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垛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兴泰镇,由原沙南村、沙垛村、沙北村合并而成,是姜堰市兴泰镇北大门,北临兴化市戴南镇。
全村总面积5480亩,其中耕地面积3856亩。分21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968户,人口3126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6879元。该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并与2005年成立了以养猪大户朱-为会长的兴泰镇沙垛村畜禽合作社,现有会员26户,年出栏生猪五千多头。该村2008年被省、市列为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区,去年已投资300多万元对境内路桥涵闸进行了改造,仍然继续投资,目前该村水陆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1284114 | 225300 | -- | 查看 沙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振兴社区 |
振兴社区:位于姜堰区以北25公里处。 |
苏庄村 |
苏庄村位于兴泰镇西部,兴边公路从村域穿过,总面积耕地3000亩,辖区13个村民小组,432户,总人口1682人,水面资源405亩,农副业总产值1050万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1452.17元,转移输出劳动力800人。 |
西陈庄村 |
神奇凤地——西陈庄村 西陈庄村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西北部,东经120.1度,北纬32.5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东邻甸址村、沙垛村,南与三里泽村交界,西、北与苏庄村接壤,距国家5A级湿地公园仅有6公里,与不锈钢强镇兴化市戴南镇、东台市溱东镇不过10分钟左右车程。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共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6户,总人口1451人,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 西陈庄村主村庄形似凤凰,故有“凤地”之说。村庄四面环水,河水清澈,环境整洁优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是历代村民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 土城之西的古村落 传说在北宋末年,金人大举南犯,钦徽二宗被俘,驸马携带大量金银财宝逃难至今三里泽村东筑城建立“刁家庄”小王朝,意图抗金,史称“刁岱王”。不料众多的财富令其邻邦沙垛国土王馋涎欲滴,为防其偷袭,刁大王又在城北高家尖(现属甸址村)筑一土城作为拒敌前沿阵地(现这一河沟仍名为土城港),后双方终在现西陈庄村与沙垛村交界处的官丁沟发生一场恶战,场面惨烈,不少人战死疆场。西陈庄村2009年河道清淤时在官丁沟曾发现大量人体尸骨,似乎能对这一传说作点佐证。西陈庄村因在土城西,遂被命名为西城庄,后逐渐演变为西陈庄。 另一传说是元末明初义军领袖张士诚,在苏州平江城被明军层层围困。因张士诚平时体恤百姓,爱护将士,古广大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抵抗,明军久攻不下。最终因城中弹尽粮绝,城陷。朱元璋迁怒于百姓,强令将城中百姓流放。其中一对陈姓兄弟辗转流落到本地,老大居于现戴南镇,0居于现兴泰镇分别开荒种地,休养生息。因老大居东、0居西,世人将兄弟俩居住地分别命名为东陈庄、西陈庄。后因0香火逐渐不继,不得已接纳李姓人家入住,而李姓却人丁日渐兴旺。故现西陈庄李姓居多,陈姓较少。 规划严谨的古村庄 西陈庄历史悠久,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村庄规划,巷道分七纵二横,互联互通,整齐划一,路面以小青砖立铺,路面平整,排水顺畅。村庄规划注重安全、讲求实用。为防范强盗抢劫及外寇入侵,在村庄四周开挖护庄河,原则上夜里一律不让外人进庄,即使是白天来人也必须由受访者禀报庄主经批准后,由庄主指定专人摆渡接进庄。为便于灭火时取水,船舶避风停靠,西陈庄村的先民在庄南开挖了“南五沟”,庄北开挖了“北三沟”共八条河沟,史称“太平沟”。至今村里还保存有四台清末时期的灭火工具——“水龙”,射程可达二十多米,八十年代前它们仍是消防的主力军。为祈求平安幸福,先人还在庄内修建了“五庙一山”。分别是财神庙、龙王庙、张大仙庙、真武庙、东大庙(即福慧庵)及土地山(土地庙)。其中以福慧庵规模最为宏大,位于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当年日寇逼近时被-部队拆除,用于构筑工事。由于西陈庄村以李姓居多,村中还建有气势恢弘的李氏宗祠,占地面积近两千平方米。该宗祠由李氏祖姑奶奶——红姑奶奶出资兴建(距今已历经二十五代人),并捐献其名下所有田产三十亩给祠堂,作为运营经费。每年清明节但凡李氏家族男丁,不论辈分高低,也不论年龄长幼均可到祠堂吃“家会酒”。一方面祭奠先人,一方面联络家族成员的感情,增进团结。家族男丁中有结婚、生子、求学、外出经商、职务升迁等重大活动,均到该祠堂祭拜先人,感谢先辈的养育子恩,祈求庇佑。李氏宗祠保存的族谱足有一人多高,文革中被“造反派”付之一炬。至解放初期,庄内还保留有私塾六处、茶馆二处、包子店一处、烧饼店一处、烧腊店一处、鱼行一处、酒糟坊一处、舂米行两处、中西诊所各一处、成衣坊四处,船舶交易行一处,对外出行以“撑帮”为主。 规模盛大的古庙会 从前由于医药水平不发达,群众有病常寄希望于神灵。庄民在村庄东南角修建了土地神庙,群众有病都要上山去求神,可有一年求神却不得灵,原来那年土地神被人偷走。据说那年庄中不太平,庄头发动全庄人外出寻找,碰巧庄中有佃户到兴化取渣,发现该尊土地神,于是将土地神悄悄请回。进庄后庄人用大轿把土地神在全庄“迎”了一圈,以示庆贺,因那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故以后每年这个日子举行庙会隆重纪念一下。该土地神被定名为“福德正神”,农历二月初二被定为“福德正神生日”,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二月二庙会庆祝“福德正神”生日,届时将土地神全庄“迎”一圈。由仪仗队开道,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花船队、花灯队、吹打队、高跷队以及善男信女紧随其后,锣鼓喧天,场面蔚为壮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在家门口都以斗香、茶食供奉,以鞭炮相迎。每年这时都邀请戏班子来村唱几天戏,乞求土地神保佑村庄太平,粮食丰收。该习俗一直延续至解放初期。至八、九十年代,伴随会船的兴起又重新举办,规模日盛。不过其举办意义,在村党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已发生质的变化,“二月二”已成为宣传党的各类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倡导社会主义婚育新风的文化阵地,成为各类商品交易的新型平台,成为具有我村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达人——益三爹 西陈庄人,历来注重教育,自古人才辈出。在清朝末期有一私塾先生,人称益三爹,他教学有方,桃李芬芳。早期学生中有人官至户部钱粮主事时,以隆重仪式回乡谢师,为益三爹挣足了面子,后期学生中曾有人担任民国时东台县县长。益三爹不仅文才出众、资财丰厚而且为人仗义,深得四乡八邻敬重,被推举为四十八庄董事。相传西陈庄曾有一牧童划船至现溱湖风景区湖南村割牛草,牧童天热难耐,顺手扯一水瓜解渴,被当地村民发现,强行将小船拉上岸,予以扣留。牧童无赖回家向主人禀报,在主人的授意下在益三爹家附近哭泣,老先生遂问缘由,牧童如实告知。老先生安抚牧童,欣然提笔写一便条给湖南村庄头。-曰:“牧童口渴,喝水不止渴,扯瓜止渴”,最后署上大名。牧童拿着此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湖南村庄头,果然奏效。牧童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庄头亲自率人敲锣打鼓鸣鞭炮将牧童及船送回,并上门向益三爹致歉。还有一说,当年庄人到东台取渣,被当地人扣留,当地人听说是县长的先生——益三爹的族人,立即放行并致歉,以后但凡提到西陈庄李姓村民到此取渣,一律予以方便。另有一说,其时会船盛行,西陈庄会船与小甸址会船为争得东垛址(两庄共同的祖坟地)优先祭祀权,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小甸址庄头高老太爷得知此事甚为震怒,狠狠训斥高氏会船手,下令将会船篙子全部砸毁,并亲自登门向益三爹致歉。此类故事林林总总口口相传至今,成为村中老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每每谈及时老人们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些许自豪。 活力四射的新村庄 解放后西陈庄村的发展步伐有所加快,这得益于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党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如今的近70人(含流动党员),目前组织关系在西陈庄村党支部的有48人。村级组织经历了由初级社到高级社到生产大队再到村民委员会的历史变迁。八十年代前的西陈庄,交通条件还比较落后,信息闭塞,村民生活还较为贫困。穷则思变,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大力发展村级工业经济。先后创办了塑料厂、浇铸厂、糖料厂和粮食加工厂、 炒货厂,工人是由当时各生产小队抽掉组成,工资由生产小队按各自平均工分发放。村办工业经济的兴起,开阔了村民的眼界,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土地一轮承包后,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搞起了粮食贩运,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粮食交易村。经过优化整合,近年形成几家规模较大粮食交易合作社,年交易额超亿元,带动了上百户农民率先迈入了更高层次的小康。随着工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大批青年人离开了土地,农业劳动人口,年龄明显偏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西陈庄村两委顺应形势,借助兴泰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立,流转土地800多亩,及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高效农业。发展了设施蔬菜种植、香菇种植、葡萄种植、肉鸽养殖、水蛭养殖、湖羊养殖、河蟹养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12年,西陈庄村率先在全市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的试点工作,同年率先完成土地的整村流转工作,并顺利发包。为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推进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为农业机械、农业新技术推广提供新的强有力的载体。 通过流转土地,提供服务,村集体纯收入也成倍增长。有了集体资金的保证,在村民的支持下,在上级各项配套资金的扶持下,村里努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改善民生,先后完成巷道浇筑、村庄亮化、村庄绿化、河坡整治、公厕建设(消灭露天粪坑),垃圾池建设,环村公路建设、河道清淤等基础性工程。建立村庄成效管护制度,成立专职保洁员队伍、绿化管护队伍、垃圾收集清运队伍对村庄进行管理。村庄环境焕然一新,2012年顺利通过省“二星级”康居示范村验收。先后获得:姜堰市文明村、姜堰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姜堰市生态村、姜堰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姜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姜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双创”先进村、泰州市卫生村、泰州市生态村、泰州市文明村、泰州市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泰州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诸多光荣称号。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西陈庄村两委将会以-精神为指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团结拼搏,锐意进取,转变思想,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相信古老的西陈庄村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
甸址村 |
甸址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兴泰镇的中部,为政府集镇所在地,东与薛何、尤庄两村接壤,南邻孙楼、三里泽两村,西与沙垛、西陈庄两村毗邻,北与兴化市戴南镇交接.全村总耕地面积5703亩,水面资源420亩。目前,甸址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农业、三产、振华建材公司。.近年来,甸址村投资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近百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很好改观,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甸址村也因此荣获多项表彰,先后被评为“姜堰市文明村”、“泰州市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普文明村”、“双引工作先进村”、“村民自治模范村”、“民主法制示范村”、“敬老先进村”、“社会治安安全社区”。 |
沙垛村 |
沙垛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兴泰镇,由原沙南村、沙垛村、沙北村合并而成,是姜堰市兴泰镇北大门,北临兴化市戴南镇。 全村总面积5480亩,其中耕地面积3856亩。分21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968户,人口3126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6879元。该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并与2005年成立了以养猪大户朱-为会长的兴泰镇沙垛村畜禽合作社,现有会员26户,年出栏生猪五千多头。该村2008年被省、市列为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区,去年已投资300多万元对境内路桥涵闸进行了改造,仍然继续投资,目前该村水陆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
三里泽村 |
三里泽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兴泰镇西首,南邻俞垛龙沟,西与兴化边城相连,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1216户,常住人口4094人,耕地面积5505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23人,镇高效农业园区落户在我村。2008年实现三产总值1877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元,近年来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干部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协调发展,先后荣获村民自治模范村、金融生态市信用村、科普文明村等称号。 |
孙楼村 |
孙楼村自2001年4月由原来四个行政村合并以来,成立党总支下辖33个村民小组,1258户,4205人,区域总面积7562亩,其中耕地面积4983亩,水面面积1454亩。 孙楼村地处兴泰镇南段,南接溱潼古镇,西邻俞垛镇,宁靖盐高速公路,兴溱公路贯穿其境,且宁靖盐高速公路服务区居于其中,行政村合并以来,孙楼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的发展,村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特别在2008年度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综合一等奖,逐步形成了以铸造、大米加工为产业链的工商运服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势头,至2008年底社会总值达亿元,人均纯收入7500元,确保2009年底达小康。 |
薛何村 |
薛何村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兴泰镇的东大门,东与东台溱东镇接壤,北与兴化戴南镇交界,全村21个村民小组,840户,3136人,区域总面积3896亩,其中耕地面积2816亩,水面面积1080亩。 薛何村自2001年由原来的薛庄、何庄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229省道,泰东大河穿境而过。薛何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艰苦创业,2008年对村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再掀富民创业新热潮。08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形成以立得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和华劲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猪养殖基地以及苏珍断蟹养殖基地。2008年对村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全村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向着“生产发展、生态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迈进。 |
尤庄村 |
尤庄村地处姜堰市东南部,四面环水,村庄优美,和溱潼古镇隔河相望,村域面积3.08公亩,总人口1930人,12个村民小组,在村两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全村已发展成为有大小车床和压力车床等大小机械900多台(套)。近千人从事车床加工,年产值超过亿元。尤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车床加工专业村”。 村庄村容整洁,民风纯朴。全村新建别墅36幢,村民经济实用房24户。随着村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车床加工产业依次向车床集中区集结,人口居住区和车床集中区逐渐分开,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庄内河道宛转弯曲,柳树依依,小河流水,人物风流,颇有现代人文气息。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387元,新增电脑用户102户,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大楼和社区卫生室。村民安居乐业,全村各业兴旺。2008年尤庄村已步入泰州市康居示范村行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