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周镇迮庄村地处三县交界,南临如皋市,西傍泰兴市,属西南高沙土地区、光荣的黄桥革命老区,由原李港村、兔塘村、迮庄村合并而成,境内有三横三竖的河道纵横全村,新长铁路穿村而过。辖区总面积 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稻、小麦2300亩,桑园面积1100亩,早春马铃薯200亩,小杂粮400亩。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农户1077户,常住人口3264人,村干部6人,党员137人。迮庄村滨江傍海、物华天宝,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最具投资潜力的黄金宝地,全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真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迮庄村两委会成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以人为本从实抓起、从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渐渐宽裕;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更加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容更加整洁;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管理更加民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21109 | 226000 | -- | 查看 迮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雅周社区 |
雅周镇雅周村地处江苏名镇雅周镇镇区,省道江曲公路,通雅公路贯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商贾云集之地,镇工业集中区也位于其中.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5亩,其中良田2042亩,桑园面积403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农户1113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村干部7人,党员126人。在我村区域内经商的个体工商户300余户.近年来,我村两委会积极配合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构筑招商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为进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园区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电子、保温材料、锻造为主的工业体系。物华天宝,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最具投资潜力的黄金宝地,全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真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近年来,雅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小组的工作载体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村民,围绕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我们按照全面达小康的工作要求,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在组织实施每项工作指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以人为本从实抓起、从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渐渐宽裕;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更加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容更加整洁;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管理更加民主。 |
王垛社区 |
王垛村位于我县的西南角,西与泰县隔河相望,南边与如皋的夏堡、泰兴的周庄接壤。王垛村是由原王垛村、刘垛村、合乔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295人,耕地面积3527亩,由23个村民小组组成,村干部7人,党员154名。 王垛村属高沙土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务工收入和银杏、栽桑养蚕的收入,全村有企业20多家个体工商户38户,转移劳动力918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已经总体达小康,2009年,我村将实现全面小康。 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全体村干部真抓实干,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村级民营工业园的建设,发展“一村一品”,搞好银杏的深加工、大棚蔬菜的种植和奶牛的养殖,力争形成规模。 我村正在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村内的路桥建设,同时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抓前头、带后进、促中间的方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张莫天社区 |
张莫天社区:位于雅周镇东北4公里处。 张莫天村隶属于海安县农业经济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县市交通重镇——雅周镇,位于海安河南高沙土地区。张莫天村面积3300多亩,南起雅周镇迥垛村、张垛村二村、北接曲塘镇、东到雅周镇许家庄村、西至雅周镇周机村。现在的张莫天村于2001年乡镇合并调整时,由原来的张垛乡张莫天、张夏、邵庄等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管2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4392人,耕地面积4411亩。其中桑田面积1120亩,粮田面积3219亩,车口11座。栟茶河(运河),孙倪路(县级公路)穿村而过,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张莫天村是雅周镇特色产业养殖村,桑蚕饲养全镇第一,蛋禽饲养量20万羽,生猪每年出栏4000头,羊1000多只。 |
兴雅社区 |
雅周镇兴雅社区位于江曲线东侧,南雅线北侧,紧邻雅周镇区,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社区建筑采用仿徽派民居风格设计,以多层建筑为主,辅以部分小高层,由润雅、富雅、吉祥、如意、龙腾、兴雅花苑六个小区组成,共116幢2810套,全部居民入住后人口规模近8000人,是海安最大的农民安置区。 社区内规划有中心公园、休闲广场、文化中心等居民健身休闲场所,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广电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 社区内迎宾路直通204国道连接线,世纪路、益民路、花渔港路纵横相接,确保居民通畅出行。主干道世纪路,区内长达1000米,两侧绿化全部完成,沿线商铺林立,成为雅周的有一条特色商业线。 兴雅社区党委及社区居委会已经成立,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己经投入使用,为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进行日常管理。随着小区功能的日益完善,兴雅社区将会为生态雅周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绿色康居雅周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
鸭湾村 |
雅周镇鸭湾村地处江苏省海安县西南角,属于黄桥革命老区,由原来的鸭湾、虾湾、仁巷三个村合并而成,分别与泰州地区两个县级市的古溪、蒋垛接壤,边境线长3.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23个村民小组,农户1172户,总人口3520人,农村劳动力1075人,总耕地面积4080亩,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420元。全村八个党小组,党员人数148人,其中建国前老党员16人,现有在职在编村干部6人,均是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近年来,我村两委会积极配合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构筑招商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全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真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近年来,鸭湾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小组的工作载体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村民,围绕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我们按照全面达小康的工作要求,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在组织实施每项工作指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以人为本从实抓起、从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渐渐宽裕;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更加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容更加整洁;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管理更加民主。 |
迮庄村 |
雅周镇迮庄村地处三县交界,南临如皋市,西傍泰兴市,属西南高沙土地区、光荣的黄桥革命老区,由原李港村、兔塘村、迮庄村合并而成,境内有三横三竖的河道纵横全村,新长铁路穿村而过。辖区总面积 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稻、小麦2300亩,桑园面积1100亩,早春马铃薯200亩,小杂粮400亩。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农户1077户,常住人口3264人,村干部6人,党员137人。迮庄村滨江傍海、物华天宝,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最具投资潜力的黄金宝地,全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真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迮庄村两委会成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以人为本从实抓起、从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渐渐宽裕;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更加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容更加整洁;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管理更加民主。 |
东夏村 |
东夏村位于雅周镇东大门,东隔焦港河,南邻迮庄村,北接张垛村,西与钱庄村毗邻,东西方向的海王线贯穿全村,南北方向的王张路傍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共计4020亩,其中粮田3100亩,桑园920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320元,2009年有望达到8000元。全村由29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定职村干部6人,后备干部1人, 共计1280户,常住人口3960人,其中党员143人。东夏村原隶属于黄桥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秋,全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营溪支部就是在东夏村的翁家庄小桥诞生的。1942年10月著名的东夏庄战斗中八路军全歼敌伪独立11旅,受到苏中军区通电嘉奖。在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反动派驻营溪地方武装的斗争中,东夏村人民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为东夏村人民的独立全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2000年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东夏村由此而得名。目前全村共有工业企业4家,年产值1600万元。东夏村是传统的孵禽专业村,孵禽历史有百年之久。此外,养猪、养蚕等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是全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100头以上的饲养大户有30多户,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全年养蚕2600张纸以上,外出打工人员有1500多人,其0国劳务人员达到120多人,颇具优势。东夏村村民遵纪守法、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全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近年来,东夏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向上、奋力拼搏、艰苦奋斗,该村先后被授予“两个文明先进村”、“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 |
金庄村 |
金庄村位于雅周镇南部,地处如、海、泰三县市交界处,属黄桥革命老区范畴,由原金庄、万庄、汪陈三个村于2001年4月合并而成。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216户,总人口3863人,劳动力1412人,全村共有党员126人,6个党小组,在职村干部7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3人。耕地总面积4085.6亩,其中桑园936亩。年产蚕茧127.68吨,银杏126吨民营企业8家。2008年全村实现总产值6526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总收入2231万元,二产经济总产值3970万元,三产服务业收入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0元。村两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地理和交通的优势,以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和全民创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金凤还巢”工程。目前,已有公司制企业8家,个人独资企业8家,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经济板块,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村民真正的到了实惠。 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围绕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新风典范,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规范村民的言行,促进了党风、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我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上下共同努力,一个文明、和谐、富饶的金庄村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
迥垛村 |
迥垛村由原迥垛村、蒋桥村、姜庄村合并而成, 地处县西南角,位于雅周镇镇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4国道连接线、曲雅公路贯穿村庄,村内主干道分明。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56人,劳动力1450人,党员100人,村干部8名(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各1名) 。 迥垛村环境优美,拥有垃圾池50个,并制定了严格的垃圾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机构和保洁员管理制度,绿化造林4000株以上,新载桃园40 亩,道路硬化、沟壑疏浚基本完成。村级党支部机构健全,村党组织机构完整,除了成立村委会、民兵组织,社区诊所等也落成。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村委会坚持村务公开,组织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进行村务公布和财务公布。 迥垛村在全村广大干群的努力之下,着力打造一个“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 |
杭窑村 |
杭窑村位于海安县西南边缘,雅周镇西南边角,南与泰兴市古溪镇红旗村,姜堰市蒋垛镇溪河村接壤,西与姜堰市蒋垛镇高曹新村毗邻,是黄桥革命老区东北边境,苏中七战七捷海安西南的大后方。2001年4月由原许里村、掘龙村、杭窑村合并而成。共有23个村民小组,1355户,总人口4028人,劳动力1960人,党员135名,5个党小组。总耕地面积4482亩,其中桑园1200亩,主要排灌河道为:中心河,南雅河,新华河,掘龙河。全村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2.6公里,总面积8.32平方公里,建有四级公路8.9公里,非等级道路30公里.村内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惠民农资连锁店四家,自来水普及率95%以上,数字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率85%,村有办公室、服务中心活动室,2010年实现经济总收入5300万元,人均纯收入7300元。现有村干部8名,党支部书记一名、副书记两名,支委两名,村委会主任一名,委员两名。 近年来,受中共雅周镇委员会、人民政府“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表彰,被中共海安县委、县政府授予“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村民自制模范村”、“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农业机构调整先进单位”,中共海安县委组织部授予的“党建工作示范村”,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民主法制示范村”“安全文明村”。南通市、海安县司法局分别授予的“民事调解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 |
东楼村 |
东楼村是江苏省南通海安市雅周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206211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21。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鸭湾村、雅周社区、王垛社区、张莫天社区、迮庄村、东夏村、兴雅社区、金庄村、迥垛村、杭窑村、庞庄村、张垛村、许家庄村、周机村、钱庄村相邻。 |
庞庄村 |
庞庄村地处雅周镇西北角,西临姜(堰)黄(桥)河,与姜堰市大伦镇接壤,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是海安县第二大村,全村共有39个村民小组,农户1849户,农业人口5798人,劳动力2826个,耕地面积5619亩,其中桑园面积1063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02元。庞庄村民风淳朴、物产富饶,村舍整洁,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最具投资潜力的黄金宝地,全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真诚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庞庄村两委会成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以人为本从实抓起、从快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生活渐渐宽裕;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素质逐步提高,乡风更加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容更加整洁;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管理更加民主。 |
张垛村 |
张垛村隶属于海安县农业经济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县市交通重镇——雅周镇,位于海安河南高沙土地区。张垛村面积3838多亩,南起雅周镇东夏村、北接许家庄村、东到孙庄镇、西至雅周镇迥垛村。现在的张垛村于2001年乡镇合并调整时,由原来的张垛乡张垛、丁许、曹王等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管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12户、3687人。新近修建的王张路贯穿全村,其沿线两侧初步形成海安县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进行大棚设施栽培、花卉种植等项目。在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张垛村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党的-为指引,大力落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先后多次荣获全镇 “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村”、“争先进位先进村”等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
许家庄村 |
许家庄村隶属于海安县农业经济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县市交通重镇——雅周镇,位于海安河南高沙土地区。地处焦港、栟茶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北邻曲塘镇大陈庄、东接孙庄镇营溪。该村于2001年乡镇合并调整时,由原来的张垛乡许家庄、王乔、夏殷庄等三个村合并而成,辖管26个村民小组,1204户,人口3051人,拥有耕地3267亩、桑园737.2亩。 在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家庄村根据上级党委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致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并荣获 “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村”、“民主法制先进村”等镇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
周机村 |
周机村隶属于海安县农业经济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县市交通重镇——雅周镇,位于海安河南高沙土地区。周机村面积3300多亩,南起雅周镇迥垛村、北接曲塘镇富民村、东到雅周张莫天集镇区、西至雅周镇东楼、庞庄二村。现在的周机村于2001年乡镇合并调整时,由原来的张垛乡南塘、谈庄、周机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管26个村民小组,有1240户、计4180多常住户籍人口。周机村是雅周镇乃至全县的家禽饲养大村,家禽饲养和蛋禽生产成为全村第一农副业。 |
钱庄村 |
钱庄村是由原钱庄村、竹柯村、徐庄村、夹巷村合并而成,西与镇区接壤,东临东夏村,南靠王垛村,北与张垛村相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距镇中心1.5公里,距新204国道15公里,距白古线3公里,另有南雅线和王张线纵贯我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辖区总面积5.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2亩,其中小麦、水稻、玉米2600亩,桑园面积962亩,由28个村民小组组成,农户1262户,人口4100人,村干部7人,大学生村官1名,党员168人。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蚕桑为主,2008年农业总产值2500万元;截止2008年,有工业企业22家,年产值2亿元,其中定报企业7家,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的产业经济;近年来,我村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从业人员达400多人,三产总收入700多万元。 。 钱庄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雅周,实现中国梦”的目标,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手抓经建设,一手抓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