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曙光村坐落在下原镇东北方向,位于下原镇、桃园镇和林梓镇交处,交通便利,通达工程完善,曙光路、下驾原路和野树路贯穿其中,司马港河、杨马河和司跃河流经村庄,水陆运输发达,有个人投资码头2座,沿河有大小车口4座。
曙光村有农户998户,常住人口3307,其中大部分为汉族,也有十几人为少数民族,其中包括白族、彝族、傣族、壮族等,有的是根本地人结成家庭,有的是三峡移民来此,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融洽相处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曙光村占地面积3963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203.6亩,村民多有种植银杏树的习惯,人居环境优美,人均寿命均高于全国标准,素有长寿之乡的美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82107 | 226000 | -- | 查看 曙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桃园社区 |
桃园村位于下原镇东首,邻靠204国道,人口3112人,27个村民组,2700亩耕地,党员76名,村民代表62人,村干部7人,村建立了党总支,下辖种养、工商、综合、流动党员支部等四个支部。 桃园村近10多年工业经济主要以医疗器材为主,目前发展为专业村,共有医疗器材生产厂家三家,其中安琪公司生产的导尿管已销往世界10多个国家,医疗器材经营公司10多家,供销人员185人,2007年医疗器材同业商会升格为市商会,安琪公司老板为商会会长,这将进一步集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板块。村里还有服装厂2家,绣衣厂1家,清洁剂有限公司一家,共有在厂员工500多人,08年工业产值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8630元。 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
白李社区 |
如皋市下原镇白李村,南临九华、东接白蒲,204国道纵贯白李村;白李村离南通市区仅二十分钟车程,到沿海高速白蒲入口处仅需十五分钟,至上海只需一个半小时,交通十分便利。借如皋市沿江大开发这一百年难遇的东风,白李村积极利用区域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已取得初步效果,江苏知名企业——九鼎集团已把生猪饲养基地落户白李村。现白李村在204国道旁尚有40亩土地对外招租,另有占地30亩的闲置厂房对外出租。欢迎有识之士来白李村考察兴业。 |
文庄社区 |
文庄社区 文庄村地处204国道东侧,与国道紧紧相连,境内建有三横两纵道路硬化网络,交通十分便利。面积约12K㎡,辖33个村民小组,人口4860人,是一个纯朴、善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村庄,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经济向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村庄。 一、组织建设 文庄社区与2004年建立党总支,下设工商、种植、养殖、劳力输出四个支部 王海山党总支书记主抓全面工作 何文明党总副书记负责种植,主抓道路建设 陈广建负责养殖项目,主抓人口管理 赵炳林主管劳务输出,经营管理,村务公开 刘学锋负责土地管理、建房治安 丁旭负责征兵、科技、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工作 范应红主抓计划生育 二、工业方面 文庄社区的工业有防水服饰、人发、针织、皮鞋、手工缝纫等多种特色,现有浩伟服饰有限公司、新维奇防水服饰有限公司等价家相关企业,产值5000万元,目前正在筹建行业协会,加强协调,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做准备。人发企业家,年产值8000万元,皮鞋企业5家,针织有锡泰、华泰等5家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另有十多家手工缝纫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增中了文庄社区的就业,为文庄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业方面 近年来,在政府的领导下文庄社区的农业区内传统的粮食种植业向经济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园区的花木、钓鱼与十里银杏长廊已组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观光带。文庄社区的养殖业以鸡为主,有规模蛋鸡养殖场及肉鸡大户共20家,年产鸡蛋120吨,肉鸡12万羽。另外对农业基础设施正加大投资,已改造暗涵渠道2000m,规划建防渗渠1000m.等。 四、在集中居住及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文庄社区为如皋市新农村十大工程示范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对示范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农田林网化,河道清淤基本结束,居住环境彻底整治,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多次接受上级领导的视察、验收,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文庄社区的集中居住同样进展迅速,入居小区已达四十多户,小区的路、水、电、排污、绿化等配套服务正有条不紊的推时,正在完善当中。小区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为农资超市、品德超市都已正常运转。村行政服务中心集办公、健身、阅读多种功能,为广大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总之,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雏形。 五、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文庄村在村务公开方面一贯制度化,绝不流于形式,包括村里日常的收入、支出及重大项目的决策都向村民公布,并征询意见,务求完善,以期求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文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仍有许多有待完善提高的地方,文庄村两委会一班人时时不忘肩上的重担,会带着5000村民负重前行,未来的文庄必将是一个宜居、宜游、宜投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未来的文庄会更加和谐、更加富庶、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
沈阳社区 |
沈阳社区 沈阳居位于如皋市下原镇东北侧,原如皋市花园乡政府所在地,吴奚公路穿境而过,沈阳居行政服务中心位于该居委员会2组,紧邻吴奚公路,居委会有32个居民小组,1108户农户,有居民4450人,总面积6200亩,总耕地面积4450亩。党总支下辖工商、流动党员、综合、种养支部等四个支部。 商贸发达,设施配套齐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小区,民营工业小区中有针织、化工、雨衣雨具、人发加工、皮鞋加工、大米加工等项目;有两家较大的超市,130多位店铺;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远近闻名;有一家卫生院;该居委会的特色农业是生猪和肉鸽,年养5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5家,年产万羽以上的肉鸽场的有2家。 年度主要工作目标:项目农业796万元,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际完成项目农业800万元,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另外,河道清理、农民集中小区建设等工作在本镇领先。 居委会通过决议制定了护林公约,河道管理、道路管护、计划生育、矛盾调处等一系列村规民约,沈阳社区重大事件由居民代表委员会表决通过,如河道疏浚、农民居民小区选址等。 居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
腰庄社区 |
腰庄村地处下原镇西南片,西与郭元镇接壤,南与九华镇相邻,北邻镇区。全村行政辖区3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70户,总人口4765人,其中,劳力2002人,总耕地面积4849亩。党总支下辖工商、流动党员、综合、种养支部等四个支部。 腰庄村水陆交通便利,友谊河、斜桥河、大寨河穿境而过,204国道、蒲黄路贯穿腰庄村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村公共服务中心位于腰庄村33组,204国道西侧18米,具有管理、娱乐于一起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腰庄村的机械、纺织、服装、包装为主导工业,规模居全镇前列;位于204国道两侧的花木生产基地200多亩,红枫、香樟、海棠等品种多,质量上层;70多家初具规模的黄鸡养殖大户,常年出产肉鸡及三黄鸡蛋,远销周边大中城市;友谊米厂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大批量销往上海、苏南等地。全村楼房户968家,自来水入户数1100多,有线电视安装2000多户,各类汽车近100辆,电脑300多台,2007年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腰庄村注重龙头带动作用,成立了以黄-为龙头的三黄鸡合作社,共有社员70多家,吕老板从事种鸡繁殖年产10多万羽,年产蛋量30多万只,肉鸡出栏量10万只;有千头猪场1家;以回乡创业能人张松林为龙头的炸油大户40多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王平党总支负责经济合作社全面工作、招商引资、民营经济。 臧振国党总支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负责矛盾调解、民用建房监管等,具体分工9、10组。 陈建泉会计负责经营管理工作,具体分工15、16、17组。 王永强副主任主管民调工作,具体分工1、2、3、4组。 吴序玉民兵营长具体分工5、6、7、8组。 王美玲妇女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远程站点工作,具体分工11、12、13、14组。 李德泉主抓公路河道管理具体分工18、19、20、21、22、23组。 杨文杰治保主任负责社会治安工作,具体分工24、25、26、27、28、29、30组。 黄-主抓副业生产,具体分工31、32、33、34、35组。 |
邹庄社区 |
如皋市下原镇邹庄社区,位于下原镇镇区东南侧,204国道、蒲黄路、桃李路、康园路穿境而过。社区由原新邹村、文南村合并而成。现有居民小组29个,其中有12个小组在镇区规划区内,全居共有农户1054户,3955人,总面积近4.7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3亩。社区党总支下辖四个支部,共有党员97人。邹庄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蒲黄路边,中心内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老干部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站、学兰法制驿站。社区还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针对社区鳏寡老人、离退休老党员干部、妇女及留守儿童开展服务。 邹庄社区辖区内建有机械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区、医疗器材工业园区,先后有南通巨能液压、奇锐液压铸造、飞鲸发电设备制造、南通展志电子科技、三特精密仪器、英雄水表仪表、优耐特家具、南通凯瑞医疗等二十余家大中小型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内基础设施到位,实行雨污分流、路灯亮化齐全。2013年全居工业产值3.72亿元、应税销售额3.29亿元。辖区内建有银祥休闲会所一座、好又多等大型超市三家,近百家商贸经营店。辖区内近百户从事古董收藏经营、十余户加工生产珍贵树木家俱。辖区内规模养殖户五户、优质大米加工一家、建有稼先果蔬生产基地、城中园林苗木基地。 近两年来,邹庄社区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开创了社区两委会牵头组织,群众自筹资金、能人捐资、居补贴路基款及居民自治管理做路模式,共修建了硬质水泥路20公里,其中30%的组水泥路已户户通,一改本社区内无一条组级水泥路的历史,新建桥梁三座,安装村级铁杆路灯50余盏,景观灯10盏,极大的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出行,美化了村居环境,同时民生工程得到完善,干部服务理念得到加强,群众满意度在99%以上。 通过大家的努力,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省民主法治社区、省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社区;南通市关心下一代示范村;如皋市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生态文明社区、乡村文明先行社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基础设施投入先进村、服务离-员干部示范社区;在2012、2013年度全镇综合考核中评为“综合考核红旗村居”、其中2013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镇第一。 |
野树社区 |
野树村位于下原镇北首,由原野树、王空田、洪庄桥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与吴窑、桃园两镇相邻,“204”国道、吴奚路从村内穿过,村内通达工程洪坝路、王坝路、野树路组组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9个村民组,1321户,农业人口4738人,总耕地面积4303亩,党总支下辖雨衣雨具支部、大苗木支部、流动党员支部、综合支部、帅德隆服饰支部、威明服饰支部等六个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调委员会等,由村干部交叉兼职。 近年来村一班人利用交通优势,创建了民营经济园区一个,以亲商、优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招来外地老板,吸引了野树村能人回乡创业,目前进入园区的十几家企业,都很红火。08年达规模企业的就有四家,野树村以大树超市、雨衣、雨具加工、针织、服装加工、橡塑制品为特色经济,08年底工业总产值突破2.2亿元。 种养方面,以优质小麦、水稻为主体,同时发展花木为主的经济作物,树木的品种,有银杏、广玉兰、红枫、榉树、桂花等品种,产品远销北京、石家庄、南京、上海、徐州等大小城市,在养殖业方面,养猪、养禽规模养殖户达30多户,目前村正在规划筹建养殖园区。为了美化环境,野树村对区域内的河道、公路、垃圾进行处理,组织专门人员,建立长效管护制度,美化了生活环境,野树村从交通环境、生活环境、投资创业等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风水宝地。 |
下原社区 |
下原镇下原居委会地处如皋中片,位于镇区中央,由原来的下原村、古元村、龙潭村三村合并而成,204国道南北贯通,区内道路五横三纵交通十分便利,东接邹庄,南邻腰庄,西与张庄接壤。辖区内有32个居民小组,1233个农户,总人口4758人。全村共有党员120名,党总支下辖综合、工商、种养、流动党员支部等四个支部。 该居的支柱产业为医疗器材市场,共有大小医疗器材公司数十家,年利税达数千万元,为下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下原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规模农业,古元片的高效连片草莓种植,亩收入达8000多元;年养殖3000羽以上的优质肉、蛋鸡的规模养殖户十多户,年销售额达到十多万元;另外有特色规模养殖鹌鹑达20000只以上的就有3家,利润相当可观;优质三元种猪规模养殖大户十多家,年平均收入达到十几万元。2007年下原社区顺利通过省市“小康示范村”验收。 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王志祥总支书记兼种养支部书记负责全居全面工作 姜保国党总支副书记兼工商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土管、农民建房。 陈小兵党总支副书记负责远程站点管理。 候秀云组织委员兼流动党员支部书记负责内务管理。 何美珠妇女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朱永生副主任负责治保民调工作。 洪建华民兵营长负责财务管理。 下原社区一班人吃苦耐劳,工作积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时他们拧成一股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近年来获得市镇10多项荣誉称号,其中2005年获“民营经济发展红旗村”,2006年获“民主法制示范社区”,2007年先后获得“人民满意两委会”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获“服务镇区建设红旗村”,2008年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
陈桥村 |
陈桥村位于下原镇东南部,距镇区(老204国道)10华里,与白蒲镇接壤,蒲黄公路贯穿全境。陈桥村拥有26个居民小组,930个农户,总人口3340人;村域面积为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0亩。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建成。拥有东西长4华里的千亩苗木基地、喷滴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增强。主要企业桑普机械、日精电子、科成机械、范金服饰、贝康医疗等,村工业经济总产值1.825亿元,工业增加值2650万元、利税176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全村共有党员86人,党总支下辖工商、综合、养殖、流动党员支部四个支部。2010年度建成小康村。 |
蔡荡村 |
蔡荡村地处下原镇东南片,东与白蒲镇接壤,南与九华镇相邻。全村辖区2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户数1079户,总人口3584人。党总支下辖工商、综合、养殖、流动党员支部四个支部。 蔡荡村水陆交通便利,友谊河穿境而过,蒲黄路,蔡荡路,花园路,下驾原路,腰庄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三横两纵”的交通网络。全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蔡荡村以纺织、批发、零售、宠物经销、规模养殖等为特色行业。全村通自来水的户数908户,住楼房的户数586户,通有线电视的户数823户。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6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8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平方米,初中毕业升学率98%,计划生育达标率100%,刑事案件发生数0件。 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钱军党总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党总支、村委会全面工作,负责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工作,分工20组。 严新建党总支付书记配合书记工作,负责民房建筑管理,分工11、16、17、18、19组。 姜铁军党总支付书记兼会计配合书记工作,负责经营管理和远程站点管理,分工9、10、12、13、14组。 羌美娟妇女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分工3、7、8组。 姜哲委会委员负责社会治安、团支部工作,分工1、2、4、5、6组。 钱进委会委员兼民兵营长负责征兵和民兵工作,分工25、26、27、28、29组。杨保国村聘干部负责河道管护,分工15、21、22、23、24组。 2007年初村两委会一班人,在认真总结06年村全面建设的同时,制订了07年度工作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实现“建设新蔡荡,提前达小康”为目标,通过党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0完成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村全面建设综合考核在全镇达到前五名。 任务完成情况:一、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在全镇居第三,共建成并入住54户。二、引领农民向高效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方向发展:全村规模以上的养鸡户50多户,养殖5500—8000只的就有10户,全村试种盐粳9号优良品种水稻100亩,以高于市场价的30%进行回收。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引荐浙江姓吕的老板办红木家俱厂投资1800万元,吴国泉织布厂投资100万元。四、殡葬改革:火化率,入墓率达100%。五、河道整治:0完成了镇下达的1200米的四级河清淤任务。清除水上恶性植物和河坡垃圾全镇排名第二。六、农村收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征收、计划生育、征兵工作等都0完成镇下达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蔡荡村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同步前进。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使蔡荡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变化。 规模养殖富村,实现现代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一是规模发展禽类养殖,使各种禽类逐渐达到10000只。;二是扩大养鸡,现养鸡20000多只,实行科学喂养,提高鸡肉质量。实施养殖小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各种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特别是苗木、酿酒和雨具个体私营企业增多,同时宠物市场异常繁荣。 |
老坝村 |
下原镇老坝村由原来的花园乡仙仁村、孙桥村、老坝村三个自然村组成,行政区域调整后变为下原镇老坝村。全村耕地面积3965亩,人口4262人,(其中本地人口4113人,外来人口149人),老坝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养殖支部、综合支部、工商支部、流动支部。全村共有党员99名。 老坝村依托跃进河、老坝河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条东西2公里,南北8公里共10公里长的银杏带。每年的银杏树木及银杏果的销售,使老坝村村民增收60万元。老坝村依靠吴奚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事业,于2007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基地,达到蛋鸡年存栏3万羽,年销售种蛋80万斤,年销售额达400万元的规模企业,带动老坝村及周边养殖事业的发展。 |
曙光村 |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曙光村坐落在下原镇东北方向,位于下原镇、桃园镇和林梓镇交处,交通便利,通达工程完善,曙光路、下驾原路和野树路贯穿其中,司马港河、杨马河和司跃河流经村庄,水陆运输发达,有个人投资码头2座,沿河有大小车口4座。 曙光村有农户998户,常住人口3307,其中大部分为汉族,也有十几人为少数民族,其中包括白族、彝族、傣族、壮族等,有的是根本地人结成家庭,有的是三峡移民来此,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融洽相处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曙光村占地面积3963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203.6亩,村民多有种植银杏树的习惯,人居环境优美,人均寿命均高于全国标准,素有长寿之乡的美称。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下原镇偏西一隅,与郭园镇、吴窑镇相邻,南接蒲黄路,西邻如海河,交通、生活便利。全村辖24个组,耕地总面积2968亩,3106人,其中外来人口116人。民风淳朴,环境宜人。 08年度经过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对于镇上布置、开展的各项工作均能不折不扣出色地完成,08年度的考核中取得镇综合测评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获得建房管理红旗村、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村现已建成江苏省卫生村,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环境优美、整洁,各项基础设施落实到位。 张庄村正以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着。 |
藕池村 |
藕池村村情简介 藕池村位于下原镇东南边,三镇交界处,东与白蒲镇相邻,南与九华镇交界,西与白李村接址,北与蔡荡村接壤,是原益民和荷池两个自然村合并,共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49人,总耕地面积2479亩,劳力1330个,共有党员44人,分为5个党小组,设党总支一个,下设四个党支部,即种养支部、综合支部、工商支部、流动党员支部。 村定期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社会服务内容公开。 范红云总支部书记兼工商支部书记负责全面工作,分工二组 王井云组织委员兼综合支部书记、经管员,分工16-20组 姜美娟种养支部书记兼妇代会主任分工7-11组 姜禹平流动党员支部书记兼主任助理分工1-6组 李永清民兵营长分工12、13、21、22、23组 在两委会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加强责任制的落实,今年初制定了村干部工作责任书,按照党委政府下达到藕池村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村干部,建立了考核体系,按季度考核评比,半年一小结,年终按责任制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评比得分,与村干部工资报酬挂钩,考核情况结帐到人,通过工作落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能按时点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2008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如各项费用上交,农保工作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配套设施的建设,过渡房严格把关,两清一建工程等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可,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党委交办的任务和指标,创建了南通市民主法制村。 政务公开栏能及时公布,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村级财务按季度公布,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通报,以及民主法制宣传,村规民约,农业田间防病治虫、畜禽病毒的防控及其它阶段性的工作都能公开透明。 |
花园头村 |
下原镇花园头村地处如皋南乡,204国道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内灰黑化道路纵横每个自然村庄。全村有27个村民小组,1104户,农业人口4108人,耕地面积4300余亩,村党总支下辖三个支部,有党员98人。 近年来,村两委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在全镇率先建成“小康村”。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富民众的新路子。对3个村办集体企业成功转制改革,盘活了两家工厂和30多亩集体土地。行政村合并时村级负债130多万元,以每年下降15%的速度化解,全村有工商个体企业40多家,形成了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雨衣雨具特色经济板块,在厂工人达800多人。全村4个花木经营大户带动了一批花木经济人和全村的花木生产,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全村90%以上的农民都住上了楼房,自来水进户率达95%,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农民参保合作医疗率达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