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吉林市 >> 船营区 >> 欢喜乡

欢喜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欢喜乡谷歌卫星地图)


欢喜乡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9万人 90平方公里 220204200 132000 0432 查看 欢喜乡谷歌卫星地图

欢喜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欢喜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德胜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街道   (Desheng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42280人。办事处驻西大小区6号楼。辖4个社区:安顺社区、德胜社区、西大社区、北山社区。  因本街地处德胜门附近为此而得名德胜街道。1979年4月1日将德胜、西大革命委员会改称街道办事处。1981年3月,德胜、西大两街合并为德胜街办。船营区人民政府位于本辖区内。  

南京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南京街道(Nanjing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0.96平方千米。人口30519人。办事处驻吉林大街小区。辖4个社区:五中社区、大街社区、一分部社区、怀德社区。  因辖区内的南京街而得名。  

大东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东街道   大东街道(Dadong Jiedao) 邮编:132011  大东街道面积0.65平方千米。人口16779人。办事处驻。辖3个社区:松北一区社区、松北二区社区、吉源社区。  1948年8月设街政府,之后警政合一、废除街政府。1950年11月恢复大东街道办事处。  

青岛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Qingdao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39428人。办事处驻吉林大街小区2号楼。辖4个社区:庆丰社区、牛马行社区、和龙社区、北大社区。  因辖区内的青岛街得名。1955年4月19日,青岛路和河南街居委会改制为青岛、河南街道办事处,1964年8月5日两街道合并为青岛街道。市政府位于青岛街道辖区内。  

向阳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向阳街道   向阳街道(Xiangyang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42171人。办事处自来水公司后侧驻。辖华南社区、洮南社区、昆明社区等。  1948年确立……1964年划为船营区管辖,1970年1月为街道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向阳街道办事处。  

北极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北极街道(Beiji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27972人,是回民聚居区。办事处驻。辖4个社区:致和南社区、光明社区、岭前社区、望云社区。  由于北极街位于吉林市区北端,北极门处,由此而得名。1954年12月建立街道办事处,1968年5月建立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北极街拆置为北极、致和两个街道。  

致和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致和街道(Zhihe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26029人,回族约占总人口的20%。办事处驻西安路50号。辖4个社区:越秀社区、北寺社区、二二二医院社区、友好社区。  因致和街而得名。1979年由北极街道办事处分出设立致和街道办事处。  

长春路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街道   长春路街道(Changchunlu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32000人。办事处驻长春路155号。辖4个社区:繁荣社区、电力学院社区、长春路社区、西安社区。  因辖区内的长春路而得名。于1955年设置,1968年成立长春路街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改为长春路街道办事处。  

临江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临江街道   概况   (Linjiang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3.54平方千米。人口33401人。办事处驻临江小区15号楼。辖4个社区:临江社区、泰和社区、独立路社区、电业社区。   历史沿革   1948年因街道是在松花江附近,因此取名为临江街道。1948年以后,街道先后改名为街公所,街道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街道革命委员会  

北山街道

  北山街道(Beishan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36263人。办事处驻西安路50号。辖7个社区:平山社区、鞍山社区、迎山社区、顺山社区、长安社区、乐园社区、落马湖社区。   因北山公园而得名。1955年11月,建立北山、日新街道办事处。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北山,日新做业区。……   

黄旗街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黄旗街道(Huangqi Jiedao) 邮编:132011  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9226人。办事处驻黄旗屯街19号。辖家园社区、气标社区、铁宅社区、新生社区、通百社区、吉兴社区等。  1979年4月1日由长春路街道分出成立黄旗屯街道,2003年改名黄旗街道办事处。  

大绥河镇

  大绥河镇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北纬43,45’至43,58’,东经126,14’至126,25’之间,海拔高度203~783.8米。在吉林市船营区政府驻地西北,吉长南线17公里处。东与欢喜乡、越北镇接壤;南与口前镇以山为界;西与搜登站镇毗连;北与桦皮厂镇为邻。纵长25公里,横宽1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8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7.8公顷,占幅员面积36.14%。   大绥河镇位于吉林市船营区,东经126°14’至126°25’,北纬43°45’至43°58’之间,海 大绥河   拔高度203~783.8米。在吉林市船营区政府驻地西北,吉长南线17公里处。东与欢喜乡、越北镇接壤;南与口前镇以山为界;西与搜登站镇毗连;北与桦皮厂镇为邻。纵长25公里,横宽1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8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7.8公顷,占幅员面积36.14%。   -乡镇交通   图乌公路在该镇境内路段于2006年竣工。路面平坦宽阔,四通八达给运输带来 大绥河镇   了方便。吉长南线公路从中穿过将全镇分成南北两部。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北部为平原。大绥河、小绥河、通气沟河自南向北流经全镇,天然南北走向四道岭,三条川。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座,围堰2个,塘坝11个。有磨盘山和老爷岭等大小山十几座,最高山为磨盘山,海拔783.8米。   -地理气候   地势南高北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弱酸性黑黄土壤,有效积温2750度,平均气温4.9度,年降水量760毫米。无霜期130—140天   -历史沿革   大绥河镇早期称大绥河区归吉林市管辖。直到1958年末在“人民公社化运动”0中,大绥河区被转为永吉县十二个人民公社之一。1959年6月大绥河公社划归吉林市郊区管辖,1963年5月划回永吉县,1985年1月大绥河人民公社改为镇建制。2000年1月吉林市政府调整区划,将大绥河镇划归吉林市船营区管辖。   -下辖村庄   本镇辖有小甸子、治新、范家、大绥河、新屯、新风、小绥河、永新、杨家、干沟子、柴家、红丰、正兰、安家、李家、通气沟和太平岭17个行政村,147个社,96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17个村通电、通邮;13个村通水泥路;4个村通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10%;   -乡镇单位   敬老院1个,供养老人45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8个;学校总数12个,在校学生总数1803人,教师246人,其中中学1所,在校生595人,教师68人,中心小学1所、乡小10所,在校生1208人,教师178人;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站42个,医生67人;信用社1个;集贸市场2处;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15%。   -民族分布   全镇居民9090户,总人口27442人(含流动人口),民族主要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汉族居多,其中新屯村为朝鲜族村。   -物产资源   大绥河物产丰富。有铬矿、草碳、石灰石等资源。清代就有了石灰窑,1952年建县 大绥河镇中学   石灰厂,现已改制。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借招商引资的力量。不久的将来会开发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企业。大绥河镇盛产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也有应季、反季蔬菜的种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品牌救活一个企业。”种植业上也不例外,太平岭“209玉米”加工、“华润牌”绿色大米和小绥河李子增加宣传力度,向其它省市乃至国外发展。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6288公顷,粮食总产量36320吨,水果产量2895吨。   -产业发展   大绥河物产丰富。有铬矿、草碳、石灰石等资源。清代就有了石灰窑,1952年 小绥河李子   建县石灰厂,已改制。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借招商引资的力量。不久的将来会开发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企业。大绥河镇盛产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也有应季、反季蔬菜的种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品牌救活一个企业。”种植业上也不例外,太平岭“209玉米”加工、“华润牌”绿色大米和小绥河李子增加宣传力度,向其它省市乃至国外发展。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6288公顷,粮食总产量36320吨,水果产量2895吨。 2005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00万元;生产总产值33630万元;农业总产值12310万元,同比增长9%;工业总产值46860万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9130万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收入31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金额36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已达3100元人民币。   -重点企业   国内一流的干燥设备企业落户大绥河镇  到2007年10月18日,落户于船营区大绥 干燥设备   河镇的吉林市黄河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已经生产出14套干燥设备。吉林市黄河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市粮食局与郑州市黄河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组建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以研制生产各类成套干燥设备为主。为把产品辐射到东北和内蒙古,该公司决定在大绥河镇投资建厂。2007年8月10日,这个公司正式开工建设,并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很快投入生产。这个公司已经完成投资额2000多万元,所用工人大都是本地人。 大绥河牌(超级稻)  鑫禾米业公司座落于中国著名的雾凇之都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这里有广阔 大绥河牌(超级稻)   的黑土地,也是种植绿色食品的最佳基地,公司依靠天然的自然优势以开发加工自然资源为主,是集生产型与贸易于一身的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强,已形成基地农户与加工为一体。主要产品有大米、香米、黑米,我们本着诚信、互利、保质的原则和真诚的合作,赢得国内外客商,客商的满意是公司永恒的追求,真诚欢迎各地客商洽谈业务,加盟代理,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公益活动   船营区大绥河镇团委组织团员“助残日”献爱心 助残日献爱心   2008年 5月18日,是第十八个法定“全国助残日”,大绥河镇团委本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体恤社会、体恤残疾人,为残疾人送去人文关怀、奉献爱心,积极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大绥河镇团委积极组织团员青年为残疾人奉献爱心,通过创建青年志愿者助残、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扶助残疾人。通过张贴标语、广泛宣传残疾人的自强事迹,唤起社会公众对残奥会、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关注,扩大残奥会的公共认知度和影响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大青年团员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还为残疾人进行捐款,共捐助残款660多元,将募捐所得款项送到有需要的残疾人手中。  通过这样的活动要让全社会的人都携起手来,扶残助残,关爱-,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搜登站镇

  搜登站镇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吉长南线与口桦公路交汇处,距吉林市28公里。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适宜。全镇幅员面积297.8平方公里,镇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99个社,总人口51798人,其中农业人口47477人。   船营区搜登站镇位于吉长南线与口桦公路交汇处,距吉林市28公里。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 搜登站镇   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适宜。全镇幅员面积297.8平方公里,镇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99个社,总人口51798人,其中农业人口47477人。是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镇内电力、自来水、广播通讯设施齐全,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实力,已列入吉林市小城中心试点镇,现已形成种植、养殖、林、牧、渔和乡镇各类企业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历史沿革   搜登站镇历史悠久,唐朝时期搜登站属于渤海国凉州辖地,南、北宋时期属于吉国粟末部,元朝时期属于咸府辖地,明朝嘉靖时属乌拉国辖地,1691年康熙三十年搜登站设驿站,1731年清雍正九年,搜登站建屯,屯西有条大河,取名搜登河,“搜登”一词据满语专家解释是鳌花鱼的名,此河盛产鳌花鱼,故此屯取名搜登,因有驿站,所以名叫搜登站。  1948年3月,搜登站解放,归永吉县管辖,1961年4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立搜登站乡,1995年7月撤乡建镇,2000年1月区划吉林市船营区管辖至今。2005年10月中旬,搜登站镇与原太平乡合并为搜登站镇。   -物产资源   森林资源   搜登站森林资源丰富,镇内有林业用地5808公顷,森林面积6942公顷,总蓄积253884立方米,年可提供 莹石   木材3600立方米,丈量的剩余木材可做原材料加工用。   矿产资源   搜登站镇地处长白山余脉,属于半山区地带。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储量较大的有石灰石矿,70年代曾生产过七0砂,用于铸钢模型制作用砂。由于品位高、质量好,深受用户欢迎。莹石矿是近几年探明的一种新矿种,现已进行小规模勘探生产,矿石总含量平均占85%-90%以上,主要用于冶金、建筑、玻璃制品、饲料添加剂等行业,是我省稀有的一种矿产。除此之外,还有滑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   搜登站镇胖头沟水库   水利资源   搜登站镇水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确定的中型水库—胖头沟水库,蓄积量在千万立方米左右。该水库坐落在搜登站镇南部,距吉长南线3公里。除此之外,镇内还有小二型水库七处。  搜登站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建在胖头沟水库的度假村、高丽山庄两处旅游场所每年可接待八方游客上万人次,2006年招商引资项目—吉林圣德泉生态园观光旅游区,占地5.6万平方米,是一处利用地热资源、乡土气息浓郁的融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接待场所,现已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   镇政府通过多方协调,确定302国道以北,吉林优立化工有限公司西至搜登站镇锦阳砖厂的50000平方米,作为全镇的企业用地。这里地势平坦,水、电资源丰富,适合于投资建厂。搜登站镇近几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到2005年末,招商引资额达1.3亿元,引进项目15个。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19万元,社会固定资产实现4.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690元。  该镇利用温泉地热,发展温室生产蔬菜大棚,自从地矿部门在该镇探测出丰富的地热资源后,船营区 蔬菜大棚   招商引资在该镇建设了一个温泉度假村。围绕着这个度假村,他们又策划筹建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园区,要把温泉的热能充分利用起来,发展种植业。该镇先后与10多户农民签订了3.8公顷土地的租赁合同。2007年11月,该镇的29栋温室大棚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他们从科研单位聘请了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先后种植了油麦菜、生菜、茼蒿、香菜等叶类菜,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所生产的叶类菜今年元旦就开始上市,目前已销售1.5万公斤,收入6万多元。来这里打工的当地农民,月均收入达到800多元。  该镇近几年不断在猪牛羊养殖上做文章,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养殖业致富发家。东旭养殖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2000万元,修建了1.6万平方米的场房,购进种猪70头,如今场内存栏3000余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养猪业蓬勃发展。以高家店村为主的仔猪贩运迅速兴起,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镇生猪存栏达到3万头,黄牛存栏达到5000头,羊发展到5000只,实现牧业产值16584万元;各类养殖示范户105户;形成了高家店、刘么坊等5个仔猪贩运村,二道沟、杨木、赵家岭等7个养猪专业村。养猪大户、养猪专业屯不断涌现,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渐壮大,实现了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化目标。   -学校建设   美国嘉吉公司出资15万元帮助吉林搜登站镇二中修缮校舍 由吉林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及嘉吉公司吉林分   搜登站镇第二中学   公司申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帮助联络,美国嘉吉公司决定出资15万元帮助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第二中学修缮校舍。校舍修缮工程已全部完成。学校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新校舍落成典礼。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第二中学位于船营区搜登站镇西北部,校园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校舍面积为2628平方米,在校学生386人,其中住宿生冬季可达165人。该校面向2万多人口,覆盖12个村落。学校校舍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及教学活动开展。嘉吉公司的义举解决了学生住宿难、上学难的问题。 典礼现场,他们还向学校和孩子们捐赠了新桌椅和书包。   -城镇名人   在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提起孙喆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靠万元资金起家,在短短8年间就建起 东旭养殖公司   千头猪场的年轻人,不但自己靠养殖发了家,而且还带动了当地5000 多百姓的养殖热情,为发展当地经济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他的养殖场吸纳了200 多名剩余劳动力(其中包括 30%的残疾人)从而被吉林市政府定为残疾人基业基地。  养猪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普通的家庭妇女都可以胜任,但是养好猪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要把 6500 多头猪养好更是难上加难的事,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任何经验的孙喆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知难而上才是勇敢者的性格,面对挑战,孙喆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考查,学习,拜师偷艺又体验了漫长而又短暂的8 年拼命创业,如今终于迎来了苦尽甘来的辉煌之日。  在筹建养殖场初期,为了建占地面积 8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 平方米的养猪场,光是审批地皮一项,他就整整跑市、区、镇,村及个人几百次之多,在 100 多个日夜的奔波中,孙喆吉喆整整瘦掉了18 斤,远远看去毫无血色的皮肤就如一个标准的模特架———这个困苦只是如今辉煌前几十万分之一的缩影。吉林省东旭养殖公司座落在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肥头沟水库东山,于2006 年建成,注册资金3000 万元,占地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职工200人,管理人员8人,技术人员8人,主要产品是生猪和种猪繁育,年产5000多头,企业负债为零,已经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东旭食品加工集团形成企业合作关系,产品全部订购销售。  公司全面贯彻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锻炼了一批企业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公司每年向社会提供鲜肉500吨,带动周边5000 多农民发展养殖业,安排就业人员 200 多人,其中残疾人员 30%,已被吉林市政府定为残疾人就业基地,面对眼前的业绩,面对如日中天的公司,面对大量的产品定单,面对自己的工人月均近两千元的收入及高额奖金,面对这许许多多———这位年仅34 岁创业巨人,自己虽然小有成就,向长辈那样为国家做了点有益的事情,但这决不是满足骄傲的理由,为了公司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了自己那几百号工人,特别是那残疾人,这些曾共同创业,同舟风雨的员工融入公司机体,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越北镇

  越北镇位于吉林市北出口。越北镇交通发达,有越山路、和平路、沙虎路、雾凇中路、吉长公路北线、吉长高速公路引线,是吉长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船营区越北镇前身是郊区沙河子乡,1992年3月行政区划到船营区,称船营区沙河子乡,2002年6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变镇,称船营区越北镇。全镇域内有各类企业750余户,涵盖工业、交通、建筑、化工、农业等13个行业近200种产品。   越北镇总面积92.46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一个驻镇单位,69个自然屯, 越北镇   总户数 6620 户,总人口 26866 人,农业人口17404人,非农业人口4739人,流动人口6614人,耕地总面积3839.9公顷。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位于越北镇域内。 越北镇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河道4公里,修建暗渠2处,新打机井5眼,“村村通”工程总长86.8公里。投入350余万元改善饮水条件,“十五”期间累计植树19万株,绿化村屯6个,乡村道路11公里。连续五年无重大火灾发生。环境卫生有了新改观,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箱30余个。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接受、市、区双线检查保持优异成绩。新建2400平方米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善集中供养人员生活条件。   -乡镇企业   全镇域内有各类企业750余户,涵盖工业、交通、建筑、化工、农业等13个行业近200种产品,较大型企业主要有恒通高压电器公司,天池葡萄酒公司、东泰锅炉公司、春光牧工商公司、创嘉贸易公司,台湾惠舜电子精密元件制造、温州鹏飞照明电器、双士药业、福源馆玉米主食肠等企 越北镇   业。到2005年末,招商引资额达10亿元,引进项目57个。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1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实现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034元。  全镇从2004年取消农业税,2004、2005年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直补333万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镇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50:40,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和 产量分别比2001年增长64.4% 和75.7%。2005年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2001年增长102%。有机、绿色和无公害果品种植面积达1064公顷,葡萄、金红苹果、香水梨、李子四个品种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引进新品种45个,推广新技术32项。组建了肉牛、葡萄、蔬菜、花卉等6个专业协会。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五年共输出15683人次。   -科技兴农   船营区越北镇张久村2社周艳丽等10多名妇女在双红山葡萄酒庄的温室内繁育左优红葡萄树苗,一些男村民则用车给葡萄树上农家肥。如今在越北镇,采用农家肥栽培果树已经 越北镇   成为果农获得高收入的手段之一。他们统一注册的“沙河子”牌葡萄、金红苹果、李子和香水梨也都因此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越北镇现有果树1071公顷。为提高果农的收入,他们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划了绿色葡萄基地、绿色金红苹果基地、绿色李子基地和绿色香水梨基地。近两年,他们依托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通过现场指导等形式对果农进行科技培训,宣传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在改变生产手段的同时,他们也改变着生态环境。经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检验中心检验,越北镇生产的果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通过发展绿色食品,越北镇有550户农民受益。沙河子村农民王明江栽培0.6公顷葡萄,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晓光村农民辛凤文种植1公顷的南国梨、李子、杏和0.1公顷的葡萄,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组织建设   越北镇在吉林市船营区总工会领导下,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和“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组建原则,乘势而上,把握契机全力抓建会 越北镇   ;借势而行,党工共建合力抓建会,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条“党工共建,带促互动,一体化推进”的具有特色的工作路子。基本形成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建立“一会”、“一支”(即工会、党支部),没有党员或党员3人以下的非公企业建立“一会”、“一员”(即工会、党建联络员)的党工组织体系。   提高认识找准位置   提高认识找准位置,创新党工共建新思路 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是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推动力。新企建会遇到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私企老板认为建会多余,是多个“对手”来监督,多个“婆婆”受管制,多缴份经费划不来;个别私企员工有一种妄自菲薄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是“游击队”,比不上国企“正规军”,态度冷漠。民营局党委在私企党建中也遇到五难:企业老板不愿建;企业党员数量少不够建;个别党员观念淡化,怕被“炒鱿鱼”不敢建;个别党员因失业下岗心态变异,不想建;缺乏制约机制不好建。这些现象虽不是主流,却是一种不良倾向。他们通过法制教育,党章学习,认清了两种关系,解决了两个认识,形成依照《工会法》抓建会,遵照《党章》抓党建的良好氛围。   加大工作力度   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党工共建新格局  按照区委提出的“加大力度,党工共建,分类指导,形成机制,培树典型,滚动发展,带促互动,构筑双赢”的指导思想,营造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带促互动,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  依靠党的领导,统揽党工共建全局。一是思想上重视。党工共建列入区委工作日程,特别是区委主管-的重要日程。亲自听取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民营局党委党工共建工作汇报。区人大、政协等领导亲自在工会的文件上签署意见给予支持。二是组织上加强。建立领导机构,区委成立了以主管-为组长,联系工会工作的副区长,组织部长、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揽组织部、总工会、工商局、民企局、各乡镇街党(工)委,实行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三是政策上保证。经主管-批准,区委办公室转发区总工会《关于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关于做好党工共建工作的意见。四是工作上支持。区委召开了有组织部、区总工会、民营局党委、越北镇等单位领导和部分非公企业党支部-、工会主席参加的党工共建座谈会。区委主管-深入到基层调研指导,亲自给职工讲职业道德建设课,讲党工组织作用和党工共建工作。   构建机制促规范   构建机制促规范,拓展党工共建新局面  党工共建必须有相应的工作机制作保证。在党工共建中构建了四种运作机制,使企业的党工班子拓展出“工作互促,活动互融,信息互通,阵地共享”的新局面。  1、协调通报制。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作中,不能工会一家唱“独角戏”,要一家呼,百家应。为了实现党工共建目标,他们把先建立工会组织而又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及时向民营局党委通报,民营局党委在企业先建起党组织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也及时向区总工会通报。信息互通,双向促进,使党工共建有机协调发展。 2、两级联席会议制。为了建立稳定畅通的联动机制,把党工共建工作落到实处,他们分别建立起区和非公企业两级联席会议制度。一是建立以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党委为主体的区级党工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通报党建工建状况,研究共建中存在问 越北镇   题及解决办法;二是在已经建立党工组织的企业建立起企业级党工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就各自组织建设,活动计划,企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交流思想,出谋划策,为企业和职工构筑双赢。  3、荐优纳新推评制。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工会推荐党的积极分子、党组织培养考察发展的制度。一些企业在党组织接纳新党员时,都要通过工会组织职工代表评议发展对象,以利提高党员质量,有力地促进党组织建设。  4、“双爱双评”激励机制。在私营企业中广泛开展以热爱企业的优秀职工、热爱职工的优秀经营者为内容的“双爱双评”活动,使之成为加强党工组织建设,增强活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调动职工和经营者两个积极性,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行业。   -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的要求,越北镇将以设施葡萄绿色食品产业化为主的葡萄旅游观光基地建设为主要示范内容,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技术依托,通过科技成果 越北镇   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一村一品”,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成立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有关专家、村葡萄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等人员组成的沙河子村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办公室,按示范村的建设内容要求,组织协调实施,做好村民的宣传动员工作,把试点村的示范建设内容、奋斗目标、生产任务宣传到户、到人,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发挥越北镇的地理优势   发挥越北镇的地理位置、地势和当地小区气侯条件等优势,以《设施葡萄绿色食品产业化生产》为主,采取多种栽培形式、多个优良品种进行旅游观光基地建设。从资金、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构建出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   建立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   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密切配合,建立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专家特派员、村葡萄专业技术协会为主,建立科技咨询服务专家队伍,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重点推广优质、高效葡萄生产技术。建立村科技信息网站,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葡萄特色产业生产、观光、经营信息化。   -乡镇名人   程子夫,33岁,是吉林市船营区越北镇晓光村村民。1995年,程子夫在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做木匠,这时他听说村里的碗石山荒山无人承包开垦。出于无法割舍的对大山的热爱,他下定决心要开垦这片荒山。  当时他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家里的人都反对他放弃优越的工作而去开垦荒山。但是程子夫认准了这条道,经过程子夫的多次劝说,父亲同意了他的想法,并答应同他一起开垦荒山。程子夫随即与村里签订了承包碗石山三十年的合同,同时到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 刚开始种果树时,虽然有父亲做“技术监督员”,可是结出的果实大多是不能卖的,辛勤的劳作不但换不回一分钱,还要自己搭进去很多积蓄。为此很多人说他傻,他的两任妻子先后与他离了婚。  但程子夫没有退缩,他认为通过自己的摸索,一定会取得成功。这期间他不断收集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报纸,然后与父亲研究,对症下药,每年他种的果树质量都有所提高。  1997年,他又自己动手在山上盖起一座小房,虽然无水无电,但他仍乐得逍遥地独自一人住在山上栽植果树。程子夫告诉记者,经过他八年的艰辛努力和精心培育,他在一万多平方米的荒山坡上育出了一千余株果树,昔日的荒山绿意葱茏了。现在他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将自己的果园变成生态园。  

欢喜乡


欢喜乡特产大全




欢喜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