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房村村情简介
卸房村位于张湾乡驻地东北部,紧临海州区蔷薇河畔南岸,有6个自然村民小组,460户,人口1976人,67名党员,耕地面积3824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722207 | 222000 | -- | 查看 卸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印屯村 |
印屯村村情简介 印屯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东南与海州相邻,7个村民小组,452户,人口2178人,64名党员,耕地面积4564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卸房村 |
卸房村村情简介 卸房村位于张湾乡驻地东北部,紧临海州区蔷薇河畔南岸,有6个自然村民小组,460户,人口1976人,67名党员,耕地面积3824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瓦口村 |
瓦口村村情简介 瓦口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驻地,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80户,人口3390人,132名党员,耕地面积5984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营屯村 |
营屯村村情简介 营屯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东南角,是由三个自然村合并的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262户,人口1076人,耕地面积2711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营屯村与印屯村、卸房村、瓦口村、大湖村、马墩村、谷丰村、后湾村、张湾村、河南村、七里桥村、四营村相邻。 |
大湖村 |
大湖村基本情况简介 大湖村位于东海、沐阳、灌云、连云港市、海州区三县一市交界处,有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1户,人口3036人,耕地面积6068亩,全村劳动力1698人,外出打工人855人,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 一、村、支两委情况 该村现有党员84名,其中贫困党员6名,村两委干部7名,其中村支委4名,村委会1名。平均年龄46岁,大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3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二、全村耕地情况 区域总面积为8320亩,其中:耕地面积6068亩,全部是水田,因该村地处湖荡地区,平均海拔2——4米。地势平坦,春夏雨水丰沛,尤适水稻、小麦等作物生长,一年两季农民稻麦轮作种植。 三、全村经济收入情况 2011年,大湖村经济总收入为9079.4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076.48万元,第二产业为2298万元,第三产业及其它为3705万元;第一产业中的水稻、小麦收入为1648.4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9200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水稻机械插秧、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得到了广泛推广。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等工作:农家书屋藏书200余册,新铺设了1公里的环村道路,新建0.5公里下水道,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2011年至今新修桥涵2座,电站改造3座,为农业增收夯实了基础。今年全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自来水入户里率达100%。还在全村通路灯21盏,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产业发展情况 大湖村以养殖、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是他们的主打产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该村成立道实农资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00多户,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2012年,成功引进了东海县谷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村开发种植有机富硒米项目,面积超过1000亩,总投资500万元,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项目方提供有机富硒米种植的全部技术,并负责统一收割,按照比市场高出0.1元的价格统一回购,亩均增效600元,成为“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带动农户奔康致富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村生猪养殖28户,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近年来,大湖村主打农业机械化,全村居民自购大型农业机械146台,增加收入400多万元。 |
马墩村 |
马墩村基本情况简介 马墩村位于张湾乡驻地东南方向,距离乡驻地约4公里,全村总住户数636户,总人口2796人,劳动力1536人,外出打工720人。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8710亩,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9720元。 一、村、支两委情况 该村现有党员96名,其中贫困党员6名,村两委干部8名,其中村支委5名,村委会3名。平均年龄46岁,大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4人,初中文化2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二、全村耕地情况 区域总面积为8710亩,其中:耕地面积6540亩,全部是水田,2011年土地流转162亩。因该村地处湖荡地区,平均海拔2——4米。地势平坦,春夏雨水丰沛,尤适水稻、小麦等作物生长,一年两季农民稻麦轮作种植。 三、全村经济收入情况 2011年,马墩村经济总收入为787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258万元,第二产业为4114万元,第三产业及其它为1500万元;第一产业中的水稻、小麦收入为225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9720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水稻机械插秧、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得到了广泛推广。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等工作:农家书屋藏书200余册,新铺设了3.1公里的环村道路,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2010—2011年在马墩开展农田综合开发治理项目中,新修桥涵16座,整治面积5280亩,为农业增收夯实了基础。今年全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自来水入户里率达100%。还在全村修建垃圾集中收集池8只,改厕所225个,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产业发展情况 马墩村以养殖、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是他们的主打产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该村成立道实农资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00多户,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2011年,成功引进了东海县谷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村开发种植有机富硒米项目,面积超过3000亩,总投资500万元,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项目方提供有机富硒米种植的全部技术,并负责统一收割,按照比市场高出0.1元的价格统一回购,亩均增效600元,成为“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带动农户奔康致富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村生猪养殖48户,年出栏生猪3000多头。近年来,马墩村主打农业机械化,全村居民自购大型农业机械269台,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
谷丰村 |
谷丰村村情简介 谷丰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东北侧,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545户,人口2320人,77名党员,耕地面积6108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后湾村 |
后湾村村情简介 张湾乡后湾村位于乡驻地以北1公里,距县城35公里,在蔷薇河的北岸,与张湾村隔河相望。东与连云港海州区接壤,西与平明镇,北与连云港市岗埠农场为邻。交通十分便捷,村西面有干沭线,东面有张洪公路,南面有前往平明方向的乡间公路,北面是连徐高速公路。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后湾村属于一个农业村,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现有耕地面积约327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粮食年均产量约3500吨,人均纯收入9662元。我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392户,总人口达1616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398人。目前农作物生产基本达到机械化,其中全村共有大型收割机20台,手扶拖拉机458台,大型工程起重吊车62台,形成了一支工农业服务队伍,每年均有可观的收入。 现在,我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是去年,从市区引来的自来水已进村入户了,村民们可以吃上24小时无间断的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蔷薇河水“直供”的自来水;二是新修了村中4条水泥路,并架起了路灯,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是信访少了、稳定多了,群众之间更和睦了;四是今年来,通过向上级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秸秆气化站这个项目,该项目占地1.87亩,计划投资150万元,其中村投资15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生可燃气体可供400户居民一年使用。 后湾村新农村服务中心于2010年11月改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30平方米。自从新农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以来,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也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党建工作概况,后湾村现有0党员59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近年来,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党的重要理论与主题活动以来,村中党员发展迅速,不断提高了党员素质和改善了党员结构。 开展党员项目积分卡管理模式以来,我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改变了以往组织生活开不起来、党费难收的状况,使我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最近几年,我村有了很大的改变,水泥路多了,晚上路灯也亮了,群众生活好了。今后,我的主要发展思路是: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去年新装路灯26盏,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方式新修庄内水泥路3000米,今年计划用三年内时间力保全村庄内水泥路全部贯通,并装上路灯,实际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特色村办企业。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实现有村自办企业,夯实后湾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基础。目前已有盐城一个手套编制外销项目在洽谈中,即将落户投产,到时将解决全村1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年实现利税30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由债转盈。 加强村规民约宣传。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后湾村将不断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力度,推动思想文化新时尚在全村的迅速传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 |
张湾村 |
张湾村村情简介 张湾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驻地,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80户,人口3390人,106名党员,耕地面积5984亩。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河南村 |
河南村村情简介 河南村位于东海县张湾乡东部,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702户,人口3280人,86名党员,耕地面积6885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植主导产业,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
七里桥村 |
七里桥村村情简介 东海县张湾乡七里桥村位于连云港市西郊,面积8.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719户,3210人。七里桥村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马河、蔷薇河在此交汇,汾灌高速、张洪公路横穿境内。近年来,我村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以各类文明创建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村容村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水泥路,靓丽的农家小院,人们业有所就、居有所处,到处呈现出安定和谐的景象,正在向富裕型小康阔步迈进。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39.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68元。自“文明创建”活动实施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强村富民的创建标准,结合村里的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曾连续多次被市、县、乡授予的“先进党支部、安全文明村”;2008年被省法治领导小组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 |
四营村 |
四营村村情简介 东海县张湾乡四营村位于连云港市西郊,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561户,2350人。四营村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淮沭新河、蔷薇河在此交汇,北靠陇海铁路,汾灌高速、张洪公路横穿境内。近年来,该村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以各类文明创建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村容村貌、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水泥路,靓丽的农家小别墅,人们业有所就、居有所处,到处呈现出安定和谐的景象,正在向富裕型小康阔步迈进。 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3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59元。自“文明创建”活动实施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强村富民的创建标准,结合村里的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曾连续多次被市、县、乡授予的“先进党支部、五好党支部、安全文明村、县二十强村、市文明村”;2004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被市评为“五十强村”。2008年——2009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