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白城市 >> 通榆县 >> 新兴乡

新兴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兴乡谷歌卫星地图)


新兴乡简介

  一、自然情况
  新兴乡地处通榆县中部,东与开通镇相邻,南与新华镇为界,西与乌兰花镇毗领,北与向海乡相接,面积18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2804户,农业人口9216人,非农业人口481人。301省路(通榆至同发线)从乡境内穿过,途经2个村,新华至新兴至四井子乡乡通等级公路从乡境内通过,途经3个村。新兴乡至西太村村通水泥路于2005年6月20日竣工。乡境内通信设施齐全,有一座移动信号传输塔,一座联通信号传输塔,有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两个程控电话台,固定电话遍及全乡32个自然屯。
  
  二、经济发展情况
  新兴乡属中等农业乡份,经济占中游水平,盛产葵花籽、绿豆、打瓜、蓖麻籽、玉米、谷子等,牧业以牛羊为主,牛存栏485头,羊存栏12000只,2005年大力发展白鹅产业,存栏2000只,出栏33000只,预计2006年养白鹅6万只。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教育、科技:全乡有中心小学校1所和4个分小,下设13个下伸点,共有学生776人,教师76人。学前班1所。中学1所,学生440人,教师4O人。文化、卫生、体育、邮电:乡内设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有线电视用户145户,网吧1处;乡内有卫生院,医务人员15人,床位12张,设有生化分析仪。有村卫生所9个;乡内有邮电局1处,可办理邮件、储蓄、电汇、电报、发行报刊等业务:全乡有固定电话 860 部。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塔各一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82平方公里 220822201 137000 0436 查看 新兴乡谷歌卫星地图

新兴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兴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开通镇

  一、自然情况   开通镇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城中心。开通镇地理位置独特,有得独厚的区域优势,东北、东南与羊井子乡相接,西南、西北与七井子乡相接,是通榆县城的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每年流动人口客流量在30--40万人左右,二00四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镇。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机遇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经济、贸易、文化节的中心。目前,全镇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6人城区人口为83414人。全镇共辖6个行政村,9个社区,58个居民委,   二、经济状况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勤104万元,税收实现104万元,农发人均纯收入3162元,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整体服务功能日甚一日臻完善。   三、特色农业、牧业发展优势   现在开通镇有各类耕地1008公顷,围绕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几年来,这里的蔬菜发展较快,现有日光温室502栋,35000平方米,塑料大棚792个,782亩,现在已达到了春提前早上菜,夏排开不烂菜,秋延后产新菜,冬季生产鲜菜,一年四季不断菜。现年产菜已达3.5万吨。在保证通榆人发吃菜的基础上,每年不有四分之三的蔬菜运往外地销售。在特色农业发展上,积极引导城郊农业发展井旁经济、田园经济和棚膜经济,形成了镇郊以特色蔬菜,瓜果、花卉等特色经济为主的高效农业区。现在全镇共有日光温室35000平方米,塑料大棚792亩,有机电井112眼,小井656眼,全部能合闸出水。由于基础设施得力,保证和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品种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今后蔬菜的流通和交易奠定了基础。   牧业上,开通镇政府坚持“牧业强镇”战功各不动摇,积极推进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目前,全镇马、牛、驴等存栏2429头(匹),其中牛1529头,羊3500只,全年牧业产值超过70万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牧业发展规划,已建成350头以上的奶牛园区一个,占地3.2万平米1500万元。现初步建立起市场拉动科技带动,园区支撑牧业发展格局。.  

瞻榆镇

  一、自然情况   瞻榆镇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县城西南46公里处,隶属于通榆县人民政府行政辖区,是原瞻榆县县城所在地,始建于1906年,是建制镇。瞻榆镇地理位置独特,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与内蒙古两个旗市接壤,西与新发乡毗邻,北与乌兰花镇相连,东与新华镇相接,周围辐射6个乡镇场。通榆至包拉温都蒙古族乡、长岭县的太平川镇至团结乡国道111线的三级公路通过瞻榆镇,成为通榆县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每年流动人口客流量在10万人以上。一九九九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试点镇,二OO一年八月被省体改委确定为中心镇和十强镇,二OO五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镇,二OO六年被省政府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良好的机遇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已发展成为通榆县西南部经济、贸易、文化以及交通中心。目前,全镇幅员面积67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为38000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22000人 ,城区人口为16000人,全镇共辖20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民委。   瞻榆镇作为百年古镇,具备五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瞻榆是通榆西部两镇三乡一场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与内蒙、松原相邻,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作用,区位优势明显;二是交通优势。瞻榆至周边两镇三乡一场及内蒙、松原可直接通车已成为交通枢纽,乡村等级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车流、人流、物流十分活跃;三是资源优势。瞻榆镇以及周边乡镇杂粮杂豆、葵花、蓖麻、打瓜等农副产品面积和产量占据全县半壁江山,并已形成完备的生产流通加工体系;四是商贸优势。瞻榆镇商业贸易繁荣兴旺,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商贸流通业成为瞻榆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五是社会服务功能优势。瞻榆镇内有四所中小学、三大通信网、二大医疗中心、一座电视插转台,服务功能齐全。综上所述,瞻榆镇有很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具备了发展商贸重镇、工业强镇、农业大镇的良好基础。   瞻榆镇文化底蕴深厚,民情民风纯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瞻榆至包拉温都公路沿线距瞻榆8华里处的沙丘上,生长着一棵饱经沧桑、经历四个世纪风霜雪雨的古榆。有先人留下的“瞻榆修耒、望杏耕田”的优美诗句。.  

双岗镇

  一、自然情况   双岗镇位于通榆县北部,北与洮南市黑水镇接壤,东和八面乡相连,西与西艾力蒙古族乡为邻,南和鸿兴镇相接。1993年由龙山乡改制建双岗镇。全镇幅员面积321平方公里,有草原面积1300公顷,耕地面积 7560 公顷,林地面积2704公顷,辖5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农业总人口 8742 人,户数2340户,镇政府驻地双岗。   双岗镇地处白城到双辽一带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区,地势东部较平坦,西部为沙岗,平均海拔179米,地表水少而分散,无常年河,时今河有霍林河北股。     境内有平齐铁路,长白公路西线即省道105线贯穿南北,双岗镇境内有全省及至全国芦苇、油料重点产业,主要作物有王米、绿豆、蓖麻、葵花、花生、西瓜、打瓜、棉花等。     镇内有农田抗旱井1961眼,大型喷灌设备158台(套),其中扫绿海、长青两个村所处的“双鸿”灌区,是全国有名的节水灌溉示范区,(“双”是双岗,“鸿”是鸿兴)。   镇内活跃着一支由农民组建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13个,他们是西爪、打瓜、花生、棉花、芝麻,小米、绿豆、葵花、辣椒、粘玉米、养牛、养羊、奶牛等。   二、经济情况   2003年全镇农业总收入4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新增集体累计70万元,乡镇财政收入1805.270 万元。   牧业始终是兴隆山镇的强势产业,草原面积、秸秆存贮量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牛羊的存栏数居全县前列。全镇有养牛专业村1个,养羊专业村1个。在鼓励千家万户搞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向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建有肉用羊繁育中心1处,育肥牛场5处,育肥羊基地一处,已入住22户,今年准备再建28户,户均年育肥羊可达1000只。成立了党员育肥羊合作社,有社员80多户。2004年,镇里将依托县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奶牛产业,筹化奶业园区建设。   三、农业、牧业发展优势   围绕特色农业规模,主要是一村一品,一屯一业的发展思路。一是以经绿海村为主体,建设辣椒生产基地;二是以长青村为主体,建设西瓜生产基地;三是以太平村为主体建设花生、棉花生产基地;四是以林海村为主体,建设西瓜、打瓜、芝麻生产基地;五是以双岗村为重点,建设牧业生产基地。.  

兴隆山镇

  一、自然情况   兴隆山镇位于通榆县西部,距县城65公里,西与同发牧场接壤,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相连,南与团结乡相邻,东与乌兰花镇相邻,是吉林省西部的一个较大集镇。全镇幅员面积66000公顷,其中,耕地地17000公顷,草原19000公顷,林业用地21000公顷,其它用地9000公顷。全镇总人口18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4800人,镇区人口3300人。辖10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42个自然屯。省道301线在镇中心穿过,西接111国道,全镇现有4个村通油路,2004年可达到9个村通油路。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全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全镇拥有固定电话2000多部,光缆已铺至我镇,可为用户提供宽带上网服务。移动、联通都设有信号塔,手机用户达到60%。   兴隆山镇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汉族和蒙、满等少数民族相融合,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正确文化路线指引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全镇国内生产总镇始终保持在7000万左右,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杂粮杂豆产量稳定在10000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万元田(棚)和井旁经济模式应时而生,并不断向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现代农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全镇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达2300台。股份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牛存栏5300头,羊存栏数达87000只。牧业产值占全镇总收入的40%以上。镇内有“中国关东马市”,牲畜年交易量达 12.000头(匹)以上,被市政府确定为“牧业示范镇”。随着育肥牛、育肥羊产业的兴起,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还将迅速上升,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2003年被确定为市十六经济强镇之。.  

边昭镇

  一、自然情况   边昭镇位于通榆县南部,东与苏公坨乡相连,南与长岭县交界,西与新华镇毗邻,北与七井子乡、羊井子相接,西南与内蒙科左中旗为邻。幅员336平方公里。内辖10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人口1.635万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   边昭镇交通便利,通迅发达。域内有省级长白西线公路、平齐铁路贯穿通过,中国电信、吉林移动、中国联通先后开通,移动、固定电话达2000多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边昭镇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1,0000公顷,草原6,000公顷,主要盛产葵花、绿豆、黑瓜子、绵羊、草原红牛等农、畜特产品。具有规模大、产量多、种类全、品质优、纯天然无污染等特点,是一个稳定的农产品产区和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边昭镇地临内蒙,具有内蒙的粗广豪放性格,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欢迎四海宾朋投资、发展边昭。   二、经济状况     边昭镇2003年镇内生产总值在7000万元;杂粮杂豆产量稳定在1万吨;羊总量发展到35000只,牛总量发展到5000头。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本着“突出一个重点(以畜牧业为重点),抓好两大产业(特色产业和常规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带领全镇人民把镇域经济推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农畜业生产增势喜人,绿豆、葵花、黑瓜子、牛羊肉四大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随之带来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通榆县南面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商贸中心。.  

鸿兴镇

  一、自然情况    1、地理位置:鸿兴镇地处通榆县北部,,东与八面乡、什花道乡相邻,西与向海乡相邻,北与双岗镇相连。镇政府驻东鸿兴,距县城20公里,是通榆县北部的交通枢纽及经济中心。    2、土地面积:全镇幅员面积3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73公顷,人均耕地0.61公顷。林地面积3500公顷,草原面积10300公顷,建有围栏9处,围栏育草面积2060公顷。    3、人口:全镇总人口14192人,其吕农业人口11124人,非农业人口3068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人口650人,占总人口的4.58%。    4、辖区:全镇下辖10个村,44个自然屯,1个街道,3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3766户。    5、交通:平齐铁路和长白公路在镇区穿过。通八公路和鸿八公路贯穿境区,鸿兴镇处在3条公路的金三角地带。等级公路在境内总里程68公里,10个村村村通了等级公路。   二、 经济发展状况   1、乡镇经济: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6559万元,其0售产品收入3833万元,占总收入的63.26%。劳务经济总收入1090万元占总收入的17%,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    2、农业生产情况: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7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35公顷,粮食总产量9357吨,油料播种面积2737公顷,油料总产量2581吨。主要产品有:玉米、绿豆、葵花、蓖麻、芝麻、西瓜、打瓜等,杂粮、杂豆是当地一大特色。2006年鸿兴镇农业主导产业是以实用菌为主的绿色食品种植加工业。   3、牧业生产情况:2005年全镇大牲畜存栏45300头(只、匹)其中牛4000头(奶牛800头),羊40000只,基础母猪500、种鹅存栏5000只,。年出售羊12000只,牛300头,肥猪3700头,白鹅53000只,禽蛋产量150吨,牛奶产量1500吨。牧业收入1330万元。全镇奶牛发展势头强劲,已建奶站一个,在建奶站一个,乳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新兴产业。.  

新华镇

  一、自然情况   新华镇地处通榆县西南部,东与边昭镇、开通镇毗邻,南与科左中旗交界,西与瞻榆镇相邻,北与乌兰花镇、新兴乡毗连。全镇辖14个行政村(其中一个蒙古族村),46个自然屯,总面积56.290公顷,总户数5472户,总人口232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5人。镇政府驻大有村德兴泰屯,距县城30公里,通瞻公路通过镇政府所在地。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2亿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粮食总产量45000吨。   二、特色农业    镇内新丰、新农、育林、金山等四个村共有2,192公顷土地连续三年被欧盟ECO公司认证为有机食品地块,被有关专家称为亚洲最大连片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被省绿办授予“吉林省有机葵花种植基地”。   三、招商引资项目   2004年1月与山东荣城百草金园公司签订野猪养殖加工项目合同,该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在我镇建设厂房、冷库等设施,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在我镇全面推开。.  

乌兰花镇

  一、自然情况   乌兰花镇位于通榆县城西部。东与新兴乡相连,西与兴隆山镇、新发乡接壤,南与瞻榆镇、新华镇为邻,北与四井子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乌兰花屯距县城四十公里,通同公路在镇政府所在地经过。   全镇辖14个村,45个自然屯,4975户,总人口18804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1人,非农业人口2203人。全镇总面积5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9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9公顷。   二、经济情况     1、200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53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5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   2、2003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6690公顷。   3、2003年粮食总产量11240吨,其中玉米总产量6275吨,2003年杂粮杂豆总产量4965吨。   4、2003年油料总产量5181吨。其中葵花总产量3770吨。蓖麻总产量 1411吨。   5、2003年甜菜总产量:210吨。   6、2003年林业产值1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   7、2003年林地面积9013公顷。   8、2003年牧业产值6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11%。2003年猪肉产量190吨。2003年牛肉产量84吨。2003年羊肉产量90吨。2003年产蛋160吨。2003年产绵羊毛100吨。2003年牲畜存栏45000头(匹、只)。其中牛存栏 2426头。马存栏2234匹。羊存栏40340只。   9、全镇有农田作业大中小型拖拉机 2000台。   10、全镇镇与村、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公路畅通。   11、全镇有商店和小卖部78处,牲畜交易市场一处,镇里每月还有三次大型的集市贸易。.  

新发乡

  一、自然情况   新发乡地处通榆县西南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南界为良 井子畜牧场,北界为乌兰花镇和兴隆山镇,东界为瞻榆镇,西界为 团结乡,总面积约368.4平万公里,乡内有草原约8400公顷,林 地(包括自然林面积)约9786公顷,可耕种面积约7846公顷,乡 内辖6个行政村,42个社,38个自然屯,总人口10,790人。 乡内主要交通要道是通榆至团结油路,从东至西贯通,乡内长 度为10公里,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每个村都有通往这个中心 的村级公路。   乡内设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座通讯塔,无线通讯网络合 理,乡所在地的各单位、站、所、工商业主,都装有有线电话,298 户农户有220户装有有线电话,全乡各村都完善了通讯网络,全乡 共有手机约2420台左右。   新发乡幅员辽阔,文牛格尺河流由西至东从乡内通过,沿河两 岸有丰富的芦苇资源,并季节性地出产各种鱼类;生长着野生榆树 和蒙古黄榆。   乡内居住着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热情、豪放、朴实、 好客等良好的风俗习惯。   二、经济状况   境内多沙丘、碱片,耕地状况恶劣,近几年牧业生产有着较快 的发展,一般正常年景,全乡农业收入总计为2989万元,财政年 收入为40万元,牧业收入为1142万元,林业收入为96万元,农民纯收入为2400元。   三、其它万面   境内沙丘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抓住这个特点,全乡大面积播种 打瓜、绿豆等特色经济作物,仅此两项就能为全乡增收1000万元, 此外,蓖麻、油葵、白江豆也是增收的主要作物。.  

新兴乡

  一、自然情况   新兴乡地处通榆县中部,东与开通镇相邻,南与新华镇为界,西与乌兰花镇毗领,北与向海乡相接,面积18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2804户,农业人口9216人,非农业人口481人。301省路(通榆至同发线)从乡境内穿过,途经2个村,新华至新兴至四井子乡乡通等级公路从乡境内通过,途经3个村。新兴乡至西太村村通水泥路于2005年6月20日竣工。乡境内通信设施齐全,有一座移动信号传输塔,一座联通信号传输塔,有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两个程控电话台,固定电话遍及全乡32个自然屯。      二、经济发展情况   新兴乡属中等农业乡份,经济占中游水平,盛产葵花籽、绿豆、打瓜、蓖麻籽、玉米、谷子等,牧业以牛羊为主,牛存栏485头,羊存栏12000只,2005年大力发展白鹅产业,存栏2000只,出栏33000只,预计2006年养白鹅6万只。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教育、科技:全乡有中心小学校1所和4个分小,下设13个下伸点,共有学生776人,教师76人。学前班1所。中学1所,学生440人,教师4O人。文化、卫生、体育、邮电:乡内设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有线电视用户145户,网吧1处;乡内有卫生院,医务人员15人,床位12张,设有生化分析仪。有村卫生所9个;乡内有邮电局1处,可办理邮件、储蓄、电汇、电报、发行报刊等业务:全乡有固定电话 860 部。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塔各一处。.  

向海蒙古族乡

  一、自然情况   向海乡位于我县西北部67公里处,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0公顷,林地24410公顷、草地15252公顷。湿地面积15583公顷。全乡总人口9642人,所辖4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向海乡交通便利,有通榆至向海三级路67公里和洮南至向海40公里。向海通信业发达。电话普及率向海乡所在地达到80%以上,向海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湿地面积15588公顷,属世界A级湿地。向海共有鸟类245种,目前全世界仅有的15种鹤,向海就有6种。向海有一座中型水库——向海水库储水能力2.6亿方,平均年产鱼100万斤,成交额达500万元左右,有芦苇面积7884公顷,年产芦苇达5000吨以上,向海有一处联营造纸林场——向海林场,现有成林面积4000公顷。每年可为吉林市造纸厂提供原木2000方。   二、经济状况   向海乡社会总产值512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46万元,商贸产值721万元,乡年产值1358万元,年创利税158万元,人均收入2700元。   三、农业、牧业发展优势   向海乡的特色农业有向海小米、向海鸭蛋。   向海乡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乡发展牛2660头,羊58000只。新建牧业园区1处。   四、旅游资源   向海旅游资源丰富,有生态博物馆、鹤岛、香海庙、蒙古包等多处旅游景点,向海水库的游船也向游人开放。.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通榆县辖乡。1956年置包拉温都乡,1958年改包拉温都蒙古族公社,1983年置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0.4万。乡政府驻糜子荒。瞻(榆)糜(子荒)公路终点。辖糜子荒、半拉格森、五道营子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铁木加工、奶粉、酿酒、制砖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大豆,产麻黄、甘草、防风等中药材。牧业较发达。.  

团结乡

  一、自然情况   团结乡位于通榆县西南部,距县城85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距国道111线15公里,距科铁线35公里,与通发牧场、兴隆山镇有油路相通,9个村有8个村通了油路,交通便利。所辖9个行政村,一个农牧场,33个自然屯, 3,288户,全乡人口12,934人,劳动力5,500人。总幅员面积834,870亩,其中耕地面积150,885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全乡共有林地150,168亩,草原面积168,030亩,我乡有三个村上了程控电话,三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二个移动塔、二个联通塔。   中共团结乡委员会共有16个党支部,4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86名,其中生产一线283名,教学一线28名,其他78名;男党员357名,女党员29名;汉族党员367名,少数民族党员19名。   二、特色农业、牧业发展优势   团结乡位于丘陵地带,沙坨子地多,所以盛产黑瓜籽、葵花、绿豆,且面积大、产量多、质量好。我乡草原广阔,面积达168,030亩,适合发展牧业。我乡风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风力发电。   三、牧业发展情况   全乡牛存栏5,550头,羊存栏40,000只,马存栏4,500匹,猪存栏6,000头,禽存栏15万只。畜牧业总收入1,500万元。.  

十花道乡

  一、自然情况   十花道乡地处通榆县城东部,东与乾安、大安县交界,南与三家子种牛场、羊井子乡相连,西与开通镇、七井子乡相接,北与鸿兴镇、八面乡相邻。距县城18公里,开通至八面乡间公路从境内通过。乡政府所在地下洼子屯。   十花道乡境内最南为现岭上村的敖包山屯,最北为现襄平村的聚粮屯(也称孙良窝堡),最东为现金宝村的老虎窝堡屯,最西为现新富村的尹家屯,全乡幅员面积44600公顷,其中草原面积20000公顷,占全乡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全乡10个村,3750户,11451口人,一般年景人均纯收入2600元左右。牧业是本乡的强项,主要以“一红二白”(即草原红牛、绵羊、白鹅)为主,现在牛纯栏4500头,户均1.2头;羊存栏44000只,人均4只。   乡有渔场一处,水面400公顷,年度产鱼量37.5吨,还有“五位一体”良种扩育基地一处,采取承包到人的管理办法,责、权、利与承包人挂钩,乡政府提成作为乡企收入,年收入可在20万元左右。除此有的村还有林场,如曙光村、岭上村等的林场都有一定的规模,成材林面积1844公顷。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正常采伐,年度收入可达二万多元。   乡内交通比较便利,开通至八面油路从乡间通过。同时大安至通榆的班车、通榆至青海的班车、通榆至海金的班车、通榆至八面的班车都从本乡通过,沿途经过的村屯占全乡半数以上。   近年来全乡的教育投资不断增多,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狠抓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学龄前儿童教育、初等教育、中学教育。   现有农职中学一处,11个教学班,在校生576人。中心校一处,7个村分校,2个下伸点小学,小学共有50个教学班,853名小学学生,全乡共有教职工135人,其中:教师117名。1986年以来进一步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考入县内各重点中学的有45名学生,考入上级学校的有13名学生。   乡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5人,具体负责全乡的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运用,每年乡里都要举办二期科技培训班,各村也都结合实际举办科技培训班。同时还请有关专家、教授来乡村讲课,每户都有2人以上掌握1—2门种植养殖方面的科学知识。乡村屯三级科技网络已经形成,全乡走上了科技发展农业、牧业、渔业生产的良性轨道。.  

八面乡

  一、自然情况   八面乡位于通榆县城东北40公里处,东临大安,北接洮南,南与乾安毗邻,三县交汇,总幅员面积48000公顷 ,总户数3412户,13927口人,耕地7664公顷,草原面积21915公顷,林地面积3278公顷,管辖8个行政村,交通便捷,乡内公路纵横交错,主干线通榆至大安,贯通八面乡所在地,通信发达,有线电话400多门,遍布移动、联通两座网站。     八面乡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是全县有名的粮食大乡,杂粮杂豆大乡,经济大乡,草原面积大,水草丰美,可发展畜牧业,大段河夏季积水,可以发展水类产业。八面乡可谓是鱼米之乡。八面乡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二、特色农业、牧业发展情况   八面乡做为粮食产区,近几年,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将农业发展重点逐步向发展万元棚经济、水资源和绿色生态经济上转化。建设了三个示范园区,即:60公顷退耕还林示范园区,10公顷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公顷“园林建设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园区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减少普通粮食,增加经济效益好、抗旱能力强的杂粮杂豆及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种植业整体效益,形成具有八面乡特色的特色农业。   八面乡草原面积21915公顷,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养殖业的发展,按照全县“走牧业路,念红牛经,谱致富曲,圆小康梦”的牧业发展思路,把养殖业的重点放在发展养牛上。在饲养方式上,积极推进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坚持“季节禁牧,雨天限牧”的基本方针,加大减粮增草力度,保证充足的饲料来源,使种植业更好的为养殖业服务。   三、招商引资的政策、项目   八面乡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我们也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深挖潜力,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招商铺路,为引资架桥。我们引进了农田水利项目3个,小流域治理项目1个,种植、养殖项目5个,共引进资金530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发展了八面乡的经济。.  

苏公坨乡

  一、自然情况   苏公坨乡地处通榆县东南部,东与乾安交界,南与长岭县相邻,西与边昭镇相接,北与开通镇、三家子种牛繁育场毗连。乡政府驻地在苏公坨村苏公坨屯。   该乡辖九个行政村,三十三个自然屯,总户数3251户,人口11953人。全乡总面积293平方公里,通汽车的有九个村,其中:县乡公路和乡至华安、两家子、五家子、农牧、乔围子村已铺油路,通信方面:全乡固定电话装机数量1670台,移动电话拥有量1600部。   乡内资源:   1、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葵花籽、蓖麻、绿豆。   2、牧业方面主要有:牛、羊   3、林业方面主要有:防护林2000公顷。     特点:   乡内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较高,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文化风俗:   该乡有乡文化站一处,学校11处,全乡现有教师132名,中、小学在校生1394人。全乡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6人,中高级家业技术人员2名,乡内有卫生院一处,医生6名。   二、经济状况     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65公顷,2005年粮食总产量19850吨,油料产量3150吨,农民人均收入2800元。   三、特色农业   主要有:辣椒、芝麻、花生、井旁蔬菜,高效美葵等。   四、牧业发展   农作物秸杆,草原围栏,可解决饲草饲料,修青贮窖,用优惠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牧业生产。.  


新兴乡特产大全




新兴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