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村毗邻生祠集镇,东与七一村相接壤,西与三河村相邻,南与集中居住区相靠,地理环境优越,江平线穿村而过,独具特色的马尔港景观带贯穿村庄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区域内有四纵向主干道,连接336省道,面积289.87公顷,南北近2.9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939人,共22个自然埭,总户数606户,人均收入近1.2万元。
本村现有设施农业项目15个,13个专业合作社,如靖江市富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靖江市绿禾蔬菜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蔬菜为主,专供靖江菜篮子工程;靖江市荣彬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为无锡阳山水蜜桃种植为主等等,大进的凸显位置,是投资者投资的好地方。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先后被市、镇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农业开发工作先进村”、“现代农业项目服务先进单位”、“靖江市文明村”、“学法用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282108 | 225300 | -- | 查看 大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地藏社区 |
地藏社区:位于红光客运站东侧。 |
生祠社区 |
生祠社区:位于生祠镇政府所在地。 |
涨公村 |
涨公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北首,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25亩,总户数998户,我村地理环境独特,村内主干道围绕河流呈两横两纵直线分布,村庄整齐划一,全村下辖2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825人。个私经营小企业42家,2013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800多元。近年来,我村2013年获得靖江市工业经济先进村、农村综合考评三等奖、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金星村 |
靖江市生祠镇金星村位于生祠镇东南部,北依省道江平路,县道朱惠公路穿村而过,南、西两侧临一级河道横港、大靖港,水陆交通便利发达。全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2.83平方公里,总人口3059人,农业人口2886人。全村现有党员人数89人,村党总支部1个,下设:农业、工业、老干部3个支部。 近年来,我村通过抢抓市委发展生祠现代农业片区的机遇,着力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农业项目,流转土地近2000亩,先后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4780万元,同时已建成了4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了新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的新路子,村内现有工业企业7个,年工业产值8200万元,到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3650元。 近三年来,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泰州文明村、泰州市党风廉政示范村、生祠镇“四位一体”管护先进村、生祠镇“秸秆禁烧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村两委成员八个。村党组织书记刘伟,由镇政府下派到我村任职。 |
三河村 |
三河村位于生祠镇西首,由原来的三河、义强一新三村合并。西与新桥镇交界,南于东兴镇接壤。全村面积4269亩,其中耕地面积4708.8亩,承包耕地面积3894亩,土地流转面积802.5亩。现有3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920户,农业人口数3159人。其中0员85名,村干6名,组干6名,退职村干20名。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和相关单位的赞助下,我村、组硬质化单路基本全面通行。全村硬质化渠道1800米。 |
新生村 |
新生村毗邻生祠集镇,东与金星村相接壤,西与三河村相邻,南与东兴镇相靠,地理环境优越,独具特色的大靖港、美人港景观带贯穿村庄南北。全村共有31个自然埭、 862户、2770人,实际耕地面积2972亩,人均收入12840元,村集体累计额38.16万元。 【村容村貌发展】 近年来,我村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强村富民、美化环境三大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将4条村主要道路和31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进行了硬质化处理,基本形成了镇村组三级道路硬质化网络,并且我村对境内3条二级河道和32条三级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疏通。 全村现有绿化覆盖率达50%,道路、河道两侧绿化覆盖率达95%,村主要道路有专人管护,7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安装了路灯;全村楼房住户率达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达96%,农民大病救助保险参保率达98%。已建成村卫生室1个,大小商店(超市)3个,通讯服务联络点1个,村级工业企业16个,镇级企业8个,注册成立了4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在全体村干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泰州市全面小康先行村、生祠镇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村、财务管理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全村呈现出一派村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
东进村 |
东进村原名普济庵,是地方红色革命的摇篮。地处靖江市生祠镇北首,与泰兴毗邻。全村辖2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58亩,农业人口2800人,农户数808户。 共有二、三级河道33条,三纵四横通村通组硬质化道路贯通全村。现有农业项目16个,占地面积近3000亩,投资额8900万元。种类有生态型、休闲型、营销型(种植业、养殖业、有种养混合业)。生态型有东华景观园、艺海生态园、万健生态园、乔家大院苗木基地、佳雨苗木合作社;休闲型有华通生态园、艺海生态园;营销型有东园水产专业合作社(虾养殖)、春苗螃蟹养殖合作社。工业企业7家,年产值5000万元。2013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在全体干群的不懈努力下,东进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质生态和谐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规范化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村民自治模范村”、“泰州市勤廉示范村”、“靖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村”和“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近年来,我村通过现代农业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鱼虾满塘,一年四季有花有果,并有很多稀有珍贵品种的树木、盆景、苗木在我村土地上生根落户,吸引了不少客人前来欣赏观光。从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着手,健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村完善了农民学校、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劳动保障平台、文化宣传和农民健身活动广场等文体活动基础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阵地。我们利用各种节庆、节日、农闲时间,经常开展舞龙灯、播放红色电影、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农民文化生活品味。每季度组织1-2次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个人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提供了精神食粮。目前我村的广场舞社团正在申报相关优秀文化社团。从培养懂政策、有技术、会发展的现代农民着手,健全各类教育培训。我们充分发挥村远程教育平台、村图书室和各类行业协会的教育条件,对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科技种田培训、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几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特点人群不同要求人群的需要,请来有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有关就业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丰富了农民的创业渠道,开阔了农民的致富视野,提高了广大村民的致富能力。现在全村的劳动力人口已经不再依靠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们都能运用所学的技能谋求效益更好地发展途径,到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已接近12000元。从群众参与树文明新风着手,开展文明争创活动,带动全民文明新风的形成。为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不断丰富乡村文明建设内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挖掘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村乡村文明建设。我们以“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在全村开展争创“文明家庭户”争当“文明农民”评选活动。通过争创让广大农民和农户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中来,也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营造一个重社会公德、讲家庭美德、弘职业道德的文明、和谐良好氛围。 2011年我村群众自发筹资近2万元帮助本组困难户治病、求学的事迹不但在全村还在靖江市树立了典型。“敬老好儿女”何丽芬用朴实、真诚的情感,无私奉献的爱心,敬仰长辈的孝心,展示出了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新风尚,被评为靖江市“敬老好儿女”先进个人。从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着手,大力推进以美丽东进为主线的“四位一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工作,让农民有一个舒适整洁美丽宜居的家园。今年我村以创建省美丽乡村为契机,计划投资约200万元来美化、亮化全村环境,这项工作在年内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到今年5月底此项工作已经投入60余万元。目前,全村通村通组道路已经全部实现了硬质化,墙面出新面积近50000平米,建成二类水冲式公共厕所4座,农户露天厕所改厕率超过98%,全村绿化覆盖率超过60%,村内三级河道清理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自来水入户均达到100%。在提升全村大环境美化宜居的同时,我们也努力推进农户庭院小环境美化工作。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以“讲卫生比整洁、讲环境比形象”为重点的“卫生庭院户”评比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庭院美化评比,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美化房前屋后室内小环境,不断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建设更加整洁美丽的宜居家园。从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着手,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留在农村种地的基本是60岁左右的老人和一部分没有一技之长50岁左右的中年人。这种状况的存在,既不利老年人欢度晚年又阻碍了农村家庭收入的提高。 几年来,我们一方面抓住工业反哺农业的契机,一方面结合镇党委镇政府对全镇农业发展农业布局的总体要求,依据我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状况,打造以休闲、观光、旅游为重点的特色农村。几年来,我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引进畜禽养殖项目2个,水产养殖项目2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4个等共16个特色农业项目。这些农业项目的引进,首先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入;第三,一些原先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人口通过村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基本都能外出再谋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有田无人种、有田不会种的状况。从社会稳定着手,大力开展民主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村把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与“文明村”、“五好党支部”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注重抓好民主法治工作的组织建设,我们切实加强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对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二是大力营造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氛围,我们利用广播、定期组织农民收看法制电影、给农户免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法律书籍等方式进行民主法治宣传教育,让村民成为法律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三是紧抓民主法治建设措施的落实,不断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同时落实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各项制度,建立村务公开台帐和村务公开栏,时刻让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抓好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项治理,重点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预防矛盾激化。针对农村存在的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偷盗、封建迷信等问题,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方面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另一方面重视对个别问题个别人头的综合治理。近三年来,我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发生,调解纠纷率达到100%,调和率达到95%。今后我村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升品位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产业链,真正把东进村打造成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七一村 |
生祠镇七一村位于镇西北首,东与马桥相接壤,西与大进村毗邻,全村现有28个自然埭,22个村民小组,620户,1916人。总耕地面积2388亩。全村水路交通便捷,东有三圩港,西有大靖港,中有小靖港,东有大靖港路,西有村中心路两条纵向公路,还有两条横向中心路相配套,全村形成“井”型交通框架网络。 |
七里村 |
靖江市生祠镇七里村位于生祠镇北首,改线江平路贯穿全村,一级河道横港、大靖港、陆家港横穿我村,水陆交通便利发达。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面积2.35平方公里,总人口2168人。全村现有党员人数58人。 近几年来,该村通过抢抓市委发展生祠现代农业片区的机遇,着力招商引资,重点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农业项目,流转土地近1500亩,先后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4780万元,同时已建成了10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了新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的新路子,村内现有工业企业2个,年工业产值在3100万元,到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0500元。 近三年来,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泰州市党风廉政示范村、靖江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先进党组织五好党总支部等荣誉。 |
大进村 |
大进村毗邻生祠集镇,东与七一村相接壤,西与三河村相邻,南与集中居住区相靠,地理环境优越,江平线穿村而过,独具特色的马尔港景观带贯穿村庄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区域内有四纵向主干道,连接336省道,面积289.87公顷,南北近2.9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939人,共22个自然埭,总户数606户,人均收入近1.2万元。 本村现有设施农业项目15个,13个专业合作社,如靖江市富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靖江市绿禾蔬菜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蔬菜为主,专供靖江菜篮子工程;靖江市荣彬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为无锡阳山水蜜桃种植为主等等,大进的凸显位置,是投资者投资的好地方。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先后被市、镇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农业开发工作先进村”、“现代农业项目服务先进单位”、“靖江市文明村”、“学法用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生祠村 |
生祠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郊,东依马桥镇,西靠生祠镇政府,村内交通非常便利。全村总人口3600人,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总户数875户,全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村现有人口2735人。村级道路状况良好,实现了主干道、组组通、户户通的目标,硬质化道路近20公里,驳砌硬质化渠道近5000米,改造了村内所有危桥。移动电话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根据村庄布局,在村中心区域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各项服务优质开展。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们坚持-理论、 “-”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依靠全村的党员干部群众,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在支部全体党员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各项事业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村内安定团结,村民安居乐业,党建工作和村民日常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先后被市、镇表彰为“基层农田保护模范村”、“秸秆禁烧工作先进村”、“靖江市文明村”、“现代农业项目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地藏村 |
地藏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北首,是原红光集镇所在地,西至毛竹港,东至金家港,中有江平路、润泾港贯穿全村。全村辖二十三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村民2539人,838户。现有工业企业48家,是红光工业园区所在地。近年来,我村两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富民为先,和谐发展为要,带领全村干群创新工作思路,务实进取,共建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先后被泰州市和靖江市评为“巾帼示范基地”、“五好示范党支部”、“村民自治模范村”、“先进党组织”等。 |
利珠村 |
利珠村:位于涨公村以北2公里处。 |
红英村 |
红英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西南首,与新桥镇毗邻,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0亩,总户数930户,村内主干道红南公路、团河路、红务路围绕河流呈两横一纵直线分布。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080人,个体经营小企业51家,2013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8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余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400多元。我村2013年多次获得生祠镇工业经济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全村现有绿化覆盖率大50%,道路河道两侧绿化覆盖率达75%,村主要道路有专人管护,9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安装了路灯有线电视热乎吕达95%,自来水入户率达98%,农民大病救助保险参保率大98%,在建村卫生室1个,大小商店5个,村级工业企业12个,注册成立了2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全村呈现出一派村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
法喜村 |
法喜村位于生祠镇西部,东临江平路,西临新桥镇长,南频长江,北与泰兴市接壤。村城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0亩。所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3780个人口,党员68名,全村个私企业32家,规模企业3家,教育活动基地1个。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18360元,2013年村积极整合闲置资产,将三处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充分做强村经济工业,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方针为奋斗目标,造福于民。全村村组道路硬质化,所有道路路灯亮化工程全面实现。进入我村辖区,一片片农田方整,绿树成荫。如今,我们正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将我村建设成环境更优美、社会更稳定和谐家园在面而努力! |
新义村 |
新义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西北面,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42亩,总户数972户,我村地理环境独特,村内主干道围绕河流呈三横三纵直线分布,村庄整齐划一,全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社区现有人口3150人。个私经营小企业12家,2013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605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900多元。 为将村庄打造成环境优美的康居乡村,我村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是道路硬质化工程。实现了主干道、组组通、户户通的目标,硬质化道路达15.58公里,驳砌硬质化渠道近5000米,改造了村内所有危桥。二是配套绿化工程。所有道路沿线、河坡全部绿化。三是河道管护工程。疏浚村内所有三级河道,派有专人负责河道保洁和管护,岸边河坡全部绿化到位。四是清洁村庄工程。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采用户袋装,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的模式。聘用6名保洁员区域划分,定时收集,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责任到人。五是村庄整洁工程。全面拆除农户影响村容村貌的乱披乱挂现象,清理草堆杂物。六是建设室内场所,丰富农民生活。根据村庄特点,村中心还设置室内健身场地及老年娱乐场所、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七是实施“一池三改”及改厕工程。帮助农户建沼气池,今年我们推进“改厕”工程,实行能源循环工程,推进卫生户厕改无害化处理,消灭露天粪坑,实实在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能源综合利用。八是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根据村庄布局,在村中心区域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各项服务优质开展。九是社区卫生室改造升级。十是秸秆禁烧率达100%。 |
新跃村 |
生祠镇新跃村位于镇北部,地处新丰三角地段,全村水路交通便捷,东有团河路,西有老港路,中有焦山港路,村中心路,还有新夹港路横向穿村,全村形成“卅”型交通框架网络。新跃村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19个自然埭,30个村民小组,894户,2756人,总耕地面积3350亩。全村人均收入9815元,工业销售收入1100万元,农副协调发展,农副业收入2000万元。 【村容村貌发展】 近年来,我村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强村富民、美化环境三大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将4条村主要道路和27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进行了硬质化处理,基本形成了镇村组三级道路硬质化网络,并且该村对境内3条二级河道和32条三级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疏通。同时,该村围绕“城中绿洲”概念,不断改善软环境,以环境改变人,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吸引人,倡导文明新风。全村现有绿化覆盖率达30%,道路、河道两侧绿化覆盖率达95%,村主要道路有专人管护,7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安装了路灯;全村楼房住户率达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达96%,农民大病救助保险参保率达100%。已建成村卫生室1个,大小商店(超市)7个,通讯服务联络点1个,村级工业企业7个。在全体村干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呈现出一派村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该村实施群防群治。该村组建了治保委员会、治安巡逻队、禁赌、禁毒委员会、安置帮教委员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防盗、防火、防抢、防黄、防毒、防赌、防“民转刑”等为主要内容的治安联防活动。建立健全调解委员会,把一批在群众中有威性、懂法律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村民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来。近两年,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60余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确保了全村上下和谐稳定。 多年来,我村一直致力于泰州市文明村创建工作,先后获得泰州市全面小康先行村、生祠镇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村、财务管理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
老港村 |
生祠镇老港村位于镇西北部,东与新跃村相邻,西与新桥镇接壤,南与三河村毗邻,北接新夹公路,全村交通便捷。 老港村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24个村民小组,632户,1982人,党员70人,总耕地面积3150亩。2012年,我村粮食播种2925亩,水产养殖面积108亩,全年实现三业总资产4500万元,其中农副业收入1500万元,工业销售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3000元。 【村容村貌发展】 近年来,我村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强村富民、美化环境三大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将6条村主要道路和24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进行了硬质化处理,基本形成了镇村组三级道路硬质化网络,并且我村对境内3条二级河道和28条三级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疏通。 全村现有绿化覆盖率达30%,道路、河道两侧绿化覆盖率达95%,村主要道路有专人管护,7个村民小组门前道路安装了路灯;全村楼房住户率达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农民大病救助保险参保率达98%。村卫生室正在筹建中,大小商店(超市)8个,村级工业企业11个,注册成立了2家合作社。在全体村干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泰州市全面小康先行村、生祠镇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村、财务管理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全村呈现出一派村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社 会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困难帮扶】 老港村村两委每年都会对村内的贫困户进行帮扶。我村十方庵埭一户村民全家没有固定收入,去年家中主要劳力因意外事故死亡,留下孩子独自在外地上大学,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看望和慰问并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等补助,同时村两委召开了爱心帮扶倡议活动,得到了村民和企业的支持,缓解了其燃眉之急,她家对村里和企业深深的表示感谢。 今后我村将更加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抓住机遇,推动我村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
三圩村 |
三圩村位于靖江市生祠镇北首,区域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亩,总户数960户,我村地理环境独特,村内主干道围绕河流呈三横三纵直线分布,村庄整齐划一,全村下辖3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200人。个私经营小企业12家,2013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多元。近年来,我村获得靖江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新丰村 |
新丰村是由原新建,新南,新丰三小村合并成的行政大村。新-平路贯村而行,村庄傍陈湾港、陆花港而居,紧邻集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集工业、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和常规种植业于一体的开发村,农业资源别具一格。全村拥有土地3520余亩,常住人口2810人,辖2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88名,便民工作人员6名,村办企业12家,现代农业项目7个。历年来,经济收入连年增长,人均收入突破1.3万元,连续四年被镇评为“村集体综合三等奖”。村主要特色农产品有:冬枣、葡萄、玫瑰花、绿禾蔬菜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