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通 >> 海门市 >> 正余镇 >> 瑞丰村

瑞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瑞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瑞丰村简介

  海门市正余镇瑞丰村位于正余镇南部,东与包场镇以老通吕公路为界,南、西、北与本镇正南、邢柏、安渡村相邻,辖区内有34个村民小组,1430户人家,4220人口中,2882亩耕地,公共社区服务中心2005年建成开投入使用,是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民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供应、农产品购销、农业科技推广、医疗服务、农民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场、警务区、人民调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地所,辖区内规划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副业园区和居民集居区,四大园区基本建设都已启动,逐步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目前辖区内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684114 226000 -- 查看 瑞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瑞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瑞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青正村

  青正村位于海门市正余镇镇区正北端,北与南通市通州区一河之隔,村社区服务中心位于人民路北延段西侧,距离镇政府800米,2001年由原青墩、正余两村合并取名青正村,全村总面积3.12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1158户,总人口4180人,其中劳动力1528人,党员92名,村民代表86名。2013年全村农林牧副渔总产值5956万元,增加值1012万元,村集体收入9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租金、一事一议、企业上交、税收分成等,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0120元。   全村耕地面积2860亩,水域面积1180亩,水泥道路12.8公里,柏油道路7.6公里,其中南北2纵,东西4横,三级河道3条,四级河道28条。   2006年初始建村工业集中区,止2013年底区内大小企业15家,总投资超3.8亿元。2013年工业总产值4.6亿元。   

王灶河村

  王浩镇王灶河村村部位于王浩镇东南角,与千年古城余东镇一桥之隔,省级汤正公路贯穿于境内。辖区内34个村民小组,总耕地2760亩,居住着1840个农户,总人口3121人。其中外来人口36人,劳动力1270人,党员85人,划分为5个党小组。   王灶河村农田管理规范,2008年村内新建主干道路4.2公里,现已有5.1公里砼浇成硬质道路,计划再修建硬质道路1.2KM。村内以发展农业为主线,农业以高效特经作物为主产品,拓展新的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灶河村主办了五个四青作物收购站,推动群众大面积大。提水养殖、规模养鸡、种草养羊也成为农民创收的一条主渠道,村主要劳动力已向建筑、服务业转移,成为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主力军。   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开业,社区医务中心、农资超市等,大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阵地设施齐全,蓝球场、乒乓球室、老干部活室、农家书屋拥有图书1300多册,该阵地既是农民吸收新知识的一大窗口,也是农民兄弟健康娱乐的好场所。   村内政通人知,社会稳定,班子团结,村民风气淳朴,正在小康社会上大步迈进。   

河岸村

  正余镇河岸村位于正余的西南角,地处偏僻,东邻三合村,南靠余东镇,西接四甲镇,北至通吕河,共有总人口3000人,劳力1325人,共1182户,3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948亩,由原来的河岸、俞庄和六园三村合并,现有村干部5人,民主理财人员6人,农户以外出建筑装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农户常规耕作,外出偏低,村级经济偏弱。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以道路建设罚突破口,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修建水泥路6.4公里,沥青路1公里,创办了电珠厂、千套种鸭场,并投资20多万元,建造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1、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支部一班积极利用河岸村在外-、能人及老板多的特点,经常同他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先后得到了赞助33多万元,村利用水面发包创收3万元,村的环境道路得到了改观。   2、积极引进项目,增强村级经济,近年来村先后办起了电珠厂、千套种鸭场,为增强村级积累,致富农户发挥了作用。   3、完善了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断强化财务监督,积极降低支出,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同时采取一切措施化解村级债务,几年来债务由原来的65万元下降到目前的10多万元。   

三合村

  王浩镇三合村村部位于王浩大桥南侧,福利河、王余公路贯穿于境内,所辖27个村民小组,总耕地2800亩,居住着1060个农户,总人口3650人。其中外来人口120人,劳动力1700人,党员140人,划分为8个党小组。   村内沟河布局合理,农田管理规范,村内三横五纵主干道路,已有6.3KM砼浇成硬质道路,计划再修建硬质道路3.2KM。村内以发展农业为主线,农业以高效特经作物为主产品,拓展新的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经作物有花木培育,胡桑养蚕。近2年在外能人李华平反哺家乡,投入了700多万资金,实施了400亩花木基地建设,培育优良苗木品种:有东方杉、阳光三矾、重阳木等,栽植花卉苗木近50万株。提水养殖、规模养鸡、种草养羊也成为农民创收的一条主渠道,村主要劳动力已向建筑、服务业转移,成为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主力军。   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开业,大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阵地设施齐全,拥有图书1400多册,该阵地既是农民吸收新知识的一大窗口,也是农民兄弟健康娱乐的好场所。   村内政通人知,社会稳定,班子团结,村民风气淳朴,正在小康社会上大步迈进。   

五总村

  五总村位于王浩镇中西北部,全村共有25个村民组,786户农户,总人口2686人,总耕地面积为4200余亩。“提水养殖”是五总村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特色产业,坚持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产品闻名五省一市。   现在的五总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道路宽畅、绿树成荫、农田成方、沟河成条、住宅成排,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家书屋”、“南通市依法自治模范村”、“南通市四有合作组织先进集体”、“海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海门市双带五星村党组织”、“海门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   

新岸村

  王浩镇新岸村村部位于王浩镇最北面,北至通州三余,东至古坝村,西至货隆镇.所辖2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4088亩,总人口3073人,其中外来人口80人,劳动力1300个,党员68个,划分为党小组.   村内沟河布局合理,农田管理规范,村内有数条主干道路,已有5.6千米砼浇成硬质道路,计划再修建硬质道路800米,沙石路7800米,村内以发展农业为主线,农业以高效特经作物为主产品,拓展新的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经作物有花木培育.八年来在外能人吴金平,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实施120亩花木基本建设,培育优良苗木品种:七一树、东方杉、重阳木等,摘植花卉苗木进20万株。主要提水养殖1500亩,种草养羊,养猪也成为农民创收的一条渠道,村主要劳动力在外从事建筑、服务业,成为新岸村经济日益增长的主力军。   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开业,方便了村民的接受新事物的需求。文化活动阵地设施齐全,拥有图书1400多册,该阵地既是丰富农民知识`的一大窗口,也是农民兄弟健康娱乐的场所。   村内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班子团结,村民风气淳朴,正在小康社会上大步迈进。   

古坝村

  王浩镇古坝村位于王浩的东北角,地处偏僻,东邻正余镇,南靠运北河,西至王余路(福利河),北接通州市,共有总人口3624人,劳力1826人,共1240户,3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21亩,由原来的圩荡、永前和古坝三村合并,现有村干部4人,民主理财人员6人,农户以外出建筑装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耕地面积偏多,农户常规耕作,外出偏低,村级经济偏弱。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以道路建设罚突破口,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修建水泥路6公里,沥青路2公里,创办了环球电碳公司,投资20多万元,建造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1、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支部一班积极利用古坝村在外-、能人及老板多的特点,经常同他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先后得到了赞助近30万元,村利用水面发包创收5万元,村的环境道路得到了改观。   2、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先后偿试了水稻种植改水生种植,旱地栽种改水面精养,提高了中高效作物面积,增加了产出率。   3、完善了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断强化财务监督,积极降低支出,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同时采取一切措施化解村级债务,几年来债务由原来的近60万元下降到目前的20多万元。   

桥闸村

  海门市王浩镇桥闸村位于王浩镇政府东侧,以交通便利、信息敏捷、环境优美而闻名。其东邻正余界,西接昌盛村,南依通吕河,北至运北河,335线省道由东至西横穿全村,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下辖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16人,总户数1206户,总耕地面积2986亩。村党总支下设农业、副业、三产建筑3个党支部,0员101名。桥闸村近几年先后荣获“江苏省管理民主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内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贯穿全村,近年来修筑了硬质道路近9公里、砂石路面4公里,去年又修筑了贯穿全村南北的富裕路段1600多米的水泥路;村内沟河布局合理,近两年完成全村沟河的疏浚,总长13公里,土方16万方;村内基础设施良好,新建的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村环境优美,新砌垃圾箱48只,设立填埋场1个,新植绿化2万余株。   桥闸村依托镇区优势和水陆交通便利,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已形成建材五金、商业百货、饮食娱乐、粮食经销、修理服务为一体的商业一条街,彻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环境面貌。赛德龙玻璃制品、荣腾五金、锦星橡塑、泽富模具、王牌蓄电、卫明照明、浩升印染等7个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桥闸投资兴业。桥闸村目前已有大小民营个体企业280余户,占全村社会总产值的46%,占农民收入的58%,到2008年底全村已实现人均收入9860元,比上年增长14%。   近两年,村级经济不断壮大,公益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桥闸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独自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邢柏村

  邢柏村位于工业重镇正余西南首,北接通吕公路,贯穿汤正公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多年来,邢柏人靠着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前进勇气,开拓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邢柏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和谐社区”、“江苏省健康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邢柏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创建省文明村、创建省卫生村和创建省三星级康居村的四创联动新局面。狠抓落实,全面动员部署全村上下整合政治,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富裕邢柏、生态邢柏、文明邢柏、和谐邢柏。在整治规划中,对村庄的整体风格、功能设置、美化亮化布向不断优化。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优化了人居环境,魅力邢柏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新桥村

  新桥村属正余镇镇区所在村,南靠通吕河,东与新和村接壤,北与通州市相邻,全村共有1317户人家,3640个农业户口,2177亩耕地。区域内,现有中、小型企业28家;国家级农业示范项目一个,市级项目三个:浴室、游泳池、餐饮业、旅馆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18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0元,村集体收入35万元。今年,我们在巩固去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在市、镇上级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朝着新的创建目标再接再励,加大创建力度,团结和带领全村群众知难而上,使生态村创建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如今,除自来水入户率仍保持去年的99.9%外,畜牧粪便综合利用、村庄绿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生态型户厕,沟河畅通,可再生能源入户率等各项指标都有了新的增长,全村走上了生产持续发展,生活富裕幸福,生态健康良好,社会平安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浩盛街社区

  浩盛街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正余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41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青正村、王灶河村、河岸村、三合村、五总村、新岸村、古坝村、桥闸村、邢柏村、新桥村、正基村、双烈村、安渡村、瑞丰村、正南村、昌盛村、人民路社区、新和村相邻。  

正基村

  正余镇正基村是原正通村、盘基墩村合并而成,地处正余西北,北与通州相接、西与王浩相邻。全村共有2558亩耕地、3016人,设有25个村民组,共有77名党员。农民人均超万元,“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均在高中以上,是一个富有朝气、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自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正余镇综合工作先进党委、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村建设先进村,2004年、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   近年来,农业经济飞速发展,正基村先后建成千亩挂瓜蔬基地、百亩大棚基地、百亩泡椒基地、百亩蔬菜基地,南通市级项目农业——投资1000多万元的天意种猪场。从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工业经济新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共有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建造了集办公、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楼,建造硬质道路1800米、黑色路3000米,晴雨路8000米,改造农桥4座,安装路灯500米,建设垃圾箱58只,从而改变村容村貌,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双烈村

  双烈村地处物产富饶的长江下游,东连正余镇区,西扼正余西大门与王浩镇接壤,北接运北河,南临黄金水道——通吕运河。村域面积4500亩,下辖39个村民小组,4583人,党员128名,2008年人均纯收入9520元,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水陆交通发达,省道335线横贯东西,通东第一桥——正余二桥横跨通吕运河,省道汤正公路穿村而过,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四横四纵的主干道更是适应了大小汽车来往的小康社会的要求。道路黑色化达70%,自2005年的市委新农村建设会议以来,双烈村更是形成了以“村美,民富,班子强”为核心的工作氛围:土地复垦已通过省市的验收,水利推进正在稳步推进,农路建设工地是尘土飞扬。这几年以来,双烈村的两委积极响应招商引资的政策引进了正余最大雄风科技公司,扩建了振康公司配合正余二桥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规划了高质量的聚居区,积极实施改水、改厕、有线电视入户等工程。疏浚村内的所有河道,提高农村道路黑色化程度,几年来,双烈村的一、二、三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优势产业强势拉动。   双烈村与正余的产业特征一样都是工业经济一枝独绣,作为正余镇的大项目的工业集中区,拥有正余最大雄风科技公司,振康公司,天营公司,华新公司,海朗公司等大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及强的创新能力,产品远销国外,其中雄风、振康、华新是全市的百强企业。正是这些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双烈村的420个劳动力。针对农业,三产的相对滞后村委一班人想到了工业要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于是通过想工业要投资,要技术要人才,建起了百亩桔园,百亩苗木基地,通过引进种子、种植技术、外地能人,使双烈村2800亩耕地中亩产5000元以上的达到了580亩。还利用地处镇区边缘地地理优势通过填沟修路,农户自建房、开发商开发、集体开发等多种方法发展三产,新近开发的中联佳苑是通东地区最高档的住宅小区,预定率达到了70%,随着二期的开工建设,该处的服务业必将飞速发展,也必将成为双烈村的一个三产发达的转折点。   二、化解债务搞建设,三个文明时时新。   行政村的合并带来了债务的猛增,近六十万的债务就象一坐大山压在村一班人的身上,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面对问题,仔细地分析债务、债权的关系。债务的结构成情况,已经还清了38万,还积极盘活闲置资产,通过搞出租、投资等方式争加集体收入,五年来共投入30余万元到社会公益事业,集体积累不断增强已达150余万。村风、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刑事案件发生,人民生产、生活井冉有序,水平稳中有升,娱乐形式多样。   三、自我加压、锁定目标负重奋进奔小康。   今年以来,一班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对照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稳步推进,力增今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社会生产总值超3.5亿,使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安渡村

  正余镇安渡村地处黄金水道——通吕河南岸,西临汤正公路,东与包场镇一衣带水,南与瑞丰村接壤,正余大桥将安渡村与镇区相连。村域范围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水域面积150亩,下辖37个村民小组,3969人,党员113名,2014年人均纯收入22680元,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三产增加值3.5万。村内水陆交通发达,通吕公路、汤正公路横贯东西南北,正余大桥横跨通吕运河。全村水泥硬质道路17公里、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已经初步形成三横十一纵的主干道,全村规划新农村聚居区3个。全标范围内工业企业22家,农业景点项目3个,个体工商户52家,改革发展中的安渡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精神为指导,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以开拓创新精神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   

瑞丰村

  海门市正余镇瑞丰村位于正余镇南部,东与包场镇以老通吕公路为界,南、西、北与本镇正南、邢柏、安渡村相邻,辖区内有34个村民小组,1430户人家,4220人口中,2882亩耕地,公共社区服务中心2005年建成开投入使用,是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民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供应、农产品购销、农业科技推广、医疗服务、农民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场、警务区、人民调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地所,辖区内规划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副业园区和居民集居区,四大园区基本建设都已启动,逐步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目前辖区内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正南村

  正余镇正南村,南靠千年古镇余东;东与包场镇接壤;北临瑞丰村;西至邢柏村。共有28个村民组,986户,2680人,总面积1.7平方公里,2012年实现三业总值2.5亿元,人均纯收入18600元。正南村座落于秀美的古运盐河畔,五泰公路依村而过,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一条条水泥大道,纵横交错;一片片绿野,硕果飘香。   主导产业   农业经济:   1、中高效作物面积1600亩;   (1)大棚生产基地100亩,亩均产值1.1万元,从业农户12个;   (2)桑园种植360亩,亩均产值3000,从业农户210个;   (3)露地蔬菜种植550亩,亩均产值4000元,从业农户200个;   (4)其他实施栽培480亩,亩均产值3600元,从业农户350个;   (5)传统农业850亩,亩均产值1500元,从业农户310个;   2、规模养殖   (1)蛋鸡3万羽、肉鸡12万羽;   (2)淡水养殖400亩,其中鱼350亩;   工业经济   各类个体(私营)企业45家,工业经济总产值27830万元;   (1)橡胶企业8个,从业人员150个,吸收务工农民150个,工资收入12000元/人;   (2)服装企业3个,从业人员80个,吸收务工农民80个,工资收入11000元/人;   (3)模具企业5个,从业人员30个,吸收务工农民30个,工资收入18000元/人;   三产服务:   个体工商户216个,从业人员918个,总产值8064万元。   (1)商贸服务业115个,从业人员634个,产值6732万元;   (2)交通运输业36个,从业人员84个,产值660万元;   (3)服务业65个,从业人员200个,产值672万元;   亮点项目(一)   高效项目农业   正南村在余东镇北开辟了300多亩农业园区,其中搭建了100多亩钢架大棚,主要种植小凤西瓜及蘑菇等。其他以种植蔬菜为主,选择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亩产值可达1.2万元。   亮点工程(二)   规模养殖   正南村拥有规模养殖蛋鸭6家,1个肉鸡养殖大户,2个养羊大户。   正南村蛋鸭现有8万羽,引进了美国新品种,种蛋主要销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   正南村的肉鸡每季养殖达2万羽,主要销往上海等。   正南村规模养羊大户现有存栏为1280只。   亮点工程(三)   道路畅通   从2007年开始,村两委在交通局的帮扶下,对全村所有的道路进行改造,分三步:(1)2007年把主要路段浇成4.5米宽18cm厚的农路标准;(2)2008年把各村民组的路段浇筑成3.5m宽的水泥路;(3)2009年度把全村所有道路硬质化。   亮点工程(四)   农民健身   正南村投入12万多元在村中心地段,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农民健身活动场所。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正南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始建于2006年10月,总投资68万元。资金来源:社会捐助,村积累。建筑面积780平方米,集“两委”、健身、娱乐、阅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   绿色家园   2007年度,正南村在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共化费27万元购买了紫薇、垂柳、香樟、女贞、桂花、银杏、黄杨等树种,在所有道路两旁和所有沟、河两侧都栽种了林带,使正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整治工程   正南村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聘请4名保洁员进行长效保洁,建有垃圾箱36只,建设垃圾中转站一个,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水面清、道路洁。   卫生改厕   2008年,按照创建省生态村的标准和要求,全村改厕946户,改厕率达95%以上,大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   亮化工程   全面实现夜间亮化工程,在爱盐路、朱益路、安袁路、河盐路、袁桥中心路等主要路段安装路灯180盏。真正成了正余镇的不夜村。   工业项目   在2011年引进南通是长三角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落户正南村,到2012年底已经发展成了正余镇骨干企业。   其他   一、自来水改造   二、复垦   三、新建桥梁3座   四、工业   正南村获得的荣誉:   海门市民主法治村   海门市综治委命名平安村   海门市为生态村   海门市关工委先进村   2008年度被海门市委授予双带五星村   2011年海门市新农村建设先行村  

昌盛村

  江苏省海门市王浩镇昌盛村位于王浩镇的西部,西靠货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美丽的通吕河畔是其区域内主要的水运通道,沿途拥有通吕公路,村内主干道分明,通公交。全村共有33个村民小组,1246户,总人口3971人,村干部7人(定职5人),党员119人。人均收入突破8500元。   昌盛村环境优美,拥有垃圾箱150只,填埋场2个,并制定了严格的垃圾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机构和保洁员管理制度,绿化造林20000株以上,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沟壑疏浚基本完成。村级党支部机构健全,村党组织机构完整,除了成立村委会、民兵组织、青年中心理事会、党员之家、议事大厅、村民教育学校、妇代会等,还成立了别具特色的农家书屋,不久爱心超市、社区诊所等也即将落成。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村委会坚持村务公开,组织民主理财小组,于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的18号进行村务公布和财务公布。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安全生产办公室和食品药品监委会。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篮球场,健身场,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新建成一所敬老院。社区医院一所,设备齐全。   今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先后有佳宝公司,环球电碳,浩大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入驻,市远近闻名的企业村,建筑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油菜等作物,目前依托佳宝公司发展优质蔬菜,大棚种植四青作物,培育万羽鸡场9家。提水养殖也是昌盛村的一大特色,其面积达650亩,南美白对虾生产实验基地3个,养鸡专业合作社一个,目前致力于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2010年更引进百亩以上苗木项目,2011年更有500亩以上露地蔬菜种植园区。   此外,昌盛村多年被评为“双带五星村”、“市生态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民兵组织”、“十佳农家书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人民路社区

  人民路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门市正余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41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4。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青正村、王灶河村、河岸村、三合村、五总村、新岸村、古坝村、桥闸村、邢柏村、新桥村、浩盛街社区、正基村、双烈村、安渡村、瑞丰村、正南村、昌盛村、新和村相邻。  

新和村

  海门市正余镇新和村位于正余镇东部,东起包场镇河塘村,西至正余镇新桥村,南临335省道、通吕运河,北与通州市海晏镇接壤,地理位置优越。2001年村制改革时由沈灶、和合、正新三个村合并成为现在的新和村,占地总面积625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500亩,全村共有32个村民组,1612户,4385人,村内有5横2纵水泥路、4横11纵河道,交通便捷、风景秀丽。   在赵进森书记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团结拼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服务业带动农业发展,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外出致富、发展养殖业等,将3个经济薄弱的落后村改变一新,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纯农业生产方式,大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2004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排除万难,创建了正余镇工业东区,先后有市铜牌企业克莱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鑫扬机械有限公司、塑高美电器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进驻,为新和村解决了大量劳动力问题。并且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池塘,全面改造,增添设施,开创了占地120亩的“中华绒蟹苗繁殖基地”。   


瑞丰村特产大全




瑞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