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泰州 >> 姜堰区 >> 白米镇 >> 新华村

新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村简介

  新华村地处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东是孔庄河,西是银穆河,南是蛙庄河,北是老通扬河,四面环水,总长度为9万平方公里,曙光大道贯穿我村,新华村由肖庄和新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00人,党员90名,现任干部10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1284111 225300 --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张沐社区

  张沐社区:位于白米镇西南5公里处。  

白米社区

  白米社区:位于白米镇政府所在地。  

振华社区

  振华社区:位于白米镇西侧。  

曹新村

  曹新村位于白米镇西首,南临328国道,北至新通扬运河,江海高速穿村而过,全村现有20个村民小组,人口1813人,总耕地面积1400多亩。  

马沟村

  马沟村位于白米镇中西部,新老通扬河之间,东临曹新村,西临杭家铺村,328国道和江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747户,常住人口2037人,耕地面积1834亩。全村党员54名,在职村干部7人,村民代表68人。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创建文明村和生态村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放松,奋力开拓求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村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泰州市新农村建设电气化示范村、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姜堰市小康建设先行村、姜堰市文明村,并连续多年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多管经营、园区建设、村镇建设、综合治理、经营管理、计划生育、科技文化、合作医疗、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及镇级文明村的光荣称号。村民集中安置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综合服务大楼集警务室、医疗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电教中心、文艺大舞台等于一体,健身设施齐全,群众办事方便,业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吴堡村

  吴堡村地处白米集镇西北隅,南临白米村,东依纪林村,西仿曹新村,北到东西运河,邻村路道穿村而过,环村路道绕村而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598户,1706人。社会面积2222亩,全村党员63人,在职干部8人,村民代表49人,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3%。村党委从2007年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全会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市级文明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昌桥村

  昌桥村位于白米镇南部,东与南通市海安县接壤,南与姜堰区大伦镇交界,年平均温度14——15摄氏度,无霜期为260天左右,阳光充足,风调雨顺,很适宜三麦、油菜、水稻、棉花、玉米、黄豆、山芋、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名,团结协作,共同建设美好昌桥!  

孙舍村

  孙舍村位于白米镇于大伦镇交界处,东临东部干线,北临沐南路,公交8路可到达,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全村共2600余人,年均人收入1.5万元,被镇党委评为“优秀拥军村”、”文明村“等称号。年平均温度14——15摄氏度,无霜期为260天左右,阳光充足,风调雨顺,很适宜三麦、油菜、水稻、棉花、玉米、黄豆、山芋、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名,团结协作,共同建设美好孙舍!  

拜官村

白米村

  白米村位于集镇中心,全村共有43个村民小组,1713户,5963人,耕地5320亩,在职村组干部14人,党员163人,村民代表151人。2013年实现三业总值,20.3156亿元,人均纯收入172780元 。具体情况如下:   一、建立组织,重视创建   我村成立了以村党委支书为组长,其他村干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督查创建工作,确立了创建泰州市小康示范村的指导思想,加快全村经济建设和全民实现小康的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创建工作年度计划,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创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二、采取措施,强化创建   对照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各项指标,我们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共识,先后召开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和布置,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认清创建小康示范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各项细节,注重薄弱环节。通过全村干群不懈努力,达到了如下指标:   1、经济发展好。千方百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壮大村级经济,才能推动全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才能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到目前为止,实现发包上交收入42.39万元,投资收益41.39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合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7.04万元;注重劳动结构调整,增强专业技能培训,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结构由单一的一产向二、三产的跳跃。目前村劳动力总数3714人,其中一产从业劳动人数为158人,二、三产从业劳动力人数为3556人,非农劳动比重为94.5%;高效农业发展势头逐年加快。目前,耕地面积5320亩,可养殖水面240亩,高效种植面积2479亩,高效养殖水面180亩,高效种养面积占总面积比重为46.6%。   2、农民生活好。历年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全村农民基本达小康村的要求。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绩为17280元,农村贫困户仅剩32户,占总农户1713户的1.9%。自来水安装已覆盖全村,已安装自来水1695户占全村的1713户的98.9%;农民住房指标也已达小康村的要求,全村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总面积254023.8平方米,人均42.6平方米。   3、公共服务好。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软环节的改善,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各项有保障。目前,我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5682人,占人口总数的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口总数为2886人,续保缴费的有2878人,续保缴率为99.5%;计划生育方面完全响应国家号召,按国策办事,今年新出生30人,其中有生育指标的为30人,计生率为100%;广电网络覆盖全村,已安装有线电视1628户占95%。   4、乡风文明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效。其中文明与治安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我们一如既往的开展“十星文明户”的评比,经过公开评比、推选最后产生十星文明1650户,占总户数的96.3%;在治安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骄人的,村两委会、综治办联合镇派出所、综治办等多家部门单位齐力出击,注重预防,严惩不贷。被姜堰区评为“五星级村”,老百姓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两项指标均符合小康村的标准。   5、居住环境好。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环境整治迅速有力,长效管护机制健全。目前,全村范围内集中居住点通往市镇公路和村内集中居住点之间道路有19条,已建水泥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全部覆盖,达100%的验收标准;全村43个村民小组均将垃圾集中转运到制定处理场所,集中收集率为100%;村内河道数12条,池塘53个,达清洁标准的共63条,清洁率为96.9%;全村改厕1672户占97%;全村注重绿色环境保护治理,成片造林的面积为889.9亩,农田林网折合519.9亩,四旁植树折合319.2亩,合计林地折合1729亩,占村域土地面积5320亩的32.5%。   6、民主管理好。村委会充分发挥其自治功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目前,规范公开内容全面,规范公开程序合法,规范公开形式透明,并且规范公开的频率合适。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中,配置先进,职能齐全,管理到位。其中村民文体活动场(健身场篮球场、舞蹈广场)更是达3160平方米。在历年的村级班子群众满意率调查中,均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三、确定目标,巩固创建。   建设小康示范村是一项长期性的运动,是我们所有白米人的共同愿望,不会因为这次达标就停下白米人继续前进的脚步,我们要把创建小康示范村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当成一种理想来完成。未来,我们将完成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彻底转变,努力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农民医疗保险有保障,农民居住环境大变样。  

大安村

  大安村地处白米镇西南角,与大伦、梁徐、姜堰接壤。有原来的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600亩,17个村民小组,778户,农业人口2293人。2013年在村庄环境整治、群众文化社会稳定工作中被品为“先进村”,在四会工作中被品为“先进单位”,在2013年整体工作获“综合三等”奖。大安村村委会班组共7名工作人员。大家团结合作,分工不分家。把大安村建设为团结、和谐的村。  

孔庄村

  孔庄村位于白米镇西南边,东与甸河村接壤,南邻蛙庄村,西与新华村交界,北至老通扬河。现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2户,农业人口2438人,耕地面积2764亩。有0党员65名分为4个党小组,村干部8名,支部村委会成员交叉兼职。    本村交通便利呈双日子型,硬质水泥路面全到位,解决了村民交通难的问题。村综合服务中心大楼落于适中地段,设有医务室、警务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及文艺大舞台,健身场所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效率,提升孔庄整体形象。   

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白米镇西部,西与姜堰镇接壤,北与新华村一河之隔,东靠运粮河,南接大安村,白和路穿村而过直达姜堰市区,土地面积2880.98亩,河流水面400多亩,粮食产量丰富。户籍人口2776人,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945户,党员85人,村民人均收入12142元。村两委成员共8人,团结协作,为和平村的发展共同努力!   

蛙庄村

  蛙庄村位于江淮古镇白米镇境内,辖区15个村民小组,726户,总人口2182人,常住人口2439人,其中劳动力人数1182人。   

新华村

  新华村地处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东是孔庄河,西是银穆河,南是蛙庄河,北是老通扬河,四面环水,总长度为9万平方公里,曙光大道贯穿我村,新华村由肖庄和新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00人,党员90名,现任干部10人。   

杭家铺村

  杭家铺村,东距白米镇区3.6公里,西邻姜堰镇,南接曙光工业园区,328国道、姜洪公路、老通扬运河穿境而过。全村地域面积1.7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5个村民小组, 632户,实有人口2211人,私房出租户69户,企业7家,特种行业7家,个体工商户100多家。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632户农户,常住人口2211人,全村社会面积2600亩,耕地面积1856亩.   近年来,我村全面加强了村综治办、警务室、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做到了综治办、治保会、警务室、调委会一体化运作,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一体化安排,健全了辅警人员、治安中心户长、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全面推进十户警铃、红外线报警、平安E家等技防入户工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了无-活动、无-人员、无越级-、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五星级”村创建活动。社区民警丁昌华被江苏省公安厅表彰为“社区民警能手”,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到我村进行为期6天的“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提出了“五个始终坚持”的工作要求,对我村的综治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寄予了新的期望。   为深化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我们从实际出发,以发展党内民主、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深入开展党务公开示范点创建活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民主落实在基层,将和谐构建在基层,较好地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我村先后被评为姜堰市首批“五星级”村,丁昌华警务室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一级警务室”、“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野沐村

  野沐村位于白米镇西南,南于大伦接壤,西与姜堰相邻,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村域面积2136亩,其中耕地面积1824亩,内外河水面98面,精养鱼塘13亩,绿化面积690亩,土地,水面,劳动力第资源有着潜在优势,全村共有10个小组,622户,总人口1820人,私营业17家,个体工商61户。   

纪林村

  纪林村位于白米镇东北角,东邻海安县,北接娄庄镇,江海高速穿境而过,新通扬运河横贯东西,全村总人口1946人,共有2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77亩,党员68人。    近年来,纪林村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十大工程”建设,以“强村工程”为总抓手,以“发展、稳定、民生”为总目标,以“惠民利民”为落脚点,团结拼搏,务实奋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入了一个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相继荣获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泰州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姜堰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泰州市文明村”、“姜堰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碱场村

  碱场村地处白米镇西北部,北面是新通扬运河,与娄庄镇交界,西边与姜堰镇朱云村相邻,东连马沟村,南与杭家铺接壤,姜洪公路贯穿南北,启扬高速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村12个村民小组,农户526户,总人口2026人,党员34人,耕地面积1997亩,村经济总产值32749、5万元,人均纯收入14367、19元。   

甸河村

  甸河村由原甸河村、金星和甸江重新组合而成,区域面积2873亩,人口共有1958人,甸河村为现行政村,产业以农业为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牢固树立“创一流、干精品”的发展意识,始终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外界形象,服务经济发展、惠及一方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建设,狠抓管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华村特产大全




新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