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堡镇富庄村地处海安市东侧,是市规划的工业片区,紧邻镇区,32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1户,人口2550人,其中劳动力100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200人;留守儿童3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21103 | 226000 | -- | 查看 富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李西社区 |
李西社区:位于李堡镇以西1公里处。 李西村由原来堡西村、许河村、袁庄村和顾童村四村组成,总面积3870.4亩,总人口5794人,李西村地理位置优越,221省道和226省道,纵横高错于本村,是商家必争之地。 李西村有68家企业落户,安置农村剩余农动力870人。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剪板机在李西村成为特色工业,纺织也是我村的又一特色工业。全村年度发展民营企业1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0个。在本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村支部、村委会再将本村的劳动力向外转移。全村出国劳务人员289人,出县城以外打工人数1470人。劳务输出总收入达2880元。村两委会大力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以养蚕、蔬菜和种粮为三大主体的农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为实现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添了动力。 通过开展道路硬质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等工作,李西村道路交通、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立专职的村保洁人员队伍,全面实施垃圾箱式管理共132只,先后投入10.14万元,用于集中整治村公共环境。经过共同努力,李西村投资建成的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计生世代服务室成为为农服务的窗口、农民娱乐场所、政府职能服务延伸点、农民创业改实的新平台。 |
丁所社区 |
丁所社区:位于李堡镇西南5公里处。 丁所村位于李堡镇南郊是原丁所乡老集镇所在地,东至曹丁河,南至栟茶运河,西与城东镇交界,北邻蒋庄村、中凌村,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居委会。办公场所设在原丁所老街上。街道是因丁所街六个巷道七个组取名。丁所,原称甸村,后因丁姓居村东首石桥口,改名丁家所,形成集镇后改今名。丁所以前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开始叫双所丁,后来叫丁家所。1958年公社化时,是丁所、西凌两个大队和丁所街道,1976年区划调整,是丁所、西凌两个大队及丁所街道,1982年公社改乡, 街道还是丁所街道;原大队该村民委员会,分别称丁所、西凌村民委员会,2001年街道与村合并为丁所村(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丁所村是以种植水稻、小麦、桑园为主的农业村,总户数近1400户,总人口近4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980人,总耕地面积:2370亩,经济来源以养蚕、外出劳务为主,村内202省道穿插而过,栟茶运河横贯东西,丁雪公路、丁沿公路沟通如皋、如东市县。丁堡河、曹丁河纵贯南北,向阳河、向阳路连通全村,村内水泥路户户连通。 丁所羊肉、丁所冰雪酒远近闻名,丁所羊肉主要以南汤北王两个家族的羊肉著称,从宰杀、漂洗到文火烧煮都有独到之处。1999年12月丁所羊肉在县地方特色展览会上展出,1999年8月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专题作了介绍,丁所是中国地区少有的吃冷羊肉的地方,在吃的时候切成薄片,伴以生姜酱油等冷食,冬天能有很好的暖胃作用。 丁所冰雪酒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辅以十多种中草药经过一年时间的醇化才可上市。冰雪酒入口甜、落口绵、酒性软、回味香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饮用。 村内有超市、金融企业、邮电所、幼儿园,有服装、渔网等大小企业,有远近闻名的丁所木材市场,还有若干不辞辛劳的勾针衣加工群体,可谓是人杰地灵,交通四通八达。借助本村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勤劳善良的丁所人民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丁所全村人民热烈欢迎。 |
杨庄社区 |
杨庄社区:位于李堡镇以东1公里处。 杨庄村位于李堡镇东郊,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北依海防公路,南邻221省道,是丁堡运河和北凌运河的交汇地。全部共有人口4528人,1707户,2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015亩,总面积5.1平方公里。现已拥有5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近千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村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我村在海防公路南侧划出300多亩,建立了村级创业园,入园企业达30多家,行业覆盖机床制造、电动车业、纺织、渔网线加工、旅游用品等;目前村范围内企业60多家,其中定报企业8家,年产值3亿元以上,在企业工作的本村农民1600多人;现全村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以“特建水泥”、“宏图数控机床”“明洲重工”“明诺扫地车”为龙头企业;打造地区有影响力的品牌,在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技术革新上求突破、在为民增收上讲实效,形成了良好的村域创业氛围。 近年来,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在协税护税、招商引资和提升村集体经济总量上下功夫;力争年内村营收入达60万元以上,201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达百万元以上;并跻身全县集体收、并建成专门的卫生室、农资超市、文化室、广播室等。目前拟建的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村级公共综合服务中心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连续多年在全镇各项工作考核中考核分名列第一;连续多次被县、镇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农入二十强行列。 |
赤岸社区 |
赤岸社区:位于李堡镇南侧,含堡南新村等小区。 |
三贤社区 |
李堡镇三贤社区位于海安县李堡镇包场中路以西,面积0.6平方公里,下设8个居民组,共有2000多名社区居民,教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一个综合管理化的小型社区。 近年来,社区坚持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社区的工作重点,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文明程度为中心,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以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网络,夯实基础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先后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南通市文明社区,被海安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被李堡镇人民政府评为幸福家庭计划示范村居。 |
李堡社区 |
李堡村(村、居合一)由原堡南村、包场村合并而成,地处李堡镇郊,221、226两条省道在村内交叉,丁堡河、北凌河两条运河在村内交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是投资兴业的宝地。 李堡村村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1030亩,辖19个村民小组,1138户,2680人,是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民营经济建设明星村。近年来,李堡村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村两委会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引导发展二、三产业,壮大村级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并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村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李堡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三个文明”一齐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改善民生和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
三里村 |
三里村由原来的三里村、苗圃场合并而成,于东台市唐洋镇安建村、郭沙村相连。全村耕地面积3840多亩,总人口2320人,15个村民小组,是李堡镇人均耕地最多的村也是边远村。由于没有国道和省道,经过的交通道路都是靠本村的力量,建成贯穿本村南北的水泥路3公里。住宅区路道两万零柒佰米,全部修成3米宽的砂石路。目前交通还是比较便捷的。 三里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种大棚西瓜,每年都超壹仟亩,是名符其实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全村建成灌溉车口六处,疏浚整治了部分河道。户户接通了自来水,并进行农电改造。有线电视、广播的双入户工程。2008年改造建村级服务中心。通过环境整治,我村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全村的干群靠自身的力量,努力改造落后的面貌。2009年、2010年又新建水泥路4条。2012年—2013年新建水泥路3条,2013年9月三里村村级服务中心建成运行。 |
新庄村 |
新庄村社区位于三县交界,东连如东,南靠如皋,全村(社区)分31个村民小组,1459户村民,4528人,耕地面积5517亩,总面积9.7平方公里,村内纵横交错的四级水泥路达9.5公里,现有4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新建了8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装修了60平方米的服务活动室,乒乓球室,开放服务场所近6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并建成新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在协税护税招商引资和提升集体经济总量上下工夫,到2012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党组织健全,领导作用突出,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维修、新建、装修五保户、低保户8户,村民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发挥作用,,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如期完成任期内的工作目标和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成功依照法律程序选举出全村各组村民小组长,村民选举权得到了全面保障,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决策权得到了保障,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使村居民监督权得到了全面保障,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创造良好优美的环境,使村庄美,环境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村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好氛围。 村民小组长服务到户“网格化”服务管理,小组自治管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创新发展,坚持“自治、互助、服务、分享”,村民居民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创新工作,创建良好的氛围,生活服务便捷,幸福感不断增强,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综合治理为平台,组织居民村民广泛参与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使我们新庄村社区呈现安居乐业、文明祥和、邻里守法 、互助有爱、人际祥和的新气象,并争取跻身全县社区先进行列。 |
桑周村 |
桑周村由何富、钱巷、解放、丁西四个村合并而成,地处丁所老集镇南边,南与如皋市接壤,西与西场镇边邻,丁雪公路贯穿南北,陈壮路横跨东西,海洋铁路,226省道从村十字交叉,即将开工建设、交通便捷、区位优势。 桑周村总面积5230.6亩,全村现有1540户农户,常住人口4756人,农村劳动力2068人,32个村民小组。2006年,桑周村被列为全县“三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发展经济、富民强村、造福群众”为宗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支部一班人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在抓好农业产业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形成一村一品建设特色,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进,利用村民商品意识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村干部“双带”“金凤还巢”“千鸟归林”等骨干企业带动工程,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全村经济基础较好,借贷信誉较高的农户,投资1200万元从事三产服务业,利用“三村”建设资金投资80万元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路桥不配套问题,对村民关心的道路桥梁、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环境绿化全面实施标准化改造。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积极组织申报了省农村村级土地整理项目和南通市农业开发项目,两项工程被专家评审确定,预计09年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使桑周村将逐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堡河村 |
堡河村由原来堡河村、陈湾村合并而成,位于李堡镇南郊,丁沿公路横穿3.5公里,南有拼茶运河,东有丁堡河,水陆交通便利,商机无限。 堡河村总面积3089亩,总人口3268人,12个村民小组, 1112户。几年来,堡河村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人均收入年年递增。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网改造、环境绿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
中凌村 |
中凌村由原姚庄村、新联村、夏蒋村合并而成位于李堡镇南郊、拼茶河以北。中凌村共有2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3800人,是李堡镇的先进村之一。几年来,中凌村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刷和考验,把村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富有战斗力。特别是先后有海防路、321省道都经过中凌村,东西穿过。在这当中的拆迁工作、征用土地面积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做路涉及到的户外以来,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进,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农电改造、环境境绿化等工作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中凌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协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
红旗村 |
海安县李堡镇红旗村总人口4210人,总面积4500亩。现有2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10亩。有6个党小组,120名党员,位于221省道北侧,交通便捷。 近年来,红旗村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村党支部认真践行“-”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两委会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的各项目标任务,率领群众向小康目标迈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交通建设明显改善,全村有四级水泥公路7公里,纵横全村各组,住房条件明显改观。全村有95%以上村民住上了宽敞的楼房,百户电话拥有量96部,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96.5%。村党支部围绕村美民富风气正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深入开展集道路管养、河道清理、环境清理三位一体的农村环境整治,配备了6名农村环境保洁员。工农业产业结构明显,村内以锻压机械为主体的企业形成了锻压机械特点,农副业生产闻名全县。李堡牌卜页销售海安城乡。全村出现了工农副三产全面发展的形势,全村村风和谐。 红旗村党支部、村委会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
蒋庄村 |
蒋庄村位于李堡镇西大门,328国道穿村而过,村内纵横交错的四级水泥路达32.5公里。全村共有人口5010人,1710户,党员203人,3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288亩,总面积6.5平方公里。现已拥有68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超过5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健身广场、小游园、并建有医疗卫生室、文化室、图书室、广电室,农资超市、庄稼医院等公益设施。 2005年村两委会利用良好区位优势在328国道两侧划出300多亩,建立了村级创业园,入园企业达20多家,行业覆盖机床制造、消防管道、纺织、化纤、渔网线加工、食品加工等;年产值4亿元以上。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日新月异,投资千万元的南通水山生态园,已具备游客接待功能,投资千万元的观光、高端瓜果采摘一体的九久乐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近两年,流转土地千亩以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现农民纯收入超2万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在村庄生态绿化建设、招商引资和提升村集体经济总量上下功夫。先后获得2014年“宣传工作先进村”、“征兵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协税护税先进单位”;2016年“清水工程先进村”、“志愿服务先进村”;2016年“农村常规工作先进村”、“农业项目先进村”、“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招工引劳先进单位”、“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标准化居民学校”。2016年综合考核获得全镇第二名被评为“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村”。 今后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将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围绕打造集观光、休闲、高端瓜果为一体的海安东部叫得响、有特色的旅游观光带。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蒋庄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那时候主干道宽阔畅通,绿树成荫,路面整洁,路灯林立,一定是另城里人向往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安居乐士。 |
曹园村 |
曹园村2001年由原东风村、腰郭村、曹园村合并而成,位于李堡镇西郊与西场村新立村交界,原曹园乡政府所在地。 曹园村总面积3.72平方公里,总人口3438人,24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志,大力发展其它产业,投资近二十万兴建村公共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等基本实际了标准化。 |
李灶村 |
李灶村由原腰灶村、灯塔村、李灶村合并而成,位于李堡镇北大门,东邻三里村,南至北凌河,西壤东台市唐洋镇许腰村,北于东台市唐洋镇王环村相连。区位优越,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李灶村现有耕地5600亩,人口4218人,28个村民小组,是优美和谐的生态村。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了600亩鸡舍、猪舍。出售鸡蛋、生猪到邻近各大中城市,总销售额达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起了不少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值近两亿元。目前,我们村已形成5千米水泥路、沙石路,组组通,户户有自来水流,家家有电视、广播响,农电不断升级改造,绿化到处覆盖,沼气池,改厕所工程正在新建之中,已实现了生态标准村。 李灶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多年被镇、县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李灶村是李堡镇的养殖大村,是海安县一棵璀璨的明珠。 |
陈庄村 |
海安市李堡镇陈庄村位于李堡镇东南郊,由原3个自然村(佘港村、季庄村、陈庄村)合并而成,地处海安、如东、如皋三县交界处,北依海防公路,南邻如皋雪岸,丁堡河穿村而过,海洋铁路、海启高速纵贯东西。全村农业人口3650人,农户数1076户,22个村民小组,农户承包耕地面积4215亩,总面积3.06 平方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1.9万元。2018年底我村资产总额为241万元,净资产总额75万元,村级经营性收入为46万元。我村农业生产以稻麦种植为主,桑蚕产业远近闻名,工业生产以手工编织、针织品加工为特色。村两委会一班人在以徐福明支书为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陈庄村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
光明村 |
光明村是蔬菜生产重点村,江苏省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重点以钢架大棚为主,品种重点以大白菜、香菜、芹菜、香葱为主,辅以莴苣、冬瓜、西葫芦、辣椒、茄子等,大白菜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产量37500吨,平均年产值1500万元;香菜覆式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量6000余吨,年效益在2400万元左右;芹菜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7500吨,年收益3000万左右;香葱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量3000吨,年效益600万左右。全村蔬菜效益每亩均在万元以上,农药监测合格率100%。光明村目前已经建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12个,两家2000吨级的保鲜储藏冷库,农民蔬菜经纪人一百多人,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拥有社员300多人,达到“四有标准”,带动周边农户1700多户。农产品远销上海、南京、无锡等中大城市, 2017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仅蔬菜产值就高达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36万元。 为了进一步放大设施农业经济效应,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李堡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光明村的蔬菜经济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优育强光明蔬菜专业村。借助本村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勤劳善良的光明人民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光明全村人民热烈欢迎。 |
园墩村 |
李堡镇园墩村地处李堡东郊,与角斜接壤,221省道穿境而过,是李堡镇的东大门。全村共有人口3120人,18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3620多亩。 全村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新建的5.2公里水泥路贯穿全村,实现了砂石水泥路户户通,防渗渠组组通。 全村共有大棚蔬菜800多亩,万羽以上鸡场1个,5000羽以上鸡场8个。每年都有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大量的绿色瓜果蔬菜,形成了200多人的农、副业(家禽)、产肖、产中、产后一条龙销售队伍。我村工业有铸造、机械制造、渔网、食品用工、环保设备制造等企业,且具有一定规模。我村每年对外转移劳动力达千人以上。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我村连续5年被评为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
富庄村 |
李堡镇富庄村地处海安市东侧,是市规划的工业片区,紧邻镇区,32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1户,人口2550人,其中劳动力100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200人;留守儿童3名。 |
储洋村 |
储洋村,位于海安市李堡镇西郊,东邻李西村,西与城东镇相邻,北到北凌河。人文荟萃,交通便捷,353省道横穿我村,商机无限,全村辖区30个村民小组,划分为四个网格。共1313户,约3890人,耕地面积4500亩。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我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