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村地处328国道两侧,是泰州市与姜堰区的黄金走廊,全村17个村民小组,农户859户,总人口3116人,劳动力总数1544人,耕地总面积1750亩,集体发包收入3.19万元。海姜大道、经八路、纬六路、经十路、陈庄路贯穿我村,交通比较发达。本村主要特色产业是电炉制造加工业。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284400 | 225300 | -- | 查看 唐宁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陈庄社区 |
陈庄社区:位于陈庄东路。 |
唐宁村 |
唐宁村地处328国道两侧,是泰州市与姜堰区的黄金走廊,全村17个村民小组,农户859户,总人口3116人,劳动力总数1544人,耕地总面积1750亩,集体发包收入3.19万元。海姜大道、经八路、纬六路、经十路、陈庄路贯穿我村,交通比较发达。本村主要特色产业是电炉制造加工业。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
新河村 |
新河村是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的自然村,座落在原328国道西环东面,罗塘路南侧溱湖大道以西的位置。全村土地总面积1400多亩,人口1358人。 自2010年以来,新河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宅基地搬迁工作,截止2014.年1月1日,全村共完成近300户的搬迁工作,所搬迁居民均妥善安置。(马厂小区、陈庄新区、南石自建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河村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富民创业园和民政工业园两个工业园区。2013年社会总产值2996万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9元,村支部党员35名,村集体资产近200万元。 |
陈庄村 |
陈庄地处姜堰新老城区接合部,市委、市政府及诸多部委办局的行政办公所在地,是姜堰新城区的起点与中心,隶属姜堰经济开发区。姜堰城区及开发区的主要干道:姜堰大道、罗塘路、陈庄路横穿全村东西,上海路、杭州路、南京路、溱湖大道纵贯全村南北。2001年,由原包舍村、东陈村、西陈村三村合并组建陈庄村,2008年陈庄村与陈庄居委会进行合署办公。 陈庄村境域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人口4686人。近年来,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陈庄村在新农村建设、创卫创模、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折不扣地完成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达的各项中心工作。其中新建了面积达36平方的陈庄村务公开宣传栏,严格按照“政务公示、事务公议、财务公开、信息反馈”四个栏目进行设置,并真正做到了及时公开、每季公开。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党员发展情况、“三老”人员补贴、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及村财务收支等情况。宣传栏主要对科技、法律、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进行定期宣传。公开栏还特设了监督台,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分工、联系电话等公之于众。 定期面向全村知名人士、老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出刊发行的《陈庄工作简报》,在原村务公开专版的基础上,2009年一季度起增刊了《陈庄简报之村务公开季刊》,使全村的知名人士、老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能及时了解村级事务动态、工作状况及各类财务收支情况。姜堰市领导多次对《陈庄简报》作出重要批示。2007年7月25日《泰州日报》对我村《陈庄工作简报》进行了报道并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2008年新建的陈庄文化广场为全村文体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自编自导各种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品、舞蹈,针对性强,寓教于乐。以前那种-、搞封建迷信以及东家长、西家短闲扯的不文明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秧歌、腰鼓、小品等文艺节目,人们尽情享受着文化娱乐带来的笑语歌声。 2009年5月16日,经过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姜堰市首家文明协会--姜堰经济开发区陈庄社区文明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体会员大会。陈庄社区文明协会由陈庄村和陈庄小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本社区知名人士及积极分子等人员组成。协会以“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基层民主、助推精神文明、共建和谐家园”为宗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创建文明社区,引导人们求知、求富、求美、求乐、求和谐、奔小康,协助陈庄村委会和陈庄居委会开展工作,共建和谐美好新陈庄。在今年原西陈村的创卫工作和全村的秸秆禁烧工作中,陈庄社区文明协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原西陈村的创卫和全村的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陈庄村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近来年多次受到上级政府部门表彰,2007年度被姜堰市人民政府授于 “小康建设先行村”,被开发区授于 “三个文明建设综合二等奖”、“清障供地先进单位”、“项目服务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8年度被0姜堰市委授于 “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开发区授于“三个文明建设综合一等奖”等光荣称号。 |
马厂村 |
姜堰经济开发区马厂村,地处328国道北侧,东与城北村交界,西与双寿村交界。2001年经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马厂村、后马村、三联村合并为新的马厂村,隶属姜堰开发区。村辖11个村民小组,原有住户611户,常住人口2239人,现已有240户拆迁至马厂小区及马厂自建区安置。全村土地被征用,并已为失地农民缴纳社保。全村全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村区域主干道全部水泥硬质化。村级各类组织健全,安装有路灯。社会秩序良好,有警务室、技防监控室。建有合格的农村卫生服务站、室外健身场、千册图书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通过路道修建、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的安装率达98%以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
双寿村 |
双寿村位于姜堰经济开发区北部,东起溱湖大道,西至宁靖盐高速公路,南临淮海西路,北靠新通扬运河,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1150户,共3850人。201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97元。先后获得姜堰经济开发区先进党支部、三个文明建设综合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
石黄村 |
石黄村基本情况简介 石黄村位于姜堰乡城结合部,与泰州市接壤,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是投资创业者的摇篮。 本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全村约有村民1500人,由于近几年开发区的拆、搬迁,大多数村民居住分散,先后安置在石家岱新区、马厂小区、陈庄小区、石黄小区,尚有部分村民未拆迁 |
陆庄村 |
陆庄村位于姜堰大道两侧,宁靖盐高速公路西侧,东至许陆河,西至经八路东侧,南与南石村交界,北与桥头镇三沙村接壤。全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864户,总人口3087人。全村已征用3265亩。自2003年拆迁以来,我村已拆迁安置774户,安置到马厂小区、许陆小区、石佳岱小区。现有十多家企业落户我村,我村主要产业为车辆运输、木器加工等产业。 |
城西村 |
城西村由北石、前许、后许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姜堰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328国道、姜堰大道、姜溱公路纵横村庄东西南北,东倚古老的黄村河,西有宁靖盐高速姜堰出口,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共有居民近800户,人口2240人,十五个村民小组,除了12~15四个村民小组外,其他各组的土地均被陆续征用。华东五金城、红星美佳利装饰城、美居家居广场、格朗灵空调、锦江商贸城等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先后落户本村,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通过拆迁安置,家家户户,住上了公寓或别墅,分别居住于石家岱小区、许陆小区、马厂小区、陈庄小区,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的安装率达90%以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城西村,地理位置优越,条件得天独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城西村的美好明天。 |
前马村 |
前马村位于开发区中心地段,东邻泰州市姜堰区政府,西邻扬州路、化肥厂,穿庄道路为“二横四纵”,二横为泰达路、马厂路,四纵为杭州路、南京路、溱湖大道、扬州路,交通非常便利,村庄共有五个组,全村人数约1126人,全村土地被征用,并已为失地农民缴纳社保。全村全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村区域主干道全部水泥硬质化。近年来,通过路道修建、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的安装率达98%以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
东查村 |
东查村住落于开发区西北角,全村744户,2377人分布于13个村民小组。地处国道328海姜大道段北侧,通扬运河横贯东西,水陆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生态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水乡风情、怡情宜居。我村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耕地3230亩,养殖水面580亩。经土地流转以承包的形式公开招标,筹建农村6个,渔业养殖户5名。耕地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小麦每年平均亩产值450公斤、水稻每年平均亩产值600公斤。隶属开发区以来,励精图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开发区带领下,努力寻求发展,为东查村谋求更为辉煌的明天。 |
果林场村 |
果林场村:位于上海路西侧。 |
西陆村 |
姜堰经济开发区 西陆村位于宁靖盐高速公路西侧,姜堰大道两侧,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多亩,村民户数387户,总人口约1400人左右,六个村民小组。现驻村企业有华东汽车城、罗曼罗兰家纺、鑫山加油站等。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开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村庄。同时开发区中小学坐落于我村。 |
西查村 |
西查村位于姜堰经济开发区的最西部,地处新通扬运河南、328国道北,由二个自然村庄合并组成,村民集中居住在新通扬河南侧,东至东查村,西至海陵区苏陈镇镇东村;村民小组10个,农户579户,人口2046人,劳动力1211人,党员89名,现任村干部5名,13年在职工资发放91195.5元。村集体供养老干部11名,发放退职工资26475.66元。耕地分布在新通扬河两侧北至红旗良种场;总耕地面积2583亩,养殖水面600亩,绿化面积620亩全部栽植了95911新品种意杨。2013年全年实现经济总产值385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068元,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左右;其中发包上交收入585674元,(主要有15份合同:6个农场、2个炕坊、5个渔塘、1个服装厂)。主要支出村民二次分配每年人均195元,合计40万元。在2002年就成立了一个姜堰市苏陈镇西查村蔬菜种植协会,带动农户数65户,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近1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西红柿、牛心菜、黄瓜、小汤菜等。2012年又成立了西查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土地面积720亩,全体村民总股份1970股。全部用于小农场小麦、水稻繁种。2013年又成立了西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全村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庄硬质化路道直通新、老328国道。全村实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五化目标,我村已通过了市级康居示范村的验收。2008年荣获“江苏省计生协会先进村”、“姜堰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开发区综合一等奖”等等。 |
军铺村 |
军铺村由原前军铺村、后军铺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姜堰经济开发区东南角,东邻三舍村,南边小冯甸村,西与原苏陈张家院村相隔,北与唐宁村相邻,军铺小区的新建,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的步伐。 全村共有居民近910户,人口3120人,二十个村民小组,1、3、4、5、7、8、14、15、16、19、20组土地已大部分征用(自留地除外),2、6、18组土地已征用部分。 近年来,广大村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95%以上,南洋电缆集团、博尔富集团、久诺杰集团等企业相继入驻我村,陈庄西路穿村而过,马宁河、经十路、经十二路的建设也相继完成,充分说明我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军铺村的美好明天。 |
三舍村 |
姜堰经济开发区三舍村,地处姜堰市西部,东临宁靖盐高速公路,南依通扬河,北靠姜堰大道。全村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共有1445人,417户。2011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达10779.88元,2012年,人均收入保持10%的增长,2013年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三舍村先后获得苏陈镇先进党支部、“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开发区先进党支部、“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姜堰市二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姜堰市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4年,三舍村在新的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创新改革,改变思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
小冯甸村 |
姜堰经济开发区小冯甸村,地处姜堰区与海陵区交界,全村共3170人,21个村民小组964户,耕地面积计3014亩,人均纯收入已达13000元。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村民,村里均为其办理了老龄补贴养老保险。全村无医保人员,也全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有病可医的后顾之忧。 村区域道路水泥硬质化,垃圾集中处理,实行全天保洁。村级各类组织健全,安装路灯200盏,立体音箱40只。社会秩序良好,警务室、技防监控室配备齐全,全村各进出路口及主要地段安装监控探头12只。农村卫生服务站,除了方便村民看病就医,对村民合作医疗报销也提供咨询和代办。农民大舞台、灯光球场、室外健身场、室内活动室,千册图书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村充满了活力,呈现出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优美的小冯甸村。 |
新南村 |
新南村基本情况 姜堰经济开发区新南村北至老通扬河,南至梁徐镇,西至果林场及梁徐镇油坊村,东至姜堰镇中干河。 328国道穿村而过,中干河依村而行。新南村于2002年由梁徐镇原通南村的斗塘组、张家组、庙家组和原新田村新田组共四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来,土地面积共1600亩(含住宅地),原通南村1080亩,新田村520亩,现有人口1085人。目前驻村企业26家。 村区域主干道全部水泥硬质化,村级各类组织健全,主要道路都已安装路灯。社会秩序良好,有警务室、农村卫生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近年来,通过道路修建、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电脑宽带安装率达98%以上,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需要实施长效管理。下一步,我村将加大对村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开展好“十星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管理上来,参与到维护环境上来,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
杏林村 |
杏林村是由原大家舍、宋灯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理条件优越,西与海陵区苏陈镇苏陈村及镇东村接壤,东与姜堰经济开发区唐宁村、东查村接壤,南与军铺村、北与西查村接壤,海姜大道、老328国道均穿村而过,系姜堰区的西大门。 杏林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869户,总人口3186人,党员80人,辖区土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个体私营企业近10家,壹号公馆项目和南洋电缆项目均落户我村。 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均已办理了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的安装率达90%。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08年度被开发区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等奖。 交通便捷的杏林是您投资兴业的好地方。 |
南石村 |
南石村由原护闸、南石、持久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姜堰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东邻黄村河,南依老通扬运河,西与原苏陈三舍村相隔,328国道穿村而过,石家岱小区的新建,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全村共有居民近779户,人口2671人,十六个村民小组,1、2、4、5、6、9、10、11组土地已大部分征用(自留地除外),3、7、8、15组地已征用部分,尚有耕地837.74亩。 近年来,广大村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90%以上。南石村地理位置优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南石村的美好明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