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镇位于县城西10千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昌法、昌梨、老老、昌四公路横穿镇区,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蒙吉黑进京的必经之地。幅员总面积105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261公顷,林地面积2000公顷,水域面积76公顷,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
老城镇地处东经123°59′,北纬42°47′,年平均气温7℃,气候温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谷子、蔬菜等,水果有葡萄、山楂、桃、李子、杏,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2004年社会总产值60998万元,比2003年增加10.3%,其中:第一产业26586万元,增长10%;第二产业24900万元,增长23%;第三产业9512万元,增长14.9%;财政收入263万元,增长3.1%;粮食总产量56238吨,增长12.5%;肉类总产量11501吨,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3493元,增长 11.7%。
全镇蔬菜生产面积12000亩;葡萄生产面积500亩;高油大豆生产面积1.5万亩;生猪饲养量达10万头;黄牛饲养量17000头;养鱼水面600亩。全镇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协会10个,中介组织21个,经纪人队伍460人。
全镇各类工业企业发展到908家,年实现产值24900万元,实现利税323万元,吸纳3100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业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40.8%。
全镇民营经济企业已发展到1986家,年创产值45000万元,利税2914万元。镇内规划两处工业园区,总面积达1533433平方米,园区内实现了四通一平,入住园区的各类企业已达5家。全镇形成了生猪屠宰、针织、熟食加工、饲料加工、交通运输、建材销售、餐饮服务、电焊加工八大主导产业。
全镇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骨干企业25家,海华、安家两家大型肉联厂是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企业实行屠宰、分割、加工、冷藏、运输于一体,年屠宰生猪40万头以上,销售沈阳市场的白条猪占市场总量的四分之一,年产值12000万元,为18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5万人 | ·昌图旅游·昌图特产·昌图十大特产·昌图十景·铁岭品牌网·铁 | 211224101 | 112000 | 0410 | 查看 老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昌图镇 |
昌图镇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100个中心镇之一,是县内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也是客货运输的主要中转站,是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地方性工业型城镇,区域面积193平方千米,东部7个村为山区村,西部有县内最大水库,城关河由东向西贯穿城区中心,沈长铁路、沈哈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京哈公路纵贯南北,通讯设备先进,方便各地的联系和交往。 全镇所辖17个行政村,6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6万人。在镇中心拥有辽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创集团新建样式独特、装饰新颖的商贸区和舒适高雅的住宅小区,条件优越。有北山早行夜市、有红河大卖河、万客家超市等20多家超市。有餐饮、洗浴、总统套房综合0的万顺达酒店,有豪华的金碧辉煌KTV广场、帝豪歌厅等娱乐场所。有老人散步和娱乐的北山公园和影院广场,在镇辖区内,距镇五千米处有丰富的石灰石和花岗石矿藏,是烧结水泥、白灰和开采建筑用石的有利资源。近两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建设两个大型水泥企业,年产水泥可达30万吨,产值1亿元,创利税1500万元。有荒山25000亩,可用于发展榛子园荒山岭5600亩;山区植树造林4920亩,退耕还林10532亩;有高油大豆26000亩;辽北建材市场3万平方米;绿色生态养殖园区3万平方米,现代化猪舍1.7万平方米,年生产绿色生猪3万头;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国家认证绿色生猪屠宰生产线,年产绿色猪肉品1500吨,著名的天桥山、太阳山风景区、常泰寺旅游盛地。天桥山山顶巨石横卧,山脚下溪水潺潺、群山怀抱、郁郁葱葱、花香鸟语,天然溶洞可供人们纳凉,太阳山水库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风光旖旎,闻名的常泰寺座落在太阳山脚下,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建设中的工业园区位于高速公路与102线交界处,占地1370多亩,实现五通一平(即路通、电通、通信、上下水畅通、场地平整)。 ". |
老城镇 |
老城镇位于县城西10千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昌法、昌梨、老老、昌四公路横穿镇区,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蒙吉黑进京的必经之地。幅员总面积105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261公顷,林地面积2000公顷,水域面积76公顷,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 老城镇地处东经123°59′,北纬42°47′,年平均气温7℃,气候温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谷子、蔬菜等,水果有葡萄、山楂、桃、李子、杏,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2004年社会总产值60998万元,比2003年增加10.3%,其中:第一产业26586万元,增长10%;第二产业24900万元,增长23%;第三产业9512万元,增长14.9%;财政收入263万元,增长3.1%;粮食总产量56238吨,增长12.5%;肉类总产量11501吨,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3493元,增长 11.7%。 全镇蔬菜生产面积12000亩;葡萄生产面积500亩;高油大豆生产面积1.5万亩;生猪饲养量达10万头;黄牛饲养量17000头;养鱼水面600亩。全镇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协会10个,中介组织21个,经纪人队伍460人。 全镇各类工业企业发展到908家,年实现产值24900万元,实现利税323万元,吸纳3100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业产值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40.8%。 全镇民营经济企业已发展到1986家,年创产值45000万元,利税2914万元。镇内规划两处工业园区,总面积达1533433平方米,园区内实现了四通一平,入住园区的各类企业已达5家。全镇形成了生猪屠宰、针织、熟食加工、饲料加工、交通运输、建材销售、餐饮服务、电焊加工八大主导产业。 全镇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骨干企业25家,海华、安家两家大型肉联厂是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企业实行屠宰、分割、加工、冷藏、运输于一体,年屠宰生猪40万头以上,销售沈阳市场的白条猪占市场总量的四分之一,年产值12000万元,为18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
八面城镇 |
八面城镇位于昌图县西北部,地处辽、吉、内蒙三省区交界。距吉林省四平市区30千米,南离昌图县城70千米,西至内蒙古金宝屯35千米,北与吉林省梨树县-甸子镇接壤。平齐铁路横贯全境,国家一级公路303线由镇内通过,新梨、昌八、双八公路在镇内交汇。 八面城镇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辽金时代设""韩州府"",有过""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解放前为昌北县政府所在地。1954年并入昌图县,1988年10月由八面城乡与八面城镇合并,设立副县级镇,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省级特别经济试验区。是国际著名航天科学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家乡。八面城有史以来就是辽北地区方圆百千米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交通的中心。 八面城镇全境区域面积137.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9平方千米,南北长19.9千米,东西宽7千米。位于东经124° 22′,北纬43°11′位置,属中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宜农宜林,全镇有耕地16.3万亩。辖23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总人口7万人,其中:城镇3.2万人,农村3.8万人。总户数2.4万户,其中:城镇1.1万户、农村1.3万户。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高粱;主要农副产品有蔬菜、花生、马铃薯;主要养殖业有猪、牛、羊、禽。肉禽屠宰和饲料加工业不断壮大,并成为镇域经济的支柱和亮点。 八面城镇有着快捷的现代通讯。镇内设有邮政局、电信局、光纤通讯,设备先进。全镇村村通电话,安装固定电话数量超过万门。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县属高中一所(昌图县第二高中),县属特殊教育学校一所(昌图县特殊学校),县属中学一所(昌图县第一初级中学),县属农机校一所;镇属中学一所,镇属小学4所,镇属农村小学17所。镇内有文化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各一处。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科技贡献份额达50以上。昌北电视台转播加密电视节目30余套,有线电视普及率为95%。镇内有县级医院一所(昌图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一所(昌图县第二妇幼保健院),镇级卫生院2所,镇级卫生防疫站一所,村级卫生所34个,个体诊所45个,医药商店19家,已形成初级卫生保健网络。. |
三江口镇 |
|
金家镇 |
金家镇位于昌图县的西部,昭苏太河左岸,距县城35千米。区域面积89.3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521.3公顷,辖13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街道办事处,总户数8778户,其中农业户7350户,总人口28842人,其中农业人口26105人。全境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于农耕,盛产玉米、高粱、大豆和水稻,特产黄烟和蔬菜。公路四通八达,除村村通砂石路外,秀梨、昌四、昌金、金宝公路和阜四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交通十分便利,是昌图县重点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基地和昌、康、法三县交界区农副产品交易传统集散地,也是铁岭市40个发展蔬菜重点乡镇之一。 200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6%;财政收入4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集体创收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收入3400元,比上年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35万元,完成任务数110%,小城镇建设改造面积3000平方米。 ". |
宝力镇 |
宝力镇地处昌图中西部,距昌图铁路及高速公路出口仅有35千米,昌付公路和新梨公路在镇内相交通过。全镇共有18个村,16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00户,总人口42000人,区域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2万亩,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168个,行业协会5个。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实现7.2亿元,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900元,全口径收入可实现305万元,规模企业产值可实现7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6000万元。 全镇的发展思路,一是走好对外开放路,以项目立镇。二是走好龙头企业路,以工业强镇。三是走好全民创业路,以民企兴镇。四是走好城镇牵动路,以市场兴镇。 ". |
泉头镇 |
昌图县辖镇。1958年设泉头乡,同年属双庙子公社,1961年析改泉头公社,1984年建镇,1987年更名泉头满族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6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北)京哈(尔滨)铁路与102国道过境并设站,沈(阳)哈(尔滨)高速公路、东(嘎)德(林)公路过境。辖泉头、籍家岭、桥口东、马家、黄顶子、护林、农林、大苇子、联合、北二道、红山、石虎子、谷家油坊13个村委会。红山堡河横贯境内。矿藏有石灰石、花岗岩等。乡镇企业有水泥、红砖和四轮拖拉机组装等业。辽北水泥厂和陶瓷厂驻此。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豆类。. |
双庙子镇 |
双庙子镇地处昌图县东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25千米处,区域面积82.7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60.47公顷,户数6325户,人口20633人,其中农业人口16942人,有8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95个村民小组、25个居民组。 双庙子镇是昌图北部的交通要塞,与泉头镇、下二台乡、毛家店镇、此路树镇、太平乡相毗邻。县级公路""双八线""、国道""102线""、京哈铁路、京沈哈高速公路(双庙子镇留有高速出口)和即将开通的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四阜高速公路,均在境内通过,双庙子镇是昌图县通往外界的一个重要城镇。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蔬菜、黄烟、高粱、花生、小麦等。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59731亩,玉米总产量3.1万吨,烟叶产量5178石、薯类产量336吨、杂粮50.9吨。全镇有针叶林21.00亩、有阔叶林6654亩,针阔混合林1075.5亩。 双庙子镇以""102线""、""双八线""为中心规划的工业园区现已经建成。工业园区位于102国道914千米至915千米处,两侧各延伸150米,占地75万平方米,其中老园区20万平方米,科技园区3万平方米,蔬菜园区6万平方米,畜牧小区5.2万平方米,新开发区20万平方米。园区现已驻入15家企业。 ". |
亮中桥镇 |
亮中桥镇位于县城西22千米,全镇区域面积157.84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159065亩。 全镇辖2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0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170户,其中农业户10418户,总人口36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5467人,劳动力13071人,亮中桥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梁、大豆、蔬菜。水果主要有葡萄、山楂等。矿产资源有低纳偏硅酸型矿泉水、黑煤储量丰富。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镇级财政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5元,粮食总产量86100吨,肉类总产量15409吨。全镇有7个村接通有线电视,1100户家庭收看闭路电视。全镇有固定电话2300门,手机通讯塔2座。 主要企业有:亮中酒业集团,亮中酒业集团现有16家白酒生产厂,日产白酒35吨,年产1.5万吨,年转化粮食2.5万吨,完成工业产值1 .7亿,安排就业500人,产品主销东北华北地区。亮中白酒已跻身全国百强之列,金灵杰、圣母、大明皇朝、天桥山等已成省名牌商标。 矿泉水生产企业有望梅矿泉饮品公司、雪地甘露饮品公司和明氏酒业公司3家。分别注有望梅、雪地甘露、冰爱尔商标,日产量一般在30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长春、本溪、沈阳、大连等地。 豆制品加工业,现有中外合资龙乡食品有限公司和粒天豆业有限公司两家,总投资近500万元,龙乡食品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现每厂日产量2-3吨,年创工业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安排就业60人。 ". |
马仲河镇 |
马仲河镇位于昌图县最南部,距县城9千米,南面与开原市接壤。全镇区域面积87平方千米,有耕地4990公顷,林地780公顷,总人口2.23万。镇辖12行政村,共109个村组;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下设11个居民组。 京哈铁路、1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离高速公路出口8千米。102线两侧宽度近两千米已划为银河工业园区。 全镇电力设施完善,镇内有二次变电站,高压电网覆盖各村区,低压电力线通各家各户。程控电话遍布各单位、村、户,;镇内有130、139四座微波塔,无线通讯覆盖全镇。 全镇年产粮食1.9万吨,年产蔬菜2.7万吨;畜牧业发展迅速,年畜量3.73万头,养家禽44万只。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镇于2002年开始种植东山晚红李子,到目前已集中连片开发东山晚红李子2000余亩。该品种李子,属于晚熟品种,富含20多种维生素,属辽北特产,该果实可开发果酒、果汁、果脯等一系列产品。 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3公顷,全镇的两个蔬菜保护地小区250个温室,主栽品种全部为西红柿,产品主要销往四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共有镇办、村办和户办企业90家。其中有从山东滨州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的玉米特种淀粉厂,从吉林梨树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的吉派铸造有限责任公司,从沈阳引进固定资产1000万元的新泰石棉瓦厂等特种淀粉、铸件、石棉瓦、红砖、渗透剂、乳胶漆、""4115""建胶粘剂产品为主的10家镇办工业,乡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利税150万元。 ". |
毛家店镇 |
毛家店镇区域面积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2万亩,辖20个村,205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农村劳动力1.3万人,总户数1万户,其中城镇户1500户,全镇党员1721名,56个党支部。 毛家店镇据有三大优势,一是地域优势。东部与吉林省四平市接壤,距长春、铁岭、沈阳等大、中城市较近,长大铁路、京哈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市场辐射能力强,发展联合引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二是资源优势。毛家店镇耕地面积居县内各乡镇之首,农副产品极为丰富,同时境内有高品位矿泉水一处,已经过省专家鉴定,现正在筹建开发中,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前景。三是人才优势。随着近些年产业结构调整,蛋鸡、果菜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毛家店镇造就、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专业能手,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证。 ". |
老四平镇 |
老四平镇位于昌图县北部,与吉林省四平市毗邻,距四平市中心仅9千米,平齐铁路,3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所辖1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组,总户数5549户,其中农业户4795户,总人口19568人,其中农业人口17598人。区域面积90.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383公顷,林地面积200公顷,森林覆盖率7%。 近几年来,老四平镇不断扩大保护地生产规模,现已建成温室194个,面积201亩,冷棚940个,面积137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0亩,产量23998吨,产值1740万元。在养殖业方面,2004年全镇的黄牛饲养量41000头,出栏23200头,家禽饲养量59.1万只,出栏39.9万只,牧业产值5812万元,纯收入28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48295吨。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0809万元,人均纯收入3751元。 老四平镇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镇内有投资9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达到千余家。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达标,全镇供电充足,交通便利,镇内设有老四平信用合作社,通讯网络遍布全镇。 老四平镇内工业园区现有闲置工业用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水、电、气、交通设备齐全。 老四平镇光辉工业园区座落在四平外环路边,总占地面积6200亩,园区内有6千米黑色路面,120盏高标准路灯,6千米暗管排水,通讯、供电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已有光辉砖厂、辽宁建华彩板钢结构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落户于此。 ". |
大洼镇 |
1、自然状况 我们大洼镇地处昌图北部,距县城60公里,区域面积129.51公里。全镇有17个村,130个村民小组,7908户, 29494口人,13.04万亩地。人均占有耕地4.74亩,大部分地块属棕壤土,富含磷钾,土质肥沃。 2、农业信息特产 (1)气候条件适宜,年有效积温2900摄氏度,无霜期147天左右,年降雨量657毫米,而且雨热同季。 (2)土壤适宜,人均占有耕地4.74亩,大部份地块属棕壤土,富含磷钾,土壤肥沃,PH值在6-7.5之间。 (3)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块约有1.5万亩,同时,全镇有6000余眼民用井可对房前屋后的马铃薯地块进行浇灌。 (4)从栽种规模和收获时间看, 由于连片栽种形成了规模,且收获时正赶上南北大市场的时间差,这样不但时间集中,而且量大,很多外商在路边地头就能成车收购,方便了买主。 (5)从市场需求量和品种的品质上看,由于全县乃至全市及周边地区栽种面积都不大,按现有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城乡市场的需求, 并且我们栽种的这些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口感好,耐贮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主栽品种有:克新8号、新无4号、荷薯7号、治杂8号、海伦特大、讷河白等) (6)从种薯户收益上看,其优势更为明显。栽种一亩马铃薯正常年景产5000斤,均价0.30元,每亩可收入1500元,去掉成本500元,每亩获纯收入1000元,是种玉米的6.25倍,(每亩玉米1200斤,每斤0.40元, 收入480元,去掉成本320元,亩纯收入160元)。尤其我地区一年可栽两茬,下茬繁种亩产2000斤,每斤的1.5元,亩收入3000元,去掉成本800元,还剩2200元,加上头茬1000元,每亩纯收入3200元,这样是种玉米的20倍。 (7)由于有“土豆王”刘志山,示范大户高树礼、高树巨、刘金龙等一批马铃薯农研会会员的常年活动, 攻克了种薯退化、二茬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越冬贮藏等难题,才使这项整套技术得以堆广普及。该研究会被省评为“十佳研究会”。 马铃薯生产在我镇虽有多年栽培历史,但真正起步于九四年。九六年、九七年连续栽培面积超3万亩,总产达1.2亿多斤。. |
头道镇 |
头道镇位于昌图中西部,区域面积9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8.1公顷,有13个村,1个居委会,127个村民组。6298户,2.3万口人。. |
鴜鹭树镇 |
昌图县鴜鹭树镇紧紧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优势,以开发鴜鹭湖为重点,打造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推动全镇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鴜鹭树镇是一个历史名镇,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董事长梁肃戎都出生在这个镇。去年该镇党委确定了“加快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去年5月1日开始,镇里先后投资200万元,对鴜鹭湖进行了开发改造,力争在3年之内把鴜鹭湖建成集水产养殖、生态开发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同时,该镇还兴建了端木蕻良、梁肃戎展览馆,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扒掉了镇内主街两侧所有砖瓦房,新建二层以上楼房20栋。镇里还投资90多万元,对街内自来水管道进行维修和改造,修建了2000延长米暗排水管线。筹集资金190万元,修筑了镇政府至鴜鹭湖的6公里柏油路。 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使本镇1000多名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到镇里来从事二、三产业,还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办厂。仅今年前10个月,该镇就引进域外资金3000多万元,兴建生产加工型企业4家。镇长王德财介绍说,人文环境改善和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开始显现。今年该镇国内国生产总值可达3亿元,财政收入现实2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加10%。 ". |
傅家镇 |
傅家镇地处科尔沁沙漠南缘,位于东经123°41′、北纬42°33′,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邻近,北与吉林省双辽市相接,东靠吉林省梨树县。平齐铁路、303线国道自南向北于镇中心通过,与""昌-傅""线县级公路及""傅-太""线、""赵-七""线乡级公路连结成紧密、畅达的交通网,距东北交通枢纽城市吉林省四平市仅50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区域面积195.24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共112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屯。总户数为8360户,其中农业户7440户;总人口29188人,其中农业人口27078人,劳动力10193人。 傅家镇实有耕地面积7391.6公顷,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并有特殊的东北林网覆盖,特别适宜种植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另外,全镇现有林业用地6469公顷,农田防护林网达1007条,森林覆盖率为24.7%,活立木蓄积266418立方米。 镇区内现有移动和联通两处发射塔、1所中国网通分公司,程控、电传、宽带上网、移动网络齐全,通讯快捷方便;全镇有2个行政村及1个居民委员会通自来水,镇区内自来水普及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5%;公共绿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主街道共设排水管线4500米,实现暗沟排水,小城镇功能完备。 傅家镇种植花生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2001年,傅家花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富稼源""商标,此后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农产品展洽会。2002年""富稼源""花生被铁岭市科委立项为名牌产品,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名牌商标,""富稼源""花生远销到东南亚、东欧及拉美等38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经沈阳农业大学权威检测,傅家镇被辽宁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傅家花生产品被辽宁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由于花生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繁荣了傅家花生加工、销售市场,现在全镇有花生加工户1500户,花生经纪人队伍1000人,年销售量总计达4.5亿斤,销售额6亿元人民币。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基地、农户、龙头、市场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目前,傅家镇的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省之首,素有""辽北花生第一镇""的美誉,已成为东北最大的花生产销集散地。. |
四合镇 |
|
朝阳镇 |
朝阳镇地处昌图县北部,与吉林省四平市相邻。全镇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103公顷,现辖12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5809户,人口2.1万。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5.1亿元,粮食总产量超亿斤,镇级财政收入实现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00元。 朝阳镇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宜农、宜果、宜畜,具有丰富的农业、畜牧和工业资源。 以葡萄产业为主的林果业作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裸地葡萄、温室葡萄、冬储保鲜葡萄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链,初步做到了一年四季,季季有葡萄。2004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1万亩,葡萄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实现2000万元。朝阳镇葡萄现已远销沈阳、四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葡萄品种实现了更新,普及推广了葡萄滴灌、无核化、套袋等技术,果品已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通过了国家产地、产品认证,""硕丰""牌商标已获注册,2005年被评为铁岭市葡萄生产专业镇。 全镇畜牧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以蛋鸡、肉鸡、生猪、种鹅为主的村外畜牧小区8个,养殖专业村12个,专业屯16个,专业一条街15个。全镇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2万头、1.5万只和90万只,前泊林村蛋鸡小区扩大了规模,成为全县有名的蛋鸡生产专业村。 朝阳镇工业基础较强,农副产品加工、畜牧饲养业已初具规模。永丰复合肥有限公司、联合砖厂、玉米芯加工厂、羽毛粉厂等都是我镇重点工业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我镇成功引进了由大连客商谭鸿洲投资1700万元兴建的铁岭市鸿洲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生猪饲养、种猪纯繁、饲料加工为一体的超一流大型龙头企业。该公司建成后,年可出栏育肥猪1万头,产值1800万元,饲料加工年加工量3000吨,产值近900万元。 ". |
古榆树镇 |
古榆树镇位于昌图县西北部,与内蒙古隔河相望。区域面积20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53公顷。辖18个村,119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屯,1个街道居委会。8819户,35000人(农业人口32089人),其中满、蒙、锡伯少数民族人口516人。林地面积6587公顷,森林覆盖率31.9%。. |
七家子镇 |
七家子镇位于昌图县西北部风沙区,距县城46千米,地处辽河和招苏台河之间,县级公路昌付线南北向通过。2003年由原辖12个村合并为辖10个村,85个村民组,4671户(农户4218户)。总人口16684人(农业人口15346人),区域面积116.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906公顷。 2004年全镇人均收入3200元,农村社会总产值31200万元,财政收入67万元,农业产值167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5798万元。 到2004年植树造林2148.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7%,1997年与辽宁省林业科学院研究所联合进行速生杨树9205、9207、9318新品种开发试验,被确定为东北地区杨树新品种育苗基地。 2004年七家子镇镇村户企业63家,工业总产值10800万元。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集贸的繁荣,1999年建1处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摊位129个的农贸市场,日成交额在3万元以上。 ". |
东嘎镇 |
东嘎镇位于昌图县中部地区,距县城45千米,主产玉米、高粱、大豆、花生、马铃薯、小麦等作物。新梨线公路穿街而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全镇区域面积100.1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8595亩,有林地7000亩,草地600亩,村镇及工业用地1400亩,交通用地3800亩。水域面积7000亩。总人口21085人,劳动力7100人,全镇辖11个行政村,101个村民个组。东嘎镇蕴积古代文明,建于清代藏传佛教的阐教寺,历经百年风雨,遗迹尚存。现代文明有省级文物保护序列的吴俊升墓,森然矗立,书写一段不寻常的历史。解放战争中有名的""金山堡战役""就发生在东嘎镇近郊。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28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1000万元,多种经营实现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3300元,镇级财政收入实现180万元。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粮经作物此实现6:4,蔬菜开发18900亩,烤烟种植2000亩。全年猪、牛、禽饲养量分别达4.4万头、1.6万头、120万只。 ". |
四面城镇 |
四面城镇位于昌图县中部,红山河水库下游,由辽金时代金人在此修建防御城墙而得名。该镇属于平原产粮区,以胜产优质玉米、大豆而闻名省内外,故此有辽北重镇之称。全镇辖区面积17万亩,现有耕地11万亩,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1.3亿斤左右。全镇现有12个行政村,114个村民组,人口27500人。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3亿元,工业产值1.3亿元。人均收入3200元。全镇黑色路面纵横交错,县级公路""马三""线纵向南北,""东泉""线横贯东西,交通十分方便。通讯设施日渐完备,电话装机量达5000部,普及率达80%;文教卫生齐发展,镇卫生院设备日王秦 完善,群众防病治病得到满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坚持打防并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厂、蓖麻油厂、四阜机械厂、天合彩钢年产值都在千万元以上,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市级文明村仁里村利用地域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每逢集日交易额都在10万元以上;廿家子村村外畜牧小区有规模、上档次,黄牛、肉鸡饲养量不断攀升,实现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新高。 ". |
前双井镇 |
前双井镇位于昌图县城西北60 千米,招苏台河东岸,地处东京123°59′,北纬43°40′。区域面积130.94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8028公顷,其中旱田5860公顷,水田2168公顷。 前双井镇所辖12个村,122个村民小组,83个自然屯,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共有住户是6794户,总人口为25984人。前双井镇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镇,主要农产品是玉米、大豆、水稻、花生,饲养业以牛、猪、羊、鸡为主,在辽北素称""产粮大镇、畜牧之乡""。 前双井镇地域广阔,交通便利,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电力畅通,通讯快捷。""宝曲""线黑色油路贯穿南北,沙石路四通八达。主要盛产花生、玉米、水稻、大豆四大作物,年产粮食1.2亿斤以上,特别适宜粮食深加工和畜牧业生产前双井镇地处招苏台河沿岸,地下水源丰富,全镇大型水库8个,渔场1个,另有蓄水池3600亩,机井3800多眼,适宜发展水稻生产,全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达3000多部,有限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覆盖率达100%。 ". |
通江口镇 |
通江口乡地处昌图西南部、南与开原市接壤,西靠辽河与沈阳市法库县毗邻,与煤城调兵山市隔河相望,是昌图的西南门户。通江口乡在历史上曾享有盛誉。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是远近闻名的水路码头,通江晚渡为昌图著名八景之一被载入史册。 通江口乡现辖16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人口3.1万人,耕地面积11.8万亩,区域面积128.15平方千米。昌法、彰桓、新梨等公路在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辽河、招苏台河、小河子和亮中河流经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地势西部平坦肥沃,东部丘陵起伏,荒山荒沟、宜林地等具有较高开发价值。通江口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主产玉米、水稻、大豆。正常年景,粮食总产可达6500万公斤。粮食的转化增值为全乡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牛、羊、猪、鹿、禽等畜牧小区遍及全乡。所产优质鹿茸在广交会上受到中外客商的好评。主要经济作物马铃薯、白菜、西甜瓜、红辣椒等逐渐形成绿色主导产品。该乡的马铃薯、大白菜、西甜瓜等产品畅销东北三省及内蒙、河北、山东等地,来此购货的车辆络绎不绝。 通江口乡有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了30多家域外投资企业。2005年,新引进项目6个,引资额达33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776万元,其中超千万元的企业1个。 ". |
大四家子镇 |
大四家子乡位于昌图县西部,距县城45千米,隔辽河与康县相望。""四阜""高速公路、省级公路新梨线从乡内穿过,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区域面积10440公顷,耕地面积5193公顷,水域面积35公顷。合乡并镇后所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25754人,农村劳动力6778人。 大四家子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蔬菜等;畜牧业发展主要以猪、牛、禽、羊等为重点。新引进了长白山野生圈白磨地栽生产技术。长白山圈白磨是长白山野生稀有山珍,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大四家子乡已于2003年5月将其地栽人工培育成功,并已注册商标""万年青""品牌。2005年大四家子乡栽植10万袋,这项产业将成为大四家子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改方向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2004年社会总产值实现28061万元,乡级财政收入499万元,粮食总产量48766吨,油料总产量275吨,肉类总产量6496吨,蔬菜总产量254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造林面积500公顷,植树233万株,成活率96%,义务植树75万株,四旁植树20万株,森林覆盖率23%。近几年完成了新梨线公路两侧绿色通道造林8000延长米,面积240亩,辽河国提三北防风大林带长30华里,宽100米,面积450亩。 种植业是大四家子乡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二十年间共改造低洼易涝面积33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3333公顷,旱田改水田458公顷,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梯79条,总长123千米,形成500米方田43个。提防林植树193公顷,村屯绿化林467公顷。铺设农田路(沙石路)15条100千米,辽河大提加高加厚15千米,修筑招苏台河提坝26.8千米,修建大型排站两座。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50万元,打机电井1500眼,水浇地面积总数650公顷。 大四家子乡畜牧业生产成为本乡经济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各类养殖一条街42个,各类养殖专业村10个,专业小组72个,各类专业养殖大户850户。肉蛋奶总产量6251吨。2004年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6万头、3万头、1万只和49万只。 大四家子乡有水库2座,池塘59座,可利用养殖水面32公顷,年产量55吨。 ". |
曲家店镇 |
曲家店乡位于昌图北部,区域面积1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70公顷。辖15个村,132个村民组。8770户(其中农业户7781户),30523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8749人)。 ". |
大兴乡 |
大兴乡位于昌图县城西22千米,地处辽河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大兴乡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都有油路、沙石路相通,昌图-大四线、开原-四合线,两条油路横贯东西南北。大兴乡区域总面积7997公顷,耕地面积5117.1公顷,全乡共有林地823.7公顷,养鱼水域面积133公顷。大兴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64个自然屯。全乡总户数4714户,总人口1728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7人),农村劳动力12433人。全乡有1所中学,9所小学。 大兴乡地处温带亚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和光照十分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 大兴乡河叉较多,水资源丰富为发展渔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全乡有大型水库5个,中型水库21个,鱼塘66个,年产鲫鱼、鲢鱼等商品鱼500吨以上,产种鱼11吨,目前,贵重的黄颡鱼繁育和饲养也已列入开发项目。水产业已成为大兴的主导产业。 全乡有畜牧专业村2个,专业屯8个,12个畜牧养殖一条街。 ". |
十八家子乡 |
一、自然概况 昌图县十八家子乡位于昌图县南部,因有十八户流民于清朝嘉庆年间来此落户成村,故名十八家子。土地主要为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距昌图县城32公里,南距铁岭60公里,东距开原30公里。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农户5000户,2万人口。 二、农业生产简介 全乡共有耕地8.4万亩。其中旱田7.2万亩,水田0.4万亩,蔬菜保护地1.8万亩。粮食生产全乡年产玉米3000万公斤、小麦10万公斤、大豆10万公斤、花生8万公斤。蔬菜保护地生产全乡共有蔬菜温室及冷棚2000个,年产各类蔬菜6000万公斤。蔬菜主要品种有嫁接茄子、西红柿、黄瓜、草莓、芹菜、西甜瓜等。建成规模较大蔬菜保护地专业区二个,即“十八家子乡田地农业示范区”和“十八家子黑鱼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田地农业示范区位于昌法线公路一测、富有村境内,占地面积1050亩。有百米钢筋骨架大棚76个,均有喷灌设施。有冷棚300个。主要生产品种西甜瓜。示范区有管理委员会,进行社区化管理。黑鱼农业综合开发区现有温室100个,主要生产品种是棚载油桃、葡萄等。该区是黑鱼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期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将建成以黑鱼水库为中心的集、畜牧、养殖、蔬菜、水果等各业综合开发的农业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全乡现有食用菌温室500多个,品种有平菇、香菇、灵菇、鸡腿菇、黑木耳等。主载品种为平菇、香菇,年产300万公斤。栽培技术先进。原料以玉米芯、玉米结秆为主。以玉米芯为原料生料栽培香菇技术被省科委认证,并认为添补了国内空白。是全国食用菌先进乡。林业生产全乡林业用地总面积1.2万亩。有林面积8387亩,其中用树林3421亩,防护林2814亩,经济林1357亩,其它零星树木1154亩。林木蓄积量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渔业生产乡境内黑鱼水库区面积380亩,库容量140万立方米,年产各类淡水鱼2万公斤。其它零星水面530亩,年产鱼3万公斤。稻田养蟹40亩,年产量2.5万只。畜牧样生产全年生猪饲养量3万头,出栏1.5万头。黄牛饲养量7000头。肉、蛋鸡饲养量20万只。农业机械全乡各式拖拉机拥有512台。其中大型机车28台,农汽及四轮拖拉机215台。大型农机具72台套、小型农机具54台套购。农业机械总功率0.85万千互。. |
后窑乡 |
后窑乡位于昌图县西部,处于辽河昭苏抬河两河流域之间,两面与沈阳市康平县隔辽河相望。辖11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4896户,其中农业户4688户,总人口17596人,其中农业人口16985人。区域面积8913公顷,耕地面积为5394公顷,全境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8.9千米。 后窑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甘薯、马铃薯、谷子、糜子、赤豆等。多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3000万公斤,花生产量500万公斤,大豆250万公斤,薯类产量1500万公斤。全乡养殖业基础较好,生猪饲养量达到10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60万只。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运输便捷。境内有黑色路面14.2千米,""昌四线""省级公路和""七大线""县级公路贯穿境内,交叉于乡内中心点上,全乡村村通沙石路,路况良好,阜新至四平高速公路穿越境内。 ". |
长发乡 |
长发乡地处昌图县的西北部,距县城45千米,东、西辽河在此交汇,始称辽河,与内蒙、康平隔河相望。全乡辖7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3081公顷。总人口1.4万人。 境内有红石山座落在招苏台河北岸,海拔124.2米,面积1000公顷,红石、红土平均厚度50米,含有铁、锶等多种元素。在红石山下有一个常年喷涌的天然矿泉,含有铁、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符合国家规定的矿泉水饮用标准。红石山上百年老榆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被誉为昌图新八景之一--红山榆秀。近年来,乡政府对这一景点进一步进行了改造,铺通通往山上砂石路2千米,栽植南果梨树苗4万株,这里已成为旅游观光的又一景点。 长发乡一般年景粮食产量可达2500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地瓜、黄烟、红小豆、芝麻为主,尤其是花生播种面积达到2500公顷,是辽北重要的花生集散地。 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连础明阳光集团在长发落户,建万头生猪繁育基地一座,年饲养生猪万头以上,实现产值200万元,利税20万元,安置劳力50人。2004年,铁岭市仔猪繁育场又与础明集团合作,落户长发,是昌图境内唯一一家铁岭定点仔猪繁育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连绿洲牧业有限公司资金建牛羊""双千""养殖场一座,年饲养牛羊各超千头,年产值实现300万元。 全乡现有林面积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其中与万里大造林限公司合作造林190公顷,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百千米大林带200公顷,开发南果梨180公顷。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境内有县级公路三条,柏油路直通县城,与102国道和哈大高速公路相连,是吉林双辽等地进京的交通要道。辽河福康桥的架通,对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尤其是与内蒙和沈阳的互通彻底结束了隔河相望的历史,对促进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内建有手机塔两座,固定电话安装2500门,闭路电话覆盖全乡。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街内道路宽阔,楼房林立,绿地面积1公顷,安装路灯2千米。建有长发、王子两条商业街,是全乡的文化、经济、贸易中心。建有排水站三座,为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4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2亿元,人均收入达2800元。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全乡规模企业达到9家,从业人员700人。文化、广播、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 |
太平乡 |
太平乡位于昌图西北16公里,距102国道10公里。全乡区域面积10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129亩,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877人。 太平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1.有较充裕的土地和水源优势。 境内土壤大部分属棕壤土,土质肥沃,宜农宜林,人均土地5.5亩,红山堡河流经境内,年均降雨水640毫米。 2.有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优势。 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等,年产逾亿斤,其中大部分供转化加工,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优势。 太平村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养殖业,是“墨象”牌昌图黑猪的繁育基地,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仔猪10000头。有千头猪场3个,百头牛场4个年饲养量牛1.6万头,猪3.6万头,禽51.2万只,且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态势。 4.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 太平乡有青壮年劳动力6200多个,在机械化较普及的今天,除少数的外出打工外,还将近有3000个剩余的劳动力。 5.有丰盛的林业资源优势。 现在有造林面积2.2万亩,有100万株可供加工,尚有万于亩可供开发。 6.有交通便利、通讯畅达的优势。 距四平市50公里,铁岭市75公里 ,距哈大高速公路18公里,铁阜 高速公路6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150公里,距大连港5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通讯设施完备,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联系大众化。 ". |
下二台乡 |
下二台乡位于昌图县东部,属半山区半丘陵乡,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1公理,区域面积14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725公顷,有林面积65000亩,森林覆盖率32.7%,有三条河流。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大豆等。主要特产有水果、野菜、食用菌等。主要矿藏有石灰石、花岗石及沙料等。 全乡所辖12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75个自然屯。共有1.8万人口。 全乡现有橡胶机械厂、白灰厂两户规模企业。". |
平安堡乡 |
平安堡乡地处东经124°,北纬43°12′,南距县城60千米,北隔条子河与吉林省梨树县相望,全境90平方千米,2万人口,辖11个村,90个村民组。平齐铁路、一级国道集锡公路(303线)由东至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乡耕地面积10万亩。 平安堡乡工业企业主要以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现有乡办企业十家,固定资产原值1200万元。铁岭金长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年均总产值1.6亿元。 平安堡乡可种植胡萝卜的5万亩,目前年均种植1.5万亩,亩产3.5吨,每年总产量5万吨。可以满足生产原料需要。平安堡乡将所产胡萝卜在工商部门注册为""参宝""牌商标,而且已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产品和产地认证,去年还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十里村建成5000亩胡萝卜科技示范园区,打井370眼,新架设三条供电线路,将为改善胡萝卜开发区的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