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8公里,东接老爷庙镇,西与南哨镇和平房子镇毗邻,南与南公营子镇接壤,北靠大凌河。总面积60平方公里,共有1920户,8379人。辖6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
该镇地势东、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300米左右。由南到北有一条季节河贯穿全乡流入大凌河。在季节河两岸有5个村。
乡办企业有加工厂、白灰厂、砖厂、油毡纸厂等。近年来村办、个体的商业网点、运输、饮食服务等,繁荣了农村经济。
农业以粱为主,全乡有耕地面积18716亩,机电井80眼,修大、小塘坝70座。山建工程16000亩。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5台,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全乡造林面积41864亩,有果树1062亩,主要产苹果、梨等。
乡内有中学一所、小学六所,有文化站、广播站、医院各一处。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0平方公里 | 211324207 | 122000 | 0421 | 查看 草场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城子镇 |
大城子镇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大凌河的西岸,是喀左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城子镇属辽西丘陵地带,交通便利。省级公路建三线在境内通过,县城东西南出口都是24米宽的柏油路。镇内距南北铁路线距离均在30公里之内,都是黑色路面,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29,628亩,其中耕地面积19,083亩,林地面积36,332亩。合乡并镇后全镇辖1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8个社区。全镇总人口61,52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63人,农业劳动力9,160人,非农业人口41,312人,其中少数民族约40%左右。 大城子镇蕴积了古代的文明。镇内有古城遗址天成观、观音堂、黄经会和古塔等都弛名千里。现保存完好,清晰可见。是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去处。 大城子镇处于温带半干旱地带,受西伯利亚气候的影响,属大陆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主要作物有玉米、高梁、大豆、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大枣、桃、葡萄、山楂等。矿产资源有丰富的石灰、澎润土、高岭土、莹石等,储量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我镇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子镇把握市场信息,“筑巢引凤“全民招商,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乡镇工业。使全镇企业由少变多,农村劳动力逐渐由单一的农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全镇民营经济从业户数2,780户,从业人员10,500人,2004年末实现总产值3.04亿元,税收1130万元。我镇逐渐形成了天神烟花爆竹、利州鹅业、红叶制板、喀左塑料、利州陈醋、利州房地产开发、凌河铸造等一批骨干企业,民营经济占据全镇经济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利州陈醋、天神烟花爆竹久负盛名,有着独特的工艺特点和民族风格。 利州陈醋,已有334年的生产历史,创产于清康熙年间。在清光绪年间,当地王爷府就把陈醋做为贡品,多次奉献给慈禧太后为皇宫御膳及设宴之所用。故又称“贡醋”。现誉满全国。该醋具有色泽鲜艳,甜酸爽口,味长醇美,回味浓郁的特殊风味。并有久储不腐,炖鱼除腥酥骨的特点,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分、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分。利州陈醋适用于膳食及做调料。生吃适口,熟食风味更佳。. |
南公营子镇 |
喀左县南公营子镇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早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这里就是喀喇沁左翼旗衙门(政府)的所在地。1945年12月至1949年3月,这里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喀喇沁左翼旗(县)政府的所在地。南公营子镇还是喀左县最早的教育发祥地。在这片黄金热土上,曾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才。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优质石灰石资源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在品位上都在全县名列第一位。这里的土地平坦肥沃,是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的首选之地。 这里的旅游资源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巨大潜力,正期待着远见卓识之士到这里投资开发这颗耀眼夺目的明珠。这里是喀左县的南大门,交通和通讯条件得天独厚,为有志者投资兴业开避了发展空间。尤其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南公营子镇党委、镇政府为最大限度地发展这里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以精诚和远见制订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各界人士来这里施展人生才华提供了最可靠的动力和保障。 到南公营子投资兴业,是有志之士的上乘之选,这里的资源期待着您来投资开发,这里也是您的资本和智慧最佳结合的宝地。全镇各族人民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 |
山嘴子镇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辖镇。1961年设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98.6平方公里,人口1.9万。塔魏铁路过境,设有金杖子车站。辖山咀子、海岛营子、黄家店、炕杖子、河南、道虎沟、鲤莲杖子、金杖子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综合加工厂、制砖厂、基建队等。农业主产粮食,盛产棉花、花生、烟草。. |
南哨镇 |
南哨镇位于喀左县城南7公里处,所辖7个行政村,47个居民组。全镇总面积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8万亩,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1.5万亩。人口134万,其中蒙古族6640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该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建三线穿境而过,双桥大街直指镇内山嘴村。 南哨镇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持乡镇,全镇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境内王子山蕴藏着大量的紫砂土、陶土、原煤、石灰石等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化金沟内常年奔涌着尚未开发的高品质矿泉水。近几年,该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项目建设,先后有多家外商在镇内开矿办厂。目前全镇20多家民营企业生产形势十分红火,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业上,在全面实施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同时,该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镇滑子菇生产势头良好,种植户达234户。栽培74万盘(袋),菇产品远销省内外。2004年被辽宁省食用菌专业协会命名为“优秀基地乡”。依托大凌河优势的鸭鹅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全镇鹅鸭饲养户达1760户,百只以上养鹅户达526户,建成14个庭院养鹅小区,饲养量达16万只,其中鹅饲养量达12万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提高200元。 南哨镇近几年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电力、电信设备齐全,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勤劳朴实的南哨镇人民真诚欢迎有识之士到南哨投资办厂,共创伟业。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以真挚的热情欢迎八方来客。 ". |
公营子镇 |
喀左县公营子镇(由原公营子镇、小塔子沟乡合并而来)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7公里。北邻中三家镇,南接中三家镇,西与建平县万寿山接壤,东和朝阳县乌兰和硕乡、波罗赤乡交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共有7518户,30563人。辖17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村民组。镇驻地大垤卜村。 该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350米左右,平地、坡地、山地各占1/3。境内有四楞山、楼子山、九头山,牤牛河从西向东流入水泉乡。 镇内企业有轴承厂、大瓦厂、红砖厂、采石厂、装卸队、工程队、饮食服务加工、贸易货栈、酿酒厂、食品厂等。县地方国营企业有麻纺织厂、铸造厂、制药厂、陶瓷厂、县第二纺织厂、粮油加工厂、基建维修等十几家。还有县供销社、商业、物资、烟酒批发站、百货批发站、物资转运站等16个站。 该镇农业以粱为主,兼营林、牧、副业。共有耕地亩。粮食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芝麻、葫芦等。 全乡造林11.7万亩,有果树48974株,主要有苹果、梨、山楂。畜牧业以养猪为主。 水利建设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塘坝5座,自流灌渠3条,渠长7.5公里,机电井眼,灌溉面积8148亩。 镇内有高级中学一所、初中两所、小学17所,有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各一处,中心医院1所。 镇内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锦承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公营子火车站。京沈公路从东向西贯穿镇境8公里,县级公路北三线穿境而过。公营子镇是公路、铁路交汇处,为全县客货进出的主要通道。 ". |
白塔子镇 |
白塔子镇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部,东与南公营子镇、西与山咀子镇为邻,南与葫芦岛市建昌县接壤,北靠平房子镇。东经:119°38` 北纬:40°53` ,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境内大凌河、蒿桑河自西南向东北经流9公里,汇入大凌河。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30270人,其中农业人口28930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白塔子镇矿产资源丰富,共有大小煤矿12家,煤资源储量约8000万吨。另外,锰铁、大理石、石灰石、澎润土等未开发资源储量丰富。轻工业潜力巨大,隆中御酒厂历史悠久,酒类产品享誉周边地区。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白塔子干豆腐,远近闻名,有口皆碑,深受市场欢迎。白塔子镇旅游资源丰富,险峻的白狼山、古城遗址,郭台子水库以山险水秀而著称,交通便利,景色优美。 白塔子镇地域辽阔,交通便利,306国道、大马线、孤盛线贯穿全境,土地肥沃,属大凌河、蒿桑河冲积平原,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粮食产量20000吨。随着近年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洞子沟、蒿子沟的800亩葡萄产业已形成规模,素有塞外葡萄沟之美誉;畜牧业发展较快,牛羊禽存栏量居全市前列,畜牧业产值超过6000万元;保护地现有暖棚1000栋,冷棚2000栋,已形成了以无公害蔬菜双椒、黄瓜、茄子和花卉为主的主导产业,年创产值3800万元。 ". |
中三家镇 |
中三家镇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北部,东邻朝阳县波罗赤镇,北与建平县榆树林子镇毗邻,西接建平县万寿镇,南依北公营子镇,距县城(大城子镇)34公里。全镇总面积174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1个办事处,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万。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开发利用的有:金、银、铜、铁、钼、铝、石灰石、膨润土、红粘土、其中储量丰富的品种为金、铁、钼。 交通便利,距京沈铁路4公里,距101国道4公里,县镇级公路纵穿南北、连网贯通。 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系统功能齐全,极大地方便和缩短了友好往来的空间距离。 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森林覆盖率达63.8%;农业发展潜力较大,保护地、畜牧业、经济林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
老爷庙镇 |
老爷庙镇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南与十二德堡乡为邻,北与东哨乡、羊角沟乡相连,东与十二德堡乡交界,西与南公营子、草场乡接壤。全乡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共有4783户,21240人。镇驻地老爷庙村德本街。 境内地势东、西、南高,北低。有季节河两条,从十二德堡乡流入,在老爷庙村汇集,古称“芍药河”,流西向北,在吉利玍营子村入大凌河。境内有和羊角沟乡、十二德堡乡交界的海拔1091米的楼子山、-山、老虎洞山、塔山、香山。 镇办企业有综合加工厂、农具维修厂、工程队等;主要生产玉米、高粱、谷子等。全镇建小塘坝3座,自流灌渠1条,机电井131眼,有效灌溉面积11242亩。全镇造林面积80200亩,植果树5238亩。 镇内有县乡级公路4条,全长28公里,是通往十二德堡乡的交通枢纽。每日均有客货车数次通往县城。 老爷庙镇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14所,中心医院1处,医疗站13处,有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站各一处。 ". |
六官营子镇 |
六官营子镇位于喀左县西部,距县城11公里。座落于美丽的大凌河西支小凌河畔,巍峨耸立的努儿虎山脉脚下,西与凌源市毗邻,北与建平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13200口人。“兴凌线”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叶大线”、“六上线”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境内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有多种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镇。工业强镇 六官营子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做为富镇、富村、富民、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无工不富”已达成共识,利用资源,实现“双赢”或“多赢”是六官营子人的理念。 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成为海内外淘金者的热土。辽西丘陵地带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让六官营子镇拥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白云石、砩石、莹石、锰、铁、铜、珍珠岩等,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上项目,先后沿“兴凌线”公路新上了凯瑞铸钢厂、春蕾蜜蜂园、兴盛矿产品经销公司、活性炭厂、六官建筑材料厂5个项目;沿“叶大线”、“六上线”公路新上了锰兴选矿厂、兴隆铸钢厂、绿叶制板厂、鑫晟矿业有限公司、利民白云石矿、亿达铁选厂、高岭土矿7个项目,以新上的12家企业和改制后的光华水泥有限公司为骨架的六官营子镇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六官营子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保护地、经济林、牛羊禽”三大主导产业的开发。保护地产业初具规模。建成暖棚1500余栋,形成以黄瓜、西红柿、花卉、西瓜为主栽品种的棚菜生产基地。在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六官营子人注重科技,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科学栽植,同时注重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建成了以后坟村辐射全镇的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的绿色蔬菜远销到俄罗斯、北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 六官营子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六官营子镇将不断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天然资源,依托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为各方宾朋提供商机和施展才华的空间,真正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工业蓬勃发展、农业兴旺发达、城镇布局合理、社会安定和谐的小城镇——六官营子镇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镶嵌在喀左的西部。". |
平房子镇 |
平房子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4公里。东邻草场乡和南哨镇,西与凌源市四官营子乡相连,南接白塔子镇和南公营子镇,西南是山咀子镇,北与坤都营子乡接壤。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共有6205户,27321人。辖14个行政村,89个村民组。镇驻地平房子村。 全镇地势南高、北低,中间较平坦,平均海拔300米左右。境内有海拔758米的北山,海拔648米的王子山。大凌河从南公营子镇流入境内,在镇中间由南向北贯穿全境,总流长14公里。 镇办企业有锰石矿、白灰厂、红砖厂、综合加工厂、装卸队、工程队等。近年来村办、个体办的企业日益增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以粮为主,兼有林、牧、副业等。全镇总耕地面积45988亩,主要产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和大豆等。平房子镇地处大凌河两岸冲积平地,土质肥沃。有水库一座,库容水量89.4万立方米。机电井170眼,灌溉面积15935亩。 农业机械有大中型拖拉机49台、小型拖拉机45台,各种机引农具106台。全乡造林32800亩。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葡萄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 魏塔线铁路经过境内,长6公里,设有桃花尺火车站。公路有绥克线纵贯南北,长达15公里。客货运输比较方便。 该镇有中学一所,小学14所。县办第二医院1处,乡卫生院1所。 ". |
十二德堡镇 |
喀左县十二德堡乡位于喀左县东南部,与葫芦岛市建昌县接壤,距锦州和兴城100公里,距建昌火车站2l公里,境内交通便利。省级公路兴凌线(兴城至凌源)贯通南北。境内红云山、黄花山、-洞风景如画,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该乡土地肥沃,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公顷,有林面积4340公顷,是喀左县重要的产粮农业大乡,也是长城以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现有10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2万人,5100多户,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农业劳动力6400人,有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 十二德堡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社会秩序和谐安定,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且价格低廉,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乡投资、兴办企业、发大财。十二德堡乡人民竭诚欢迎您,共同为您营造顺心如意的发展环境。 十二德堡乡气候暖和,日照充足,盛产玉米、高粱、小麦、谷子、大豆、杂粮等。水果品种丰富,有苹果、梨、桃、李子、大枣、山杏、葡萄等,野生植物资源富饶,有山枣、山杏、枫树、榆树、柳树、小山杨树及各种中草药、野生蘑菇。野生动物资源有雏鸡、鹌鹑、刺猬、獾、山兔、野鸡等;矿产资源有方解石、石灰石、铁矿石,鱼化石、油母页岩等矿产资源,质地优良,储量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兴办各类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十二德堡乡建立了两个工业园区,占地1000亩,包括-沟红云山工业园区和十二德堡村林场南鸿浩工业园区。这两个工业园区交通十分方便,水电条件优越,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我乡投资兴业的好地方。 规划建设一个旅游发展园区,以红云山、黄花山、-洞、贞洁牌坊四个景点为主要旅游景点,计划在近几年把红云寺建成东北地区知名的佛教圣地。 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可满足日用电量20万度的工业企业用电需求,同时电价合理。 劳动力资源充足,而劳动力价格低廉,可满足任何企业的用工需求。 ". |
尤杖子乡 |
尤杖子乡位于喀左县城东二十六公里处,人口10018人;总面积93414亩:其中耕地面积l7423亩;交通便捷,公路畅通,5个行政村,49个居民组。 矿产资源:在后钢沟村东部山脉有锰矿石,还有在朝阳洞东有金矿石,经朝阳地质队(省第三地质大队)勘探地表矿石含金量为1.5克/吨。矿产资源开采需要有相应的地质技术资料与手段,有待于地质部门协助和提供技术指导,防止劳民伤财。 劳动力资源:尤杖子乡的乡情是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动有2000多人,需要组建各类专业队伍,合理有序的进城务工。 土特产品:苹果:全乡有苹果树39283棵,年产量579吨,品种优良,质量上乘。甜椒:盛产甜椒,有塑料大棚500多亩,全部栽植青椒,年产量750万斤。 龙凤山朝阳洞旅游风景区:朝阳洞旅游风景区先后投资50多万元,先后修建公路、停车场、大戏台,通水、通电、通车。有待于开发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东哨乡 |
"东哨乡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0.8公里。南与老爷庙镇为邻,北与大城子镇接壤,东与羊角沟乡相连,西与草场乡分界。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共有3668户,15349人,辖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组。 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270米,大凌河从草场乡流入,穿越境内5个村入水泉乡,流长9公里。境内有海拔400多米高的-洞山。 乡办企业有浮化油脂厂、炸油厂、白灰厂、工程队、水泥杆厂等。 乡内农业以粮为主,兼有林、牧、副业。共有耕地30159亩。主要产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棉花等。有大马架子灌渠一条,长4公里,机电井101眼,灌溉面积8440亩。 全乡绿化面积5.1万亩,果树面积1821亩,主要有苹果、梨、山楂、杏、葡萄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羊次之。 农业机械有汽车2台,大、中型拖拉机11台,小型拖拉机19台,机引农具37部。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 |
羊角沟乡 |
一、地理位置 羊角沟乡位于喀左县驻地大城子镇东约26公里处,东经119°51′至120°13′,北纬40°94′至41°14′,南同尤杖子乡和建昌县的谷杖子乡接壤,东与朝阳县胜利乡为邻,北连水泉和甘招乡,西接东哨和老爷庙镇,乡域总面积17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烧锅杖子村。 二、自然条件 全乡地势高低起伏,属半干旱丘陵地区,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有全县最高的海拔1091.1米的楼子山,还有600多米高的鸡冠子山、骆驼脖子山、柏树山。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凌河,经与甘招两乡交界的上窝铺村,流长4公里,进入水泉乡;有白朱杖子村至大黄杖子村全长25公里的干河(铁沟川)和贝子沟至东哨乡青沙子长度8公里的干沟河。 羊角沟乡总面积2400公顷,其中耕地460公顷,林地990公顷,水域10公顷。全乡处于半干旱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5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三、历史沿革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羊角沟这个地方归喀喇沁左翼旗管辖。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立建昌县,实行蒙汉分治,汉民归建昌县管辖,蒙民归喀喇沁左翼旗管辖,羊角沟是乡。1914年,此地的汉民归凌源县第二区管辖,羊角沟是乡。 1930年,蒙民归旗管辖,汉民归凌源县大城子区管辖,羊角沟是乡o 1933年(伪满康德元年)将羊角沟乡改为羊角沟村,下辖9个甲。1937年,县旗合并,统归喀喇沁左翼旗管辖,羊角沟是村,结束了蒙汉分治。 1946年,羊角沟归叶柏寿县辖,为第九区,下辖9个行政村。 1949年,将羊角沟划归喀喇沁左翼旗管辖,为羊角沟区,下辖15个行政村。1965年,羊角沟区下辖5个乡,将20个初级社改建为3个高级社。1958年3月,将5个乡合并成3个乡,实现了一乡一社,8月,建羊角沟公社,下辖17个作业区(后又改为管理区)。1961年,将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1968年,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将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政府,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下辖18个村民委员会。 2004年,将18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13个村民委员会至今。下辖的1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朱杖子、崔杖子、老窝铺、大黄杖子、东沟、小黄杖子、烧锅杖子、上窝铺、羊角沟、铁沟门、十八台、贝子沟和下稠沟村民委员会。. |
草场乡 |
草场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8公里,东接老爷庙镇,西与南哨镇和平房子镇毗邻,南与南公营子镇接壤,北靠大凌河。总面积60平方公里,共有1920户,8379人。辖6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 该镇地势东、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300米左右。由南到北有一条季节河贯穿全乡流入大凌河。在季节河两岸有5个村。 乡办企业有加工厂、白灰厂、砖厂、油毡纸厂等。近年来村办、个体的商业网点、运输、饮食服务等,繁荣了农村经济。 农业以粱为主,全乡有耕地面积18716亩,机电井80眼,修大、小塘坝70座。山建工程16000亩。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5台,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全乡造林面积41864亩,有果树1062亩,主要产苹果、梨等。 乡内有中学一所、小学六所,有文化站、广播站、医院各一处。 ". |
坤都营子乡 |
坤都营子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8.8公里。东邻南哨镇、大城子镇,西接凌源县乌兰白乡、四官营子乡,南与平房子镇相连,北与官大海农场为邻。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6个村民组。共有2546户,11324人。乡驻地坤都营子村。 该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山地、坡地各占40%,平地占20%。境内有海拔734米的双尖山。榆河流经境内6.5公里。 乡办企业有采石厂、白灰厂、综合加工厂、陶土矿、纤维板厂、建筑队、木器加工厂等。村办、个体办的饮食、服务、商业网点、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牧业以养猪为主。 农业以粮为主,兼营林、牧、副业。全乡耕地面积24098亩,主要产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是旱烟、棉花等。有机电井97眼,电灌站两处,二级提水工程两处。有效灌溉面积9465亩,生产条件的改变,使农业生产逐年提高。 境内荒山、丘陵较多,给畜牧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全乡造林面积2.5万亩,果树面积2743亩。镇内有中学一所,小学8所,乡医院1所。 ". |
大营子乡 |
辽宁省喀左县大营子乡 区位 西南与凌源市接壤,北与建平县毗邻,总面积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0亩,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64个村民纽,总户数2500户,总人口9700人。省级公路兴凌线黑色路面贯通全境,距铁路凌源站15公里,乡级公路通到各村。 工业 大营子乡乡镇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有18个采石场生产的石灰石供应凌钢,石灰石含CaO均在52%以上,有3家铸造厂生产的汽车配件等产品为汽车厂家和矿山企业的配套产品。莹石、耐火土每年都大批销往外地。全乡现有民营企业18家,工商业户323家。为繁荣地方经济、促进财政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 近几年来,全乡三大主导产业已了长足的发展,全乡已建成暖棚1045个,牛、羊、禽存栏大幅度增加,新发展经济林有1500亩,全乡大扁杏为主的经济林总面积已达到3100亩,以上三大产业可为加工型企业提供原料来源。乡政府已对大营子集贸市场进行了改扩建,培养了自己的经纪人。另外,大营子毗邻凌源两个菜市场和—个牲畜交易市场,上加工型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组织货源有保障,前景广阔。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大营子乡电力、电信已实现了村村通,固定电话已装机710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对大营子乡完成了覆盖,这为厂家联系业务提供便利。为改善交通条件,乡政府已着手对乡级公路实施改造,今年对路基加宽,明后两年摊铺黑色路面。全乡现有一所中学、九所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先进,均开展了电脑教学。前来投资办厂的客商不必为孩子读书而伤脑筋。由于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全乡政治安定,无重特大刑事案件,实现了政通人和,社会稳定。 |
兴隆庄乡 |
兴隆庄乡位于辽宁朝阳喀左县。下辖: 211324212200 210 兴隆庄村 211324212201 122 头道洼村 211324212202 220 章京营子村 211324212203 220 碾房村 211324212204 220 西沟门村 211324212205 220 半拉烧锅村 211324212206 220 七家村 211324212207 220 二布尺村 |
甘招乡 |
甘招乡位于辽宁朝阳喀左县。下辖: 211324213200 210 甘招村 211324213201 220 小河沿村 211324213202 220 北三家村 211324213203 220 宋家店村 211324213204 220 东赤里赤村 211324213205 220 西赤里赤村 211324213206 220 羊草沟门村 211324213207 220 北章吉营子村 211324213208 220 西沟村 211324213209 220 王营子村 |
卧虎沟乡 |
卧虎沟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15.5公里。南与大城子镇交界,北同公营子镇接壤,东与水泉乡毗邻,西与六官营子镇相连。全乡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共有2570户,10761人。辖10个行政村,53个村民组,乡驻地平顶山村。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600米以上的平顶山、大拐脖子梁顶、西楼子山。境内有三条季节河。 乡办企业有综合加工厂、采石厂、基建队。主要产品有水泥瓦、铸件、陶土、白酒、毛石等。 农业以粮为主,兼有林、牧、副业。共有耕地面积23790亩。主要产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葱、中药材等。大葱是卧虎沟乡的特产。乡内有库容量112.5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塘坝4座,机电井74眼,灌溉面积2832亩。 全乡造林面积51433亩。植果树2067亩,主要产苹果和梨。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羊次之。 近年来,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为经济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 |
水泉乡 |
水泉乡位于喀左县北部的大凌河与牤牛河冲击平原交汇处。东部与朝阳县隔河相望。距喀左县城25公里,距公营子火车站10公里,省级国道建三线贯穿全境。全乡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000亩,林地15000亩,辖7个行政村,1.7万人。乡政府驻地座落在约占全乡人口四分之一的水泉村。 悠悠凌河水养育了在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水泉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震惊世界考占界、距今十五万年前的老祖先,“鸽子洞”人居住遗址在南亮子村西汤山被发掘出上,更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水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鸽子洞周围山环水转,奇峰壁立千仞,凌水波涛万顷,山水相映,波光粼粼,古人在此狩猎、捕鱼的足迹依稀尚存。现在,到此寻古探幽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已逐步成为朝阳乃至整个辽西地区的一条旅游热线。原省领导肖作福等曾到此考察观光。 水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中秋节前夕,乡政府都组织举办鸽子洞金秋文体节。人们乘着丰收的喜悦,载歌载舞或在篮球场上一展身手。由于整个活动以娱乐为主,重在参与,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这项活动已成为水泉人每年一度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水泉这方宝地,是您驶向成功彼岸的港湾,是您投资创业的天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