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辖镇。
1956年置乡,1963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33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镇府驻玻璃山。四(平)齐(齐哈尔)铁路过境并设站,郑(家屯)太(平山)公路、郑(家屯)洮(南)公路过境。辖玻璃山、聚宝、永安、长岭、合心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矽砂厂、农机修配厂。农业主产玉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9万人 | 98平方公里 | 220382105 | 136000 | 0434 | 查看 玻璃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郑家屯街道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郑家屯街道(Zhengjiatun Jiedao) 代码:220382001 邮编:136400 郑家屯街道办事处随着双辽撤县设市于1996年12月10日成立,属市政府派出机构,相当于乡镇建制。 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35341人,农业人口390人。办事处驻迎春街。辖东华社区、南茂社区、东联社区、新兴社区、迎新社区、东英社区、工农社区、工商村,共7个社区、1个村,下设17个职能部门。 为保留古镇郑家屯的称颂而得名。其幅员面积为11.48平方公里,1996年撤县设市后,于同年6月14日经批准撤销郑家屯镇,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 - 地理位置 郑家屯街位于市区东部,西与辽南街毗邻,南与建设乡接壤,北靠辽北街,东侧是西辽河大坝,办事处辖原郑家屯镇东春街大部,迎春街大部,中兴街一部分。 |
辽西街道 |
辽西街道位于双辽市区西部。西、北与那木乡接壤,东邻辽东街道,西连辽南街道。东西最宽7千米,南北最长10千米,面积45.25平方千米。辖电厂、税务、西勇、西环(铁)4个社区和吉兴、巨丰2个行政村。 【沿革】因地处双辽市区西部而得名。1996年12月10日,以原郑家屯镇的铁西街道办事处和吉兴、巨丰2村设立辽西街道。面积45.25平方千米,总人口2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1716人,辖吉兴、西育、西勇、西桥、西电、西环、铁西、吉西、西缘、吉发、吉顺、西顺、西发、铁南、吉东、西兴16个居委会,吉兴、巨丰2个行政村,9个自然屯,4个厂、矿。1999年人口23600人。2000年人口23755人,其中汉族22567人,蒙古族625人。 |
辽南街道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辽南街道(Liaonan Jiedao) 代码:220382003 邮编:136400 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0060人。办事处驻新市街。辖新市社区、白市社区、团结社区、中兴社区、南康社区、南茂社区、工商村、城乡村、张家村,共6个社区、3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在双辽市区南部而得名。2002年7月30日,成立各社区居委会。 |
辽北街道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辽北街道(Liaobei Jiedao) 代码:220382005 邮编:136400 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7231人。办事处驻辽河路。辖北宁社区、北康社区、西化社区、东春社区、东风村、城镇村,共4个社区、2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地处双辽市区北部而得名。 |
辽东街道 |
辽东街道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区东部,长郑、四洮公路两侧。西侧以西辽河东大坝为界,西辽河东大坝往南 至仕家村,往北至卧虎镇东方红村以东;北侧以山场村与卧虎镇东方红村两村分界线为界;东侧以金良村、勃山村与红旗镇义顺村、桑树村界线为界;东西最宽4千米,南北最长9.48千米。辖东郊1个社区和勃山、金良、丰巨、山场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丰巨村。因在双辽市区东部而得名。前身是辽河经济开发区。1992年4月成立辽河经济开发区办公室。1994年初成立辽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乡镇企业小区。总人口4320人。管理山场村(原属卧虎镇)和丰巨村(原属红旗镇),共有16个屯。1996年10月31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将红旗镇的丰巨村、勃山村、金良村,卧虎镇的山场村,划入双辽市城区。1996年12月设立辽东街道办事处,辖丰巨村、勃山村、金良村和山场村,人口3013户、10712人,其中农业人口2442户、8642人。2000年,面积37.09平方千米,人口3568户、12056人,其中农业人口2442户、8642人。辖丰巨、勃山、金良、山场4个行政村,35个屯。2003年?,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11552人,办事处驻东郊,辖1个社区、4个村。- - 经济建设 辽东街道大力发展适应农业,对全街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达到“四增一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花生种植面 积800公顷、增加香瓜面积100公顷、增加水田面积100公顷,建设畦田面积100公顷。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稳产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利用现有自然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现已同集安商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建设百亩葡萄汁加工园区,使丰巨村成为葡萄专业村;山场和金良两村成为养殖专业村,争取两年发展大型蛋鸡场2个、肉鸡场3个、奶牛场一个,饲养业达到“小群体,大规模,成区连片,各成体系,向大产业地方经济发展”,最后使其成为辽东街的支柱产业;建设香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使现有土地得到增值利用。三是坚持“保持眼前市场,开拓域外创收”劳务输出策略,组织木瓦工和养车户,牢牢占领双辽市建筑市场和“博来德”、“正泰药”季节用工需求,鼓励有能力、有门路、能带人的技工带领村民到外省市打工创收。 |
红旗街道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红旗街道 红旗街道(Hongqi Jiedao) 邮编: 原红旗镇(Hongqi Zhen) 代码:220382105 邮编: 面积105.49平方千米。人口11803人。镇0驻义顺屯。辖义顺村、敖卜村、白菜村、霍家村、官井村、桑树村。 因境内辖有红旗村(现金良村)而得名。原系达尔罕王旗游牧处所。解放后,红旗设立村0、农务会。1956年改设乡0。1958年划归王奔人民公社红旗管理区。 |
茂林镇 |
一、自然情况 茂林镇位于双辽市西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境内有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发达。全镇有27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168个行政屯,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1951户,其中农业户9885户,总人口42733人,其中农业人口35252人。总幅员面积468平方公里。 二、基础设施 茂林镇境内有中小学校29所,在校学生5077人,其中小学人数3555人,现有教师486人。幼儿园5所,文化站1个,医院1所,现有医护人员92人,病床20张,医疗条件和环境良好。敬老院1个,孤寡老人老有所养。镇内有汽车站1个,银行、信用社2个。集资市场6个,基础设施完善,丰富和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三、农村基本情况 茂林镇行政区域面积27991公顷,耕地面积16285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309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5801千瓦。农业科技服务站1个。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人。有林地面积10858公顷。 四、镇村发展趋向 加大城镇改造力度,招商引资,促进市场活跃,全面发展茂林经济,农村主要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压缩粮食面积,增加花生、芝麻种植面积,以养殖业为重点,发展多种经营。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
双山镇 |
双山镇位于双辽市东部,西距双辽市38公里,东与公主岭市、梨树县、辽河农垦区相毗邻。双山镇历史悠久,于1912建镇,2000年与原秀水乡合并,成为双辽东部较大的乡镇。 全镇幅员面积320平方公里,总户数7377户,总人口28500人,全镇耕地面积11145公顷,林地面积600公顷,草原面积1000公顷。境内有天然形成的“八一”湖、合亲泡、小山泡、丰吉水库、川头水库、水域面积达1200公顷。镇辖21个行政村、86个行政屯。1个街道办事,5个居民委。农村人口21000人,户数5913户。其中劳动力人数为10500人,富余劳动力人数6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7%。已转化和转移的劳动力1900人,占富余劳动力人数的32%,其中外出打工800人,内地转化1100人。几年来,我们双山镇党委、政府在双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使全镇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十强镇;199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一级财政镇。. |
卧虎镇 |
卧虎镇位于双辽市县城郑家屯北30公里,东与红旗镇、柳条乡、永加乡为邻,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南与县城北郊、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北与双辽种羊场、玻璃山镇接壤。卧虎镇政府所在地在卧虎屯。 卧虎镇(Wohu Zhen) 代码:220382103 邮编: 位于双辽市市区北30千米,东与红旗街、柳条乡、永加乡为邻,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南与双辽市北郊、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北与双辽种羊场、玻璃山镇接壤。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302.57平方千米。人口26710人。镇政府驻前卧虎屯。辖卧虎村、五星村、同乐村、东方红村、九家子村、六家子村、五家子村、前六家子、大富村、浩然村、协力村等。 原为蒙古族达尔罕王旗所属。顺治十一年(1654年),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当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到额赫屯(即五星村)设蒙古屯后,发展到37户。1900年汉人迁入,1911年……1927年,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辽源县所辖。1940年卧虎屯属双辽县管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双辽县所辖的卧虎屯又划给双山县管辖。1945~1946年5月,卧虎屯第一次解放,双辽县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1946年5月以后,-占领卧虎屯,并在此设村公所。1947年,卧虎屯第二次解放,为双辽县所辖,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1956年3月,第九区撤销,划分为卧虎乡、佐岭乡、土山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卧虎、佐岭、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 - 历史 据考证,早在隋唐时代,就有朝鲜族在此居住。在距卧虎屯南2.5公里处,即卧虎村六屯的耕地群上,发现了高丽人小衙门的废墟。现在卧虎村农民称该处为“衙门地”。在同乐村西北原来的“海吐”旧屯址上,发现了朝鲜族人使用过的碗、缸等用品及家具残片。 宋朝时,卧虎屯曾为辽金所辖。1972年,在骆驼岭水库坨子南发现一座古墓,发掘出古代弓、箭、刀等兵器,还有马骨、马鞍等残片和一具男尸骨。经省考古学家鉴定系辽代表小官的坟墓,说明辽鲁时代这里曾有契丹人居住过的地方。 清世祖皇太极登基后,卧虎屯隶属于蒙古族王爷达尔汗所辖,顺治十一年(1654年),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当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到额赫屯(即五星村)设蒙古屯后,发展到37户。1927年,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辽源县所辖。 1940年,双山、辽源两县合并为双辽市,卧虎屯隶属于双辽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双辽市所辖的卧虎屯又划增长率县管辖。1945~1946年5月,卧虎屯第一次解放,双辽市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1946年5月以后,-占领卧虎屯,并在此设村公所。1947年,卧虎屯第二次解放,为双辽市所辖,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1956年3月,第九区撤销,划分为卧虎乡、佐岭乡、土山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卧虎、佐岭、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 - 地理资源 卧虎镇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5公里,幅员面积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08公顷。卧虎镇有汉、蒙、满、回、朝、达斡尔6个民族。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 地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土壤可分为四大类:西部清河沿岸是冲积土和盐碱化草甸土,平齐铁路以东是淡黑钙土,其余为坨间风沙土。镇境内有2条外流河、1条内流河,即西辽河、清河和泉眼沟。有泉眼沟和骆驼岭两座水库。 |
服先镇 |
服先镇地处双辽市东北部,距市区62公里。北与长岭县新安镇交界,东与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接壤,南与双山镇、兴隆镇毗邻,西与向阳乡相连。镇政府所在地为服先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蒙王招农垦荒,梨树一带农民来此开荒种地。起初只有几户人家,到1910年,屯中已有住户20几家。1913年,双山县知事兼安垦局长牛尔裕为本县数十个村庄重定了名字,服先堡便是其中之一。 双山县、辽源县合并后,服先堡归双辽县管辖。1947年5月24日,双辽全境解放。1949年1月,双辽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下设9个区,第七区人民政府驻地服先堡,下辖16个村。1958年10月,成立服先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服先人民公社为服先乡,下辖8个村、50个屯。1985年7月服先撤乡设镇。 服先镇东西长约21公里,南北宽约11公里,全镇总面积为185平房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8000公顷,林地面积5300公顷。 服先镇土壤属沙性,后开发的土地以草甸土为主,土质瘠薄。境内有小型水库一处(水泉水库),总面积为2.1万平方米,水深10米,蓄水量达8.4万立方米,年产鲜鱼7.5万公斤。 服先镇资源较贫乏,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解放以来,该镇经历了土改后的个体生产、合作化、公社化,最后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王奔镇 |
王奔镇位于双辽市南部,距市区15公里,地处东辽河北岸,西辽河东岸两条辽河夹角地带的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区交界处,西与内蒙古科左后旗金宝屯毗邻,南与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镇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王奔镇交通发达,镇内陆路交通有国道303线(集锡公路)和国道203线(沈明公路)两条国家级公路在境内交叉通过,往西北可通过双辽市到达内蒙古通辽市,往西经203线可到达辽宁的沈阳市;往东经长郑路可达长春市;南沿303线可达四平市。铁路交通也十分方便,我镇距双辽市、内蒙古金宝屯镇、辽宁三江口镇三个火车站都在10公里左右。我镇是双辽市的南大门也是双辽市远期发展的卫星城。 王奔镇幅员面积12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37公顷。全镇有15个行政村,65个自然屯,69个行政屯,总人口24,843人。 王奔镇东部是东辽河流域黑土地适应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发展;西部是西辽河流域沙性土壤适应玉米、无公害蔬菜发展。王奔镇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面积3,000公顷左右,占耕地面积的50%;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薯类、瓜菜等,其中留久甜瓜和呈祥脱毒马铃薯已达无公害瓜菜标准,正在形成区域优势;养殖业以养牛为龙头带动养羊、养猪的发展。 由于王奔镇交通方便,地下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农业资源都十分丰富,因此,适宜在镇区内发展工业、农畜产品加工型企业。我们在招商引资上给予在地方政府权限内的诸多优惠政策,我们真诚地欢迎国内外客商来王奔投资办厂、兴业发展。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坚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形象聚民心;壮大经济,加快发展,牢记宗旨心系百姓;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全镇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三个文明稳步推进。在2004年,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王奔的各项事业必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玻璃山镇 |
双辽市辖镇。 1956年置乡,1963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33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镇府驻玻璃山。四(平)齐(齐哈尔)铁路过境并设站,郑(家屯)太(平山)公路、郑(家屯)洮(南)公路过境。辖玻璃山、聚宝、永安、长岭、合心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矽砂厂、农机修配厂。农业主产玉米。. |
兴隆镇 |
兴隆镇地处双辽市北部,幅圆面积160平方公里,东邻双山,南邻永加,西邻种羊场,北邻服先,全镇十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3,340户,人口13,000人,耕地面积5,333公顷。. |
东明镇 |
东明镇位于双辽市东南部,地处东辽河北岸,全镇有13个行政村,47个自然屯,4,753户,18,700口人,幅员面积10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31公顷。 东明镇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其中水稻面积3,7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小余粮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羊、养禽为主,2003年,全镇养猪发展35,000头、养牛发展2,800头、养羊发展 6,000只、养禽发展到250,000只。 东明镇陆路交通比较发达,国家级公路203线和市级公路郑新线从东明镇过境,2003年村村通了砂石路。学校设置:全镇有中小学13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12所,中心校座落于东明村大壕甲屯。. |
那木斯蒙古族乡 |
那木斯蒙古族乡是四平市唯一的蒙古族乡,位于双辽市西南部,环处市区近郊,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区西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5公顷,草原面积430公顷,森林面积5988公顷,总户数5391户,人口2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3388人,占总人口的16.8%。 历史沿革: 那木斯——蒙古语,汉语意为“口子”、“要塞”。因为那木斯村东有座山,名敖宝山,山南有条东西向公路,清代时是从郑家屯通往博王府吉乐戈郎的唯一通道,地处要塞,故此得名。 本乡明代为蒙古科乐沁部属地,清初分属科乐沁六旗之中的左翼中、后旗,当时人烟稀少蔓草荒原,从道光元年(1821年)开始,蒙王派差役管理草原定居放牧,放荒垦地,村落逐渐形成。 1913年,国体变更,辽源州改为辽源县,本乡东部七村属一区郑家屯;西三村属博多勒葛台王旗。 1940年,双辽县建治,东七村属双辽县城关区,西三村归科左后旗所辖;1949年,西三村划归双辽县二区张家;1956年3月——1958年9月,撤区建乡,南四村为建设乡,北三村为前进乡,西三村为那木斯乡。 1963年,经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三村成立那木斯蒙古族乡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那木斯蒙古族乡。 2000年5月,原那建设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合并,仍称那木斯蒙古族乡。 风俗民情: 蒙古”,原是蒙古族许多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从此蒙古民族便以他这个部落定名,蒙古语言司阿乐泰语系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支,文字为拼音文字系统,信仰喇嘛教,传统的盛会是“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汉语意为“娱乐”、“游戏”。那达慕大会在夏季或秋季祭敖包时进行。“敖包”蒙语,汉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标志,后成祭山神、路神等活动的地方。解放前专管敖包的组织。解放后,那木慕大会逐渐演变成群众必文体、商贸的盛会。1974年9月,本乡举办了首届那达慕大会,1993年9月举办了第二届那达慕大会暨建乡三十周年庆祝大会。2003年9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那达慕大会暨建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表演时,舞者双手各执一巾,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动作朴实、奔放,节奏强烈。. |
柳条乡 |
柳条乡辖15个村、72个社、39个自然屯。东邻双辽市新立乡、国营双辽农场一分场;南与梨树县刘家馆子镇一河之隔;西界东明、红旗,北靠双山、卧虎二镇。幅员面积158.4平方公里。柳条乡由河套、二河套、沙坨三类土壤构成。农业作物主产水稻、玉米、大豆、杂粮。经济作物,葵花、花生、西瓜、香瓜。畜牧业,饲养牛、羊、猪、禽较具规模。交通便利,沈明路、长郑路、郑新路均从乡内贯通。乡村均柏油或沙石路。. |
新立乡 |
新立乡位于双辽市东南部,东辽河北部,与梨树县隔河相望,东与公主岭市相接,北与农垦管理区农场为邻。双新路直通双山镇,与长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 全乡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8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500公顷;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2个直属场、52个屯;全乡总户数4218户、总人口16333人。 新立乡土地肥沃、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水田种植历史较悠久,娴熟的技术加之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使新立乡成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长春农博会金奖产品“金沟”牌绿优米生产基地。年生产绿优稻1.7万吨,稻草1.7万吨,丰富的秸杆资源为稻草深加工产业及养殖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新立乡有丰富的建筑砂资源,全乡共有4个建筑砂开采地,年开采优质建筑砂20万立方米以上。 多年来,乡党委、政府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坚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形象聚民心;依托资源,搞好服务,招商引资顺民心;壮大经济,加快发展,富乡裕民得民心;牢记宗旨心系百姓,办好实事暖民心。全乡形成了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三个文明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
永加乡 |
永加乡位于双辽西部,东经123°,北纬43°,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450mm。拥有肥沃的耕地7700公顷,可进行规模化种植业的开发利用;多年来以玉米种植为主,总面积大约4000公顷,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进行饲料生产开发;有大型牲畜交易市场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逢7开放,日上市牲畜达1.5万头(只),日交易额可达50万元。境内有青石山一座,海拔188米,皆为优质建筑用青石,可用于建筑、修桥、道路等。现有经济林地100公顷,品种为巨峰无核葡萄、晚李子、苹果梨等。 永加乡地域广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203国道从中穿过,地下水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全乡有劳动力6000余人,通讯发达,拥有程控电话1000余门,移动、联通发射接收塔两座,有初级中学一所,占地27500平方米,12个教学班,师资力量雄厚,标准化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各一个,有小学8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