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村位于海门市麒麟镇区南侧,南与麒新村接壤,东靠大新河,西靠界牌河,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汤正公路西侧,距镇政府1.5公里,由麒南村、广中村、北星村、路南村等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40个村民组,1355户居民,总人口3526人,其中劳动力2240人,2008年全村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313万元,增加值1302万元,村集体收入11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和农贸市场门面出租。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396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84106 | 226000 | -- | 查看 广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麟北街社区 |
麟北街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常乐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4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振复村、中南村、培育村、常中村、颐生村、玉竹村、八烈村、如意村、培才村、文明村、常来村、庵宝村、匡北村、长德村、为群村、状元街社区、长兴路社区、广南村、麒新村、麒北村、双河村、双乐村、锦程村、长春村、常胜村相邻。 |
长兴路社区 |
长兴路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常乐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4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振复村、中南村、培育村、常中村、颐生村、玉竹村、八烈村、如意村、培才村、文明村、常来村、庵宝村、匡北村、长德村、为群村、状元街社区、麟北街社区、广南村、麒新村、麒北村、双河村、双乐村、锦程村、长春村、常胜村相邻。 |
状元街社区 |
状元街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常乐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4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振复村、中南村、培育村、常中村、颐生村、玉竹村、八烈村、如意村、培才村、文明村、常来村、庵宝村、匡北村、长德村、为群村、长兴路社区、麟北街社区、广南村、麒新村、麒北村、双河村、双乐村、锦程村、长春村、常胜村相邻。 |
振复村 |
振复村由原平山乡振复村、中秋村、摆渡村三个村合并而来,现在有35个村民小组,共有1131户,人口3035个,劳动力1316个,耕地面积2856亩。工业企业5家,特大型养殖场1个,水产养殖基地4个,农产品基地1个。 |
中南村 |
中南村因地处海门市常乐镇中南部而得名,是著名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700亩,人口959人,9个村民组。近年来,在国家特级资质企业——中南控股集团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兼中南村党支部书记陈锦石的带领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高点定位推进环境整治,把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建设成为苏中地区颇有名气的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全村实现总产值(不含建筑业)4.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0135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南通市文明村。0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等先后到中南村考察,对中南村的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多轮驱动发展富民产业 建设新农村,享受新生活,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这几年,中南村把致富村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千方百计发展富民经济,形成了以建筑业为龙头、民营工业为重点、项目农业为依托的富民产业链,农民人均收入由2001年4700多元提高到2012年的30135元,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大力发展建筑产业。中南村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农业村,虽紧靠镇区,但落后面貌几十年依旧。10多年前,当时还是个小泥匠的陈锦石,带领村里十几个泥工、木工外出从事建筑劳务。由于技术精、信誉好、肯吃苦,这支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到了2012年已成为拥有3万名职工的建工集团。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南村带来了富民强村的巨大变化。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充分发挥建工集团在富民强村中的龙头作用,这个村组织建工集团技术人员对全村男壮劳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合格后全部安排到建工集团工作。到2012年底,全村从事建筑业的村民达200多人,基本做到户户都有建筑职工,每年捧回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 努力发展民营工业。民营工业在中南村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走出田头,增加工资性收入,该村充分利用清末状元张謇的名人优势、水陆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和建筑业发达的人才、资金优势,四处出击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泓锦服饰、建筑机械、海创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6个民营工业项目,总投资达1.3亿元,年产值突破亿元,并为本村农民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务工人员年均工资达2.4万元。 着力发展项目农业。200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落户常乐镇中南村。该村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国家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先后建成350亩无公害瓜蔬生产基地、100亩珍稀苗木繁育基地和50亩高档花卉蝴蝶兰生产基地,并带动全村90%的耕地实现产业化经营,亩收入达8000—10000元。与此同时,本村积极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了由法国创造食品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建办的农产品加工中心项目,每年加工销售农产品5000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在全村从事农产品种植的200多个劳力,人均纯收入已接近务工人员,部分种植大户的年家庭收入突破6万元,进入先富行列。 多措并举美化村庄环境 来到中南村,只见水泥道路宽阔平坦,农民别墅整齐漂亮,工业园区厂房林立,农民公园绿树成荫,农田大棚瓜果飘香,一派如诗如画的新农村景象。近年来,该村按照居民聚居化、沟河洁净化、道路硬质化、环境生态化、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快速推进,村庄面貌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高起点制定规划。2005年初,该村被确定为南通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了使村庄建设达到示范村要求,该村邀请上海、苏州等地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高起点规划,形成了“四区(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商业旅游区、居民聚居区)一中心(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与之配套的道路、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为新农村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远景。 强力度组织实施。规划形成后,他们采取中南建筑集团、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按一定比例承担的筹资方法,先后筹措资金2500多万元,建成别墅230套计325000平方米,使全村70%的农户住上了漂亮的别墅。并相继投入700多万元,建成砂石路3公里、水泥路9公里、农桥9座、涵管2000米,疏浚沟河13.3公里,动土31.5万平方米,修筑石驳3000米,安装路灯3公里,营造绿化180多亩,大大美化了村庄环境。 全方位强化管理。为巩固村庄整治的成果,实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该村先后成立了沟河保洁、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队,由3名无职党员分别担任队长。村委会与专业队、专业队与队员都签订了包干责任书,做到任务、责任、奖罚措施“三明确”。村委会还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从而增强了广大村民讲究卫生、爱护家园的自觉性。 多管齐下构建和谐村庄 新农村建设不仅让中南村老百姓迅速脱贫走上富裕路,而且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村庄和谐程度。 创建文明村庄。中南村把创建文明村庄与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景点、文明家庭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村民参与文明村庄创建的积极性。村里建立了党群帮扶制度,组织党员干部通过物质资助、技术扶助、项目共建,帮助少数困难群众度难关、奔小康;建立了敬老爱老机制,每年村里拿出一定资金对70岁以上老人实行生活补助;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设立了医疗卫生室、治安岗亭及电子探头,为村民们创造了文明、舒畅、平安的生活环境。 创建民主村庄。这个村先后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说事活动制度、村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在每一项决策出台前都征求村民的建议、意见,既确保了村里决策更贴近群众,又调动了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创建文化村庄。作为状元故里,中南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先进文化。中南村走上了富裕路,他们舍得加大投入搞文化建设,2005年建成了占地80多亩的农民文化公园。公园内设有小桥流水、湖心亭、九曲桥、垂钓中心、晨练中心等。2006年又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中心,设立了影剧院、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远程教育室、乒乓球室、网球场、篮球场、阅报栏。在村道两旁,不但种上了香樟、玉兰等名贵林木,还建筑了花坛、凉亭及文化看板。村部大楼前布置了长达100米的文化长廊,奔马雕塑雄伟挺拔,音乐喷泉婀娜多姿。村里还每年邀请大型歌舞团体来村演出,经常举办棋类、书画、卡拉OK等比赛,让村民在本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甜美和温馨。 中南村人的一个梦想,就是要把中南村建成“苏中第一村”。如今全村的干部群众正意气风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朝着美好的远景奋力前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培育村 |
培育村由原培育、民灶、官公、盐行桥等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0亩,人口3769人,辖47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突破8亿元,增长20%;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80万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1300元,增长16%。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叶剑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江苏省优秀0员、江苏省“两个率先”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殊荣。 培育村于2010年建成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集“两委”、商贸、健身、娱乐、医疗、阅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培育村作为海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建设了村民聚居区,小区设置了公共绿化、道路绿化、路灯亮化,设施齐全。全村主干道全部建成硬质道路,对全村2公里的沟河进行了疏浚整治,并对主干道、支干道、沟河、庭院等进行了全面绿化,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达37%。培育村又相继规划建设了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地,新购置55只垃圾桶,建造了垃圾中转平台,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并组织一支专门的保洁队伍,形成了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培育村在创建活动中,先后拆除、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空心房、破房,出新了85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对全村的户厕进行了全面整改,培育村环境整洁有序。 培育村把创建省级三星康居村与社区管理创新结合起来,设立了“小队长工作室”、“党员先锋岗”、“社区志愿者工作室”、“-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了全民的环境意识,全村形成了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
常中村 |
常中村位于常乐镇中部,全村耕地面积2938亩,人口2915人,党员128名。去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89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98元。今年,我们利用村内的电教设备,结合常中村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于生产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务实的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利用村内的电教设备,加大对常中村党员的再教育,针对常中村大棚西甜瓜种植基地内的党员开设了特色电教课程,分别针对西甜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等对党员开设了不同需要的特色电教课程。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力度,打造了基层新一代模范带头党员标兵,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培养和带动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常中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平台及时把所做工作形成信息上报,全力做好远程教育学用活动,时刻注意在领导决策上捕捉信息。运用远程教育拓宽常中村信息技术资源,看到了农村外面的精彩世界,并结合常中村实际情况开设了《技术种植西瓜》、《培育特色香甜瓜》、《特色农业》等课程,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拓宽了村民的视野。 此外,常中村从各种专项活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发布,形成一种信息互动。及时总结了各站点许多好的作法,写成信息上报。常中村还同时开设了远程教育QQ群,在群里我们各个站点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信息,通过这个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经验互享的效果。 |
颐生村 |
海门市常乐镇颐生村位于常乐镇西边,属于镇区范围,南与三厂镇厂西村接壤,北与本镇为群村接壤,西与本镇培育村接壤,长久公路、通启高速公路并列贯穿全村,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村中心地点,距离乡镇政府不足1公里。从颐生村所在的地理位置看,颐生村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招商引资的宝地。 现在的颐生村由原中桥、颐南、颐生三个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为3个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3100亩。全村有39个村民小组,1346户,总人口为3357人。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张云石书记为首的村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并预计在2009年大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和高效作物,以打造“千亩葡萄园区种植”为目标;工业上面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争取村民人均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兴修道路,整治沟河,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村多次被评为市、镇文明村、镇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环境整治示范村、计划生育先进村等。 |
玉竹村 |
玉竹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镇区,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9号河边上,距镇政府只有0.5公里。由原来的平港、玉竹、进南三个小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29个村民小组,1120户居民,总人口是290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2010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764万元,增加值76万元,村集体收入2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一事一议。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2800元。 |
八烈村 |
八烈村隶属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地理位置位于海门市中部偏西,同时也位于常乐镇中部偏北,西隔青龙河(旧称川洪)与常乐镇如意村接壤,东与常乐镇常胜村交界,北邻常乐镇振复村,南以通启运河为与常乐镇中南村的界线。S222省道(原掘青公路)紧靠青龙河穿西界而过,王川公路从中部横穿东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有识之进行投资兴业的宝地。 原八烈村为现八烈村一部分,1962年由平山公社十二大队划南部分置,2000年4月20日前隶属于海门市平山乡,因乡镇合并随平山乡并入常乐镇。2001年4月,旧的八烈村与原属平山乡的道亮村、长东村、川平村及原属常乐镇的双闸村合并,组建新的八烈村。行政区划代码为320684106208,邮政编码为226142,村委会驻八烈村八组。 村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45个村民小组,9个村民大组,1662户居民,总人口3808人,其中劳动力1621人。2010年村农林牧渔总产值8558万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一事一议筹资款,2011年上半年村营收入已到帐12.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3.5%。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018元。 全村耕地面积3777亩,水域面积150亩,水泥道路5.2公里,柏油路面3公里,其中南北1纵,东西7横,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5条,泯沟70条,桥梁7座。 |
如意村 |
如意村位于长兴镇新老两个镇区的青龙河西畔,明灶河东侧南接为群村,北至海界河与四甲相邻,星海公路横跨如意村,江山水龙这颗璀璨的明珠就坐落在如意村,和它相依而伴的还有海门市兴隆砖瓦厂、海门市特种灯管厂、特种胶管厂、紫光光源厂、南通龙鹰泵业有限公司、海门市恒通铸件厂,距镇政府4公里,由原来如意、渔兴、洪民、顺荣四个自然村合并,全村共有49个村民小组,1670户常住户,总人口4092人,其中劳动力1797个,2010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2379万元,村集体收入45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水面发包,土地、房屋出租,一事一议等。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1497元。 全村村域总面积7397.9亩,其中耕地面积3635.1亩,水域面积1401.2亩,水泥道8公里,柏油道路1.2公里,其中南北2纵,东西3横,三级河道3条,四级河道5条,泯沟56条,桥梁15座。 |
培才村 |
培才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东南,东与麒麟镇接壤,南于三厂镇接壤。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新常久线北侧,距镇政府3公里。培才村由原培才、匡乐、头匡、二匡四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48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3880亩,其中承包耕地总面积3552亩,农户总数1612户,总人口4127.人,总劳力1707人。2010年一事一议筹资金额85350元,全村预计2010年经济总收入65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1555元,比上年增加10%。 |
文明村 |
文明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西北,北与四甲镇接壤,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王川路北侧,距镇政府6公里,由窑业.新楼.文明.汇源四个村合并,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8个村民小组,1645户常住户,总人口4175人,其中劳动力1569个,2014年全面新增500多亩设施农业。村营收入超过30多万元。 全村耕地面积4250亩,水域面积130亩,水泥道路13公里,柏油道路1.5公里,其中南北2纵,东西7横,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5条,泯沟108条。 |
常来村 |
常来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东北,北与四甲镇接壤,村社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原常来镇小学,距镇政府6公里,由孝林、通济、桑树桥、常来四个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38个村民组,1266户居民,总人口3281人,其中劳动力1300人。2007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450万元,增加值590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租金,一事一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800元。 |
庵宝村 |
海门市常乐镇庵宝村位于常乐镇西北,东临汤正公路、南靠常久公路,由原庵宝、常北、锦成和林桥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共有35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3920亩,人口3775人,党员136人,劳动力2311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面积910平方米,设有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备室、矛盾调解室和生活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村民人均净收入1.28万元,比2010年增加23.4%;村营收入32.4万元,是2010年的10倍。2012年村营收入98万元,实现新突破。多次被评为海门市双带五星村。“十二五”期间,该村认真落实市第十二次-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干黄金五年,建设美好海门”奋斗目标,认真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扎扎实实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暨“四有一责”建设“阵地战”,努力实现村级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的“双超”目标,为建设“村富镇强城美”的新海门作出贡献! |
匡北村 |
匡北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最东端,东与麒麟镇接壤。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通启河北,距镇政府4公里。由原来的匡北、苗圃、三烈三个村合并,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40个村民组,1380户居民,总人口3562人,其中劳力1583人,2007年农林牧渔部产值1982万元,增加值999万元,村集体收入9万元,主要收入来源窑厂、玩具厂土地租金、一事一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251元。 全村耕地面积3882亩,水域面积280亩,水泥道路1.8公里,柏油道路8公里。二级河道1条,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3条,泯沟115条,桥梁7座。 |
长德村 |
长德村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常乐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20684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振复村、中南村、培育村、常中村、颐生村、玉竹村、八烈村、如意村、培才村、文明村、常来村、庵宝村、匡北村、为群村、状元街社区、长兴路社区、麟北街社区、广南村、麒新村、麒北村、双河村、双乐村、锦程村、长春村、常胜村相邻。 |
为群村 |
为群村位于海门市常乐镇西北,西与德胜镇金锁村接壤,村社公共服务中心位于青龙河西侧,距镇政府2公里,由永洪、官洪、为群三个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37个村民组,1544户居民,总人口3650人,其中劳动力1421人。2007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450万元,增加值245万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一事一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066元。 全村耕地面积3097亩,水域面积815亩,水泥道路4.2公里,柏油路面1.5公里,其中南北2纵,东西6横,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4条,泯沟275条,桥梁8座,其中危桥0座。 |
广南村 |
广南村位于海门市麒麟镇区南侧,南与麒新村接壤,东靠大新河,西靠界牌河,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汤正公路西侧,距镇政府1.5公里,由麒南村、广中村、北星村、路南村等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40个村民组,1355户居民,总人口3526人,其中劳动力2240人,2008年全村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313万元,增加值1302万元,村集体收入11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和农贸市场门面出租。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396元。 |
麒新村 |
麒新村位于麒麟镇南部,南靠海门河,西靠界牌河,东靠大新河,北至本镇广南村,水陆交通方便。全村33个村民小组,1114户,常住人口2867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76亩。全村耕地面积3753亩,水域面积216亩;水泥道路6.3公里,二级河道1条,三级河道1条,泯沟43条。桥梁12座。 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强村富民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该村村营收入实现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8元。 去年以来,该村在市、镇两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结合本村实际,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生态村的创建,全村干群同心,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民生活富裕,社会关系和谐,村风文明淳朴,一个“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已基本成型。 |
麒北村 |
麒北村位于海门市麒麟镇北侧,北邻树勋东接悦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通启河北侧,距镇政府1公里,由原志康、林北、狮南、界南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37个村民小组,1209户居民,总人口3079人,其中全员劳动力1560人。2007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360万元,增加值630万元,村集体收入17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一事一议筹资。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400元。 全村耕地面积3093亩,水域面积197亩,水泥道路4。2公里,柏油道路1.2公里,砂石路8.6公里,一级河道1条,二级河道1条,三级河道2条,泯沟112条,桥梁6座。 |
双河村 |
双河村位于海门市麒麟镇西南,南与三厂镇(海门河)接壤,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八匡路东侧20号,距镇政府6公里,由利安村、临河村、鹏西村三个村合并,村辖区面积4.73平方公里,全村37个村民组,1328户居民,总人口3630人,其中劳动力1756人,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主要收入来源旧村部、老厂房、土地租金,一事一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200元。 全村耕地面积2820亩,水域面积180亩;水泥道路10.5公里,其中南北3纵,东西5横;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7条,泯沟58条。桥梁16座。 |
双乐村 |
双乐村:南靠海门河,与三厂街道接壤,东依八匡河,与双河村接壤,北与锦程村接壤,西依三匡河,与常乐镇为邻。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八匡河西侧,宁启高速南侧,由原长乐、永乐、西南、三匡等四村合并而来,辖区面积5.16平方公里,全村43个村民组,1216户,人口3286人。 |
锦程村 |
锦程村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常乐镇下辖的行政村区划代码为3206841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振复村、中南村、培育村、常中村、颐生村、玉竹村、八烈村、如意村、培才村、文明村、常来村、庵宝村、匡北村、长德村、为群村、状元街社区、长兴路社区、麟北街社区、广南村、麒新村、麒北村、双河村、双乐村、长春村、常胜村相邻。 |
长春村 |
长春村位于海门市麒麟镇西北,西北与常乐镇接壤,南至长久路,东至八匡河,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凡位于八匡路西侧,距镇政府5公里,由新光、洋桥、春西长南四个村合并,村辖区面积4.38平方公里,全村44个村民小组,1278户居民,总人口3270,其中劳动力为1550,村集体收入15万,主要收入来源于旧社部、鱼塘租金及一事一议筹资,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58元。 全村耕地面积3170亩,水域面积250亩,2纵5横水泥路10公里,一级河一条,三级河3条,四级河5条,泯沟70条,桥梁15座。 |
常胜村 |
常胜村位于常乐镇东北部,北与振复村相邻,东与大洪河为界,距镇政府5公里,由原来的德高永南、港东常胜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36个村民组1042户居民,总人口2752人,其中劳动力960人。2007年全村农林牧渔总产值170749万元,增加值2306万元,村集体收入51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租金,水面发包,一事一议,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897元。 全村耕地面积2724.4亩,水域面积150亩,水泥道路3.2公里,柏油路面4.2公里,其中南北1纵,东西3横,三级河道1条,四级河道4条,泯沟38条,桥梁4座,其中危桥一座。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