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村简介
三界村地处公道镇西北,2001年由原公道的马路和石榴两村合并而成,因与高邮市的平牌村、仪征市的何巷村相邻,顾取名“三界”。村貌总体轮廓清晰,三纵一横,有曹公线、与之平行的二号庄台线和村部一条庄台线,红石南路中穿三横,形成一个丰字型。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607户,人口2156人, 地域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0亩。
我村因工业基础较差,村级经济相对落后,但村“两委会”根据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为丰富村民的文体活动,11年和12年耗资四十五万余元在谢家组和村部新大楼广场新建两处集体育运动、农民健身、老年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广场,使村民在重大节日和闲暇之余有活动场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003100 | 225000 | -- | 查看 三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赤岸社区 |
赤岸社区:辖区共分振兴小区、文化小区、振兴路三个片组。地处公道镇北,东至人民河,南至扬菱公路,西与欧阳村相毗邻,北以建新路为界,沿振兴路成条状,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1330人。 |
魁星社区 |
魁星社区:面积2.2平方公里,居民2265户,人口5746人,下设7个居民小组。 |
花园社区 |
花园社区:地处人民路以北,东临邵伯湖,西与柏树村接壤,北临欧阳村,南与魁星社区以人民路为界。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9个居民小组,人口4840人。 |
桑园村 |
桑园村:位于桑园路两侧。 |
湖滨村 |
公道镇湖滨村地处邗江最北郊,座落于风光秀丽的邵泊湖畔。全村辖35个村民小组,共994户,人口4498人,社会总面积6200亩,311县道贯彻全村,镇村公交333路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现有高效农业企业2个,工业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三产业总产值1049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280元。 村级建设 村“两委”会现有村片干部14人,其中义务村干1名,专职片干3名,老中青三结合,干部队伍壮实。按照省、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于2012年5月建办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同时,根据市、区“四有一责”建设部署,按照“七室”的建办要求,便民服务中心下设综合服务室,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调解室、警务室、文化室及卫生服务室。而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整合资源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生活资料超市、生产资料超市、村民健身广场。为群众生产、生活、就医提供了方便,提升了服务层次,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受到村民的欢迎。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湖滨村两委会班子积极借助政策,借助扶持,多方筹资完成通组道路建设硬质化率累计达到98%,道路绿化率80%,亮化率达50%。 村级产业 1、规模化水产养殖。滨临邵伯湖、三面环水的有利地形,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我村现有规模化水产养殖户6户,水域养殖面积累计达1500亩左右。 2、基础种植业。我村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地肥沃,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全村共计种植面积4000多亩。 3、高效农业基地。一是利用我村生态环境资源引进了福华农业生态园,该园流转土地70余亩,投入资金120余万元,设立高效农业种植区、生态农业养殖区和观光休闲度假区,该园的引进带动村民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次。二是江有鸭业、滨涛鹅业,我村水域资源丰富,养鹅养鸭是传统产业,我村大力发展水禽养殖,重点培植养殖大户,目前江有鸭业已成立养殖合作社,肉鸭存栏5万余只,带动销售鸭蛋40余万元;滨涛鹅业存栏种鹅1万余只,年饲养出栏肉鹅3万余只。 |
埝桥村 |
埝桥村基本情况简介 公道镇埝桥村地处扬州北郊,紧邻风光秀丽的邵泊湖,扬菱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7个村民小组,1156户,3711人,耕地面积3746亩。有133名党员,党委建制,下设工业、农业、老年、九龙湖高效农业四个支部。2011年度全村三业产值3.6亿元,村集体收入148万元,村固定资产1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7元。我村生态资源丰富,有水面2826.7亩,特水养殖、水禽饲养已初具规模,精养水面达1150亩,工业有玩具、机械、食品加工等个私企业18个。 近年来,埝桥村荣获省级荣誉称号五个,分别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计划生育协会示范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卫生村。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9个,连续五年被评为“邗江区立功村”。 围绕“四有一责”目标要求,我村在道路硬化、道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上加大投入来推动“田园埝桥”建设。先后投入680万元建成了农民街、南北中心路、东西中心路、37个村民小组的通组道路等近45公里的水泥混凝土道路,通组道路全部实现硬质化;投入40万元完成道路两侧绿化20公里,成片林400亩,庄台绿化5个;投入40万元对村内6公里主干道亮化;投入100万元建800平方米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投入6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农民广场和3500平方米的轧钢 健身广场;投入15万元清淤河塘13个,土方4.8万方;投入18万元建成垃圾池180座。今年投入75万元新建6600平方米农民建设广场,打造一条环境优美花园式的农民街。力争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
河西村 |
河西村基本情况简介 河西村位于公道镇东,邵伯湖北岸。于1999年5月由原滨湖、张岭、塘湾三村合并而成,辖20个村民小组,共有475户,总人口达1803人,其中外来人口330人;全村总劳力774人。建党总支一个,共有党员69名,下设农业支部、工业支部和林业合作社支部。村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硬质化及亮化道路、河网纵横交错,生态环境宜人。现有社会总面积5560亩,其中耕地面积2826亩,特水养殖面积360亩,林地面积1080亩,水禽养殖面积1200亩。拖鞋、工程机械、优质稻米、优质水禽、特水养殖成为我村的特色产业,高效规模农业和“五大合作”组织发展良好,其中宝林鹅业合作社是市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全年实现三业总产值1.84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人均纯收入15497元。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生态村、扬州市绿化合格村、邗江区文明村、邗江区管理民主示范村、邗江区社会治安安全村、邗江区新农村建设小康村、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邗江区体育健身工程先进村等光荣称号。 去年,我村在创建“四有一责”过程中,按照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中心的惠农服务、教育培训、政策宣传、民主监督、文体娱乐、医疗服务、警务综治、办公接待等八大功能,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要求,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原则,积极建设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位于滨湖集镇中心,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40平方米,总投入220余万元。建成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和羽毛球场,建成了便民服务室、警务室、农民科技讲堂、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室、农家书屋、人民调解室、老年活动室等。同时建成生活资料超市100平方米,生产资料超市12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150平方米。为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多次组织岗位培训,使服务中心真正做到村民办事不出村,方便又快捷,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 |
河东村 |
河东村基本情况简介 地处公道镇河东村紧临邵伯湖南边与方巷镇交界于2000年由原九井、同兴、梅岭三个村合并而成,共有13个村民小组,1703人,党员73名,耕地面积2680亩。2011三业总产值7532万元,人均收入10699元,2012年三业总产值8600万元人均收入14172元辖区内有三个民营企业,分别是:邗江区万里鞋报厂、九龙工程机械厂、金财五金配件厂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 河东村便民服务中心于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800平米,功能配套包括,办公室、综合会议室、便民服务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娱乐中心、民调警务室、生活超市、农资超市生活超市。 便民服务室建成以来,严格值班制度,为群众代办相关服务工作。内容涉及建房审批、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劳务中介、法律援助、信用贷款、合作医疗等,具体业务由-与各职能部门代理,既简化了程序,又方便了群众。村“两委”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先创优活动中,结合村实际情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做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基层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载体,拉近了村两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使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服务,有效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满意度,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
三界村 |
三界村简介 三界村地处公道镇西北,2001年由原公道的马路和石榴两村合并而成,因与高邮市的平牌村、仪征市的何巷村相邻,顾取名“三界”。村貌总体轮廓清晰,三纵一横,有曹公线、与之平行的二号庄台线和村部一条庄台线,红石南路中穿三横,形成一个丰字型。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607户,人口2156人, 地域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0亩。 我村因工业基础较差,村级经济相对落后,但村“两委会”根据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为丰富村民的文体活动,11年和12年耗资四十五万余元在谢家组和村部新大楼广场新建两处集体育运动、农民健身、老年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广场,使村民在重大节日和闲暇之余有活动场所。 |
赤岸村 |
赤 岸 村 简 介 赤岸村位于公道镇东北部,南与欧阳村,北与湖滨村、东与河东村,西与邵伯河,通扬菱公路穿境而过。我村于2001年5月8日由原来的火花村、赤岸村、合并为壹村现命为赤岸村,辖23个村民小组,至2011年末,我村共有723户,总人口达2377人;全村总劳力1241人。赤岸村设立党支,共有党员91名。我村现有土地总面积5.95平方里,其中耕地面积3180亩,林地面积713亩;全村水域面积600多亩。工业以加工为主,产品有长毛绒玩具、拖鞋、电机配件,汽车配件等,拥有志祥花木园艺合作社、仁缘鸡业专业合作社。全村渔业资源丰富,拥有鱼面滩涂面积1320亩,规模养殖企业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04万元。 |
柏树村 |
柏树村基本情况简介 公道镇柏树村地处扬州北郊邵伯湖畔,位于公道镇西,南水北岗,腹临镇区。南与扬寿镇隔河相望,西接谷云、三界两村,北临高邮市送桥镇,扬菱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我村于2001年5月8日由原来的柏树、楼庄、五里桥三村合并而成,辖28个村民小组,832户,人口3126人,耕地面积3952亩。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21名,下设:农业、工业、老年三个支部。先后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扬州市生态村”、“扬州市文明村”、“扬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扬州市村级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扬州市邗江区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邗江区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2012年度全村三业总产值44116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12元。 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全村干群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创建目标要求,突出“四实”,即强实的推进力度,扎实的工作举措,充实的资金投入,务实的建设成效,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
谷营新村 |
谷营新村简介 谷营新村原名谷营村,地处公道镇西南,南与扬寿镇交界,全村社会面积5.5平方公里,共2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606亩。2010年我村开始实施万顷良田项目工程,对全村土地进行了平整,并动员了全村95%的农户搬迁至谷营新村。平整、流转后的耕地增至6000多亩,由高邮双兔集团进行了承包耕种。承包后的土地,农民每年将以分红的形式,依据国家当年粮食收购价为标准得到相应的农资补贴。 目前谷营新村位于公道镇西,东邻魁星居委会,西靠柏树村,小区周围有大城府、翠湖天地等高档别墅和公寓楼。距离公道中、小学、幼儿园、不到1公里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超市、休闲会所、以及每户20㎡的开心菜地,同时还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小区环境和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截止2012年底谷营新村党总支共有党员78名,下设三个支部(农业支部、副业支部以及卫生服务站支部),全村9名村干。建成后的小区占地面积320亩,总住户为 642户,总人口1938人,人均收入为14211元,集体年收入32万元。 |
欧阳村 |
欧阳村简介 邗江区公道镇欧阳村地处公道镇西北,东临河西村,西临桑园村,南临柏树村、,北临赤岸村,村境面积6.7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029户,3408人,社会面积9922亩,其中耕地面积3070亩,党总支下设农业、工业、老年三个党支部,有党员136人,2012年全村三业4.04亿,人均收入14765元,2012年村自主经营入32.35万元,其中副业鱼池、土地租赁收入24.83万元,工业厂房租赁收入4.55万元,利息收入2.22万元,经营性收入0.75万元,2012年自主经营收入增幅是41.2%,目前欧阳村29个生产组通组道路已经全部硬质化,有25个生产组通了路灯,通组道路亮化率86.2%,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互联网入户率达88.8%。 |
太平村 |
太平村简介 太平村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西北部,由原太平村和谈集村合并,是公道镇较为偏僻的一个村。南与兄弟村三界村接壤,西与高邮平牌村一涧之隔,北与送桥准提村水土相连,东部太平村涧由南到北把桑园与太平隔开,现有总耕地面积2582亩,总人口1700多人。村内现有私营企业8家,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55万元,账面余额110万元,人均收入达11576元,公共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全村上下大局稳定,干群关系密切,班子合力增强。先后获“邗江区全面小康达标村”、“先进党总支”、“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秸秆利用先进村”、“综治及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建档合格村”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