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114.02平方千米。人口25352人。乡政府驻裴家油坊。辖老山头、大泉眼、四合、东白山、东风、友宜、平山、西白山、石家堡、刘家窝堡、鲍家、郑家、陶 家、隋家等。
由境内的白山嘴得名。1948年解放。1956年至1961年为梨树公社裴家油坊管理区;1961年成立白山公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4万人 | 114.02平方公里 | 220322200 | 136000 | -- | 查看 白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梨树镇 |
梨树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为梨树一区,1958年设梨树公社,1961年建镇。位于县境中南部,昭苏台河北岸,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6.8万。辖奉义、春阳、奉友、康平、天阳、酱园、奉和、奉化、东郊、北门一、北门二、南朝阳一、南朝阳二、城南、树俭、奉信、奉德、公园、树礼、向阳、正阳、苗圃、树文一、树文二、育林、城西、胜利、拥军28个居委会和园艺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轻纺、机电、化肥、农机制造等厂。农业主产蔬菜。. |
郭家店镇 |
郭家店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镇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招苏太河从镇内蜿蜒流过。全镇幅员面积149.8 平方公里, 有耕地9531公顷, 下辖 17 个村, 6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1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5000 人,农业人口 35000 人。是梨树县东部的中心城镇。 郭家店镇交通便利,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国道 102 线从镇内经过,拥有梨树县最大的火车站和唯一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自然资源丰富,镇区南部拥有丰富的硅灰石、石灰石、铜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蕴藏量大,且距二龙湖水库较近,拥有丰富的水源储备。 2005 年,郭家店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5.28 亿元,财政收入 2860 万元。拥有工业企业 77 家, 主要有建材、食品、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县的 40% 以上。农业发达, 全镇粮食年产量在 10 万吨左右, 畜牧业兴旺,有规模养殖户 1000 余户。 商业繁荣,集市贸易活跃,拥有较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 20 余家,是梨树县东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工业生产上,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镇”目标,重点抓了项目建设和企业改制。 2002 年以来,我镇的 “工业立镇”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共扶持、扩建企业 5 家,完成 4 家镇办企业改制,新建项目 24 个,投产 21 个,在建项目 1 个。招商引资项目 20 多个,引资额 1.2 亿元。到 2005 年年底统计, 我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5.7 亿元,企业实交税金总额达到 450 万元。在巩固民营企业生产的同时,继续加固了民营经济的支撑点,民营经济总户数、从业人员、民营经济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加,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 1.62 元,比 2000 年增长 79.2% 。 农业生产上,2005年粮食产量达到 10 万吨。种植品种以高油高淀粉玉米、高油大豆为主。2006年将继续扩大高油高淀粉玉米、高油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品种的质量等级。镇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郭家店植物油厂年加工大豆 40 万吨,产值 11.5 亿元,生产品种系列植物油,提纯卵磷脂,畅销全国;镇内还有玉米淀粉生产企业 3 家,年生产能力为 30 万吨,第一淀粉厂是全省生产能力最大的,现已改制完成。. |
榆树台镇 |
榆树台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的中部,距县城20公里,地处"四乾"、"喇小"公路交汇处,是梨树县北部的交通枢纽,是工、农、商、文教、卫生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集镇。 榆树台镇(Yushutai Zhen) 代码:220322102 邮编:136506。位于梨树县城北二十千米。东与泉眼岭乡相连,南与白山乡交界,西与胜利乡接壤,北与沈阳乡,孤家子镇为邻。面积290?平方千米。人口11525?人。镇政府驻榆树台。辖路明、团结、三合、六合、阎家、双龙、东胜、新江、新兴、新合、厢房李家、徐家油坊、房身,董家,周家油房,袁家岭,张家油坊,张家街(晚安屯),大榆树,潘家,兴发堡等 - 历史 清顺治年间形成集镇,曾名常兴店。顺治年间,在城北长着一棵异常繁茂的大榆树,后积土为台,建有古榆宫道观,因有求必应,曾一度香火旺盛,颇有名声……1956年设镇制。 该镇历史悠久,光绪四年(1878年)建县前,这里既是梨树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75家驻镇企事业单位,有二十二个行政村,总人口46000?人,全镇幅员面积16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00?公顷,优势产业有卷心菜,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生猪和笤帚的销售在我国多个大城市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工业上,镇内有化工、机械、粮油、鞋革、印刷等工厂,第二化工厂生产的糠鲫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还有该镇?quot;吉兴泉"纯净水也远销到我国多个城市,全镇个体商业网点300余个,遍布各街巷,有高中一所,初中二所,小学十四所,县级、镇级医院各一个,有电影院、文化室、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另外,完备的通讯设施,充足的水利,电力资源为本镇的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镇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 |
孤家子镇 |
孤家子镇原隶属于四平市梨树县管辖, 2000年6月20日经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开发区办公室正式批准成立辽河农垦管理区,正县级建制一级财政管理。现在的孤家子镇已成为管理区所在地,是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批准成立的副县级企业。现辖七里界、两家子、孤家子、 大林子、红旗、马家窑、张家街、于家街、团山子9个自然村。全镇幅员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200垧,其中水田4300垧,旱田2900垧。 - 交通 孤家子镇地处东辽河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四桑公路贯穿南北,各分场间主要道路联结成网,毗邻通畅。 - 经济 孤家子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业发达。年产100万公斤的绿色“孤”牌大米已走入千家万户,七里界400垧花生基地前景可观。 孤家子镇养殖业齐头并进。万只养鹅基地,10万斤养鱼基地,万头养猪基地,上千头养牛养羊基地,一场一品,各具特色。 孤家子镇与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近在咫尺,周边高科技庭院经济发展迅速,小作坊、小店铺生意兴隆,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农村集贸市场活跃。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雄厚的农业基础,使孤家子镇这块充满希望的黑土地蕴育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她正以勃勃生机吸引全区父老乡亲以及全市和省内外各界友人的关注。 |
小城子镇 |
梨树县辖镇。1949年设区,1956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1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4万。镇府驻小城子。八(面城)秦(家屯)公路过境。辖新农、大房身、张家窝堡、庆东、二里界、同庆、平庄、西道、友贤、中央堡、爱德、江东道、亲仁13个村委会和按序数命名的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制帽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是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
喇麻甸镇 |
梨树县辖镇。1956年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7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3.1万。镇府驻-甸。八(面城)秦(家屯)公路过境。辖-甸、梨树坝、老程窝堡、前家巴、前胡家、平岭、六家子、彭家窝堡、高家窝堡、牛家窝堡、申染房、一棵树、柳树营、王家园子14个村委会和昌平、昌盛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暖气片厂、机砖厂。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大豆。. |
蔡家镇 |
梨树县辖镇。1956年为蔡家管理区,1961年从郭家店镇划出,改置蔡家公社,1983年置蔡家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111平方公里,人口2.9万。镇府驻蔡家。哈大铁路、(北)京哈(尔滨)铁路过境。辖孟家、蔡家、姚家、拉腰子、新村、娘娘庙、敬友、下坎子、横道子、爱国、马家11个村委会和铁南、铁北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综合加工厂和采砂场。农业主产玉米、高粱、大豆。境内古迹有辽代古城遗址。. |
刘家馆子镇 |
刘家馆镇地处松辽平源,在梨树县西北边界,座落在东辽河南岸,距县城55公里。西与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镇毗邻,北与双辽市的东明、柳条、新立三个乡镇隔河相望,东临沈洋镇,南与林海镇接壤。面积291.3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村,78个自然屯,103个村民小组,7180户,26000口人。 镇内有东辽河、新开河两条河流和两条沙丘带,在东辽河南岸到北部沙丘带之间为河套地,土质肥沃,适于发展粮食生产,北部沙丘上有孟家大山、黑牛山,南部沙丘带上有元宝山,磨菇山。在两条沙丘中间,为轻碱地和平坦的草地。这些沙丘和草地很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并在河套地和轻碱地内,大部分地下水源都比较丰富,适宜开发水田生产。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使刘家馆镇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生产落后,经济困难,""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成了这里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全镇人民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刘家馆发生巨大变化: ——粮食产量在二十年内番了三翻。1999年,全镇粮食总产由1980年的1万吨,达到9.3万吨。成为四平市粮食生产大镇。 ——畜牧业生产由家庭付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全镇年生猪饲养量都在12万头以上,销售量在8万头以上;牛饲养量达1万头;羊饲养量2.5万只;马驴骡饲养量达5600匹。畜牧业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被省评为畜牧业生产大镇。 ——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森林面积现已达到8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二十八。其中,国营林场造林4000公顷,集体造林2000公顷,个体造林2500公顷。对我镇不仅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镇村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化肥厂、饮料厂、木村加工厂、小酒厂、机动车修理部等随处可见,全镇有100多家。商业店铺有150多个。贸易兴旺,市场繁荣。全镇企业产值达5000万元。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投资到刘家馆镇内建楼经商。去今两年,镇内就招商引资近1500万元,新建楼房20000平方米,修筑柏油路及配套工程2010米。. |
十家堡镇 |
十家堡镇位于梨树县的东南部,幅员面积228平方公里,镇辖17个行政村,139个自然屯,171个村民小组,42368口人,耕地面积9207公顷。1984年撤乡设镇,1991年被四平市确定为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乡镇企业开发小区,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一、 优厚的资源环境 1、 丰富的矿产资源 镇南半部为半山区,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石灰石、硅灰石、铁矿石及河沙等,其中石灰石居多,达2亿多立方米,镇内有各类采石场40多个,年开采量达30多万吨,是梨树县的建材业基地。 2、 富足的农副产品资源 镇北半部为冲击平原,以玉米为主的粮豆总产量达9万吨, 秸秆总量超过10万吨。镇内有国营林场1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总面积达13.3万亩,其中以苹果梨为主的果树面积达1000多公顷,年产水果200多万公斤,到2005年,全部果树可达盛果期,预计年产各类水果总量为1000多万公斤,是梨树县苹果梨主产区,梨树县因此而得名。 3、 取之不尽的水资源 十家堡镇位于辽河水系的一大支流--昭苏太河、龙湾河及小城子河流经全镇12个村、85个自然屯,距镇政府8公里处的上三台中型水库,年供水量551万立方米。镇内地下有3条富水带,2条较富水带,是梨树县第二水源,日供水量为10000立方米。本镇既有丰富的地表水源,又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不仅水量充沛,而且水质好,无污染,流域内无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化验均符合饮用水标准,是发展工业企业的有利条件。 4、 充足可靠的能源 东北电网6.6万伏高压输变电线路从镇中通过,镇内有二次变电所一处,容量为1.5KVA并且有县属石油公司,燃料供应站,无水酒精厂,市属沥青站等。天燃气管线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充足的能源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可靠保证。. |
万发镇 |
万发镇地处梨树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与东河镇接壤,西跟太平镇毗连,南同郭家店镇、蔡家镇交界,北和金山乡为邻。万发镇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175.8平方公里,距四平市40公里,距高速公路(四平——长春)郭家店出口15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全镇耕地面积6788公顷,林地面积465公顷,有林带380条,森林蓄积11000立方米。年产玉米6万吨。人口20120人,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非农业人口0.15万人,有汉、蒙、回、朝、满5个民族,辖12个行政村,98个自然屯。镇政府驻地西万发村一社。 本镇为典型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寒刮西北风,春季常刮西北大风,无霜期在152天左右,适宜作物生长。 万发镇土质为黑钙土,呈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丰富,盛产玉米、高粱。 万发教育事业也非常发达,今年,万发中学与万发中心校合并为万发镇学校,成立中学部、小学部。有教育100多人,通过合并,将更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也为教育制度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 万发境内有万发工 商分局、地税分局、邮政局、电信局、微波站、农行办事处、客运站、运管站等驻镇单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紧靠郭小线公路的镇集贸市场,逢五、逢十赶集,集市贸易有车、马、猪、牛等副产品,服装、鞋帽、布料等轻工业品近百种。上集人数四千人左右,每集成交额达四万余元。. |
东河镇 |
东河镇位于梨树县东北部,东辽河西岸,幅员面积128.8平方公里,与梨树县城距45公里,全镇有12个行政村,辖一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自然屯,6000户,5282个劳动力,全镇总人口2.6万人。土地面积8465公顷,人均占有耕地4.9亩,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内陆乡镇。 东河镇农业发达,是县商品粮基地之一。 几年来,全镇粮食单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年产粮食6.5万吨,每年有3.83吨玉米待加工,以葡萄为主的果树业已达到一定规模,每一个年产量达1100万公斤;年饲养生猪5.5万头,牛2.7万头,羊5000只,禽类23万只,养殖水面28.5亩。还有18000吨 ,大量的玉米芯,玉米秸待加工利用。 东河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足。 全镇有县级公咱,梨东线沙石路,蔡小线沙石路在境内通过。距长平高速公路25公里,距102国首,铁路线17.5公里。每天有发往公主岭方向往返8个班次,发往梨树方向往返三个班次,发往中平方向往返一个班次。此外,安装数字程控电话,并普及到村屯,电信、传真与国际,国内联网。农业用电线低压电网改造,用电十分充足。 政策优惠,投资环境良好。 为把东河建成为文明、富裕、发达的经济强镇这个目标,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全方位对外开放,在国内外招商引资,开发东河,相继出台《加快个体和私人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和引进城外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的规定。这些政策经过多年运作,收到明显实效。 在进入新世纪里,镇党委、镇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用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以务欢迎国内外一切有识之士来东河投资兴业,谋求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使这个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沈洋镇 |
沈洋镇位于梨树县西北部,东辽河南岸,界于梨树、双辽、公主岭三地交界处,距四桑公路仅15公里,且有农民集资铺设的7.5公里油路与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相通。全镇幅员面积165平方公里,辖13个村,人口2万人,可耕地面积6300公顷,其中水田4000公顷盛产优质米水稻,天然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迅速。必五年,人均收入达到2600元。 为迅速发展镇域经济,镇党委、镇政府对前来投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对前来投资者优先调整所需要的土地,减免地方税费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2000年,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沈洋镇综合商贸大楼及沈洋镇农贸市场,为前来投资经商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商贸氛围。 沈洋镇可开发的工、农业资源丰富,年产水稻3.5万吨,稻草3.5万吨,玉米2万吨。主要可发展大米加工业、玉米深加工、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其中稻草是优质的选纸原材料,可大力发展稻草加工业。目前,沈洋镇还有大量的林带和可开发的废弃地,发展药材生产,2001年,全镇新开发中药材1000多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我镇的瑞丰米业有限公司,以大米加工为主,产品远销海南、广东、福建等地,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年生产能力达1万多吨,创产值1300多万元,该企业新生产的大米被吉林省评为优质产品。. |
林海镇 |
林海镇地处东辽河下游南岸、科尔沁草原与松辽平原交接地带,位于吉林省梨树县西北部,西与辽宁省昌图县接壤,北隔本县刘家馆镇与双辽县域相望。 林海镇属辽河流域,北距东辽河35华里。由于该镇远离中心城市,所以开发较晚,1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沼泽连片,杂树丛生,地广人稀,正所谓""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近百年来,从满蒙的开荒占草,到汉人的移民垦荒,这里不断得到开发。自解放以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 林海镇幅员面积307。5平方公里,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0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011公顷,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幅员面积的31。2%。 林海镇是梨树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全镇每年玉米产量达12万吨,同时猪、牛、羊、禽等畜产品产量产值占农业总产量、产值的40%。自1999年以来,在省、市、县关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强和农村社会形势稳定""的""三增一稳""方针指导下,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本镇的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梨树县内唯一的小杂粮、小油料生产基地,开发种植了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芸豆、绿豆、红小豆、甘薯以及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林海镇木材资源较多。在自然保护、经济稳定等方面,成为与农业相依相存的巨大财富。 林海镇政府位于全镇中心、南北走向的喇嘛甸镇至刘家馆镇和东西走向的榆树台镇至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镇,两条公里的交叉点上。镇区内集中了10个镇直单位,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2800人。交通、通讯条件优越,近两年,随着通讯设施的不断改进,程控电话安装到村屯,国际互联网联结到户,消灭了移动电话盲点,为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信息条件。全镇现有人口3万人,辖15个村、124个村民小组。. |
小宽镇 |
梨树县辖乡。1961年析孤家子公社置小宽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44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万。乡府驻小宽。通公路。辖大宽、小宽、陈家、长兴、新风、宏伟、长发、西河、五家户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厂、草袋厂等。农业主产玉米、大豆、谷子。. |
白山乡 |
面积114.02平方千米。人口25352人。乡政府驻裴家油坊。辖老山头、大泉眼、四合、东白山、东风、友宜、平山、西白山、石家堡、刘家窝堡、鲍家、郑家、陶 家、隋家等。 由境内的白山嘴得名。1948年解放。1956年至1961年为梨树公社裴家油坊管理区;1961年成立白山公社。 |
泉眼岭乡 |
梨树县辖乡。1956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1.9万。乡府驻泉眼岭。辖西泉、蒋机房、新发堡、东泉、南泉、小房身、常青、东洼子、玻璃城子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厂。农业主产玉米、大豆、高粱。. |
胜利乡 |
梨树县辖乡。1958年置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乡府驻关家屯。八(面城)秦(家屯)公路过境。辖关家屯、顺城堡、南老奋、小城子、戴家堡、洋苇岭、四家子、石庙子、郭家窝堡、十家子、长发堡、九家子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果罐头厂。素有“水果之乡”之称。农业主产玉米、大豆、高粱。. |
四棵树乡 |
梨树县辖乡。1961年析喇嘛甸公社置四棵树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4公里,面积143平方公里,人口2.5万。乡府驻新立。八(面城)秦(家屯)公路过境。辖长山堡、李家桥、王家桥、小郑屯、安家屯、四棵树、四家庙、傅家街、七家子、后韩家等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造厂、粮食加工厂。农业主产玉米、稻谷、大豆,盛产芝麻。. |
双河乡 |
双河乡位于县城的东北部,东辽河北岸。隔河与公主岭市相望。全乡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03个村社小组,乡村总人口24000人。 境内有郭去线,蔡小线两条县级路纵贯全乡,平双线,柳杨线乡级路横跨全乡,形成井字型网络交通结构,便利快捷。程控电话遍布村村屯屯,覆盖全乡每个角落,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良好的通讯环境。 双河乡是全县的主要产粮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等。其中,水田面积1500公顷,年生产水稻优质米上万吨,商品量达到8000吨,大豆面积实现1200公顷,玉米商品量每年都在4万吨以上。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拉动畜牧业的大发展,全乡全年累计出栏育肥猪4万头左右,肉食牛每年都在3000头以上,养羊业初具规模,养禽业发展迅速。以草莓果生产为龙头的物产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双河乡的草莓果远近闻名,2000年被评为四平市名优产品,是草莓果之乡。. |
金山乡 |
梨树县金山乡地处松辽平原,在梨树县城北35公里,北与四平市辽河管理区毗邻,西与泉眼岭乡,东与小城子镇相连,南与万发、双河接壤,全乡面积124.4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村,64个自然屯,94个村民小组,5670户,21439口人。 乡内有辽河一干河流通过,在北部三个村有水田2500公顷,东部三个村为轻碱地,其它属于黑土地,全乡土地一马平川,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适于粮食和多种经营生产。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使金山乡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生产落后、经济贫困,""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全乡人民在党的政策鼓舞下,在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使我们金山乡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一、 粮食生产二十年内翻四翻,1999年全乡粮食总产量725000吨。 二、 畜牧业生产由小群体形成了大规模,全乡年养牛2万头,人均一头牛,养羊17000只,规模户65户,养猪4.5万头,1999年被四平市评为畜牧业大乡镇,我们乡自然优势杆棵多,粮食多,具备发展草食动物的良好条件。 三、 以地瓜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我乡地瓜生产历史优久,地瓜生产质量高、品质好,我们乡以大城子村为(兴农一号甘薯)地瓜生产基地,兴农甘薯远销哈尔滨、长春、沈阳、辽源等地深受欢迎,2000年被四平市评为名优产品,甘薯的加工深加工效益倍增。 四、 公路交通有很大改观,通讯设施基本完善。金山乡通县城与重点城镇路面已达沙石化。通讯方面,乡内光揽程控电话,村村相通,有移动电话通讯塔,保证通讯,信息传递方便,质量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