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镇江 >> 句容市 >> 华阳街道 >> 北相村

北相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相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相村简介

  北相村:位于句蜀路东侧。辖区面积4.4327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人口1728人,2013年村集体收入72万元,人均纯收入18900元左右,全村共有党员59名。
  北相村地形属丘陵岗坡地,基础设施簿弱,生产以传统粮、棉、油为主,近年部分要村民建起了大棚葡萄、苗木、蔬菜、垂钓等高效农业,总体规模较小。
  北相村曾获得荣誉
  2007——2010年度句容市文明村
  2011年度优秀基层党组织
  2012年度句容市和谐社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1183100 212000 -- 查看 北相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相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北相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阳门社区

  北阳门社区:地处宁杭南路东侧,前身是北阳门村,2003年更名为社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下设3个自然村,包括贾纪山、王家庄和吕家园。2005年,贾纪山、王家庄两个自然村已拆迁,搬进了朝阳嘉园小区,而吕家园自然村仍保留。  

上路社区

  上路社区:位于华阳南路西侧。  

里巷口村

  里巷口村:位于句容水库下游。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607户,人口2527人,耕地面积3210亩。    里巷口村隶属于华阳镇、相邻上路村、钱家边村、南亭村,英才辈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主要农产品:茄子、茅菜、桃子、李子、香菇;村内资源:刚玉、珍珠岩、钼、膨润土、沸石、斑铜矿;企事业单位:里巷口建筑工程处,兴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周家岗村

  周家岗村:位于句容市西南城郊,村内有104国道纵贯东西,东南环穿村而过。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1210户,人口4200人,共有21个自然村。  

南亭村

   南亭村位于华阳镇南侧,地处二圣水库上游,东与茅山镇相连,南与二圣水库相接,西与茅西槐道接壤,北接华阳镇南部新城。全村9.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2个经济合作组织,30个生产队,1050户,农业人口3250人,劳动力1779人,耕地面积4920亩,其中水田3100亩,旱地1820亩,有村干部9名,社干部6名,该村区域内为丘陵地区,易旱,无村级工业企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民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目前全村共有1420名劳动外出务工,占全村劳动力的79.8%,其中有950名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占全村劳动力的53.4%,有479名农闲时外出务工,占全村劳动力的27%,主要从事建筑、装修、工业生产。该村特色农业葡萄80余亩,草莓30亩,养猪养鱼专业户10户.  

吉里村

  吉里村:位于句容市东南环路与句春路交际处,距市区仅2公里,辖有自然村10个,22个村民小组,人口3120人,占地7.9平方公里。  

下甸村

  句容市华阳镇下甸村地处南京都市圈,位于南京市40公里处,距禄口国际机场30公里,122、243省道公里贯穿村中,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104名党员,全村辖22自然村,农户1260户,人口3620人,耕地面积6571亩,33个经济合作社;所辖地有18家个体工商户,3000余亩新品应市水果,200亩精养鱼池。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文明村,镇江市康居示范村,江苏省计生先进村,句容市“农村双清双美”先进村,句容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安全文明村,综合治理、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先进村等多项荣誉。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镇江市“五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村党总支年年被评为华阳镇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村等称号。新农村建设所在的贾相自然村沿水而建,村水相应,环境优美,是难得的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   在这里一排排别致的小楼,一个个自然村依景傍田。浓浓的小城镇气息,给人以鼓舞,令下甸村人自豪,因为这里自始自终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清新洁净的乡村气息,如今的下甸,秀美无比;如今的下甸,和谐富裕。我们坚信下甸这片希望的田野将建设的山更清、水更秀、民更富。   下甸,因人而美;下甸,因人而动;下甸,因人而充满希望。  

新生村

  新生村:位于104国道南侧。   华阳镇新生村位于句容市西南角,距市区大约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新生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41个社,1290户农户,总人口3855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231人,党员101人,预备党员3人。新生村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0072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达到10200元。几年来,村干部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动化解各类矛盾克难奋进,先后新建了新生圩防汛电站一座,扩建了破塘电站、纪家边电站、对黄泥坝电站,盘山头电站进行了维修,扩建了农用桥两座,高质量地整治了周岱至杜巷近2000米的抗旱水渠,对黄泥坝的防汛圩堤进行了扩宽、提高、加固整治,疏浚清淤马荡湖长沟、九墩沟近2000米,塘坝清淤扩宽改造5个(五子塘、草湖塘、下家塘、尚塘、双塘)有效地发挥了防汛抗旱作用。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完成了城中、周岱、徐家三个村的村中电网改造,新增变压器一台,扩容器一台、城中村并完成了改装表进户。修建了城上至杜巷,周岱至石人头两条近2公里的水泥路,杜巷村中的道路也全部铺设了石子。落实了朱家贵外场的承包和贡家凯租地扩增,增加了集体收入。  

钱家边村

  钱家边村位于句容市华阳镇东端,毗邻白兔镇、茅山镇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该村由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573户,人口2036人,耕地总面积3208亩,设有村党支部,共有65名党员。全村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独特,苗木种植、中药材生产、家禽养殖初具规模,大盆蔬菜、葡萄栽培、西瓜种植等特色产业在当地远近闻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紧扣建设特色产业村这一目标,提出了“持续拓展几大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的口号,坚持把发展苗木种植、中药才生产、家禽养殖、葡萄栽培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大胆实践、顺势而为,通过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特色休闲娱乐业,全力打造商品位特色项目,为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的壮大开辟新路子,为建设社会新农村奠定基础。  

云塘村

  云塘村:位于句容北部,由原云塘、俞家山、北山等三村合并而来,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4588人,下辖21个自然村,35个居民组。东临句东农场,北有台泥水泥矿山和北山水库,沪宁高速穿村而过。  

杨家巷村

  杨家巷位于句容市东部城郊,隶属于华阳镇,句容河穿村域而过,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村内有243省道纵贯东西,句茅路横贯南北,东昌路、河滨南路穿村域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杨家巷村村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735亩,水田735亩,旱地1000余亩,全村1328户,人口4125人,农业人口2455人,非农业人口1670人,共有18个自然村,3个党支部,党员105名。   近年来,杨家巷村依托本位优势,以门市房为主要经济来源,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门市房的管理,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30万元。配合市镇两级政府征用土地2000余亩,共拆迁安置人口2150人,村内建设有徐家、樊家、万家等安置小区5处,修建村级道路3公里,社级道路10公里,目前天燃气管道已经铺设至上阳村,数字电视已经入户至徐家村。同时不断提高村庄管理水平,通过对治安防范常态化、矛盾调处及时化、房屋出租规范化、村民管理自治化、环卫制度常态化等有效手段加强软环境建设,如今杨家巷村环境改善、鸟语花香、晴天走路不见土、雨天走路不踩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西岗村

  西岗村:位于句容市东北部,辖9个自然村。人口3017人,1033户,耕地面积4780亩。   西岗行政村位于华阳镇北部,句蜀路月7公里处,东临北相行政村,以一条水溪为界,西接大卓集镇与大卓行政村隔河相望,北靠吴岗行政村,南临城上行政村,属丘陵地带。西岗行政村辖9个自然村,分别为:西岗、老合、邰家边、上坝、下坝、朱巷、范巷、赵家边、佃子。西岗行政村于二00四年秋由原大卓镇范巷行政村和西岗行政村合并而成。西岗村原属于大卓乡,后来大卓乡改成大卓镇;2005年乡镇合并时,大卓镇与黄梅镇合并,西岗村隶属于黄梅镇;2010年黄梅镇大拆迁后被合并到开发区,2013年行政区域调整规划,西岗村现在被划入华阳镇管辖范围,现具体名称“华阳镇西岗行政村”。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全村1034户,人口2997人。   西岗村历史悠久,有几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一直进行着农耕生活,开辟荒地,辛勤耕种,将一片片荒山转化成良田,多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瓦房变平房,平房变楼房。大卓中心校位于我村范巷自然村,让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就近读书。   西岗村地处丘陵地区,土质为黄壤土系,适宜农作物生长,种植水果、蔬菜等成为我村的特色,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我村成立了三个合作社:森洪果品合作社、圣鑫畜禽养殖合作社以及苗木合作社。  

吴岗村

  吴岗村:位于句容市东北部,东临仑山湖旅游度假村,西接北山湖,北靠宁镇山脉。辖7个自然村,面积5.42平方公里,共有567户,1742人。   吴岗行政村位于华阳镇北部新城北端近靠沪宁高速公路大卓北互通道口,东与边城镇万家村交界,西与云塘村解巷毗邻,南与北相王家边村相连,北与江苏省句容强戒所接壤,句容至下蜀的疏港公路贯穿而过。下辖徐家边、后段巷、朱家庄、、前段巷、吴岗、练城、庙后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58户人家,1742个人口,其中男785人,女 957人。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辖有耕地2626亩,林木445亩,果园200亩,水面650亩,境有石山头水库、采石场各一座。明清时期隶属孝义乡,民国时期分别为云塘乡、空青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普渡乡、大卓乡、黄梅公社、大卓公社、北山公社、大卓乡(镇)、黄梅镇、开发区、华阳镇。吴岗行政村世代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玉米、山芋等。在养殖业方面:20世纪50-80年代每家每户养猪一头,养鸡、鸭数只,供春节全家食用。90年代后养猪户减少,原因在于养猪成本提高,养殖专业户增多。解放之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先后兴建了北山水库、石山头水库和石山头排灌站,改造低产田。不断推广新的农技和农活,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从1977年起,创办了吴岗化工厂,生产烧碱,几年后倒闭。1969年在石宕冲山下办起了采石场,1993年环境治理采石场停办。   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后经转让、出租等形式,大批劳力外出务工、经商,有了工资性的收入,农民生活由温饱转向小康。   大事记   1937年   民国26年12月5日(农历冬月初三),日军侵占句容,沿途烧杀抢掠,在吴岗村大扫荡,烧掉民房60多间,绑架村民32人关在一所茅草房内活活烧死。   1949年   4月23日句容解放。   10月1日,全村男女老少集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村民高兴地唱着歌,呼喊口号。   1950年   12月20日,全面展开土地改革运动。乡干部及土改工作队员到村发动群众全面进行土改,村成立农会领导土改运动,俞天江。汪冬海进驻我村。   1951年   3月,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练城孙明才入伍。是月中旬,土改基本结束,贫下中农分到土地,耕牛。延续几千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1952年   5月~6月,几十天不下雨,特大干旱,严重影响本村旱谷作物。   1953年   7月,选举乡镇人民代表。   12月16日,全县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村里农民用土车推稻谷到句容城交公粮。   1954年   3月,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7月,连降大雨,冲毁木桥,房屋倒塌,河水泛滥,练城东半村水深2尺。   11月,发动群众查螺灭螺预防血吸虫病。   1955年   7~8月,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三定)到户政策。   1956年   2月成立高、初级社。   9月,村划为大卓乡。   1957年   1月28日,县广播站开播。每户装有喇叭,可以听新闻、通知、音乐和评书。   1958年   1月26日,开展除四害(麻雀、老鼠、蚊、蝇)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当年中小学生全部加入此运动。   9月10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各自然村办食堂,每家废除小灶。土法烧钢铁(铁锅、生铁、矿石)。   11月17日,句容至下蜀公路通车。农业浮夸风盛行。   1959年   2月,掀起大跃进,贯彻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4月,学习贯彻县召开的党员干部扩大会议精神。纠正“一平二调”偏向,(即纠正人民公社平均主义无俭调拨生产队财产。)宣传实行“分级管理,队为基础,三级核算,各计盈亏”的政策。   6月,吴岗行政村属北山公社。   1960年   北山水库(8156万立方米)合龙蓄水。   12月,贯彻县四级干部大会精神。纠正高指标、瞎指挥、浮夸共风,保护和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   1961年   4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60条”,停办公共食堂调整生产队规模,口粮分配,家庭副业等问题。   1962年   7月~9月,-雨,塘坝水涨外流,稻田受淹,粮食减产。10月大队派人抢修石头山水库,北山水库。   1964年   7月1日, 第三次人口普查   12月中旬,开展“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整个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逼、供、信”错误,误伤了一批干部。   1965年   6月,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7月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贫协),第一届贫协主任谢益善。   8月,吴岗大队成立民兵营,生产队成立民兵排。   9月,在吴岗自然村吴才有家办起大队卫生室,只有一名赤脚医生吴巧贵。   10月13日,撤销北山公社为大卓公社。   1966年   9月,“-”走上街头,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许多珍贵文物有价值的字、画、图书、家谱被毁弃。部分教师、知识分子、地富反坏右戴高帽批斗游街。   对各级领导干部采用罢官手段,社会秩序混乱,-泛滥。一度时期生产瘫痪状态。大队主任解祥美被罢官。   10月,成立造反司令部,司令徐文余,滕忠贵。   1967年   “文革”继续发展,领导被打倒靠边站,社会秩序严重破坏。大搞“忠”字化运动,每个生产队都有“忠”字台,人人戴毛主席像章,每天早晨都要请示,中午要对照,晚上要汇报,背“老三篇”,“地富反坏右”分子遭批斗。   1968年   4-7月,干部群众遭批斗混淆敌我界限,戴上各种政治帽子,有的含冤而死。吴岗在银行的职员吴传禄就是其中一个。朱庄的朱元根被打成现行-。   12月,知青下乡运动。8名镇江、南京的知识青年来我大队落户。   1970年   1月30日,大卓人民公社委员会成立。   12月12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年秋,部分村民到亭子乡参加灭螺大会战。   1971年   11月6日,县高等学校招生委成立推荐知青上大学。   1972年   7月30日,猛降暴雨,6小时降300毫米。冲倒桥梁,早稻田冲毁,颗粒无收。   1974年   4月22日,溧阳地震5.3级,村境有震感。村民在居家附近搭防震棚,防震。   是月,各生产队制造绿肥(放养水花生、绿萍、水葫芦)田埂三面光。   10月,组织民工开挖句容河。   1975年   1-3月,组织民工会师赤山湖,开河加堤。   10月,号召农业学大寨,建成大寨县。   1976年   1月16日,广大群众干部收听收看周总理追悼大会实况。   9月9日,沉痛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   12月22日,万人-庆祝粉碎“-、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的伟大胜利。   1977年   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   1978年   2月8日(正月初二),大队组织民工冒雨冒雪会战句容大道河历时18天,完成土方384.6万立米。27日下午举行庆功大会。   12月5日,村民参加会战句容河、北山引河灌水提取工程。历时20天。   1~10月,干旱时间长,塘坝干涸,大队组织社员开沟引水,把长江翻水站上来的水引到塘坝车到干涸的田里。   1979年   3月12日,全民植树活动,纪念第一个植树节。   4月,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帽子,地富子女成分全部定为社员。   溧阳上沛、庆丰地震6级,全村有震感,群众搭棚夜宿在外。   1980年   9月,农村生产责任制落实到生产队,联产计酬。   1982年   7月1日,大队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   11月,组织干部学习讨论邓小平“十二大”作的开幕词,明确提出因势利导,稳定完善提高农村生产队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   2~4月,吴才礼被选为第一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完善土地责任承包制。   6月,吴家岗大队改名吴岗行政村。   1984年   1月17 -18日,村境内降大雪29厘米,交通广播线路中断。   1985年   9月10日,隆重庆祝首届教师节大会,掀起尊师重教新风尚。   12月30日,卫星地面接收站开通。村民可以直接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1986年   春、夏季节,全村遭受水涝灾害,河边三麦、油菜被水冲走,水稻损失严重。   1988年   年初,城乡颁发居民身份证。   1989年   12月1日,会战句容河,除险加固工程。   1990年   1月,大雪连下一天一夜交通中断。7~8月高温无雨,塘坝干涸。   3月,宣传优生优育政策。   6月,农机手与农户签订农田作业合同,实行机油田三挂钩奖励制度。   7~8月,高温少雨,三分之二的塘坝干涸,稻田、棉花、山芋受旱。水库日夜开闸放水,全民抗旱。   12月,行政村推行双向承包体系,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1年   7月,吴岗学校扩建,建造八间教室,四周围上院墙。   1996年   全村村民9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02年   全民预防“非典”。   2005年   9月,稻飞虱虫害严重,全村掀起消灭稻飞虱高潮,力争农业大丰收。   2008年   5月,新建村办公大楼一座,10月份,句容市财政拨款新建练村坝中桥。12月份,修建练村水泥路1.5公里。   2009年   11月,新修建通往前段巷、后段巷、朱家庄三个自然村的水泥路1.1公里。   2010年   12月,新建郎头坝桥。   10月份,修建句蜀路至吴岗到庙后的水泥路1.7公里。   2011年   11月,修建徐家边水泥路1.1公里。   2012年   8月,新建练村上头坝桥。   2013年   1月,修建后段巷水泥路0.8公里。   8月份,在北部新城规划建设中,吴岗自然村拆迁。  

北相村

  北相村:位于句蜀路东侧。辖区面积4.4327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人口1728人,2013年村集体收入72万元,人均纯收入18900元左右,全村共有党员59名。   北相村地形属丘陵岗坡地,基础设施簿弱,生产以传统粮、棉、油为主,近年部分要村民建起了大棚葡萄、苗木、蔬菜、垂钓等高效农业,总体规模较小。   北相村曾获得荣誉   2007——2010年度句容市文明村   2011年度优秀基层党组织   2012年度句容市和谐社区  

赵塘村

  赵塘村:位于句容北郊,离市中心直线距离1.5公里,东临句容湖,西靠句蜀路,新建122省道穿村而过。 赵塘村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人口3849人,2013年村集体收入73万元,人均纯收入15312元,赵塘村党总支下设第-支部、第二党支部、新经济社会联合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人,其中正式党员89人,党总支现有委员4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含大学生村官)1人 。    赵塘村东临句容湖,南与市区相连,西至“266”省道, “122”省道穿村而过,地处北部新城范围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无限的发展商机,村集体房屋近2000平方米,村集体规划及发展将依托优良的地理环境和北部新城建设的机遇,通过集体资产的置换,发展门面房的出租、仓储、物流等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城上村

  城上村:坐落于句容城北1公里处,面积为4.88平方公里,10个自然村,2800多人。122省道与新句蜀路纵横交错于,有7个自然村坐落于句蜀路两旁。  

新坊村

  新坊村:位于句容市南端,毗邻104国道及机场路。下辖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共860户,人口3106人,耕地面积3100亩。  


北相村特产大全




北相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