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 >> 东海县 >> 白塔埠镇 >> 西埠后村

西埠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埠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埠后村简介

  西埠后村位于镇政府以北、东与东埠后村相邻,西与驼峰乡董马村接壤,北与黄川镇南湾村隔鲁兰河相望,南与张河村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9个,894户人家,总人口4073人,人均耕地一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
  庄东有黄顾路贯穿南北,村中心有沈埠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我村资源丰富,有石榴石矿产,有蛭石厂私营企业、保温材料厂5家,碾米厂3家,45家养鸡厂,石粉厂2家,在大型机械50型车20台,收割机10台。
  2011年人均收入7700元,村中心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4名,90%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村部设有图书室、篮球厂,供村民农闲时健身和娱乐。村中建有垃圾池25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722101 222000 -- 查看 西埠后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埠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埠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埠后村

  东埠后村位于白塔埠镇最北端,西邻西埠后村,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3226,一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小组,耕地3037亩,人均收入8605元。全村共有9个党小组,48名党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东埠后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分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楼房多了,村里的笑容也多了。村两委更是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三年来,共铺设水泥路3900米,改建电站1座。通过广大干群的不断努力东埠后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显著的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前塘村

  前塘村是经上级批准于2001年9月,由南塘村和前顶村合并而成。位于全镇的东南方向,距镇政府驻地约4公里,东与岗埠农场接壤,西与前圩村和山北头村相连。是由杨庄、倪墩、前顶、张宅、卞庄、西刘、东刘和大孟10个自然村组成。全村974户,3874口人,耕地面积566.7公顷,2011年人均纯收入7851.41元。   前塘村常年种植水稻,亩产年均在600公斤以上,是“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07年申报注册“前塘牌”无公害食用大米,是典型的种粮特色村。   村“两委”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广播、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给村民一个温馨提示,提醒村民改变以往乱扔、乱丢、乱停和乱放等现象,并在全村修建了垃圾池数十个,从而进一步培养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每个村民自觉维护村内环境卫生。   

新元村

  新元村地处镇区东部,紧邻镇区。全村耕地面积7381亩,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4318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8847元。近年来,新元村在建设康居示范村的同时,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食用菌种植、肉鸡养殖、反季节蔬菜规模种植等农业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该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划、建设了新元新村,拟将该村所属的新官自然村撤并,把村民全部搬迁到新村居住,可净增耕地180多亩。   该项目由苏州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采用“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格。项目规划总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建设户数538户,其中低层联排民居79栋278户,面积分别为169㎡、234㎡两种;多层住宅楼8栋260户,户型分别有90㎡、100㎡、120㎡三种套型,并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敬老院和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   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投资8000多万元,已建成联排房136户,计2.7万平方米;多层楼房200户,计2.4万平方米。并完成了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该项目采取“政府规划、企业代建、农户认购”的模式进行运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在建筑风格、房型设计和搬迁补偿等环节,充分征求农户意见,让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决策,以村民代表大会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后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张榜公布,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进了农民增收。2011年发展设施农业1500亩,新建标准温室300栋。该项目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企业投资建设、专业合作社运作、农户承包种植、企业回收产品,即“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一建造、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农产品与上海市“菜篮子工程”对接,采取农超直销。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全村通过设施栽培实现经济收入135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军屯村

  军屯村位与镇政府西北角、东与张河村相邻,西与驼峰乡董马村接壤,北与西埠后,南与王小埠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1个,546户人家,总人口2268人,人均耕地1.5亩,总面积2.47平方公里。   村东有水库堆军北路、砖瓦厂,前村中心向东贯达黄顾路,交通十分便利。村中建有13家养鸡场,3养猪场;村民拥有收割机11台,水库养成鱼130亩,。   2011年人均收入7700元,村中心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5名,48%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村部设有图书室、篮球厂,供村民农闲时健身和娱乐,400户饮用村部自来水,改厕300户,建垃圾池14个。    

沈园村

  沈园村位于白塔埠镇驻地东北角,与黄川镇隔鲁兰河相望,东与岗埠农场接壤,西临前营村,南靠新元村。全村总人口3385,五个自然村,辖16个村民小组,耕地5924亩。全村共有4个党小组,74名党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沈园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分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楼房多了,村里的笑容也多了。村两委更是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前圩村

  前圩村位于镇政府西南角、东与徐圩村相邻,西与驼峰乡接壤,北有陇海铁路,南与机场路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0个,726户人家,总人口3009人。该村资源丰富。养鸡、鹅、鸭个体户众多,带动村经济发展,前景可观。   2011年人均收入7700元,村中心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4名,90%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村部设有图书室、篮球厂,供村民农闲时健身和娱乐。   村中建有垃圾池25个,更好地改善了村环境卫生,村民的生活步步进入小康。   

山北头村

  山北头村位于白塔埠镇驻地西南角,坐落在青龙山北边,东与平明镇交界,西与驼峰乡相连,南与房山镇接壤、北于本镇前圩村相邻、属于四个乡镇交界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3114人,耕地总面积11089亩,实际耕地面积4750亩,人均收入8908元。全村共有6个党小组,53名党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山北头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楼房多了,村里的笑容也多了。村两委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二年来,共铺设水泥路2350米,桥梁2座。   

前营村

  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村地处白塔埠镇东北部,全村耕地面积7028亩,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3560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6866元。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5名,有务工、种养业等多个特色产业。近年来,该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发现不同行业,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取得明显成效。   2000年被东海县人民政府授予“设施蔬菜之村”;2004年度被东海县人民政府授予“蔬菜种植专业村”;2008年获镇党委、镇政府授予“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先进集体三等奖”;2006年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2007年度荣获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高效农业示范区先进集体三等奖”;2010年被东海县人民政府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0年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多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及诚信合作组织。   近年来,前营村在大力发展原有大棚种植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弓形棚、塑料大棚农业特色产业,先拥有大棚1200多个,标准日光温室330栋,弓形棚800栋,塑料大棚100栋。实现棚均效益20000元以上。村党总支为解决留村劳动力问题,积极引进多个企业,2011年新引进扬州天高鞋厂在前营村落户生产,联合多个企业解决留村劳动力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张河村

  张河村处于白塔埠镇北大岭黄顾路东地段,地下矿产丰富,石英、水晶地下储存较多的一个村庄,村总面积7000多亩,耕地面积5900多亩,17个村民小组,900余户,3800多口人,白鲁干渠两个自然村相夹,村西黄顾路贯川南北,私人企业、养殖大户纷纷出现,-威硅粉厂经济腾飞,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张河村现有稻麦两用田地5000多亩,以种粮为主,连续几年高产丰收,有早田近2000亩,以经济作物为主线,农户以抓住市行情为突破口,几年来花生行情特别畅销,有的农户一亩花生收入就达3000元,一般都在2000多元,到农闲时剩余劳动力在家就地取财,人人都在地里拾石英,当天拾当天销,收入特别可观,张河村现在全国各地的吊车40余户,各种收割机20余台,小型机具2000多台套,在多年来未能实现的后村新建电灌站一座。2011年,建成多年未能实现的投资70多万元新建电站及配套工程,解决用水难的大难题,同时又解决了交通难的前村多处危桥重建,使得桥通路通的交通便利,完成白鲁干渠取水口两处,年内完成白鲁干渠东水泥路面800米。   张河村人民信心满怀,豪情万丈,勤劳智慧的张河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着不畏艰难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好建设好张河村,同时张河村广大干部群众热忱期望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情缘张河,投资张河,共谋发展,共享明天。    

西埠后村

  西埠后村位于镇政府以北、东与东埠后村相邻,西与驼峰乡董马村接壤,北与黄川镇南湾村隔鲁兰河相望,南与张河村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9个,894户人家,总人口4073人,人均耕地一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   庄东有黄顾路贯穿南北,村中心有沈埠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我村资源丰富,有石榴石矿产,有蛭石厂私营企业、保温材料厂5家,碾米厂3家,45家养鸡厂,石粉厂2家,在大型机械50型车20台,收割机10台。   2011年人均收入7700元,村中心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4名,90%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村部设有图书室、篮球厂,供村民农闲时健身和娱乐。村中建有垃圾池25个。   

于庄村

  于庄村地处白塔埠镇西部,紧邻镇区,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辖7个村民小组,人口1824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7985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3名,下设村务管理,运输业,外出务工、水泥制管厂4个特色,4个党小组。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以于庄村党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1995年—1996年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2002-2003年度白塔埠镇评为目标管理先进村“2004-2005年度3月被白塔埠镇评为“先进村”,2005年3月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2005-2006年被白塔埠镇评为“目标管理先进村,2007-2008年3月被白塔埠镇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度2009半1月被评为政法及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11月被评为连云港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机场村

  机场村位于白塔埠镇驻地最西侧,西与驼峰乡接壤,南有323省道、陇海铁路,北靠机场某部队,连云港机场,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3405,2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耕地4688.2亩,人均收入8928元。全村共有12个党小组,96名党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机场村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分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两委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三年来,共铺设水泥路4条计4974米,桥梁7座,水电站2座,桥涵闸3座。    

白塔村

  白塔村位于白塔埠镇驻地,南有323省道、陇海铁路、水运码头,西邻连云港机场,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5978,一个自然村,辖13个村民小组,耕地3053亩,人均收入8908元。全村共有8个党小组,130名党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白塔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分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楼房多了,村里的笑容也多了。村两委更是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三年来,共铺设水泥路2050米,桥梁5座,水电站1座,桥涵闸5座,护坡986米。  

徐圩村

  徐圩村地处白塔埠镇南半部,东邻新浦区岗埠镇,南傍前塘村,北依淮沭新河,该村是由原伏庄、麦墩两村合并,全村共有3000口人,5000多亩耕地。黄顾公路经村中贯穿南北,山前路横贯东西。   近几年来,徐圩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和个人鼎力支持下,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村经济总量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全村以农业为基础,吊装业务为经济支柱,带动着全村交通运输、外出务工、商业、修理,餐饮服务等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走进徐圩村,楼房矗立,道路宽畅,河水清澈,树木成荫,花香四溢,环境怡人。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群众,致力改善村容村貌和村中环境,今年,又投资20多万元将大伏庄、张庄、王庄原来的沙石路,修筑为水泥砼路面,连接村中的山前路。规划建设的村办公新大楼和山前路的拓宽工程,也将于9月份开工。到年底后,再走进徐圩村,村容村貌更有美感。   

城后村

  城后村位于白塔埠镇东北方向。全村总人口2600,2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耕地3470亩,人均收入8208元。全村共有5个党小组,83名党员。   近年来,城后村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口结构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分支部,带领不同行业、类别的党员创先争优,通过围绕资源找项目、依托大户带项目、政府引导促项目,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楼房多了,村里的笑容也多了。村两委更是通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扶贫补助项目等方式,对村庄内的道路,河道进行整治、硬化,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三年来,共铺设水泥路1500米,桥梁3座,水电站1座,桥涵闸1座。通过广大干群的不断努力城后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显著的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王小埠村

  王小埠村位与镇政府以北、东与张河村相邻,西与驼峰乡后蔷薇接壤,北与埠后相邻,南与本镇白塔村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0个,604户人家,总人口2703人,人均耕地一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   村庄东有黄顾路贯穿南北,村中心有军屯路从村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有蛭石厂私营企业、15家养鸡厂,石粉厂1家,大型机械50型车20台,收割机10台。   2011年人均收入7700元,村中心有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2名,建有垃圾池19个,90%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村部设有图书室、篮球场,供村民农闲时健身和娱乐。   


西埠后村特产大全




西埠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