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通化市 >> 梅河口市 >> 光明街道

光明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光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光明街道简介

  光明街道位于梅河口市区辉发河南岸,南通李炉乡。辖区面积13.8平方公里,辖两个社区,三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18,899 人,
  作为市区的南大门,光明街商贸发达,个体私营工商业户达300多户,果仁加工、农科农药、干鲜业户在全市同行业占居主要比重。
  光明街有围城、交通、土地资源三大优势,全街经济发展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光明街区域与梅城商业中心仅一桥之隔,既方便消费,又远离喧嚣,是市区居住、办公最理想的地区,所辖三个行政村,与城区差互相联,是市区“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区。随着市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市环卫处在光明街境内建起办公楼和家属楼,开发建设光明街的热潮悄然兴起。
  光明街三个村有耕地5811亩,农业生产以绿优米为主导。其中至百里花堤路的土地开发利用前景好,各村有相当数量的闲置厂房,可用于从事生产、加工业使用,随着市里发展方向转向光明街辖区的发展趋势,开发建设土地资源、投资建厂,将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投资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光明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我街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增加科技含量,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89万人 13.8平方公里 220581002 134000 -- 查看 光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光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莲花社区 ·梅河口市旅游·梅河口市特产·梅河口市十景·梅河口市学校名录 0

----

查看 莲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光明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华街道

  新华街道位于梅河口市城区中心黄金地段,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5.76万人,辖4个社区,2个行政村,驻街机关单位85个,国营企事业单位302个,经商业户4100多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政策宽松、交通方便、各种娱乐场所优而全,是经商的最佳场所。   新华街道是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工作职能。辖区内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流通活跃、信息量大、购买力强,省内知名的“春天商业街”“古楼街”“欧华商城”就坐落在新华街境内;其丰富的经商资源,为新华街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发展前景广阔。   新华街现有个体私营企业4,100户。年可完成总产值40,0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增加值8,620万元,其中工业2,200万元;营业收入50,000万元;实缴税金1,400万元。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名列前茅,举足轻重。   新华街所属同意村位于梅河口市北环路经济工业园区内,下辖7个生产小组。可利用土地1,426亩,有着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发展规模养殖业32户,其中养鸡8户,养猪24户;从事蔬菜大棚生产21户,总面积26亩,最大规模为3.6亩;从事水稻、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有20户。水田800亩以种植秋田小町为主,全部采用优质品种;旱田玉米570亩全部推广应用高产搞旱新品种。同时,有3户引进栽种绿化树苗“奥运树”2.5亩,有2户栽种杨树种苗20亩。农业人口年人均收入达到3145元。  

光明街道

  光明街道位于梅河口市区辉发河南岸,南通李炉乡。辖区面积13.8平方公里,辖两个社区,三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18,899 人,   作为市区的南大门,光明街商贸发达,个体私营工商业户达300多户,果仁加工、农科农药、干鲜业户在全市同行业占居主要比重。   光明街有围城、交通、土地资源三大优势,全街经济发展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光明街区域与梅城商业中心仅一桥之隔,既方便消费,又远离喧嚣,是市区居住、办公最理想的地区,所辖三个行政村,与城区差互相联,是市区“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区。随着市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市环卫处在光明街境内建起办公楼和家属楼,开发建设光明街的热潮悄然兴起。   光明街三个村有耕地5811亩,农业生产以绿优米为主导。其中至百里花堤路的土地开发利用前景好,各村有相当数量的闲置厂房,可用于从事生产、加工业使用,随着市里发展方向转向光明街辖区的发展趋势,开发建设土地资源、投资建厂,将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投资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光明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我街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增加科技含量,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和平街道

   和平街道(原名铁北街道办事处),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位于梅河口市城区西北部,东部建国大街与解放街道相连,南部以沈吉线铁路线为界,西部全胜村与东丰永宁村毗邻,北部万胜村与东丰沙河村接壤,幅员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1.5万户,5.2万人。下辖四个社区:四合社区、翠园社区、铁-区和八十八栋社区;两个行政村:全胜村和万胜村。是梅河口市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梅河口铁路大动脉、各单位的聚集地和铁路居民的大本营,85%的单位和居民居住在这里。这里美丽富饶,水资源得天独厚,驰名省内外的梅河口啤酒厂、天龙食品公司、吉林诺氏药业等大型工业园区都座落在辖区内;这里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埠重地;这里居风纯朴,社会秩序良好,是受到过国家省、地、市各级领导表彰的先进标兵单位;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沿北环路沿线有待开发的黄金地段可达450多亩。   2005年,全街实现总产值1.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完成工业产值98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实现利润 500万元,完成年计划102.5%,实现税金718万元,完成年计划102.5%,实现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多种经营创产值900万元,肉鸡生产20万只,生猪生产4000头,黄牛生产500头,粮食生产实现650吨,新增日光大棚4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3200元,农民负担全市最低。  

解放街道

   解放街道是0梅河口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前身是0解放街道党委、办事处。解放街道辖区位于梅河口市城区东部。北与东丰县五道岗镇接壤,东与本市湾龙乡莲河村以沙河为界,南与光明街隔辉发河相望,西与新华街、和平街为邻。辖区面积11.46平方公里,下辖四个社区居委会,两个行政村,总人口51,650人,18,600户。其中农村人口3,772人,全街耕地面积4,308亩:其中水田2,035.13亩,旱田2,272.87亩(含菜田247亩)。   该街的地理区段重要,是梅河口经济贸易开发区的重要开发区段,北环工业园建设已初见成效。威威药业、全威药业、茂祥药业、金宝药业、中兴食品、帝源葡萄酒等企业已先后落户在园区内。随着开发区的各项政策到位,将有新型企业落户园区内。梅河口市的大型骨干企业,市热电公司、创大纸业、阜康酒精、化工总公司等均在辖区内。整个工业园区是梅河口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辖区内交通发达,和平大街东段横穿全街,建国路纵行全街南北,辖区内新建的建国大桥把北部的工业区与桥南的行政科技中心区连接在一起,梅河口火车站是一级客运、货运站,市公路客运站、公铁分流站,均在辖区内。是吉林省东南部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   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各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有全市有名的灯笼酒家、铁成宾馆、银河宾馆、邮政宾馆、水芙蓉洗浴休闲广场等多功能服务休闲场所。还有梅河口市建国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梅河口市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   辖区内有市医院爱民医院,第四医院等医疗机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完备,有市委党校、市第十中学、博文学校、市第二实验小学、解放中心小学、季家小学、北草地小学,市体育场也坐落在辖区内的园林社区。   市通讯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均在辖区内,为各个阶层提供了优良的网络通讯服务。而农业银行、农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工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随时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辖区内共有驻街单位五十四个:市检察院、市-、市供电局、农机采购供应站、土畜产公司、市园林处均在辖区内。为社会稳定、全方位服务提供了一流的环境。   辖区内的电厂社区、园林社区、站前社区、育才社区均是全市的先进社区,且电厂社区还是通化市的文明示范社区。   新城村、季家村地处市区近郊,土地平整,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是发展特色农业、苗木、花卉,建立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最佳地域。现已有苗木、花卉、优质米、蔬菜保护地生产的优势。有4308亩土地正在开发或正待招商。   解放街辖区的通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是投资建厂、经商开发的最佳区域。现已建成泰安、台湾城、信合、新城、电厂等居民住宅小区。现博文、桃园、丰华园等新区住宅即将竣工交付使用。   解放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情况   解放街道地处市区东部,是市政府规划的企业经济发展区,是梅河口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段,市中兴食品有限公司、金宝药业、金威药业、威威药业、茂祥药业、热电公司、化工总厂等大型骨干企业均在辖区内。   全街已实现企业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各类企业及工商业户已达1500余家,其中化工总厂的产品远销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现在已经形成以医药、食品、饮品、加工、包装、建材、服务等为主体的企业格局。   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业总产值已达13,200万元,形成了以大棚蔬菜、绿优米、高油大豆、花卉、园林苗木、养殖业为主体的城郊农业产业带。  

福民街道

  福民街道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区西南部,东邻李炉乡、光明街,南连曙光镇,西接黑山头镇,北与新华街相连,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712个社区居委会:联通、千台春、元雪、新兴、福民、千抚、星月、永达、宏宇、铁北、园丁、万顺,总人口2.2万人。   福民街道交通和流通优势十分明显。国道303线、202线、沈吉铁路、四梅、梅集铁路从境内交汇。梅河口铁路货运站是国家二级编组站,距离福民街仅1公里,梅河口货运中心站,省一级TGA 物流就建在福民街境内,货物运输十分便利。作为进入长白山腹地的门户,历史曾赋予的深购运销能力对梅河口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商机   长白山建材城、金铎农贸市场、长源小食品批发城三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就在福民街区域内,这是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餐饮、洗浴、住宿、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同时,还有获得全国优秀民营中学的翰林中学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中学和小学,教育、卫生相配套。这里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河堤公园更为街道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福民街的区域主要是在开发区规划的开发区域内,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区域位置,是进行各种开发的理想之地。可提供开发的土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   -   人口及面积   福民街道有城镇人口10000人,农村人口20000人,农业耕地面积20250亩,其中水田15600亩,旱田4650亩,主要粮食种植品种有水稻、玉米、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其中有日光温室1050亩。这里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这里水、电、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具有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和服务意识。   2005年,全街道实现总产值1.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完成工业产值98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实现利润 500万元,完成年计划102.5%,实现税金718万元,完成年计划102.5%,实现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多种经营创产值900万元,肉鸡生产20万只,生猪生产4000头,黄牛生产500头,粮食生产实现650吨,新增日光大棚4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3200元,农民负担全市最低。   2005年全街实现社会总产值2.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69千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5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3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90万元,人均GDP7187元,牧业产值2733万元,民营企业投资额1.2亿元,民营企业利税290万元,财政收入金额2170万元,粮食总产12000吨,人均纯收入4234元,比上年增长9%。  

山城镇

  【地理位置】山城镇位于梅河口市区西部25公里处,是吉林省与辽宁省西南交界的门户。这个镇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是铁路沈吉线重点站之一。公路四通八达,西通西丰、开原、铁岭,南通清原、抚顺、沈阳,北通东丰、辽源、四平,东通辉南、延边,公路国道202线、县级公路柳西线在此交汇,是吉林、黑龙江通往辽宁交通要道之一。使山城镇成为我省东南部山区物资运输配送集散地,充分发挥了商品流通的枢纽作用。   【幅员面积】全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 旱田5.2万亩。   【历史沿革】山城镇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围场开禁即有人烟。民国二年在此设海龙右翼翼长衙门。1928年东边道镇守使行署由丹东(安东)移到山城镇成为东边道军事首府。使山城镇不仅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这里商业繁华,店铺林立、夜市通霄,八大商号,长城内外众所周知,素有“小奉天”之称。解放后,百货、医药、食品等国营三级批发站应有尽有,商贸流通活跃。一批国有二轻企业如轻工机械、稻镰、服装、毛皮、造纸、制药应运而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辉煌。这些都奠定了山城镇商贸重镇的基础。   1994年到1999年,山城镇先后被确定为吉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十强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2000年11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将原花园朝鲜族乡合并到山城镇。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2004年,山城镇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 ,同年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展试点单位。2005年10月,山城镇完成了与大湾镇的合并,小城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省、通化及梅河口市民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支持下,全镇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   【人口构成】人口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 非农业人口2.4万人, 社会劳动力约1.7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730人,全镇有 8个朝鲜族村,朝鲜族人口共计513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8%。   【自然资源】山城镇共有林地面积2090公顷,在大安村有日产70吨的优质矿泉水资源,大湾村有储量丰富的玄武岩资源有待开发,矿产资源方面已探明的有:南沟村和西玉村的煤炭资源,贮量大约在200万吨;.  

红梅镇

  红梅镇于1976年2月建立,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西南部,与市区相距15公里,北与国道202线相接,西与山城镇相连,南与柳河县相通,幅员面积94.4平方公里。   全镇有山林面积6501公顷,水面覆盖23797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产 红梅镇的绿优水稻名闻遐迩。全镇总人口63200人,其中城镇人口48360人,农业人口14840人,工业化程度高。全镇下设5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14个行政村。众多的人口,便利的交通条件决定了这里的商贸中心地位,市场活跃,商贸繁荣。现有各种商业网点800多个,遍布于全镇。全镇的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9652万元,是梅河口市西南区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连续两年被通化市评为甲级经济强镇。   自然条件   红梅镇是1976年始建的新兴城镇,资源丰富,这里蕴藏着大量“乌金”之称的煤炭,有吉林省第一大煤矿之称的梅河煤矿坐落于此,这里还有大量的矽土、草炭土、油页岩等资源,有广茂的森林,树木品种多,主要以落叶松和青松为主。森林覆盖面广,无荒山荒地,水土保持好,山青秀水,自然环境优良。      

海龙镇

  海龙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清初封禁为盛京皇家鲜围场,清光绪五年(1879年)设总管衙门,下设两翼,左翼朝阳镇,右翼山城镇。光绪六年(1880年)设通判抚民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升为海龙府。府治疆域,东至蛟河60公里,南至龙岗115公里,西至威远堡门155公里开源县界,北至苇子沟屯102.5公里,吉林伊通州界。纵长217.5公里,横宽215公里。民国二年(1912年)改为县治,设县属。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王大伦任第一任县长。1956年县属迁至梅河口镇。海龙镇从总管衙门、海龙厅、海龙府、海龙县四个不同建制时期,经历了清代、伪满洲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一直是周边各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海龙镇地处东经一百二十五度四十七分至五十八分,北纬四十二度三十三分至四十三分,位于梅河口市偏东方向20公里处,北与双兴乡、牛心顶镇接壤,南与新河镇、义民乡相连,西与湾龙乡、李炉乡相邻,东与牛心顶镇、朝阳镇相望。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有山地面积55,336亩,水域面积14,106亩,耕地面积111,463亩,合计180,905亩。山、水、田比例为3:1:6。   海龙镇山环水抱,交通发达,沈吉铁路、国道202线贯穿腹地,海双线、海福线、梅海中线、梅海南线,交织汇集于镇内。大柳河、大沙河两大水系交汇于海龙。湾龙河、鸭绿河等十几条河流融汇于镇内。占地1.6平方公里的梅河口市警官渡假村点缀了海龙大地,为海龙和周边乡镇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海龙镇共有汉、回、满、朝、蒙古五个民族,总人口46,185人,总户数12,285户,其中城镇人口20,857人,6,239户。下辖3个社区,14个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116个农业生产组,构成了海龙镇人民政府的管理框架。   1995年通化市政府确定海龙镇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11月22日,梅河口市城南乡与海龙镇合并。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 "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年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心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时赋予了一系列权利和相关政策。为海龙镇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新合镇

  新合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隶属梅河口市,东与辉南县隔河相望,南与柳河县接壤,西与义民乡相接。全镇辖16个行政村,2个街道,3.1万人口,幅员面积147.5平方公里。吉林省梅河监狱和吉林省新胜煤矿座落在镇内。   新合镇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镇耕地面积8000公顷,山林面积6000公顷,已建成绿优水稻生产基地,野山葡萄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杨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黄牛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全镇农业以生产水稻、玉米、大豆为主而且80%实现绿优化,粮食年总产量5千万公斤,可提供商品粮2千万公斤。林木蓄积量30万立方米,年产优质木材2500立方米。全镇年养殖生猪11万头,秸杆养牛1.2万头,饲养大鹅5万只。全镇大中小水库及自然泡沼等养渔水面近600公顷,年产鲜鱼90万公斤,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200公顷,生产的蔬菜远销长春、哈尔滨、沈阳、深圳等地,酿酒用野山葡萄已发展到350公顷。   合镇商业、企业初步发展,镇内有年产1千万块的红砖厂、年产2万吨的煤矿各一座,年产50万瓶白酒的金龙酒业公司一处。镇内设有三处轻工业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三处,大牲畜交易市场一处。   新合镇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完备,全镇有2所中学、15所小学、一座中心卫生院,程控电话4千门,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可收看30个频道的节目。梅海公路南线、新朝线、新圣线等市级水泥路贯穿全境,国道202线及营白一级公路与市镇公路相连成网,交通十分方便。   新合镇境内有一统河、沃家河、辉发河三条河流流经,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自然风光独特。新合人民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新合镇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曙光镇

  曙光镇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65个生产小组,总人口18970人,镇域内有站办所22个,其中有中学1所、小学7所。   1、土地资源:曙光镇地处磨盘湖南干渠两岸,是梅河口市的中心平原,土质肥沃,灌溉方便,其中水田2万亩,旱田3万亩,全镇年产肉鸡300万只。   2、交通资源:国道“三0三”线、梅集铁路贯通我镇,镇里有铁路车站一个,水泥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基本普及。曙光镇是梅河口的郊区出口,距梅河口市区3公里,处于梅河口经济开发带的黄金地段,交通方便。   3、地下资源:我镇有页岩土,硅澡土、煤碳等地下资源。有两个硅澡土矿,一个煤矿。   4、人力资源:镇里有人口两万人,每年有5000多人从农田劳动中分离出来,不仅劳动力成本低,而且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符合一定标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中和镇

  中和镇2006年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突出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广招经济能人来镇再办一到两处镇村私营独资企业。   二是全面抓好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和招商引资在镇政府所在地建商贸楼2栋、建门市商贸屋10个。   三是加大税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实现工商税收180万元,财政收入400万元以上。   四是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计划2003年争取新的客户2—3个,继续和吉林经济合作总公司等5个业务往来密切的公司长期建立合作伙伴,争取全年向国外办理输送劳务人员400人。   五是加大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计划今年发展规模种养植大户300户,达到一村一品,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六是继续抓好水稻优质米生产,继续发展中和镇打出的品牌“长相思”和“秋田小町”优良品种,发展面积2万亩。   七是全面抓好中和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保持连续四年全省精神文明镇的光荣称号。.  

黑山头镇

  几年来,我们镇党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项目建设这条主线,围绕“裕民强镇”这一目标,推动了全镇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得到全面提升。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计划到2010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产值达2亿元,平均年递增6%;招商引资实现2.2亿元,年递增20%;财政收入达320万元,平均年递增8%;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平均年递增10%。.  

水道镇

  水道镇位于梅河口市的西南部,是个半山区,是梅河口的重要林业生产基地,也是梅河口唯一一个盛产黄金的乡镇。   水道镇交通便利,有柳西线公路贯穿全境,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镇有8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农网改造基本完成。   水道镇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腴富饶。全镇有十个行政村、二十三个自然屯,总人口一万一千人,幅员面积八十五万平方公里,土质肥沃。其中有水田一万亩,旱田三万三千亩。境内有大小水库、塘坝二十四个,水面八百九十亩。盛产鲢鱼、鲫鱼等优质无公害的淡水鱼。黄金储量亨誉省内外,丰富的页岩粘土资源极具开发潜力,还有经国家鉴定合格的稀有的带有金点的黑色优质的大理石将给水道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水道镇党委、政府将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宽松的优惠政策,对外阜投资企业除给予梅河口市制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将对外来投资者实行挂牌保护并提供一切方便条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进化镇

  我镇位于梅河口市的南部,南与柳河县城接壤,北与我市的曙光镇接壤,东与我市的杏岭乡、柳河县的亨通镇接壤,西与我市的红梅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90.7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通梅一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镇内有谢家火车站,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水电、通讯、有线电视,交通设施完备,小城镇建设配套功能齐全,镇内有中型水库碱水水库。碱水水库山青水秀,是旅游休闲的最佳境地,从二00三年起计划开发旅游度假村,就目前的条件,每年可接纳游客近万人。全镇有19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全镇人口13,945人,耕地面积2,50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大豆及各类中草药,黄牛、肉鸡、生猪、各种水产品。我镇有市驻镇企业谢家粮库,乡镇企业进化村制砖厂,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亿元乡镇迈进。   镇内有中学一所,在校学生达609人,每年都有升入我市重点高中及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1,509人。全镇中小学教师有各类中高级职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为农村全面奔小康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镇内有卫生院一所,卫生设施齐全、可以做不同的手术,有各类医务人员89人,可满足全镇人民防病,就医的需要。   为改善交通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00二年,在镇委、镇政府的努力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投资300万元,新修了进杏线、进碱线两条水泥路8.1公里,力争在三年内达到村村通水泥路。   全镇有森林面积2,268公顷,蓄材量为41,47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2%,二00二年退耕还林面积为3,000亩,二00三年还要实行退耕还林3,000亩。   几年来,我镇在小城镇建设上,文明示范村的建设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今后还将继续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座营镇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我们继续加强商品一条街建设,新建商品楼近2万平方米,又对1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进行了拓宽改造,拓展5000米,解决了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不利局面,切实发挥了中心集镇的整体功能,99年被评为梅河口市文明乡镇标兵、2000年被评为通化市文明乡镇、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三年迈了三大步,教育、卫生、电视、通讯等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几年来,先后投资30万元新建了中学微机室,购置微机21台及相应的电化教学设施,并相继维修了高杨树、靖安、太平河等完小校舍,使全镇的电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镇卫生医疗事业不断改进,卫生防疫工作得到了加强,镇卫生院已逐渐成为附近乡镇的医疗保健中心。   全镇投资38万元,争取电信局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全镇程控电话线路改造工作,全镇电话总装机达到了1400门,53个自然屯屯屯通了电话,提前实现了电话镇的工作目标。   我镇投资6万元购买了有线电视密设备和接收省台设备,新增加电视频道8个、新增用户80户。   “新居工程”建设工作三年工程两年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镇结合“新居工程”工作认真抓好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和改水改厕工作任务的落实,中心村的自来水管线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在商品一条街就设6个垃圾箱,“五乱”现象得到根治,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康大营镇

  康大营镇位于梅河口市北部边陲,大沙河东岸,省道103线贯通全镇,北距省城长春130公里,南距梅河口市60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发展经济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全镇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857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840公顷,人工林面积1777公顷。具有广阔的生态林业开发前景。现已初步建成集林下种植中草药、山葡萄、林下养殖林蛙等5条林业生态沟。   镇内水资源丰富,有小I型水库3座,小II型水库6座,小塘坝300座,水域总面积3900亩,为生产水稻绿优米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同时淡水养鱼、稻田养河蟹、养黄鳝、水养珍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906公顷,其中水田1038公顷,旱田1823公顷,天然的黑壤土、长白山余脉的半山区,具有发展水稻绿优米、高油大豆、中草药材的天然优势。我镇现已建立了200公顷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绿优米生产基地、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四大种植基地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生产大量的饲料粮、稻草、作物秸杆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养鹿等养殖业创造了条件,目前畜禽存栏数:生猪5228头,黄牛7059头,肉鸡7.5万只,鹿250只,并逐步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我镇通讯网络畅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络已经铺设到所属行政村、屯。镇区基础设施齐全,小城镇整体功能日臻完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项工作规范,各项服务全方位“一条龙”,各站所“一站式”办公。我们以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真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依靠独特的优势前来投资兴业。.  

牛心顶镇

  牛心顶镇是三乡合一乡镇,位于国道202线、省道103线交汇处,隶属通化市。全镇辖21个行政村,137个自然屯,面积193平方公里。总人口30564人,有劳动力15000人,剩余劳动力可达7000人,耕地面积6546公顷:其中水田2473公顷、旱田4073公顷。合并后,经过整合,有闲置的校舍、砖厂、敬老院等场所为项目建设提供土地资源。 牛心顶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牛心顶水库,王家水库,红星水库、野猪河等小(一)型和14座小(二)型水库等总蓄水量达到1200万立方。林业生产也较有名,森林覆盖率42.4%,天然林537公顷、人工林782公顷。   牛心顶镇交通、通讯便捷。国道202线,省道103线呈十字形从牛心顶镇区通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2007年8月,国道202线、省道303线高速公路将动工修建,并在该镇设有出口。程控电话、无线电话及互联网遍布乡间。   -   社会经济发展   牛心顶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牛心顶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认真践行“-”主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牛心顶镇是商品粮盛产基地,年粮食产量8.3万吨左右。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   牛心顶镇野生资源丰富、盛产山蕨菜、蘑菇、 猴腿儿等野菜。   牛心顶镇石材资源丰富,年产红砖1800万块、为周边乡镇提供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   牛心顶镇畜牧业发展较快,年均发展黄牛45000头,发展生猪10万头,发展肉鸡、蛋鸡220万只。   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7759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   几年来,镇财政拿出5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到维修校舍、整修道路、实施新居工程、文明示范村建设等一些公益事业上。镇政府拿出30多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上来。特别是今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全镇共有9个村列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2006年度镇政府用于新农村的建设资金达到150多万元。   牛心顶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未来三年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的奋斗目标,即围绕“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两项保证措施”。该镇要继续践行“-”的主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驾驶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繁荣优美的标兵镇为目标,以强化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为机制,以党的建设,财政增收,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759万元,比上年增长25.7%,人均GDP实现6153元。农业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19627吨。人均生产粮食1678公斤。在结构调整中,畜牧业大发展,全年黄牛发展到9911头,生猪发展到26161头,肉食鸡发展到170万只。全镇肉类总产量7655吨,人均猪、牛、羊肉产量258公斤。全镇大小水库充分发挥出了灌溉和渔业生产的优势,水产品产量实现245吨。具有特产优势的黄烟生产实现种植面积1000亩,黄烟产量达到250吨。   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发展迅速,全镇95户企业创产值2061万元,实现利润48万元,实缴税金19万元。镇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年财政全口径收入突破145万元。小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全年吸引外资336万元,建成供销社2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一幢。并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的好成绩。新居工程总投资45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民住房150所,农民居住条件大大得到改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2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122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突破了1400万元大关。   -   科教文卫事业   全镇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大发展镇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全镇九所中小学校舍都达到了标准化,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发挥了防病治病的积极的作用。全镇电视机普及率100%。镇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今年投资一百多万元新上程控电话1200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实现电话机百人拥有量17.5部。   开放分类:  

兴华镇

  兴华乡地处梅河口市东北部,距市区55公里。东北与磐石市接壤,西北与康大营镇,西南与一座营镇,东南与牛心顶镇接壤,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8.77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84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3482户,总人口12998人,其中农业人口12708人,非农业人口290人,劳动力6247人。   兴华乡属半山区,总耕地面积4.4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旱田3.4万亩,林地面积6.7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养殖业有渔、黄牛、肉鸡、蛋鸡、大鹅、生猪、鹿等。多种经营产业项目较多,有五味子、人参、香菇、滑子蘑等。水利资源较丰富,拥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塘坝330座。双凤山下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我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市区客车每天往返六趟,各类出租车50余辆。    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实现了屯屯通电话、有线电视。.  

双兴镇

  1、土地资源   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52公顷,其中旱田3,307公顷,水田545公顷。   2、林业资源   有林地面积2,45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44公顷,自然林900公顷,人工林1,554公顷,荒山、荒沟45公顷。   3、劳动力资源   总户数4,113户,总人口15,00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05人,现有劳动力8,226人,可开发利用的劳动力5,000人。.  

杏岭乡

  杏岭乡位于梅河口市东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幅员面积16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75个村民小组,7,277户、31,816口人。耕地面积74875亩,其中水田面积38190亩,旱田面积36685亩。地大物博,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全部水泥路,现代化粮米加工厂两个,中型水库二个,小二型水库十座,石厂两个,砂厂两个,乡办1200平方米养殖厂一个,村办养殖厂两个,养牛,养羊、养猪、养肉食鸡等行业在我乡蓬勃发展,最近几年在我乡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正在筹备建成考古旅游文化交流的开发区。.  

李炉乡

  李炉乡位于梅河口市东南部,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0个村、54个居民组,总人口13,360人。全乡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3万亩,旱田1.9万亩;林地面积1829公顷;水域面积65公顷。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李炉乡是全市粮食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玉米6000吨,水稻8427吨。所产“绿优米”秋田小町、9574等品种闻名遐迩。   广阔的山林资源:李炉乡处于半丘陵地区,山地面积占全幅员面积的一半以上,山林、四荒资源丰富,大部分尚未有效利用,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优质的矿泉水资源:李炉乡永强村境内有一处天然矿泉水,早在90年代即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优质矿泉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尚未开发。.  

湾龙乡

  湾龙乡座于大柳河北岸,五奎山脚下,辖区总面积为111.8平方公里,总人口24577人,含13个行政村,120个居民小组。    全乡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田4万亩,水田以生产优质米,水稻秋田小町为主。年粮总产量3158吨,林业占地14672亩,水域面积2100亩,已利用水面860亩,水产品760吨。    2005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20576元,财政收入330万元,农民纯收入3492元。.  

小杨满族朝鲜族乡

  梅河口市小杨满族朝鲜族乡位于市区西南部,幅员141.8平方公里,共辖17个行政村,4279户,16135人,其中朝鲜族1,295人,满族1899人。   从区位资源来看,我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西部众乡出入市区的咽喉,距国道202线6Km,乡内交通便捷,吉林省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磨盘湖就座落于乡域内。从自然资源来看,小杨乡位于磨盘湖灌区最上游,水质纯净无公害,无污染,具有国家AA级农业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质量,最适合绿色、有机水稻生产。   从投资环境来看,乡内功能完善,道路、通讯、供水、程控电话、电脑网络、有线电视、水泥路等基础设施齐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通过集中建校,空闲的7 所村级小学校占地7万平方米,是投资办厂(场)的理想选择。 其中最佳的4处场地分别是:古城小学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舍800平方米,小杨中学占地19,000平方米,校舍600平方米,电熔镁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 000平方米。.  

吉乐乡

  吉乐乡位于长白山脉鸡冠山脚下,与柳河县一山相隔,北面与202国道相距15公里,全乡四面环山,村屯布局合理,水泥路贯穿全乡各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程控电话户户通,交通方便,大小客车20多台。不仅具备山区乡镇的特点,而且有独特之处。   全乡管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2456户,9768口人,耕地总面积21063亩,其中旱田14522亩,水田6541亩。全乡森林面积5160公顷,树种繁多。几年来吉乐乡在植树造林、林木管理上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因此全乡活木储蓄量位于全市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73%,居于全市首位。全乡山地面积广阔,目前开发利用主要是北方寒果6000亩,年产果2000吨。畜牧业以养鹿、猪、牛、鸡为主,野生动物有山鸡、野猪、野鸭、野兔、狍子等野生保护动物。另外是3000多亩的菜葫芦和7000多亩的林下参中草药材和8000亩的阔叶红松林初具规模。其它小规模经济作物品类较多,但山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仍有较大的空间。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金属铁和草碳土,通过招商引资投资近2000万元的卧龙双龄铁矿。水电资源充足,大小水库塘坝布局合理,电网改造达标,大容量程控电话、移动、联通通讯设施完备。近年来,通过小流域治理、封山育林等措施,形成养殖业、种植业、林下参等经济生态沟21条,突出了吉乐乡明显的资源优势,其中梅花鹿养殖和野山参种植在全市闻名。    最具特色优势是鸡冠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是国家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正在申报中。是全市独一无二的高山森林景点,有上千种的天然花草树木,滋长着大量的绿色山珍,野果、蘑菇、山菜等应有尽有。茂密的百年森林繁育着飞禽走兽,基本上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海拔近千米的高峰被誉为梅河第一峰,是登山爱好者的首选。新修建8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山脚,平整了2000平方米水泥石的停车场,建水库一座,旅馆饭店等。高低压电网架设山顶,是休闲、渡假、旅游的好场所,存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魅力和潜力。    优越的投资环境,宽松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外地投资者的青睐,以双龄铁矿为龙头的九家较大企业相继在吉乐乡落户。企业发展日臻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光明街道特产大全




光明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