、“苏州市、常熟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汪桥村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快了村级的基层建设。早在90年代中期,村就聘请专家来为全村发展作规划,率先在全镇建设了162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独院式农民别墅区,并在新村建设的同时进行了老村改造,完成了12个村民小组的改厕、改水、硬化道路、“三线”接通等工程,并因地制宜进行了绿化美化。切实加强了对村级公共事业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保洁队、保绿队、保安队、农机服务队四支队伍,成员主要以本村村民为主,有效地改善了全村百姓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二是稳步推进了全村社会事业。建立了村级卫生服务中心,为全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建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外来职工宿舍,实现了对外来员工的集中、统一管理;建好了村民茶馆、活动室、图书室、影像放映室等休闲活动场所,让全村群众和外来员工在茶余饭后有了好的去处。同时,进一步完善村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实施“阳光工程”基础上制订政策加发老年补贴20万,惠及331位老年农民。全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村集体还出资为村民投了大病风险医疗保险和财产保险,使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得到了保障。同时将村级4000多万元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村民,组建了汪桥社区股份合作社,每年支付40多万元实行股红分配。 目前,汪桥村党委正带领着全村人民,紧紧围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团结进取,朝着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加快前进。 |
里泾村 |
里泾村概况 里泾村地处海虞镇南端,东与本镇汪桥村接壤;南依常浒公路与古里镇陈塘村隔河相望;西与虞山镇虹桥村毗连;北与本镇虞南村相邻。村内大道纵横,常浒公路、通港公路、204国道贯穿我村全境,常浒河东西向傍村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相对凸出。江苏报财鸟服饰有限公司,江苏艺-印包装有限公司、市通顺印染有限公司、市千里鹿服饰有限公司、市江南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苏州新虞仪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市陈塘印染有限公司、市云宇织造有限公司等80余家各类企业相继落户我村工业园区。里泾村由原小圩里、横泾、南邵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39个,1203户,总人口452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399亩,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料作物为主。辖区内有企业80余家,涉及五金机电、纺织服装、印染、彩印、地板、砂轮,玻璃制品等行业,村级可用财力376.0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421元。里泾村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 “苏州市先锋村”、“常熟市文明村”、“常熟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常熟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 |
香桥村 |
香桥村概况 香桥村位于海虞镇南端,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工业起步早,三产发展快,招商引资落户企业多。香桥村由原香桥、东戴坝二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03平方公里,辖五十五个村居民小组,1658户农户,5560人,1800多亩耕地面积,农业主要水稻、油料作物为主。辖区内有企业 80多家,涉及针织、服装等行业。二0一一年三业总产值11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 388万元,村居民人均收入达 19000多元。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为村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近年来,香桥村共投入资金300 多万元,创建了“常熟市绿色村”、成立“村股份制”。硬化村级道路3000多米,户厕配套率达 100%,自来水入户率达 100 %,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99 %,社会保险参保率达 96%以上,绿化覆盖率 35 %。2011年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村级主干道路的硬化、市场化卫生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此来提高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过多年努力,香桥村荣获“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苏州市先进村”、“常熟市社会治安安全示范村”、等称号。 我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更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村公共服务水平,把香桥村的各项社会事业推向一个新的热潮。 |
七峰村 |
七峰村概况 七峰村位于常熟市海虞镇福山集镇西部,与张家港市塘桥镇相邻,紧靠S338省道、常福公路,全村呈“丰”字形公路覆盖全村,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7.947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居民1423户,总人口5560人,下设5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6个自然村落,2个集中居住区。全村耕地总面积5386亩,其中水稻田4736亩。在市、镇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通过资源整合,创建以村级工业小区为载体,加大引资入村力度,采取腾笼换鸟等措施。先后落户本村的各类民营企业32家。把原来从2003年并村当初不足70万元的村级财力,集体资产不足250万元,人均收入6000多元的经济落后村。通过全村上下努力拼搏,至2012年实现村级可用财力425.25万元,集体资产超千万,人均收入21755元,经济综合实力位于全镇第五位。跨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强村。首批跨入实践“-”,实现“二个率先”苏州市新农村建设先锋村。先后获得了常熟市、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等先进荣誉。 在致力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覆盖全村的大坏境整治中疏浚河道114条,清除污泥25万方,设立垃圾箱178只、新建公厕5只、垃圾房60只,实行市场化运作,改厕率(三格式)100%,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9%,老村整治改造三个片区总面积10万平方米,惠及农户200多户,达到了“路面硬化”、墙面白化、门面白化、四旁绿化、水清、岸洁、路平,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全村植树1.1万株,覆盖率达到25%,新建芦浦塘绿色水廊1500米。组建七峰村警务室,专兼职联防队员为社会稳定昼夜巡逻,创建了常熟市五星级安全村。建设高标准现代化204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下设5个服务站(即: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彻底改变了原来城镇辐射不到农村的优质服务。建设农民小公园、健身场、篮球场、老年活动室、图书馆、远程教育站、组织自编自演秧歌队等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完善全村社会保障体系,全村医保参保率100%,对全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由集体投保,分享改革成果。每年对弱势人群发放各种补助费23万元。建设科学发展现代农业基地(650亩“沙家浜”品牌绿色有机茶基地,400亩水稻优质基地、350亩生态葡萄园等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已初具雏型。东山、绿山二个居民集中居住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在这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七峰村党委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啃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松动,为构建和谐七峰再创新业绩,在争先进位中再上新水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