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镇位于长岭县城西南27公里,南部、西部与双辽县相邻,东部与腰坨子乡接壤,北部与二里介乡相连。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幅员2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70公顷,林地面积452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草原面积5230公顷。现辖11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9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为5960户,其中农业户数5640户,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新安镇地处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地势东高西低,由于近些年的绿化,林业防风防沙较好地发挥作用。
新安镇经济发展较好,旧称“老集场”。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镇,镇设有卫生院、供销社、畜牧站、信用社、粮库、农电所、邮政、地税、国税、交警队、法庭、运管、工商、农行、烟草、农机站等单位,电力、通讯、卫生设施健全,设敬老院一处,赡养孤寡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现已形成以岗亭、警铃、路栏、护屯队为一体的严密防控系统。全镇交通便利,国道二0三线由东北至西南贯穿全境,县道长新西线、长茂南线通向四周,与二0三线组成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为商品流通,客商往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安镇在原有商贸中心的基础上逐渐成为杂粮、杂豆等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特别是近几年,小杂粮、杂豆市场日益繁荣。另外牲畜交易市场、古井肉食羊交易市场,皮张收购市场、肉鹅收购市场、“三辣”(辣椒、大蒜、黄烟)、芝麻、“三瓜”(西瓜、香瓜、打瓜)流通市场吸引外地客商云集于此。商品远销四川、上海、福建、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年交易额均在亿元以上。
新安镇系畜牧业发展强镇,东北纯细毛羊存栏在10万只以上,年交易流通量在20万只以上。同时全镇的猪、鸡、鹅、马、牛、驴饲养均有相当规模。目前以农户饲养与小区饲养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全镇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牛、马、驴、禽分别发展到2000头、1600匹、1800头、40万只。
新安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积极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现有各类企业150家,私营小加工业180家,年产值1000余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13平方公里 | 220722105 | 138000 | 0438 | 查看 新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岭镇 |
长岭镇位于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幅员面积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70公顷,草原面积3276公顷、林地1100公顷。全镇辖区有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32个居民委,总人口116900人,具有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基础积累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商贸流通优势,是经商办企业、发展牧业的好去处。 牧草资源丰富,水草肥美,交通便利,203线从其中穿过,适宜发展牧业和蔬菜生产。商品流通速度快。 长岭镇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由种植玉米不断向蔬菜等经济作物转化。最后消灭大田作物、发展新、奇、特、优品种,扩大肉鸡、奶生产量,实现本地供应化,并适度外销。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镇内共有2所高中、一所重点中学、一所职业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及各类专业进修学校。3所大型医院、各类公共事业遍布十个社区。极大方便居民就学、寻医、休闲、娱乐需要。. |
太平川镇 |
太平川镇位于长岭县西北部,松原市最西端。全区幅员45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委员会,26个居民委,10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6万人,农业人口15万人。太平川镇交通便利,平齐、通让铁路在镇内交叉通过,二级站日通火车162列;长白公路、齐双公路汇合后贯穿全境,地处两省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市(松原、白城、四平、哲盟)的边缘结合部,是方圆45公里范围内最大的镇,其辐射与吸纳作用极强。镇内工业基础雄厚,全县70%的工业、企业摆布在这里,是长岭县工业基地。太平川镇1992年以前为白城地区开发开放试验区,1993年被松原市确定为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199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综合体制改革“十强镇”,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太平川镇设立工业园区,并对开发开放区实行全方位封闭管理,赋予更大的-、事权、财权。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太平川镇土地资源适合油料作物生长,是国家油料基地的重要产区,油料资源丰富。太平川镇境内地下矿藏资源较多,蕴藏着大量的硅砂、原煤、石油、天然气、伊利石等矿藏。特别是已探明原煤储量在5亿吨以上,具有广阔开采前景。太平川镇境内泡沼较多,芦苇及其它水产品丰富,具有规模开发与经营潜力。 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太平川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了交通通讯、给排水、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以来,太平川镇全面加快了道路、广场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年来累计硬化街路6条,7100延长米,建设广场2个,镇标一座,铺设排水管道3240延长米。2000年以来,太平川镇将工作重点转到旧城区改造工作上来,两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全面实施了旧城区改造工程。共拆除房屋950间,面积2.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商居合一的楼房,现已有70栋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其中引资4000万元。2001年度投入建设资金41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02年投资250万元全面改造1.3公里岭川路(路面硬化、亮化、绿化、洁化);投资40万元新打一眼自来水井,改善居民生活饮水条件。2004年太平川镇投资400万元改建了火车站。. |
巨宝山镇 |
自然情况: 巨宝山镇位于东经124°27'、北纬44°127',地处两市(长春、松原)三县(前郭,农安,长岭)交界,是长岭县的经济大镇、全省“百强镇”之一,距省会长春97公里。全镇共有11个村民委员会、58个自然屯、118个居民小组、7800户居民、35,600口人,幅员面积20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万亩,林地2.3万亩。这里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业缘优势。 巨宝山镇经济繁荣,市场广阔,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纵横7街7路,建有楼房68座,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小城镇环境优美,街道整洁,店铺林立,秩序井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资源简介: 巨宝山镇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 粮食和饲料资源充足。全镇耕地面积10648公顷,土质肥沃,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在10万吨左右,作物秸杆产量可达10万吨,无论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 地下水源充沛。既可满足农业灌溉,又可保证工业用水。镇内建有自来水站,可供应500户居民用水。在镇西南部建有水库一座,占地面积10公顷,适合发展养渔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巨宝山镇左克境内有较大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适于发展工业项目。 电力供应能够保证。全镇电网彻底改造,新建成一座二次变电站,可以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 市场体系比较健全。镇内建成了五个综合专业市场,即:杂粮市场、商贸市场、农贸市场、化肥市场、运输市场,其中杂粮市场是巨宝山镇发展经济的优势,是方圆百公里内的杂粮中转站,年经销杂粮、杂豆、油料等10万吨。全镇市场交易额达3亿元。 畜牧业发展较快。通过实施了牧业富镇战略,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发展畜牧业,现全镇养牛达到8500头,养羊16000只,养猪20000头;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满足用工需求。 社会事业: 巨宝山镇社会事业进步较快。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镇建有2所中学和11所完全小学,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巨宝一中的升学率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全镇中、小学校园校舍基础建设全部达标,教学设备先进,巨宝一中建有微机室、语音室和图书室,其他中小学也都配备了电教设备。. |
太平山镇 |
太平山镇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城镇,于清朝光绪34年(1908年)由农安县划归长岭县后一直是区、乡、镇驻地,解放初期是长岭县第三区,也是长岭县四大重镇之一。 镇政府驻地位于太平山镇偏东部,距镇区1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4°12′,东经124°33′,距长岭县城50公里,距省会长春72公里。 全境为浅丘状台地,幅员面积168.63平方公里,地形呈东西走向,南北宽约9公里,东西长约19公里。南北两侧为草原和低洼地,中部为浅丘状连片耕地。东北部有五道泉子沟和拉拉屯沟流入太平山水库,南部有东新沟流入三教寺水库。 太平山镇东与农安县新阳乡接壤,南与永久镇、三县堡乡交界,西与利发盛、海青、光明三乡毗邻,北与三青山镇为邻,是长岭县东南部农村经济、文化、商贸、交通的中心,也是长岭县内通永久、三青山两镇,外连长春、农安、公主岭的必经之地。 太平山镇道路交通纵横畅达。省道106线纵贯全境19公里,县级公路三太公路在镇区与106省道交会,成为联结太平山、三青山、巨宝山三镇的纽带。目前,全镇达到了屯屯通沙石路。 全镇辖11个行政村,60个社、56个自然屯,共6800户,总人口27100多人。. |
前七号镇 |
前七号镇位于长岭县西部,距县城24公里,总幅员面积224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654公顷,草原面积1200公顷,林地面积4205公顷。水面面积1000公顷,现有8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45个生产合作社,总户数6396户、总人口27833人,省道长白公路、县路长保公路和前新公路三条道路从前七号镇穿过。 牧草资源丰富,水草肥美,交通便利,203线从其中穿过,适宜发展牧业和蔬菜生产。商品流通速度快。 为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前七号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种植高效农业,主要开发地膜瓜菜和棚菜生产。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杂粮、杂豆、瓜菜、芝麻、葵花为主,现全镇粮、经、饲比例为5:4:1。 经过多年努力,前七号镇各项事业都得以长足发展。一是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近三年来,累计为教育投入资金12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中小学12所,教职工241人,在校生3129人。中小学校舍达标率、中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在全县领先。二是卫生事业得到了改善、今年争取资金40多万元。翻建了卫生院、新建楼房三层,540平方米。三是加大了对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现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00公里、建三个程控电话村,达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在镇内已开通使用,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四是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
新安镇 |
新安镇位于长岭县城西南27公里,南部、西部与双辽县相邻,东部与腰坨子乡接壤,北部与二里介乡相连。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幅员2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70公顷,林地面积452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草原面积5230公顷。现辖11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9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为5960户,其中农业户数5640户,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新安镇地处沙丘覆盖的垄状岗地,地势东高西低,由于近些年的绿化,林业防风防沙较好地发挥作用。 新安镇经济发展较好,旧称“老集场”。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镇,镇设有卫生院、供销社、畜牧站、信用社、粮库、农电所、邮政、地税、国税、交警队、法庭、运管、工商、农行、烟草、农机站等单位,电力、通讯、卫生设施健全,设敬老院一处,赡养孤寡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现已形成以岗亭、警铃、路栏、护屯队为一体的严密防控系统。全镇交通便利,国道二0三线由东北至西南贯穿全境,县道长新西线、长茂南线通向四周,与二0三线组成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为商品流通,客商往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安镇在原有商贸中心的基础上逐渐成为杂粮、杂豆等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特别是近几年,小杂粮、杂豆市场日益繁荣。另外牲畜交易市场、古井肉食羊交易市场,皮张收购市场、肉鹅收购市场、“三辣”(辣椒、大蒜、黄烟)、芝麻、“三瓜”(西瓜、香瓜、打瓜)流通市场吸引外地客商云集于此。商品远销四川、上海、福建、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年交易额均在亿元以上。 新安镇系畜牧业发展强镇,东北纯细毛羊存栏在10万只以上,年交易流通量在20万只以上。同时全镇的猪、鸡、鹅、马、牛、驴饲养均有相当规模。目前以农户饲养与小区饲养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全镇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牛、马、驴、禽分别发展到2000头、1600匹、1800头、40万只。 新安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积极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现有各类企业150家,私营小加工业180家,年产值1000余万元。. |
三青山镇 |
长岭县三青山镇位于吉林省中西部、长岭县东南部,距省城长春80公里,距县城长岭6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0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0公顷,辖10个行政村,84个社,有农户7482户,农业人口32513人,劳动力16500人。 三青山镇平均海拔250米,地形为台地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疏松,属沙性黑钙土,PH值为7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290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65%左右,无霜期140天,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纯净,含多种矿物质,浅层地下水位在40-70米左右。特有的土壤、气候、水文等条件,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和系列粉条的生产加工。 三青山镇年平均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000公顷左右,产量12万吨左右。三青山镇马铃薯、粉条生产历史悠久,被誉为""马铃薯粉条之乡""。三青山镇生产的粉条色泽洁白、耐炖、风味独特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有圆粉和扁粉两大系列十多个品种。近几年,在几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三青山粉条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三青山""牌粉条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之后,产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三青山""牌系列粉条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名牌"";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三青山镇现有粉条加工厂2000多家。2002年,在坚持保证原粉条品质特点及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对部分小粉坊进行了设备改造,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先后引进马铃薯粉条加工机器100多台套,改造机器设备1200多台套,新建、改建厂房30,000多平方米,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使部分加工户提高了生产能力。2003年,利用""财政支持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机会,全镇新建加工量在500万斤以上的大型马铃薯粉丝厂两家,年加工量在100万斤以上的粉条生产户40户。产品占领了吉林、内蒙等地的农贸市场,精包装粉条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超市也有销售并有部分出口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地。. |
大兴镇 |
大兴镇位于长岭县西部,与内蒙保康镇毗邻,仅相距10公里,长保公路贯穿全镇。幅员面积22665公顷,其中耕地8300公顷,林地6095公顷,草原6858公顷,水域面积1412公顷。全镇有8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50个社,总人口20003人,其中农业人口19842人,总户数4919户,劳动力8017人。 耕地面积:8300公顷,林业资源面积6095公顷,草原面积6858公顷、水资源面积1412公顷。 总播种面积8300公顷,粮食作物4200公顷,以玉米(2200公顷)为主,经济作物3100公顷,主要以花生(900公顷)、西瓜(800公顷)和芝麻(300公顷)为主。. |
北正镇 |
北正镇,位于在长岭县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东与三团乡、南与八十八乡、北与通榆、西与内蒙接壤。交通条件便利。全镇共有8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45个生产合作社,农业人口15036人,耕地面积6496公顷,林地8000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14240公顷,草原资源非常丰富。 北正镇总面积为:4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96公顷,林地面积8000公顷,草原面积14240公顷。 北正镇运输条件优越,全镇现有大中型货车百余台,多数集中在镇政府所在地 。镇内通讯便捷,环境优雅,电力供应充足,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是投资开发的 理想场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建有机站,全乡有移动电话1500部,程控电话800部。教学设备、教学质量稳步升高。油路长度为35公里。. |
流水镇 |
流水镇位于长岭县城18公里,有10个行政村,73个社,51个自然屯,5402个农户,24622口人。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公顷,土地平坦肥沃,商贸流通活跃,交通、通讯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素有产粮大镇、特业大镇之称。 流水镇是农业大镇,牧业大镇,盛产玉米、大豆、葵花、西瓜等作物,有西门塔尔、夏洛来牛和成群的波尔山羊和小尾寒羊。 流水镇耕地面积9000公顷。2004年,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粮食作物为6800公顷,其中玉米面积为5400公顷,大豆面积1400公顷;经济作物面积为2200公顷,其中薯类占2000公顷,瓜菜类占200公顷。流水镇依靠水源优势,发展井旁经济和搞好沿线棚菜开发,由常规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由单一向多样调整。. |
永久镇 |
永久镇位于长岭县的东南部,距省城长春60公里,它南与公主岭市接壤,北与农安县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省道二级公路两条,即长白公路(西线)和通往公主岭水泥路各一条,县级公路两条,即永久至三县卜乡,永久至农安县新阳乡两条公路。 全镇幅员面积为1294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6300公顷,林地面积1500公顷,这里土地肥沃,为典型的黄金玉米带,年产玉米6万吨,且玉米质量优良。 全镇总人口2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0449人,有剩余劳动力为5000余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永久镇为全县养牛大镇,全镇有养牛户4100户,牛存栏11000头,有养牛大户45户,40头以上育肥大户10户。100头以上的育肥牛大户2户,每户平均实现利润4000元。 丰富的地下资源,陶粒页岩储量丰厚,已探求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694万吨,预可采储量589万吨,资源储量(333)3389万吨,该储量已经《吉国土资认储字[2003(17)]认定书》认定,而且试制产品品极优良。该产品现已在市计委立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矿区及厂区用地已规划结束,需投资1000万元左右,如有投资即可投产开发。 多年来,永久镇始终坚持“三为主”的方针,狠抓“三结合”工作,责任到人,包保到户,勤查勤访,全镇人口自然率控制在10‰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在省、市、县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各项指标。 永久镇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社会稳定为出发点,街村夜夜有巡逻队,户户设置警铃,全镇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00元,人民生活水平正向城市化标准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镇90%的农村家庭住房达到了砖瓦结构标准。 永久镇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距省城长春60公里,距县城60公里,它南与公主岭市接壤,北与农安县相邻,地处三县市交汇处,交通便利,有长白西线省道穿越其境,有公主岭至永久二级水泥路通过,有县级公路与农安相接,交通四通八达。. |
利发盛镇 |
长岭县辖镇。1956年置利发盛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1.6万。镇政府驻利发盛。长(岭)新(安镇)公路过境。辖利发盛、四家子、双庙子、王坨子、邢坨子、建设、苏粉房、吴家窝堡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谷子,兼产葵花子。. |
太平川农业园区 |
太平川农业园区位于吉林松原市长岭县。下辖: 220722120200 122 新丰村 220722120201 220 新民村 220722120202 220 三十九村 220722120203 121 六合元村 |
北正牧业园区 |
北正牧业园区位于吉林松原市长岭县。下辖: 220722121200 220 三十三村 220722121201 220 前二十七村 220722121202 121 后二十七村 |
双龙工业园区 |
双龙工业园区位于吉林松原市长岭县。下辖: 220722122200 121 号力宝村 220722122201 220 幸福村 |
长岭经济开发区 |
长岭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松原市长岭县。下辖: 220722123200 121 东兴村 220722123201 220 宝山村 220722123202 122 三八村 220722123203 220 太平村 |
集体乡 |
集体乡位于长岭县城东北24公里,幅员面积11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93公顷,林地面积590公顷,草原面积1100公顷。全乡辖8个村,31个自然屯,45个社,总户数3790户,人口17858人,劳动力4200人。集体乡交通通讯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石油、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在3500吨和2000万立方米以上。 境内盛产石油、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在3500吨和2000万立方米以上。集体乡天然气开发利用园区已勘明天然气储量50多亿立方米,现有气井12口,日产天然气20万立方米。 1、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 集体乡以种植玉米为主,同时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马铃薯生产和肉食鸡饲养基地乡。2004年全乡共种植马铃薯488.25公顷,长势良好全乡肉食鸡现已出栏27.4万只。 2、棚菜生产情况 2004年全乡新建大棚125栋,并于长巨公路北侧,金宝、西双段规划建设蔬菜小区1个。入小区种植户25户,占地面积17.5公顷,每户占地0.7公顷。架设高压线路2000延长米。8月末,乡信用社为蔬菜小区建设贷款15万元。现蔬菜小区建标准房10个,有5户已投入生产。其它15户建房全部完成,2005年春投入使用。 集体乡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升学率逐年提高。集体乡中心校下辖8个完小,办学条件均属国家一类标准。集体乡设有标准化医院和防保站。. |
光明乡 |
光明乡位于科尔沁草原南端,距省城90公里,距县城30公里,省道二级公路长白西线穿境而过,全程路段达13公里,交通条件便利。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54个生产合作社,农业人口18325人,耕地面积7368公顷,林地面积2700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2000余公顷,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光明乡是长岭县产粮大乡之一,具有丰富的秸杆资源,年产玉米杆5.75万吨。全乡地下水资源丰富,属望海涝区,全乡境内年降雨量均为400mm左右。在近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下,农业收成较好,全乡现有农田小井1200眼,大井70眼,有大型喷灌设备30套。 光明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68公顷,林地面积2700公顷,草原面积2000公顷。 全乡农业总的结构是:紫花苜蓿1300垧,碱草550垧 ,玉米3500垧,马铃薯2000垧 ,大豆200垧,油葵200垧,其它作物134垧 。 光明乡运输条件优越,全乡现有大中型货车百余台,多数集中在乡政府所在地。乡内通讯便捷,环境优雅,电力供应充足,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是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建有机站,全乡有移动电话1400部,程控电话700部。教学设备、教学质量稳步升高。油路长度为24公里。. |
三县堡乡 |
三县卜乡现有九个行政村,总人口20212人,其中农业人口19587人,幅原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55公顷,林地面积2700公顷,草原500公顷三县卜乡现有九个行政村,总人口20212人,其中农业人口19587人,幅原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55公顷,林地面积2700公顷,草原500公顷。 三县卜乡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藏有澎润土大约50万方,草炭土大约200万方,建筑用沙及圭沙大约2000万方,地上水面45公顷,林地2700公顷。 2004年三县卜乡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玉米5535公顷,大豆1800公顷,其它粮食作物490公顷,经济作物230公顷,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三县卜乡现有中学一所,中心校及各完小12所,由于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大大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小学的生学率100%;中学生学率也位居全县前几名,而且2003年、2004年为中学建校舍两栋27间,为中心校建校舍一栋15间,校舍全部砖瓦化,没有危房现象。. |
海青乡 |
海青乡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4o11′,东经124o16′,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与太平山接壤,南与利发盛镇交界,西与双龙乡毗连,北与流水镇为邻,长(岭)新(安镇)线环行公路经由本乡,是长岭县南部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是长岭县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共有7个村,36个自然屯,居民2655户,人口12600人,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气候条件适宜,属中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141天左右,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春季升温较快,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水利资源丰富,有电机井98眼,小型喷灌井1500多眼,分布在油路两侧,有“双十喷灌带”之称。 海青乡是农业大乡,水利化乡,牧业大乡,盛产玉米、大豆、葵花、西瓜、杂粮等经济作物,有成群的西门塔尔,夏洛来牛和波尔山羊和小尾寒羊等。 全乡耕地4910公顷,2004年粮食作物3300公顷,其中玉米3000公顷,高粱300公顷;经济作物1610公顷,其中绿豆480公顷,红小豆45公顷,芝麻30公顷,葵花127公顷,大豆600公顷,瓜菜80公顷,其它797公顷;饲料作物10公顷。 海青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乡内拥有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全乡村屯之间的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进行,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配备健全,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民族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初中考取重点高中升学率达到25%,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30%,其余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良好的职业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都达到了市级标准化程度,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 海青乡文化事业先进,群众文化基础良好,民族特色浓郁,每年都举办运动会、秧歌汇演、篮球赛等大型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非常高。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各村的文体活动室,均已达到县级标准,建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有丰富的图书,台球、乒乓球活动室和文艺舞台等。 乡内医疗卫生、防疫防保等卫生事业发展良好,成立了急救中心,全天24小时工作,并请专家常年坐诊,使医院的技术、设备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
前进乡 |
前进乡现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20126人。其中农业人口19514人、幅员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58公顷林地面积149.5公顷。 前进乡有林地面积149.5公顷、地上水面积10.6公顷。南城子石刻群。 前进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传播。2004年为中、小学修建校舍24间,全乡中、小学校舍全部砖瓦化,没有危房现象。又为龙王村修建桥梁一座,改变了龙王村行路难的历史。改变了面貌,促进了发展。. |
东岭乡 |
东岭乡位于长岭南部,幅员面积为1284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7474.6垧,林地面积为3997垧,草原面积为1148.3垧。全乡有1.4万多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个人素质较高。有27个自然屯,有1100多辆四轮车,农机具有1000多套,共有大小井2200多眼,生产力较强,农业生产潜力大。 东岭乡资源比较丰富。林业资源面积就有4000公顷左右,草原面积有1200公顷左右,地下水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东岭乡党委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做为中心任务来抓。不断地改善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以市场经济为龙头,带动农业种植结构向效益型经济发展。 东岭乡2004年农作物面积为5402公顷,粮食作物总面积为4792公顷;经济作物总面积为630公顷。其中玉米面积为3002公顷,高粱面积为750公顷,大豆面积为1000公顷,杂粮面积为20公顷,谷子20面积公顷;葵花200公顷,花生100公顷,薯类20公顷,瓜类50公顷,蔬菜260公顷。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小7所,各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微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在教学中得到的运用 。 科技发展迅猛,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各业的科技含量,科技试验范围区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黄牛冷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农田的喷灌,药物除草等先进的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文化生活丰富,曲艺歌舞、各种大秧歌活跃乡村。交通便利,长岭至东岭乡柏油路畅通,乡村道路平坦宽阔,行运畅通。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变,建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药所10个,实现了小病不出屯,大病不出乡。乡卫生院现已初具规模,有床位8张,副主任医师及医护人员共10多人,备有X光机、化验设备等先进的检测、治疗器械。内设中医科、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对农村的多发病、常见病及一般的急诊都能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开展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及外科小手术等。. |
腰坨子乡 |
腰坨子乡位于长岭县、双辽市、公主岭市三县(市)交界处,总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共有18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7066人。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这里与老集场(新安镇)接壤,203线公路纵向穿过,长新公路贯穿东西,交通便利。 现有耕地7111公顷,农田机电大井76眼,小井2224眼,80%的耕地发展井旁经济占有优势。 草原面积5000公顷,其中可采草面积3000公顷。现有林地6000公顷,其中经济林3000公顷。 腰坨子乡位于长岭县南部,与双辽市接壤,国道203线从腹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草原面积、耕地面积各占1/3。境内的三个农业园区享有盛名,分别是:日本三樱椒园区、青首白根萝卜园区、棚菜生产园区,其中的三樱椒园区、青首白根萝卜园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越过2500公顷,产品已远销河南、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台湾、日本、韩国等省和国家,棚菜园区内有大棚114栋,每栋大棚年效益在1.5万元以上。 腰坨子乡也是葵花、花生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均在500公顷以上,由于土壤、气候等多项条件适宜,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广大客户欢迎,目前已成为长岭县较大的交易集散地之一。 2000年以来,腰坨子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9.5:0.4:0.1发展到今天的3:6:1。两大支柱产业(辣椒和萝卜)的收入已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2004年全乡三樱椒种植面积为1000公顷;萝卜种植面积为1200公顷,可创产值4500万元,花生种植面积为700公顷,另外葵花、芝麻、蔬菜等种植面积为3500公顷,种植结构调整真正取得了成功。被松原市政府命名为结构调整示范乡。 在今后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腰坨子乡将继续加大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创出腰坨子乡独惧特色的一红一白产业之路,在此基础上,还将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以排子山村大棚小区为基地,掀起腰坨子乡棚菜经济新革命。 腰坨子乡近几年来,不仅经济上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格局,而且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
八十八号乡 |
八十八乡政府位于长岭县城西北40公里,距省会长春162公里,距内蒙科左中旗保康镇25公里,距太平川铁路为35公里。全境为起伏的沙丘地,幅员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20公理,宽约15公里。南北两侧为草原和低洼地,中部为浅丘状连片耕地。十三泡流域主干渠从八十八乡穿过。 八十八乡东与本县十家户乡接壤,南与前七号镇交界,西与大兴镇毗邻,北与太平川镇、三团乡为邻,是长岭县西北部农村经济、文化、商贸、交通的重点乡,也是长岭县内通往太平川铁路的必经之地。 八十八乡道路交通纵横畅达。长白路纵贯全境20公里,县级公路八九公路、八二公路分别在乡区、二十号村南与长白路交会,成为联结三团乡、十家户乡的纽带。目前,全乡达到了屯屯通沙石路。 全乡辖7个行政村,42个社、36个自然屯,共3500户,总人口13200多人。 八十八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长岭县最具开发潜力的乡镇之一。 全乡拥有耕地5788公顷,其中草原5200公顷,具有得天独厚的种养植业优势。多年来一直是长岭县重要的畜牧业和杂粮、杂豆、葵花种植基地乡,素有长岭“牧业养植大乡”和“油料大乡”的美称,其土质呈现沙性,适于种植玉米、高粱、绿豆、葵花、马铃薯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油总产量年均2万吨以上。八十八乡不仅生产出优质的杂粮杂豆,同时大面积的草原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目前,全乡牛存栏1200头、羊存栏23000只、猪存栏3500头,畜产品开发前景广阔,牧业经济占据了乡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八十八乡林木资源丰富,林木产业方兴未艾。全乡林地面积为8420公顷,木材蓄积量为250万立方米,水产养殖业也初具规模,芦苇年产量200万斤。 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乡拥有耕地近6000公顷,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500公顷,节水喷灌项目区1000公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拥有大型喷灌井8眼,农田小井1000眼,全乡可灌溉面积3000公顷。按照“稳粮、调油、种杂豆、扩薯”的总体方针,不断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了长足发展。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1500公顷,杂粮杂豆2000公顷,葵花1500公顷。其它瓜菜类种植800公顷。. |
三团乡 |
三团乡位于长岭县西北部30公里,幅员面积387.3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390公顷,林地面积14500公顷,草原面积9800公顷,水面池溏2300公顷。全乡辖7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42社,有2所中学,7所小学,2004年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预计今年农业总收入可达到7000万元。农民收入人均可达到2800元,到目前统计,全乡牛、羊、猪、鹅、鸡分别发展到3000头,6万只,7500头,15万只和20万只,可实现牧业产值2800万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全乡现有林地145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800公顷,草原9800公顷,陆地水面2300公顷,荒山荒坡2000公顷. 2004年初,三团乡规划确定全乡杂油粮饲的比例为4:4:1.5:0.5的种植比例,通过实际操作,实现了这一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具体地说,全乡杂粮杂豆面积为2200公顷,油料面积为2200公顷,粮食作物面积为1000公顷,饲草饲料面积为300公顷。2004年,三团乡重点完成了1000公顷大葵花,1000公顷花生种植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升学率逐年提高。中心校下辖完小,办学条件均属国家一类标准。设有标准化医院和防保站。. |
三十号乡 |
三十号乡位于长岭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4°36′、东经123°21′。东与乾安县、前郭县接壤,南与三团乡、北正镇乡交界,西、北与通榆县毗连。幅员面积39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公顷,草原面积7,000多公顷。全乡下辖6个行政村,28个社,人口11,444人。通(辽)让(湖路)线铁路经由境内的庆丰车站。乡内有邮电支局。商业金融单位有粮库、信用社。文教卫生事业单位有文化站、中学、中心校、卫生院等。乡境内有吉林省长岭种马场(隶属省农牧厅),占地160,660亩。 三十号乡自然资源丰富,域内草原面积达7000多公顷,草质好,水源适中,有天然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长岭县有名的畜牧大乡。全乡80%的农户从事养殖业,特别是养羊。2003年,在县委“牧业富县”战略的指引下,三十号乡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畜牧业发展,在牧业小区建设、扩大规模、良种引改、疫病防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本乡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羊存栏数为36,000只,牛存栏数2,000头,猪存栏数8,500头,鹅出栏数40,000只,禽发展到45万只,全乡牧业总收入突破5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几年来,三十号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这两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减粮、增油、扩杂”的原则,使粮经饲比例达到5:4:1,玉米面积由过去的2000公顷减少到1400公顷,油料杂粮面积由500公顷增加到1500公顷,在各村建立饲料玉米示范田50公顷,G101油葵种植面积80公顷。调整油料生产结构,大力削减白葵花种植面积,扩大食用大葵花及花生面积。以腰井子村为重点,培育食用大葵花及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今年全乡食用大葵花种植面积达到900公顷,花生达到500公顷。饲料饲草面积达到900公顷(其中:饲料玉米300公项,饲草600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