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通 >> 海安市 >> 南莫镇 >> 南莫村

南莫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莫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莫村简介

  南莫镇南莫村地处镇政府北边,全村总人口4000人,总耕地4050亩,共29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总数144名,近年来南莫村先后吸引福建老板在我村投资兴建蘑菇大棚100座,成立了惠民食用菌合作社。07年建菌种厂一座占地30亩,08年流转土地300亩,一期已建成100亩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了盛泰畜牧有限公司,村工业小区已落户两家,现在东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已投产,另一家正在装修。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至2008年底,全村已建水泥路道11公里,全部配套立体绿化,新型排涝车口6座,新建灌溉车口6座,配套防渗渠道7.6公里。为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我村先后投入几万元,购置了垃圾桶,配置了垃圾池和中转房。全村共配备了8名保洁员,成立了清运生活垃圾、清理河道水面的保洁队伍。在07年底我村一次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两层750多平米的公共服务大楼,配齐了卫生服务站,解决了我村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现在的南莫村,呈现出道路既宽又整洁,田园干净,河道水清,家园卫生,环境优美的新面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621112 226000 -- 查看 南莫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莫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莫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沙岗社区

  沙岗社区:位于南莫镇西北3公里处。    近年以来,沙岗村先后投入近106.5万元建成水泥路5.5公里;沙石路25公里;疏浚整治了立11条河道8公里;清淤土方9万方;投入90万元对所有干道两侧、河道坡面以及村庄内部进行绿化,植树570亩,1938棵,绿化率达21%;成立了村级保洁公司,投入6.8万元配置垃圾桶168只、保洁人员6人,对河道、道路以及居民生活区实行全天候保洁,实施长效管理。如今,沙岗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好。不久的将来,沙岗村将变得更加优美靓丽。  

邓庄社区

  邓庄社区:位于南莫镇以东2公里处。   邓庄村由原夏庄村、九顷村和邓庄村合并而成。地处南莫镇东部,东与墩头镇宝祥村一河之隔,南与砖桥村接壤,西跟姜刘村交界,北与柴垛村毗邻。如今的邓庄村南北有南双公路,东西有宁启铁路,交通便捷,资源优势,人才荟萃,是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得主王庆根的家乡。    邓庄村共有 20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2634人,住户979户,总面积2667亩,其中桑园面积429亩,耕地面积2238亩。村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捷,河网从横,全年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具有海洋性季风性气候的特点。    村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镇定报企业一家、个体户12家、农贸市场一处、商业网点4个。几年来邓庄村党员干部在搞好养禽、养蚕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全年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总产值达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党支部不断加大力度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已经基本标准化。    2006年以来,本村先后被评为“农村公路升级达标、先进单位”、“水利工作先进单位”、“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环境优美合格村”、“江苏省卫生村”、“环境整治合格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兴南社区

  兴南社区:位于南莫镇东侧。   兴南村属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集镇村,曲白公路、353连接线、208县道东西南北贯串本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892人,非农人口4324人。兴南村共有干部6人,其中定编村干部4人,后备干部1人。兴南村村委会由徐玉忠、钱芳、何丽3人组成。2017年,兴南村把招商引资、税收分成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主攻目标,共引进客商落户南莫6家,实现税收分成超5万元。兴南村收入主要来源于资产盘盈、农贸市场摊位费、木材市场门面房租金,2017年村营收入达161万元,年年以15%以上的幅度递增,2017年度获“三星级村”。  

朱楼村

  朱楼村由原来秦楼村和朱楼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南莫镇西南片和姜堰市娄庄镇新龙村相邻。是南莫镇的西大门,村内水泥路已经覆盖各村民小组,交通便利,区位突出,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朱楼村现有耕地面积3000亩,总人口2621人,18个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村。 全村以种桑养蚕、畜禽业养殖为基础产业,外出务工人员近千人,享有“建筑之乡”的美称。近年来, 朱楼村党员干部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积极投生经济、文化发展,在全村掀起浓烈的经济氛围。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多家民企,带动就业人员近百人,为南莫镇发展贡献力量。在民生上,村委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等按照上级要求基本实现了覆盖化。    朱楼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及时做到村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指正,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被上级政府的表彰。      

南莫村

  南莫镇南莫村地处镇政府北边,全村总人口4000人,总耕地4050亩,共29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总数144名,近年来南莫村先后吸引福建老板在我村投资兴建蘑菇大棚100座,成立了惠民食用菌合作社。07年建菌种厂一座占地30亩,08年流转土地300亩,一期已建成100亩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了盛泰畜牧有限公司,村工业小区已落户两家,现在东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已投产,另一家正在装修。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至2008年底,全村已建水泥路道11公里,全部配套立体绿化,新型排涝车口6座,新建灌溉车口6座,配套防渗渠道7.6公里。为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我村先后投入几万元,购置了垃圾桶,配置了垃圾池和中转房。全村共配备了8名保洁员,成立了清运生活垃圾、清理河道水面的保洁队伍。在07年底我村一次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两层750多平米的公共服务大楼,配齐了卫生服务站,解决了我村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现在的南莫村,呈现出道路既宽又整洁,田园干净,河道水清,家园卫生,环境优美的新面貌。  

姜刘村

  姜刘村位于南莫集镇东南,宁启铁路从村中心东西穿越,东与邓庄村相邻,西与于桥村一河之隔,南与砖桥村接壤,北与柴垛村交界。于2001年4月,在行政村调整时,由原姜刘村和日华村合并而成,共21个村民小组,930户,总人口2863人,2953亩耕地,其中:352亩桑田。以种植业为主。2016年底,实现村经济总收入1156.21万元,人均纯收入 1.75万元,农林牧渔业收入 742.85 万元,村工业和建筑业收入95万元,农业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61.21万元。姜刘村种有南通市文化名片树——榨榛林,培育榨榛树苗25万株,是目前江苏省南通市最大的榨榛苗木种植基地。2012年通过“江苏省卫生村”验收。2016年9月,被海安县人口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海安县幸福家庭计划示范村(居)”;2016年11月,被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7年村营收入达42万元,2017年获“一星级村”。  

黄陈村

  海安县南莫镇黄陈村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最西北角,于盐城、泰州、南通三市交界,全村现有总人口4130人,党员数188名,总面积8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通过创建省文明村以来,全村的村风正、民风好,村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    一、地理位置    黄陈村 地处南莫镇 西北部 ,东与 沙岗村 相连,南与 唐庄村 交界,西部、北部与 东台 接壤。   二、历史沿革   黄陈村, 2001 年 4 月区划调整,由原来的黄庄、韩季、江徐、新村合并而成。   三、总人数 4260 名,总户数 1354 户,村民小组 34 个。   四、占地总面积 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300 亩。   五、道路总长度 20.08 公里,其中:三级公路 2.6 公里,农四路 13.4 公里,农五路 2.1 公里,沙石路 4.9 公里。   六、河道总长度 46.25 公里。   七、垃圾中转房 1座,建设地点 12组 。   八、垃圾收集设施 19 个,其中:垃圾池 7 个,垃圾房 48 个,垃圾箱 105 个,垃圾桶 30 个。   九、保洁人员数 7 名,其中生活保洁员 5 名,河道保洁员 2 名。   十、其他:卫生服务站 2 个。   

柴垛村

  柴垛村由原邓舍、双高、柴垛于2001年4月村级区划调整合并而成,地处南莫镇东北片,下辖28个村民小组,1128户,人口2870人,从事劳务输出劳动力800多人。村区城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0亩,2016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已经建成的353省道穿村而行,与正在建设的403省道相交叉,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全村共有党员14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贫困人口148名,其中五保户26,户低保户51户,一般贫困户23户,因病致贫为主要致贫原因。有村级卫生室1座,村医3名,2016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0%,新农合参保率98%。村里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少部分农户养蚕、鸡和羊,但单体规模小,且劳动强度大,收益偏低;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为50.29万元,主要来源于发包和规费征收;目前已建成农四路12公里,沙石路12公里,一线圩提9.6公里,排涝泵站4座,圩口闸7座,灌溉车口28座,硬质渠道5.12公里。村内小型企业9家、规模企业2家,邮局,农商行银行各1家;村为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文化体育广场约400平方米。  

高杨村

  高杨村:位于沙岗社区西南2公里处。   高杨村2001年4月由原来的沙岗乡杨垛村、金杨村、高垛村合并而成,位于南莫镇的最西部,南与泰州市娄庄镇先进村接边,西与东台市溱东镇鲍南村相连,是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24个村民小组,2890人,2880亩耕地。高杨村党总支设一个园区党支部,五个党小组,党员120人。二年来新发展2名党员,及时转正了2名预备党员,培养了2名积极分子。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高杨村在2017年一次性通过省水利厅的验收,荣获江苏省水美乡村的荣誉称号。拥有一个村级创业园,11家涉及服饰、粮食深加工、热交换器等创业的企业入驻园区,发展2个县以上规模项目农业农场。高杨村收入主要来源田亩租金、水面承包、税收返还。  

林庙村

  林庙村位于南莫镇南首,南与曲塘镇章郭村交界,北与于桥村相连,东与砖桥村接壤,西与朱楼村相邻。本村设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部设在林庙村8组,村民小组共22个,全村总户数1035户,总人口2865人,社会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0亩。其中粮田面积2670亩,桑田面积980亩,另有水面积305亩,以种植业和桑田饲养为主。林庙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25人,其中男党员95人,女党员30人。支部委员由王根宝、吉小玲、周昌宝3人组成,林庙村党总支部是由农业党支部和老年党支部组成,共有4个功能性党小组,分别为环境整治党小组、流动党员党小组、调解纠纷党小组、志愿服务党小组。  

于桥村

  于桥村地处南莫镇中片,行政村合并前,原于桥村和原姜甸村经济基础相对溥弱,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到位,村民们因此极为不满,为此,合并后的新建制于桥村两委会一班人,与时俱进,立足于桥实际,放眼长远,一切从于桥大局出发,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以要想富先做路为出发点,以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和化解村级债务为抓手,将集体闲置的房屋和宁启铁路江曲公路闲置的近200亩取土坑,采用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公开竞价发包,有效地充实了集体经济。目前,全村已建成农四路4.38公里,全村组组道路砂石化,有效地促动了村民们的全民创业热情,支部书徐忠华,党员田砚兵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中,率先带头创办了自已的企业,给全村广大党员和村民树了个好样,目前,全村己有7家属于本村村民自已的企业在村级创业园落户,全村所有的党员都有自已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意项。于桥的全面小康可望能够实现。   

严马村

  严马村由原南马村、严庄村、陈舍村、土城村四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南莫镇西郊区,与姜堰地区相邻,是南莫镇开发区的西部展示区,村内水泥路已经覆盖各村民小组,交通便利,区位突出,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严马村现有耕地面积4104多亩,其中粮田面积3844多亩,桑园面积260多亩,总人口为4119人,有1480户,共40个村民小组,为南莫镇第二大村。    全村以种桑养蚕、畜禽业养殖为基础产业,外出务工人员近千人,享有“建筑之乡”的美称。近年来,严马村党员干部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投生严马经济、文化发展,在全村掀起浓烈的经济氛围。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两家民企,带动就业人员近百人,为南莫镇发展贡献力量。在民生上,村委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等按照上级要求基本实现了覆盖化。    严马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及时做到村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指正,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被镇委、镇政府表彰、嘉奖。    严马村现已成为南莫镇向外展示的一张西部名片。  

砖桥村

  砖桥村位于南莫镇的东南角,南接曲塘镇章郭村,东与曲塘镇群贤村相邻。有南双线三级公路南北穿村而过,正在规划中的403省道,南接S28高速,北通353省道,预计2019年通车。砖桥村2001年由原永胜村、曹桥村、池头村合并而成,村常住人口2986人,912户,26个村民小组,基本农田4483亩,耕地2832亩,水面216亩。砖桥村农业生产以稻麦(蚕桑、稻麦等)为主,村内落户企业5家,主要从事印刷,纺织,并线等小型加工生产。2017年村营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万元,其中在本村内从事农业生产或打工获得的收入约1.26万元,占85%。   砖桥村党总支共有正式党员124人,其中男党员101人,女党员23人。支部委员由周宝根、吕秀兰、徐慧、张毅、张秀娟5人组成。砖桥村党总支部是由农业党支部、老年党支部组成,共有8个党小组。近年来,砖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带领全村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变化,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青墩村

  青墩村位于海安县城西北部,属里下河水网地区,圩堤总长度18020米,圩口闸14座。东与南莫镇南莫村相连,北与墩头镇隔河相望,西与本镇沙岗村、唐庄村接壤,南与严马村、姜堰市相连,县级曲白公路、东塘河从村中部穿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村现辖26个村民小组,1402户村民,总人口4014人,村内区域面积7260亩,耕地面积4044亩,现有中共党员175名。青墩村拥有独特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墩新石器遗址,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高凤英烈士墓,有青墩护国古寺佛事活动点等,这些皆为青墩村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本村其工业主要特色产业为铝冶炼专业,全村从事铝冶炼专业户129户,从业人员300多人,年工业产值3.2个亿;农业主要特色产业以大棚西瓜和大棚无土蔬菜为主种植示范基地100多亩。2005年以来我村以创建小康示范村为契机,围绕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取得较好的创建实效。2008年全村三业总产值4.6个亿,人均纯收入8958元。2008年底小康示范村创建考核评比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四村”建设先进村;各项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综合考核先进村;被省、市综治委表彰为“民主法制示范村”。  

唐庄村

  唐庄村由原唐庄村、丁舍村、张西村合并而成,位于南莫镇西部,南边与姜堰市娄庄镇朱翟村一和之隔。沙娄桥的建设促进了两村之间商业文化的发展,为我村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庄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户数,总人口,22个村民小组,唐庄村党支部共有109人,村支部一班人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村水泥路的建设自来水、有线电视、调频广播的发展,电话户户通工程以及环境绿化大大改变了我村的村容村貌。近年来村投入8000元修建水泥路7条2300米,沙石路3700米,砖路,疏通河流清淤土方,投入120万元,配置垃圾桶65只,组织清运车辆3辆,行动人员6人,对河道路道进行定期清洁。    唐庄村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互相交流,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尽心尽力为创建农村小康而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校林村

  校林村是由原双元,校林,校东3村合并。总面积3264亩。总人口3200人1057户21个村小组。全村道路总长37公里。河道20.73公里。全村共建垃圾中转放2个垃圾收集实施133个。  


南莫村特产大全




南莫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