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社区:位于人民北路29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585100 | 215000 | -- | 查看 弇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园社区 |
南园社区:位于南园东路。 |
伟阳社区 |
城厢镇伟阳社区地处太仓市中心西侧,交通便捷,环境优美。2005年由五村合并形成,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85亩,居民小组51个,农户1238户,人口5890人,外来人口1.5万。2013年村级集体总资产9000多万元,可支配收入1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66元。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社区”,江苏省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并列为苏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级文明村、先锋村等。 近年来,该社区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环境建设、各项改革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伟阳社区已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一是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依托城市西大门开发建设优势,对辖区722多户农户进行了整体拆迁,统一规划建造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伟阳小区,目前已建双联体别墅500余幢,单体别墅150幢,农民公寓房820套。该小区功能设施配套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农民文体活动中心、亲子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学校、警务站、综合菜市场、粮食银行、便民超市、垃圾压缩中转站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区内还建设了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公园—西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村庄整理后净增土地700多亩,其中三分之一进行市场运作,三分之二用于工业开发,从而实现社区建设资金平衡。二是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已建三产用房及集宿楼23090平方米、标准厂房10000平方米,欣农联发合作社入股物业用房15000平方米,村级拥有物业累计达到46090平方米,年租金收益为600万元,又在准备兴建文体中心项目。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到1143万元以上。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社区环境、道路保洁、河道清洁、绿化保养等工作全面实行长效管理,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洁村。四是社会事业更加完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劳动就业率达98%,社区每年用于老年人补助、困难补助、粮油物资发放等福利性投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同时,成立了众联物业公司,承担物业管理等职责,统筹协调区内事务。五是社区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栏,大力提高民主公开化程度。经常开展文体拳操、舞龙等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娱乐氛围,弘扬社区文明和谐新风尚。 |
太丰社区 |
太丰社区位于太仓市区西侧,与昆山交界,204国道贯穿南北,新浏河横跨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社区区域面积4.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多亩,辖区内有27个居民小组,960户居民,总人口13858人(其中本地常住人口3850人)。2013年社区可支配收入突破1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520元。社区党委下设3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8名。目前,辖区内共有企业200多家,外来子弟小学、幼儿园各1所、文化广场3座、建材市场、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各1座、拥有标准厂房近5万平方米,社区主要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 |
中区社区 |
中区社区:位于太仓市中心,面积0.4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77幢住宅楼,居民2383户,居民小组36个。 |
东区社区 |
东区社区:位于县府街3-8号。 |
县府社区 |
县府社区:位于娄东新村。 |
新毛社区 |
新毛社区:位于新毛新兴东路。 |
桃园社区 |
桃园社区:位于桃园新村。 |
弇山社区 |
弇山社区:位于人民北路29号。 |
梅园社区 |
梅园社区:位于上海西路。 |
南区社区 |
南区社区:地处城厢镇中心地段,东起盐铁塘、西至长春路、南临上海西路、北至致和塘。人口7879人,设有25个居民小组。辖区面积0.55平方公里。 |
康乐社区 |
康乐社区:位于康乐新村。 |
长春社区 |
长春社区:位于长春南路170幢105-107。 |
西区社区 |
西区社区:位于长春南路东侧。 |
德兴社区 |
德兴社区:位于北门街两侧。 |
西郊社区 |
西郊社区:位于太丰路15号。 |
府东社区 |
府东社区:位于太平南路47-1号。 |
胜泾村 |
城厢镇胜泾村位于太仓市南大门,地处太仓市科技产业园,东起204国道,西与昆山交界,北靠新浏河,太蓬公路贯穿东西,水陆交通便利。2004年由原胜泾村和西新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32亩,下辖2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685户,在册人口2675人。全村共有党员124名,3个党支部、6家单独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2008年开始,开展动迁工作,动迁太蓬路北22个村民小组,迄今为止共安置540户农户。目前全村村级总资产达3445万元,2013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0元。胜泾村将依托科技产业园与五大合作社,拓展村级经济发展空间以及增收渠道。 |
电站村 |
城厢镇电站村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3亩,下设30个村民小组, 总农户数619户,在册农业人口2272人。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近年来,村两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进程中,同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富民强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百姓生活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全村基本形成四大版块:工业集聚区、生态林果休闲区、高标准农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 工业集聚区 电站工业小区自2003年初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年的开发,已经基本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电站“工业走廊”,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小区内已建有工业用房36万平方米,其中由村集体投资建造标准厂房6万多平方米。其中电站村3万平方米、其他村、社区3万平方米,实现了抱团式发展。目前工业小区内已落户企业69家,主要涉及制药、电子、石英玻璃、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年销售超千万的规模企业达15家。在开发建设工业小区的同时,村委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解决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村于2007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一个日处理污水800吨的污水处理厂。电站工业小区的建成和发展,为本地农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本地农民的收入。同时,标准厂房出租和土地租赁收益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生态园林果休闲区 从2007年起,电站村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立了千亩生态园林果休闲区,其中生态休闲区300亩,拥有四个中心、十个园,即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中心、垂钓中心、游客采摘园、草鸡养殖园、人口文化园、科普宣传园、体育健身园等,已初步成为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农家乐园”。林果种植区占地面积700多亩,主要种植葡萄、蜜梨、黄桃、枇杷、西瓜、甜瓜、草莓等特色林果及各类绿色农产品。目前在太仓及周边地区,“电站生态园”品牌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高标准农田区 从2010年进行村庄整理,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农户签订了“双置换”协议,承包土地已全部流转到村田展农场专业合作社,对2300亩耕地进行了高标准建设,配套水渠、道路,实现了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对建设好的农田,我们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合作农场,推行分农场负责制,实行“五个定”、“五个统”的奖赔盈亏、风险抵押的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制。经过几年来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探索运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也为村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民集中居住区 电站村于2010年7月份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电站花苑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20.5万平方(占地134亩,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从2010年12月28日奠基,2011年3月开始桩基工作,2011年8月开始土建,2012年11月主体完工, 2013年9月交付使用。安置小区的建成,实现了农民向居住小区集中。 接下来,电站村将依托林果基地的发展,以林果产业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林果基地的进一步扩大,做大、做强农业林果产业、做精本村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围绕新0区的发展规划,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放大电站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
永丰村 |
永丰村位于太仓市城厢镇西南角,南邻上海嘉定,西与昆山交界。太蓬路贯穿东西,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0亩,42个村民小组,1046户 ,常住人口5980人,户籍人口3985人,个私企业64家。截止2013年底,已流转土地4800亩,拆迁评估户数631户,签约600户,交房600户。2004年7月成立永丰村党委,现有党支部17个,党员179名。近年来,村二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动员党员、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好四个产业,几年来先后被省市评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五好党支部”、“敬老先进村”、“江苏省省级卫生村”、“苏州市先锋村”、“太仓市三星级党员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 |
万丰村 |
万丰村位于城厢镇最北端,东北与沙溪镇相连,西北与双凤镇相接,以杨林塘、横沥河、顾门泾、项七泾四河为界,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共有41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915人,农户801户,党员171人。2013年万丰村及下属各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实现1792万元,可支配收益实现516万元,同比增长21%,人均可支配收入20426元,同比增长11%。 目前,万丰村城乡一体化进程完成了50%,集中的土地由村海丰农场统一经营,土地面积达4000余亩。海丰农场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比较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经营方式、生产管理、劳务用工、收益分配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尝试,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本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品种有南粳系列及彩米系列。同时,万丰的水稻育秧基地也是全市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示范点,无土栽培的各类有机蔬菜、哈密瓜、西甜瓜、草莓等。并且利用水系丰富能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自然沟塘的自然条件,正在积极打造成人们休闲垂钓、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的休闲场所。 万丰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环境整治试点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档案工作二星级”、“江苏省三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太仓市十佳合作社农场”、“太仓市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单位”、“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东林村 |
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位于太仓市区以北,东枕石铺塘,西临半泾河,南起苏昆太高速,北延杨林塘,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400亩,全村农户768户,在册人口2985人,农村劳动力1640人,下辖42个村民组,党员161人。苏昆太高速公路、新港公路、太沙公路、杨林塘穿域而过。国家水利风景区“金仓湖”亦座落在区域内,具有水陆交通便捷,人杰地灵的区域优势以及土地资源丰富等特点。从2007年开始,充分利用金仓湖区域开发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前全村已实现“三集中、三置换”。 东林村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试点村,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经济从2004年合并时的70万元,增长到去年已突破2000万元,村级总资产超亿元,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5070元。2009年起,连续五年进入太仓市村级经济十强村,苏州市村级经济百强村,历年来分别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最美乡村”、“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苏州市十大幸福乡村”、“苏州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太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
新农村 |
城厢镇新农村民委员会新农村地处太仓市南端,东靠204国道,南与上海接壤,新泾路横穿东西,吴塘河贯穿南北。随着村级区域的调整,2004年4月份,新农村与毗邻的新民村合二为一,现全村区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168亩,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41人,户数880户,党支部7个,党员109人。2013年实现可支配收入399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3610元。城厢一体化建设中,截止2013年底,拆迁评估户数148户,签约145户,交房134户 目前,新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和小麦。2011年村组建了合作农场,将累计流转的3600亩土地集中经营。目前农场经营已渐入轨道,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全村现有有色金属加工、服装化工、墙体、五金等工业特色企业,进一步推动了整体经济发展。 全村建有1处文体活动场所,健身器材相对齐全。村委会内设有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党员阅览室、农家书屋书籍种类繁多,定期开放。同时,历年来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分别获得了“省级卫生村”,档案工作省“一星级”标准称号,“苏州市生态村”,“市文明村”,市“三清”达标村,市综合治理先进村称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