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北村位于沙溪镇郊北,东至涂松村交界,南与镇新北社区居委会为邻,西至横沥河与洪泾村为界,北至北迷泾与庄西村交界。2004年由印北村、沙北村两村合并。村区域3.68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630户农户,现有常住人口2935人,可耕地面积2600亩,水面积约500亩。全村现有民营企业26家和各类个体工商户48家。通港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立交互通建在印北村,镇政府规划的永久商业广场、自来水厂、幼教中心、沙溪第一中学、地税大楼、公安大楼、交警中队、沙溪法庭、镇城乡一体化白云花园(公寓房)建在印北村。印北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村级集体资产2955万元,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0元。
村党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践“-”,实现“两个率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美丽村庄”建设,结合印北村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先后办好了村级中心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拆迁户集中居住住宅小区配套的水泥路绿化工程,农村“三清”,农村社会保障及创建平安村的技防村工程,长江水“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和数字电视整转工程。镇政府规划的印北连体住宅小区基本建成。新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建成并为村民服务。2012年印北村投资1000多万元,在白云北路开工建造了1800多平方米的社区会所和8400平方米商业用房,目前已全部完工。
近几年印北村先后被上级政府评为太仓市“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太仓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实践“-”实现“两个率先”先锋村、江苏省“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585101 | 215000 | -- | 查看 印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岳王社区 |
岳王社区:位于众兴街。 |
归庄社区 |
归庄社区:位于利民南路3号。 |
直塘社区 |
直塘社区:东靠204国道,南濒七浦,位于直塘小学北侧。 |
利泰社区 |
利泰社区:位于新北西路。 |
西市社区 |
西市社区:位于长浜路北院新村。 |
东市社区 |
东市社区:位于新北西路北侧。 |
新北社区 |
新北社区:位于沙溪镇中心广场东侧。 |
沙东社区 |
沙东社区:位于镇东路8号。 |
涂松村 |
沙溪镇涂松村地处沙溪镇东市稍,村域面积4.53平方公里,由原百花村、涂松村、陶湾村三村合并而成,东至原老闸交界,南至戚浦塘,西至印溪东路,北至原归庄交界。村地理位置优越,沿江高速和锡太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现有48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861户,在册人口3565人,外来常住人口5564人,全村党员数206人,下设6个党支部。目前流转土地6300亩,实有耕地面积1753亩。太仓市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涂松村,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涂松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共同努力下,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新建村级物业用房30000平方米,集中居住的小区有印东新村和洪泾新村,其中印东新村入住502户,洪泾新村入住有258户。全村小区入住率达70%,印东新村有篮球场2块,健身娱乐场所3处,景观桥、景观灯、路灯齐全。新村绿化率达35%,三线入地完工50%,全村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173元,全村有43个组办理了土地换保障。 通过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涂松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文明村先进单位”、“档案工作三级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苏州市“先锋村”、“文明村”、“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集体经济十强村”、“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新农村试点示范先进单位”、“综合经济领先村”、“现代农业建设先进单位”、“勤廉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
泥桥村 |
太仓市沙溪镇泥桥村位于沙溪镇直塘区,太仓市北大门,南北204国道穿越, 有6个自然村落, 66个村民小组,面积9.7平方公里,农户1532户,在册人口5687人左右,常住人口9000人左右,村可支配收入38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28000元。泥桥村村民生活丰富多彩,新农村面貌精彩纷呈,正在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迈进,先后获得了1.档案工作江苏省二星级2.太仓市联廉文化建设示范村3.征兵工作先进单位4.创优争先活动现金基层党组织5.太仓市文明村6.江苏省生态村7.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8.太仓市”勤廉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
松南村 |
松南村村域面积4.8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234亩,31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数540户,户籍人口2217人,外来人口2350。2004年建成工业小区,占地面积429亩,现落户企业83家,2012年被评为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并被列为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依托村创业园这一有效平台,2012年村级可支配收入1205万元,人均纯收入23200元,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1246万元,人均收入26780元。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等做法,为村级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胜利村 |
胜利村位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东南部,东临茜直公路,西靠太沙路,沈海高速纵贯南北。村域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0亩,下辖58个村民小组。目前,全村在册户数1108户,在册人口4220人,党员254名。村域内有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46家;2012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40元。现有“沙南新村”、“胜利新村”、“印溪新村”三个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入住农户750户,集中居住率达68%。村里建有100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2500平方米“胜利会所”及25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胜利村坚持二轮驱动的发展方式。一是建设物业用房以提升经济效益,通过联合发展物业经济、盘活存量资产、实施“退二进三”等运作方式, 2008年至2011年累计新增物业用房40000多平方米,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现已全部对外出租。2012年,胜利村紧紧抓住沙溪南部新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加速的重要契机,开发建造了三期物业用房,总建筑面积8190平方米,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以盘活土地资源,至今共流转农户土地4070亩,并组建了太仓市胜利农场专业合作社、锦沙黄桃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社,农户以流转的土地入股农场,享受二次分红。 胜利村村民生活丰富多彩,新农村面貌精彩纷呈,正在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迈进,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二星级康居新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 “苏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太仓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中荷村 |
沙溪镇中荷村村位于沙溪镇南首,北与镇区相连,镇民营科技园区座落其中。2004年4月村区域调整后,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61个村民小组,997户农户,在册农业人口4800人,外来人口约50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6300亩。目前全村拥有标准厂房28260平方米和及其他基础设施,全村现有固定资产4024万元。现有集中居住小区2个,新中荷小区位于太沙路边,规划用地1170亩,住宅1300余套(一期工程规划560亩,设计安置320户),目前已260户完工,40多户在建,大部分建房户搬进新村居住。集中居住率35%。2013年村全年可支配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0元。预计2014年全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4500元。 |
洪泾村 |
洪泾村位于太仓市沙溪镇郊北,有25个村民小组,652户农户,全村在册人口2388人,可耕地面积2418亩,水面积500亩。全村现有民营企业及各类个体户50个,村集体投资入股企业1个。通港公路贯穿村域中心,沿江高速公路紧邻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村长江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两个100% 几年来,我们洪泾村党组织、村委会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并高度重视社会和谐发展,形成了经济和社会良好的局面。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特别是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村委会严格按照苏州市“五位一体”综治办升级达标的标准要求,调整建立了集综治、调节、治保、警务、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综治办,为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亿万农名健康促进活动苏州市先进村”、“苏州市文明村”、“太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太仓市五好党支部”以及“太仓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泰西村 |
沙溪镇泰西村位于太仓市的北大门--沙溪镇直塘区,至2004年4月底经过两轮的村级区域调整后,新泰西村由原毗邻的泰西村、洞星村、米中村合并组成。新泰西的区域范围:南到戚浦塘、北至棋泾塘、东至鹿华泾、西至盐铁塘,总占地面积约7.65平方公里;西临204国道,茜直路、通港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耕地面积5154亩,下辖38个村民组,农户1045户,常住人口5473人,外来人口1200多人,党员人数197人。 一、工业方面:目前拥有纺织、医药、化工、电子、五金、机械、化纤、染色、塑胶等大小企业40余个。 二、农业方面: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各项配套措施到位,中央、地方各级领导曾来村视察丰产田示范方工作。同时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适度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有苗木、养鸡、养鸭、水产、葡萄生态园等产业。近年来成立了中启蔬果专业合作社、泰西农场专业合作社、三联林果基地,走现代农业科学致富之路。 三、社会福利事业: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有98 %的老年享受社会性养老金。全村主干道基本实行硬化。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四、村务方面:进一步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实行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以创建工作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成功地创建成“江苏省卫生村”、“亿万农民行动村”“太仓市三清村”,并取得了 “文明村”、“五好基层”、“农村水利先进单位”、“苏州市优秀教育辅导站”、“太仓市优秀家长学校”、“征兵先进单位”和“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在“平安太仓”的创建活动中,原米中村的老年义务联防队的事迹多次被“太仓日报”“苏州日报”“江苏法制报”等报刊介绍。 |
印北村 |
印北村位于沙溪镇郊北,东至涂松村交界,南与镇新北社区居委会为邻,西至横沥河与洪泾村为界,北至北迷泾与庄西村交界。2004年由印北村、沙北村两村合并。村区域3.68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630户农户,现有常住人口2935人,可耕地面积2600亩,水面积约500亩。全村现有民营企业26家和各类个体工商户48家。通港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立交互通建在印北村,镇政府规划的永久商业广场、自来水厂、幼教中心、沙溪第一中学、地税大楼、公安大楼、交警中队、沙溪法庭、镇城乡一体化白云花园(公寓房)建在印北村。印北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村级集体资产2955万元,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0元。 村党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践“-”,实现“两个率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美丽村庄”建设,结合印北村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先后办好了村级中心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拆迁户集中居住住宅小区配套的水泥路绿化工程,农村“三清”,农村社会保障及创建平安村的技防村工程,长江水“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和数字电视整转工程。镇政府规划的印北连体住宅小区基本建成。新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建成并为村民服务。2012年印北村投资1000多万元,在白云北路开工建造了1800多平方米的社区会所和8400平方米商业用房,目前已全部完工。 近几年印北村先后被上级政府评为太仓市“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太仓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实践“-”实现“两个率先”先锋村、江苏省“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太星村 |
太星村位于双浮公路和协星公路交汇处,黄金水道石头塘横贯南北,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现有农户242户,农业人口812人,耕地面积1503亩。2013年村级总资产14370万元,集体总收入1585万元,可支配收入1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0元。先后荣获“中国(东部)小康十佳村”、“中国新农村建设之星”、“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太星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民富、村美、风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加快村级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几年来,村集体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集宿楼、三产商业用房等各类物业用房32000平方米,太星村级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入驻企业30多家,年厂房租金收入和企业股金分红收入超800万元。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3年,太星村成立了太星社区股份合作社,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全部析股量化到户,农户股金分配采取保底分红和年终二次分红两种方式;同时,成立了太星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所有土地入股合作社,由村统一经营管理,开发建设苗木基地。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2000元。三是农民新村建设。太星新村是一个依靠村自身力量建设而成的,靓丽、整洁、和谐的农民新村,新村总投资约8600万元,占地110亩,建成农民住宅252套,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成新村会所一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村会所设有行政办公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警务站、放心粮油店、便民超市等场所,社区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社会事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2013年,为创新信息化社会管理模式,太星村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智慧太星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立“智慧太星”社区,是太仓市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家。太星村推进的“智慧社区”业务,以高清互动机顶盒为载体,提供政务信息、健康医疗等服务功能,让用户逐步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主要信息内容覆盖:党务信息、村务公开、组织机构、村民之家、企业之窗、纪检监察、文化科普、法律道德、社区服务、健康小屋等内容。 |
半泾村 |
一、基本情况:半泾村位于沙溪镇西首,东临半泾河,西至204国道,北靠戚浦塘,南与双凤接壤,沙南西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2004年4月由原半泾村与直塘青秧村合并而成,现有32个村民小组,农户854户,常住人口6050人(其中:外来人口约2000人),在册农业人口2855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314亩,粮食面积1310亩。经济作物面积1901亩;围塘养殖水面53亩、林地面积50亩。村两委会班子团结有力,充分发挥了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苏州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苏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太仓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苏州市、太仓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生产发展情况:全村劳动力1345人,其中从事一产人员216人,从事二、三产人员1129人,就业率达到100%。全村种植粮食作物面积为1310亩,经济作物面积1901亩。土地基本实行合作农场经营,发展生态农业,自主经营种植水稻917亩、依托绿阳蔬果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葡萄、草莓、黄桃、瓜果、蔬菜1000亩,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总资产2835万元,村级集体净资产1826万元,村级集体拥有经营性用房10589平方米:村域内企业88家;2013年村级总收入1014万元,可支配收入810万元,2014年预计村级总收入1300万元,可支配收入950万元。 三、生活宽裕情况: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495元,2014年预计农民纯收入达到27450元,现有集中居住小区1个,2010年动工,已入住小区的户数为120户;现有自然村落32个,需通过改造保留的村落8个,涉及农户240户。全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四、村容整洁与乡风文明情况:公交车开通到村,道路硬化到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绿化覆盖率35.5%。计划生育率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无重大刑事案发生,社会安定和谐。 五、加强组织建设,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例会制和村委会公开制,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坚持“三日”制度,坚持“1月10日”和“7月10日”两个民主决策日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和共同管理。村务公开率100%。 |
虹桥村 |
一.村概况: 虹桥村位于沙溪镇西北,北与常熟市接壤,南与本镇泰西村连接,西靠204国道,全村面积7.11平方公里,共有45个村民小组,农户1065户,人口4129人,村域内现有企业51家,至2013年底村级固定资产923万元,全年完成社会生产总值18244万元,完成村年可支配收入245万元,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22218元。 近几年来,虹桥村党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级经济、社会事业、环境卫生、生态保护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村级公共事业、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苏州市“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太仓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三星康居乡村”等荣誉称号。 二.基层组织建设: 虹桥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岗位设置齐全完善,村党委现有委员7名,党员人数179名,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村委会现有委员5名,下设5个工作委员会45名村民小组长。村党委每年都定期召开6次以上会议,会议形式主要有:党员大会、支部活动、学习交流、外出参观、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党小组活动等。 |
庄西村 |
庄西村位于归庄街道西侧,南于印北村交界,西与项桥村相邻,北与常熟市支塘镇何东村仅一河之隔,江苏沿江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设有57个村民小组,全村在册人口4132人,常住人口6089人,外来人员1587人,私房出租户154户,党员23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村域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6803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97元,全村现有各类企业六十余家,涉及化工、塑料、橡胶、纺织、服装、金属加工等各个行业。 庄西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周边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群众满意度迅速增高。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创建综治五位一体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太仓市党建示范点”、“太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太仓市五好党支部”、“太仓市综治先进集体”、“太仓市敬老先进村”、“太仓市百村乡风文明十佳示范岗”、“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凡山村 |
凡山村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溪镇东北位置,西靠沿江高速公路,沙鹿公路横穿凡山村,东临太仓港开发区。辖区共有5.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47.42亩,水域面积604.61亩。全村共有3005人口,(其中农业户口2375人、非农户口630人),外来人员3500余人,辖区有671户,有32个村民小组,村党委下辖三个党支部,134名党员,凡山村历史悠久,地方志早有记载,太仓唯一一座山-------穿山,位于凡山村境内,现穿山遗址尚存。 村域内共有各类规模企业80多家,其中太仓市民营龙头企业振辉化纤位于凡山村。外资企业6家,主要工业产品以化纤、轻纺、食品、机械加工等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为主,凡山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苏州市文明村、苏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岳星村 |
岳星村位于沙溪镇区东南,北与浮桥镇老闸三市村交界,南接岳王大街,西与塘桥村接壤,东与太星村相邻。村域面积5.96平方公里,经1999和2004年相继村区域的调整,与横杨、项门二村合并。现有耕地面积4460亩,围塘养殖780亩,绿化林地面积达511亩。岳星村现有劳动力1315人,其中从事一产人员128人,从事二、三产人员1187人,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13年集体经济收入为638万,2013年人均收入达到25240元,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现有村民小组34个,662户,2520人。村委会有5名人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2名,有0党员142人。村民委员会有5名人员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2名,村民代表102人。区域内有福利企业1家,私营企业32家。 岳星村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实践“-”先进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村、苏州市文明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社会治安安全村”、“文明村”、苏州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先进村、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基层民兵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渠泾村 |
渠泾村隶属于太仓市沙溪镇,位于沙溪镇北侧,沿江高速沙溪出口处北,东邻香塘村,南靠凡山村,西紧系市级公路沙鹿路,北与常熟支塘镇相衔接,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6.24平方公里,下辖3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875户,总人口3524人,全村耕地5068亩,其中粮田面积4399.7亩,水产养殖面积1300亩,林木果园面积200余亩。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0元。 近年来,渠泾村依托区位优势、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率先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对周边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群众满意度迅速增高。先后荣获“江苏省生态村” 、“江苏省卫生村” 、“太仓市文明村” 、“太仓市社会治安安全社区” 、“太仓市明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地址:太仓市沙溪镇玄恭路 邮编:215425 电话:0512-53293804 邮箱:qujingcun@126.com |
香塘村 |
香塘村位于沙溪镇北端,西靠沿江高速公路,东临太仓港开发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村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29亩,总人口1088人(其中外来人口106人),共有241户农户,13个村民小组。 2013年,全村可支配收入3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7万元。 近几年,香塘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村、文明村、卫生村、环境生态村和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先锋村等各条线的荣誉称号。 香塘村在加快民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福利事业的建设,优化整治环境,增加基础设施,不断拓展村级服务功能,实施“12345”工程:一个室外文体活动场所;二个阵地(宣传栏、公开栏);三支队伍(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服务站人员队伍、治安联防队伍);四个服务中心(1、卫生医疗服务中心;2、娱乐活动中心;3、老年活动服务中心;4、妇女儿童之家服务中心)。五个服务站(法律事务与人民调解、安全保卫、卫生健康、文体科教、公共事务与互助服务)。 目前,村级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农民生活更加殷实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 |
项桥村 |
项桥村位于沙溪镇的最北端,东与庄西村相连、南靠印北村、西临虹桥村相。北与常熟市支塘镇的项桥村仅一河之隔。全村共有47个村民小组组成。是有原来的“新桥、项桥、双泾和梅林”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026户农户:其中户籍人口4004人:(常住人口4738人,流动人口734人)。辖区面积约7.1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223亩。辖区内有13多个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26多家,集体合作经济组织5个,2013年工业总产值5911万元、农业总产值3951万元、全年村级可支配收入118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23406元。2013年列为太仓市第三轮扶持薄弱村。全村低保户26户,低保边缘户53户,散居五保户2户。村级主要道路基本硬化,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民风朴实,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序开展,在创安活动中,组建了村级联防队和老年志愿者队伍,维护项桥村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
岳镇村 |
岳镇村隶属于太仓市沙溪镇,位于太仓市中部,沿江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两大交通动脉交汇于此,太仓台资科技创新产业园位于村域内。2004年,原东街、西街、光耀、双桥、岳南等村合并成立岳镇村,全村总面积6.43平方公里,辖53个村民小组,1009户,常住人口3712人。 村级经济发展迅速。岳镇村依托集镇商业优势,利用高速公路、园区开发等项目建设契机,积极拓展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商业用房、标准厂房等物业项目,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8年,获苏州市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称号。2013年全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915万元,经济总收入10759万元,村集体总资产达到3795万元,建设物业用房17000多平方米,全面组建鹤系合作社,201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874万元。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岳镇村努力增加农民创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三产服务等创收致富项目,全面提升农场居住环境,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发展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民居住小区。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67元。岳镇小区、光耀小区、岳南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全面建成,已集中居住农户351户。2014年规划集中居住140户农户。至“十二五”期末,农民集中居住达到70% 文明乡风大力弘扬。岳镇村积极兴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获得苏州市先锋村、太仓市文明村称号。全村设立乡风文明岗8个,文明守法户达99%。兴建了农民会所、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警务室等设施,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村形成安定祥和、积极进取的社会风貌。 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岳镇村科学规划全村生产、生活布局,加强农村道路、河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村环境卫生面貌。2008年,获得江苏省生态村称号。全村道路硬化率100%,河道清洁疏浚8300米,长江自来水接户率100%,生态型厕所改建率100%,村庄绿化率43%,生活垃圾收集率100%。至“十二五”期末,将全面建成岳镇生活区、商业区,成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宜商村镇。 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岳镇村健全基础组织民主法治体系建设,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2008年,先后获苏州市、太仓市民主法治村称号。全村开展党务村务一年两次民主决策活动,落实村务公开每月三日(村务公开日、民主理财日、民主监督日)活动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党员监督,为全市勤政廉政达标单位,全村形成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勤政廉政、法治建村的蔚然正气。 地址:太仓市沙溪镇新港中路258号 邮编:215437 电话:0512-53301123 |
塘桥村 |
塘桥村位于沙溪镇南侧,村域范围较广,面积约7.9平方公里,北至浮桥镇老闸区,南至新港路,西至城厢新0区,东至岳王镇区,沿江高速、双浮公路、茜直公路、杨林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耕地面积6494亩,下辖4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59户,户籍人口3458人,共有党员212人。村域范围共有企业35家。村级固定资产3850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1480万元。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24598元,村级可支配收入522万元。目前成立了塘桥社区股份合作社、塘桥劳务合作社、红星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富土地股份合作社、塘桥农机合作社、岳西合作农场。 塘桥村于1999年第一次村域合并,并入了邢巷村,且于2004年进行了第二次村域合并。塘桥村基本以农业为主,经过六年多的园区建设,共从农户流转土地1000多亩,在塘桥村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了5000多亩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带动了200多农户500多亩设施蔬菜及周边露地蔬菜生产。位于塘桥村沿江高速公路西侧的市级3万亩水稻方正在建设之中,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增加了农业的产出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年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村容村貌、人居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几年塘桥村荣获“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法治示范村”、“太仓市文明村”、“太仓市三清达标村”“太仓市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村”“苏州市村庄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新建村 |
新建村位于沙溪镇东南,距沙溪镇9千米,东至浮桥镇牌楼管理区丁泾村为界,西至岳镇村毗邻,南至苏昆太高速公路,北与太星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管辖30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有560户,常住人口2340人,外来人口850人,劳动力1421人。耕地面积3498亩。农村经济总收入6544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4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461元,村可支配收入331万元。村域内有企业苏州恒光化纤有限公司、贺利氏回收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小企业25家。新建村自来水、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村域内有桠杈桥、陶家宅、丁家村、王家宅、马家宅、岛上、周家宅、徐家宅、庵前宅、杨家宅、高泾桥、北王家宅、南王家宅等13个自然村。新建村历年来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村委会驻地在村中部杨林塘南,岳王水闸桥东。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