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南社区:位于景唐南路628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583108 | 215000 | -- | 查看 淞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宅新村社区 |
中宅新村社区:位于刚峰新村。 |
淞南社区 |
淞南社区:位于景唐南路628号。 |
庙外台社区 |
庙外台社区:位于炎武社区西侧。 |
马路桥社区 |
马路桥社区:位于马景园东门。 |
华强社区 |
华强社区:位于卫丰路。 |
炎武社区 |
炎武社区:位于锦景园38幢。成立于2005年12月,辖美景园、锦景园和良景园等三小区,住宅楼228栋、住房5576套、建筑面积83万平米,居民约2500户。 |
古镇社区 |
古镇社区:位于秦峰中路137号。 |
石浦社区 |
石浦社区:位于宏川路386号。 |
河东街社区 |
河东街社区:位于少卿路。 |
庄巷村 |
庄巷村地处千灯镇东部,东邻中节村,南连西横村,西接千灯镇区,北邻善浦村,村委会设在千 灯镇少卿中路9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快捷便捷。全村区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拥有可耕地面积60亩。全村总人口2060人,总户数607户,下辖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党委政府提出的“富民强村”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富民强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该村拥用企业7家,2002年成立千灯镇庄巷富民合作社,2003年成立千灯镇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2009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现拥有总资产1360万元。2009年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现全村70%以上农户被动迁,迁入由政府统一规划建造的居民小区。我村各项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认可,近年来相继获得“苏州市实践-、实现两个率先先锋村”,昆山市“五好党支部”昆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千灯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
盛家埭村 |
一、基本概况 盛家埭村位于千灯镇西南部,东临大潭村,南连南吉山村,西靠南北公路,北至昆山市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环镇路横穿整个村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盛家埭村由原盛家埭村和原东旺村于2001年8月两村合并而成,总区域面积达4.7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88户农户,总人口2845人,其中户籍人口2009人,劳动力1185人。2009年6月根据市政府关于行政区域调整相关文件,将我村由张浦镇划归为千灯镇管辖,但在我村区域内,涉及张浦镇大市社区鱼塘237亩,苗木10亩,粮田58亩,居住农户11户。在大市社区区域内,涉及我村鱼塘60亩,苗木10亩,粮田25亩,其他耕地30亩,农户居住25户。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本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为主,以工业发展为辅。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2元,村级总收入137.2万元,其中村级可支配收入67.1万。 1、农业方面 本村从2007年起组建了盛家埭村农地股份合作社,2009年实现全村农民土地全部流转,共流转面积3228.91亩,其中昆山市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租用1246.65亩,村大农户7户共承包982.2亩,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等;水产养殖总面积1000.06 亩,养殖种类主要为河虾、甲鱼、河蟹、四大家鱼。除农地股份合作社外,还有733.21亩河沟被村养殖户承包用于养殖水产品。201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2478万元。 2、工业方面 本村共有私营企业16家,如大市刀刃工具厂、祥德电子、三星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永仕达涂装有限公司、汇田印花、欣晟燃气工程有限公司、昆山市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昆山市佳冠五金配件厂、大市五金厂等。2010年全年工业总产值达4655万元。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我村的社会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村里的不稳定因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减少。 1、基础设施 2007年底我村对原村小学楼房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建成了村委会、医务室、老协会、警务站等为一体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村民们。 这几年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修善和拓宽,在个别自然村内修筑了停车场和临时交车点,对淤泥沉积比较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清淤,对危桥进行了修理和改造 2、村民福利 村委会这几年逐年提高了老年人的各种福利,如老年人生活费、高温费、过节费等,老人们都很高兴。对于贫困村民、党员的照顾也再逐步提高。 3、文体娱乐 在镇文体站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几年我村的文体娱乐活动也丰富了不少。建设器材场地、门球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的修建给村民日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政府和村都会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露天电影、戏曲演出、运动会、读书节等。 现在大唐生态园六期工程正在我村范围内进行,我村将抓住这次机会,抓好这次机会,积极发展我村各项事业,力将我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就业率高、收入中上、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大潭村 |
大潭村位于千灯镇西南,昆山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内,交通便捷,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全村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其中粮油种植1121亩,瓜果花卉种植321亩,特种水产养殖1185亩,下辖12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81户农户,共1565人,在册党员45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大潭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了用水自来话,家业机械化,通讯网络化,三业社会化,家庭现代化。环公路四通八达,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水利设施配套,为民办事件件落实,年年更新。 |
前进村 |
前进村位于顾炎武的故乡——昆山市千灯镇西郊,东临上海、西靠苏州,环镇西路纵贯其中,苏虹机场路傍依而过,国家级农业生态园区包揽我村,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区域优势。全村有可耕地面积3280亩,其中包括鱼塘1448亩,种植农田1840亩。现村已集体经营,农民把所有土地全部流转,统一入股,由社长牵头,村级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 2001年8月原前进村与七千村、刁市村三村合并为前进村。设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妇联、计生协会、民兵营及老协会,总称二套班子,七块牌子,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展村级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现村辖13个自然村落:南刁市、中刁市、北刁市、南七千、中七千、北七千、北三家村、南三家村、潭池江、荣家圈、年巷、状巷村、陆家湾。17个村民小组,476户,1853人。而现在所在的前进村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家村北侧。 原前进村是单一的农业经济,集体经济常年处在全镇中等偏下,农民生活水平处在全镇中等偏低。正是这样导致了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田建设、住房建设和村庄环境建设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而今全村所有道路达到硬化,通往家家户户,并在村庄、庭院、道路两旁等种植绿地、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建公路桥8座,形成桥、路一体化,保证了村民出行的便捷与安全。除此之外,高标准建造公共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6亩,其中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内设便民服务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影视社、棋牌室、乒乓室、医务室、篮球场等配套设施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室拥有着五位一体的舒适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以“便民、利民、富民、安民”为宗旨,规范服务行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实现“家户办事不出村、纠纷调处不出村、信息提供不出村、致富服务不出村”,特制订了工作制度,主要负责群众接待,受理登记及协调处理有关服务事项。便民服务室内人员齐全,不论各级干部如无特殊事宜,都会在便民服务室内随时随地受理解决群众提出的事项、请求,实行全天候服务。同时便民服务室内配备电脑、空调、打印机、复印件、沙发、便民高脚凳、盆景等设施。村级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搭建了一个有形的“零距离”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图书室每天的借阅量都在10本左右,大大反应了人们对于知识、新闻、爱好的需求;老年活动室、影视社、棋牌室每天都是坐无缺席,村民大都早上10点左右就陆续来到村里活动,互相交流、切磋、娱乐;医务室内部设施完善,地理位置良好,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医务便利,村民也对医务室的及时,有效抱有很高的赞赏态度;健身室、篮球场等的健身设备也对全民开放,集体锻炼,强身健体,全-动,村委会大大充实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 一楼大厅里,就能看到新农村建设的5点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村委会二楼的东边是村小会议室、主任办公室、书记办公室,西边是村大会议室:大会议室拥有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2003年8月被列入江苏省卫生村,2003年至2005年被授安置帮教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列入“五有五好”先进单位,2006年被授予农村消费维权先进集体,2006年昆山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学校,2007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09年又高标准的通过了省级卫生村复检复查。 以前的前进村是经济薄弱村,而今,全村致力于发展新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8年前进村南三家村通过审核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前进村北三家村被列入昆山市新农村建设范围,现在我村投资106.3三万元拓宽道路、种植绿地、改造村庄环境。2009年2月前进村富民合作社与农林局下属的屠宰场达成一致,签署了以屠宰场每年给富民合作社固定30万利益的投资合同。今后,前进村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自然化的生态观光农村。 |
施家泾村 |
施家泾村 一、村基本概况 施家泾村东与西宿村河东隔河相望,南接盛家埭村东旺,西依浦江南路,北靠阳光东路,是顾炎武故乡千灯镇西郊村。面积为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122.10亩,宅基地151亩,道路占地60亩,河道171.9亩。居住本村常住人口1150人,305户农户,现有党员51名,11个村民小组,施家泾、沙下泾、徐家厍,东江口4个自然村组成施家泾行政村。通道二旁、村民住宅前后等绿化面积108亩,村民行走道路硬化15050平方米。 二、村委会班子的结构状况 施家泾村的本届村民委员会于2010年11月经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设村主任1名,委员2名,村主任兼任社长和民兵营长,2名委员为村会计和妇女主任兼团书记。 (一)村委会主任:顾金明(大专),44岁 1、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主持村委会的全面工作。 2、积极向村民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 3、负责搞好本村新村建设工作,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负责抓好公共事务和各项公益事业。 4、做好民事调解工作,注重矛盾纠纷的排查,做好家庭、邻里、干群的关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杜绝-事件的发生。 5、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及时向上级政府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建议,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6、及时做好本村的村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 7、抓好村委会自身建设,制定并落实村委会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负责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定期向村民代表和村民报告工作。 8、及时向支部汇报村委会工作。 (二)村委会委员 1、我村村委会设委员2名,在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村会计:沈金奎(大专),55岁。管理好集体资产,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按时记账、结帐、报账,认真审核收支单据;协助经服中心,审核本村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时登记各种明细帐;做好财务公开工作,健全民主管理,完善公开办事制度;积极配合支持理财小组的活动,及时做好理财准备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 3、民兵营长:顾金明(大专),44岁。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素质配备和管理民兵武器装备;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组织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抵抗侵入,保卫祖国;完成民兵整组,训练和-预备登记任务,保证随时都有一定数量的合格民兵,战时组织他们参军参战;组织发动民兵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完成镇人武部和本单位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4、妇女主任:沈芬华(大专),27岁。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妇女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教育、引导全村妇女树立“四自”精神,争做“四有”新女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广大妇女姐妹排忧解难;善于发掘优秀女性人才,培养后备干部,做好村支部的参谋,积极推荐女积极分子入党;承担本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协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制度,具体承办本村计生协会各项日常事务, 通过宣传教育,提供服务,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和能力,促进本村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村级经济发展状况 一、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及规划 1、进一步坚持盘活现有资产并租赁,使其集体资产少受、不受经济损失。 2、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改造存量旧厂房,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到镇原创型基地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4、2009—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年递增15%,到2012年达到167.3万元。 二、巩固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基础 努力开拓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必不可缺的条件。为此,进一步巩固现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开拓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显得更加重要。 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据昆委(2009)12号文件精神,将村民流转出来的土地,组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优势,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合作社与三维园艺公司共同组建花卉基地,开发花卉市场,通过紧密型合作来达到转移40-50劳动力及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创收措施 1、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廉洁公道,有奉献精神,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并着力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村两委会班子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的责任。 3、进一步加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垫土改造危桥保集体资产房屋不受损失,促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尽快上马等、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二大合作社的作用,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争换土地指标方位,积极编报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
西宿村 |
一、 西宿村为千灯镇所在地,土地总面积1920.6亩。东邻千灯镇区,南接前进村,西临施家泾村,北到苏沪机场路,村民委员会在何王谷村庄。 二、 现村境域,民国后期为西宿乡,2001年行政村合并为西宿村,现有村辖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444户,1598人,其中劳动力848人,其中务工780人。 三、 在村辖内有昆山市电子元件厂,丰迪复合肥有限公司,丰迪加油站,钰莹电子有限公司,昆山市热浪保温材料厂,昆山品钰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四、 现村级经济主要收入来源:西宿农贸市场日常运营收入,原创型8号厂房租金收入,入股三维园艺、镇污水处理厂的收益。2011年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69.3万元,可支配收入116万元,总支出111.62万元,净收益66.62万元。 |
中节村 |
中节村概况 中节村,位于千灯镇东北部,东临吴淞江,与花桥国际商务区隔江相望,南连沿沪产业带。全村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2001年8月由原华光村和罗倪村合并形成,现有2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550户,常住人口1806人,外来人口5000多人。 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指导下,充分发挥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寻找壮大村级经济的新方法。于2006年在机场路旁建造一幢1万平方米综合楼,2007年在金浦工业园区建造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及停车场,增加了集体收入。现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设施齐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并于2009年2月获得“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2009获得由苏州司法局、民政局授予的“民主法治村”称号;2009年6月获得苏州市委授予的“实践科学发展,推进两个率先”先锋村称号;2010年度获得昆山社区教育办公室授予的“市级学习型社区”称号;2011年9月获得由昆山市老龄委授予的“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 |
善浦村 |
善浦村基本情况 善浦村位于千灯镇北郊。总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104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人口2322人。党支部现有党员60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党的“-”精神和“实践-重要思想”以及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指针,以“富民强村”总揽全局,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近几年村级经济取得可喜成绩:2010年村级可用财力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2009年荣获苏州市“三级联创”先锋村,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依靠村支部发挥核心作用以及市委市府的各项富民强村政策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群众拥戴的好班子,在以孙建忠书记为核心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努力工作积极发挥集体智慧,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放在全村工作的首位。二、选准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村级经济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现有标准厂房、店面房25000多平方米,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健全一套决策民主、管理严格的好制度,村党支部每年民主评议党员不少于一次,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和重大开支、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
吴桥村 |
吴桥村原名吴家桥,坐落在千灯镇南郊,南与陶桥村相邻,西与大潭村一河为邻,北与大唐村相邻,东与石浦年沙村亲邻,属沿沪产业园区域,镇原创型开发区,市千亩丰产方坐落在我村西部。玉峰大道、并蒂莲路、黄浦江路、千杨公路,二横二竖构建成“井”字形交通要道贯穿村东部,古老的千灯浦河在村中心穿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吴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横跨千灯浦河两岸的古石桥就是做好的印记,2007年又被省建设厅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先后获得了“康居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先进村”等荣誉。全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用水自来化、农业机械化、通讯网络化、家庭现代化、基本实现村庄园林化。 全村占地面积为4300亩,分布在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已拆迁9个村民小组),农户538户,1954人口,其中劳动力1049人。可耕地面积400亩种植稻、麦、油,300亩水产养殖虾、蟹、鱼。到2010年全村总产值为9794.76万元,总收入达253.45万元,人均收入14816.07元,集体资产1079.35万元。 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吴桥村不忘精神建设,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利益,必须得到老百姓的自觉参与,村支部采用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积极氛围。本着保持整体原貌,突出乡村风貌、整治地形地貌、改善环境面貌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进行总体规划。在“古”字上做文章,在“整”字上找抓手,在“新”字上求突破,实现亮点、景点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投入,吴桥村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老百姓的一句话“现在村里的环境确实比以前好得多了,面貌彻底改变了,交通更便利了。”就是很好的回答,现在走进吴桥村给人的感觉是环境洁净清静,河道流畅清澈,道路整洁便利,花草树木绿荫成趣,场头宅边清爽舒适,百姓文明心情舒畅。 |
萧墅村 |
萧墅村位于千灯镇东北角,交通便捷,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全村有可耕地面积925亩。有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395户,全村人口1440人,全村民营企业10多家。2008年萧墅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年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称号。2009年我村成功创建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行动”苏州市先进村。 近年来,在各级镇领导、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2003年6月份,抓住吴淞江改道机遇,黄浦江路穿村而过的有利条件,在苏申内港线南,黄浦江路东侧,规划了1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并由老百姓入股,每年进行分红。经过几年的努力,富民合作社创业有了成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萧墅村经济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同时,也带来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业机械化,通讯网络化,三业社会化,家庭现代化,环村道路四通八达,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水利设施配套,村民福利保障待遇提高,满意度不断提升。 |
南湾村 |
南湾村 一、基本情况 1、方位 原南湾村位于顾炎武故乡—千灯镇北郊,东傍吴凇江,南靠机场路,西与支浦村相接,北与张浦三家村相接。2001年9月本村由南湾、七浦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2001年9月报市地名办改为南湾村。 2、面积 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村庄600亩,河道400亩,道路300亩,庭院150亩,公共绿化200亩,新建村民社区500亩,生态园区3600亩。 3、户数 总户数为360户,其中原南湾村 168户,原七浦村192户。 4、人口 总人口为1423人,其中男688人,女735人;劳动力843人,在校学生641人;60周岁以上老人644人,占总人口21.6% ,其中80岁以上老人71人,90岁以上老人6人。 5、原有经济 原南湾村是单一的农业经济,村办企业只能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村干部分配和村内各项费用开支,都由农民负担,按劳摊派,按田负担。集体经济常年处在全镇中等偏下,农民生活水平处在全镇中等偏低。 二、发展情况 1、规划 南湾村借鉴地理位置,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于1997年列入昆山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近年来,陶四生书记领导有方,抓住机遇,根据大南湾村的现状,规划1.8万平方米富民标准厂房,进行总体规划,分年实施。 2、思路 根据昆山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思路,指导思想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各项工作和条线工作都取得成绩,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3、办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同心拼搏,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想办法,坚持真理,克服种种困难,共建规划目标。 4、措施 搞好示范村建设,重点在资金投入上做文章,村依靠动员村民入股等,量力而行,进行分批实施。 5、政策 抓住优惠政策和富民政策机遇,依靠集体土地建设新农村的低廉优势和上级对村各项规费免交的优惠政策。 6、创业 南湾村抓住机遇,上级关怀,多方支持,树立典范,为老百姓办实事。 7、效果 南湾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富民合作社创业成果,形成了新型农村,得到了上级肯定,村民满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8、经验 南湾村的今天,一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二靠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三靠本村干群奋发图强的努力拼搏精神。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1、道路建设 全村所有道路达到硬化,通往家家户户,村民出行方便。 2、桥梁建设 全村原有公路桥 4 座,新建公路桥4座,形成桥、路一体化。 3、文体设施建设 南湾村老少活动中心,创建于2005年,投入资金70万元,总规划占地面积311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棋牌室、乒乓室、桌球室、村民学校、健身房、篮球场、健身场等配套设施的活动场所。 四、富民工程 1、创造条件,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全村80%富余劳动力由村安排进行技能培训然后进厂就业增加收入。 2、2003年~2007年,已建造标准厂房7幢,建筑面积达1.8万余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已引进外资企业4家,引进外地内资企业2家,出租率达100% 。不断增加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3、动员村民响应市政府号召,大办富民合作社。到2007年止,全村360家农户,已入股243户,占总户数的91.2% ,入股额达333万元,年分红利33万元。 五、现有情况 据统计,2007年全村总产值达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5万元,工业产值175万元。 六、村民生活情况 1、南湾村村民生活水平,包括吃、穿、住、用等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7年人均水平达到12000元。 2、出行 全村道路硬化,通往家家户户。据统计,全村村民有轿车52辆,摩托车536辆,电瓶车209辆,三轮车400辆,自行车家家有。 3、卫生状况 2002年已达到江苏省卫生村标准。近年来,在完善省级卫生村。4、文体活动 1999年到现在,村出资为村民订阅苏州电视报。2005年,村办起了图书室、电视室、篮球室、桌球房,建立起一支20余人老人体操队。 5、农村新风尚 村对重点困难户进行照顾,对贫困学生实行帮困助学,敬老爱幼已成为新风尚。2005年帮助村贫困学生13人,资助金额12600元;2006年帮助村贫困学生13人,资助金额11800元;2007年帮助村贫困生38人次,资助金额22200元。 七、社会福利事业 1、关心- 全村有24户低保对象,村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年终补助。1名患尿毒症家庭,村每年每人照顾5000元。 2、关心老年人 村负担老人合作医疗基金,逢节发放实物,重阳节、春节发放慰问金,做到逐年提高老人的福利待遇。 3、关心村民健康 全村妇女每年普查身体一次,。 4、关心五保户 村常年给五保户供粮、供电、供水,每月给五保户每人200元~300元生活费。 5、关心因突发事故而造成的特困户,村采取分别照顾和大病报销等办法,给予照顾。 八、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1、南湾村连续3年资助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共计 人。 2、寒暑假组织返乡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有意义的活动,如征文比赛,邀请老教师、老党员等讲课,内容包括:“未成年人保0”、“香港回归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光辉的历程、伟大的的业绩”等,还组织到千灯古镇旅游,了解文化名镇的光辉历史。 3、利用寒暑假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村主任赵庆勇在暑假动员会上,“强调青少年要学习法制,宣传法制,才能推动自身建设和社会顺利发展”。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广大返乡学生认真学习、宣传,从小懂法,守法,-,头脑中有法制观念,使南湾村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九、共青团活动情况 南湾村现有团员 28名,他们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建设新农村的积极分子。共青团组织做到及时传达贯彻党和上级团委精神,参加各项活动,不断了解青年的思想、学习,培养青年积极分子等。 十、关工委活动情况 村关工委在村党支部的重视关心下,关工委班子与全体辅导员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他们及时抓住学生寒假、暑假的空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积极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继续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单亲家庭子女的关怀工作,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
石北村 |
石北村地处千灯镇东北处,北邻吴淞江与花桥隔江相望,南接石浦村,西与中节村接壤,东与上海市青浦区交界,声荣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总户数469,总人口1444人,其中60岁以上430人,新昆山人5000人,有2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2560亩,到2007年10月止,已征用土地2430亩,目前可耕作面积130亩;全村固定资产总额2500万元,标准厂房13000㎡;全村年总收入370万元,可支配收入350万元,来源构成主要是厂房租金340万元,其他收入30万元;村内有外资企业15家,民资企业12家。村社区活动中心占用土地3333.5㎡,其中绿化面积800㎡,建筑总面积1600㎡.建筑面积分为村行政办公楼1000㎡,村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600㎡. |
新潭村 |
一、村基本概况 新潭村地处千灯镇西枉东侧,北靠机场路,东与大华毗河相依,炎武大道,机电路,中央大道新南路,琼花一路二横三纵 盘穿全村,交通十分发达。2001年9月本村由原小潭、新来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2001年9月报市地名办改为新潭村。辖区总面积8000亩。本村属昆山市沿沪产业带工业启动区范围内,全村现有8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全村户数675户,人口1953人左右,其中党员68人。 二、村委班子结构状况 我村村干部4人,其中书记兼主任40岁,大专文化,负责全村工作、行政工作。会计兼社长40岁,大专文化负责村财务工作、农务工作。妇女主任46岁,大专文化负责村妇女、计划生育工作。团书记30岁,本科文化,负责青年工作。 三、村级经济发展状况 1、村级经济主要来源及支出 我村自2001年两村合并以来,现在村级集体拥有经营性总资产 624.1万元,净资产548.1万元,拥有标准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 在支出方面,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1、每年2次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并送慰问金。2、每年一次有老协会组织的老年人上课并发放一些用品。3、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党员外出参观学习。4、对住院的党员、队长村进行探望,并送上一定的探望费,另对死亡的村民进行吊唁,吊唁费200元,党员、队长吊唁费500元。 2、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难点与困惑 我村村级经济发展从上述来看比较单调,仅仅依托的是标准厂房的租金收入,但是从近年来看,村级支出越来越庞大,但是收入是固定的,无法增收。原因是土地指标已经难于争取,发展空间狭小。单单靠一些零碎的土地及老厂房来创收也是微不足道。以前几年能勉强度过,但是在今年比较紧张,金融危机蔓延,企业经济不景气,在我村出租的标准厂房中有几家因生意不好,导致断租。 3、村级经济发展远景规划 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国内经济相当低调,持续时间长,这次我村标准厂房内业主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失业人数增多。我村2009年目标实现村级总收入稳定在130万元左右,对房租的收缴问题相当突出,但我们还是加强落实。 措施: (1)在原有标准厂房出租巩固的基础上,对企业所提出的合理建议尽可能的服务到位,安排各厂的业主定期进行交流,以扩大他们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得双方共度难关。 (2)对村剩余的土地进行摸索,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模式联动。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老厂房进行改造,并增加租金。 (4)对未出租的厂房进行招租。 4、新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我村富民合作社运行比较困难,总建造标准厂房二幢,压力比较大。从侧面看富民合作社发展比较困难,因为标准厂房难于出租。 四、村民自治情况 在村民自治中我村紧密围绕以村民为中心,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做到重大事项进行听证、大额支出有决策。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坚持每季度公开。使得村民对村级经济一目了然。其次每季度坚持民主理财不动摇。组织理财人员进行凭证的审阅。对村民教育不放松,定期组织人员发放各类卫生、科学的读物,对老年人定期上课,使老年人学有所用。 五、农村社区建设的运作状况 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总建造面积 500平方米建造功能:1、行政管理用房350平方米,2、日常便民用房40平方米,3、老年活动用房40平方米,4、医疗卫生用房30平方米,5、社会安全用房40平方米。 六、其他建设 1、农村卫生建设 坚持经常性工作不动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巩固我村卫生保洁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上半年共添垃圾箱25只,投入资金3万元,各自然村路面、河道、厕所有专人保洁,基本做到路面整洁、河道无漂流物,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居住环境更舒适。 2、综合治理建设 加强综合治理力度,维护农村稳定,我村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据统计目前我村外来人口达3600人,对我村治安带来一定的影响,督促村警务站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办理暂住证,对外来人口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效维护本村的治安稳定。 |
大唐村 |
大唐村位于千灯镇南郊,全村总面积3.19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890家农户,3738人。是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村、苏州市科学发展“十佳”村、苏州市经济十强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2010年全村实现三业产值18亿元,村级集体收入3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0元。 |
支浦村 |
支浦村简介 支浦村,位于千灯镇区西北,土地面积2750亩,东邻本镇南湾村,南接本镇西宿村,西临张浦镇逸泾村,北接张浦镇三家村,村民委员会设在镇民营开发区善浦西路底。 现村是2001年8月有支浦村、吴巷村二村合并,现取名为支浦村,2011年3月市政府协调会议决定将我村四个自然村包括丁家湾、横塘、古召泾、吴巷的地、人、物、财划归张浦镇管辖。现村辖有5个自然村,支浦桥1组、朝巷2组(已拆)、袁家村4组、庙巷5组(已拆)、吊家庵6组(已拆)。农户数199户,人数为873人。为进一步完善我村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做到五位一体达标的要求,结合我村具体情况,2008年底建造公共服务中心942平方米。 支浦村现有股份合作社三个,分别为富民股份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其中富民合作社于2005至2007年共建造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出租给四家民营企业,年收租金62万元。2011.4月我村四个自然村移交给张浦花园社区管理,我村目前剩余土地流转面积323.7亩(包括鱼塘、苗木面积)。目前323.7亩土地已全部发包,水产养殖108亩、苗木77.2亩、粮油种植138.5亩。 支浦村交通方便,苏虹机场路穿村而过,工业发展较快,农业已大规模经营,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2007年3月被评为苏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昆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昆山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同时,镇民营开发区在我村蓬勃向上发展,民资、外资已达40多家。 |
西横村 |
西横村位于千灯镇中心,地处昆山市沿沪产业带中心开发区,南靠苏沪高速公路出口处1.5公里,北靠苏虹机场路,黄浦江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环境优美,是外商投资的发展地。现有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共690户人家,总人口2361人,党员108人。我村将近100%的村民已经动迁到炎武社区、马路桥社区、淞南社区等一些高档的动迁住宅小区。 我村属千灯镇沿沪产业园开发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村党总支部坚持以党的“-”精神和“实践-重要思想”以及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指针,以“富民强村”总揽全局,充分挖掘土地、人力等资源,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农村的新路子,把发展作为壮大集体经济,近几年村级经济取得可喜成绩: 2010年村级可用财力超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我村获得了苏州市 “三级联创”先锋村、卫生村、生态村等荣誉。 |
年沙村 |
年沙村:位于恒升路东侧。 |
马巷村 |
马巷村位于千灯镇以东,与上海市交界,南至苏州环城高速公路,北至石浦村,现属千灯沿沪产业园地段,由原来的马巷、横塘、申介三村合并为现在的马巷村,全村辖区范围3.5平方公里,由三十个村民小组组成,总户数579户,现已拆迁480户,全村总人口2400人,在册户口1880人,现有耕地100多亩。 |
余项村 |
余项村基本概况 余项村位于千灯东南郊,紧邻上环青浦交界,苏虹机场路穿越村南北二头,距苏沪高速公路苏沪交界出口仅一公里,落户千灯规模较大房产开发商,杭洲湾职业有限公司在村中心地段置业浦园小区房产开发,全村交通发达人杰地灵,是千灯规划发展为上海后花园的最佳地带。全村区域面积为1.7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718,亩,现有村民小组14个,常住户数340户,常住人口1058人,外来人口630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7年度创建了“江苏省卫生村”;2008年度创建了苏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2009年度创建“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创建“苏州市基层文化标准化建设”。村委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及富民工程,村级每年可支配收在100万元以上,并逐年递增幅度为12%左右,村民人均收入在21700元以上,并逐年提高率为14%左右。 余项村村委会三年任期目标 一、 农副业生产 1、 充分利用尚未征用的土地,加强种植管理,不抛荒田。 2、 发展现代农业,引进种养殖的先进科技,提升科技含量。 3、 做好水利配套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的需求,做好服务。 二、 村级经济 1、2011年村级经济净收入1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1700元。 2、2012年村级经济净收入1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4700元。 3、2013年村级经济净收入1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8200元。 三、为村民办实事 1、河道清淤三公里。 2、改造危桥四座。 3、创建江苏省生态村,抓好长效管理工作,巩固省级卫生村成果。四、富民工程 1、鼓励村民创业,给予做好配套服务和信用担保工作。 2、推进深化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强村富民。 3、加强村企挂钩平台,完成劳动就业45名,其中“35、45”30名。 |
陶桥村 |
陶桥村委会成立于2001年8月,全镇行政村撤并,由原陶桥村、南金星村、新泾村三村合并为现在的陶桥村。陶桥村位于千灯镇南郊,东靠石浦,南接淀山湖,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美丽富饶,相传陶桥村为陶渊明后人居住之地,也是江南丝竹发源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陶桥村淀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改革发展,如今的陶桥村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苏沪高速穿村而过,千淀路、黄浦江路贯穿其中,千灯浦由南向北流经我村,便捷的水陆交通,造就了陶桥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陶桥村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全村拥有可耕地面积3018亩;由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组成,共有农户490户,全村总人口达2008人。我村采用多元化的经济生产方式,发展民营企业6家,规模经营户16户,水产养殖户35户,村民以务工为主,辅以种植传统农作物和水产养殖,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75万元,村净收益51万元,百姓人均收入达到15600元,远远超过小康水平线。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我村于2006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2008年获得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江苏省生态村的称号,2009年又获得江苏省先锋村的称号。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村继续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
陆家桥村 |
|
新泾村 |
新泾村位于千灯镇的东南部,东邻青浦区,南连淀山湖镇,西与陆家桥接壤,村民委员会设在本村机场路东侧。 2001年,新泾村由新勤村和茜泾村合并而成。 茜泾村:建国初期属茜墩区杨湘乡,1950年1月属淀东区庙泾乡,由茜步泾、竹墩浜两联村组成。1959年析建新光大队,1962年3月属石浦公社,1983年4月新光大队更名为茜泾村。 新勤村:1950年1月属淀东区庙泾乡,1959年析建为新勤大队,1962年属石浦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勤村。 2003年石浦镇与千灯镇合并为千灯镇,划归为千灯镇。现村辖10个自然村:即:沙娄、堰泾、沈南泾、扬树浜、丁家浜、南石基、陆和浜、茜步泾、竹墩浜、徐家厍。新泾村共2.04平方公里,共25个村民小组,513户,1557人,劳动力729人,其中务农95人,务工634人。 从1980年至1998年之间,先后办过包装厂、造粒厂、贵稀金属提炼厂、印刷厂、化工厂、布厂等。现村民营企业有海达助剂厂、中裕包装厂、中洲厨房设备厂等。村现在耕地面积2660亩,鱼塘560亩。2008年村总产值393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866万元,工业产值100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062万元。 新泾村离镇中心较远,但由于机场路贯穿全村,交通方便。村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
歇马桥村 |
歇马桥村:位于石浦以南2公里处。 |
石浦村 |
石浦村地处千灯镇东大门,北与石北村交界,南与余项村交界,东与上海青浦区交界。现有1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75亩,全村有自然村9个,总人口1533人,外来人口4500多人。二0一0年村级经济收入51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0800元。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先锋村等称号。 自我村被确定为镇中村发展建设以来,村级经济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村级经济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2008年至201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从450万元上升到突破500万元。我们依托本村优势,建造了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资了石浦第二农贸市场,新建了村公共服务中心,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途径,发展经济总量,使经济发展得到保证。都说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村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不忘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目的,为此我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服务村民,其中新植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粉刷墙面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多平方米,道路改造1.5公里,铺设下水道100多米,新建标准篮球场一块,老年门球场一块,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更新了老年活动室的设施,受益农户达445户,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全村安排“40-50” 人员16名进行河道路面保洁,使全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已百分之百实现了电话安装、自来水通户、净化水饮用、液化气使用、卫生设施安装、低压设施安装低压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入户、合作医疗普及、道路硬化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也达到了100%。农业上的水费、电费、拖拉机耕作等所有费用,全由村委会承担,减少了农民的开支,使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