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镇江 >> 句容市 >> 天王镇 >> 蔡巷村

蔡巷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蔡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蔡巷村简介

  蔡巷村地处句容市天王集镇南104国道3公里处,沿江高速东西贯穿,交通十分便捷。是有蔡巷、孙岗、谷城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村域内有15个自然村,33个合作社,1284户农户,总人口4783人。近年来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村党建为龙头,不断拓展民主内涵,创新管理与服务载体,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一、坚持群众自主,激发内在动力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民参与。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总体规划制定、支柱产业选择、基础条件改善等重大问题决策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按群众意愿办事,让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激发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区建设过程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营造出全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2、坚持科学规划,注重改善民生。蔡巷村邀请市规划办、环保局,对村庄整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按照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先后建起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3、坚持发展经济,注重产业支撑。蔡巷村还是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为主,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富民强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4、坚持党建先行,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工作新理论指导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通过民主双评、召开年度会等听取老党员、老干部和蔡巷村“能人”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采取设岗承诺等形式发挥无职党员在构建和谐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蔡巷村在办公大楼、文化广场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和谐社区建设重大事务决策科学、管理民主、群众满意。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村书记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村干部、党员包片、包户的责任体系;为了做好创建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督办,逗硬奖惩。在前阶段的建设中,因实绩突出,有5名村干部、党员得到表彰;因工作滞后,有2名领导干部受到批评教育处理。连续多年被镇江、句容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2007年荣获江苏省“文明达标村”;2011年投入200余万元,在蔡巷道口处选址新建办公楼一座,新建了1000㎡村民活动广场1个,另有标准化300㎡卫生室1座,便民超市2座、农资生产资料超市2座,居家养老日托站1个,全面达到“七室两超市一站”的要求。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95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30万元,率先实现了小康核心指标,农村生活条件继续朝着小康富裕迈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设实效
  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使用上,按照村级规划,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进行集中投入;在投入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群众投入。二是完善项目建管机制。在建设方面,优先实施水、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蔡巷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尽职尽责地服务群众、贴近生活,一定能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文体活跃、人际关系和谐的村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1183108 212000 -- 查看 蔡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蔡巷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蔡巷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天王社区

  天王社区:位于天王镇政府所在地。  

朱巷村

  朱巷村由原张巷村、新陈村、磨盘山村三个村合并,面积大,人口多。耕地总计4800亩,其中水田3500亩。山林面积2000亩;人口3600人。村设总支部1个,支部2个,有党员109名。   近年来,朱巷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挥朱巷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项目农业,全力推进农民共同致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2005-2006年度句容市文明村、句容市创建“江苏省法治合格市”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综合实力名列全镇前茅。   交通便利。沿江高速道口直接到村;有机路、袁唐公路纵贯而过,高速附路从境内连接104国道和340省道。村际道路水泥到了各个自然村,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特产丰富。有太子参、茶叶、水果类、竹笋、金蝉花。苗木的具有规模有8000多亩。   项目建设。全村现有家庭企业30多家。门类有玩具、机械加工、材料等。其中高德生态农业项目投资达5亿元,项目竣工后,有效对接茅山旅游,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平台。   

天王村

  天王村位于句容市天王镇集镇西侧,由原天王、潦塘、孙家边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4050人,现有耕地面积4568亩。村集体资源有限,工业及其他收入基本为零,仅有一处旧厂房对外出租,年租金为12万元,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为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快群众致富步伐,天王村积极挖掘潜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0年,天王村新建的村级办公大楼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多方筹资4万余元,新修了一条村级水泥路;投入资金3万多元,重修了村级石子路,对所有路肩进行了硬化垫驳;投入资金2万元,完成了2个当家塘坝的清淤疏浚;较好地完成了村庄整理、农民医保等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切实增加村级收入,天王村一方面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参与村级经济建设,有3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之中。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产,筹划首个别墅小区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明年准备新修水泥路2公里,再投入资金2万元,确保每个自然村都能通上石子路,并实施潦塘、孙家边东西二坝除险加固工程,全年用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投资将超过20万元。   

前进村

  前进村基本情况: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31个自然村,人口5180多人,2013年村集体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左右,全村共有党员185名   全村耕地3685亩,大棚草莓、蔬菜400多亩,村办企业12家,全村广大干群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理论和-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精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前进村与朱巷村、天王村、涧北村、蔡巷村、竹园村、斗门村、戴庄村、唐陵村、天王社区、袁巷村、农林村、唐谷村、金山村、赵巷村、西溧村、浮山村相邻。  

涧北村

  涧北村位于天王镇东北部,由原下余、涧北两个村合并而成,340省道横穿东西,县道春天路纵贯南北,紧邻集镇,交通便利。全村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92亩,辖12个自然村,总人口1852人,党员59名,村干部14人,土地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热情,村主要经济构成为农作物的种植、家禽的养殖和部分工业企业,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9800元,全村农保覆盖率达95%。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按照打造“四个天王”的要求,涧北村坚持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通过积极盘活自身存量土地,现已引进5家企业落户涧北村,很好的解决了涧北村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村民不用再外出务工,同时也增加了涧北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农业发展上,涧北村秉持多元化,高效化原则,鼓励村民发展多种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并且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把所属的100多亩集体土地(含复垦)对外发包,村里的农户也通过市场化方式转包土地约40多亩,提高了村里土地利用率。现涧北村草莓蔬菜种植规模近100亩,精养鱼塘60亩,同时还有天鹏园艺苗木公司的苗木种植项目占地300余亩,摆脱了单一的农业思路,形成了多种农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天王镇的集镇规划蓝图中,天龙路延伸段、浦一路浦二路延伸段的工程都涉及涧北村的土地征用,同时104国道改道的工程也经过涧北村,涧北村的地理优势将更为明显,涧北村将会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政府打造“四个天王”的目标,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带领全村村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蔡巷村

  蔡巷村地处句容市天王集镇南104国道3公里处,沿江高速东西贯穿,交通十分便捷。是有蔡巷、孙岗、谷城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村域内有15个自然村,33个合作社,1284户农户,总人口4783人。近年来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村党建为龙头,不断拓展民主内涵,创新管理与服务载体,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一、坚持群众自主,激发内在动力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民参与。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总体规划制定、支柱产业选择、基础条件改善等重大问题决策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按群众意愿办事,让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激发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区建设过程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营造出全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2、坚持科学规划,注重改善民生。蔡巷村邀请市规划办、环保局,对村庄整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按照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先后建起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3、坚持发展经济,注重产业支撑。蔡巷村还是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为主,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富民强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4、坚持党建先行,注重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工作新理论指导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通过民主双评、召开年度会等听取老党员、老干部和蔡巷村“能人”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采取设岗承诺等形式发挥无职党员在构建和谐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蔡巷村在办公大楼、文化广场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和谐社区建设重大事务决策科学、管理民主、群众满意。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村书记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村干部、党员包片、包户的责任体系;为了做好创建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督办,逗硬奖惩。在前阶段的建设中,因实绩突出,有5名村干部、党员得到表彰;因工作滞后,有2名领导干部受到批评教育处理。连续多年被镇江、句容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2007年荣获江苏省“文明达标村”;2011年投入200余万元,在蔡巷道口处选址新建办公楼一座,新建了1000㎡村民活动广场1个,另有标准化300㎡卫生室1座,便民超市2座、农资生产资料超市2座,居家养老日托站1个,全面达到“七室两超市一站”的要求。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95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30万元,率先实现了小康核心指标,农村生活条件继续朝着小康富裕迈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设实效   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使用上,按照村级规划,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进行集中投入;在投入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群众投入。二是完善项目建管机制。在建设方面,优先实施水、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蔡巷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尽职尽责地服务群众、贴近生活,一定能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文体活跃、人际关系和谐的村庄。   

竹园村

  竹园村地处句容市天王镇西南部,总面积9.9平方公里,计税面积水田面积2817亩,旱地面积758亩,可耕种面积7000余亩。村域内有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86户农户,总人口2560人,人均纯收入10860元;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村两委成员6人,片长4人,正式党员102人,预备党员2名,发展对象2名。   现有3大公司在竹园村落户发展,租地面积4000余亩,另有轮窑厂一座。   村党总支书记王光志,男,57岁,高中学历,1997年入党,曾经在林业护林站工作10余年,村委会工作20余年,2013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至今,2006年荣获句容市级“十佳”村干部荣誉称号。   

斗门村

  天王镇斗门村位于104国道两侧,整个村庄呈南北长,东西窄(与104国道接壤长约4公里)的走势,全村地域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有1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904户,其中纯农户507户,人口3146人,劳力1357人,其中转移就业600余人左右,斗门村党总支下辖7个支部(斗门党支部、郑吴党支部、天龙机械党支部、味特佳党支部、新经济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金山蓝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欣园蔬菜合作社党支部),中-员113名,其中常住党员79人,流动党员34人。全村65岁以上老人248人,五保户13户,低保户34户,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办62人。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社干部12人,大学生村官1人,2011年荣获第6次省级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全村有水田面积2735亩,旱地面积1262亩,林地、山地面积3568亩,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包括大棚蔬菜、水稻、小麦、棉花等。2014年人均纯农收入12600元。斗门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收入,村级主要发展方向,以大棚蔬菜及生太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状大斗门村级经济。   

戴庄村

  天王镇戴庄村属于茅山革命老区,位于句容市最南端,地处金坛、溧阳、溧水三县(市)交界,与宁杭、宁常高速公路道口距离均为6公里。全村总面积10.4平方公里、866户、总人口2879人,共有党员108名,下辖5个党支部。近年来,在农业专家赵亚夫主任悉心指导下,该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特色的丘陵山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在周边地区有着积极影响力的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戴庄模式”。同时该村依托当地天然旅游资源,突出戴庄村的有机农业乡村生态游。以“亲近大自然,好吃、安全的有机食品,纯朴、清静的自然风光”为主题,建设句容瓦屋山有机农业公园。与一般的乡村旅游搞差别竞争,形成特色,成为江苏旅游新亮点。如今的戴庄村兼顾发展、生活、生态、人文四美,实现了富民强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唐陵村

  唐陵村位于句容市茅山红色旅游风景区西南角,340省道贯穿而过,沿江高速仅5分钟车程、宁杭高铁10分钟车程、南京国际机场仅25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10平方公里,拥有18个自然村,9个经济合作社,2个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花木交易市场,2个园林上市公司,注册苗木公司100多家,1321户、3418位村民,126名党员,下辖6个党支部,土地资源丰富,耕地10000余亩,茅山景区林地面积2000亩,是典型的丘陵岗坡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江南“绿色银行”美誉。唐陵村在2010年集体收入150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50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0元。2011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200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117万元、人均纯收入21600元。2012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00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0元。2013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80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180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0元。唐陵村2012年6月获得0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1月获得0江苏省委颁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2年获得江苏省农委颁发的“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012年12月获得江苏省民政厅颁发的“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2012年唐陵村获得句容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句容市和谐社区”;2012年11月获得句容市委句容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集体”;2013年获得句容市关工委颁发的“五有五好关工委”。2012年12月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唐陵村晋升为党委。近年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江苏省委常委原副省长黄莉新、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等各级领导莅临唐陵村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唐陵村干群士气,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后发展的决心。   近几年来,村两委在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建成位于唐陵集镇以东、340省道以南的一期占地150亩,总建设占地面积4500亩,工程总造价2.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造价678万元的花木交易市场,二期市场北与一期相连,南至新340省道,西至袁唐公路,东与潘冲村相连。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计划建设门面房100余套,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设主支干道沥青路15000米;同时配套建设占地30亩的物流配载中心。唐陵村又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引进两家上市园林公司:广东棕榈园林公司和南京仁恒公司,他们的到来为唐陵村花木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资金,让唐陵村花木产业更加具有竞争性和创新力。   建立专业的苗木经济人队伍1000余人,2011年成立了唐陵花木商会,引导苗农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通过成立华安彩叶专业合作社,引导唐陵花木经营由单一苗木贩运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变。2011年实现花木销售10亿元。2012年实现花木销售12亿元,2013年实现花木销售30亿元。全村种植苗木面积达10000亩,充分带动农民致富。   在苗木经营态势如此良好的情况下,村两委意识到我们在经济发展上不能固步自封,为了苗木产业的更好发展,结合村现有的山林资源和2013年句容市十大重点旅游项目木易园的建设为契机,唐陵村将更好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求将唐陵村打造成为集参观、旅游、住宿、饮食为一条龙的生态旅游村,让来过唐陵的客人流连忘返,让有投资意向的商人觉得不虚此行。   村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理念,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民生工程。近三年来,唐陵村农路已达到村村通户户通,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内村外绿树成荫,人居环境优美。老百姓幸福感增强。三年内公益-业和三农方面投资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袁巷村

  袁巷行政村,位于天王镇南端,104国道贯穿而过,村内交通便利,有袁南路,袁林路,袁唐路三条主干道相互交织。全村由原来的袁巷村、前徐村和居委会合并而成,现下辖6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和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11亩。现有农户788户,人口1689人,党员99人,村干部10人,全村自然环境优美,并于2011年6月顺利通过镇江市生态村创建工作。近年来,村里以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为目标,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对前徐自然村1.28公里主干道水泥道路进行硬化,对袁巷1.2公里村内道路进行修建,确保主干道水泥路面贯通,并通到所有住户;新建垃圾池15座,垃圾每日清除3.2吨,新增垃圾筒19只;完成改厕434户,河塘清淤3座,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规划设计绘制以生态建设、惠农政策、精神文明、村级特色等为主题的文化墙绘15幅,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元素。目前村内所有主干道、塘埂都已进行绿化,并栽种各类苗木2.8万株,同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配备专职保洁员,全天候负责村内的卫生保洁。村里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引进各类企业,私营个体工商户共计88家,既为村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又为全村村民提供了便利,带动了全村的就业和消费。村里还筹办了集体经济企业2家,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镇政府新建的袁巷养老院落户袁巷村,提高了袁巷村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袁巷村将会围绕打造“四个天王”的目标,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务实发展,努力开拓,取得新农村建设的胜利!   

农林村

  农林村位于句容市天王镇西,340省道和沿江高速公路穿越全村,全村占地10.5平方公里,拥有14个自然村,8个合作社,1006户,3212多个村民,89名党员,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村两委在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2010年村集体收入近3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近9800元。   农林村两委始终以先进村为榜样,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念,带领全村3400个村民,朝着小康生活昂首阔步!   

唐谷村

  唐谷村为句容市天王镇所辖,天王镇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最南端,东临常州金坛市,西接南京溧水县,南邻常州溧阳市,104国道纵贯全镇南北,拥沿江高速,340省道东西穿境而过,距禄口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距南京新生圩深水港约50公里。从天王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极为方便。唐谷村生态资源良好、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唐谷村由原董嘴村、唐谷村合并组成,共7个自然村,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0亩,总户数647户,人口1884人。唐谷村104国道穿境而过,北有沿江高速入口,南面可达戴庄生态有机园,直至浙西,可达杭州,西面距南京路口机场约40分钟车程,东达常州仅一小时车程,北面可直达南京、镇江。农业方面以果树种植为主,成立了果林专业合作社。   唐谷村南北均有河流,西面有104国道穿境而过,区域位置优良,隔绝污染和虫害,水源丰富,交通便捷,民风淳朴。热情的唐谷欢迎您!   

金山村

  金山村位于天王镇西南2.5公里处,由原红山、金山两行政村合并而成,现名为金山村。村办公地点设在前柏寺自然村,村总人口2906人,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山林面积6000   亩,水面600亩,现有党员81人,党小组6个,村大小经济实体4个。   全年净收入50万元,人均年收入10000元,有8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村集体资产150万元。   

赵巷村

  赵巷村位于句容市天王镇西北角,全村占地8平方公里,拥有12个自然村,3200多个村民,100名党员,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村两委在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建成位于三赵自然村的养鸭合作社,带动村上40余户村民发展家禽养殖业;修建小平桥,铺设农路15公里,不断完善赵巷村的投资环境;开展自来水管网铺设工作,使得860余户村民吃上了新鲜、卫生的自来水;清理河塘12座,改造塘坝3座;顺利完成78户村庄整理任务,实现土地流转2200余亩,今年年初完成了工具厂改制。   赵巷村两委始终以先进村为榜样,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念,带领全村3400个村民,朝着小康生活昂首阔步!   

西溧村

  西溧村位于句容西南,西邻溧水,沿江高速、340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走进西溧村,绿树成林,花香扑鼻,人杰地灵,粮鱼满仓。来者都是客,走者都是友。   西溧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218人,水田4380亩,旱地3370亩,苗木种植面积1200亩,人均年收入10800元,村集体年收入65万元。   西溧村现有农业生态园3个,占地2000亩,大小企业1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以上企业3家,吸收劳动力260多人。   

浮山村

  浮山村位于天王镇西南端,是由原裴村、许家塘、浮山三个村合并而成,340省道、沿江高速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人口2986人,一个总支,两个支部,党员93名,现有9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分裴村片、许家塘片、浮山片,总面积3564亩,其中水田面积2236亩,旱地面积583.3亩,村社干部13人,村民代表46名。李家边自然村属于天王镇浮山行政村,南部是历史悠久的浮山,北部是万亩嘉汉彩叶苗木观光园,自然环境优越。全村49户,157人,耕地面积246亩,其中水田196亩,旱地50亩。浮山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精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


蔡巷村特产大全




蔡巷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