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阜新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伊玛图镇

伊玛图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伊玛图镇谷歌卫星地图)


伊玛图镇简介

  伊吗图镇位于阜蒙县西南部,是我县的西南大门,距县城40公里。东以伊吗图河为界与本县东梁镇、卧凤沟乡隔河相望,西与蜘蛛山乡接壤,南与锦州市稍户营子镇相毗邻,北与佛寺镇相接。伊吗图河、汤头河两条河流从北至南从本镇东西两翼流过。全镇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5.5公里,总面积为93平方公里。镇政府座落在艾友营子村东街,距清河门区6公里,全镇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土质肥沃,以生产粮油为主。全镇耕地面积72000亩,有造林面积1.7万亩,镇内有阜新市有机化工厂一个(原化工厂基本解体后引进外资成立金凯集团)、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伊吗煤矿各一个。
   我镇村镇企业兴旺发达,交通、通讯方便,锦阜高速公路、阜锦疏港公路、阜义铁路东西横贯镇辖区6公里,有两个客货火车站,形成公路、铁路与村镇公路相接的交通网络。镇内有6.4公里的黑色油路(2003年9月30日竣工通车)。全镇有程控电话5000部,8个村已配备村村通电脑,5个村安装有线电视已达300户。
   全镇辖14个行政村,总户数8025户,总人口为27283人,其中农业人口25264人。全镇区内常住人口、矿区人口、流动人口达5万人,形成工农杂居、人口流动性大的开发性区域。镇内多为汉族,还有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科技:全镇有农民技术学校一所,是辽西地区唯一的一所集教学示范、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省级示范农民技术学校。设长期班(2年制)2个。全镇有科技人员94人,其中有1个大专班,1个中专班,另有1个短期班。大专班学员36人,中专班学员19人,短期班全年培训学员9030人。全镇有科技术人员94人。
   教育:伊吗图镇有小学14所,其中有蒙古族小学一所,有108个教学班,校舍总面积8860平方米,在校学生2898名,教职工196人。中心校为二层教学楼。有中学2所,27个教学班,校舍面积4613平方米,在校学生 1040名,教职工124人,1998年,中心校、中学都荣获市政府金杯奖。
   文化:镇政府有图书室一个,村级文化室10个,藏书近万册。1998年参加了县文艺比赛、科技法律知识竞赛,并获得优秀奖。
   卫生:伊吗图镇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卫生院一所,分院一所,14个村级卫生室,个体医疗所2个。防疫站负责免疫、卫生保健工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93平方公里 210921104 123000 0418 查看 伊玛图镇谷歌卫星地图

伊玛图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伊玛图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区街道

  城区街道位于辽宁阜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下辖:   210921001001 121 富民社区   210921001002 121 富兴社区   210921001003 121 国强社区   210921001004 121 国盛社区   210921001005 121 民治社区   210921001006 121 民富社区   210921001007 121 强民社区   210921001008 121 强盛社区   210921001200 122 东关村   210921001201 122 西关村   

阜新镇

  (一)、自然情况    阜新镇位于县城北7公里,阜新市13公里,101线和沟奈线交汇处,属市、县城郊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辖18个行政村,132个居民组,8700户,3.3万口人,总面积42万亩,耕地面积14.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5亩。   (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03年,我镇国民生产总值(GDP)完成8064万元,人均2645元 ,财税收入完成74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0%,镇可支配财力 709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农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比2002年增加24%。工业总产值完成9353万元,增加值完成3407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820万元,主要项目为铁矿、上海大江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全镇工商企业达到1026户。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大小城镇改造,吸引外来投资258万元,建综合服务楼2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1公里。 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以大地园田化为目标,实施建园富民工程,全镇发展果树10,000亩,棚菜1068亩;以奶牛、鸡、猪、羊为主的养殖小区建设带动养殖专业户1100户。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面积达到200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 中小学“新三室”全部建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 ,中小学争创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合格。村村建卫生室,通电话、公路。 阜新镇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强乡镇”。".  

东梁镇

  东梁镇地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南,距阜新市区15公里。全镇面积118.7平方公里,人口2.7万,资源丰富,人气旺盛。    现代农业,设施完备。东梁镇耕地面积7.5万亩,其中水田2万亩。2003年全镇兴建冷棚780栋,建造吐呼噜农业科技园区内“四位一体”生态户148户。辖内14个行政村积极采用微灌,滴灌节水设施,并建设裸地喷灌1000亩,灌溉用蓄水方塘三座。镇内建有200头以上奶牛专业养殖小区两处,配套奶站业已运行。    能源工业,基础雄厚。东梁镇煤炭资源丰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有东梁煤矿开始兴建,至今已为东梁镇、阜新市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辉煌的贡献。镇内现有年产量6万吨以上煤矿33家,可采煤源70余处。石油和天然气贮量极大,煤矿石、河砂、建筑用石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通信,发达迅捷。东梁镇现有镇村两级公路80公里,村村、村组相通,形成公路网络。阜锦疏港公路、阜锦高速公路和阜锦铁路贯穿境内,将东梁镇与阜新市区、锦州市连为一体。镇内有邮政局一所,电信局两所,户户通电话,家家设有线,并已开通东梁有线电视台。    东梁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统一,布局合理,镇容整洁,镇内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2002年被阜新市政府命名为“篮球之乡”。    机遇千载难逢,恰逢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辽西北发展,省政府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阜新经济转型,市县开发办、转型办对“三线”开发倾斜五大机遇并存,东梁镇有信心抢抓机遇求发展。同时东梁镇以优越的合作环境,优异的服务质量,最好的政策,最高的效率诚邀海内外一切有识之士同乘世纪之风,共扬胜利之帆!.  

佛寺镇

  便捷的交通四通八达 : 阜锦、京沈高速公路擦境而过,新义铁路也是只有10公里远,柏油路直通镇政府。团卡线、团北线、佛舍线、佛水线等柏油路年底前竣工开通。通讯设施比较发达。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有线电视实现   了联网化,建有手机、寻呼机通讯网站,信息畅通、快捷。    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 是蒙医药的发祥地,也是蒙古贞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还是安代舞、经箱乐、蒙古剧的发源地,建筑艺术、美术绘画、雕塑艺术颇负盛名。可供欣赏的民俗、民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    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中小学教育合格率全部达到上级要求,尤其是牛心小学基础教育扎实,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苗,2002、2003年连续两年有 2名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因而这个村誉为“状元村”。医疗卫生条件逐年改善、村村建有甲级标准化卫生室,村民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伊玛图镇

  伊吗图镇位于阜蒙县西南部,是我县的西南大门,距县城40公里。东以伊吗图河为界与本县东梁镇、卧凤沟乡隔河相望,西与蜘蛛山乡接壤,南与锦州市稍户营子镇相毗邻,北与佛寺镇相接。伊吗图河、汤头河两条河流从北至南从本镇东西两翼流过。全镇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5.5公里,总面积为93平方公里。镇政府座落在艾友营子村东街,距清河门区6公里,全镇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土质肥沃,以生产粮油为主。全镇耕地面积72000亩,有造林面积1.7万亩,镇内有阜新市有机化工厂一个(原化工厂基本解体后引进外资成立金凯集团)、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伊吗煤矿各一个。    我镇村镇企业兴旺发达,交通、通讯方便,锦阜高速公路、阜锦疏港公路、阜义铁路东西横贯镇辖区6公里,有两个客货火车站,形成公路、铁路与村镇公路相接的交通网络。镇内有6.4公里的黑色油路(2003年9月30日竣工通车)。全镇有程控电话5000部,8个村已配备村村通电脑,5个村安装有线电视已达300户。    全镇辖14个行政村,总户数8025户,总人口为27283人,其中农业人口25264人。全镇区内常住人口、矿区人口、流动人口达5万人,形成工农杂居、人口流动性大的开发性区域。镇内多为汉族,还有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科技:全镇有农民技术学校一所,是辽西地区唯一的一所集教学示范、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省级示范农民技术学校。设长期班(2年制)2个。全镇有科技人员94人,其中有1个大专班,1个中专班,另有1个短期班。大专班学员36人,中专班学员19人,短期班全年培训学员9030人。全镇有科技术人员94人。    教育:伊吗图镇有小学14所,其中有蒙古族小学一所,有108个教学班,校舍总面积8860平方米,在校学生2898名,教职工196人。中心校为二层教学楼。有中学2所,27个教学班,校舍面积4613平方米,在校学生 1040名,教职工124人,1998年,中心校、中学都荣获市政府金杯奖。    文化:镇政府有图书室一个,村级文化室10个,藏书近万册。1998年参加了县文艺比赛、科技法律知识竞赛,并获得优秀奖。    卫生:伊吗图镇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卫生院一所,分院一所,14个村级卫生室,个体医疗所2个。防疫站负责免疫、卫生保健工作。.  

旧庙镇

  旧庙镇地处阜蒙县北部、距县城43公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接壤。总土地面积4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2万亩。可利用放牧地14.6万亩。有林面积14.7万亩,森林覆盖率30%,总人口2.7万人,14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沟奈线、古务线公路呈十字型贯穿全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几年来,这个镇坚持“一牧、二林、三调整、四招商”的发展思路,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进展。2003年一跃成为阜新市经济增长十强乡镇,镇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党委。2004年7月又被市委推荐为省“五个好”党委。镇文化站还曾被省评为先进文化乡镇,也因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协会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我镇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金矿石、铁矿石、石灰石、莹石、铜矿石、大理石等。通过招商引资现已开发利用的有:铁矿石、石灰石。其它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我镇小杂粮资源极为丰富,2004年杂粮种植面积达7.4万亩;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小杂粮深加工为主导,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芳山谷物开发中心的牵动,我镇已成为辽西小杂粮生产的集散地,现已注册的绿标有:芳山牌、乌兰牌小杂粮绿色食品。还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我镇是阜新地区的畜牧大镇,到6月末全镇羊饲养量超过 6万只,牛饲养量超过4千头;2003年末畜牧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1%。畜牧业生产已成为主导产业。今年,党委政府为加速畜牧业的发展,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到日前“黄改奶”工作已全面展开,还建起 13个肉羊改良输精站,预计当年输精可达l万只。畜产品加工项目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旧庙镇昔日曾是这个县14个严困乡镇之一,而今那里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小镇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山村小镇露出了她可爱的新姿。    改革开放初期,旧庙全镇没有一栋楼房,而今仅在镇区,由40多幢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楼组成一个标准十字街。楼房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仅此一项的投资近5000万元。在环绕镇区,经过人们精心治理,已绿树成荫的旧庙河两岸高高矗立着电视转播塔,移动、联通公司的发射塔,它可告诉过往商贾,这里通讯、信息畅通。.  

务欢池镇

  务欢池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处,周边与塔营子、建设、扎兰营子、招束沟、沙拉、平安地等乡镇界邻,全镇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全镇所辖17个行政村,65个自然屯,镇内居住汉、蒙、满等3个民族,总人口 28,352人,其中农业人口 25,919人,非农业人口2,433人。务欢池镇内境低山,土壤肥沃,有二道河、押京河、绕阳河流经,水源丰富。有全县大型水库——碱锅水库,库区面积8.5平方公里,集雨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玄武岩还有铁矿、硅石、金矿石等。务欢池镇交通便利,国道101线横穿境内八个村,长22.3公里,另有古务线、务平线、务招线纵横全境,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务欢池镇政府座落于务欢池镇西村,东连东村,西邻大营子,是务欢池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服务业比较发达。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务欢池镇是农业大镇,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灌溉高效农业,开发方塘24座 抗旱打井306眼,新增蔬菜保护地1500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近3万亩,大力发展养殖业,新建大江集团肉鸡养殖小区11个,年出栏量可达225 万只,其他各种类型养殖小区22个,退耕还林8,600亩,果树面积达到8300亩,其中200亩以上果树精品示范园6个, 2003年GDP达9.010万元。镇境内有阜新五彩杂粮有限公司、铸造厂、民族水泥厂、农机厂、兴荣构件厂等多个企业,新建务欢池镇轻工农业商贸城。以十字街开发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有线电视入户11个村 1780户,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镇。    今后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发展高效集约型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市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养殖小区与庭院养殖相结合,扩大 养殖规模。合理开发利用铁矿石、玄武岩等太产资源,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利用闲置厂房设施盘活资产,改建扩建,利用防水型材加工及大型木材加工厂,多创造就业机会,培植税源。利用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农工商全面发展带动务欢池镇经济增长。   ".  

建设镇

  建设镇位于阜新县东部,绕阳河西岸,东与彰武县平安乡隔河相望,西与务欢池镇毗邻,南与大固本镇接壤,北与塔营子乡连接,距国道101线15公里,距大郑线泡子火车站 22公里,距县城50公里,镇政府驻地建设村后小荒屯 。境内土质肥沃。全镇总面积 191平方公里,有耕地15.9万亩,全镇辖 22个行政村,74个自然屯。2001年底有6879户,其中农业户6485户,总人口25791人 ,其中农业人口24715人。境内居民多为汉族、蒙族,还有满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    各界同仁,我镇是农业大镇,有丰富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资源,能够为农畜产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热情好客的建设人民诚邀海内外客商来我镇投资发财,我们愿为您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让您干的放心,住的安心,投资建设,永不变心。".  

大巴镇

  " 大巴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30km,距市区40km。西靠沙拉镇下哈巴气和沙拉勿束村,北邻招束沟乡勿兰大巴村和地宫村,南与富荣镇接壤,东与苍土乡、老河土乡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22°01′00″,北纬42°06′10″。镇政府所在地杜代营子村,本镇地势属东高西高中间洼,系闾山山脉的东北末端,八道河属绕阳河东沙河系,由西向东贯穿全镇境内,河道总长。16.4km。境内交通便利,新义线铁路横贯东西,为最主要的交通干线,东西走向的朱彰公路与南北走向招富公路形成十字交叉。此外,以大巴镇为起点的大老公路也是联结我县东部各乡镇的主要通道。本镇境内公路总长度为39.8km,其中县级公路(朱彰公路)1 3.4km为柏油路面。另外,镇政府与各行政村均有村级公路相通,不同等级的公路已形成网络。    全镇共有14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屯。 2001年年底全镇总户数7123户,总人口25191人。其中:农业人口22462人、非农业人口2729人,全镇蒙古族人口 11312人,占全镇人口的44.9%。    全镇总占地面积:298062.3亩。其中:法定耕地面积 92923.2亩。太阳幅射较强,全年平均气温7.2°C。10月份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活动积温3764℃,35℃活动积温 3647℃,30℃活动积温3377℃,无霜期150天,年平均太阳幅射量138.47千卡/平方厘米,生活幅射量67.8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773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2%,光照条件是本地区较好乡镇之一。    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大巴镇“十五”计划的发展思路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突出实效,增力口农民收入。在农业上,开辟产业调整五条战线、开发五个适合本地区的农业项目。一是高效农业、以水浇地开发和发燕尾服甘薯产、加销链条式生产为主,发展现代农业。二是蔬菜保护地生产,引进名、优、新、特品种。三是发展以小尾寒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四是做强、做大葡萄产业。五是加大退耕还林、四荒开发力度,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大扁杏、大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其发挥第一增长点的作用。现有水泥厂、啤酒厂、农机厂、预制板厂、建材股份公司、砖厂等400多家集体、股份、个体企业。.  

泡子镇

  泡子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74公里,与彰武、新民、黑山三县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镇域人口为32,627人,其中镇区人口7,938人。全镇土地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万亩,全镇土地肥沃,山、平、洼各占三分之一。绕阳河、二道河子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流经11个村50华里。镇内交通发达,大郑铁路从镇区内南北过境,镇内有阜泡、库二、泡黑、泡新公路接连过境,交通极为便利。    二OO三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25万元,完成农业税185万元,粮豆总产量达到5,50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2元。    目前镇区内90%的道路达到了硬覆盖,100%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85%的居民按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镇内的西湖公园、路边游园、站前广场和多处景点,为我镇区增加了新的城市景色,由于不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农村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充分展示了泡子镇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优势。现在,我镇已基本达到了城市化、标准化的要求,小城镇建设先后获得了省“绿叶杯”竞赛先进单位、“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全省15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等荣誉。    泡子镇党委、政府本着“绿色兴镇、畜牧强镇、商业富镇、小城镇建设立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利用泡子镇的有利位置和地理环境,向把泡子镇发展成绿化大镇、畜牧大镇、商业大镇、城建大镇而努力。   ".  

十家子镇

  阜新县十家子镇位于县城东部48公里,北与老河土乡交 界,东和泡子镇接壤,西与苍土乡毗邻,南接锦州黑山县。全镇总面积达271.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十家子镇,有较好的乡级道路与其它村镇相联。火车站有大虎山——郑家屯线,还有朱家洼子——彰武线过境公路,区位优势十分显著。特别是今年正进行苍土至本镇公路及本镇主要街道的柏油路的修筑,交通将会更加便利。   十家子镇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大量种植大田作物如玉米、高粱、花生等,但是农业发展的潜力不大。而且工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发展缓慢;许多小厂生产不景气,面临倒闭,这是影响十家子乡变镇以后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主要是技术实力有限,产品质量不过硬,打不开市场。不过,十家子是著名的玛瑙之乡,生产上已有较长的历史,拥有众多的能工巧匠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从过去的粗加工到现在的精雕细刻,各种玛瑙制品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质量越来越好,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玛瑙加工已成为我镇的传统项目,属于拳头产业。随着玛瑙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市场必将空前繁荣,届时与之相匹配的商业、餐饮、娱乐等众多项目将给我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容致疑,玛瑙产业必将带动十家子镇的经济发展。   阜新县十家子镇。热切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我镇参观、访问,投资办厂。相信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关注,十家子镇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王府镇

  王府镇位于阜蒙县西北20公里处,距阜新市15公里,101国道640公里处,锦阜高速公路四河段入口距镇区0.5公里,所辖11个(合并后)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17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9.1万亩。全镇709l户,24417口人。蒙古族7163人,属少数民族乡镇之一。镇所在地王府村于清,康熙年间始有村落 ,康熙末年上默特左旗旗府迁移此地 ,故称为“诺颜格日”汉译王爷府,简称王府。 境内德惠寺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总占地面积41250平方米。德惠寺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也是阜新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座寺院。王府遗迹现尚存影壁墙一座,保存完整,规模与承德行宫影壁墙媲美。王府后花园一处 ,目前保存几百年的古松、古柏、枫树几十株 ,园林特有的风格甚为壮观。王府镇历史悠久,曾经在一定区域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 ,王府镇的各行各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工作也比较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2000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文化先进镇 ,2001年被辽宁省民委等五个厅、局定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星光计划”单位。.  

于寺镇

  于寺镇位于阜蒙县西北,因境内有清圣祖康熙所赐的佛教圣地""佑安寺”而得名,是二省(区)三县(旗)的交界地,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8.6公里,总面积22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76公顷,林地面积7767公顷,草场面积3000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地下水锶、偏硅酸含量较高,是可开发和利用的矿泉水资源。    于寺镇现有11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汉、蒙古、满、回等民族杂居,总人口1.73万,少数民族人口0.4万。境内阜大线公路横跨东西,紫于线、铁于线、于阜线公路贯通南北,镇政府驻地距县城 59.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开通程控电话2500部,建成移动电话转播塔三个,并已开通宽带上网业务,通讯方便快捷。       于寺镇属丘陵地貌,境内有6座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大凌河水系的3条支流流经镇域,“四荒”资源极为丰富。于寺镇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镇,农作物以玉米、葵花、花生及各种杂粮为主,生猪、羊、牛年出栏5万头(只)、各类家禽年出栏7万只以上。镇区内有县境较大的集贸市场,有摊床570个, 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每逢集日接纳内蒙古、朝阳、阜新等地商贾最多可达30000人,日交易额超过10万元。   ".  

富荣镇

  富荣镇地处阜蒙县山南,医巫闾山的横断阻隔,使山南形成一个独特的气候区在气候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总面积23万亩,其中法定耕地面积8.9万亩,水浇地面积3.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现有总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2.1万人,下设14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沈阜公路贯穿我镇九个村,境内公路长约22.4公里,境 内尚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乡镇。   ".  

新民镇

  新民镇位于阜蒙县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医巫闾山余脉横贯镇南部。东与大板乡、国华乡邻, 南与北宁市相连,西与东梁镇接壤,北于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乡毗邻。总面积15100公顷。有耕地面积3267公顷。全镇有11个行政村,103居民组,5158户,总人口17853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8人,非农业人口845人。    新民镇交通十分便利,工大线公路贯穿南北,并与排山楼金矿相接; 三条村级公路与阜新市外环公路相连;东 (东梁)新(新民)线东接工大线,西接阜锦高速公路,新义线铁路;2004年共投资360万元新修新(新民)新(小新立屯)线油路,与工大线和义县相连。形成了市、县、镇、村公路组成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我镇油路已联通 8个村、油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丰富的牧草资源使新民镇畜牧业发展日益加快。几年来形成了发展畜牧业--肥田--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良性循环路子。现在,我镇已有奶牛小区2个、肉羊小区2个,肉鸡小区1个,奶牛300头,黄牛5000头, 羊3.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正逐渐提升。2004年,我镇实施“黄改奶”和“肉羊改良”两项富民工程。“黄改奶”工程已在我镇全面铺开,“肉羊改良”工程以三个村为试点,现都已投入生产。    2003年,新民镇GDP达6612万元,财政收入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招商引资960万元。全镇有各类企业289个,从业人员1256人。2004年,镇党委提出的经济奋斗目标是:实现“138工程”即:财政收入1000万元, 人均纯收入3000元,国内生产总值8000万元。   今年,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截止现在,已输出3260人。年底可实现输出3500人。    新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快,高楼林立,街路整洁,表现出地方特色。通讯条件良好,移动、联通、铁通覆盖全镇,因定电话装机达3000门。闭路信号接通5个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民镇自然资源丰富,有黄金、铁、硅、千枚岩、花岗岩、石灰石等十几种矿藏。全国最大的排山楼金矿就座落在该镇。有大玄真宫主碑、辽西古长城遗址、风洞等各处旅游景点,与九仙峰、海棠山等景区辉映,形成了古现代交融的人文景观。".  

福兴地镇

  福兴地镇地处辽宁省阜蒙县北部,位子柳河中上游,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奈曼两旗接壤。距阜蒙县城60公里,距锦州港170公里。全镇总土地面积 4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可利用荒山,荒沟、荒滩10万亩。总人口1.65万人,10个行政村 ,43个自然屯。沟奈线公路穿镇而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村村通有线电视。.  

平安地镇

  平安地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部,东邻彰武县、南接务欢池镇、西连旧庙镇,北邻内蒙古库伦旗先进苏木以一条大河为界,全镇总土地面积45万亩,居全县第二位,耕地面积11,8万亩,人均土地较多,全镇总户数5024户,总人口19286人,农业人口18444人,非农业人口842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等,占总人口的24%。平安地镇交通便利,距阜蒙县城58公里。从阜蒙县城经平安地到内蒙古库伦旗近93公里的路程,2004年10月将全部铺油,届时将会成为一条黄金通道,将内蒙与辽宁紧密连在一起。镇内村村通公路,有乡级公路四条,60公里。小城镇建设本着统一规划,长远着想,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发展较快,并规划出经济发展区。通讯发达,移动、联通铁塔高耸入云,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广播电视、邮电、电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程控电话达1700部,联通电话300部,有线电视入户达1100户,而且发展势头强劲,三年内预计达2600户。.  

沙拉镇

  沙拉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东南15公里,西邻市郊新邱区、细河区,东接关山种畜场、大巴镇,北与招束沟、扎兰营子接壤,全镇土地面积2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全镇共11个行政村,84个居民小组,5008户,总人口18000人,其中42%的居民为蒙古族。境内水资源丰富,绕阳河流经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有-营子、侯套改、查海、申德四处塘坝,20座方塘,一个蓄水池,水源管道1.7万米,为旱年浇灌提供了有利条件。沙拉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金、铁、大理石资源尤为突出,90年代金矿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沙拉经济发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铁矿、大理石资源也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前来考察的人接踵而来,接连不断,等待开发。 沙拉镇交通便利,国道101线公路由南至北横穿境内6.5公里,朱苍线公路由西向东12.8公里,新义铁路穿越东南,境内还有沙十路、阜新市外环公路等。 沙拉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实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分布、配套建设”的方针,靓丽的楼房林立,公路两侧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小城镇变化日新月异,备受人们的青睐   。 拉镇是阜蒙县民族乡镇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42%,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融,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设着家乡,改变着家乡的面貌,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东北大秧歌、东北二人转、皮影戏、蒙古剧、好来宝、蒙古族民歌等民族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这里芳香四溢,在农闲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各类民间艺人便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人们送去欢乐与祝福。 闻名中外的查海遗址就座落在沙拉镇境内,这里出土的龙纹陶片和玉器被称为世界第一龙和世界第一玉,由此塞北明珠阜新也有了美丽的新称:玉龙故乡。宽松环境优惠政策诚招八方朋友欲想创业发展,沙拉是您理想的选择,热情的沙拉人是您理想的朋友,丰富的矿产资源正敞开胸怀等您到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您停马驻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伴您走向成功。 招商引资是我镇经济发展三大战略之一,为此镇党委和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为投资者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方便,使投资者高高兴兴而来,红红火火创业。.  

大固本镇

  自然概况]大固本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部,与彰武交界,北与建设相邻,南与泡子镇接壤。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0公里,全镇面积23万亩,耕地面积12.6万亩,林地面积6万亩,境内多为平地。二道河、绕阳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镇政府位于大固本村本街,距县城60公里,全镇有15个行政村,50多自然屯。到2004年5月统计全镇有居民6676户、总人口24546人,其中男性12434人,女性12112人:农业人 23496人、非农业人口1050人。境内人口多为汉族、还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占人口总数的20%。大固本镇交通便利,通讯设施比较发达。南距大郑铁路10公里,北离101国道15公里;务泡线县级柏油路9.8公里穿越南北,苏招线镇级公路横贯东西,其中宝苏线(宝德至固本)一段13.4公里油路正在铺设。镇北环路提级工作正在启动。镇内通讯设施发达,中国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镇、现有电话村3个,全镇安装电话2700部,有线电视。入户300户。    [经济发展概况]2003年全镇实现GDP 8152万元、农业总产值6023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2129万元,实现新体制财政收入2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300元。    [农业]农业是全镇的主导产业,全镇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全镇水浇地面积6万亩,人均2.5亩水浇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三大基地,即畜牧业基地、林果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在畜牧业基地建有标准化的奶牛小区1个,饲养新西兰荷斯坦奶牛280头:有瘦肉型猪基地2个,正在筹备肉驴养殖基地的建设。2003年全镇肉牛、肉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3000头和9500只。在林果基地,有集中连片精品果树工程 3000亩;在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了绿色无公害的经济作物。    [乡镇企业]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阜新长江化工总厂来我镇建厂。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可年产-2000吨,创产值126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年收购玉米芯2.5万吨,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该项目现已投产,将逐步发挥效益。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宝德砖厂、赵氏木业加工厂、国权液化汽站等都在不断发展壮大。城镇建设和商贸1大固本镇建有商业街一条,2003年商业街个体户新建商品楼1810平方米。.  

大五家子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镇位于县城西北36公里处。东与本县红帽子乡、八家子乡相连,西与于寺镇、太平乡接壤,南与七家子乡、紫都台乡相望,北和福兴地镇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北纬42度。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 16公里,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全镇所辖10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该镇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全镇十地总面积38.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4万亩,耕地面积13.8万亩。已开发利用的耕地,适用于北方各种农作物栽培。矿产资源有铅、锌、金、澎润土、玄武岩和铁矿石。尤以铁矿石和玄武岩、澎润土储量偏大。现建有大小铁选厂4个,年产铁精粉12万吨,具有深加工优势。玄武岩已打入大连、沈阳、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市场。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农牧业、林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大板镇

  大板镇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东邻富荣镇,南接国华乡,西和新民镇青龙山相连,北与细河区水泉镇以大巴沟隧道为界。全镇总面积13800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09公顷。大板镇辖 6个行政村,70个村民组。年全镇总户数为3569户,总人口12513人,农业人口11688人,非农业人口825人,蒙古族居民占总人口的52%,还有汉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大板镇交通十分便利,距阜新县城18公里,阜新市区23公里,沈阜、沟奈公路交叉境内26公里,镇内村村通公路,有村级公路 4条,34公里。小城镇建设本着统一规划,着想长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原则,发展较快,被政府定为全市十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移动通讯铁塔和电视转播铁塔高耸入云,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2001年9月8日镇政府办公大楼正式剪彩投入使用,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海棠山普安寺风景区、三塔沟自然风景区、白泉寺自然景区,形成了旅游链条,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广播电视、邮电、电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程控电话达1800门,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高。.  

太平镇

  一、自然状况    阜蒙县太平乡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库伦旗接壤,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万亩,林地面积9万亩,河滩面积约3万亩。 7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 65个居民组,11300口人。   二、太平乡交通和运输方便 阜大线、于福线、哈奇线公路从乡内通过 ,全部油路,太平大桥横跨太平南河 ,不收任何费用,乡内有移动通讯塔两座 ,有线电话、手机开通世界各地,有线电视清晰,频道全。".   2014年,根据出台的省-规定, 同意撤销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乡,彰武县平安乡、两家子乡,分别设立太平镇,平安镇、两家子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蜘蛛山乡

  蜘蛛山乡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南临义县、阜新市河清门区,北靠佛寺镇,西与北票市接壤,东与伊吗图相连。全乡总面积269870亩,其中耕地面积92780.3亩,占幅员总面积的34.4%,林地面积53000亩,占20%,水域的13479亩占4.9%。总户数5912户,其中农业户数5819户;总人口 21260人,其中农业人 21 20408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乡辖10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128个村民小组。境内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降雨在 400至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7度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境内有清河和汤头河两条主要河流,流经全乡九个行政村,水质清澈、无污染,是人畜饮水、浇灌土地的很好水源。60年代在这两条河流上建有3条潜流工程,现在汤头河刘家弯子段正在建设截潜工程。    我乡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距锦阜公路、新义铁路只有2公里。锦阜高速公路清河门出口在我乡境内,旧清线呈八字型贯穿全乡。每个村屯都通有线电话。有线电话普及率80%以上。我乡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耕地3万多亩。适合种植杂粮坡耕地4万多亩,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74165亩,占总面积的 34.3%。矿产资源现以探明资源储量,优质润土650万吨;草炭30万吨;花岗岩5千万立方米;距今两亿年前的木化石资源,储量之多,无法探明;石灰岩1千多万立方米、钾长石50万立方米。还有在塔子沟、双山村储有近15万吨的煤炭。其它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我乡有9万多亩的天然牧场,人工种草5000多亩。现我乡正建设养牛万头乡,畜产产品深加工项目再我乡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阜新地区第二高峰大青山座落在我乡境内,海拔817.3米,山势险峻,树木琅林,草药品种达 230多种, 飞禽走兽达50多种,山上还有优质的矿泉,是生态旅游开发及矿泉水开发的理想之地。我乡现着手规划大青山的生态旅游开发。    我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有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对前来投资开发,兴办企业的单位与个人一律享受阜蒙县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同时对我乡经济增长有较大拉动的项目,对投资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优惠政策。蜘蛛山乡人民真城的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我乡投资开发展兴办企业。   ".  

卧凤沟乡

  一、自然概况  卧凤沟乡地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端,距县城29公里处。南与义县稍户营子镇接壤,北与新民镇、东梁镇毗邻,西与伊吗图镇隔河相望。全乡总土地面积8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40公倾。有12个行政村,其中有2个蒙古族聚集村,88个居民组。2002年 ,全乡总户数4022户,总人口13928人,其中农业人口13453人,非农业人口475人,蒙古族居民占总人口的27%,乡政府驻卧凤沟村本街。   卧凤沟乡半山半丘陵地区,东高西低,卧凤沟河东西贯穿全乡,细河由北至南流经我乡。全年平均降雨量为512毫米,无霜期为155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和开发的有煤炭、硅石、千枚岩等。  境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东才线、团卡线、新新线公路贯通全乡。乡内有邮政、电信局各一所,有中国移动通讯机站和中国联通通讯机站。程控电话已装机1728门,实现了村村通。乡政府有电视插转台 1座,信号接收与发射塔一座。有5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   二、经济发展概况 2002年,卧凤沟乡实现社会总产值865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48万元,农业总产值4751万元,人均收入2045元。 农业:连年遭遇特大旱灾,严重影响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连年绝收,全乡农业尤其是大田作物减产达 7成。干旱导致人均收入有所下降,使一部分农户因灾年返贫。针对这一状况,乡党委、乡政府立足本乡实际以产业调整为突破口,狠抓抗灾自救工作,力争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面实施以建设“万亩葡萄乡”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划。全乡葡萄已达到6900亩,2002年我乡巨丰葡萄被评为省级优质农产品。果树总面积共达到8900亩,稻麦发展到5050亩;以西香瓜、露地蔬菜、花生、大豆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到 1.8万亩;“四位一体”高标准大棚50栋 ,占地80亩;新建冷棚162栋,品种是葡萄和西瓜;建立500亩大豆育种基地。同时带领全乡人民一起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共挖方塘 13座,可储水10余万立方米,修葡萄管灌工程1.45万廷长米;打灌溉井756眼;人畜饮水井9眼;修蓄水池 1座。可灌溉土地面积1.45万亩,全乡用于抗灾自救总投资达125万元。.  

八家子乡

  八家子乡位于阜蒙县西北部,东与哈达户稍乡、旧庙镇相连,北与福兴地镇接壤,西与大五家子镇、太平乡为邻。阜新第一高峰乌兰木图山(海拔831.4米)坐落在本乡境内 。全乡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一年四季分明。全乡8个行政村 ,64个村民小组,3678户,13026口人。其中蒙古族1715人,占总人口的13.16%,满族12口人,占总人口的0.92‰。全乡有劳动力7415个 ,其中男劳动力4100人,女劳动力3315人,在外务工人员1500人。 乡内交通和通信便利,“宫八线”油路直通阜新市和阜蒙县,“古勿线”贯穿东西6个行政村。到2004年程控电话已增至1455部。 全乡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逐步发展畜牧业,使之成为全乡主导产业。现有耕地6.7万亩 ,主要生产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花生、红小豆等。 八家子乡围绕丰富的物产、矿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从政策上,软环境建设上进一步做了规范,保证让投资者放心地在八家子乡落户搞开发。 八家子乡通过招商引资,于2001年使已停产的铁选厂恢复了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4—5万吨。八家子乡有丰富的麦饭石,有丰富的矿泉水,有丰富的铜、金资源。 八家子乡欢迎有志者前来投资兴业。.  

哈达户稍乡

  哈达户稍乡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27公里处,南北与阜新镇、旧庙镇接壤,东西与扎兰营子、八家子乡毗邻。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544万亩,林地面积9.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6%。境内丘陵广布,季节性河流纵横交错,荒坡、荒滩资 源比较丰富。这里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460mm,80%集中在夏季,多雨期与作物生长期一致。耕地土质以沙壤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适宜烤烟、花生、小杂粮等农作物生长。    全乡现设有7个行政村,43个村民组,3.800户,总人口1.39万,其中少数民族占46%,是自治县7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之一。全乡充满着丰富雄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八所村办小学构成传播文化知识的基础。近年竣工的蒙古族初级中学教学楼美观大方,颇具 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蒙古剧这个珍贵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在这里发扬光大,2003年乡民族剧团在全市蒙古剧调演中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    境内交通便利。省二级公路沟奈线直穿南北,县级公路尹八线、古务线横贯东西,乡路哈哈线、哈石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十分有利于运输业和商贸业发展。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全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经济总量与发达乡镇相比有一定差距。进入21世纪,乡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发展方针是:“远抓林果近抓粮, 主攻畜牧养牛羊;订单农业开新路,开放兴企靠招商;多种经营广投入,科技信息做保障;全力以赴抓经济,万众一心奔小康。”2003年,全乡GDP实现8.8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5.200万元,农业增加值实现2.600万元,企业总收入实现3.0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100元。2004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423”工程:即抓好烤烟、林果、畜牧、劳务输出“四大产业”;突出民营企业、资源开发“两大重点”;实现乡财政收入、村经济实力、农民人均收入“三个增加”。全乡GDP预计为9.500万元,人均收入2,500元。    乡企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投资千万元,年百万活鹅屠宰生产线项目已经立项并在积极运作之中。雅头营子200头奶牛饲养小区已签订意向合同。另有原供销社、综合厂1.300平方米闲置厂房可对外出售或出租利用,水电配套齐全,欢迎有势之士踊跃来这里投资兴业。.  

塔营子乡

  塔营子乡位于绕阳河畔。东临彰武县哈尔套镇,南临建设镇,西临务欢池镇,北与平安地镇接壤。101线贯穿于东西,并且有悠久的辽代懿洲城古迹,城内古塔巍然耸立。     我乡属于丘陵地区。全乡共有9个村,43个自然屯,3298户,其中农业户3209户,11592口人,非农业户 89户, 380口人,劳动力 6057口人,以汉族为主,蒙古族为辅。总面积170582亩,其中耕地81476亩,林地面积360432亩。我乡以农业为主,并且生产烤烟。无工矿业,乡办地毯厂是唯一的经济来源,近几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跳跃式发展,养殖业悄然兴起,建立了六家子养猪小区,顺发号养兔小区,并以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走出去,引进来,开阔了视野,搞活了经济。如今我乡农民同沈阳大阳木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细木工板厂,引进资金200万元,年产值8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厂房现已建完。如今的塔营子乡正处于改革、创新阶段,不久的将来她会以其欣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给全县人民。       塔营子乡,为乡级建制。其乡政府所在地塔营子,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塔营子乡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东部55公卫处,文通便利,东与北以鹞鹰河为界与彰武县隔河相望,西部平安地、务欢池两乡镇;南连建设镇。全乡8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1201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626人,全乡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000亩,森林覆盖率30%,101国道从两向东横穿而过。建塔线与塔平线公路从南向北贯通。乡级公路3条,通车里程50公里,通迅条件优越,1998年实现“电话乡”。现全乡已有四个村安装有线电视。塔营子乡居民主要以蒙、汉、满三个民族为主,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塔营子乡人民民风纯朴,这卫为辽代懿州占城址,距今900多年的古塔依然屹立在城中,占城墙及点将台等占遗址也清晰可见。    塔营子乡以“生态兴乡,林草先行,以畜为主,优化结构,扶持三产,规模经营”为发展战略,现全乡林地面积为5600亩,畜牧业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尤其以养猪业突出,现全乡年出栏生猪35000头,以六家子村养猪小区为龙头,辐射四周,仅次一项,全乡年创收500万元,人均增收403元,棚菜生产也形成规模化,现全乡已有400个冷棚,年创产值10万元。.  

扎兰营子乡

  扎兰营子乡位于阜蒙县东北部,绕阳河之滨,骆驼山脚下,距县城35公里,东邻务欢池镇,西接哈达户稍乡,北连平安地镇,南与沙拉相接。    全乡面积20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030公顷 ,林地面积9200公顷,牧业用地面积2867公顷。全乡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境内居住汉、蒙古、满、回4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7%。境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101国道和古务线公路跨越6个行政村,新修乡级油路16公里 。全乡入国内国际大网的程控电话已达7个行政村,共 1023户;移动通讯联网运营;全乡闭路电视开通8个行政村,共1451户。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条件。   经济情况:   一、全乡企业单位144个,其中工业企业52个(选厂2个、铁矿1个、碎石厂3个、砖厂1个、加工厂21个、修理部24个)批发零售贸易业65个 ,饮食服务业8个,运输业19个。   二、2003年完成二产业总产值8591万元,营业收入11611万元,增加值2151万元,上缴税额768万元(兴旺铁矿651万元金兰铁矿109万元)   三、2004年6月末完成工业总产值5196万元,营业收入6241万元,增值1129万元,上缴税额4.156.700元(兴旺铁矿331.6万元;金兰铁矿82.8万元)".  

招束沟乡

  招束沟乡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部35公里处,分别与大固本、 老河土、沙拉、大巴、勿欢池 等乡接壤。全乡辖16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4752户,全乡总人口1721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7.8% . 全乡占地总面   积24.5万亩, 其中, 耕地面积76408亩,林地面积9万亩,境内山丘起伏 ,沟壑纵横交错, 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8%。  我乡交通便利,国平线、沙十线纵横贯穿我乡12个村。2001年,全乡便已拥有程控电话2200部,有无线通讯接收塔座, 有3个村461户已经安装收看到了闭路电视。".  

苍土乡

  苍土乡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东南51公里处,东与十家子镇为邻,西隔八道河子与大巴镇为界,南与黑山县新立屯镇相连,北与老河土镇接壤。总面积11.223万亩,11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4.360万人。    苍土乡交通方便,铁路有新义线,公路有朱彰线,贯穿于境内、除了有农业,(盛产花生,谷子等)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碎石,白灰)出产玉石,玛瑙加工业也很发达。".  

老河土乡

  老河土乡为蒙言语地名,位于县城东45公里处。北邻招束沟乡、大固本镇:东与泡子镇相交,南部与十家子镇、苍土乡相邻:西接大巴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法定面积9.1489万亩,12个行政村, 29个自然屯,人口2037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300人。    乡政府所在村为西老河土村,2002年秋与阜蒙县相连的油柏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老河土乡无黑色路面的历史。老河土乡境内外交通比较方便,东西有大白线可直通自治县城和彰武县城,南北有沙十线,自乡政府向南20公里处与沈阜公路相接,去沈城正常速度2.5个小时即到。西南15公里处即是东北铁路交通重镇黑山县新立屯镇。可以说老河土乡是集公路、铁路运输都很方便的乡镇。 老河土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有储量丰富的硼润土,属纳铸级,现处于初步开发阶段, 有远近闻名的玛瑙石矿产资源, 其中绿花玛瑙居国内一绝,近期发现的紫晶玛瑙储量十分可观,遍布田野的碎玛瑙随处可见, 还有可悬浮水面奇特的漂石和坚硬无比的青石玄武岩,都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老河土乡属丘陵山区. 土地较薄,70%以上的土地都是山坡地,这就造就了老河土盛产花生的自然环境;。 自主产责任制开始,我乡的花生砷植面积就居全县之首,近五年来每年不下于5万亩,年产花生果都在750万公斤以上,是产花生的大乡。近年来乡农科站积极引进山东鲁花和中白沙等优秀品种,使花生单产得到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花生米粒大果白.深受经营和加工业户的青睬。乡政府正积极组织力量.搜集信息.扩大对外联络,计划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发花生果深加工项目和对外直销业务,使花生这项优秀产业为老河土乡农民扩大生产和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老河土乡的种植业除花生外,玉米种植每年在3万亩左右.这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养殖业创造了条件,谷子、绿豆、芝麻等五小杂粮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但老河土的杂粮多为外来收购,还没形成自己的杂粮品牌及市场。    老河土乡农业前景可观,一是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 可开发利用, 二是具有较多的饲料来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生产保障,。三是畜牧生产初具规模,桃花村五家子屯的养猪小区已具规模, 养殖100头以上的大户星逻棋布, 全乡下下30家,3O---50头养猪户, 各村都不少于20户: 养猪这项产业给老河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七家子乡

  七家子乡地处阜蒙县的西北山区,全乡现辖9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总面积177.3平方公里,4210户,15320口人,有6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0%,耕地6.4亩,70%为坡耕地,人口占有耕地3.2亩,森林覆盖率32%,有大小河流9条,俗称一河八川,属大凌河支流。乡政府坐落在七家子村,门前是东西走向的101国道,东距甲新市30公里,西距北票市50公里,南北走向的旧清公路形成了101国道与阜锦高速公路、102国道连接的纽带,构成了东西南北交叉的交通大动脉。多少年来,全乡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勤劳善良、纯朴热情,相融在一个社会大家庭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红帽子乡

  红帽子乡地处阜新市西北25公里处,距锦阜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国道101线横贯东西,阜大公路纵横南北,交通便利,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均以开通,水、电充足,基础设施齐全。具有农业综合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    全乡辖七个行政村,五十六个自然屯,9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较集中的有四个(红帽子村,东红村,好四村,道力板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4%。在阜蒙县属于少数民族乡镇。全乡总面积25.8万亩(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27%,森林覆盖率17%,属丘陵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大致归纳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辽古代城遗址和辽代古塔坐落在红帽子乡境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是至今全国保存最好的辽城遗址之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认真贯彻党的-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付诸实施。经过全乡各民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全乡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时常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  

紫都台乡

  "一、地理位置   紫都台乡位于阜新市西北部,距阜新市35公里,距北票市 50公里,101线横贯东西,距锦阜高速公路30公里,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92亩,下辖8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1 347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   二、自然环境 .   1.地形地貌:处于辽西丘陵山区,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2.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少雨多风,雨量多集中于夏季,十年九秋吊,冬季少雪寒冷,最低温度达到 -33度,年降雨量390mm,无霜期145天,全年日照时数2900— 3000小时。   3.土质:南部土质为粘土,土层深厚,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差,北部土质为砂质土,保水肥能力差。   4.植被:全乡有林面积12.5万亩,其中针叶林8.4万亩,针阔叶林混交林0.2万亩。林种主要有油松、树、山杏、刺槐、锦鸡、紫穗槐等。   ".  

化石各乡

  化石各乡位于辽宁省阜蒙县的西北部,地处低山丘陵地区,东与紫都台乡接壤,西以牦牛河与北票市隔河为界,南与国道101线相通,北同于寺镇相连。地形呈狭长地势,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24公里,全乡总面积36.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是6.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5亩,全乡总人口是14,281人,境内居住 的居民多为汉族,还有满、蒙、回族等少数民族。化-乡所辖8个行政村,85个居民组,3440户,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现劳动力从业人员6912人。全 乡农业生产总值是2780万元,粮食产量7979吨,全乡财政总收入实现6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80.00元,生产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化石各乡交通运输极为方便,通讯事业发展迅速。铁于线公路贯通南北,直接与国道101线相连。同时,也是通往内蒙、奈曼旗的必经之路,路面全部是柏油路,化石各乡境内有移动电话发射塔两座,有线电 话,电视设备齐全,遍布全乡,另外,我乡建有电视插转台,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知道乡政府的政策新闻, 及时获得致富信息。化石各乡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  

国华乡

  国华乡地处阜新南端,南邻黑山、北镇,西接新民乡,东连富荣镇,北靠大板,素有阜新南大门之称。乡境内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7.5公里 ,沟奈公路南北穿过,富二线公路东西贯通。乡政府所在地国华村前官营子,距县城25公里。 全乡处于阜新岭南,四季分明,气候较为温和,平均气温 7.8社适度,无霜期165天左右 ,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境内西部山峦叠嶂 ,沟壑纵横,东部丘陵起伏,沟溪交错,总面积20万亩,四荒面积11.5万亩,河套面积5万亩,耕地面积3.2万亩,属半山半丘陵地区。境内有大小山峰41座,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5座,最高的一做梨树高尖山海拔674米。有较大河流四条,分属于辽河水系。   ".  

泡子农场办事处

  泡子农场办事处位于辽宁阜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下辖:   210921401200 123 双合义村   210921401201 220 田家村   


伊玛图镇特产大全




伊玛图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