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村地处墩头镇政府的东北角,由3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户数1705户,5049人,耕地面积8362.2亩,水面760亩。近年来,东湖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村内各项工作,村支部一班人高举旗帜,团结拼搏,围绕村情民意,做好传统农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此同时在原有经济基础的薄弱的情况下,村支部找问题、想思路、谋发展,抓住一切招商引资机会,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带领村民为全面达小康而不懈努力。
东湖人继续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达小康,以时代的步伐更亮更长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路,更先进的做法,更劲的动力,更有力的措施,勇攀高峰,更创辉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21113 | 226000 | -- | 查看 东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垎村 |
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长垎村位于墩头镇的东南部。全村水陆交通便捷,串场河、胡墩河傍村而行,平坦宽阔的海仇路,海瓦路,古南路贯穿长垎村,新建的204国道穿境而过。全村现有2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数目达到3470余人,面积3.46平方公里。“一种四养”是长垎村的支柱产品,在种好粮食的基础上,发展养蚕、养鸡、养水产、养种母猪,向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市场农业发展。全村家禽养殖达40余万羽,家蚕养殖年均都在4000余张,是茧丝绸产品的养殖基地。 为构进和谐社会,建设新墩头,长垎村加大环境整治力度。2003年,长垎村开始进行河道整治、河道清淤。2008年长垎村创建环境优美示范村、清洁养殖先行村。与此同时,长垎村利用交通发展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村级经济,先后有江苏光明蓄电池公司、金鑫纸业、中山化纤公司等大小十多家企业落户长垎村,为长垎村劳动力转移搭建了平台,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此外,长垎村通过开发利用原有的江舍小学旧址,经过5年的努力,先后建成社会卫生服务站、全民健身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年来,长垎村加大投入改善村民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以朱立荣支书为首的村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一方面抓村经济建设建设,一方面抓村精神文明建设,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
千步村 |
千步村位于墩头镇东南方向,与海安镇、曲塘镇交界,由原千步村、坚持村、中山村、烈士村合并而成。总面积7.7146平方公里,34个村民小组,1520户。千步村作为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拥有一处抗战纪念碑,即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陵园现占地3.3万多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8万多平方米。1944年11月,紫石县政府和联抗部队为安葬抗战中牺牲的161名烈士建立了烈士陵园,始称“联抗”烈士墓。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千步村的村名源自“千步沟”一说,即“千铺沟”,刘伯温带兵作战途径千步乡,宁愿自家将士们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休息,也不愿惊扰村民,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为纪念刘伯温,村民就将“千铺沟”的故事代代相传。 现在的千步村,交通便捷,宁启铁路穿村而过,204国道,353省道毗邻村郊,区位优越,商业机遇多;村内环境方面,干净整洁,绿化等基本设施实现标准化。千步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快速发展。为文明城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墩头村 |
墩头村位于墩头集镇所在地,是由原曹庄、墩头两村合并而成,共有20个村民小组,918户,2642人,耕地2885亩,墩头村土壤肥沃,鱼肥水美,农业以粮食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畜禽为主,虬泓山庄特色养殖、餐饮名扬四方,204国道、墩仇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勤劳朴实的墩头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墩头村投资兴业。 |
墩北村 |
墩北村由原汪舍村、海舍村、姚断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墩头镇墩北大河以北,地处海安县里下河腹地,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改线后的新204国道穿村而过,给墩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商机。全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为0.85平方公里,河道总长度49.87公里。全村种植面积为8440亩,桑1800亩,人均耕地1.51亩,现有41个村民小组,人口5360人,劳力2420人,农户1862户,村现有在编村干部8人,全村现有企业6家,个体私营户286户,现有水泥路道7.8公里,养殖大户35户。全村设立垃圾中转站2个,垃圾池8个,设立130只垃圾箱分布在全村41个村民小组的各个角落。墩北村连续三年被县表彰为“四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几年来,墩北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经济建设, 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广播电视“双入户”,农电改造环境优美,基本实现了合格村的标准。 墩北村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全村各业都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将进入全面小康行列。 |
墩西村 |
墩西村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镇西,东至湖墩河南北相接,北至墩北河东西相壤,南至墩白河东西相邻,西至杨舍河与杜楼相隔。仇湖公路、新老海白线公路纵横交错,下辖15个村民小组、户籍户数1001户,户籍人口3511人,常住人口2933人。墩西村共有定编干部5人,后备干部2人。 全村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防洪闸5座,排涝车口2座,防洪圩堤5.16公里,交通桥梁15座,三级河道1条,四级河道12条。 |
古语村 |
古语:“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以人为本,厚民、富民,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定、殷实。我们双新村“两委”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我们双新村辖二个自然村(双楼、新垦),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68人,共有耕地2752亩。东边与长垎为邻,中加新204国道,南面和禾庄接壤,西频杜楼,北同墩头为伴。我们按照“立足新起点,明确新定位,营建新优势,激发新活力,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双新”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托丰富资源,传统产为优势以及成熟的种养技术,调优农业结构,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古语村农业以小麦、水稻为主导产业,现在都能筛选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精耕细作,加之这两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一个丰收接着一个丰收,全村仅此就收入400多万元。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向外转移。现在古语村在外打工人员276人,年收入在270多万元以上。 古语村现有养鸡专业户13家,共养蛋鸡5万多只,年收入100多万元,肉鸡3000余只,收入7万多元。鱼塘10个,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畜牧业、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使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 招商引资富村富民,古语村现在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已有江阳线业、兄弟合纤、墩头油储公司、墩头污水处理厂三个开发公司落户古语村,他们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一年一个新台阶。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奠定了惠农工作的坚实基础。现在古语村群众修建沼气池5座,修建沥青路,水泥路共7.5公里,总投资37万元人民币。 古语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00多人,结束了有病没钱看的历史。 今天,免征农业税,出行不太累,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用上-电,吃上安全水、、、、已成为古语村的真实写照。 今后,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走群众路线,畅通民情渠道,善纳群众意思,按照群众的意愿办实事。结和-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
杜楼村 |
杜楼村位于墩头镇西部,北临海安瓦甸镇,与盐城东台接壤。现有村干部合计6人,村长从事村务工作近四十年,对村管理有加。现有30平方农家书屋一间,书本杂志千余册。杜楼村属于里下河地区,河道20.5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全村村民900余户村民合计2410人,承包面积2887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杜楼村大力发展村级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亦工亦农之路。到目前为止,全村经工商注册的企业共计13家。由杜楼村会计辅导员周晓冬及其父亲创办的明益织布厂年产值300万元。外地老板创办的科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产600万元。由村书记牵头的加友葡萄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已达百亩。杨书记预计:“如果技术成熟,杜楼村将发展千亩葡萄园”。2008年全村工业产值2.2亿,上缴国家利税360万,名列全县前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杜楼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创立了以村干部为首,各村民代表为辅的领导机制。新建、配备了垃圾房、垃圾桶52个,建立了专职保洁员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实现了路边无垃圾,河水无臭味,家家户户讲清洁。另外全村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全面达小康知识宣传,村名素质不断提高。全村有线电视发展超额完成目标,收到上级领导多次夸奖。 |
毛庄村 |
毛庄村由原毛庄、卢庄、崔庄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里下河,交通枢纽的墩头镇中部,海白、海邓、吉双公路穿境而过,胡墩河傍村而行,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毛庄村现有26个村民小组,1260户3766人,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先进集体,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双建设”示范村党组织,海安县文明村、海安县小康示范村、海安县环境优美示范村、海安县首家成村级党总支。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一班坚持走工业富村强村之路,并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上毛庄村是海安县一个以化纤制线为主的特色强村,它的特色是“以小见大”,二十多年来,围绕“一根丝、线”做大做强再生产文章,在全国制线行业领-。江苏通海线业有限公司、江苏华洋尼龙有限公司、天海合纤厂、利来纺织材料厂等4家骨干企业和19家私营企业,工业总人数1000多人,80%为毛庄村人,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4.8亿元。 以工业带动农业,反哺农,稳定一产创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齐头并进,其中优质水稻面积3860亩,成为“里下河大米”的重要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大米220吨,小麦面积3820亩,年产300吨弱筋小麦,成为“奇香饼干”的主要原料生产基地;360亩桑园,每年发蚕种2200张,年产蚕茧2吨,是全县丝绸之乡的优质蚕茧生产地之一。全村家禽饲养量达32万羽,也是全县禽蛋之乡的集体村之一。 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南通市唯一的村级农业综合,更大地方便群众农忙时耕种,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双入户”,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农村“三位一体”的环境整治进入正常化管理。 毛庄村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 |
新海村 |
新海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301户,总人口3900人,耕地面积4400亩,水面1100亩。新海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达小康,以时代的步伐,更亮、更长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路,更先进的做法,更强劲的动力,更有力的设施,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
吉庆村 |
吉庆村是新胜村与吉庆村合并而成,是原吉庆镇政府所在地,又是墩头镇工业集中区所在村,全镇亿元企业三家,落户我村有三家,大、中、小企业共六十多家。海白公路、海瓦公路、海白线延段三条公路横穿我村。全村总面积2760亩,20个村小组,980户,常住人口3700人,村两委会一班人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发展,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5亿元,名列全镇之首,我们将全力推进小康的进程,力争2009年全面达小康。 |
宝祥村 |
宝祥村位于海安县墩头镇的西南角,由田乔、严网、网南、宝祥四个村合并而成,面积6138亩,45个村民小组,1768户,常住人口5216人,村党支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村级经济稳步增长,勤劳、勇敢、聪慧的宝祥人民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以富民强村为发展目标,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物质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演绎了一曲发展之歌和谐之歌。 |
新舍村 |
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 新舍村位于墩头镇的西部,与南与南莫镇,西与白甸镇接壤。全村共41个村民小组,1638户,4258人,耕地面积6700亩,水面1200亩,是墩头镇的大村,由原来王舍、杨舍、夏舍和江舍四村合并而成。境内河网密布,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今年来,新舍人根据以党中央的号召,以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本着开拓进取,与实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带领群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二三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建立五美新村,而努力奋斗。 新舍村领导班子,在颜忠明支书的带领下,通力合作,不断创新,搞好农村经济,一方面抓建设,一面抓民主党建,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泥路、自来水、绿化、有线电视广播等实现标准化,同时也是南通市环境建设合格村。 |
仇湖村 |
仇湖村位于墩头镇东首,与盐城市东台市富安镇接壤,全村有32个村民小组,党员119人,耕地面积6500亩,地势低洼,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9年以来,为实现县委指出的全面达小康要求,我们更新观点,解放思想,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向规模生态农业发展。目前,成片果园1700多亩,特种养殖500多亩,促步向高效农业发展。 全村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村两委领导多次外出招商,洽谈业务,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仇湖工业园区。 |
东湖村 |
东湖村地处墩头镇政府的东北角,由3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户数1705户,5049人,耕地面积8362.2亩,水面760亩。近年来,东湖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村内各项工作,村支部一班人高举旗帜,团结拼搏,围绕村情民意,做好传统农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此同时在原有经济基础的薄弱的情况下,村支部找问题、想思路、谋发展,抓住一切招商引资机会,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带领村民为全面达小康而不懈努力。 东湖人继续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达小康,以时代的步伐更亮更长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路,更先进的做法,更劲的动力,更有力的措施,勇攀高峰,更创辉煌。 |
西湖村 |
西湖村地处里下河鱼米之乡,坐落于海安市墩头镇东部,是仇湖集镇所在地,东依串场河,西连204国道,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共21个村民小组,居住人口6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380人,硬质渠道20公里,圩堤13公里,排涝站8座,闸口11座。辖区内有大棚蔬菜、黄金大米、气雾栽培蔬菜、生物肥料、特色桃园、文圣特种养殖等一批高效农业。 |
禾庄村 |
禾庄村地处里下河鱼米之乡,座落在墩头镇东北部,分别与本县白甸镇、东台市安丰镇毗连。安仇公路和串场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2001年4月,经行政村区划调整,原湖兴村、联湖村、禾庄村合并为现在的禾庄村。全村总人口3020人,2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887亩。该村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农民劳务输出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全村在外从事建筑业的有320人,出国劳务60人。农业主要是粮食、油菜种植和栽桑养蚕。养殖主要是家禽家畜养殖和水洋养殖。全村有并线、制绒等15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58户。2008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 |
凤阳村 |
凤阳村是原仇湖镇蒋阳村与凤凰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墩头镇东北部,地处海安里下河,北部与东台市安丰镇接壤,边界全长近5公里,是全镇与邻县边界最长的村。全村现在1019户3010人,共17个村民小组,现有总耕地面积4590亩,可耕地面积3729亩,全村以桑园为主体,面积达2200亩,群众收入逐年提高,村级班子团结一致,带领群众奔小康。今年是全县达小康之年,我们与达小康的人均收入8000元还有一点距离,我们决心巧借外力,更激发内力,奋勇直追,跟上全县“全面小康”的发展进程,确保2009年凤阳村实现全面达小康目标。 |
双溪村 |
双溪村由原北庄村、林塘村、周溪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城北郊,距204国道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双溪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800人,24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166人,8个党小组,是海安县文明先进村。几年来,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三清工程”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双溪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被墩头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双溪村村是墩头镇甚至是海安县一颗璀璨的明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