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白山市 >> 长白县 >> 新房子镇

新房子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房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房子镇简介

  自然资源:
  新房子镇域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森林、水利、硅藻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1)林地资源
  新房子镇现有林业用地4454公顷,其中天然林2719公顷,人工林1101公顷,森林覆盖率63。2%。
  (2)水资源
  新房子镇域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共5条河流,其中,八道沟河与七道沟河是镇内最大河流,八道沟河发源于望天鹅附近,水资源丰富,流经十车道镇、十三道沟乡、宝泉山镇、新房子镇及八道沟镇五个乡镇,于八道沟镇汇入鸭绿江。七道沟河是长白县与临江市的分界河,发源于望天鹅附近,流经新房子、八道沟两个镇,于七道沟注入鸭绿江,流域呈带形。同时,位于新房子镇水库村有一水库控制面积为0。5平方公里,总库容10万立方,兴利库容2万立方。
  (3)山珍、药材、野生动物资源
  新房子镇有着丰富山珍、中药材、土特产品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产品有冬蘑菇、木耳、薇菜、蕨菜、剌嫩芽、山芹菜、人参、野生五味子、细辛、天麻、龙胆草、红鳟鱼、花羔红点鲑鱼等山珍中药材及土特产品,同时我镇拥有狍子、野猪、山鸡等野生动物,目前狍子已被驯化繁育,该厂地在佳在水村,现已有狍子20头,野猪一头,现已被新房子林场驯化繁育。.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5平方公里 220623105 134300 0439 查看 新房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房子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房子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白镇

  长白镇位于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地理座标为东经128度11分21秒,北纬41度24分32秒。东西北与马鹿沟镇接壤,南临鸭绿江,与朝鲜国两江道惠山市隔江相望,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5.2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公顷。平均气温3.1摄氏度,最高气温32.2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36.4摄氏度,年降水量518.5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649.5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29天左右。   (二)历史沿革   1947年将城镇八大村改为四个村。即:民主村、白山村、解放村、绿江村。   1949年10月,长白区公所改为第一区(城厢区)人民政府。   1951年11月,增设长白镇公所,第一区迁至马鹿沟村。   1954年3月,长白镇公所改为城关区人民政府。   1955年7-9月,撤区建乡,城关区改为长白镇人民委员会。设镇长1人,副镇长2人。   1958年11月-。农村由互助组变为高级社,将解放村三个初级社合并为红塔高级社,民主村四个初级社合并为星光高级社,绿江村五个初级社合并为绿江高级社,白山村勤俭社合并到民主村星光社。从此,白山村被撤销,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取消乡镇人民委员会政权,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长白镇成立红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除镇内三个高级社外,管理半截沟以上20个管理区。公社设社长1人,副社长2人。   1965年3月,批判了""一大二公"",撤销了原来的红旗人民公社,划出了半截沟公社、马鹿沟公社、龙岗公社,成立长白镇人民政府。设镇长1人,副镇长1人。   1966年5月,""0""初期,仍以人民公社为工作机构。   1970年2月经县革委会批准,成立长白镇革命委员会,设书记兼主任1名,副书记兼副主任3名。   1981年撤销革委会,改为长白镇人民政府。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镇长1名,副镇长2名。   (三)行政区划:长白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是长白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内辖有解放、民主、绿江三个行政村,绿江、塔山、长松、民主四个居民委员会,于1999年被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确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八道沟镇

  八道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南部,位于鸭绿江上游,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两江道金亨稷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39.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657公顷,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5.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2.5℃,有效积温2502℃,无霜期130天左右。   历史沿革   1949年11月成立长白县人民政府,县办设四个区,八道沟镇是第四区,1954年10月23日经省政府批准,八道沟镇改为村级镇,1960年1月改为八道沟镇公社,1983年改为八道沟镇下设村屯,2001年8月原十一道乡合并到八道沟镇。   行政区划:   八道沟镇行政区划图,辖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其中包括金厂村、南川村、十一道沟村、小蛤蟆川村、蛤蟆川村、农牧场屯、九道沟村、葫芦套村、东兴村、西兴村、新兴村、北兴村、马安山村、马安山东岗屯、西大坡村、西大坡北岗屯、不达远村、不达远屯、胜利村、油房沟屯、大坪地屯、石灰窑屯、排卧子屯、新开沟村、新开沟后沃子屯、新开沟东岗屯、鹿场屯、老爷庙岗屯,于1999年被省体改委确定为""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人口民族   镇内居住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全镇总人口数10230人,其中农业人口5724人,非农业人口4506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7%左右。   自然资源   八道沟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0%,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猪、马鹿、麝、熊、林蛙等50多种,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山参、天麻、五味籽、苍术、柴胡等1000多种。.  

十四道沟镇

  十四道沟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东经127°54`-127°55’,北纬41°26’--41°40,。东与金华乡毗邻,西与十三道沟乡相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北与抚松县接壤,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镇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十四道沟镇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为望天鹅主峰,海拔2051.4米,属喀斯特火山岩地区。      该镇属亚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质普遍属第四纪冲积层,一种是由长白山小植物落叶腐烂层所覆盖的种植土壤层,厚度0.5 -1.2米左右,中层为河卵石,厚度为7--15米左右,下层为岩石层;另一种是亚粘土和草粘土层,厚度为2.5--8米左右,再往下为岩石层。     年平均气温为零上2.13℃,年积温为2500°C,无霜期为120天左右。十四道沟镇历年来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622.35毫米,最大降水量为82.4毫米。     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十八户人家在此地开发散居。公元1909年设府办公,同年4月25日,命名十四道沟为已恭社。公元1916年7月,由县知事马洪亮将十四道沟设为第四警区。公元1931年,全县组成了8个联合村,十四道沟村为中心村,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以后,伪县长杜喜岳勾结官吏和地方土豪劣绅成立了长白县治安维持会,十四道沟设分会。1919年,在农会的基础上,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副区长成立区人民政府。1908年成立十四道沟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十四道沟乡,1984年又改为十四道沟镇至今。镇政府驻地为十四道沟村。     全镇总人口为6083人,其中镇区人口2102人。耕地面积为588公顷,辖6个行政村,有干沟子村、十五道沟村、四道沟村、鸡冠砬子村、冷沟子村、安乐村和一个自然屯山南里屯。住有汉族、朝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该镇林地面积为4140公顷,其中天然林2300公顷,人工林1790公顷,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人参业仍是本镇的支柱产业。     十四道沟镇是沈长线上的必经之地。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低差异悬殊,踏足境内,美景秀色,比比皆是,令人赏心悦目,素有""天然旅游公园""和""绿色立体宝库""之美称。.  

马鹿沟镇

  一、地理气候   马鹿沟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锋南麓,鸭绿江最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27°56′30″-128°17′34″,北纬41°58′03″-41°21′37″,东南两面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北与抚松县漫江镇接壤,西与我县金华乡毗邻。   马鹿沟镇地势,北高南低,逐渐倾斜,最高处红头山,海拔2012米,最低处马鹿沟村812米。该镇为火山地貌区域,其地貌具体划分为:小白山、龙岗地带为阶状溶岩地;横山地带为平缓波状溶岩地。该镇属亚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暖,四季分明,冬季最低气温为零下28.5℃左右,夏季最高温度28.8℃左右,有效积温1800—2300℃,年平均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90—125天。   二、历史沿革   马鹿沟镇,驻地马鹿沟村,马鹿沟镇沟壑中马鹿成群,故得名,1955年成立马鹿沟朝鲜族自治乡,1964年成立马鹿沟人民公社,1983年8月又改为马鹿沟乡,1992年11月21日改为马鹿沟镇,2001年原龙岗乡并入马鹿沟镇,在全县九个乡镇中是地域面积最大,行政村最多,边境线最长的镇。   三、行政区划   马鹿沟镇总幅员面积94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7.5%,行政区域辖有二十一道沟村、二十道沟村、大梨树村、果园村、十九道沟村、马鹿沟村、沿江村、南尖头村、万宝岗村、十八道沟村、河口村、梨树沟村、农场村、二道沟村、龙岗村、龙泉镇村、太阳村、下二道岗村18个行政村和两江、朝阳、下尖头、东岗、东升五个自然村。住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全镇总户数3,639户,人口12,444人,其中农业户2,670户,农业人口8,132人。.  

宝泉山镇

  宝泉山镇地处长白县中西部沿岗一带,距县城所在地-长白镇123公里。本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27°19′02″-127°40′12″,北纬40°37′32″-41°29′16″。总面积为309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098.1公尺,最低海拔546公尺,绝对高差522.1公尺。本镇地处长白县腹地绿色高原,地域十分辽阔,东与十三道沟乡为界,西靠八道沟镇,南与十二道沟乡毗邻,北与新房子镇接壤。   本镇地处高寒沿岗,气候冷凉,全年最高温度29℃,最低温度-30.7℃,年有效积温在2200--2300℃,无霜期仅为110天左右,年降水量700毫米。   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9.81%,物产富饶,既是绿色立体宝库,又是关东三宝之一人参的主要产地。公路交通十分方便,白长公路穿越境内80余华里,全镇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都能通汽车。   宝泉山镇成立于1971年,由十二道沟乡、八道沟镇和新房子镇割出部分村屯组建而成。目前管辖11个行政村、1个自然屯和1个街道。驻有2个国营参场,1个国营林场和1个水电站。     镇内设有中学1所,教师21人,中学在校生150人,小学10所,小学教师53人,小学在校生251人。各种文卫服务站所机构健全,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所1所,药品经销户1个,有从业人员22人。文化站1所,有工作人员8人。     宝泉山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乡镇,截止2002年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473万元,财政收入完成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25元。   目前,全镇形成了以人参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农业生产为辅的全方位、立体开发的多种经营生产模式。并以林地经济综合开发为目标,全盘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新房子镇

  自然资源:   新房子镇域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森林、水利、硅藻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1)林地资源   新房子镇现有林业用地4454公顷,其中天然林2719公顷,人工林1101公顷,森林覆盖率63。2%。   (2)水资源   新房子镇域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共5条河流,其中,八道沟河与七道沟河是镇内最大河流,八道沟河发源于望天鹅附近,水资源丰富,流经十车道镇、十三道沟乡、宝泉山镇、新房子镇及八道沟镇五个乡镇,于八道沟镇汇入鸭绿江。七道沟河是长白县与临江市的分界河,发源于望天鹅附近,流经新房子、八道沟两个镇,于七道沟注入鸭绿江,流域呈带形。同时,位于新房子镇水库村有一水库控制面积为0。5平方公里,总库容10万立方,兴利库容2万立方。   (3)山珍、药材、野生动物资源   新房子镇有着丰富山珍、中药材、土特产品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产品有冬蘑菇、木耳、薇菜、蕨菜、剌嫩芽、山芹菜、人参、野生五味子、细辛、天麻、龙胆草、红鳟鱼、花羔红点鲑鱼等山珍中药材及土特产品,同时我镇拥有狍子、野猪、山鸡等野生动物,目前狍子已被驯化繁育,该厂地在佳在水村,现已有狍子20头,野猪一头,现已被新房子林场驯化繁育。.  

金华乡

  金华乡位于长白县城西侧,乡政府驻地金华村,距长白县城30公里,边境线长22.5公里,地域位于北纬41°22′30″至41°31′42″;东经128°8′至于128°12′15″。东与马鹿沟镇接壤,西与十四道沟镇毗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金华乡地处长白山南麓延伸地带,地势高,起伏大,全乡最高处为大砬子,海拔1157米,最低处为十六道沟河口处,海拔617米,沟多,泉多,平地少,植被覆盖面积大,是本乡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金华乡气候属亚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零下36°C,夏季最高气温30°C,年降水量640毫米,全年无霜期100天至120天左右。   金华乡,驻地金华村,1961年成立半截沟公社,1983年3月又改为半截沟乡,1992年11月改为金华乡。   金华乡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南北对角线长22公里,东西宽5公里。行政区域辖有金华村、十六道沟村、十七道沟村、九谷村、梨田村、三浦村6个行政村和致富屯1个自然屯。   全乡总人口2002年末4138人,总户数891户,其中农业户589户,3098人。民族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锡伯族构成,朝鲜族人口为573人。   我乡森林面积6803公顷,森林覆盖率80。7%,树种主要有乔木和灌木两大类,主要经济树种以樟子松、红松、冷杉、黄菠萝、曲柳等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硅澡土、磷矿石、石灰石等。超过10公里小流域2个,属冷水资源,十六道沟河流域长12公里,建有一座乡办电站,年平均发电量180万度。十七道沟流域长15公里。沙场资源丰富,有十六道沟沙场和梨田沙场两个大沙场,全县建筑用沙50%左右出于本乡。   我乡共有耕地面积7164亩,其中旱田6597亩;水田567亩,以砂壤地、白浆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土豆、蔬菜瓜果;其中辣椒为我乡特色作物,在全县知名度很高。人参是我乡的特产,全乡共有2个参场,年产水参30万斤左右,同时拥有2个人参加工厂,年加工水参50万斤左右。.  

十二道沟乡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二道沟镇位于县西南部,94公里处,东与十四道沟镇、西与八道沟镇、北与宝泉山镇接壤,十三道沟村与朝鲜民主共和国金贞淑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0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6231公顷,平均气温3.8—4.3℃,全镇总人口8900人,其中农村人口5047人,辖10个行政村、一个自然屯和一个国营参场、二个镇办参场(参振村、西岗)、一个国营林场、一个电厂、两个电站,其中少数民族2120人,占总人口的23.8%,是长白县少数民族集聚镇之一。   十二道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镇内有丰富的林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利资源。气候湿润温暖,盛产优质大米,素有""长白小江南""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十二道沟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力导,以强乡富民为己任,求真务实,勇于开拓,不断推出改革新措施,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使全镇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全镇已经建立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人参、草莓、五味子、红松、苹果梨、中药材、林下开发等基地,特别是外南岔河流域林下生态综合开发基地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生态经济开发区,现已形成树果药齐栽,畜禽鱼蛙共养的立体开发模式。我们还在北京大兴区建立了苗木基地,并以此作为对外联系的窗口,不断地拓展我镇发展的空间。   十二道沟镇不断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源、交通、通讯、信息市场、服务等设施配套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方兴未艾。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品种繁多、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遍布全镇。   十二道沟镇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景观特别,有外南岔河流域的自然风景区,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与中国隔江相望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异国风情也可以尽收眼底。   天时地利,政通人和,十二道沟镇党委、政府热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这里合作开发,共求繁荣发展。.  


新房子镇特产大全




新房子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