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8000 代码:220702 区号:0438
宁江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东西宽38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269平方千米。总人口508084人。
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路1号。全区辖13个街道、3个镇、3个乡:团结街道、文化街道、民主街道、临江街道、新区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工农街道、沿江街道、铁西街道、繁荣街道、建设街道、石化街道、大洼镇、善友镇、毛都站镇、新城乡、伯都乡、兴原乡。共有51个社区、93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临江街道(Linjiang Jiedao) 邮编:138001
位于松花江北岸,东邻新区街道,北与文化街道接壤。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5225人。办事处驻民康街路东临盛胡同30号。辖临兴、临盛、临强3个社区。1995年末,全街辖6个居委会,居民13965户,39857人。2002年末,6个居委会改为临兴、临盛、临强3个社区。2006年,全街居民7590户,23232人。
工农街道(Gongno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城北边缘,东临新城乡四家子村、西临新城乡农林村,南临和平街、前进街,北临伯都乡。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31600人。辖一厂、井下、二厂、新民4个社区。
团结街道(Tuanjie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城区西部,江滨公园北侧,分别与临江街、文化街和前进街相邻,宁江区委、区政府座落在辖区内。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28832人。辖团结、胜利、松滨、松宁4个社区。
民主街道(Minzhu Jiedao) 邮编:138000
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20965人。办事处驻。辖龙源、兴旺、民强、主力4个社区。
文化街道(Wenhua Jiedao) 邮编:138000
西至长宁街,北至商业街,东至糖厂以东与新城乡接壤,面积6.925平方千米。人口38000人。辖商贸、建设、实验、晨光、创新、工贸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8年1月。
前进街道(Qianjin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城区西北部,东与和平街相邻,南至和平路,西至造纸厂,北临新城乡农林村。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2900人。办事处驻长宁南街103号。辖长宁、前进、职大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8年1月24日。
和平街道(Hepi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城区东北部。东至三厂,西至长宁北街,与前进街相邻,南至和平路,与民主街相邻,北至采油一厂,与工农街及新城乡和平村小窑屯相邻。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45714人。办事处驻。辖府宁、化南、化东、新苑、和平一社区、和平二社区、三厂社区7个社区。有居民小区7个:府宁小区1个地方小区;化南小区、化东小区、新苑小区、研究院小区,三厂小区、和平小区共6个油田小区。
石化街道(Shihua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松原市区东南部,管辖区域为郭而罗斯大路以西,瓦房街以南的部分,与兴原乡的前瓦房、孙喜窝棚、革新三个村接壤交错。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4500人。办事处驻自强社区(前郭炼油厂老区)。辖敬业、自强、前瓦3个社区。原为前郭镇团结街道,1992年松原建市时,团结街道更名为石化街道,划归扶余区(现宁江区)管辖。
沿江街道(Yanjia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松花江南岸,与市委、委政府毗邻,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0975人。辖金伦、新兴、电讯、锦东、松江、百北6个社区。
繁荣街道(Fanro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江南中心地段。东面是郭旗街,与前郭县接壤;南面是郭尔罗斯大路,与建设街道、铁西街道接壤;西面是青年大街,与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面是松原大路,与沿江街道接壤。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0786人。辖镜湖、康宁、民意3个社区。居民住宅区有南园小区、百南小区、镜湖小区、供应小区、总机小区、锦江小区、胜利小区、火炬小区、翔海小区等。
铁西街道(Tiexi Jiedao) 邮编:138000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24239人。辖铁安、铁康、百栋3个社区。
建设街道(Jianshe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江南城区,东依郭尔罗斯大路,北靠康宁街,南临瓦房街,西至兴原乡于家围子村。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18534人。办事处驻松原市客运总站北200米处。辖建荣、建民、建业3个社区。街道成立于1998年10月。
新区街道(Xinqu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东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临江街道和文化街道相邻,南部与沿江街道遥江相望,东部与善友镇接壤,属城乡结合部。南北长2150米,东西宽2000米,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11735人。辖新福、新源2个社区。新区街道原属临江街,1998年10月22日经宁江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的。
大洼镇(Dawa Zhen) 邮编:
位于松原市东北,距市区10千米。面积420.8平方千米。人口55661人。镇政府驻大洼村。辖31个行政村:大洼村、民乐村(驻双屯子)、胜利村(驻许家窝堡)、解放村(驻潘家窝堡)、民生村(驻榆树屯)、果园村(驻王家窝堡)、马家村(驻马家窝堡)、互助村(驻韩家窝堡)、由家村(驻由家窝堡)、向阳村(驻庞家窝堡)、风华村(驻下班德)、班德村(驻上班德)、新风村(驻三家子)、新兴村(驻杜家坨子)、伊尔丹村、薛家店村、常家村(驻常家岗子)、前长岭村(驻后长岭子)、华家村(驻华家窝堡)、何廷村(驻保廷窝堡)、郭家村(驻郭家窝堡)、前朝阳村、李家村(驻李家荒)、朝新村(驻大房身)、祥发村(驻马长腿窝堡)、二十家村(驻二十家子)、东六家子村(驻下六家子)、前土木村(驻土木街)、后土木村(驻土木街)、朝阳村(驻后朝阳)、西六家子村(驻下六家子)村。
大洼,满语,贫瘠之意,一说以地势低洼命名。1946年划归第二区所辖,1949年改为八家子区为大洼村,1958年属伯都公社为大洼管理区,……2005年9月原大洼镇、风华镇、朝阳乡合并为新的大洼镇。
毛都站镇(Maoduzhan Zhen) 邮编:
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25556人。镇政府驻毛都站。辖11个行政村:刘家围子村、牙木吐村、复兴村、姜家围子村、额仁索赫村、三马架村、六家子村、二龙村、东兴村、毛都西伯村、奔布赉村。
由驻地毛都站得名。毛都站,清朝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公王府管辖;民国时期(1912年)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伪满时期……
善友镇(Shanyou Zhen) 邮编:
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20546人。镇政府驻善友屯。辖11个行政村:新屯村、中官村(驻中官地)、十家子村、辛家村(驻辛家窝堡)、后官村(驻后官地)、巨兴村(驻罗锅窝堡)、三家子村、林家村(驻林家窝堡)、光荣村(驻三家子)、善友村、团结村(驻敖家伙洛)。
因驻地而得名。1960年,由永平公社划出为善友公社。1983年?(1988年?)改为善友乡,2001年改为善友镇。
新城乡(Xincheng Xiang) 邮编:
位于松原市近郊,面积144.58平方千米。人口31133人。乡政府驻市区内。辖14个行政村:晨光村(驻市内)、和平村(驻市内)、松江村(驻市内)、农林村(驻北岗子)、两家子村、团结村(驻敖家伙洛)、联合村(驻下坎屯)、八家子村、罗斯村、四家子村、民主村(驻依尔桃苏)、长虹村(驻雅达洪)、代家洼子村(驻代家洼子)、田家村(驻田家窝堡)。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另建砖城于站南,以别于旧站,称新城。1988年成立新城乡。
兴原乡(Xingyuan Xiang) 邮编:
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5741人。乡政府驻市区内。辖12个行政村:贺尔其勒村(驻后贺尔其勒)、西郊村(驻东两家子)、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革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伦房子村、前瓦房村、努很格勒村、额莫勒村。
乡名为振兴松原之意。原名镇郊乡,因位于前郭镇的郊区而得名。1995年划归松原市宁江区,更名为兴原乡。
伯都乡(Baidu Xiang) 邮编:138009
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26886人。乡政府驻伯都村(与永清村交界处)。辖14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伯都村、永清村(驻伯都)、新安村、于家村(驻于家洼子)、溪浪河村(驻腰屯)、仲仕村、杨家村、新村村、新民村、建业村(驻姜家岗子)、井发村(驻西万发)、蔡家村(驻蔡家坨子)、松林村(驻新安镇)、河西村(驻四马架)。
因驻地而得名。1949年后归伯都村所辖,1958年为扶余公社,1962年为伯都公社,1988年为伯都乡。原伯都乡辖8个村,原新民乡辖6个村。
地图
历史沿革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60号):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设立松原市扶余区,松原市扶余区的行政区域是:原扶余市的行政区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的胜安、胜民、胜合、胜庆、胜丰5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毛都站镇;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郭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街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街。
1995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扶余县,辖扶余区的部分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松原市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11月正式实施。
2000年,宁江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38469人,其中:团结街道 17510人、文化街道 30068人、民主街道 23135人、临江街道 21354人、新区街道 14292人、前进街道 24841人、和平街道 44408人、工农街道 20951人、沿江街道 37042人、铁西街道 27416人、繁荣街道 34335人、建设街道 23296人、石化街道 13790人、大洼镇 20681人、风华镇 14524人、善友镇 20712人、毛都站镇 26652人、新城乡 32459人、朝阳乡 19439人、伯都乡 12949人、新民乡 12690人、兴原乡 41944人、华侨农场虚拟乡 3981人。
2003年,宁江区面积1313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宁江区政府网),其中城区面积69.4平方千米。总人口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8.5%。全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临江街道、工农街道、团结街道、民主街道、文化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石化街道、沿江街道、繁荣街道、铁西街道、建设街道、新区街道、大洼镇、毛都站镇、善友镇、风华镇、新城乡、兴原乡、朝阳乡、伯都乡、新民乡。
全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团结街道、文化街道、民主街道、临江街道、新区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工农街道、沿江街道、铁西街道、繁荣街道、建设街道、石化街道、大洼镇、风华镇、善友镇、毛都站镇、新城乡、朝阳乡、伯都乡、新民乡、兴原乡。
2005年,原大洼镇、风华镇、朝阳乡合并为新的大洼镇,原伯都乡、新民乡合并为新的伯都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1万人 | 1269平方公里 | 220702 | 138000 | 0438 | 查看 宁江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团结街道 | 约2.88万人 | 6.9平方公里 |
---- |
查看 团结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文化街道 | 约3.8万人 | 6.925平方公里 |
---- |
查看 文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民主街道 | 0 | 1.75平方公里 |
---- |
查看 民主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沿江街道 | 约5.1万人 | 10.2平方公里 |
---- |
查看 沿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新区街道 | 约1.17万人 | 4.3平方公里 |
---- |
查看 新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前进街道 | 0 | 0 |
---- |
查看 前进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和平街道 | 约4.4万人 | 8.9平方公里 |
---- |
查看 和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工农街道 | 约3.16万人 | 6.9平方公里 |
---- |
查看 工农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铁西街道 | 0 | 0 |
---- |
查看 铁西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繁荣街道 | 约3.08万人 | 4.7平方公里 |
---- |
查看 繁荣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建设街道 | 约1.85万人 | 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建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石化街道 | 约1.45万人 | 6.2平方公里 |
---- |
查看 石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伯都讷街道 | 约2.4万人 | 4平方公里 |
---- |
查看 伯都讷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长宁街道 | 约2.7万人 | 6平方公里 |
---- |
查看 长宁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滨江街道 | 0 | 0 |
---- |
查看 滨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镜湖街道 | 0 | 0 |
---- |
查看 镜湖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大洼镇 | 0 | 0 |
---- |
查看 大洼镇谷歌卫星地图 |
善友镇 | 约2.1万人 | 40平方公里 |
---- |
查看 善友镇谷歌卫星地图 |
毛都站镇 | 约27万人 | 143平方公里 |
---- |
查看 毛都站镇谷歌卫星地图 |
新城乡 | 0 | 144.5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新城乡谷歌卫星地图 |
兴原乡 | 约3.1万人 | 118平方公里 |
---- |
查看 兴原乡谷歌卫星地图 |
伯都乡 | 约2.68万人 | 282.5平方公里 |
---- |
查看 伯都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宁江区 |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8000 代码:220702 区号:0438 宁江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东西宽38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269平方千米。总人口508084人。 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路1号。全区辖13个街道、3个镇、3个乡:团结街道、文化街道、民主街道、临江街道、新区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工农街道、沿江街道、铁西街道、繁荣街道、建设街道、石化街道、大洼镇、善友镇、毛都站镇、新城乡、伯都乡、兴原乡。共有51个社区、93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临江街道(Linjiang Jiedao) 邮编:138001 位于松花江北岸,东邻新区街道,北与文化街道接壤。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5225人。办事处驻民康街路东临盛胡同30号。辖临兴、临盛、临强3个社区。1995年末,全街辖6个居委会,居民13965户,39857人。2002年末,6个居委会改为临兴、临盛、临强3个社区。2006年,全街居民7590户,23232人。 工农街道(Gongno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城北边缘,东临新城乡四家子村、西临新城乡农林村,南临和平街、前进街,北临伯都乡。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31600人。辖一厂、井下、二厂、新民4个社区。 团结街道(Tuanjie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城区西部,江滨公园北侧,分别与临江街、文化街和前进街相邻,宁江区委、区政府座落在辖区内。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28832人。辖团结、胜利、松滨、松宁4个社区。 民主街道(Minzhu Jiedao) 邮编:138000 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20965人。办事处驻。辖龙源、兴旺、民强、主力4个社区。 文化街道(Wenhua Jiedao) 邮编:138000 西至长宁街,北至商业街,东至糖厂以东与新城乡接壤,面积6.925平方千米。人口38000人。辖商贸、建设、实验、晨光、创新、工贸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8年1月。 前进街道(Qianjin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城区西北部,东与和平街相邻,南至和平路,西至造纸厂,北临新城乡农林村。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2900人。办事处驻长宁南街103号。辖长宁、前进、职大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8年1月24日。 和平街道(Hepi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城区东北部。东至三厂,西至长宁北街,与前进街相邻,南至和平路,与民主街相邻,北至采油一厂,与工农街及新城乡和平村小窑屯相邻。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45714人。办事处驻。辖府宁、化南、化东、新苑、和平一社区、和平二社区、三厂社区7个社区。有居民小区7个:府宁小区1个地方小区;化南小区、化东小区、新苑小区、研究院小区,三厂小区、和平小区共6个油田小区。 石化街道(Shihua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松原市区东南部,管辖区域为郭而罗斯大路以西,瓦房街以南的部分,与兴原乡的前瓦房、孙喜窝棚、革新三个村接壤交错。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4500人。办事处驻自强社区(前郭炼油厂老区)。辖敬业、自强、前瓦3个社区。原为前郭镇团结街道,1992年松原建市时,团结街道更名为石化街道,划归扶余区(现宁江区)管辖。 沿江街道(Yanjia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松花江南岸,与市委、委政府毗邻,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0975人。辖金伦、新兴、电讯、锦东、松江、百北6个社区。 繁荣街道(Fanrong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江南中心地段。东面是郭旗街,与前郭县接壤;南面是郭尔罗斯大路,与建设街道、铁西街道接壤;西面是青年大街,与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面是松原大路,与沿江街道接壤。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0786人。辖镜湖、康宁、民意3个社区。居民住宅区有南园小区、百南小区、镜湖小区、供应小区、总机小区、锦江小区、胜利小区、火炬小区、翔海小区等。 铁西街道(Tiexi Jiedao) 邮编:138000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24239人。辖铁安、铁康、百栋3个社区。 建设街道(Jianshe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江南城区,东依郭尔罗斯大路,北靠康宁街,南临瓦房街,西至兴原乡于家围子村。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18534人。办事处驻松原市客运总站北200米处。辖建荣、建民、建业3个社区。街道成立于1998年10月。 新区街道(Xinqu Jiedao) 邮编:138000 位于宁江区东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临江街道和文化街道相邻,南部与沿江街道遥江相望,东部与善友镇接壤,属城乡结合部。南北长2150米,东西宽2000米,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11735人。辖新福、新源2个社区。新区街道原属临江街,1998年10月22日经宁江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的。 大洼镇(Dawa Zhen) 邮编: 位于松原市东北,距市区10千米。面积420.8平方千米。人口55661人。镇政府驻大洼村。辖31个行政村:大洼村、民乐村(驻双屯子)、胜利村(驻许家窝堡)、解放村(驻潘家窝堡)、民生村(驻榆树屯)、果园村(驻王家窝堡)、马家村(驻马家窝堡)、互助村(驻韩家窝堡)、由家村(驻由家窝堡)、向阳村(驻庞家窝堡)、风华村(驻下班德)、班德村(驻上班德)、新风村(驻三家子)、新兴村(驻杜家坨子)、伊尔丹村、薛家店村、常家村(驻常家岗子)、前长岭村(驻后长岭子)、华家村(驻华家窝堡)、何廷村(驻保廷窝堡)、郭家村(驻郭家窝堡)、前朝阳村、李家村(驻李家荒)、朝新村(驻大房身)、祥发村(驻马长腿窝堡)、二十家村(驻二十家子)、东六家子村(驻下六家子)、前土木村(驻土木街)、后土木村(驻土木街)、朝阳村(驻后朝阳)、西六家子村(驻下六家子)村。 大洼,满语,贫瘠之意,一说以地势低洼命名。1946年划归第二区所辖,1949年改为八家子区为大洼村,1958年属伯都公社为大洼管理区,……2005年9月原大洼镇、风华镇、朝阳乡合并为新的大洼镇。 毛都站镇(Maoduzhan Zhen) 邮编: 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25556人。镇政府驻毛都站。辖11个行政村:刘家围子村、牙木吐村、复兴村、姜家围子村、额仁索赫村、三马架村、六家子村、二龙村、东兴村、毛都西伯村、奔布赉村。 由驻地毛都站得名。毛都站,清朝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公王府管辖;民国时期(1912年)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伪满时期…… 善友镇(Shanyou Zhen) 邮编: 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20546人。镇政府驻善友屯。辖11个行政村:新屯村、中官村(驻中官地)、十家子村、辛家村(驻辛家窝堡)、后官村(驻后官地)、巨兴村(驻罗锅窝堡)、三家子村、林家村(驻林家窝堡)、光荣村(驻三家子)、善友村、团结村(驻敖家伙洛)。 因驻地而得名。1960年,由永平公社划出为善友公社。1983年?(1988年?)改为善友乡,2001年改为善友镇。 新城乡(Xincheng Xiang) 邮编: 位于松原市近郊,面积144.58平方千米。人口31133人。乡政府驻市区内。辖14个行政村:晨光村(驻市内)、和平村(驻市内)、松江村(驻市内)、农林村(驻北岗子)、两家子村、团结村(驻敖家伙洛)、联合村(驻下坎屯)、八家子村、罗斯村、四家子村、民主村(驻依尔桃苏)、长虹村(驻雅达洪)、代家洼子村(驻代家洼子)、田家村(驻田家窝堡)。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另建砖城于站南,以别于旧站,称新城。1988年成立新城乡。 兴原乡(Xingyuan Xiang) 邮编: 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5741人。乡政府驻市区内。辖12个行政村:贺尔其勒村(驻后贺尔其勒)、西郊村(驻东两家子)、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革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伦房子村、前瓦房村、努很格勒村、额莫勒村。 乡名为振兴松原之意。原名镇郊乡,因位于前郭镇的郊区而得名。1995年划归松原市宁江区,更名为兴原乡。 伯都乡(Baidu Xiang) 邮编:138009 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26886人。乡政府驻伯都村(与永清村交界处)。辖14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伯都村、永清村(驻伯都)、新安村、于家村(驻于家洼子)、溪浪河村(驻腰屯)、仲仕村、杨家村、新村村、新民村、建业村(驻姜家岗子)、井发村(驻西万发)、蔡家村(驻蔡家坨子)、松林村(驻新安镇)、河西村(驻四马架)。 因驻地而得名。1949年后归伯都村所辖,1958年为扶余公社,1962年为伯都公社,1988年为伯都乡。原伯都乡辖8个村,原新民乡辖6个村。 地图 历史沿革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60号):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设立松原市扶余区,松原市扶余区的行政区域是:原扶余市的行政区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的胜安、胜民、胜合、胜庆、胜丰5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毛都站镇;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郭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街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街。 1995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扶余县,辖扶余区的部分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松原市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11月正式实施。 2000年,宁江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38469人,其中:团结街道 17510人、文化街道 30068人、民主街道 23135人、临江街道 21354人、新区街道 14292人、前进街道 24841人、和平街道 44408人、工农街道 20951人、沿江街道 37042人、铁西街道 27416人、繁荣街道 34335人、建设街道 23296人、石化街道 13790人、大洼镇 20681人、风华镇 14524人、善友镇 20712人、毛都站镇 26652人、新城乡 32459人、朝阳乡 19439人、伯都乡 12949人、新民乡 12690人、兴原乡 41944人、华侨农场虚拟乡 3981人。 2003年,宁江区面积1313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宁江区政府网),其中城区面积69.4平方千米。总人口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8.5%。全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临江街道、工农街道、团结街道、民主街道、文化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石化街道、沿江街道、繁荣街道、铁西街道、建设街道、新区街道、大洼镇、毛都站镇、善友镇、风华镇、新城乡、兴原乡、朝阳乡、伯都乡、新民乡。 全区辖13个街道、4个镇、5个乡:团结街道、文化街道、民主街道、临江街道、新区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工农街道、沿江街道、铁西街道、繁荣街道、建设街道、石化街道、大洼镇、风华镇、善友镇、毛都站镇、新城乡、朝阳乡、伯都乡、新民乡、兴原乡。 2005年,原大洼镇、风华镇、朝阳乡合并为新的大洼镇,原伯都乡、新民乡合并为新的伯都乡。 |
前郭尔罗斯县 |
邮编:131100 代码:220721 区号:0438 县人民0驻前郭尔罗斯镇。全县辖8个镇、14个乡:前郭镇、长山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镇、查干花镇、王府站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宝甸乡、平凤乡、蒙古屯乡、达里巴乡、吉拉吐乡、新立乡、洪泉乡、大山乡、套浩太乡、长龙乡、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孤店乡、乌兰敖都乡。16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前郭尔罗斯镇(Qianguo"erluosi Zhen) 面积208.23平方千米。人口72273人。辖哈萨尔社区、乌兰社区、郭尔罗斯社区、查干淖尔社区、蒙古艾里社区、巴特尔社区、蒳荷芽社区、巴彦社区等。 原为前郭镇。2005年更名为前郭尔罗斯镇。 长山镇(Chanshan Zhen) 面积416.56平方千米。人口57780人(2005年)。镇0驻长山。辖青格勒社区、科尔沁社区、满达社区、索龙嘎社区、苏莫社区、长山村、卡伦店村、库里村、新立村、东库里村等。 由驻地得名。建于1980年3月29日,是一座新城。2005年,将新庙镇整体并入长山镇,属特大乡镇。 王府站镇(Wangfuzhan Zhen) 面积216.64平方千米。人口31567人。镇0驻王府站。辖吉日嘎郎社区、阿木古郎社区、王府站村、三棵树村、哈玛尔村、一部落村、万宝村、外五家村、新立屯村、二部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18年开发,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王府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王府站…… 海渤日戈镇(Haiborige Zhen) 面积579.96平方千米。人口24080人。镇0驻深井子。辖深井子村、朝阳堡村、双龙山村、阎家窝堡村、长发村、孤杨村、腰井子村、十家户村、、七棵树村、旱龙坑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深井子十一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深井子…… 乌兰图嘎镇(Wulantuga Zhen) 面积451.22平方千米。人口26659人。镇0驻大老爷府。辖乌兰图嘎村、大德营子村、岱音村、浩勒宝坨子村、万宝山村、大房身村、花坨子村、高家围子村、八大户村等。 系蒙语,汉译为“红旗”。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老爷府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大老爷府乡…… 查干花镇(Chaganhua Zhen) 面积750.58平方千米。人口20535人。镇0驻查干花。辖乌兰花村、白音花村、长发村、腰五井子村、昂格赉村、五家户村、晏家窝堡村、腰英吐村、查干花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查干花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查干花乡,…… 八郎镇(Balang Zhen) 面积665.56平方千米。人口35738人(2005年)。镇0驻八郎屯。辖八郎村、西上台子村、东风村、北上台子村、塔虎城村、曙光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八郎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八郎乡,……2005年,将穆家乡整体并入八郎镇,属特大乡镇。 哈拉毛都镇(Halamaodu Zhen) 面积255.77平方千米。人口24502人。镇0驻王府屯。辖王府屯村、朝阳村、章京营子村、春光村、桥南村、前哈拉毛都村、孙家窝堡村、后店村、小城子村、哈崩店村等。 由驻地得名。1962年成立卡拉木公社,1981年更名为哈拉毛都。 平凤乡(Pingfeng Xiang) 面积211.51平方千米。人口28464人。乡0驻田家窝堡。辖平凤村、朱家窝堡村、黑岗子村、郎家窝堡村、长江村、郭家窝堡村、太平山村、八家户村、嫩江村、孔家围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平凤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田家乡,…… 达里巴乡(Daliba Xiang) 面积230.97平方千米。人口11331人。乡0驻达里巴屯。辖达里巴村、吉郭村、额仁套宝村、灯笼山村、四家子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达里巴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达里巴乡,…… 白依拉嘎乡(Baiyilaga Xiang) 面积331.11平方千米。人口28282人。乡0驻常家围子。辖常家围子村、白喇嘛窝堡村、讷日吐村、白依拉哈前营子村等。 由所辖白依拉哈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吉拉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为韩家店…… 蒙古艾里乡(Menggu"aili Xiang) 面积520.11平方千米。人口32322人(2005年)。乡0驻前宝勒太屯。辖前宝勒太村、西索恩图村、云字井村、双昆村、二家窝堡村、蒙古艾里村、腰出字井村、新戎村、外七村、图那嘎等。 由驻地原蒙古屯大队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前乾边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云蒙乡,……2005年,将重新乡整体并入蒙古艾里乡,合并后乡0设在重字井村(原重新乡0所在地),属特大乡镇。 吉拉吐乡(Jilatu Xiang) 面积231.66平方千米。人口30767人。乡0驻锡伯屯。辖锡伯屯村、七家子村、老吉拉吐村、扎拉吐村、扎罕布勒格村、上嘎罕扎布村、下嘎罕扎布村、咚勒赫村。 由原驻地吉拉吐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吉拉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曾为吉拉吐…… 套浩太乡(Taohaotai Xiang) 面积154.87平方千米。人口14071人。乡0驻套浩太。辖套浩太村、两家子村、套浩村、腰围子村、查干吐莫村、碱巴拉村、长坨子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套浩太区人民0,1956年撤区划乡为套浩太太阳…… 大山乡(Dashan Xiang) 面积170.27平方千米。人口20003人。乡0驻大满土山。辖大山村、上格斯户村、下格斯户村、北坨子村、额如村、北围子村、双榆树村、波拉户村、土城子村、砖厂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山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大山乡…… 洪泉乡(Hongquan Xiang) 面积173.67平方千米。人口19255人。乡0驻双发屯。辖洪泉村、老北井子村、大青坨子地、胡勒斯村、东升村、东井子村、太平庄村、尖山子村、苇芦坨子村。 因革命烈士冯洪泉而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第二联防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洪泉…… 长龙乡(Changlong Xiang) 面积220.09平方千米。人口19173人。乡0驻小喇嘛荒。辖长龙村、老钱柜村、大兴村、六股道村、苇芦山村、大合村、长山堡村、巨龙山村、双先村、大洼村。 由所辖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农安三盛玉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长…… 乌兰塔拉乡(Wulantala Xiang) 面积294.94平方千米。人口19929人。乡0驻东万宝山。辖乌兰塔拉村、太平村、莲花山村、刘家村、哈沙吐村、谢力嘎村、腰哈沙吐村、新庄村、大什门村、乌兰扎拉嘎村等。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大老爷府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乌兰…… 东三家子乡(Dongsanjiazi Xiang) 面积259.45平方千米。人口1514?人。乡0驻小庙子屯。辖东瓦房村、老东三家子村、乌日都巴拉村、西太平村、东太平村、前盟吐村、天德村、北三家子村、小庙子村。 由所辖屯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东三家子区人民0管辖,1956年撤区划乡后为…… 浩特芒哈乡(Haotemangha Xiang) 面积216.44平方千米。人口16764人。乡0驻东孤店。辖老孤店村、西波音村、乌珠尔村、周家村、浩特芒哈村、土莫文德尔村、保安村、郑家村、张家围子村。 由驻地得名。……1980年成立孤店公社,1983年改为乡,2005年更名为浩特芒哈乡。 乌兰敖都乡(Wulan"aodu Xiang) 面积265.23平方千米。人口15674人。乡0驻乌兰敖都屯。辖乌兰敖都村、达日哈都村、杨家围子村、蒙户村、浩勒宝村、红卫村、统领窝堡村、赵泉窝堡村、后蒙户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5年为查干花区人民0管辖,1958年为黑帝庙公社…… 宝甸乡(Baodian Xiang) 面积154.58平方千米。人口14167人。乡0驻宝甸屯。辖靠勺山村、青山村、韭菜坨子村、二道梁子村、西罗家围子村、聚宝山村、曲家围子村、孤店村、长立村。 由驻地得名。……1988年11月成立宝甸乡。 红旗农场(Hongqi Nongchang) 面积45.57平方千米。驻七家子站。辖红旗农场一大队、红旗农场二大队、红旗农场三大队、红旗农场四大队、红旗农场五大队、红旗农场六大队等。建于1951年,1953年更名为七家子水田农场,1965年更名为红旗农场,1979年归前郭县灌区管辖。 红光农场(Hongguang Nongchang) 面积66.61平方千米。驻白沙坨子。辖红光农场一队、红光农场二队、红光农场三队、红光农场四队、红光农场五队、红光农场六队、红光农场七队等。1964年建白沙坨子农场,1966年9月更名为红光农场至今。 莲花农场(Lianhua Nongchang) 1980年建立农场,命名为前郭县灌区莲花泡机械农场。由驻地有一莲花泡得名。面积21.27平方千米。驻拉拉岗子。辖莲花泡机械化农业队、拉拉岗子、双崐大队。 国营八郎农场(Balang Nongchang) 1969年建场,1975年改为创业农场,1981年更名为八郎农场。面积10平方千米。驻三队。辖创业农场一队、创业农场二队、创业农场三队。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 是2002年11月29日经省0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图 链接 历史沿革 地名 “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喇斯”的译音,意为“江河”。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语意为“江南”。 建置沿革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本地为秽貊地。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夫余国。唐初为高句丽所据。在唐代的渤海时期属渤海夫余府。辽代,本地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属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辖(长春州址即前郭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北塔虎城遗址)。金初,仍属长春州辖。天德二年(1150)长春州降为县。承安三年(1198),于长春县置泰州后,隶属泰州昌德军。元代属开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后,归辽阳行省、中书省管辖。 明初,为元初功臣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所控。明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出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明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此时本地属三卫辖。明洪熙元年(1425),东部“鞑靼”内乱,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于福余卫,后为福余卫长。明正统十二年(1447)春,泰宁、朵颜、福余三卫进攻明朝,被明军打败。这时蒙古瓦喇、也先来犯,三卫不支,泰宁、朵颜降也先,独福余卫长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脑温江(嫩江),据其地,号嫩科尔沁。明嘉靖年间,嫩科尔沁分四部,即科尔沁部及其右翼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左翼郭尔罗斯部。郭尔罗斯部分给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孙(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乌巴什,号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乌巴什之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孙)固穆,因征明有功,参加皇太极称尊大典,叙功封为“扎萨克辅国公,诏世袭罔替”。从此,郭尔罗斯部二旗为固穆所辖。顺治五年(1648),固穆从兄布木巴被封为“扎萨克镇国公,诏世袭罔替”。郭尔罗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确疆界,分为前、后(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称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后旗。此为郭尔罗斯前旗旗制之始。清朝实行盟旗制,郭尔罗斯前旗与后旗同科尔沁六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会盟于哲里木。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统属于清朝理藩院。郭尔罗斯前旗政务受吉林将军监督。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沿袭清朝建制,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1932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属吉林省辖。 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于时局的变化,郭尔罗斯前旗曾几易隶属关系。1946年1月,隶属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0,6月隶属辽吉省三专署;9月隶属辽吉省二专署;1948年7月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辖。(另一资料:1945年,郭前旗建立民主0。12月,归吉林省直辖。1946年1月,归吉江行政区。5月,归划辽吉行政区第三专区。8月,归辽吉区直辖。12月,归辽北省第三专区。1947年10月,归辽北省直辖。1948年2月,归辽北省白城子后方办事处。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0月,划归嫩江省白城子办事处。1949年4月21日,郭前旗从嫩江省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 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第1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专员公署(另一资料:7月3日,划归白城子专区管辖)。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松原市,隶属吉林省松原市。 境域变化 清顺治五年(1648)郭尔罗斯前旗设治,旗境面积辽阔,东界乌拉河(今第二松花江),邻伯都纳;西界博果图,接科尔沁左翼界;西南界巴彦济鲁克山,接科尔沁左翼界;南、东南界柳条边,接吉林界;北界拜格台和硕,接科尔沁右翼后旗界;东北接嫩江,接科尔沁右翼界;西北界库勒恩博噶,接科尔沁右翼前旗界。东西宽180千米,南北长295千米,面积约45600平方千米。包括今前郭、农安、长岭、乾安县及长春、九台、德惠的部分地方。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恭格喇布坦招民私垦,打破了长期沿袭的蒙地封禁政策。嘉庆五年(1800)第一次开放伊通河、饮马河、雾开河一带,计垦荒七扣实地419256垧,同年在该地设长春厅。道光四年(1824),第二次开放农安一带。1827年,续放沐石河夹荒、龙湾夹荒,计垦荒256714垧。光绪十四年(1888),第三次开放伏龙泉一带,共计垦荒七扣实地117000垧。1889年设农安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齐默特色木丕勒发布奈银吐(今德惠)招垦告示,丈放招垦新荒266方,共12760垧。此为第四次丈放荒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第五次开放长岭一带毛荒,共计30万垧,当年设长岭县。中华民国15年(1926)4月,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前旗扎萨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勘放郭尔罗斯前旗西部荒地,即达布苏(乾安)荒,设官治理,经双方妥协签字。省署委徐晋贤为放荒 总办,于长岭县属泰和镇设立总局,名为“吉林勘放蒙荒总局”。至11月,全荒丈竣,计整井274(每井36方,每方45垧),破井35(即边界地不能成方者),共计全荒面积472770.43垧。从1800年至1927年,经过六次开放,郭尔罗斯前旗的境域逐渐缩小,形成1992年以前的前郭县境域。 1992年6月6日松原市成立,根据《国务院关于吉林省设立松原市的批复》(国函[1992]60号)决定,将毛都站镇、镇郊乡除红星村和原前瓦房村郭尔罗斯大路北侧外其他大部分村、屯、前郭镇大部分街、委、达里巴乡额莫勒村和努很格勒村划归松原市扶余区(今宁江区)。形成今日的前郭县境域。 区划沿革 清朝蒙古王公贵族统治郭尔罗斯前旗时,推行努图克(区)、嘎查(村)制度。全旗划分为4个努图克,即王府一带为公努图克,沿江地区为塔虎努图克,西北(今乾安县)一带为达布苏努图克,西部为昂格赉努图克,下辖500个嘎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0从其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宣布完全继承清0原对蒙古“羁縻制驭”的政策,保证尊重蒙古固有的各项封建特权。同年8月19日,《蒙古待遇条例》规定:“各蒙古王公原有的管辖治理权,一律照旧”。 1927年,建立乾安县,达布苏努图克划出并撤消。1937年9月,旗内设5个努图克,32个嘎查,500个自然屯。1940年,实行“区、村”建制。旗内设一个前郭旗街公所,13个努图克(区),105个嘎查(村),412个自然屯。 1946年2月,郭前旗0成立。同年建立了城关区、王府区、吉拉吐区、八郎区、新庙区、达里巴区、两家子区、前乾边区、深井子区、大老爷府区、查干花区、东三家子区,共12个区。1947年6月,又建立了平凤区、洪泉区,共设14个区。1948年3月,各区建立了村级政权,全旗划14个区,146个行政村(街),旗0设在城关区(现前郭镇)。1950年8月,改地名称谓为数字序列称谓;计有14个区,146个行政村(街),544个自然屯。 1953年秋,建扎拉吐朝鲜族自治村和大老爷府蒙古族自治村。12月将查干花区改称“查干花努图克蒙古族自治区”。 1956年2月,撤消扎拉吐朝鲜族自治村,成立吉拉吐朝鲜族乡。3月,根据0吉林省委指示,并区划乡,将146个行政村(街)改为42个乡(镇),乡、镇0机构称人民0;前郭镇为区级镇、新庙镇为乡级镇。4月,各级人民0改称人民委员会;同时设立大老爷府、王府、新庙3个区公所。1957年4月,王府、新庙区公所撤消;为加强西部工作,又增设查干花区公所。 1958年4月,县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前郭县行政区划变动的命令”。区公所全部撤消,设2个镇,将40个乡合并为21个乡,即前郭镇、新庙镇、八郎乡、平凤乡、大岗子乡、木头西北乡、达里巴乡、重新乡、套呼太乡、朝鲜族乡、七家子乡、韩家店乡、王府站乡、卡拉木乡、洪泉乡、大山乡、深井子乡、长龙乡、大老爷府乡、乌龙架海乡、东三家子乡、查干花乡、黑帝庙乡。乡、镇0机构仍称乡、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开始,将23个乡(镇)合并成政社合一的17个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管理区下设生产队。同年12月,又将17个公社合并为14个公社,即:前郭镇、新庙镇、吉拉吐、平凤、王府、洪泉、套呼太、东三家子、八郎、达里巴、重新、深井子、查干花、乌兰图嘎公社。 1961年4月,前郭旗公社划出镇郊公社(1962年5月又并入前郭镇公社);吉拉吐公社划出新立公社;王府站公社划出卡拉木公社;洪泉公社划出大山公社;深井子公社划出长龙公社;乌兰图嘎公社划出乌龙架海公社;查干花公社划出黑帝庙公社。同年5月,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员会(1962年5月撤销)。1962年,改管理区为生产大队。1964年4月,从新庙镇公社和达里巴公社划出木头站公社。1965年4月,从新庙镇公社划出新丰公社;共22个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75年11月,从前郭镇公社划出镇郊公社;共23个公社。 1980年初,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24个公社、3个镇,226个生产大队,l181个生产小队。3月,又划出穆家、蒙古屯、孤店3个公社和长山镇。至此,全县有27个公社。 1983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改变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指示,改为乡、镇制。前郭镇公社、新庙镇公社、长山镇公社改为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镇下设街,再下设委;其余24个公社改为乡,下设村,再下设社。全县辖3个镇、24个乡。 1984年12月,经吉林省0批准,将王府站、毛都站、深井子、乌兰图嘎、查干花5个乡改为镇。1985年,全县有8个镇、19个乡,共辖241个村、11个街、599个自然屯。 1988年11月,县内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套浩太乡划分出宝甸乡(12月25日成立);撤销新丰乡,原新丰乡所辖11个村分别划归新庙镇和长山镇。自1986年至1991年末,全县有前郭、长山、王府站、深井子、乌兰图嘎、新庙镇、蒙古屯、宝甸、新立、东三家子、乌兰敖都、孤店乡等12个乡镇又划出16个行政村和3个街道办事处,并组建村委会和居委会。新庙镇铁南街更名为新庙街。1991年,全县共有8个镇、19个乡,共辖257个村、14个街、599个自然屯(不含部分乡镇、村的牧场)。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省松原市。将前郭县毛都站镇,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的胜安、胜民、胜合、胜庆、胜丰五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革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村,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路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划归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7月20日,更名为宁江区)。前郭镇保留了文化街、育才街一部分,同时重新调整划分街道办事处,并建立了民主街;原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路以北,凯旋路以西,重新组建镇南村;吉拉吐乡的鲜丰村、粮窝村、原镇郊乡红星村划归前郭镇管辖。前郭镇辖4个村、3个街。其中,毛都站镇隶属扶余区(宁江区),由前郭县代管至2000年1月。 1993年1月,八郎乡、哈拉毛都乡撤乡建镇。1995年12月,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95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平凤乡的所有民堤全部被洪水吞没,江道内的前八家户屯、后八家户屯绝大多数房屋被洪水毁坏。县委、县0根据《防洪法》及有关条例,经研究决定撤消前八家户屯和后八家户屯,村民整体迁移,分散安置到县内各乡(镇)、村(现仍有村民居住)。全县共辖9个镇、16个乡、235个行政村、7个街、580个自然屯(不含乡镇、村牧场)。 2000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67246人,其中:前郭镇 61267人、新庙镇 21941人、长山镇 42607人、深井子镇 23170人、乌兰图嘎镇 26525人、查于花镇 20153人、王府站镇 31884人、八郎镇 18596人、哈拉毛都镇 23993人、宝甸乡 13635人、平风乡 28158人、穆家乡 16403人、重新乡 18091人、蒙古屯乡 8492人、达里巴乡 11144人、吉拉吐乡 20145人、新立乡 22109人、洪泉乡 18893人、大山乡 18723人、套浩太乡 13779人、长龙乡 19389人、乌兰塔拉乡 19568人、东三家子乡 14675人、孤店乡 16424人、乌兰敖都乡 11305人、红旗农场虚拟乡 9393人、红光农场虚拟乡 8458人、红星牧场虚拟乡 4369人、查干花种畜场虚拟乡 3957人。 2002年12月,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9个镇、16个乡: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王府站镇、深井子镇、查干花镇、乌兰图嘎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乌兰敖都乡、孤店乡、穆家乡、蒙古屯乡、套浩太乡、重新乡、吉拉吐乡、新立乡、长龙乡、大山乡、洪泉乡、达里巴乡、宝甸乡、平凤乡。 2003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面积6980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总人口5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5.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09%。全县辖9个镇、16个乡:前郭镇、新庙镇、长山镇、王府站镇、深井子镇、乌兰图嘎镇、查干花镇、八郎镇、哈拉毛都镇、乌兰塔拉乡、东三家子乡、乌兰敖都乡、孤店乡、穆家乡、蒙古屯乡、重新乡、吉拉吐乡、新立乡、长龙乡、套浩太乡、大山乡、洪泉乡、平凤乡、达里巴乡、宝甸乡。共有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其中民族乡镇 |
长岭县 |
邮编:131500 代码:220722 区号:0438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南部。县境东与农安县接壤,南与公主岭、双辽县交界,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毗邻,北与通榆、乾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5787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长岭镇。全县辖12个镇、10个乡: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流水镇、永久镇、利发盛镇、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腰坨子乡、八十八号乡、三团乡、三十号乡。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长岭镇 长岭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面积535平方千米,有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32个居委会,总人口116900人。 三青山镇 位于长岭县东南部,距县城60千米。面积209.5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84个社,有农户7482户,农业人口32513人。 太平川镇 位于长岭县西北部,松原市最西端。面积457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20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26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常住人口6万人。 (其他乡镇资料暂缺) 地图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商、西周时期,属于鬼方、肃慎两族地界接合部;东周、秦时期为东湖游牧地;汉、三国时期为鲜卑族据有;晋、南北朝,隋时期为契丹族据有;唐时期属河北道松漠都督府所辖;五代十国时期复为契丹族据有;辽、北宋时期属辽上京道乌古部乌古敌烈统军司所辖;金、南宋时期属金临潢府路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元时期为内蒙古王公翰赤斤的封地。隶属中书省宁昌路折连川(者连却呆儿万户府)管辖;明时期为蒙王兀良哈(明末其自立为科尔沁王)领地,隶属奴儿干都司塔山前卫卜刺罕卫管辖;清代初期仍为兀良哈领地;后来封扎萨克辅国公牧地,隶属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管辖,晚期设吉林巡抚,归东三省总督节制,前旗属吉林巡抚统辖。 1908年置长岭县。 1913年4月(中华民国2年月3),将长岭县规划吉林省西南路到尹管辖。1914年8月(中华民国3年6月)西南路改成吉长道,长岭县隶属吉长道管辖。1941年7月1日(伪康得8年7月1日)成立四平省,长岭县划归四平省管辖。1945年11月初,长岭县隶属辽宁省辽源专属管辖。1946年2月中旬,辽北省撤消,长岭县划归辽西省第二专署。同年6月,辽西省撤消,成立辽吉省,长岭县改属辽吉省管辖。1946年12月1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长岭,成立国民党长岭县政府。[另有一说:1945年l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2月,划归吉林省工委领导。1946年5月,划归辽西省辽西专区管辖。6月,划归辽吉行署第二专区管辖。12月,双山、长岭、辽源(今双辽)三县合并,组成双长辽县。] 1947年3月19日,长岭再次解放。1948年7月,辽吉省改为辽北省,长岭县隶属辽北省管辖。[另有一说:1947年2月。撤销辽吉行署,恢复辽北省,划归第二专区管辖。7月20日,撤销双长辽县,恢复长岭县制。8月,改为辽北省直辖。1948年2月,划归辽北省后方办事处。lO月,划归辽北省直辖。] 1949年4月21日,长岭县改属吉林省管辖;成立长岭县人民政府,为省直辖县。1955年,长岭县人民政府改为长岭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3日,划归白城专区管辖。1968年,撤销长岭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长岭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长岭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长岭县人民政府。1992年设立松原市(地级),长岭县划归松原市管辖。 境域变化和区划沿革 1908年设治后,将由农安县划拨的家、齐、国等3个区,改划为长升、长恒、长济、长豫等4个区,秋后增设1个长益区(选定的县城)。面积为5089.5平方千米。 1909年(宣统元年)全县划定长益(县城)、长豫、长济、长恒、长谦、长孚、长履、长萃、长丰等10个乡(益、豫、济、恒、升5个乡辖324个村,其余乡未设村)。后增设长泰乡。1919年(中华民国8年)将11个乡改为11个区(第一区至十一区)。 1930年(中华民国19年)遭涝灾之后,将11个区缩变为8个区:一区(县城)、二区(流水驼子)、三区(太平山)、四区(利发盛)、五区(新安镇)、六区(七号鲍家烧锅,由原六区、八区合并)、七区(北正镇,由原七、十区合并)、八区(泰和镇,由原九、十一区合并)。1932年(伪大同元年),全县八个区,下设45个主村、51一个副村。1934年9月(伪康德元年9月),副村增设到267个。 1934年(伪康德元年)全县总面积5184平方千米。1941年,泰和镇、李药铺、老爷庙、太平山等4个村划出,辽源县的保康、太平川等两个村划入,全县总面积为3958.16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5年,本县总面积为5258.8平方千米。1951年,长岭县辖9个区,198个村。 1956年,长岭县辖3个区、1个镇、48个乡;置长岭镇,后废;保康镇划出,双辽县茂林镇划入,全县总面积为5234.57平方千米。 1958年lO月,长岭县将乡、社改划为人民公社,调整后长岭县辖10个公社,134个管理区。1960年,长岭县辖2个镇、lO个公社,198个生产大队。 1961年茂林公社划出,本县总面积减少为5224.78平方千米。1962年12月,长岭县辖2个镇、28个公社、2个农场。 1966年1月,长岭县辖2个镇、29个公社、248个生产大队。同年,朝阳公社划出,农安县的巨宝山、三青山两个公社划入。此后本县疆域区划基本稳定,直至1985年没有变化。全县全境西起太平川镇(原新风乡)丰库村西端,东至三青山镇夏家窝堡村东缘长达110千米;北起长岭镇(原龙风乡)新太平山村北端,南止腰坨子乡头段村南缘,宽距42千米。 1971年,长岭县辖31个公社,248个生产大队。1979年,增设2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初,长岭县辖29个公社、2个镇,248个生产大队,1 675个生产小队。复置长岭镇。 1983年8月,长岭县辖6个镇、29个乡,252个村。1985年,长岭县辖6个镇、25个乡,252个村。1995年12月,长岭县辖12个镇、19个乡,50个居委会员会、252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长岭县辖12个镇、19个乡: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永久镇、流水镇、利发盛镇、三十号乡、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七撮乡、三团乡、双龙乡、广太乡、龙凤乡、八十八号乡、腰坨子乡、新风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25830人,其中:长岭镇 69201人、太平川镇 36582人、巨宝镇 32680人、太平山镇 25329人、前七号镇 26757人、新安镇 25187人、三青山镇 33477人、大兴镇 20696人、北正镇 12041人、流水镇 24629人、永久镇 20935人、利发盛镇 16285人、广太乡 16541人、龙风乡 9881人、东六号乡 20701人、集体乡 17522人、光明乡 18585人、三县堡乡 20899人、海青乡 12126人、前进乡 19482人、东岭乡 14573人、二里界乡 17761人、腰坨子乡 18145人、八十八乡 13621人、十家户乡 10099人、永升乡 13584人、三团乡 15621人、三十号乡 11117人、七撮乡 6236人、新风乡 12750人、双龙乡 9312人、腰井子牧场虚拟乡 3475人。 2002年lO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2]lO号)文件:撤销长岭县新风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太平川镇管辖;撤销七撮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划归北正镇管辖;撤销广太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长岭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12月,长岭县辖12个镇、16个乡。 2003年,长岭县面积5728.4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总人口641762人,其中农业人口534426人,占总人口的83.3%。全县辖12个镇、16个乡:长岭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永久镇、流水镇、利发盛镇、太平川镇、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三团乡、双龙乡、龙凤乡、八十八乡、腰坨子乡、三十号乡;6个国营农林牧场、2个经济开发区、1个畜牧示范园区。共有211个行政村。 2004年,全县辖12个镇、16个乡: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流水镇、永久镇、利发盛镇、龙凤乡、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腰坨子乡、八十八号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三团乡、三十号乡、双龙乡。 |
乾安县 |
key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1400 代码:220723 区号:0438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23°21′16″~124°22′50″、北纬44°37′47″~45°18′08″。东南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与长岭县接壤,西邻通榆县,北接大安市。总面积3529.1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乾安镇宇宙东路。全县辖6个镇、4个乡:乾安镇、大布苏镇、水字镇、让字镇、所字镇、安字镇、余字乡、道字乡、严字乡、赞字乡。 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有“乾安台地”之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日照时间2866.6小时,无霜期平均145天,年均降水量420.6毫米。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乾安镇(Qianan Zhen) 代码:220723100 邮编:131400 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41780人。辖7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乾安县政府网站数据:面积57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20人。) 据《乾安县志》,1926年前,此处是一片荒原,属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1928年设治建县,乾安镇为县治。日本侵占时期,乾安街公所按四个区域划分四个区。1945年光复以后,设乾安城关区,下辖10个街;…… 大布苏镇(Dabusu Zhen) 代码:220723101 邮编:131400 位于乾安县最西部,距县城约45千米,西邻通榆,北接大安,南接长岭。面积208.6平方千米。人口14011人。镇政府驻大布苏屯。辖9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 大布苏系蒙古语,即盐碱之意。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因逐水草而居,未有形成固定聚落。最早建屯的有前大布苏等。1980年前隶属于正兰公社,…… 水字镇(Shuizi Zhen) 代码:220723102 邮编:131400 位于乾安县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277.8平方千米。人口17937人。辖13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4个居委会。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至1923年(民国十二年),…… 让字镇(Rangzi Zhen) 代码:220723103 邮编:131412 位于乾安县城东19.5千米,东经124°09′-124°23′、北纬44°53′-45°10′。东邻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重新乡,西靠乾安县鳞字乡,南与赞字乡接壤,北与余字乡为界。东西宽18.75千米,南北长30千米,面积385.7平方千米。人口17889人。镇政府驻让字井。辖16个行政村,24个自然屯。 辖区内早在明清时代有蒙古人在此放牧,至今尚残存蒙古族人旧居废墟两处,即小古城(体字井东北)。日本侵占时期归让字村管辖。1949年成立让字区。1956年成立让字乡,1958年改为东……1993年让字乡改为让字镇。 所字镇(Suozi Zhen) 代码:220723104 邮编:131400 位于乾安县城西南35千米处,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9031人。镇政府驻所字井。辖25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乾安县政府网站数据:面积455.52平方千米,人口27720人) 在日本侵占时期归所字村管辖。解放后,1946年至1956年为所字区,1958年为所字人民公社。…… 安字镇(Anzi Zhen) 代码:220723105 邮编:131400 位于乾安县南部,距县城40千米。南部与前郭县接壤,东、西、北部分别与鹿场、严字乡和赞字乡相接。面积619.9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安字井。辖15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乾安县政府网站数据:面积343.8平方千米,总人口20891人,其中农业人口19621人)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1922年至1928年在此开荒设井的有前寸、辞字等。在日本侵占时期辖于安字村。解放后成立安字区政府,1956年撤区划乡为安唱乡,1958年人民公社…… 余字乡(Yuzi Xiang) 代码:220723200 邮编:131400 位于乾安县东北部,距乾安县城25千米,北与大安市,东与前郭县接壤。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12305人。乡政府驻西余字井。辖20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乾安县政府网站数据:面积447平方千米,人口21112人)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现在为字井屯西北105千米处,仍存古城(传说是金兀术放牧点)…… 道字乡(Daozi Xiang) 代码:220723201 邮编:131408 位于乾安县城西北部,北与白城市大安县接壤;西部、南部、东部分别与本县大布苏园区、严字乡、水字镇相邻。面积310平方千米。人口17650人。乡政府驻才字村。辖18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 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至1922年(民国十一年)最早建立……1927年至1930年隶属于阳字保,日本侵占时期为首字村。解放后于1946年成立道了字区政府,…… 严字乡(Yanzi Xiang) 代码:220723202 邮编:131405 位于乾安县城区西南25千米,面积242.1平方千米。人口11686人。乡政府驻前严村。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 区域内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1928年至1929年在此开荒设井的有:行字、大君等。在日本侵占时期,辖于安字村。解放后归安字区美严村,1956年撤区划乡,归安唱乡为美严高级社。…… 赞字乡 位于乾安县城南10千米,东经123°53′-124°12′,北纬44°50′-45°00′。东与让字乡为邻,西与才字乡接壤,南与安字乡毗连,北与乾安镇为界。东西宽22.5千米,南北长15千米,总面积224.3平方千米。总人口22500人。辖16个村,31个自然屯。 鳞字农业特色园区(Linzi Nongyeteseyuanqu) 邮编:131404 位于乾安县城东6千米,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12651人。驻腰唐字井。辖6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 鳞字乡区域内,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1927年在此开荒设井有鳞字、称字、西字、民字井等自…… 大布苏工业园区 位于乾安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东经123°36′、北纬44°51′,面积19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4个城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8201人,其中农业人口12555人。 良种繁育基地 位于县城北偏东25千米处,面积为10平方千米。始建于1960年,1994年成立党委,现为县政府直属科级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口1050人。 乾安工业园区 位于乾安县城西,规划面积暂定2.5平方千米,原名乾安镇工业园区,是2005年4月县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工业园区,2005年10月市政府批准成立乾安工业园区,纳入市级工业园区管理系列。 大遐畜牧场 位于乾安县东南部,南部与前郭县乌兰塔拉乡、东南与深井字牧场、红星牧场接壤,北部与乾字县让字镇为邻,西部与本县社会草原相连,东经124°18′-124°19′、北纬44°19′-44°19′。面积为220平方千米,人口5756人。 乾安鹿场 位于乾安县城东南35千米,东经124°10′32″-124°20′30″、北纬44°49′15″-44°58′10″,属于隐字井方区域。面积3443公顷,总人口1286人。下辖三个分场。 腾字种畜场 位于乾安东北部,东与前郭县云字井接壤,本与让字镇致字井相邻,南与让字镇剑字井交界,北与余字乡陈字井相连。面积75500亩,总人口1986人。 1954年时为吉林省第七-管教大队;1956年改为吉林省第十一-管教大队;1959年归地方,改名为吉林省乾安县新生种畜场;1984年改名为乾安县腾字种畜场。 乾水工业集中区 是2005年10月份经省政府开发办批准升格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的,集中区起步区1.5平方千米,规划25平方千米。 地图 历史沿革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官治理,1928年定名为乾安县。因其位于吉林西北,是八卦中的乾位,取名乾安,寓意吉林西北平安。 1949年4月,划归吉林省。1954年8月,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公署。1979年1月,隶属白城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7月,划归松原市管辖。 2000年,乾安县辖6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0745人,其中:乾安镇 79957人、大布苏镇 15213人、永字镇 22519人、让字镇 23944人、所字镇 10949人、安字镇 27612人、余字乡 13911人、暑字乡 7475人、才字乡 8923人、道字乡 8954人、兰字乡 14532人、仙字乡 16331人、严字乡 15059人、赞字乡 22028人、鳞字乡 13338人。 2002年,乾安县辖6个镇、9个乡:乾安镇、大布苏镇、水字镇、所字镇、安字镇、让字镇、余字乡、鳞字乡、兰字乡、暑字乡、赞字乡、道字乡、才字乡、仙字乡、严字乡。境内有4个国营农牧场。总人口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万人。 2003年,乾安县面积3617平方千米,总户数94500户,人口总数300248人,其中农业人口216650人,占总人口的72.2%(以上数据根据《吉林年鉴2003》)。全县辖6个镇、9个乡:乾安镇、水字镇、大布苏镇、让字镇、所字镇、安字镇、余字乡、鳞字乡、暑字乡、赞字乡、才字乡、道字乡、仙字乡、严字乡、兰字乡。共有167个行政村。 |
扶余市 |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东部。东临榆树市,南靠德惠市,北接黑龙江省双城市,西与宁江区毗邻且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安县隔江相望。总面积4464平方千米。总人口735727人(2006年)。邮编:131200 代码:220724 区号:0438 地理坐标:东经125°0′-126°10′、北纬44°44′-44°30′ 扶余环境优美,名胜可观。科教文卫,繁荣发达。城区楼房林立,街道整齐,设施完整,菌能齐全。保存完好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全国唯一的满族剧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行政区划 扶余市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全县辖11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三岔河镇、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永平乡、社里乡(根据“扶余县政府信息网”该乡已于2006年划归宁江区)、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下岱吉灌区管理局、伊家店农场、拉林灌区管理局。 -历史沿革 扶余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期,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车家——夫余国,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后几经变迁,1995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制,县政府驻地东移至三岔河镇,扶余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扶余县为黑龙江省原辖县。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 扶余一带,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 扶余县地图 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设置伯都讷厅,驻伯都讷新城,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隶属伯都讷厅。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驻新城,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由新城府领。翌年4月,裁将军,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讷副都统。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为新城县。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2月,因与河北、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奉令改称扶余县。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隶属滨江道。 1929年2月,废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5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1992年6月6日,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辖境较宽,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扶余县、榆树市三县市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以后新城府时期,以汇塘沟、珠尔山为界,其东属榆树地,其西属新城府,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 1983年9月,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乡下辖村、社;保留扶余、长春岭、陶赖昭、五家站镇,国营农场不变。1987年,全县共有9镇、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474个村。 1995年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25个乡,10个镇,两个国营农场。483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14个少数民族。 1995年12月,扶余县辖四马架乡、永平乡、社里乡、新站乡、更新乡、徐家店乡、伊家店乡、石桥乡、三义乡、肖家乡、榆树沟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二龙山乡、拉林乡、万发乡 扶余县 、大林子乡、七家子乡等18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 2005年乡镇合并,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扶余县现辖三骏乡、永平乡、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等6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大林子镇、新万发镇、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辖41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35727人,182696户。农业人口663106人,城镇人口72621人。9个少数民族,1074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