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匡村位于广陵镇东南角,东边与靖江季市相邻,一座二级公路桥,把季市与广陵原联匡相连、联匡村是由长胜、陈家匡、陆家匡、郭元、联刀港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23个村民小组,占地8.75总人口3680人,总户数961户,耕地总面积1736亩。现有企业5家,年产3000万元以上企业二个。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283106 | 225300 | -- | 查看 联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兴宁社区 |
兴宁村位于广陵镇的最东边,与珊瑚镇接壤,是个有集镇的村。全村共有31个村民组,4个合作社,1275户,总人口5219人(户籍人口3679人,流动人口1540人),党员151名,耕地面积约1158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土地、房屋出租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养殖主要以养猪、养鸡、养兔为主;劳务输出主要是在外务工为主。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广陵社区 |
广陵居委会位于泰兴市的东南部,广陵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与靖江市原团结镇和候河乡毗邻,由原广陵居委会、广陵村、肖垡村合并而成。广陵居委会地域面积为2.5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0个居民小组,1320户,总人口4560人,耕地面积1350亩。集镇个体工商户200多户,规模企业12家,中等企业12家,小型企业39家,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广陵卫生院、泰兴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局、电信支局,企事业等单位在职员工5000余人。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处于全镇领先地位,连续三年荣获广陵镇目标管理考核综合奖。2005年被泰兴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 2006年被泰兴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07年初,被泰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村,2009年被泰州市评为“勤廉双创”示范村。社区党总支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六年被广陵镇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通靖村 |
泰兴市广陵镇通靖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地址,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张余庆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张拾村 |
张拾村地处广陵镇西首,西区与靖江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1577亩,总人口2503人。 2013年人均纯收入9752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6万元,至2013年底全村集体负债额150万元。自2011年原张六和张拾两个行政村合并后,我村积极改建党总支,目前全村党员总数107人,其中3名预备党员。我村在全镇综合考核排名处于中上等。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马庄村 |
马庄村地处广陵镇东北部,南与新宁村接壤,北与黄桥镇紧邻,东与联吴、西与北肖为居。全村总人口2594人,总耕地面积1956亩,耕地地势较高,灌溉水渠和排水设施齐全,旱涝保收。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3个私营企业,村里现有两委委员7人。近年来,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马庄两委班子努力工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工作水平,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发展,切实改善马庄村生产生活环境,使马庄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顾周村 |
顾周村位于宁通高速南侧、广靖高速东侧,辖区面积3.43公里,绿化面积达到65%以上。全村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496人,村民代表65人,中心户长20人。顾周村党组织为总支建制,下设3个分支部,党员91名,村志愿者450名。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曹市村 |
曹市村位于广陵镇西北方位,东临新广线和宁通高速,西靠曲霞镇。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1041户家庭,总人口3506,面积6平方公里。现有私营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24户,三业总产值2.1亿元,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600元。曹市村党组织为总支建制,下设3个分支部,党员98人。 曹市村在建一站式服务大厅,计生世代服务室、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青少年及留守儿童指导中心、计卫服务站、便民服务超市都规划其中,灯光球场等体育健身场所也在筹划建设中,工程预计在2014年将陆续完成。 曹市村积极流转土地,已实际用于生猪、蚯蚓养殖,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突出广陵发展特色,有力依托产业优势,更大规模流转土地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种植,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广陵镇曹市村投资建设。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联吴村 |
联吴村位于泰兴市广陵镇东北部,北接黄桥镇,东邻姜八线、姜黄河,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987人,耕地2157亩。2013年来,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镇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二十字”方针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全年的目标和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赢得了明显效果,促使本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主要成绩 1、突出发展经济,夯实建设基础。一是招商引资强村富民,依托本村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努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发动能人投资,将流转的七百亩土地发展成高效规模农业。使连片种植蔬菜项目得以实施,新建万头猪场一座,注册成立“广联蔬菜种植合作社”,注册“广莲”商标,进行农产品认证6个,支撑品牌效应。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收益,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村组干部利用本村农业生产传统观念优势的基础,内争外引,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将全村的农田全面改造高产高效的标准农田,田间路道硬质化,排灌设施标准化,标准农田村网化,干亩优质稻米项目得以在我村落户的重要保证。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增强建设活力,为充分利用村级存量资产将原有的老厂房,旧校舍全部盘活利用,培植以养羊为主的多种特色养殖规模企业。从而增加了村级经济的收入,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为村明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硬件建设,提升素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发展到相对程度的时候,为满足全体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福利的需要,我村成立了农家书屋和农民娱乐室,供全体村民学用科学,陶冶情操,体闲娱乐使用。同时建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全体村民服务。提高全体村民的健康水平,近两年来,村委会在克服重重困难,打破资金碰颈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投劳,共新建硬质通组通户路道4.8公里,铺沙石路面3.2公里。通过对项目的上争,改造和新建了村庄桥梁七座,全面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素质,树立了农村新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 3、咬定小康目标,确保全面发展,我村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咬定小康目标,美化村在环境建设生态村庄,近年来我村共整治村庄河塘10条,总长4400米,河塘面积205亩,机械清於11000方,人工动土5400方,新栽整治河道绿化苗木贰万佘棵,绿化村内道路3800米,目前村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生态发展,环境宜人,村风淳朴,村容整洁、交通畅通,田园美丽,从根本上优化了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新农村建设的雏形初现。 4、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两年来我村的保洁队伍运转正常,卫生定期清扫,垃圾及时清运,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所,定期检查考核,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保洁队伍。为巩固建设、治理效果,我村加强了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市政府的专项补助资金,每180户配1名专职保洁人员,每人每月工资400元。 为了切实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我村通过统一招聘承包的形式确定保洁人员,并进行专门培训,配备统一服装,定期组织严格的督察考核,与工资报酬挂钩,对不能胜任的一律清退,重新聘用,完善了“四位一体”管护的长效机制。 二是严格兑现奖罚。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考核督察评比表》,根据每次镇里检查情况,结合村里每月三次的检查考核的实际,对村组干部“四位一体”管护人员进行月度考核,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在每次考核中落后的干部和管护人员进行侧面谈话,并扣除相应的考核工资。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树立新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坚持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利用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章程,奖优罚劣,深入开展创争文明户,和睦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建设新农村,当好带头人”的创争活动,对全体村民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改变过去农村的各种生活随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良好环境,全面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氛围。 四是强化工作方法。村两委在认真研究本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顺利推进,村两委成员把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关心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作为全年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联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任期目标,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力作用,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确立发展目标,村成立以总支书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对照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经常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为完成发展目标出谋划策,为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从而有条不斋和齐心协力做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二是咬定建设目标,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就必须号召群众全员参与、全体动手,共建家园,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促使全体村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全面营造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户户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是放大亮点,典型引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村经常结合上级的科技创业培训,针对我村实际,区别筛选各类专业特长的村进行科技创业培训,组织他们到发展成功的镇村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他们敢冒风险,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创业路上的示范户,引路人,让广大村民有一个看得见,模得着、照着做的榜样,同时我们还把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的要求并贯穿到典型引路的发展之中,最大限度的放大亮点,引领全体村民共同创业,目前我村一大批特种养殖,规模种植的示范户正在兴起,他们包括了畜、禽、水产,特色蔬菜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景象。 四是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民主化步伐,我村每年都要开展两次的村干部述职述廉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村民直评“村官”活动,让村级党委,村务财务全部置于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之中,使其公开、透明,村两委成员随时准备接受村民的质询,以及是否称职的评定,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更加密切了干部群众感情和关系,我村也自然的成为泰兴市首批无访村。 三、2014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着力在经济发展上求突破,新创办“国家电网零配件加工”项目,为村级经济增收开创新局面,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2、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力争用两年的时间,使我村成为全面高效农业示范村。 3、继续加大投入的力度,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全村公共道路硬质化,做到不留死角,配制到位。 4、全面完善各类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一年来,我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先进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仍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弘扬发展这一主旋律,继续学赶苏南,不断跨越,进一步开创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宁界村 |
宁界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有妇女代表小组22个,总户数945户,总人口3162人,全村3.6平方公里,现有私营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15户,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13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800元,全村妇女总人数1460人,两委女干部1人,女能人数5人,其中养鱼5人,养家禽20人,养猪3人,养羊1人,种经济责任田2人,妇女创办企业数1个。 本村今年新建的村服务中心已经大体完成,在村服务中心中设立了计生世代服务室、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青少年及留守儿童指导中心、计卫服务站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大有村 |
大有村位于广陵镇与黄桥镇交界处,由原大有、刘庄两个小村合并而成,现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4户,总人口2193人,党员68名,现职村干部7名(含1名大学生村官)。全村总面积2260亩,耕地面积1896亩。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北肖村 |
北肖村 广陵镇北肖村位于广陵镇东北,北与黄桥镇南沙搭界,南临近宁通高速,水陆交通便捷。北肖村由原北肖、南肖、苏庄三个自然小村合并,人口3490余人,其中党员140人,群众意识代表52人。全村总面积4100亩,耕地面积达2680亩,2012年度村民人均收入达10320元。2013年,北肖村重点进行全村的环境整治,治理河道,争创二星级康居示范村。全村发展以苗木种植为主,花卉种植为辅的特色产业,2014年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坤美服装厂、宏鑫服装厂和电子加工厂,目前都已经投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加村集体收入,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北肖村历年来被市、镇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度无访村等荣誉”。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木行村 |
木行村位于广陵镇北面,北邻黄桥镇、南沙,南邻广靖高速与宁通公路交界处。全村七个自然村,占地3.43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1076户,总人口3596人,耕地面积3240亩,成片鱼塘400多亩,花卉苗木高效农业面积1800余亩。 木行村已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服务杨爱兰工作室、计生世代服务室、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青少年及留守儿童指导中心、计卫服务站、便民服务超市、灯光球场等体育健身场所。 木行村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科普示范村、泰州市康居示范村、泰州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泰州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泰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泰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广陵镇木行村投资兴业。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季圩村 |
季圩村位于镇区西北方向,地处广兴线西侧、七珊线两侧,由原季圩村、周朝村合并而成,辖18个村民小组,817户,总人口2612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9亩。现职干部4人、缺编2人;设2个分支部,党员97人;村民代表55人,18名中心户长,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人员各5人。2013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8元。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少数人在外经商、搞建筑工程,多少青壮年外出务工。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新圩村 |
新圩村地处集东首镇区,村辖区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218人,共有21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组成,即:蒋拾、郁拾、丁垈,两千年行政村合并为现新圩村。境内外内水陆交通便捷,南靠靖泰界河,东邻宁界村、北与北肖、顾周村接壤,广马路、七珊线、刘广线串过我村东西南北,广陵中兴街东沿,广陵镇行政办公大楼在我村正在建设中,优越的地理位置,给我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行政村合并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镇17个行政村的中名次靠前。 合并后的新圩村经济十分薄弱,没有象样的工业企业和规模企业,仅有小型控调厂一家和环保砖场一家,企业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上,年终各项开支除村级转移支付款外,其余开支全靠上争得以解决。十多年来,我村多途径、多渠道,争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围绕诚轻农民负担,减少村级债务,有合并时的74万债务至2012年上半年减至到35万元。2012年下半年,因新建村综合办公楼,又新增债务50多万元,累计债务80多万元。面对巨额债务,我们将想方设法,面对实际,抢抓机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三农”发展势头,抓项目建设,充分引进能人,发挥本村优势,使该项经济不断发展。 由于债务多、经济收入少,制约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形不成气候,达不到标准,就广马路(蒋郁公路两侧)的绿化,总长在5000米以上,按50元一米的绿化计算需经费近25万元,包括绿化景点和路肩土的备土经费近25万元,两项约50万左右。二是部分村由路道铺设近15万元。三是丁垈桥严重破损,急待修建,需资金近15万元左右。四是打造一条生态河,需经费上百万元以上(规划设想)如此项目实施,我们将以发展经济角度入手,多渠道、多途径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品牌农业产品,积极引进能人引进项目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逐步为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联匡村 |
联匡村位于广陵镇东南角,东边与靖江季市相邻,一座二级公路桥,把季市与广陵原联匡相连、联匡村是由长胜、陈家匡、陆家匡、郭元、联刀港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23个村民小组,占地8.75总人口3680人,总户数961户,耕地总面积1736亩。现有企业5家,年产3000万元以上企业二个。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禅师村 |
|
龙王村 |
龙王村位于广陵镇东北北部,距离泰兴市区约30公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便利。南有宁通高速穿越而过。村占地面积约1926666平方米,下辖25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企业1家。村内风光秀丽,境内交通便捷。 *数据来源于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