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地处长白山区两省三县交界处,位于富尔江畔,这里土地肥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更是一个集农、商、林和几十种特产业于一身的经济发达乡镇。
总产值在千万以上的项目有3项——细辛、林下参、人参,年产效益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项——平贝母、香菇、山葫萝卜、28号葡萄。另外,龙胆草、黄芪、树苗、天麻、刺嫩芽……等又成为富江乡特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细辛:全乡现有细辛面积850亩,总产值1062万元,成为富江乡特产业的后续项目之一。2000年11月末,被定为吉林省细辛基地项目,有关部门正在考查酝酿确定为国家无公害细辛基地乡,现在正以年增400亩的速度迅速发展。
林下参:富江乡倡导高效优质产业,保护生态平衡,现已发展林下参1500亩,其中300亩达5年生,预计5年后产值可达1500万元,缸参发展到600缸,预计5年后产值可达60万元,开发立体生态经济沟25条,其中林蛙养殖成为保护生态平衡的非常优秀的项目。
人参:全乡现有园参4.2万帘,西洋参0.8万帘,总产值为1500万帘,为富江乡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引用2次人参栽培技术、平地栽参共600多帘。
香菇:至97年以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并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全乡现有平地香菇150亩,平均亩创利润为4000至5000元。
山葫萝卜:我乡现在山葫萝卜460亩,年产值可达50万元。
企业:全乡现在有人参加工厂50余家,其中具有百万元以上产值能力的加工厂两家,主要产品有全须生晒参、光枝生晒参、优质生晒参、全须红参、光枝红参、大力参、糖参、剖片参、白混须、红混须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20521200 | 134000 | 0435 | 查看 富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快大茂镇 |
快大茂镇位于通化县中部,是县政府所在地,东与通化市毗邻,南与大泉源乡交界,西与金斗乡、英额布镇相连,北与二密镇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253.554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109个生产组,5个标准化社区,总人口6.3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48万人。浑江、喇咕河流经本镇,地形以山地为主,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8530亩。快大茂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1%,主要树种有柞、松、杨、榆、椴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镍、金、硅等。 快大茂镇有较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通快一级路,鹤大、快大、快二线形成交通网络,距通化市19公里,距长春280公里 ,距沈阳260公里。 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县城进地改造,一座现代、文明的园林式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受到省、市领导的赞誉,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 |
二密镇 |
二密镇是吉林省免征农业税配套改革后由原二密镇、马当镇、干沟乡、葫芦套乡四个乡镇合并而成,新二密镇位于通化县北部,东与通化市接壤,距市中心仅16公里;南与快大茂镇和金斗乡毗邻,距县城中心仅14公里;西与四棚乡和柳河县交界,镇区距县界仅17公里;北与光华镇相连,两镇相距34公里。通梅一级公路和梅集铁路纵贯境内,有两个车站,硬化的国家级、省级、县级公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非常有利于客商投资。 二密镇境内有铜、铁、页岩、石墨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20301公顷的林木资源,有30469亩的耕地,有总人口27039人的劳动力资源,特产有人参、甜玉米、保护地蔬菜、八道沟大煎饼及优质黄牛、鸡蛋等种、养、加多个品种。 二密镇是一个有近三十年历史的工业重镇,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建厂投产的通化地区唯一的化肥企业----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座落在本镇中心。本镇有巨仁堂、鸿宝、光金药业等医药企业;有通化铜矿、双龄铁矿、石墨矿等矿产企业;有坤伟、金田等食品企业;有砖厂、页岩厂等建材企业;有鸡场、猪场、鹿场等养殖场。至2005年底,全镇有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户,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户。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700万元,完成税收1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8元,被省政府命名为综合改革与经济发展试点镇,并向省级“十强”镇迈进。. |
果松镇 |
果松镇位于通化县东南部,东邻白山市,南接集安市,西与通化县东来乡接壤,北与通化市相连,距县城快大茂43公里,全境幅员面积362.6平方公里,人口2.06万,下辖十一个村,8个居民委,是通化县东部4个乡镇经济、文化、人流、物流、交通、活动中心。 果松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着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野生动植物资源760多种,矿产资源10余种,以金矿、铁矿为主的金属矿、以白云岩、石灰岩、膨润土、硅石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及黑曜岩、花岗岩、闪长玢岩为建筑石材和饰面材的矿产储量可观。以林下参、贝母等为主的药物资源得天独厚。果松镇是通化市林木商品基地之一,全镇有林地面积374085公顷,以红松、水曲柳、桦树、椴树、落叶松等国家珍稀树种为主的森林资源蓄积量1963669立方米,带动13家木材加工厂,木材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境内耕地29162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田种植面积达7725亩,占38.5%以上,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 近年来,果松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使域外投资者安心来我镇办企业,上项目。 1、外来投资兴办的生产、经营性(不含房地产开发,下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前5年,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 2、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经营期15年以上外来投资新建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征收征用土地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租用土地的,前5年,土地租金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第6年后,按70%返还。 3、外来投资兴办的生产、经营性企业,从项目立项到竣工投产,除消防收费外,一律实行“零收费”。 4、镇政府接到投资企业申请后,协调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完相关手续。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果松镇不断改善软环境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同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几年来,果松镇党委、政府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针,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确定了“科技兴镇、生态兴镇、特色富镇、富民强镇”的工作思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
石湖镇 |
石湖镇位于吉林省通化县东南部,老岭山麓。东、南、西三面与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的集安市仅一岭之隔。辖3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14个自然屯,总户数1,573户,总人口4,755人,总面积282.8平方公里。 石湖镇地处山区,山岭重叠,森林茂密,沟壑、河流纵横交错,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林地总面积达6 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林木蓄积量为55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为3万立方米。主要木制品有各种板方材、地板块、木质家具等,畅销省内外。林下资源如山野菜、各种菌类、地道药材,以优质、绿色无污染受到国内外客户青睐。山野菜20余种,如大叶芹、蕨、刺嫩芽、猴子腿等。中药材20余种,如野山参、贝母、党参、细辛、五味子、天麻、刺五加、东北刺人参等。其中年产细辛10吨、五味子10吨;各种珍果10余种,其中年产松籽25吨,核桃30吨,榛子15吨。有珍稀树种20多种,如:东北红豆杉、天女木兰、朝鲜崖柏等;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50余种,如黑熊、獐子、狍子、野猪、狐狸、水獭、小猊、灰鼠、鸳鸯、飞龙、猫头鹰、雕、野鸭等,全镇开发生态经济沟22条,林蛙、虹鳟鱼、梅花鹿养殖已初具规模,年产蛙油2吨。 石湖境内小溪、河流密布,水质清冽,水资源丰富,现已建有小型发电站3座,已并网发电。石湖交通和通讯便利。梅集铁路纵贯南北,境内设2个火车站(石湖车站和老岭车站),每天有2次通化至集安的旅客列车、多次货运列车通过这里,货物由这里而发往全国各地。石湖连接外界的公路已全部硬化,每天有1次石湖至通化市的客车往返。石湖至通化市距离为45公里,至朝鲜边境50公里,至长春市距离为320公里,至沈阳市为260公里。电信业发展较快,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拨世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 石湖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生态小镇,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民风纯朴,发展旅游业有较大潜力。. |
大安镇 |
大安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摄氏度,最高气温35.1摄氏度,最低气温-39.7摄氏度。无霜期125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210毫米,冻土期6.5个月,多年平均降雨量815毫米。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日照4~9月份2000~2200小时,日平均8小时,有效积温2650~2700摄氏度。大安镇地处长白山区,幅员面积259940.4亩,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辖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732人,耕地15455亩。 大安镇矿产资源异常丰富,资源优势明显,铁、煤、石灰等储量高。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掘起,镇域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县锐收大镇和经济强镇。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 大安镇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越.我们竭诚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来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
光华镇 |
光华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6公里,距通化市39公里,全镇地处东经125°47′-125°55′,北纬41°49′-42°02′总面积为333.1平方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62个居民组,一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民委,全镇总户数3456户,总人口11579人,全镇现有耕地142公顷,其中水田320公顷,旱田1336公顷,经济田486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年均粮食总产量10000吨。 光华镇交通便利,距二密河火车站仅29公里,恒孤县级公路纵穿境内27公里,全部建成水泥路。通讯设施先进,镇内设有2000门光缆传输的程控电话,无线传呼,传真和移动通讯设施齐全。 镇内有6300KVA输变电所一座,可以满足本镇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镇内全天供水,镇区自来水覆盖率为100%。 镇区及村所在地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全镇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镇设有较高等级的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器械,医疗技术比较先进。镇区有棚式集贸市场1600平方米,固定摊床80个和畜牧交易市场,每周一次集市日,是通化县东北部最大的中心集贸市场。 镇内自然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2098千公顷,占总面积的63%,木材蓄积量为2,321,360立方米,主要材种有柞、曲、秋、桦、杨、柳、椴、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森林覆盖率为76.8%。年木材采伐量为10000立方米左右。 镇域水资源丰富,发源于柳河县回头沟的哈泥河贯穿全境,哈泥河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1486平方公里,水量充沛,年平均流量每秒789立米,哈泥河在镇内转了一个8公里的大回头弯,自然落差18米,形成一个理想的建水电站的自然条件,经国家水利地质等部门勘测,地质情况良好,可建一座装机125,000KVA水电站,年利用小时数46000小时。 通化市桃园水库水域总面积30华里,其中在光华镇域达21华里。 光华镇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开采和利用的有:硅石含量在99%以上,储量在100万吨以上;钾长石在13.86%以上,储量在50万吨以上;石榴石莫氏硬度达7.5,是天然的优质磨料,CD级储量100万吨以上,经地质部门勘测,认定为国家级大型石榴石矿。. |
兴林镇 |
兴林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驻地距县城52公里,距通化市 43公里。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这里山区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2.4万亩,有林地面积2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依托资源优势,近几年来,全镇共开发经济沟50条,养殖林蛙达50户,种植各种中草药材6500亩,木耳新发展500立方米,留存500立方米;发展木屑吊袋木耳5万袋;经济田总面积5200亩,占旱田总面积40%。年产林蛙油5吨;贝母干品200吨;山野300吨。 为了营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镇政府特请专家对镇区进行了20年长远规划,并投资290万元,兴修了恒孤线兴林至光华6.8公里的水泥路。兴林至白山市 、兴林至柳河县的水泥路已全线贯通,从而使兴林镇真正成为连接白山、柳河的交通枢纽。 在招商引资工作上,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能来我镇投资办企业的,享受所得税、增值税及耕地占用税全额或部分返还政策。镇政府还将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用电、征地、用水等相关手续,同时对引资者予以适当奖励。. |
英额布镇 |
英额布镇位于吉林省通化县西部,地处东经125度26分至125度38分,北纬41度38分至41度47分,全镇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通化至沈阳高速公路从镇境中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英额布镇地势西高东低,属东亚季风气候,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气候明显,春季干燥风大,气温回升快,夏季短暂湿热,降水集中,秋季温和凉爽,降温迅速,冬季漫长寒冷,冰雪封山,无霜期120—130天,年平均气温3.8度,年降水量900毫米。 英额布镇总人口11123人,其中:农业人口9010人,非农业人口2113人。 英额布镇耕地总面积27910亩,其中水田8026亩,旱田19884亩。 英额布镇山地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森林结构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人工林主要构成树种是落叶松。 英额布镇畜牧业养殖主要品种为猪、牛、梅花鹿、羊、鸡等,近年来加大了畜禽品种改良的力度。 英额布镇主要企业有:林场、水库、粮库、镁砂厂、机制塑钢门窗厂、药品包装材料厂、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公路材料厂。 英额布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总体看水量充足,镇境内有2座水库,其中:英额布水库是通化县最大的中型水库,境内主要河流为蝲蛄河和林源河。. |
三棵榆树镇 |
通化县辖镇。1956年置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227平方公里,人口1.5万。镇政府驻三棵榆树。鹤(岗)大(连)公路过境。辖三棵榆树、鲜明、鞭杆沟、增胜、新立、杨宝沟、依木树、欢喜岭、沿江、下排、朝明1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有煤、镍铁等矿藏。乡镇企业有酿酒、木材加工、化工、人参加工、人参酒厂。农业主产稻谷。特产木耳、蘑菇。. |
江甸镇 |
江甸镇位于通化县南部,距县城27公里,距201国道16公里,南与集安头道镇隔江相望,北与通化县快大茂镇比邻,西与大泉源乡依山相处,辖区13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全镇幅员面积142.6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6229人,素有通化“小江南”和“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甸镇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浑江从境内流过,水域面积8.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855公顷,森林覆盖率54.99%,全镇耕地面积2410公顷,其中水田956公顷,旱田1378公顷,年产优质稻谷近600万公斤,产业调整 成效量著,特种经济作物8000亩,盛产人参、贝母、酿酒葡萄,矿产资源目前探明的有硅石矿、石墨矿、碣铁矿、黄铁矿等。 江甸镇气候宜人,无霜期长而享誉内外,初霜期为9月28日,终霜期为5月5日,无霜期一般为140——147天,年平均气温为5.5度,年降雨量为790毫米,每年秋季因受浑江水域影响,霜期延迟7—15天,适合生长期相对较长的作物生长。 江甸镇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多为冲击型淤淀土壤,土质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水资源丰富,此地盛产的稻米因水质和土质而久富盛名,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主要领导人的好评,生产的绿色有机米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厚爱。 江甸镇东江水电站始建于七十年代,多年来为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工作用,2005年被省供电公司投资扩建,投产后年创产值近500万元,同时拦截的浑江水域富产各种鱼类,更是渡假、旅游的理想境地,泵站扩建后可以建设成发电供水、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区,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商机。 江甸镇除米业资源外,有丰富的水资源,辖区水域面积8.1平方公里,是浑江各种鱼类回游产卵繁殖的最佳地带,同时辖区内有大小塘坝水库6座,常年有水,是繁养鱼类的商业宝地,每年仅江甸镇出产的各种鱼有近5万公斤,销往通化、白山等地。 由于域内农作物生产繁茂,每年的牧业养殖占据全县的五分天下,年存栏育肥牛7000头,年出栏生猪1.5万头,特种山猪3千头,羊1万只,适合在当地建一座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年可实现产值3千万元,利税200万元,当地政府可以为企业选择厂置,也可以无偿提供闲置校舍用于发展各种产业。. |
聚鑫经济开发区 |
通化聚鑫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1 0月9日组建,辖河口、河鲜、黎明、三合堡、向前、赤柏、大都岭7个村,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12平方公里,起步区1.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人。正在建设的通沈高速和拟建的通丹高速、通丹铁路纵贯东西。距长春280公里,距沈阳260公里,距大东港370公里,交通便捷。区内有企业42户,2006年来工业总产值66000万元,税金9100万元。已形成了以医药、食品和建材为支柱的企业集群,有国家级高新企业2户,省级7户,3个省级名牌产品。正在建设中的长白山药谷已被认定为国家火矩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机构组建 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已组建完毕,内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局、经济运行局、财政审计局、招商一局、招商二局、招商三局、农村经济发展局和信息中心。现有机关工作人员24名。另设国税、地税、国土、公安、工商、环保、技术监督7个派驻分局,工作人员27名。此外,农村经济发展局下属7个农村站所及28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 二、规划制定 开发区成立伊始就委托吉林省工程咨询公司制定了总体规划。2006年初,管委会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又聘请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机械加工建材工业园区、医药食品工业园区、长白山药谷科技园区、IT产业园区、皮革工业园区、行政服务区六个功能园区的详控规划。与此同时,完成了起步区1.6平方公里的土地预审,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办结了起步区内1800亩土地征用手续,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搭建了优越的土地平台。 三、环境建设 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在县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又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和鼓励发展政策,努力建设通化县的政策“特区”。另一方面,快速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两横六纵”路网已基本竣工,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也一并完成,“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同步推进,现已完成投资1.3亿元,完全可以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的生产需求。 四、招商引资 开发区成立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生命线”的发展要求,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到目前为止,申请入驻企业36户,计划投资近7亿元。其中11户已开工建设,12户即将开工,13户正在履行手续,另有3户超亿元项目正在跟踪洽谈。 五、事权下放 2006年12月30日,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赋予通化聚鑫经济开发区县级相关事权,即:落户企业审批权;经济发展计划权;国土资源审批权;规划建设权;环境保护权;水利管理权;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权;设置驻区机构权;封闭式管理权。开发区设立一级国库,建立一级财政。事权的下放,增强了开发区运行功能。为开发区的“提速增效”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 |
富江乡 |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地处长白山区两省三县交界处,位于富尔江畔,这里土地肥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更是一个集农、商、林和几十种特产业于一身的经济发达乡镇。 总产值在千万以上的项目有3项——细辛、林下参、人参,年产效益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项——平贝母、香菇、山葫萝卜、28号葡萄。另外,龙胆草、黄芪、树苗、天麻、刺嫩芽……等又成为富江乡特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细辛:全乡现有细辛面积850亩,总产值1062万元,成为富江乡特产业的后续项目之一。2000年11月末,被定为吉林省细辛基地项目,有关部门正在考查酝酿确定为国家无公害细辛基地乡,现在正以年增400亩的速度迅速发展。 林下参:富江乡倡导高效优质产业,保护生态平衡,现已发展林下参1500亩,其中300亩达5年生,预计5年后产值可达1500万元,缸参发展到600缸,预计5年后产值可达60万元,开发立体生态经济沟25条,其中林蛙养殖成为保护生态平衡的非常优秀的项目。 人参:全乡现有园参4.2万帘,西洋参0.8万帘,总产值为1500万帘,为富江乡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引用2次人参栽培技术、平地栽参共600多帘。 香菇:至97年以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并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全乡现有平地香菇150亩,平均亩创利润为4000至5000元。 山葫萝卜:我乡现在山葫萝卜460亩,年产值可达50万元。 企业:全乡现在有人参加工厂50余家,其中具有百万元以上产值能力的加工厂两家,主要产品有全须生晒参、光枝生晒参、优质生晒参、全须红参、光枝红参、大力参、糖参、剖片参、白混须、红混须等。. |
四棚乡 |
四棚乡位于通化县城西北部,东与二密相邻,北与柳河县接壤,南与金斗乡邻界,西与三棵榆树毗邻,境内交通四通发达。一条主公路贯穿全乡,东与通梅一级路相接,南与通沈线相连,幅员面积277.1平方公里,九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48个居民组,2355户,10480口人,耕地26326亩,有林面积19000公顷。特产田、经济田面积占耕地的38%。上年人均收入3266元,国民生产总值428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9%。 四棚乡以林业为主,经济林(红松干果林)3500公顷,人工林5000公顷,天然林14000公顷。全乡98条经济沟现已开发88条,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条,50万元以上有5条,主要以哈什蚂养殖,林下参种植为主,并间作木段木耳、细辛、五味子等中药材。农民收入的增长主经靠特产业,现已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格局。四棚村贝亩基地已取得国家GAP 认证绿色三无产品,已发展1000亩。山野菜大棚发展到20多个,大棚油桃5个,占地4亩。车岭背村、四棚村、老米沟村的贝亩、滑子蘑、香菇、袋装木耳发展规模较大,是农民受益的主打产品。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全乡养牛1600头,养羊2000只,专业户养猪400头,养鸡3000只。 四棚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头棚村铁矿、老米沟村麦饭石、铁矿,三棚村铜镍矿,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待以招商,望有识之士加盟开发。党委、政府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本着“重商、安商、富商”的原则,实现双赢。. |
东来乡 |
通化县东来乡位于通化市东南部,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距县城快大33公里,距通化28公里,全境幅员面积17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7个居民组,全乡总户数2041户,总人口652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146人,耕地总面积16595亩,拥有男女劳动力2582人。2002年社会总产值2600元,人均收入3.057元。 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溪水清澈,森林资源和藏产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气候、土壤适宜发展多业生产,是社会各界朋友,有志之士,巨商富贾,投资开发的最佳去处。. |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
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位于通化县的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鹤大公路从北部经乡政府驻地穿过。全乡总面积340.1平方公里,总人口24389人,6776户,辖21个行政村,146个居民组。 大泉源乡地处长白山区,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4.1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全年无霜期135天,适宜发展生态效益农业。著名的“长白山区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生产示范园区”就设在这里。近几年大泉源乡的林下参、北细辛、平贝母等中药村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山葡萄、绿优米,草莓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以肉牛、肉猪、肉鹅为主的畜牧业稳步发展。 大泉源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沿二道河两岸有和胜水库渡假区,鲜丰朝族风情旅游点,爱国文明村参观点,新农科技示范园区参观点,红石自然风光旅游点,江口古代遗址旅游点等。 大泉源乡地下资源非常丰富。境内矿产水资源分布较广,储量大,质量好,曾被国家矿产部评为优质矿泉水。驰名省内外的“大泉源”白酒就是用优质矿泉水酿制而成。地藏资源有沿、锌、石墨、硅、云母、钻石等矿藏,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实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牢固树立“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理念,真正做到“请进来、留得住、发展好”;建立公开承诺服务制度,把服务做为第一要务,工作重点下沉,全程跟踪服务,积极主动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投资者要求的时限内协助投资者办结一切相关手续。 大泉源因一汪泉水而得名,因盛产美酒而驰名。近几年,通过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水泥路建设,大泉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大泉源乡交通便利,通讯畅捷,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大泉源乡投资兴业,利用大泉源乡丰富资源和土壤气候条件发展酿酒业,矿产业,生态效益农业和农业、旅游业。. |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 |
吉林省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辖5个行政村, 36个居民组, 7,388口人,幅员113平方公里,通沈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蝲姑河自西向东,水源充沛。 乡域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旱田10,000亩,水田8,000亩,有林地面积8,263公顷,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占较大比重,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 乡村企业:现有通化县长效肥厂、通化县喜庆花炮厂两户集体企业,通化绿茵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通化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通化馨露山泉饮品公司三户民营企业。 社会基础设施: 1、学校:乡域内有小学4所,教师76人,在校生590人,有中学一所,教师24人,在校生215人。 2、医疗卫生:乡所在地有卫生院一所,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医护人员17人,床位4位,村村有卫生所。 3、市场:乡内有露天农贸市场二处,年成效额48万元,主要面向乡内和附近农民。 4、金融业:乡内有信用社、邮政支局、储蓄所各一处,职工15人。 5、电信:乡内有邮电支局一所、电话交换机容量2,048门,实有装机数1,200门。 2002年全乡GDP实现2,8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120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3,260元。 发展目标: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做好以制药上特产深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城基本经济部类,促进从属经济共同发展,聚集效应吸引外商,扩大就业加快非农产业的转化速度,把金斗建设成为生活富有、居住舒适、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通讯快捷、交通便利、民族昌盛、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