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毛都镇位于前郭县东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前郭镇55公里.东为松花江支流,南与农安县小城子乡毗邻,西与302国道接壤,北与王府镇哈玛村交界.镇区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为181平方公里,辖12个村(包括四个民族村)共34个自然屯,48个合作社,总耕地面积6248公顷,总户数5608户,其中农业人口20657人,非农业人口991人,其中蒙古族2431人,满族432人.
哈拉毛都镇处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位置,土壤疏松、透气、腐植质含量较高,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哈拉毛都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多为黑钙土和风沙土质,北部是松嫩河谷平原,沿江地带多为草甸土、冲积土和泥炭土质,土质肥沃。北靠松花江岸,水源极为丰富,除自然流灌溉外,电力抽水站4座,打机电井30眼,小井2,525眼,灌溉面积4,230亩,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位置,疏松、透气、腐植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土壤,完全适应各种果树生长要求,纵横交错的沟壑,两山夹一沟,自然形成了果树生长的天然防风屏障,自然水域丰富,坎下松花江可提水灌溉;坎上有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可截流浇灌。
我镇果树经济林现已发展到1,050公顷,大小果园365个,果树品种已发展到10个树种,30多样品种,进入接果和盛果期的已达700公顷,果品产量3万吨,镇售收入600多万元,人均果品收入400多元,林果业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外我镇有油母页岩等大量矿产资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07万人 | 181平方公里 | 220721107 | 138000 | 0438 | 查看 哈拉毛都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郭镇 |
|
长山镇 |
长山镇始建于1980年,下辖6个行政村、28个社、3个街道办事处、33个居民委。全镇人口38441人,其中:城镇人口29035人,农业人口9406人。幅员59.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4公顷。长山热电厂、长山化肥厂、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三大中省直企业座落在镇区之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镇上下精诚团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并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被省列为“十强镇”;1998年被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镇”,被市政府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1999年,获市优胜杯第一名,全镇综合实力名列全市206个乡镇第一名;2000年,镇乡企小区被省乡企局、省科委评为“省级科技园区”;镇党委被省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标兵”;连续三年被县政府评为“民政工作先进镇”、“教育目标管理先进镇”、“土地环保工作先进镇”等。 建镇2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山镇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增总量、财政增实力、群众增收入为目标,以发展民营经济、城镇建设和效益农业为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进了镇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800万元,其中:镇本级财政收入1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60元,分别比上一年增幅15%、12%、26.3%、13%。. |
海渤日戈镇 |
海渤日戈镇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中部。面积579.96平方千米。人口24080人(约2005年)。辖11个行政村。203国道过境。 - 沿革 民国时期归郭尔罗斯前旗亲王府管辖,1946年为深井子(十一)区,由驻地得名。1956年撤区划乡为深井子乡。1958年与长龙乡合并改深井子(东升)公社,1961年分设长龙公社。1983年改长龙乡,1984年12月改长龙镇。1996年,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镇政府驻深井子,辖深井子、朝阳坡、双龙山、长发屯、阎家窝堡、孤杨、腰井子、十家户、七棵树、旱龙坑、三义井子11个行政村。2005年将深井子镇更名为海勃日戈镇(2009年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
乌兰图嘎镇 |
乌兰图嘎镇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邻乌兰塔拉乡,东南与农安县永安乡接壤,南与长岭县巨宝山镇毗邻,西与东三家子乡交界, 北与查干花镇隔草原相望。国道203线与长乾公路交汇经过,是前郭县西部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是长岭、农安、乾安三县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 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共有40个自然屯,82个社,总人口为26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为2886人,占人口总数的11.1%。全镇幅员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1715公顷,草原10030公顷,林地7293.7公顷。物产富饶,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县玉米、杂粮杂豆的重要产区。另外由于地下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1995年3 月吉林油田前大采油厂在我镇境内成立。 随着结构调整的全面铺开,我镇2002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突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实播比例达到50:49:1,全镇玉米面积为5570公顷, 预计产量可达到40000吨,大豆545 公顷,预计产量可达1000吨,绿豆1465公顷,预计产量可达3000 吨,小豆340公顷,预计产量可达700吨,甜菜480公顷,预计产量可达15000吨,花生1676公顷,预计产量可达3000吨。 全镇牧业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镇共有规模养殖大户300多户,主要以牛羊为主,其中牛年出栏1000头,羊年可出栏20000只。 我镇投资环境优越,科教文卫事业发达,小城镇建设进展迅速,餐饮服务业迅猛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乌兰图嘎镇特色的饮食业,商、建、运及其它各业发展态势良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前兴胶塑厂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其橡胶制品远销各大油田,并获得了省部优产品称号,玉液酿酒公司生产的新春牌玉液酒名噪各大城市,飘香在大草原上。今年又引进了一家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目前正在建设中。今年正在修建大德营子村至查干花的油路12公里,并将在全镇村与村之间、屯与屯之间修建砖路18.5公里。随着这两项工程的完成,图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 |
查干花镇 |
查干花镇是前郭县9个牧业乡镇之一,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全镇现有9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5个),1个镇牧场,47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屯,农户总户数4300户,劳力3400人,总人口18600余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860人。 全镇总幅员面积447.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1000公顷,其中平洼地约6000公顷,坨岗地约5000公顷。农产品以盛产绿豆为主,年产近2000吨。全镇现有大小农机车辆1500余台,大小型割灭茬机850台,全镇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小型机械化。现有大小机井1600眼,水田开发达50公顷。全镇水域达714公顷,其中查干花泡近600公顷。 全镇现有草原16756公顷,其中优质草原达5000公顷,牛已发展到9000头(其中奶牛260头),羊发展到9万只,猪发展到25000头,禽发展出到9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000吨,禽蛋产量达到700吨,羊毛产量达250吨,各类畜禽规模饲养大户达2000户占农户总数的50%,其中:10头牛以上牛场达380处,百只羊以上羊场达600余处,百只鹅以上大户达800户,全镇形成了养牛近千头村4个,养羊近万只的村5个,被确定为全省养羊第一大镇,并被授予全省“牧业十佳乡镇”称号。畜产品以中国美丽奴细毛羊羊毛为主,年产羊毛250吨,同时繁育大量美丽奴细毛羊、西门达尔改良牛供出售。 全镇现有林地1.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1000公顷,5公顷以上林果大户达110户。 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39户,乡镇企业产值实现2200万元,利税400万元。 全镇有蒙古族完全中学、汉族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11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蒙古族小学6所,镇中心卫生院1处,床位20张,镇敬老院被评为松原市市级模范敬老院。镇内有农贸市场1处。 镇内有粮库、国营查干花林场、邮电局、草原文化馆等13个企事业单位。 镇内有乾安至长春、乾安至长岭、“双乌”公路过境,交通便利。. |
王府站镇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镇。1946年设王府区(九区),1956年属王府站乡,1958年与卡拉木乡合并成立王府(东风)公社,1971年更名东站公社,1981年复称王府站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243.5平方公里,人口2.9万。镇政府驻王府站。长(春)白(城)铁路、图(们)乌(兰浩特)公路过境。辖王府站、三棵树、哈玛尔、三岔沟、阿拉嘎、青龙山、二龙山、小榆树、红房子、一部落、万宝、外五家、新立屯、大榆树、二部落、腰大洼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厂、综合加工厂、林场、良种场等。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吉林造纸厂、长春输油公司牧羊输油站在境内。. |
八郎镇 |
郎镇位于吉林省前郭县北部,西部与穆家乡接壤,东北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嫩江相望,西北与大安市毗邻,是边陲重镇。总面积10171公顷,其中耕地4323公顷、林地701公顷、草原2171公顷、水域面积1500公顷,其它1476公顷。八郎地理位置优越,长白铁路、珲乌国道贯穿境内,嫩江水路设有塔虎码头直通黑龙江、吉林省延江地区,20多里长的国堤保卫着八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八郎镇三家子等村屯是蒙古族人民聚居地,充满了浓郁地民族特色,牧歌嘹亮、牛羊成群。 八郎镇人口总数15263人。其中农业人口14846人,非农业人口419人。总户数4240 八郎镇特产 户,其中非农户362户,总劳力数5291人。年计划生育率96.7%,人口出生率9%,准生人数166人。医生总人数35人大专学历以上3人,中专学历32人,其职称构成为:医师7人,护士27人,助产士1人。 教师总人数17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2人,中专学历95人;学生总人数1908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八郎镇共有农业机器969台。其中集体占有16台,个体占有953台。机电井总数302眼,包括防病井5眼,个人承包井216眼,集体管理井62眼。 - 特色产业 八郎镇地处江湾,沙瓤土地肥沃。适合西瓜、小米、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已经通过互联网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八郎西瓜”个大、皮薄、沙瓤、子少、色鲜、味甜、闻名东北三省,年产量在 八郎镇特产5万吨左右,6月-9月间上市。八郎“塔虎小米”微量元素含量高,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是辽金时代皇家御征贡品。塔虎城内土壤含钾量极高,不必施用任何化学肥料,谷物品质极佳,生产的小米属存天然绿色食品。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年产量可达3000吨。 “益都红干椒”2000年来八郎落户,由于土壤条件适宜,人工方法延长生育期,适合大面积种植。从种植情况看,亩产干椒均在千斤左右,且品质好,色素浓,深受外商青睐,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产量可达7500吨。便利的交通环境,齐全的井灌设施,为八郎镇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八郎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瓜菜种植,切实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郎镇把香瓜、西瓜种植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主打品种,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新的种植技术,促进了香瓜、西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2008年全镇香瓜种植面积达到1700公顷,西瓜种植面积500多公顷。目前,瓜苗移栽已经全部结束,预计香瓜在6月20日全部上市。 “塔虎城”牌小米盛产于嫩江与查干湖中间地带的辽金时代古战场塔虎城内,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塔虎城”牌小米,米质松软可口,清香四溢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米色金黄、风味独特,是家庭、餐饮等不可缺少的饮食之一老少皆益,产妇必备营养佳品。 - 经济发展 全镇现有耕地8490公顷,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水稻;粮食亩产1000公斤以上。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工业上项目招商引资:八郎稻米加工厂、床垫厂、综合养殖厂、畜禽屠宰有限公司等等,这些 八郎镇特产项目,每个投资近千万元,年利税近百万元。农业有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根据不同区域、土质结构形成全镇的特色香瓜生产,水冰麦生产,瓜菜、麦菜、菜菜复种生产;旱田、水田、高效农业生产等等。农业耕作实现机械化。养殖业规模化:规模养猪全镇存栏34319头,出栏24284头。规模养羊存栏20113只,出栏11240只。规模化养鸡100200只,出栏80100只。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旅游开发前景可观:塔虎城遗址在八郎镇境内,是辽金时期北方的一座著名的军事重镇。该城略显方形,周长11华里,城墙高约7——8米;城墙外围环绕着两道护城河。塔虎城若与查干湖景区相连带,那将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商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依托图乌公路,境内繁华地段商家林立,个体工商户200多家。日杂商店、照像、理发业、复印社、饮食服务、配件修理、农技种业、网络信息、饲料兽医、农产品收购部、大型机械作业等等。 - 社会事业 全镇社会公益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镇有中学两所,中心校两所,敬老院两处,邮政储蓄楼2栋, 八郎镇特产卫生院两个,生活供水站15个,信用服务社一处,固定电话装机数量2135部,移动电话拥有8330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50%,95%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医疗。村屯道路得到改善。全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全镇修砖路35.69公里,水泥路6.2公里,基本达到了村屯硬化的标准。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农田机电井近580眼,85%的农田得到灌溉。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长白铁路、图乌公路从境内通过,设有塔虎城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四家子水路码头也非常繁忙。便利的运输条件,为八郎镇的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前郭县八郎镇位于全县最北部,受地理位置限制,以往发生火灾很难得到及时扑救。八郎镇政府依据多年的沉痛教训,决定组织筹建村级-。八郎镇政府组织本镇20个村的支部-前往蒙古艾里乡双丰村参观他们的消防自救车,还在双丰村义务消防员的带领下,进行了现场灭火演练,并详细询问了消防自救车的工作原理、制造工序以及应用消防车的益处。考察学习结束后,八郎镇政府随即召开组建村级-的专项会议,确定了组建方案。八郎镇陶克陶胡村正在进行安装试验,效果非常好。其他各村也正在积极安装消防设备,准备用自己的力量保卫收获果实。 |
哈拉毛都镇 |
哈拉毛都镇位于前郭县东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前郭镇55公里.东为松花江支流,南与农安县小城子乡毗邻,西与302国道接壤,北与王府镇哈玛村交界.镇区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为181平方公里,辖12个村(包括四个民族村)共34个自然屯,48个合作社,总耕地面积6248公顷,总户数5608户,其中农业人口20657人,非农业人口991人,其中蒙古族2431人,满族432人. 哈拉毛都镇处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位置,土壤疏松、透气、腐植质含量较高,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哈拉毛都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多为黑钙土和风沙土质,北部是松嫩河谷平原,沿江地带多为草甸土、冲积土和泥炭土质,土质肥沃。北靠松花江岸,水源极为丰富,除自然流灌溉外,电力抽水站4座,打机电井30眼,小井2,525眼,灌溉面积4,230亩,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位置,疏松、透气、腐植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土壤,完全适应各种果树生长要求,纵横交错的沟壑,两山夹一沟,自然形成了果树生长的天然防风屏障,自然水域丰富,坎下松花江可提水灌溉;坎上有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可截流浇灌。 我镇果树经济林现已发展到1,050公顷,大小果园365个,果树品种已发展到10个树种,30多样品种,进入接果和盛果期的已达700公顷,果品产量3万吨,镇售收入600多万元,人均果品收入400多元,林果业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外我镇有油母页岩等大量矿产资源。. |
查干湖镇 |
|
宝甸乡 |
宝甸乡位于前郭县西35公里处。西与深井子镇接壤,南与长龙、洪泉、套浩太相邻。辖九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屯。幅员面积12501公顷,其中耕地5549公顷;林地1880公顷(经济林260公顷)。草地2370公顷,其中采草场1532公顷,放牧场838公顷。全乡人口12391人。. |
平凤乡 |
平凤乡隶属前郭县,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29公里。东经124°30’’’’至124°43’’’’,北纬45°16’’’’至45°27’’’’。北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站乡相望;东隔第二松花江与扶余县新民乡为界;南与宁江区毛都站镇相连;西与本县新庙、长山两镇接壤。东西最长处14公里,南北最宽处20公里。乡辖14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44个生产合作社。全乡有5780户,有农业人口27680人,其中蒙古族381人,满族216人,回族10人,锡伯族13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人。 平凤乡辖区总幅员2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7公顷,自然水域2384公顷,草原面积635公顷,有林地面积567公顷。 平凤乡政府驻地田家窝堡屯。平凤之名称是为纪念两位烈士而得名。为纪念1946年解放初期在此剿匪牺牲的钱国平和高喜凤两位烈士,当时经旗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平凤区,沿用至今。 平凤乡背靠松嫩两江,水利资源丰富,设施配套,抽水排灌能力较强,乡建电灌站一座,浮船式抽水站两座,村建中、小型抽水站5处,农田内可灌溉用机电井87眼,农田小井1576眼,灌溉面积达5600公顷,沿松嫩两江流域修有排涝站两处。全乡境内有防洪国堤17公里,民堤97.5公里,水田耕作区内各种引泄渠干190公里,为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
达里巴乡 |
达里巴乡 位于前郭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东经124°38′北纬45°08′,东与毛都站镇相连,西与重新乡为邻,南与新立乡交界,北与新庙镇接壤。长白公路从达里巴屯东侧南北通过。 - 环境气候 本乡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前郭县中北部松嫩河谷,地表水资源丰富,耕地大部分为黑沙土质,土壤肥沃,少部分为盐碱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前郭第一、二总干渠均从本乡通过。“引松”与本乡地界相切。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最高36.5℃,结冰期180天左右,年无霜期140天,年降雨量480mm,年蒸发量为1,729mm,年日照时数2,887小时,历年多西南风和西北风。 - 土地 本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辖5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30个合作社,总幅员面积87.12平方公里, 现有农业人口9,871人,现有耕地2,600公顷,其中旱田70公顷,水田 2,489公顷,保护地蔬菜41公顷。人均耕地0.263公顷。全乡林地面积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8%,牧草地面积1,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水域面积2,4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1%。 - 资源 境内野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芦苇、蒲草、蒲公英、车前草等十几种。 水资源十分丰富,一年四季鲜鱼不断,自然繁殖的主要有鲫鱼、泥鳅鱼等。其中泥鳅鱼闻名于松原市,水鳖远销广州、深圳等地。 - 社会事业 全乡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现有中学一所,中心校一所,农民学校,村小5所,乡设卫生院,各村均有卫生所,乡办敬老院一处,各种养殖、种植、粮食加工饮食服务等个体户达150多个,从业从员1,200多人,年创社会产值4,000多万元。 - 沿革 达里巴乡由驻地“达里巴”得名,“达里巴”系蒙语,人名,清朝嘉庆初年就有蒙古族人来此放牧、耕种,达里巴是最早的部落,民国时期至1935年辖于郭尔罗斯前旗公努图克(区);1937年,辖于第二努图克(区);1940年为达里巴努图克(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1946年10月设立达里巴区(五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划分为达里巴、二龙索库、三马架三个乡,境内隶属达里巴乡;1958年4月上述三个乡合并为达里巴乡,1958年10月成立达里巴(奋进)人民公社;1967年更名为双丰人民公社;1976年恢复原名达里巴人民公社;1983年改乡建制为达里巴乡。 |
吉拉吐乡 |
吉拉吐乡南与王府镇接壤,西与大山乡、新立乡毗邻。东北与扶余县隔江相望,北与前郭镇相连。总幅员面积13,170公顷,其中土地面积为7,100公顷,林地面积为375公顷,水域面积为3,700公顷,在土地面积中耕地总面积为5,000公顷,水旱田面积各占2,500公顷。吉拉吐乡是松原市的一个近郊乡,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吉拉吐乡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980公顷,其中主,水田面积3000公顷,旱田面积2980公顷,旱田过去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如今,主要以种植花生为主。 吉拉吐乡南与王府镇接壤,西与大山乡、新立乡毗邻。东北与扶余县隔江相望,北与前郭镇相连。下辖8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19个自然屯,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832户,其中农业户数为4,220户,总人口为19,53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000人;劳动力总数为7,927名,其中男劳动力为4,566名;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划分43个党小组。其中村场级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各9个,村场设党小组33个,机关企事业设党小组10个,党员总数为364人,乡政府下设11个站办所,即:农业站、农机站、农经站、水利所、畜牧站、文化站、司法所、林业站、广播站、计生站、土地所。总幅员面积13,170公顷,其中土地面积为7,100公顷,林地面积为375公顷,水域面积为3,700公顷,在土地面积中耕地总面积为5,000公顷,水旱田面积各占2,500公顷。 - 地理位置 吉拉吐乡吉拉吐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前郭镇东南12公里。东经124°49′至125°07′,北纬44°56′至45°07′之间。东隔松花江与扶余县永平乡相望,西与新立乡毗邻,南与王府站镇接壤,北与前郭镇相连。东西最宽12公里,南北最长19.5公里。总幅员118平方公里。现辖8个村和一个小良种场,21个自然屯,52个村民小组。有5213户,人口20608人,其中蒙古族1362人,满族227人,锡伯族251人。 - 历史沿革 吉拉吐乡地锡伯屯。1946年建区,驻地吉拉吐屯,以驻地得名吉拉吐区,名称沿用。“吉拉吐”系蒙语,汉语意为“缨”。吉拉吐乡地处松花江南岸,是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清朝康熙六十年间就有锡伯族人奉圣旨来此居住给皇上捕鱼。清乾隆末年又有蒙古族、满族人来此放牧垦荒,生息。清朝后期、民国时期至1936年(伪康德3年)辖于郭尔罗斯前旗公努图克(区);1937年(伪康德4年)辖于第二努克(区);1940年(伪康德7年)辖于吉拉吐努图克(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1946年3月设立吉拉吐区(八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划分为韩家店乡、七家子乡、朝鲜民族乡,境内隶属于朝鲜民族乡和七家子乡;1958年4月,朝鲜民族乡更名为吉拉吐乡,境内隶属吉拉吐乡;1958年10月,吉拉吐、韩家店、七家子三乡和七家子农场合并成立长江人民公社;1959年春,七家子农场分出,本境内成立吉拉吐人民公社;1983年改成乡建制为吉拉吐乡。1992年底,经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粮窝村和鲜丰村划归前郭镇。 |
白依拉嘎乡 |
白依拉嘎乡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所辖乡、隶属前郭灌区,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4 45 ,北纬45 02 。东与吉拉吐乡、镇郊乡为邻,南与大山乡接壤,西与套浩太乡相边,北与达里巴乡交界,幅员16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常家围子屯。 - 区域划分 新立乡所辖常家村,白-窝堡村、讷日吐村、白依拉哈村、新艾里村、前营子村、前三家子村、韩家店村、朝阳堡村9个行政村和常家围子、腰六家子、白-窝堡的、左家围子村,讷日吐、十二马架、白依拉哈、西六家子、西前营子、东前营子、三棵树、韩家店、洼店、矫家窑、西北窑、新艾里、东六家子、康家窝堡、曲彬围子,前三家子、后珠尔泌、前珠尔泌、前朝阳卜、后朝阳卜,24个自然屯,总计48个社,有农户3022户,人口17865人。 - 经济 新立乡地势平坦,属于前郭县中北部松嫩河谷,耕地面积为6000公顷,全部是水田,2001年水稻总 量达5.5万吨。农村经济收达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收达3271元。 2001年,大牲畜存栏 9500头,猪存栏 25 ,842头,羊存栏 3720只,禽发展到73.10万只,全乡各类养殖大户138。其中养羊大户33户、养猪大户16户、养鸡大户41户,养鹅大户40户。全乡有林地 2,322公顷,其中经济林593公顷。 乡有拖拉机 2956 台,其中链轨拖拉机54台,胶轮拖拉机 36台,小型拖拉机2866台。有汽车12辆。有吉粮前郭米业有限公司,砖厂、珍珠岩厂、饲草加工公司等企业9个。2001年总产值达3700万元。 乡有农职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乡卫生院1处,防保站1处,床位总计12张,医生总计12人,护士5人。乡办敬 老院1处,位于乡驻地北5公里处。 全乡通信发达,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其普及率达75%以上。全乡在全省乡级率先建成了”110”报警中心。 全乡9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其中有18个自然屯修了柏油路和砖路,其中柏油路3条4公里,砖路12条30.25公里,2001年实现了村屯硬化道路环通。前三公路、前乾公路从我张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水利资源丰富,位于松花江的一总干、二总干 的引水工程和引松泄工程跨越我乡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近几年开发养鱼水面410公顷。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以探明蕴藏有大量的原油,吉林油田和永达石油开发公司在我乡境内已建成钻井台54个。前营子村地下蕴藏一定的天然前三家子村的前珠尔沁屯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有待于开发利用。另外韩家店村的天然矿泉水,经省有关部门的坚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的优质矿泉水标准,有可发利用价值。 物产资源以天然绿色优质大米而远近闻名,年产水稻5.5万吨。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成精养与半精养鱼塘180处,年产鲜鱼300吨,芦苇资源丰富,年产量可达1000吨。 - 骄傲 白依拉嘎乡中学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少有的几个地方中学建设楼房教师的乡镇 |
洪泉乡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尖山子、韭菜坨子两乡合并为洪泉乡。同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5公里,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1.7万。乡政府驻双发屯。辖洪泉、老北井子、东井子、大青坨子、胡勒沟、东升、太平庄、尖山子、芦苇坨子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综合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 |
额如乡 |
额如乡(原大山乡)位于前郭县南部,距县城4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4°25′至124°57′,北纬44°49′至44°59′。南与洪泉乡接壤;东与王府站镇为邻;西与套浩太乡交界;北与新立乡、吉拉吐乡相连。与王府火车站相距13公里,交通便利。幅员170.2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大山村。按照民族乡镇建制的要求,于2005年更名为额如乡。 额如乡现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乡直马站,26个自然屯,全乡总人口20004人,其中农业人口17966人。农业户4917户,劳力7172人。总耕地9680公顷,其中:水田1756公顷。林地面积2239公顷,其中:经济林216.5公顷、用材林2022.5公顷。小Ⅱ型水库2座,其中:张化围子水库最大库容80万立方米、北围子水库最大库容30万立方米。全乡机电井2183眼,其中:大井82眼、小井2101眼。 额如乡属前郭南部台地,土质为砂壤黑钙土。气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390—450毫米,无霜期146天左右。 额如乡是传统农业大乡,玉米、水稻、花生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95%左右。近年香瓜、西瓜、小红葱等高效作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年产秸秆3万余吨,已建青黄贮窖12个,年贮量可达4000立方米,丰富的饲料资源为发展精品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乡党委、政府以此为立足点,大力发展精品牧业,现全乡黄牛存栏1200头、羊7000只、猪5000头、禽类5万只。蓝狐饲养达500只,肉鸡年出栏30万只。牧业已成为该乡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套浩太乡 |
地理位置套浩太乡位于前郭县境中部,介于东经124°29′至124°47′,北纬44°46′至45°02′之间。距松原市25公里。东与新立乡、红光农场、莲花泡农场相连;南与大山乡、长龙乡交界;西与宝甸乡为邻;北与重新乡接壤。总幅员面积为15485.45公顷,套浩太乡现辖7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31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达13000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3人,占人口总数的4.5%,农业人口12931 人,占人口总数的95.5%。在全乡人口中,男性6906人,女性6638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50.9%和49.1%,男女比例为10.4:1。全乡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个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021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9.1%。 地形地貌 套浩太乡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松花江流域内,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低洼为湖积低地,多为草甸土、冲积土和泥炭土,土质肥沃;南部较高,属台地,多是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多为风沙土,过去土质较为脊薄。 现经长期治理,土质疏松、肥沃。 气候特征 套浩太乡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升温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8度左右,低温出现在一月,最低气温—36.1℃;高温出现在七月,最高温度36.9℃。年平均日照2800小时,年积温2900℃,无霜期在144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50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全年多风,尤以春季多风且大。春夏秋三季多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则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 水域特征 套浩太乡地处松花江流域,北靠前郭灌区。地表水平均净流量11万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净流量为400万立方米。松花江引水直至北部各村水田。龙坑水自境内涌出,四季长流。全乡总水浇面积、灌溉面积达到4000多公顷。境内泡泽较多适宜渔业开发。全乡各村机电井全部配套,搞旱能力较强,现有节水灌溉专业村1个。 交通信息 “前三”公路和明沈公路穿过腹地,乡村屯道路平坦,交织成网,每日有通往乡驻地和西部村屯的来往班车多次;联通和移动网络覆盖全乡,4个行政村上了程控,安装电话达1500多部,有线电视连接千家万户,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有利于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长龙乡 |
长龙乡位于前郭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处在东经124`36至124`50、北纬44`47至44`49的位置。东与洪泉乡相连,南与农安县三盛玉乡交界,西与深井子镇为邻,北与套浩汰乡接壤,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幅员2519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900公顷,林地面积75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3%,草原面积2404公顷,现辖10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47个社,全乡总户数为4593户,其中农业户数4536户,总人口16676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4人.长龙乡地处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地势东高西低,多属风沙土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干寒少雪,年平均降水量为475毫米.境内有羊草、车前、蒲公英、茵陈、苍耳、防风、胡枝子等多种野生经济植物。还有野兔、山鸡、狐狸、獾子等进野生动物。 长龙乡经济发展较快,文教卫生和福利事业发展较好,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分校9所,教学点7个,幼儿园1所,农民学校1所,每村都设有农民活动室。 乡有卫生院、供销社、畜牧站、信用社、粮库、农电所、邮政等单位,电力通讯卫生健全。设敬老院一处,赡养孤寡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现已形成以岗亭、警铃、路栏为一体的严密的防控系统,2001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交通便利,前三公路贯穿南北,乡所在地距203公路12、5公里,村与村之间是平坦的砂石路。. |
乌兰塔拉乡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辖乡。 “乌兰塔拉”系蒙语,意为“红色草原”,1956年置乌龙架海乡,1958年改乌龙架海公社,1981年更名乌兰塔拉公社,1983年置乌兰塔拉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59公里,面积338平方公里,人口1.7万。乡政府驻东万宝山。辖乌兰塔拉、太平、莲花山、刘家、哈沙吐、谢力嘎、腰哈沙吐、新庄、大什门、乌兰扎拉嘎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砂厂、牧场、农机修造厂、玻璃丝厂、砖场等。. |
东三家子乡 |
东三家子乡位于县城西南93公里。东与乌兰图嗄镇接连,南与长岭县集体乡交界,西与孤店乡为邻,北与查干花接壤。总面积256.9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0个自然屯。全乡总户数3075户,总人口1302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72人,主要分布在东三家子、瓦房、小庙子三个行政村。 东三家子乡北部有东西走向连绵不断的沙丘,平原地带属于前郭西部沙岗地,土质较肥沃。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307公顷,主要农作物是玉米。200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实现4710万元,财政收入达57万元,粮食产量3.5万吨。 全乡有草原面积7600公顷,有利于发展畜牧业。2001年,全乡各类饲养大户282户,畜禽发展到90万头(只),其中牛发展到7900头,猪发展到25000头,羊发展到55000只,禽发展到80万只。全乡现有林地面积5139公顷。 全乡现有机电大井28眼,小井616眼,小型喷灌设备28台(套)。 全乡有初级职校一所,小学9所,其中中心小学一所,蒙小两所;乡卫生院一处,各村均有卫生所;乡办敬老院一处。. |
浩特芒哈乡 |
浩特芒哈乡位于前郭县城西120公里处,距省城长春140公里,距长岭县城10公里。 东与三家子乡相连,南与长岭县集体乡交界,西与长岭县为邻,北与傲都乡接壤。 全乡总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38公顷,草原4466公顷,林地2144公顷。全年积温2850度,无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20毫米左右。全乡有9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4个民族村,人口15480人,总户数3913户。全乡境内交通较为发达,有新、00三线。 |
乌兰敖都乡 |
乌兰傲都乡位于前郭县城的西南部,东经123゜46′,北纬44゜34′,是蒙汉聚居的少数民族乡。总幅员面积为28069公顷,辖9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农业人口1036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为1818人,占总人口的17%。 乡域地理位置独特,南与孤店乡相连,西与长岭县三团乡接壤,北与乾安县先锋乡交界,东与查干花镇为邻,国家重点的“西门塔尔”牛和“美利奴”羊繁殖基地——查干花种畜场在我乡境内,是长岭、前郭、乾安三县交界的黄金地段。 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活,草原辽阔。全乡有耕地6828公顷,草原面积为8340公顷,林地面积为3541公顷,水域面积为263公顷,四荒面积为2206.3公顷,其它面积11689.7公顷。是玉米、葵花、杂粮杂豆的主产区,是发展牧业、栽植林果的良好开发地。 经济繁荣,商业一系街内共有工、商业户30 家,娱乐、休闲场所8家,以乡农牧公司为龙头的乡村企业正在崛起。 交通便利,通讯畅通。乡村道路平坦,乡所在地与乾安、前郭开通了油路,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全部开通。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内设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标准文化站1个,乡级卫生院一个,医术高明,备有X光机,B超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建有科技示范园区,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园区生产,发挥了其试验,示范作用。 按照县委“三个三”的发展战略,发挥全乡的资源优势,从实际出发,在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加大发展牧业的工作力度,近几年来,虽然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牧业发展较快。目前,全乡不但已引进了大量的优良牛、羊品种,如夏洛来、西门达尔牛、荷兰的黑白花奶牛,中国美利奴吉林型查干花良种细毛羊,加强了繁改力度,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到2002年末,全乡黄牛发展到7000头,良种细毛羊发展到66000只,其它的家禽、家畜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牧业将是我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