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苏州 >> 常熟市 >> 辛庄镇 >> 常南村

常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常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常南村简介

  常南村地处常熟市南大门,227省道穿村而过,西邻周塘河畔,东临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农业以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及养蚌、鱼、虾、蟹为主,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一、常南村于2000年由界善、陶荡、吴塔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设3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6户,2010年年末总人口2753人,流动人口3000人,劳动力总数1681人,实有耕地面积1896亩。
  常南村党委下设8个分支部,其中5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党员108名。
   二、2011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64.78亿元,农业总产值0.22亿元,利税总额4.06亿元,村级可用资金总额500多万元,可支配金额500多万元,全村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16174元,较前年增长15%。村级经济的加速发展,为不断增加的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全村农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5%,有865老人享受阳光工程的优惠,全村农民的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6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生活补助12.5元,总人数500多人,全年支出8万元左右。全村共有 23户低保户 ,4户低保边缘户,全村的贫困户生活有保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力做好村级的社会福利,公共事业,自2000年来总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创建卫生、社会福利、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目前,村自来水饮用、气化燃料入户率均达100%,生态型户厕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46%。
   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获得江苏省2001—2011年卫生村,江苏省2001—2004年文明村,2008年获得省三星档案管理示范村、省十佳爱国卫生示范村,多年获得苏州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获得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实践“-”实现“两个率先”先锋村,07年获得苏州市基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消费放心城市、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8年获得苏州市农村社区消费维权工作先进投诉站、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苏州市健康村,连续多年获得常熟市治安安全示范村、常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常熟市先进党组织,常熟市“村庄整洁行动”先进集体、常熟市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先进集体,常熟市建设健康村,常熟市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常熟市市级党建工作示范村,常熟市巾帼示范村,常熟市基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四、在村级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有重大事项,首先由村两委会班子提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然后再作出决策,并对重大事项举行听证会。坚持“五规范,一满意”,做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每季度有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运行情况,全年每季度做到党务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使群众有效的监督村委会工作。
   五、为了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加速农村居民集中区建设。
   六、发展规划:以隆力奇集团龙头企业为骨干,牵动10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隆力奇集团的强劲优势,走工业兴村、经济强村、三业富村之路,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强化农业特色优势。工业销售收入年增10%,达到70.2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
   加快农民居民集中区建设,全村在原有的自然村落14个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常发{2010}59号《常熟市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村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的工作,逐步将不满30户的自然村统一安置到居民集中区置换商品房,力争在3—5年全面完成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的工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581110 215000 -- 查看 常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常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常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杨园社区

  杨园社区:位于杨园中学东侧。  

辛庄社区

  辛庄社区:辛中新阳大道昌乐小区。  

张桥社区

  张桥社区:位于张桥街道。  

沈浜村

  沈浜村位于镇境北部,东靠元和塘,北濒南湖荡,南与杨中村接壤,与平墅村为邻。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农业方面以水稻、草皮、苗木及养鱼、虾、蟹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沈浜村是由原沈浜村、启南村、王泾村三村经1999年和2000年两轮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340亩。共有11个村民小组农户852户,人口2450人,外来务工人员1500人。全村党员85人,分支部11个,村干部9人,保洁员15人。    沈浜村共有金属五金、纺织、服装等大小企业28家, 2011年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利税1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159元。先后荣获“常熟市安全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苏州市先进村”、“三资”管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潭荡村

  潭荡村地处辛庄镇西北,周塘河以东,紧靠现辛庄集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04年由潭荡、东塘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目前潭荡村辖区面积为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亩,水产养殖面积1800多亩,共有27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3339人,其中党员108人,外来暂住人口3000多人。潭荡村工业经济基础起步较早,全村共有大小企业40多家,涉及轻纺针织服装服饰,五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个体工商户100多家、种养殖55户。2009年全村工业产值44629万元、产品销售48081万元、利税152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862元。近几年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 “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   潭荡村水、电、通讯到户率,卫生户改厕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主干道硬化等均达到了100%,农民居住区绿化率达35%以上。同时,村平均每年投入经费2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洁行动,投入近70万元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村村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辛中村

  辛中村紧靠辛庄镇区中部,227省道南北贯穿而过,东隔旋师滩西邻张港泾村南与吕舍村相连,西北部靠辛庄镇区,交通十分便利。经1999年行政村合并,形成如今的包括辛东村和辛西村的村域规模,现辖区面积为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5.66亩。共有22个村民小组,人口2198人。村党总支部下辖4个分支部,现有党员57名。    目前,我们辛中村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优势,结合本村实际,认真做好村级工业园区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现有主要以五金机械、服装服饰、针纺织为主的大小企业 50多家,集宿区一个。农业方面主要以水稻、小麦、蔬菜和西瓜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  

张港泾村

  张港泾村位于辛庄镇区南,东邻辛中村、吕舍村,南邻常南村,西至周塘河,北靠新阳大道,227省道贯通于村中心,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于1999年、2004年经两轮三村合并,形成了如今的张港泾村。目前我村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500亩,共有32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755人,村级可用财力257万元。   全村共有各类企业60多家,以治金电子、服装针织、塑料企业为主。村党委设21个分支部(其中16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共有党员120名。   张港泾村的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100%,低保户全面覆盖。全村水、电、通讯入户率均达到100%,户厕配套率达到100%,垃圾集中处理率100%,村级主干道硬化率100%,小区绿化率40%,建有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二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商业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今年又投入资金进行绿化种植,展示老村新面貌。全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被评为省级卫生村、苏州市农村现代化先行村、常熟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常熟市先进村、苏州市先锋村、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吕舍村

  吕舍村地处辛庄镇东南隅,东面、南面均与湘城区交界,北面与辛中村相邻,西与常南村接壤。吕舍村是由原建设、吕舍、日华浜、宅圩四村合并而成,全村总区域面积5.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7亩,有44个自然村组,共有1184户,总人口3848人,现有党员138人。村民人均收入20348元。    近年来吕舍村切实加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领导,除常规种植外,种植大棚西瓜、蔬菜等,并大力发展虾、蟹、鱼等优质水产品养殖,养殖面积达1500多亩。    经过两委会的共同努力,几年来,吕舍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常熟市亿万农民健身教育先进村”、“辛庄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辛庄镇农业先进村”、“辛庄镇民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吕舍村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抓好经济工作,加强对现有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督促企业,加强技术改革投入的力度,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利用S227省道区位优势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招商引资,从而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争取村级可用财力逐年增长。  

常南村

  常南村地处常熟市南大门,227省道穿村而过,西邻周塘河畔,东临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农业以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及养蚌、鱼、虾、蟹为主,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一、常南村于2000年由界善、陶荡、吴塔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设3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6户,2010年年末总人口2753人,流动人口3000人,劳动力总数1681人,实有耕地面积1896亩。   常南村党委下设8个分支部,其中5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党员108名。    二、2011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64.78亿元,农业总产值0.22亿元,利税总额4.06亿元,村级可用资金总额500多万元,可支配金额500多万元,全村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16174元,较前年增长15%。村级经济的加速发展,为不断增加的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全村农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5%,有865老人享受阳光工程的优惠,全村农民的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6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生活补助12.5元,总人数500多人,全年支出8万元左右。全村共有 23户低保户 ,4户低保边缘户,全村的贫困户生活有保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力做好村级的社会福利,公共事业,自2000年来总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创建卫生、社会福利、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目前,村自来水饮用、气化燃料入户率均达100%,生态型户厕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46%。    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获得江苏省2001—2011年卫生村,江苏省2001—2004年文明村,2008年获得省三星档案管理示范村、省十佳爱国卫生示范村,多年获得苏州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获得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实践“-”实现“两个率先”先锋村,07年获得苏州市基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消费放心城市、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8年获得苏州市农村社区消费维权工作先进投诉站、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苏州市健康村,连续多年获得常熟市治安安全示范村、常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常熟市先进党组织,常熟市“村庄整洁行动”先进集体、常熟市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先进集体,常熟市建设健康村,常熟市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常熟市市级党建工作示范村,常熟市巾帼示范村,常熟市基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四、在村级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有重大事项,首先由村两委会班子提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然后再作出决策,并对重大事项举行听证会。坚持“五规范,一满意”,做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每季度有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运行情况,全年每季度做到党务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使群众有效的监督村委会工作。    五、为了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加速农村居民集中区建设。    六、发展规划:以隆力奇集团龙头企业为骨干,牵动10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隆力奇集团的强劲优势,走工业兴村、经济强村、三业富村之路,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强化农业特色优势。工业销售收入年增10%,达到70.2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    加快农民居民集中区建设,全村在原有的自然村落14个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常发{2010}59号《常熟市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村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的工作,逐步将不满30户的自然村统一安置到居民集中区置换商品房,力争在3—5年全面完成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的工作。  

双浜村

  双浜村位于镇境最南端,距辛庄镇约4千米,2000年3月,由查浜、庙浜两村合和并组建。两浜合并后,故名双浜。它东频元和塘;西和南分别与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镇的西庄村、石桥村相邻;北隔洞港泾与洞港泾村相对。辛庄镇园区的迎宾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双浜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870户农户,总人口3303人,耕地面积1960亩,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自然,物产丰富。    双浜村党总支下辖21个分支部,现有党员93名,双浜村两委会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动,科学发展不动摇,富民强村不停步,抢速度,争效益,全村经济建设保持稳定持续发展。村两委会立足全村46家民营企业,积极引导,真诚服务。2009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7.02亿元,销售收入7.01亿元,工业利税368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万元,村级可用资金达190万元,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15万元。    双浜村水电、通讯到户率、卫生户厕率达100%,目前建有老年活动室一个,一个群众资源共享图书室及一个休闲运动健身场。双浜村平均每年投入经费20万元进行村庄整洁行动,为全村村民创造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合泰村

  合泰村位于辛庄镇北,与虞山镇东青村毗邻,东与沙家浜镇接壤,南临华欣村,西靠227省道。合泰村由原来的刘巷、新苏、新南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83人。村域内地势平坦,物产丰富。近年来,合泰村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的目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全村现有各类企业17家。主要以电子机械、轻纺、房地产等为主要产业。2010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27500万元、销售26440万元,在抓好企业经济的同时,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7500元。在新农村建设中,我村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推进。我们利用227复线建设拆迁为契机,集中建设了刘巷小区,小区内路、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同时抓好老村庄的保洁和长效管理,2010年10月我村通过了江苏省住建厅专家组的考评,成为江苏省首批“康居示范村”之一。  

华欣村

  华欣村位于辛庄镇集镇东面,地理位置优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东靠、南邻苏州市相成区,北连辛庄镇合泰村。经两轮行政村合并,形成如今的包括原南埭村、招东村、招军村和罗浜村的村域规模。    目前,华欣村村辖区面积为6.22平方公里,自然水域面积450亩,养殖面积2700亩,可耕地面积2100亩。华欣村总人口3069人,住户937户,分布在35个自然村落。2010年底劳动力为1898人,占总人口的61%,务工人员1603人,占总人口的52%。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农业以盛产水稻、小麦、油菜及养鱼、虾、蟹为主,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1.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税收647万元,利润425万元。自2001以来,先后建立了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和社区警务室。    近年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常熟市文明村、常熟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荣誉称号!  

洞港泾村

  洞港泾村位于常熟市辛庄镇杨园片南边,西南两边分别与相城区北桥镇、无锡市甘露镇一衣带水。先后于2000年和2006年由原洞泾、亚浜、东浜、新浜、高桥、东项和西项七个村合并。全村辖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下设51个村民小组,1865户,全村人口6198人。耕地面积3930亩。苏虞张公路、沙洞公路贯穿全村,园区新阳大道、常盛、常喜路等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便利。实为投资之福地。      近几年来,随着园区企业和光华工业坊的集约发展,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我村级企业的健康发展,全村现有企业106家,拥有富丽塑料、泰宁医疗器材、通港船舶等一批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先后改造了洞港泾农贸市场,建造了商品、商住房近5000平方米和标准厂房4800平方米,三年内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面积,促进村级财力不断增长。洞泾农贸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09年商品流通量达到一千五百万元。     各项社会事业顺利进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村实现条条村道水泥硬化,农户养老保障参保率、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大病风险基金参保率100%。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全村40%的农户按装防盗报警器,户户通上自来水,96年实现电话村,全村农户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100多辆,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06年全村人均收入1.0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500多万元。村级可用资金280万元。   近年来,村党委、村委会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的总目标,坚持“加强发展不松劲,科学发展不动摇,富民强村不停步”的工作理念,脚踏实地、埋头工作。全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档案工作先进村”、“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苏州市先进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村经济收入3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3800元。   洞港泾村党委下设十七个分支部,共有党员267名。村党委以“三级联创”和“五个好”标准积极创建“先锋村工程”,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健全,活动规范、成效显现的党建工作新格局。08年7月底,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设立七大服务站:1、党员服务中心;2、农业服务中心;3、社会事业服务站;4、公共卫生服务站;5、社会保障服务站;6、综合警务服务站;7、文体活动中心等。其中,党员服务中心设党建服务站,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职党员管理站、困难党员帮扶站、电化教育工作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分党建图书(电子阅览)室、党员谈心室、党员特色活动室、党员干部健身场地等设施。提供广大党员和群众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   

金荡村

  金荡村位于辛庄镇北部,东隔辛安塘与合泰村相望,西面紧靠元和塘,南临潭荡村,北面与虞山镇相邻,交通便捷,227省道贯穿而过,距锡太路较近,水网交错,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1999年4月由原来的范巷村与合同村合并而成,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农业主要以盛产稻谷、麦子、油菜籽及养殖鱼、虾、蟹为主,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所产潭荡金爪蟹扬名四海,故名金荡村。   目前金荡村的辖区面积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0亩,共有24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1962人,外来人口1400多人,党员69人,工业方面主要有纺织机械,五金机电、热缩瓶帽、化工助剂、服装针织等大小企业20多家。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2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737元,村级可用财力105万元,历年来被评为省级卫生村、文明村,市社会治安安全村等荣誉。   

杨中村

  辛庄镇杨中村位于常熟西南,紧靠杨园市镇,东濒元河塘,南临项泾河,西靠张桥墩,北至马泾河与沈浜村为界。苏虞张公路、锡太公路、沙洞公路相继交叉经过,杨湘公路贯穿全村东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日趋凸显。    杨中村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40亩,农户1425户,2011年年末在册农业人口4648人,共有42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村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2名。    杨中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利,在佳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上海新靓文·辅亚农艺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依托苏虞张公路、锡太公路的地理优势,结合水稻示范区的建设,全力打造集生产科研、餐饮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形成以草皮、苗木种植、虾蟹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农业发展体系。先后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富民经济合作社,为农民增收搭起新的平台,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5168元,工业产值达3.2亿元    杨中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全村上下共同努力,村级经济日益壮大,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更加美观整洁,新农村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东旺村

  东旺村位于辛庄镇西部,望虞河东,行政区域环绕张桥集镇,张卫公路穿境而过。我村是由原西旺村、东村村在1999年合并而成,是常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东旺村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2亩,共有20个村民小组,人口2247人,党员74人,村级可用财力250万元。    近年来,东旺村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强村富民”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科学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根主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可喜进步。    全村现有工业企业20多家,主要以乐器、服装、冶金、金属为主要产业,规模企业有5家,2011年度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总额1500万元。在抓好全村工业经济的同时,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600元。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东旺村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布推进,首批集中居住区25户全部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水、电、通信到户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目前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警务室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2008年-2009年村还投入120多万元,对全村村道(包括巷道)全部铺设水泥路面,人居环境得到新的提升。   

朱家桥村

  朱家桥村位于常熟市辛庄镇区域的中部,南靠相城区灵峰村,西临望虞河流域,东临苏虞张公路,北临锡太公路,交通便利。朱家桥村是2000年经行政村区域调整,由原湘庄、大娄、朱桥村合并而成。目前,我村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0亩,共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3291人,其中党员91名; 2007年我村被列为苏州市常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朱家桥村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闭塞,原三个行政村都是经济薄弱村,工业经济规模小,个数少,全村拥有企业大小12家,主要以彩印包装、五金、景观防腐木、塑料几大类。    朱家桥村主要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是一个原生态形的绿色环保村,全村3400亩耕地,形成2100亩种植区和1000亩水产养殖、300多亩草皮和其它经济作物。2007年以来,立足强村富民工程,围绕“一村一品”战略,提出以高效农业创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7337元。    朱家桥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全村的主要道路基本实行硬化;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电视接通率94%,自来水入户 95 %,户厕配套达88 %。农村环境实行长效管理。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村,目前争创生态村。农民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6%,老年农民的享受率达95%,合作医疗大病风险参保率达100%,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得到保障。    近几年来,朱家桥靠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抓住机遇,逐渐走上了发展现代化无公害农业的道路,全村的经济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风、村貌也日益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面貌。  

旺倪桥村

  旺倪桥村位于辛庄镇西北,临望虞河与无锡交界。一级公路--锡太公路贯通全村,经1989年与2002年两轮行政村合并,形成如今的包括原周桥、南庄、界泾、倪桥四村合一的村域规模,全村区域面积为5.7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3900亩(其中鱼蟹池1300亩)。辖20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庄,1147户住户,在册人口3750人,共有0党员117人。    近年来,旺倪桥村农业方面以水稻、小麦、草皮种植为主,以发展水产养殖,特种养殖为辅。2010年5月底,全村完成了水稻产业化整村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明显,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工业方面旺倪桥村主要有木器、服装服饰、针织纺织、制塑等大小企业8家。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旺倪桥村依托小集镇优势,通过集镇改造,兴建门面房及商住两用房,鼓励村民进行商业流通,初步形成了倪桥商业一条街。    2012年末,全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6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71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4928万元,农业产值2788万元,第三产业2968万元,利税总额4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925元。整个辖区有完小一所,卫生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齐全。    目前我村已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苏州市先进村、苏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旺倪桥村正站在新的起点之上,向着高水平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大踏步前进。  

嘉菱村

  嘉菱村地处辛庄镇的西北部,位于望虞河西畔,紧靠张桥集镇,张羊公路、张卫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是个四村合一的村,经历了两次并村,第一次是1999年8月原嘉菱村与鞋桥村合并为菱桥村,洞泾村与欧阳村合并为欧泾村,第二次并村是2004年10月由菱桥村与欧泾村合并,组建成新的嘉菱村。    现在的嘉菱村辖区面积6.14平方公里,共有46个自然村落,下设2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1125户,常住人口4280人,外来人口约3000人,耕地面积3925亩,全村共有党员135名。近年来,村党委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的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科学发展不动摇,富民强村不停步,抢时间争速度,化解瓶颈求发展,全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嘉菱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于2007年12月,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达2950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由文化活动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治安警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四个分中心组成,是一个集村务办公、党员服务、社会事业、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综治警务、农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装有高科技太阳能路灯和先进的信息化办公软件,配备电脑、电子显示屏、投影等各类现代化办公设施。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以“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为宗旨,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探索搭建和完善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党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并致力成为联系服务的桥梁,排忧解难的窗口,凝聚民心的家园。   

平墅村

  平墅村位于辛庄镇张桥片区的东大门,东接杨园,北邻练塘,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南有横塘河,北邻南湖荡,西傍中心河。张杨公路贯穿全村东西而过,在村域东端与苏虞张快速通道形成十字交汇道口,水陆运输皆十分便利。    平墅村是由原平市村、东古村、中安村三村经1989年和2002年两轮行政村合并而成。目前,平墅村辖区总面积为4.97平方公里,耕地3289亩,拥有自然村民小组29个,农民新村1个,常住总人口2836人,党员113人。村级可用财力2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4132元。近年来,平墅村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常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常熟市九亿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平墅村工业经济基础较好。经过多年来的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全村拥有瑞森硬质合金、中安塑业、华通包装、宏方乐器、中安纸箱等为代表的大小企业31家,形成了冶金机械、高档注塑、服装服饰、印刷包装、乐器等产业特色。2009年度实现工业产值2.2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84亿元,利税2174万元,产值超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    产业结构调整后,平墅村农业方面以水稻、草皮、苗木等种植业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06年新建了2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分别是水产经济合作组织和苗木经济合作组织,同时,又组建了平墅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平墅村不断完善平市小集市的菜场、商业房的建设和功能,鼓励村民发展服务业,提高村民收入。    经过多年来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平墅村水、电、通讯到户率、户厕配套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主干道硬质化率均达100%。目前,平墅村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坚持“适度集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抓住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努力将平墅村早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张家桥村

  张家桥村位于辛庄镇西部,望虞河东,行政区域围绕张桥集镇,面积5.2平方公里。由原张家桥村在1999年和2002年分别与原来庙桥村和南湖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386亩,设36个村村民户口1019户,户籍人口4372人,党员141名。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农村基层建设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卫家塘村

  卫家塘村地处常熟市西南,南、西、北三面与无锡市锡山区接壤,东与嘉菱村相连,经过辖区的张羊公路与锡沪路相接,张卫公路与锡太路相连,交通便利,河流与太湖相通,环境优美,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地方。    卫家塘村是经2002年、2006年两轮行政村合并而成,拥有原卫浜村、石桥村、谢家塘村三村的村域规模,全村共有47个村民小组,属地面积有8.138平方公理,耕地5634.87亩,农业人口5774人,党员171人。近年来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    卫家塘村现在有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2家,主要是以轻纺、机械、喷涂、有色金属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为主,草皮、苗木等经济作物为辅,同时第三产业较为发。    社区服务中心占地18亩,其中办公服务用房为2900平方米,设有一站式服务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调解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多功能活动室、休闲广场等,集行政办公、治安调解、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为一体。    社区始终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居乐业的新型和谐社区。  

桃园村

  桃园村于2003年由桃园、沧泾二个村合并,辖区面积共1.62平方公里。地处杨园集镇周围,位于周塘河畔,沙洞线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桃园村共有十个村民小组,561户,总人口为1633人,劳动力总数969人,耕地面积1285亩,村域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    村党总支部下辖5个分支部,现有党员71名。桃园村两委会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村”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科学发展不动摇,富民强村不停步,抢速度,争效益,全村经济建设保持稳定持续发展。    2009年,全村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为2270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083万元,农业总收入625万元,村级可分配资金达285万元,全村村民人均收入14409元。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苏州市农村现代化示范村。   


常南村特产大全




常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