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镇江 >> 句容市 >> 边城镇 >> 衣庄村

衣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衣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衣庄村简介

  衣庄村座落于句容市边城镇东北角,与丹徒区接壤,24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5.78平方公里,由上甸、下甸、西甸、邓家、徐家边5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80人,耕地面积1361亩。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省级生态村、省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有力。
  衣庄村两委非常重视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创建工作班子,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落实保障机制,制定考核办法,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创建宣传,确保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使生态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二、坚持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完善。
  衣庄村坚持村庄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编制了《衣庄村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先后共建成水泥主干道16公里,户户通上了水泥路。新建绿化广场小区3个,休闲广场、乒乓球场及篮球场各1个;对全村厕所进行改造,使各家各户均用上了无害化卫生户厕;新建了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社会治安和矛盾调解室及为农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中休闲地均硬化和绿化,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种植树木6000余棵,并设置有垃圾箱。同时组建了保洁队伍,配备保洁员长效管理。并投入40万元,建造了村污水处理设施。
  三、开展-,推进长效管理
  积极开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的“六清六建”活动,建造垃圾池、增加各组环卫保洁员,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集中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处理;加大道路清障工作力度,组织集中清理全村所有道路两侧草堆、拆除私搭乱建建筑;实施河道“三清一绿”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使用,逐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环境规划要求。
  四、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以高丽山茶场为依托,带动发展特色茶园150亩,累计种植茶树达300余亩,并先后成立了茶园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如提供所需生产资料、组织农副产品购销等。以原有40亩桃园为示范,开发东山荒山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经济林果300亩。
  五、推进“小康”工程,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到户率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95%(包括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等最低生活保障目前达到“应保尽保”,无计划外生育现象,无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辍学现象,无草危房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在开展的“小康问卷调查”中,衣庄村满意度达到了99%。
  衣庄村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长效管理,提升创建水平,力争尽早建成国家级生态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1183104 212000 -- 查看 衣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衣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衣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陈武社区

  陈武社区:地处陈武集镇,镇句路穿村而过。   陈武村地处集镇,镇句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道口座落于本村东侧,南与行香相邻,西与双杨赵庄相依,北与大华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秀丽,是休闲、投资、创业的好的风水宝地。    全村占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5100多亩,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00余户,总人口近4000人,2010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0182元。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村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苗木、大棚蔬菜大棚葡萄、和水产养殖等特色经济,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会积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几年来我村累计投入50余万元为自然村水泥路建设修建路基约8条10公里余,新建滚水坝二座,新增变压器4台,架设农用线路5000余米,并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标准卫生室和村民图书室,全村98%的村民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做到了广大群众小病不出村。卫生防疫保健一体化,我村本着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这一宗旨,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参照和谐创建的目标要求,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把和谐创建为主题,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形象为有效抓手,真抓实干,积极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目前我村已经完成无害化户厕改800户,河圹清淤10座,建造垃圾回收房地20个,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如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安康幸福生活。  

东昌社区

  东昌社区:位于边城镇政府所在地。   地处句容城东门的丘陵山区,北邻高丽山驻军,西沿沪宁高速道口镇句S243省道,东西向东昌—白兔路,南北向,东昌—行香路贯穿而过,蓝田绿地,环境优美,享有句容东乡昌盛之誉名。东昌村是边城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约1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43.3亩,辖22个村小组,1个东昌街集镇,899农户,总人口6246人。(含集镇人口)。近年来,东昌村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与关心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社会经济逐年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创建文明先进村”、“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示范村”、“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示范村”、“先进老年人协会”、“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获“镇江市文明村”、“句容市文明村”、“句容市安全文明村”、“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历年被市、镇评为先进集体。  

赵庄村

  赵庄村地处丘陵地区,东起沪宁高速句容道口1公里,纳镇句S243省道于内,交通十分便捷,西与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融为一体,景点可观,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秀丽,是方风水宝地。   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是1580亩,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常住550户人家,总人数是1600人。村民年收入为8917元,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照耀下,在各政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近年来,赵庄村干部群众抓住创“生态村”、“示范村”的契机,发展经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友谊村

     友谊村地处句容城东门山区,北邻高丽山驻军,西沿沪宁高速道口镇句S243省道,全村约1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43.3亩,辖22个村小组,1个东昌街集镇,899农户,总人口6246人。(含集镇人口)。近年来,友谊村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与关心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社会经济逐年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创建文明先进村”、“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示范村”、“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示范村”、“先进老年人协会”、“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获“镇江市文明村”、“句容市文明村”、“句容市安全文明村”、“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历年被市、镇评为先进集体。   友谊村根据句容市创建生态示范市的步伐,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虽然起初未明确提出生态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但友谊村在村镇建设过程中,理清思路,确立了方向,为创建一个使人们生活优美的生存环境,让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同步地协调发展,使村内的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我镇“绿色乡镇”的号名取得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句容市边城镇东部,地处句容市郊,距市区仅18公里,沪宁高速、243省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7个自然村,1127户村户,总人口3046人,其中劳力1800人,党员105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效农业,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增长15%;过去五年里青山村先后被镇江市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江苏省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被句容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老年体协”先进集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和“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被授予“四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3次,被授予“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2次,同时还被授予“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青山村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塑造新风貌。今年大华村被定为句容市生态村创建示范村,到目前已基本完成进村水泥路、绿化等项目设施建设,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根据村情实际,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重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项目农业。村集体根据青山村的土地资源情况和道口优势,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找项目引资金,另一方面加强对落户项目的服务工作,解决落户企业的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村党总支结合青山村实际,开展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等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正面教育;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和长效机制。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全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赵村村

  赵村村属于丘陵地区,距陈武集镇3公里,沪宁高速横贯境内,东与江苏农博园相接,两邻华阳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杰地灵。   赵村村是原赵村与黄岗合并村,全村站地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6亩,辖区有13个自然村,21个社,750户住家,2350个常住人口,-员82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人近1万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文环境优美。遥望一座座自然村,绿林丛中,红砖绿瓦,楼房林立,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村村相连,如今的农村处处可以听到欢歌笑语,住的是农家屋,吃的是农家饭,亲的是农家福。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加快句容市创建生态示范的步伐,赵村村立足创建生态村,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光明村

  光明村位于沪宁高速公路句容道口以东,东临东昌集镇,西至边城监狱,北靠驻军与边城渡假村相邻,南和陈武土祥阁水相望,243省道边城大道,衣石路都经过光明村,交通便捷,全村现有耕地2878亩,辖12个自然村,26个经济合作社,面积6.7平方公里,现在住户749户,人口2224人,共有党员123人,下设3个支部,有村办企业2家,2010年村集体收入233万元,较上年增5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7元,较上年增15%。   光明村先后受誉镇江市农林局“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句容市统计局“二O一O年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边城镇妇女联合会“2010年度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先进集体”、二OO九年被镇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评为“优秀世代服务室”、二O一O年被句容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二O一一年被边城镇委员会、边城镇人民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建设先进集体”。   

双杨村

  双杨村位于句容市以东,镇句路两侧,行石公路穿村而过,由原杨巷、杨庄二个村合并组成。紧临沪宁高速句容道口,镇句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3150人,共829户,党员92名,全村劳动力1550人。现有耕地面积6400亩,其中:水田3400亩、旱地770亩、林地面积1600亩、租赁面积630亩。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致富工程试点工作大会精神,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结合双杨村实际,特制定双杨村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致富工程试点工作发展规划。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管理,教育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加快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依靠科技部门在项目信息、科技培训上的优势,重点在科技项目方面进行帮扶,发展草鸡及绿壳鸡蛋养殖5-6户。   3、加快江苏江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推进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该项目土地审批。该项目开工投产后,能解决全村200多个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1000多元,村级经济增收3万多元;   4、建设好一批基础设施:修建总长1.5公里的双杨路、总长0.5公里的张巷路、总长0.45公里的李村路,完成水泥路达标工程;完成河塘清淤2个,塘坝改造1个,坝埂修建1个;   5、培育党员致富能手。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富”,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发展一个项目,确定50名左右党员,分期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使大多数党员能够独立从远程教育网络获取致富信息,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   6、以柳竹、下邹自然村为基地,发展应时鲜果15亩;扩大奶牛养殖5头;发展蘑菇种植1万方;养殖水面达到160亩;羊子养殖范围扩大到2900只;   7、建立贫困户档案,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帮扶20户困难户,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8、转移劳动力1300名,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确保农业丰产丰收,保证农民安心外出务工、经商。   

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句容市边城镇中部,地处句容市郊,距市区仅15公里,沪宁高速、243省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840户村户,总人口2768人,其中劳力1500人,党员99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效农业,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增长10%;过去五年里大华村先后被镇江市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江苏省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被句容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老年体协”先进集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和“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被授予“四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3次,被授予“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2次,同时还被授予“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大华村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塑造新风貌。今年大华村被定为句容市生态村创建示范村,到目前已基本完成进村水泥路、绿化等项目设施建设,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根据村情实际,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重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项目农业。村集体根据大华村的土地资源情况和道口优势,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找项目引资金,另一方面加强对落户项目的服务工作,解决落户企业的实际困难;五年中大华村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初步建成了以高速公路、243省道和边城大道两侧三块高效林木绿化区和以张沟里、笪庄两块高效农业种养区的高效农业区。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村党总支结合大华村实际,开展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等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正面教育;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和长效机制。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全村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四是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新村风。大华村利用新建起的篮球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扎实开展“文明村”、“法治村”创建活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同时以舞台为阵地,通过定期组织村民文艺表演和联系上级部门开展“文化下乡”、“法律下乡”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村风文明程度。   

桥东村

  桥东村位于东昌集镇以南,镇级道路贯穿而过。由庄上、解家、三培、搁桥,陈巷,桥东、汪岗、背店,绣花九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桥东村委会设在搁桥自然村。全村总522户,1415人,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今年以来,桥东村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以"五个好"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好班子。班子健全,结构合理,成员综合素质较高;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自觉为群众服务,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善于做群众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支部书记政治坚定,年富力强,作风扎实,在党员、群众中间有较高威信,善于领导村级组织发挥整体作用。   (二)好队伍。党员、干部顾大局,讲原则,政治素质高;积极参加科技致富活动,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遵纪守法,带头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自觉抵制宗派、迷信活动,党员队伍结构逐年优化,注意发展生产一线的青年农民入党。   (三)好路子。选准适合桥东村情况的经济发展路子,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农经比例达到5:5,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村级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乡镇平均水平,村庄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较好,基本达到“四通一配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四)好体制。集体的土地、坑塘、林场等资源进行了合理承包,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工副业项目及公共事业项目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资产保值增值得到保障;村级服务组织健全,功能完备,能够有效组织群众参与市场竞争。   (五)好制度。村内各项制度健全完备,并认真坚持;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发挥作用好,“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坚持正常,民主政治建设较好;党内选举实行“两推一选”,村“两委”工作程序规范、职责明确,运作高效;村规民约家喻户晓,发挥作用较好。村风正,民风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达标,无刑事案件和集体-,各项工作均处于本乡镇先进行列。  

陈武村

  陈武村简介   陈武村地处集镇,镇句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道口座落于陈武村东侧,南与行香相邻,西与双杨赵庄相依,北与大华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秀丽,是休闲、投资、创业的好的风水宝地。   全村占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5100多亩,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00余户,总人口近4000人,2010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0182元。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陈武村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苗木、大棚蔬菜大棚葡萄、和水产养殖等特色经济,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陈武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会积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几年来陈武村累计投入50余万元为自然村水泥路建设修建路基约8条10公里余,新建滚水坝二座,新增变压器4台,架设农用线路5000余米,并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标准卫生室和村民图书室,全村98%的村民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做到了广大群众小病不出村。卫生防疫保健一体化,陈武村本着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这一宗旨,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参照和谐创建的目标要求,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把和谐创建为主题,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形象为有效抓手,真抓实干,积极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目前陈武村已经完成无害化户厕改800户,河圹清淤10座,建造垃圾回收房地20个,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如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安康幸福生活。   

衣庄村

  衣庄村座落于句容市边城镇东北角,与丹徒区接壤,24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5.78平方公里,由上甸、下甸、西甸、邓家、徐家边5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80人,耕地面积1361亩。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省级生态村、省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有力。   衣庄村两委非常重视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创建工作班子,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落实保障机制,制定考核办法,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创建宣传,确保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使生态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二、坚持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完善。   衣庄村坚持村庄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编制了《衣庄村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先后共建成水泥主干道16公里,户户通上了水泥路。新建绿化广场小区3个,休闲广场、乒乓球场及篮球场各1个;对全村厕所进行改造,使各家各户均用上了无害化卫生户厕;新建了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社会治安和矛盾调解室及为农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中休闲地均硬化和绿化,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种植树木6000余棵,并设置有垃圾箱。同时组建了保洁队伍,配备保洁员长效管理。并投入40万元,建造了村污水处理设施。   三、开展-,推进长效管理   积极开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的“六清六建”活动,建造垃圾池、增加各组环卫保洁员,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集中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处理;加大道路清障工作力度,组织集中清理全村所有道路两侧草堆、拆除私搭乱建建筑;实施河道“三清一绿”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使用,逐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环境规划要求。   四、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以高丽山茶场为依托,带动发展特色茶园150亩,累计种植茶树达300余亩,并先后成立了茶园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如提供所需生产资料、组织农副产品购销等。以原有40亩桃园为示范,开发东山荒山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经济林果300亩。   五、推进“小康”工程,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到户率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95%(包括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等最低生活保障目前达到“应保尽保”,无计划外生育现象,无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辍学现象,无草危房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在开展的“小康问卷调查”中,衣庄村满意度达到了99%。   衣庄村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长效管理,提升创建水平,力争尽早建成国家级生态村。   

戴村村

  戴村村位于句容市边城镇西部,地处句容市郊,距市区仅12公里,沪宁高速、243省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925户村户,总人口2707人。   戴村村与陈武社区、东昌社区、赵庄村、友谊村、青山村、赵村村、光明村、双杨村、大华村、桥东村、陈武村、衣庄村、佴池村、东昌村相邻。  

佴池村

  佴池村位于句容市边城镇中部,地处句容市郊,距市区仅14公里,沪宁高速、243省道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4个自然村,1041户村户,总人口3027人。    佴池村与陈武社区、东昌社区、赵庄村、友谊村、青山村、赵村村、光明村、双杨村、大华村、桥东村、陈武村、衣庄村、戴村村、东昌村相邻。

东昌村

     东昌村地处句容城东门的丘陵山区,北邻高丽山驻军,西沿沪宁高速道口镇句S243省道,东西向东昌—白兔路,南北向,东昌—行香路贯穿而过,蓝田绿地,环境优美,享有句容东乡昌盛之誉名。东昌村是边城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约1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943.3亩,辖22个村小组,1个东昌街集镇,899农户,总人口6246人。(含集镇人口)。近年来,东昌村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与关心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社会经济逐年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创建文明先进村”、“农村集体财务规范管理示范村”、“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示范村”、“先进老年人协会”、“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获“镇江市文明村”、“句容市文明村”、“句容市安全文明村”、“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历年被市、镇评为先进集体。   东昌村根据句容市创建生态示范市的步伐,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虽然起初未明确提出生态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但东昌村在村镇建设过程中,理清思路,确立了方向,为创建一个使人们生活优美的生存环境,让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同步地协调发展,使村内的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我镇“绿色乡镇”的号名取得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衣庄村特产大全




衣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