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家乡位于扶余县中东部,距县城9公里。东连三岔河镇、蔡家沟镇,西接弓棚子镇,南临五家站镇、陶赖昭镇,省道科铁线从乡域中心经过,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全乡幅原面积252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168个社,总人口46,442人,耕地面积16,935公顷,其中水田605公顷。
全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小学21所,中学2所,成技校1所,共有教师434人,在校学生4,339人。全乡义务教育工作成果显著,“普九”已全面达标,升学率居全县前列。全乡有中心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所40个,病床260张,卫生防疫工作已覆盖全乡30个村44个自然屯。
肖家乡是农业大乡,农业占全乡的产业比重高达90%以上。全乡现已形成了玉米、优质水稻、烤烟、马铃薯、杂粮杂豆为主的五大产业基地。特别是烤烟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600公顷和1,000公顷,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5%和6%。畜牧业方面,全乡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畜禽防疫等全方位服务,已经建成了特种猪、生猪、黄牛、蛋鸡为主体的畜牧业发展基地。
肖家乡依托区位和地域优势发展粮食收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其中吉粮集团新华粮食储备库和十二号粮食收储点等收储行业把全乡的第三产业全面带动起来,产值已经超亿元。此外,还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新建的成禾米业年加工优质水稻达2,000万吨,梁云海酒厂和才家酒厂,年转化玉米2000吨。
主要特产
(一)烤烟。肖家乡烤烟生产由来已久,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100公顷已经扩大到现在的600公顷,2005年成立了扶余县烟叶公司,就是以肖家为烤烟种植区为依托成立的,全乡30个村中,其中威武、杏树、上二号种植面积都达到百公顷以上,烤烟种植正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起来。
(二)马铃薯。肖家乡是马铃薯生产大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公顷,其中白面铺村、北井村、上河湾村三个毗邻村已形成连片种植,面积达800公顷,已基本形成规模,其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各大中城市。
(三)黄牛。肖家乡立新、迎春两村黄牛养殖已初具规模,规模户分别达到42户,现存栏黄牛10800头,年出栏育肥牛5000余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64万人 | 252平方公里 | 220724206 | 138000 | 0438 | 查看 肖家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岔河镇 |
扶余县三岔河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吉林省北部的商埠重镇。三岔河镇介于长、哈两市之间,京哈铁路、国道102线和同三高速公路分别从中、东、西,穿境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1985年三岔河镇就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个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94年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经济十强镇”;1995年被国家四部委确定为“国家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扶余区县分设后,县城迁至此处,三岔河镇更成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1年三岔河镇被吉林省批准为中心镇,2002年三岔河镇又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6月份,三岔河镇又被省文明委推荐为全国文明镇。2006年乡镇合并后,新城局农业示范园区又划归三岔河镇管辖。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商贸流能更加活跃,文化、教育、金融、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三岔河镇幅员26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8508公顷。辖5个街道,41个居民委,38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111,713人,城区人口49,676人。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6027万元,实现一产增加值39112万元,二产增加值8443万元,三产增加值28472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20元。 几年来,三岔镇通过实施县域突破战略,镇城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种、养、加多业并进,新、奇、特精品叠出的强劲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以食品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木材加工、化工产业为依托、以效益农业、棚菜生产、林果生产、畜禽饲养、交通运输、白酒酿造业和劳务业为补充的十大主导产业。 三岔河镇现有2所高中,3所初中,18所小学,17所幼儿园。三星级宾馆1个,集餐饮、洗浴、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4个,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5个,医院3所,其中1所为县级医院。. |
长春岭镇 |
长春岭镇地处松原市东北部,南与大林子、弓棚子接壤,东与伊家店乡相邻,西与三骏乡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望。全镇幅员30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28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87人,镇区人口6743人。. |
五家站镇 |
五家站镇位于扶余县中南部,地处松花江北岸,是扶余县的农业大镇和商贸重镇。这里南隔松花江与农安、德惠相望;北有弓五路与开方线相连,可直达松原、扶余;扶陶公路从镇北穿过,五祥路、中兴路与扶陶公路相通;周边同弓棚子、榆树沟、三家子、万发、新站等乡镇相邻。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二区、三县物资的集散中心。 全镇幅员232.6平方公里,耕地11784公顷,其中水田986公顷(实际面公顷),自然水面2019公顷。可利用水面596公顷。林地面积901公顷,总延长米408700米,森林覆盖率11%。草原面积226公顷。 废弃地面积81公顷。 全镇辖25个行政村,121个生产合作社,55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和六个居民委。总人口43635人,总户数:11151户。农村劳动力:20298人。 五家站镇有坎上坎下之分,坎上9000公顷旱田,主产玉米、大豆、瓜果、蔬菜;坎下1200公顷水田,近600公顷水面,主产水稻、鲜鱼。. |
陶赖昭镇 |
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镇位于东经125度,北纬144度,东与榆树市接壤,南与德惠市隔江相望,西邻农安县,美丽富饶的第二松花江境内59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96.4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79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总人口53119人,从业人员22622人,现有耕地面积12986公顷,粮食总产量15万吨,农业总收入27535万元,农业人均收入3165元,财政收入592万元。 陶赖昭镇交通四通八达,京哈铁路贯穿南北。陶赖昭火车站是三级火车站,日吞吐货物5000吨以上:京哈高速公路路口位于镇中心,东与102国道距离只有5公里,榆陶、陶松、陶扶客运公路交通网汇聚镇内连网贯通。 陶赖昭镇现有册内耕地12986公顷,其中水田1550公顷,册外耕地5326公顷,其中水田4209公顷。种植品种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蔬菜等。 陶赖昭现有民营企业1090户,从业人员1720人,年创产值3.5亿元,可实现利税3500万元。 全镇中学2所,在校生1420名,教职员工130名;小学23所,在校学生5032名,教职工417名;另有托儿所、幼儿园23所;敬老院一个,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纳160人;农业科技服务单位16个;中心图书馆文化站2个;医院、卫生院25个,全镇中级以上医生56名;固定电话装机总量8310部;自来水普及率90%;有线电视入户率95%;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500人。. |
蔡家沟镇 |
蔡家沟镇是扶余县东北部的重镇,也是松原首批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19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43000人。全镇居民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朝鲜族等。 蔡家沟镇坐落于山川秀美的珠尔山下,美丽的拉林河畔,地处吉黑两省三市县的交汇处,北与黑龙江省双城市隔河相望,东与榆树市毗邻,北距哈尔滨市75公里,南距县城三岔河镇16公里,距长春市150公里,西距松原市125公里。 哈大电气化铁路、长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冀东路与102国道相连,尤其是铁路蔡家沟车站既是三等站,又是沈阳铁路局与哈尔滨铁路局的交汇站,全年铁路车站发运货物量可达150万吨。南运玉米货源历年来自于双城市40万吨、榆树市40万吨、本镇及周边众镇50万吨。受蔡家沟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的影响,铁路车皮调发从优,除蔡家沟车站货场可利用外,还有蔡家沟粮库专用线、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的专用线可装载玉米。 在九年义务教育法规的推动下,全镇通过整合教育布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到98%,中学已建成花园式学校,2006年中学成绩名列全县榜首。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全镇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成为区域经济超常发展的新亮点。全镇民营经济主体在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有冀东水泥扶余有限公司、长春金涛纸业有限公司、隆源石棉瓦厂、吉山水泥制品公司。由乡镇-为民营经济企业有蔡家沟第一、二、三砖厂、大十八号砖厂、珠山砖厂。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可创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二千万元,安排就业人员三千人。 蔡家沟镇耕地资源在扶余乃至松原别具特色,现有耕地13500公顷,土质肥沃,公顷玉米产量在12-15吨之间,年产优质玉米13万吨,除全镇农民自用外,年可提供商品玉米12万吨,是扶余的玉米主要产区和玉米生产大镇,伴随着农业科技贡献率水平的逐年提高、潜在的玉米生产优势前景广阔。年产优质水稻1.5万吨,除全镇自用外,外销仍然有余。借助于全镇优越的区位、交通等自然优势,全镇的特产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正在成为产业新优势,全镇特产业主要有绿色食品河边鸭蛋、河蟹、狐貉、大棚瓜菜等。. |
弓棚子镇 |
扶余县弓棚子镇位于301省道与143县道交汇处,距扶余县城27公里,距松原市7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通讯快捷,流通活跃,商贾云集,是远近有名的商贸重镇。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共辖一个社区,23个行政村,69个自然屯,总人口43451人,其中农业人口38730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5900公顷,土壤肥沃,资源丰富。 弓棚子镇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地势南部较高,北部较低,地形比较平缓。地面海拔标高170米至190米。弓棚子镇处于半湿润温和气候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湿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温差较大。降水量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年降水量528mm,年平均气温3. 6℃。 弓棚子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已经形成了以木材加工为龙头,以效益农业、养殖业、白酒业和劳务业为补充的五大主导产业。今后弓棚子镇重点发展棚菜、花生、优质玉米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牧业,扩大养殖规模,研究牧业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 教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已经建成了花园式学校。中学巩固率达到93%以上,中考升学率达到100%,镇第一中学新教学楼已于今年暑期投入使用。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升,分别达到3300户和3800户,电话村达到23个,电脑也已经进入了一部分农民家庭。. |
三井子镇 |
三井子镇位于松原市区与扶余县的中间位置,距离县城55公里,距离松原市区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6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村级)。总户数11587户,总人口44029人,其中镇区人口5520人,农业人口39752人,非农业人口4277人,农村劳动力17723人。耕地面积15895公顷。草原面积7380公顷,覆盖率20.3%。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302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4元。 三井子镇盛产花生及各种杂粮杂豆,2004年三井子杂粮市场经国家印证,被农业部授予定点市场,是东北最大的杂粮市场。三井子杂粮市场占地69000平方米,总投资2104万元。各类硬件设施完备,市场内有37米宽,783米长的钢筋水泥路面,2900延长米的主干线排水管道,600平方米的信息楼,15900平方米的库房。市场主要经营花生、绿豆、红小豆、芝麻、高粱、大豆、红芸豆、白芸豆、荞麦等十几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重点销往长沙、上海、大连、常州、南京等地,有的产品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年购销杂粮达60万吨,销售额达15亿元。杂粮杂豆市场的发展拉动了金融业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行业的兴起。杂粮收购旺季,存款数额最高达8亿元,贷款数额达1500万元,全镇仅为市场提供货源服务的农用运输车辆就有3000台,餐饮业发展迅速,大小饭店旅店共65家,其它如彩色印刷业,包装业,机械加工业生意也比较兴隆。各行业的兴起,拉动了劳务业的发展,有4000人在镇内常年务工,收购旺季可达7000人。. |
增盛镇 |
增盛镇位于第二松花江北岸,南与农安县、前郭县隔江相望,总幅员面积345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总人口36555人,其中农业人口33065人,耕地面积14929公顷。 地理位置优越,是扶余县西南重镇,交通便利,有直通哈尔滨长春的客班车,去松原扶余客车每天20余车次,市场繁荣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是县区西南部商贸流通的集散中心。 全镇土壤主要有风沙土和黑钙土两类,松陶公路南为风沙土,公路北为黑钙土,镇域内有适合种植花生的土地面积10000公顷,每年可产“四粒红”花生4.5万吨,是主要农作物。 林地面积为6336.9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456.2公顷,疏林地面积43公顷,防护林1724.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 草原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草原面积1670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1420公顷,野生动物主要有狐狸、獾、狗、兔、黄鼠狼、野鸭、雉、沙斑鸡等,鱼类有10科38种。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065万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完成3450万元,农业总产值12612万元,第三产业总值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395元,今后重点发展以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为主导。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花生是我镇优势农产品,绿色食品“花生”被省市政府命名为“名优产品”;在已有花生和杂粮经纪人队伍200余户基础上,在花生深加工上作文章,建成花生加工业园区,我镇将以优质服务,饱满热情诚招天下客商,来我方投资办厂,在双方共赢基础上,发展经济上新台阶。. |
新万发镇 |
新万发镇位于县区中部,地处北纬44°58’--45°11’,东经125°24’--125°40’之间,东接弓棚子镇,南邻五家站镇、新站乡,西连三井子镇,北靠大林子、二龙山乡,面积265.12平方公里,政府驻地在梁家炉屯,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8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184户,35,303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35人,农业人口31,868人(满族61人),劳动力15329个,镇驻地6,500口人,总耕地面积13,012公顷。 新万发镇位于中部低湿易旱碱土草原气候区,属大陆性季节气候。春季湿润少雨,多大风;夏季湿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温度差较大。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丰水年与干旱年降雨量差值100——240毫米。活动积温(≥10℃)2850℃,年平均日照时数2850小时,全年无霜期145天左右,年降水量423.2毫米,春季大风平均13天,年平均风速3.6米/小时。 新万发镇幅员广阔,土壤肥沃,主要土壤类型:风沙土、黑钙土、盐碱化黑土钙土、盐碱化草甸黑钙土四类。西部和西南部多风沙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适宜种花生、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北部多黑钙土、盐碱化黑钙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适宜种植玉米、花生、杂粮杂豆、水稻等作物。2001年全镇有林地2963公顷其中防护林901.9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58.02公顷,木材蓄积量278488m3,森林覆盖率达23%,现有划草原面积4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可利用草原面积1000公顷,草种为碱草。已改良草原700公顷。. |
大林子镇 |
大林子镇位于扶余县的西北部,东连更新乡,南接弓棚子镇、新万发镇,西靠二龙山乡,北邻长春岭镇、徐家店乡。幅员面积185.6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90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5000人。全镇共有土地面积18503.3公顷,总耕地面积9205公顷。全镇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816.6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538.7公顷(不含原有林地),森林覆盖率30%。木材蓄积量274.480立方米。全镇草原面积3056.42公顷,绝大部分生长的是草甸草木植被。 近几年来,大林子镇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并于2001年撤乡设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总收入从2002年的1150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9448万元,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2824元增长到现在的4500元。全镇有线电视覆盖面达60%,电话入户率达50%。劳务输出工作成果喜人。全镇共转移劳动力7114人,其中整户转移1024户,年创收3990万元,人均年收入4659元。 大林子镇主要特产包括:四粒红花生、绿豆、小米。全镇四粒红花生种植面积为1500公顷,主要分布在龙科村、主力村、沙岗子村、巨发村的部分地块,年产量4500吨,年产值2400万元。 绿豆种植面积为400公顷,主要分布在龙科村、主力村、沙岗子村,年产量1200吨,年产值720万元。 谷子种植面积为200公顷,主要分布在永胜村、改善村、大林子村,年产量800吨,年产值480万元。 大林子镇企业主要有万里米业和扶余县华盛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万里米业占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年加工小米1200吨万里米业。. |
新源镇 |
新源镇原名七家子乡,位于陶赖昭镇和三岔河镇之间,东临102线国道,西与陶三公路接壤,并紧挨京哈铁路线,交通的便利为新源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名乡镇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新源镇、青海省天峻县新源镇。 新源镇镇政府驻铁东村。辖铁东村、团山村、大五号村、小五号村、宗家村、大房村、孤树村、霍家村、东公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等11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51个社。共有4582户,人口16749人,劳动力7830人。 新源镇是农业大镇,年产玉米4500吨、水稻87吨、高梁60吨、杂粮216吨。经济作物中年产大豆380吨、薯类160吨、林果50吨、露地菜650吨。已建成棚菜园区,棚菜面积32公顷,无公害园区11个、露地菜园区11个。大棚共有241栋,年收入达260000元。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养牛总头数达5124头,超10头以上的有95户。养鸡总数为208893只。 新源镇乡镇企业上规模的有油炸杆厂等。还有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苗圃,种植树苗,花草;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宗家养牛厂,到位资金120万元,现已开始进牛。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畜牧业交易市场,大规模进行畜牧业交易。- 机构设置包括:农站、林站、畜牧站、计生站、农经站、农机站、司法办、民政办、社会保障所、财政所、土地城建、中小学。- |
得胜镇 |
得胜镇位于吉林松原市扶余县。下辖: 220724111200 121 得胜村 220724111201 122 前阳村 220724111202 122 临河村 220724111203 122 牛营子村 220724111204 122 肖家村 220724111205 122 小围子村 220724111206 122 河江村 220724111207 220 北江村 220724111208 220 獾洞村 220724111209 220 再兴村 220724111210 220 西黄家村 220724111211 220 徐家店村 220724111212 220 镰刀湾村 220724111213 220 东围子村 220724111214 220 大围子村 220724111215 220 双合村 220724111216 220 合力村 220724111217 220 杏山村 220724111218 220 林丰村 220724111219 220 范家村 220724111220 220 石碑村 220724111221 220 太平村 220724111222 220 祥茂村 |
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 |
三骏乡是松原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拥有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朝鲜族、傈僳族、苗族、黎族、白族九个少数民族,其人口为6362人,该乡地处吉黑两省交汇处,位于扶余县西北啊,西邻松原市,北与肇源县隔江相望,该乡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全乡幅员面积为29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593公顷,辖29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有人口50202人。全乡共有中学两所,小学14所,在校人数2900人。 2005年9月9日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扶余县三义乡,三义乡行政区域划归四马架管辖,四马架乡正式变更为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2005年10月25日,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又更名为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这次时代变革,扩大了四马架幅员面积,使三骏乡能够充分享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三骏乡地下石油资源丰富,是中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松原境内重点勘测的区块之一,并且现在已打油井5眼,每眼井日出油量达10吨左右,油田物探和试采公司在我境内进行全面的工作。境内地下有大量的油母页岩,极具开采价值,预计明后年就可开采。同时境内有耐火土、烧碱、硝、碘等,都尚待开发。全乡耕地15593公顷,草原面积7481公顷,林地1812公顷,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第一松花江流过,总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有可养鱼水面1272公顷,盛产鱼类有鲤鱼、鲫鱼、白鱼、鲶鱼等,具有发展农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全乡共有耕地15593公顷,主要盛产有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和辣椒、杂粮等经济作物。全乡共播种玉米12000公顷,其中粘玉米180公顷,瓜菜面积320公顷,辣椒面积350公顷,杂粮杂豆面积1763公顷,高粱1010公顷,万寿菊130公顷。该乡盛产的工业原料——韩椒,已远销到南韩等地,冯家、苗胜村盛产的西瓜、大葱,闻名全市。三骏乡依据草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现有猪8282头,大鹅5.8万只,小鸡12.1万只,兔1391只,牛4269头,马1234匹,羊1.4万只,狗1722条,蓝狐2300只,貉子3000只。现在的三骏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特种玉米、韩椒、万寿菊、西瓜、大葱为主导产品的农业产业经济和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临江捕捞为主多种经营雏型。. |
永平乡 |
永平乡地处扶余县西部,东接三井子镇,南连社里乡,西与宁江区善友镇为邻,北与三骏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永平村,距松原零公里处距离21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1,929公顷,草原面积4,200公顷,林地1,050公顷,森林覆盖率6%。 永平乡共有人口30326人,其中农业人口29548人,非农人口778人,另有流动人口1321人,暂住人口1876人,劳动力2.4万人。全乡以汉族为主,还有少部分少数民族,满族、回族等。全乡有19个行政村,114个社,58个自然屯,乡直站办所17个,上管单位4个,借住单位4个。永平是农业大乡,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花生等。临近草原的几个村,畜牧业发展较好,主要以牛、羊、鹅为主。全乡有学校14所,其中村小12所,在职老师321人,在校学生2,456人,另外还有成人技术学校一所,有教师5人,年培训人数达到1200人。自2004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乡已经全面展开,年平均参合率达到75%以上,全乡都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点村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
社里乡 |
扶余县辖乡。1962年析增盛、永平两公社成立社里公社,1983年置社里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275平方公里,人口2.4万。乡政府驻社里站。松(原)陶(赖昭)公路经过。辖社里、新山、赵家、永兴、奋斗、东北、丛家、富康、常保、跃进、单家、前官、富达、大岗子、永安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综合厂、仪器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特产杂豆、红小豆。“四粒红”花生远销国外。境内有战国、汉、辽、金、明、清遗址8处。. |
新站乡 |
新站乡位于扶余县西南部,第二松花江右岸,东与五家站镇相邻,西与增盛镇接壤,南与农安县隔江相望,北与三井子镇相连。总幅员面积21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0161公顷。土质为风沙土和黑钙土为主。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少雨,七至八月份雨量充足,常年积温在2600℃至3000℃之间。全乡辖16个行政村,78个合作社,30个自然屯,总人口20109人,劳动力12610人。陶华线公路自东向西从穿境经过,辐射七个村,交通比较便利。 200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19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97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000万元。全乡现有小学12所,小学在校生18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中学1所,在校生689人,中学毕业率达95%以上,中考升学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县三甲行列。乡中心校连续几年被评为“松原市标准化建设学校”和“全省勤工俭学十强校”。“普九”工作已通过国家验收合格。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全乡不断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面达人口总数的75%以上,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新站乡盛产“四粒红”花生,年产量在1.8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全乡的中、西、北部的10个村,年播种面积在7000公顷。. |
更新乡 |
更新乡位于扶余县东北部,东与黑龙江省双城市隔河相望,南与弓棚子镇、西与大林子镇、北与伊家店乡交错相连。全乡幅员177平方公里,共有12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87个生产合作社;6298户村民,25360口人。具体座落分坎上坎下两部分,其中坎上8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坎下四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全乡共有耕地784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3公顷,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4亿,人均收入3200元,居县中上游。粮食产量48000吨,居全县中游。 更新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几年来,效益农业不断发展,花生及杂粮杂豆面积不断增加,全乡玉米、花生、杂粮杂豆的比例约为5:3:2。第二、第三产业走出困境,全乡涌现出了养殖大产184户,其中养牛128户,养羊26户,养鸡13户,养猪5户,养鱼12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208户。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乡有一所中学,11所小学(含中心校),小学有在校生1504人,中学有在校生684人,中小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100%,中学巩固率达到98%。同时,各校校舍完全实现了砖瓦化,围墙实现了全砖化。全乡12所学校在办学水平上均达到市级一类一级标准。 计生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我乡计生工作始终保持一类乡行列,并多次代表市、县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并赢得检查组好评,现在,人口出生率严格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下,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综合节育达到85%以上。 文化广播事业成果显著。现在,全乡12个行政村有7个村建起了农民文化学校,定期组织农民开展文化学习和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卫生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现在全乡共有卫生院一所,卫生所21家。 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几年来,全乡共修筑乡村红砖路121公里,水泥路9.5公里,全乡12个行政村有9个村的道路实现了硬化。清理路沟24000延长米,修植树台30000延长米 绿化街路50米。程控电话发展到3600户,房身村302户村民完全用上了沼气,3个村村民吃上自来水。. |
肖家乡 |
" 肖家乡位于扶余县中东部,距县城9公里。东连三岔河镇、蔡家沟镇,西接弓棚子镇,南临五家站镇、陶赖昭镇,省道科铁线从乡域中心经过,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全乡幅原面积252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168个社,总人口46,442人,耕地面积16,935公顷,其中水田605公顷。 全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小学21所,中学2所,成技校1所,共有教师434人,在校学生4,339人。全乡义务教育工作成果显著,“普九”已全面达标,升学率居全县前列。全乡有中心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所40个,病床260张,卫生防疫工作已覆盖全乡30个村44个自然屯。 肖家乡是农业大乡,农业占全乡的产业比重高达90%以上。全乡现已形成了玉米、优质水稻、烤烟、马铃薯、杂粮杂豆为主的五大产业基地。特别是烤烟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600公顷和1,000公顷,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5%和6%。畜牧业方面,全乡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畜禽防疫等全方位服务,已经建成了特种猪、生猪、黄牛、蛋鸡为主体的畜牧业发展基地。 肖家乡依托区位和地域优势发展粮食收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其中吉粮集团新华粮食储备库和十二号粮食收储点等收储行业把全乡的第三产业全面带动起来,产值已经超亿元。此外,还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新建的成禾米业年加工优质水稻达2,000万吨,梁云海酒厂和才家酒厂,年转化玉米2000吨。 主要特产 (一)烤烟。肖家乡烤烟生产由来已久,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100公顷已经扩大到现在的600公顷,2005年成立了扶余县烟叶公司,就是以肖家为烤烟种植区为依托成立的,全乡30个村中,其中威武、杏树、上二号种植面积都达到百公顷以上,烤烟种植正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起来。 (二)马铃薯。肖家乡是马铃薯生产大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公顷,其中白面铺村、北井村、上河湾村三个毗邻村已形成连片种植,面积达800公顷,已基本形成规模,其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各大中城市。 (三)黄牛。肖家乡立新、迎春两村黄牛养殖已初具规模,规模户分别达到42户,现存栏黄牛10800头,年出栏育肥牛5000余头。. |
伊家店农场 |
伊家店农场位于扶余县北部,北靠松花江,东临拉林河,西、南面与伊家店乡紧密相连。全场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1公顷,水面733公顷,总人口5454人,均非农业人口,职工1638人,退休职工408人,农场下辖7个农业分场。还有实验站、鹿场、渔场,场内设有中学、小学5所学校、1所卫生院。 - 农场概况 农场位于县境内坎下草甸土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玉米、高梁、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林地中灌木林面积15公顷,防护林而积88.4公顷,未成林面积13公顷,全场森林覆盖率3.5%。农场草原面积有30.8公顷,境内有二龙泡、龙湾泡等多个大小泡沼,水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产鱼量10万斤。农场江河环绕,资源丰富,真正称得上“渔米之乡”。 - 伊家店农场特产 伊家店农场特产有玉米、水稻、鹿副产品、鱼产品。玉米、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651公顷,农场养鹿300多只,个人养鹿150多只,鹿副产品远销外省,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渔场泡面11000多亩,每年出产鱼10万斤以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