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村位于后白镇东北部,104国道东侧,属于茅山革命老区。全村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800余亩,其中岗坡旱地2000多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全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共686户,1938人,全村依托万顷良田拆迁,将农民中的土地进行流转整合,形成了以高效农业为主题的几大农业生态公司,现拆迁村民已全部入住福源社区,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183106 | 212000 | -- | 查看 延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二圣社区 |
二圣社区:位于104国道东侧。 |
后白社区 |
后白社区:位于后白镇政府所在地。 |
五星村 |
五星村地处104国道西侧,243省道东侧,张岔公路窜越五星村,南面是环境优美的赤山湖,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五星村是经过区划调整由原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140人,32个村民小组1022户,党员80名,村干部6人,耕地面积5032亩,2008年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内设“两站五室”即党员管理站、电化教育工作站、综合活动室、便民服务室、调解室、健身室,便民服务,远程教育,干群议事,纠纷调解,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一体,体现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村两委会班子通过积极引导村民跟随市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先后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成花卉、苗木、草坪、大棚、养殖、休闲观光等一体的高校农业示范基地,成立了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等项目。现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党总支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各项表彰,先随着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已使全村脱贫致富,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近万元,全面达到了小康水平。 2009年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创办了全镇唯一的省级农家书屋,给全村村民提供了实用的书刊、报刊、电子音像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实施,并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万人创业活动”培训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各项活动。2011年五星村以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为契机,建设的小庄生态园为村民娱乐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场所。 五星村紧靠风景优美的赤山湖,生态环境本来就很优美,现在再加上创立的生态村和已建成的几个高效花卉苗木合作基地,现在的五星村绿色遍野,枝繁叶茂,一年四季都会有各种花香,空气更加清新怡人,环境更加优美,人们漫步在村头巷尾欣赏着鸟语花香,心情格外舒畅。 五星村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参观指导. |
二圣村 |
二圣村基本情况简介 二圣村坐落在茅山湖(二圣)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中小型企业六家,农村居民点为奇干、曹家、漩子圩、西棚四处。全村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为4385亩,耕地1500亩,下辖15个自然村,户数1263户,人口4120人,全村共有党员165名。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经济实业公司、居家养老活动室、图书馆,村级水泥路32公里,桥梁3座,休闲广场2处(总面积为650平方米),撇洪渠2处(分别为王巷冲、漩子圩),池洪通道3条(北有北高河,中有十字河,南有南干渠)。已拆迁村庄面积为3478亩,其中,山油榨320亩,张家塘300亩,何家550亩,淤乡1188亩,水北1120亩。 二圣村东邻道教圣地茅山,西依省级湿地公园赤山湖,距市区仅十公里,地处长三角黄金旅游线路上,位于104国道与沿江高速的交汇点,距南京禄口机场仅2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随着句容市委市政府明确“打造南京副城,推进同城同建”的主导方向,以及茅山湖“高端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二圣村作为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带动二圣村餐饮、娱乐、购物的发展,以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
李桥村 |
后白镇李桥村位于后白镇西南面,104国道以西,属丘陵地貌,村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2300亩,计税面积1861亩,全村有17个村名小组,分属10个自然村,人口1629人,546户,劳力731人,党员53名。 近年李桥村在加快发展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始终不忘保护和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建设,先后投入160万元浇筑了长6公里多,宽3.5米的水泥路,实现了村级主干道和各自然村的道路硬化。投入6万元改造了村内主要干道的两座桥梁及滚水坝,确保农田灌溉和水系畅通,投入8万元复垦荒山,平整土地200多亩,使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落户李桥村,后白工业园区先后征用李桥村400多亩土地,拆迁20多户进行园区建设。 今年李桥村投入20多万元进行了创建“镇江市生态村”已经通过验收,投入3万元进行了各自然村渠道疏通,投入8万元进行了桥东机耕路和各自然村石子路铺设,通过外援在村级主干道安装了路灯20盏,修建了360米的水泥路,同时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扩建和装修,改善办公环境。引进农业项目,流转土地300多亩,成立了李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今后,村两委会成员将继续努力,在上级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在不足中找差距,在发展中抓落实,把李桥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宜人、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张庙村 |
句容市后白镇张庙村位于张庙集镇与243省道之间,现有16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47人,共1067户,耕地面积5437亩,总面积约12640亩,共有党员119名,于2007年成立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 张庙村地处张庙集镇,工业园区区坐落张庙村,104国道贯穿张庙村,243省道紧靠张庙村泗庄圩区、张岔路边,产业特色明显,现有村办工业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57户,农贸市场1个,工业产值3000多万。现有经济专业合作社5家(满仓经济合作社、新星果品合作社、岩藤花木经济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泗庄湖渔业经济合作社)。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市、镇民政等部门领导下,张庙村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次性成功,同时选出了40名村民代表,并且产生了理财、议事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研究落实了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受到了上级的肯定。 近年来,张庙村村民自治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村委会建设,开展村民自治教育,按期实行各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把新农村建设的有声有色。 近几年来,张庙村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努力为人民服务办实事,水泥路面铺设了6条近10公里,解决了2000多人的出行问题,投资10多万元把排涝站提高了质量,土地流转4000余亩,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大转移,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土地得到了效益,劳动力有了充分的时间投到打工等工作中。 2010年104国道拆迁,张庙村主协动服务,使得工程早日开工。在张庙工业园区建设中,服从政府分工, 合理安排,使得工业园不断壮大,为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在的贡献。 近年来,张庙村工作不断创新,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2007年度荣获市委,市政府评定的“先进单委位”,“文明单位”,“文明新风户”;镇江市创建老年体育“百强村”达标单位、“先进集体”、“星级示范户”: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先进集体”;2010年度“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 |
古村村 |
后白镇古村村于2001年8月与毛家边村合并,全村占地面积为6.5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自然村20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人口为2628人,劳动力人数为1473人,党员人数98人,困难党员10户,低保户21户人数25人、五保户13户人数16人,全村耕地面积为3456亩,水田2406亩、旱地1050亩,岗坡地远远大于承包面积,两村合并后负债总额为16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学校校舍租金伍仟元整,在全镇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倒数第一的村,近几年来全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5000多亩,优势产业有草坪、苗木、应时水果、中药材种植、特种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 |
延福村 |
延福村位于后白镇东北部,104国道东侧,属于茅山革命老区。全村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800余亩,其中岗坡旱地2000多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全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共686户,1938人,全村依托万顷良田拆迁,将农民中的土地进行流转整合,形成了以高效农业为主题的几大农业生态公司,现拆迁村民已全部入住福源社区,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
东湾村 |
后白镇东湾村位于茅山革命老区西,后茅路中心位置,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东湾村是合并村,由原来的张盖和东湾合并而成。现有人口1864人,6个合作社,623户,党员71人,村社干部8人,土地4498.4亩,其中水田2521.9亩,旱地1016.8亩,园地305.7亩,水面654亩。 东湾村于2007年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内设两站五室。即村干部党员管理站、电化教育工作站、教育培训站、综合活动室、便民活动室、调解室,集便民服务、远程教育、干群议事、纠纷调解、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通过积极引导村民跟随市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先后流转土地3250亩,建成了草坪、苗木、水产养殖、肉鸭养殖、沙梨、水蜜桃、大黄桃、各种葡萄种养基地,并成立了合作社,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随着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已使全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10100元,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东湾村风景迷人,已建成的草坪苗木基地,绿色遍地,枝繁叶茂,使空气清新怡人。 东湾村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参观指导。 |
芦江村 |
芦江村坐落在句容市南15公里处,东邻后白村,西南方向与郭庄镇东湖村相邻、北接西城村,离镇区2.5公里,位于后白镇与郭庄镇的交界之处。2004年12月,原闸头村和芦江村合并为新的芦江村,现辖8个自然村(闸东、闸西、庙东、朱塘垾、后塘、下圩、先进、芦江),现有土地计税面积2874亩、实际面积5000余亩。全村人口787户2326人,党员74人。村党总支现辖3个党支部(农业党支部、渔业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现有村社干部12名。 产业分布:芦江村地形属丘陵地区,每年的6-9月为雨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目前全村农业基本以种植业为主、兼有水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苗木、瓜菜、棉花为主。据统计,现有苗木面积1600余亩,水稻面积1600余亩,精养水面800余亩,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然资源:天然湖泊—草塘湖,面积达200亩,已开发面积100多亩。芦苇荡湖水除了灌溉农田之外,还为附近的鱼塘和鸭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并最终沿着一条水渠流入中河,中河贯穿其境内,流入赤山湖,水资源丰富。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有600年历史的张氏祠堂,建于明代中期,位于芦江村,为明代南京云南道御史张坤所建,作为张姓祖祠。张氏祠堂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著名祠堂之一,1994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芦江村全体村民及两委会成员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投资! |
淮源村 |
淮源村坐落在104国道旁,紧邻后白集镇,交通便利,共有7个自然村,总人口2468人。多年来,淮源村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淮源村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第一要务;注重民生工作,将群众需求的事尽力办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满意度达98%。近两年完善修建农村道路2条,兴建电站2座,农网改造架设农用线1万多米,滚水坝1座,清理渠道5千多米,河塘清淤4座。 淮源村充分利用地处江苏省有机农业区这一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好农业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种植葡萄、草莓等。 淮源村原是全镇村办企业的典型村,为了发展淮源村经济、富裕群众,淮源村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利用淮源村在外打工多年的优秀人才,鼓励他们返村创业,并由村帮助他们做好服务,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企业,一是发展集体经济,二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淮源村新创办的三家企业解决淮源村就业人员可达20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今年淮源村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发展高效农业无土草坪项目150多亩,以上项目带动群众自行种植,自我发展,从而达到富民强村的目的,为实现现代化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努力,淮源村集体经济逐年增加,由原来的年收入5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0万元左右。 |
王庄村 |
王庄村总共有7个自然村,位于茅山福地向西6公里,总人口2703人,劳力1381人,党员86人,占地面积1200公顷。后茅公路社和春天公路“十”型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有10个合作社,现有草坪、花木种植面积2300多亩,茶叶种植面积200多亩,葡萄、油桃等水果产品品种达10多种,面积达300多亩,最近引进招商种植中药材项目,目前面积已近千亩。 近几年来,我们村两委会克服经济困难,积极向上级政府和企业老板争取资金,加强村级道路硬化建设,新建水泥路4000多米、砂石路5000多米、机耕道7000多米、小型桥梁3座、埋设涵洞200多处、清淤河塘8个、石片衬砌村中塘4个,总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今年王庄村新创建一个镇江市生态示范村,投入资金45万多元,改善了道路硬化,村庄进行了达标绿化,农户改厕25户,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
后白村 |
句容市后白镇后白村地处茅山老区,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后白村有4个自然村,4个经济合作社,606户农户,人口1600余人。后白村交通较为便捷,目前全村有规模企业8个,解决了全村80%以上的劳力就业,现已成为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核心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工业村。2006年后白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茅山老区的领头雁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后白村把提升工业经济实力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打造村企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让农业、农村、农民共享工业化发展成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村级工业规模,夯实发展根基。2005年后白村已有各类工业企业9家,个体工商户18家,年工业销售达1000万元;2006年又新引进工艺鞋厂、玩具厂等3个项目,总投资达500万元,培育出华茂工艺、工艺玩具等一批村办和民营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促使集体收入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倾斜。镇村两级累计已投入300多万元完成河塘清淤、围驳塘坝小河、护村河风光带等12个村庄建设项目。为激发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热情,后白村实施村企结对工程,构建联动格局,鼓励企业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各个层面提供人力帮助和智力支持。 各企业充分发挥发展意识强、经营理念活的优势,为后白村发展工业、引进项目出谋划策。由村企联合,在近200名党员0同开展了“建设新家园、迈步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辐射连带致富平台 后白村充分发挥集中区规模扩展所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吸纳投资2000万元,紧邻集中区建成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集综合大市场、农贸市场、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园,推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引导更多的当地农民从事仓储、批发零售业,或在集中区建设中从事运输、餐饮等行业。目前后白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已达40%;农民经营性收入比重达32%。近年来,后白村先后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完善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规划,拉动村庄人居工程。在该工程的拉动下,后白村统筹规划建成了占地150亩的新村区,以及集阅览、培训、医疗、休闲等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辅之以“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深人开展。目前全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1平方米,村级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及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均达到了100%。村内拥有固定电话452门,移动电话519部,成了镇江首家“移动电话村”。 村里充分借鉴工业招商模式,制定了《后白村全民就业创业计划》和《后白村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全村群众引进和种植农业新品种、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致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充分调动群众热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发展花草苗木、应时鲜果、大棚经济作物等新品种给予每亩100—1000元不等的资金扶持,设立“农业科技致富专项基金”。通过实行集体埋单、以工哺农、贷款贴息、政策担保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短平快项目、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涌现出颜庭峰、王世根等一批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葡萄、水蜜桃种植大户。将工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和经验引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中来。充分发挥位于国家级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核心区和农业示范户多、生态农业项目多、丘陵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与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建成了270余亩新品种应时果品科技示范园、100亩景观苗木园、550余亩精养鱼池等一批有特色、上规模农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2006年又新增投资25万元的黑梅种植项目50亩,新增投资近10万元的优质葡萄项目20亩,实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就业、人人有钱赚”的目标。 参考数据 村庄位置:后白镇西侧 村庄面积:1126亩 村庄人口:1600余人 村庄户数:600余户 人均年收入:8100元(2006年) 文教设施:建成了占地150亩的新村区,以及集阅览、培训、医疗、休闲等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获得荣誉: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核心村 联系方式 村委:0511—87403166 邮箱:72222456@163.com 周边景点 茅山 茅山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内,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茅山自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01年,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四军纪念馆被0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茅山风景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省级文明旅游区示范点的称号。目前,茅山风景区已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喜客泉、华阳洞、仙人洞、德观遗址、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主体的旅游群系,年接待香客、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茅山以其独特的形式享誉海内外: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已被列为江苏省精品景点之列;高99尺、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直径达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像老子把仙丹撒向人间;热情好客的喜客泉,以其特有的三怪,使人流连忘返;正在开发中的华阳洞必将向人们展示出更多的神奇…… |
西冯村 |
后白镇西冯村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道教圣地茅山西麓,紧挨茅山水库,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全村占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多亩;全村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农户495户,1700余人口,现有中-员47人。村党员服务中心内设“两站五室”,即村党员管理站、电化教育工作站,教育培训室、综合活动室、便民服务室、调解室、健身室,集便民服务、远程教育、干群议事、纠纷调解、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受到了党员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通过积极引导村民跟随市场,充分发挥西冯丘陵岗坡地的优势,形成以赵家塘自然村为中心的花草木种植销售基地,2003年成立了句容市首家专业合作社,并于2006年升级为省级专业合作组织,现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现西冯已发展草坪3500多亩,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花草木已达十几万亩, 现在西冯村98%以上土地都种植草坪、花木。花草木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脱贫致富,全面达到了小康水平。2014年,西冯村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26800元,年创销售产值一亿元。西冯村先后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镇江市“康居示范村”等称号。 西冯村景色迷人,处处是绿色,秋季的傍晚,一群群白鹭结伴在西冯草坪上飞翔;水面上一只只野鸭在寻得人声后激起水波一片;茶园、果园、苗木、草坪交汇于一体,苗木繁茂,茶园清绿、果园芬芳,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在西冯农业经济全速发展的同时,西冯村两委会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引进项目、进行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现西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无粮村”。在西冯花草木飞速发展的同时,西冯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绿化率达90%以上。现在,西冯正着力发展旅游业,以建设茅山大观园为核心,配套的发展餐饮,住宿等产业。现西冯已在原窑厂厂址上建起了西冯生态农庄(集餐饮,垂钓,休闲,住宿,采摘等为一体),为游客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2010年还在朱巷进行了农业开发,作为特殊教育实训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基地。西冯以茅山大观园为依托,着重发展西冯旅游业,积极实现与茅山大观园的无缝对接。 西冯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参观指导! |
东风村 |
东风村:位于后茅路南1公里处,面积5300亩,新104国道贯穿全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510户,1459人,拆迁入住后白福源新社区。 |
徐巷村 |
徐巷村地处新老104国道西侧,243省道东侧,东面是新建的茅山湖度假区,西面比邻环境优美的赤山湖,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徐巷村是经过区划调整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170人,37个村民小组1435户,党员113名,村干部8人。徐巷村主要特色是:无公害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苗木种植和草坪种植。 |
林梅村 |
现在的后白镇林梅村,洁净的路面、清新的绿地,还有一片片挂满鲜果的桃园和葡萄园,构成了一幅现代化的桃源胜境。 林梅村位于句容市南部后白镇,全村约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62亩,辖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28人。目前村办企业有十余家,涉足电子、电器、水泥制品等行业,并形成电器产品的生产、处理、安装为一起的流水线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三业总值6000万元,创利税4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650元。林梅村先后被句容市评为“安全文明村”、“先进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林梅村在加快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注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今年,林梅村以创建“镇江市生态村”活动为载体,以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的整治和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林梅村各项指标已达到镇江市生态村的标准。 今后,村两委会成员将继续努力,在上级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在不足中找差距,在发展中抓落实,为把林梅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宜人、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槐道村 |
后白镇槐道村位于句容市东南郊,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起伏不平,属岗坡地貌,现有耕地3525亩,岗坡旱地1500亩。全村有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764户,2160人,有党员76人。 |
泗庄村 |
后白镇泗庄村原属于三岔乡,2001年,三岔乡与二圣镇合并为二圣镇,2005年底,二圣镇与后白镇合并为后白镇,现泗庄村为杜家、曲巷、泗庄三村合并,位于后白镇最北端,北接华阳镇,南接赤山湖,243省道贯穿其中,离句容城区不足1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不足30公里,交通便捷,有一定区位优势,今后必将会成为一方投资热土,目前,辛西娅水洗厂、江苏圣宏农科、六物基地等已成功落户泗庄村。全村占地5800亩,其中耕地面积4270亩,水面面积近千亩,全村有9个自然村,1101户,人口3300多,其中党员140人。全村共有村干部7名,社干部18名。 泗庄村为圩区,易内涝,无村级工业企业,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民的收入绝大数来源于当地企业和外出务工。近年来,泗庄村仅仅围绕“脱贫攻坚、决胜小康”这一发展契机,围绕改善民生,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壮大集体经济这三大目标,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基层干群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群心合力、脚踏实地,努力提升泗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农民增收。今年,泗庄村将抓住“开展“四争”活动”又一发展契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村民的富裕水平。 泗庄村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投资。 |
西城村 |
后白镇西城村地处原二圣集镇104国道西3公里处,新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由原西城、后村两个行政村合并组成,村域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现有1030户,总人口3020人,党员100人,土地计税面积5173亩,土地流转2030亩。在后白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城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2013年,在全镇21个行政村中,综合实力排名由12年的12名跃升到第6名,以及14年的低5名,村集体经济也不断攀升,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2014年,村集体收入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0元。西城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注重两个文明一起抓,2014年获得江苏省卫生村、2007年被评为镇江市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先进村、镇江老区先进工作集体、2007年首批句容文明村、2011-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句容市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先进村、句容市人大先进工作站等称号。 |
长里岗村 |
后白镇长里岗村座落于104国道杨山里以东,南有二茅路,北有茅圣路,穿村而过,低丘陵地貌,沿线多为岗坡,濒邻江苏省八大人工湖——二圣湖南岸,邻湖岸线长达6.7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4500亩,其中计税面积3059亩,2008年起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里岗村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现有草坪1165亩,日本砂梨304亩,早园竹117亩,葡萄142亩等,不仅极大改善了长里岗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面貌,更有效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长里岗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长里岗村会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将长里岗村建设成为更加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长里岗村全体村民也衷心欢迎四方宾朋前来长里岗村观光,投资和采购各类产品。 |
夏王村 |
夏王村:位于后白中学东南1公里处。 |
曹村村 |
曹村村简介 曹村村位于后白镇东南端,紧邻天王镇唐陵、涧北两村,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区,春透露穿村而过。全村下辖11个自然村,11个经济合作社,计税面积3800余亩,共2400多人,人均收入9800元。 近年来,曹村村以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为契机,多措并举实现村容整洁。村两委会积极开展以“树文明新风,创美好环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发动村民们在村内空地上进行自主栽种和管理,并开展河塘清淤和厕所改建工作,共计清淤河塘20余亩,改厕率达95%。同时还建立起垃圾清理制度,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村容村貌治理制度和定期管理维护等制度来达到曹村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此外,村两委会专门成立了由村干部带头,村民自愿参加的曹村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度,制定并实施了诸如门前三无制度。 要致富先修路,曾经的曹村基础条件薄弱,道路泥泞,交通不畅,这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村民们迫切想解决的难题。为此村两委会迎难而上,理思路,想办法,定措施,经过多方面努力共筹得资金60万元,铺建了3000余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实现了村内村外的路路畅通。这还得到在村企业的支持,村企业在村主要路段安装了路灯,达到提高了村民夜行的安全性。通畅明亮的道路为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经济的发展是村发展的核心。曹村村以11个经济合作社为载体,由村干部和村致富能手带头负责,依据村情,因地制宜,利用合作社经营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要求为标准,不断推进种植品种的优化和更新,切实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有力促进了年经济的发展。 在各界领导支持关心下,曹村两委会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和要求,齐心协力,带领全村人民携手建设美好新曹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