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白城市 >> 洮南市 >> 东升乡

东升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升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升乡简介

  洮南市辖乡。1956年置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81公里,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东升屯。万宝煤矿窄轨铁路、洮(南)煤(窑)、白(城)万(宝)公路过境。辖东升、永德、福民、桂林、富强、兴泉、东平、国光、古树、兴安、进步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农业主产大豆、葵花子、甜菜。产氟石及建筑用石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182平方公里 220881203 137000 0436 查看 东升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升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升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团结街道

  团结街道(Tuanjie Jiedao)代码:220881006 邮编:137100   团结街道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6′27〞至122°47′25〞、北纬45°20′39〞至45°21′32〞。面积2.93平方千米。人口28334人。办事处驻团结西路1111-1号。辖安泰社区、安静社区、安抚社区、安逸社区共4个社区。  民国时归洮南市政公所管辖;伪满时期归维新区管辖。1945年光复后,成立第二十二街公所;1957年划分为七、九两个街公所;1964年改为七、九两个街办事处。1968年改为七、九两个街革命委员会。1971年七、九两个街合并为第五街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五街办事处,1981年改为兴安街道办事处。1988年洮南镇解体后更名为团结街道办事处。  

富文街道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富文街道(Fuwen Jiedao)    代码:220881005 邮编:137100    面积:1.3平方公里   人口:13535万   村庄/居委会数目:2个   -   简介   富文街道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6′43〞至122°47′35〞、北纬45°20′32〞至45°21′18〞。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3535人。办事处驻富强社区。辖富强社区、富兴社区共2个社区。   街道以驻地街路命名。民国时归洮南市政公所管辖;伪满时期归维新区管辖;光复后1945年成立第十九街公所,1957年划分为六、八两个街公所,1964年改为六、八两个街办事处;1968年又改为六、八两个街革命委员会,1971年六、八两个街办事处合并为第四街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四街办事处。1981年地名普查时废序号,根据按街路命名的原则,命名为府城街道办事处,1988年洮南镇解体后更名为富文街道办事处。  

光明街道

  光明街道(Guangming Jiedao) 代码:220881003 邮编:137100    东经122°46′43〞至122°47′38〞、北纬45°21′19〞至45°22′12〞。面积2.34平方千米。人口27503人。办事处驻古树南街36号。辖光华社区、光照社区、光大社区共3个社区。   以驻地街路命名。民国二年归洮南市政公所管辖,伪满时期归富文区管辖;光复后1945年成立第十二街公所;1957年划分为三、十两个街公所;1964年改为三、十两个街办事处,1968年改为三、十两个街革命委员会,1971年第三、十两个街并为第二街革命委员会;1981年改为二街办事处。1981年改为光明街道办事处。  

兴隆街道

   代码:220881004 邮编:137100    兴隆街道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6′16〞至122°47′18〞、北纬45°20′27〞至45°21′18〞。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5962人。办事处驻隆新社区。辖隆德社区、隆新社区共2个社区。   以驻地街路命名。民国时期归洮南市政公所管辖;伪满时归兴隆区管辖。光复后1945年成立第十街公所,1957年划为四、五两个街公所;1961年改为四、五两个街办事处。1968年改为四、五两个街革命委员会。1971年四、五两个街合并为三街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三街办事处。1981年改为兴隆街道办事处。  

永康街道

   永康街道(Yongkang Jiedao)代码:220881001 邮编:137100    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6′57〞至122°47′43〞、北纬45°20′24〞至45°21′36〞。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8338人。办事处驻光明南街1060号。辖永电社区、永财社区、永军社区共3个社区。   以驻地街路命名。原洮南府,后改为洮南县二街办事处、五街办事处,1988年更名为洮南市永康街道办事处。  

通达街道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通达街道(Tongda Jiedao)    代码:220881002 邮编:137100    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7′33〞至122°48′39〞、北纬45°20′31〞至45°21′36〞。面积2.13平方千米。人口18852人。办事处驻富文东路1672-1号。辖通畅社区、通途社区、通富社区、通庆社区共4个社区。   以驻地街路命名。民国时归洮南市政公所管辖;伪满时归三区管辖;光复后1945年成立第二街公所,1957年划分为一、二街公所;1964年改为街道办事处;1968年改为革命委员会,1971年将一、二街合并为一街;1980年改名一街办事处。1981年改为富文街道办事处,1988年更名为通达街道办事处。  

洮府街道

    洮府街道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地处东经122°39′17〞至122°51′35〞、北纬45°17′45〞至45° 23′25〞。面积91.4平方千米。人口18832人。辖北郊村、南郊村、西郊村、东郊村、桥南村、万福村、永胜村、福胜村、长龙村、增胜村共10个村。原为洮府乡,因位于洮南镇郊得名。在满清时是蒙古族人游牧地,民国时期此地分别归洮南市政公所,东好保、立业保、大通保分辖。伪满时期这里分别归洮南街公所,大通村公所,黑水村公所分辖,1946年土改后这里分别归洮南县城、关区、大通区三区分辖。1956年合作化时,撤区划乡,这里大部归洮南镇,另一部分归大通乡辖。1958年公社化后,归洮安县红光公社辖。1962年,从红光公社分出,成立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城郊乡。1984年更名为洮府乡,2005年撤洮府乡设立洮府街道办事处。近年来,街道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身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不断壮大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种植业   洮府街道地处东北平原腹地,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民勤劳、民风淳朴、是一块富饶美丽有待 开发的宝地,这里有哈达的深情和友谊的金桥,这里日照充足、年降雨量丰富、无霜期长,并且这里的农民有多年种植辣椒的丰富经验和历史,这里盛产的金塔红干椒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名牌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金塔”牌红干椒已经远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21个省、市、自治区。这里是吉林省白城地区辣椒的发源地及集散地,拥有东北最大的辣椒专业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红干椒之都,辣椒是这里的主导产业,独有的自然环境为辣椒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这里的辣椒质量好,货源充足,纯产地供应,每年的9月红鲜辣椒大量上市,红干辣椒11月大量上市。街道为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原料供给能力,实施“科技兴椒”战略,不断提高辣椒产业科技水平,实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在加快形成推动辣椒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上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质辣椒产业带。   -   养殖业   洮府街道又是地处城市近郊,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大部分农户专门从事畜禽养殖业,其中包括现已初具规模的 奶牛养殖业,2003年以来,洮府乡积极响应市里“牵着奶牛奔小康”的号召,努力扶持发展奶牛产业,使这项产业不断壮大。几年来,该乡先后在长白路、洮突路两条干路沿线建成两个奶牛专业养殖小区,总计投入近10万元用于奶牛养殖补助,同时在用地、信贷、技术等方面认真为养殖户做好无微不至的服务工作,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目前,全街道奶牛总数近3000头,奶牛养殖户118户,建成了拉阀式机械挤奶站两个,提桶式挤奶站3个,日产鲜奶突破10吨,年产值900多万元,奶牛养殖业极其相关配套产业已成为洮府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街道采取具体工作措施,加大奶牛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疾病医治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增强奶牛养殖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街道以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为契机,大力发展与奶牛产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业。并以繁为主,以引为辅,逐步实现规模养殖,促进全街道奶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向阳街道

   向阳街道(Xiangyang Jiedao)位于白城市洮南市东经122°48′26〞至123°05′43〞、北纬45°08′14〞至45°22′54〞。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14122人。辖朝阳村、 凤凰山村、玉成村、 联合村、金光村、建业村、青松村、 文化村、 新村村、兴隆山村、安乐村共11个村。   2005年撤向阳乡设立向阳街道办事处。原向阳乡(Xiangyang Xiang) 代码:220881202 邮编:137129 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14122人。乡政府驻朝阳堡。辖玉成村、朝阳村、金光村、青松村、凤凰山村、建业村、联合村、文化村、新村、安乐村、兴隆山村共11个村。 因境内原向阳屯而得名。清初为禁垦荒地,光绪初年开垦。民国时归洮南县管辖,西部为东好保,东部为协和保;日伪时设玉成村(驻乌日罕召,后迁王家子)。光复后1964年曾设洮南县第四区人民政府;1956年撤区划乡,设立玉成、向阳两乡,1958年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包括玉成、向阳两乡和现在的二龙乡全部),1961年分为两个公社二龙、向阳。1962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划出,成立向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向阳乡。  

瓦房镇

  洮南市辖镇。1958年建镇,1959年改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镇政府驻瓦房。位于市境西北部。交流河北岸,距市府52公里,面积247.6平方公里,人口2万。洮(南)镇(西)公路过境。辖瓦房、茶华、长山、白塔、福顺、共和、靠山、兴盛、振林、三友、崇德、怀德、互助、悦来、春阳、林海、道岭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砖厂和砂石场。农业主产大豆、葵花子。.  

万宝镇

  一、自然情况    万宝镇位于洮南市西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余脉、敖牛山脚下。万宝镇北距乌兰浩特市50公里,南距突泉县50公里,东距白城市100公里,东南距洮南市130公里。万宝镇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17个行政村,幅员面积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81.5公顷,总人口54576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   二、经济情况    万宝镇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试点镇”,随之被省政府批准为“十强镇”,市政府批准万宝镇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万宝镇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市场功能较完备,商贸流通活跃,建有两条商贸街,杂粮杂豆一条街已具规模。目前万宝镇共有农副产品购销业户40户,年销售量12万吨以上。工业以煤碳产业为主,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群体正形成。到2004年末,全口径财政收入758万元,人均GDP26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   三、农业生产情况    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种植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梁、谷子和大豆,其中2005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879.4公顷,谷子750公顷,高梁1145.3公顷,大豆131公顷。杂粮杂豆已成为我镇特色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奶牛、绵羊、山羊为主。目前全镇总共有奶牛933头,羊17130只。.  

黑水镇

  黑水镇位于洮南市南部,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2000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改革与发展试点镇、十强镇。黑水是洮南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以玉米为主,年生产能力2公斤。黑水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之乡,生产西瓜有百年历史。早在60年代,“黑水西瓜”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感进入中南海,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每年可生产6000万斤以上。远销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黑水是有名的蓖麻之乡,以化工原料之米著称的黑水蓖麻被称为东北的“黑珍珠”,其品质和产量可以与世界主产区巴西媲美。深加工的系列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黑水水产品资源丰富,泡泽众多,自然繁育的鲤、鲫、鲢、草等淡水鱼产品,极大地丰富着当地市场。       黑水是洮南生态建设示范镇,生态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有甘草、菌类、山杏、小根草等,野生动物有山兔、狐狸、刺猬等。以大叶杨、小叶杨、榆树、山杏树、柳树等树种为主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纵横成网。以生产科尔沁贡米著称的黑水林牧场生态环境适合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并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区。黑水是洮南牧业之乡,目前有羊万只,基础母牛1500头,年育肥出栏3000头,现有奶牛近300头,2个精品奶牛园区,奶站2个。黑水有机砖厂、蓖麻油厂、木材加工厂、绿色食品加工厂等乡镇企业10余个,以黑水蓖麻深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吉林省洮南市兴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在黑水,年加工能力超万吨,可生产癸二酸和尼龙11树脂以及其他化工产品。.  

那金镇

  洮南市辖镇。1956年置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70公里,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2万。镇政府驻那金。洮(南)煤(窑)公路过境。辖那金、兴顺、互利、宝合、新立、富文、群昌、向阳山、好田、巴海、益泉、新农、林茂、太安、郝关、黑仁、富泉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厂、酿酒厂、综合加工厂。农业主产葵花子。.  

安定镇

  一、 自然情况     安定镇位于洮南市城区西南22公里处,南隔旱河与通榆为界,东与黑水镇接壤,西与车力为邻,北与大通相连,总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0公顷。安定镇所辖9个行政村,2个镇直属场,3个驻在场。全镇居民5,600户,19,700口人,汉族人口占90%以上。    二、经济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强,及农业科技的投入,使安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2003年,全镇GDP总值为10,117万元。人均收入3,331元。2004年,由于受旱灾的影响全镇GDP总值为9,815万元,人均收入2,686元。   三、农业生产情况   安定镇的农业生产是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导作物(见玉米图片);经济作物主要有绿豆、西瓜(见西瓜图片)、 蓖麻(见蓖麻图片)、芝麻(见芝麻图片)等;随着粮食作物面积的不断增长,农副产品数量的增加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因此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羊存栏5万多只(见羊图片),黄牛存栏1,800多头(见黄牛图片),奶牛存栏800多头,奶站两座,日产鲜奶6吨(见奶站图片),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安定镇素以生产绿豆而闻名全国,粒大色泽好,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000公顷以上。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  

福顺镇

  洮南市辖乡。1956年置福顺乡,1958年更名红旗乡,1959年改公社,1962年更名福顺公社,1983年复置福顺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26公里,面积91.4平方公里,人口1.2万。乡政府驻福顺。洮(南)瓦(房)公路过境。辖庆茂、庆平、富裕、翻身、振兴、东胜、建国、红星、中心、德胜等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联合厂、综合加工厂。盛产黄烟、大葱。.  

胡力吐蒙古族乡

万宝乡

  万宝乡位于洮南市西北部,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所辖10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拥有耕地4203公顷,农业人口9209口人。农业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乡村企业以粉条加工业为主。    乡政府一直把粉条加工业作为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抓技改,保原料,闯市场,使粉条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全乡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致富产业。    全乡现有粉坊211个,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元,技术力量雄厚、机械设备先进。具有年加工粉条1万吨、粉丝2千吨的生产能力。1999年、2001年,所生产的粉条、粉丝在长春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该乡生产的“天隆”牌粉条(粉丝),在东北地区享有盛名,深受消费者欢迎,并远销河北、北京、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区。.  

聚宝乡

东升乡

  洮南市辖乡。1956年置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81公里,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东升屯。万宝煤矿窄轨铁路、洮(南)煤(窑)、白(城)万(宝)公路过境。辖东升、永德、福民、桂林、富强、兴泉、东平、国光、古树、兴安、进步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农业主产大豆、葵花子、甜菜。产氟石及建筑用石板。.  

野马乡

  一、自然情况:    野马乡位于洮南市西北部,西部与内蒙九龙乡接壤;北邻煤窑、东升、那金;东邻瓦房、永茂;南与聚宝隔河相望。野马乡有11个村,38个社,19个自然屯,全乡总户数3075户,总人口10665人,劳动力4041人。民族有汉族和蒙古族,以汉族为主。全乡幅员面积182平方公里,境内有洮南市第二大高山“野马山”一座,蛟流河从野马乡境内穿过,全乡总耕地面积7537公顷,其中可灌溉面积仅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属于半山区。   二、经济情况:    野马乡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由于近两连年干旱,对农业收入有相当于影响。2003年GDP2422万元,2004年GDP1041万元。 2003年人均收入2284.90元,2004年人均收入976.10元。   三、农业生产情况:    野马乡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主要粮食农作物以玉米,高粮为主,杂粮杂豆有:绿豆、红小豆、蓖麻、芝麻、葵花、谷子等。    养殖业:以奶牛和养羊两项为主,目前奶牛总数达到800头,养羊总数达到1万只。此外还有养鹅、养驴等其它项目养殖户。   四、项目建设情况: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野马乡农业生产很难获得大丰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实施,按照洮南市委关于建立百万亩山杏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野马乡正在走以杏治旱,以杏治山,以杏致富的山杏产业发展之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使之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目前野马乡山杏基地建设面积已达到35000亩,今年已有近百公顷结果,前景十分可观。.  

永茂乡

  永茂乡地处洮南市西北部,南与四六七马场和蛟流河乡接壤,西与巨宝乡毗邻,北面、东面与野马、瓦房、兴业,隔蛟流河相望。幅员面积29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蒙古、满、达斡尔、苗等多个民族。总人口14687人,总户数4373户,耕地9185公顷。    2004年全乡农民总收入5872万元,人均纯收入3273.3元,2005年总收入5994万元,人均纯收入2667.4元。    种植业以玉米、绿豆、芝麻、蓖麻等为主,水稻、高粱、葵花、大豆、马铃薯、花生、辣椒等多种作物都有种植。羊发展到2.5万只,猪5000头,牛1200头,兔2000只,鹿50只,禽类5万只。永茂乡的芝麻、金谷子享受盛名。    项目建设情况,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在我们积极争取下,国内项目开发办在我乡引蛟村投资90万元,加上我们自筹260万元建了一个奶牛养殖基地,发展奶牛养殖业,建成奶站一个,牛舍90间,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奶牛280头,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实现小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蛟流河乡

  一、自然情况    蛟流河乡位于洮南市西北 35公里,东临蛟流河,西靠德龙岗与沈后四六七军马场接壤,南北分别与大通乡、永茂乡接壤,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十五公里,洮南至镇西公路贯通全境,全乡总幅员面积280平方公里,辖10个村,4892户农户,人口17332人,全乡耕地面积近1万公顷,林地3万亩,草原17万亩,荒山荒地3万亩,村屯道路等7万亩。东部沿河双兴村等四个村以黑土地居多,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高粮等高产粮食作物,兼种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中部昌盛等六个村屯以沙壤地为主,兼有部分盐碱地,是我乡杂粮杂豆主要产区。   二、特产资源    野生动物:山兔,狐狸,黄鼠狼,跳鼠等。    药材:防风、远志、黄芹、车前子、蒲公英等。    沙石资源:河流石、细沙、中沙、石头等。    主要树种:杨树、榆树、柳树、松柏等树种作为观赏性树种也在不断发展。以大扁杏和桑树为主的经济树种的栽植已成为我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野生植物:山蒜、山菲菜、黄花菜、山花椒等均能生长良好。    全乡地下水源充足,共有管井 8000眼,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三、经济情况    全乡经济是典型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传统养殖业和杂粮杂豆购销为辅的自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乡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两年,全乡农业生产在稳步中得到发展,二、三产业在发展中得到提高和优化。04年,全乡GDP总值达到9000万元;05年,全乡GDP总值预计可达到1亿元,全乡农民纯收入预计可达3200元。   四、农业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方面。主要采取适应本地的优质高效品种。在稳定玉米面积的同时,抓住了绿豆、芝麻、辣椒、笤帚糜子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05年,全乡种植玉米5500公顷,辣椒1000公顷,笤帚糜子1000公顷,芝麻1000公顷,绿豆1000公顷,其它作物面积500公顷。并采取抓订单保收入的办法,依托北方辣椒公司和福茂辣椒公司签订辣椒合同,通过订单,使农民更加靠近市场,避免了种植的盲目性。.  

大通乡

  一、自然情况    大通乡位于蛟流河右岸,距洮南市区仅14公里,东临洮府乡;北靠蛟流河乡;南部是安定镇、车力乡;西与四六七军马场接壤,总幅员面积364平方公里,有洮突、大镇两条公路过境,全乡辖14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总人口16,288人,其中汉族15,506人,少数民族782人,农业人口16,033人,耕地面积7,765公顷。   二、经济情况    2003年农牧业总收入实现5,0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2004年农牧业总收入实现5,35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590元。   三、农业生产情况    种植业,大通乡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东部沿河土壤肥沃,南部是风沙地,西部是盐碱地,全乡种植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小”产业上,一是小杂粮,如荞麦、迷子,谷子等;二是小杂豆,如绿豆、红小豆等;三是小油料,如葵花、花生、芝麻、蓖麻等,以上三项主要分布在南部风沙地和西部盐碱地,四是小辣椒,近两年辣椒产业依托北方辣椒公司发展较快,主要产区是沿河四个村,“四小”产业体现了大通乡的特点,也形成了大通特色的经济产业。    养殖业,大通乡是全市畜牧大乡,目前,全乡羊存栏3.5万只,大白鹅存栏2万多只,奶牛存栏1100多头,并有三个机械化奶站。养殖业已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   四、项目建设情况    面向市场,立足本地实际,大通乡将把奶牛产业做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抓好2003年建成的两处机械化奶站,一个是会清奶站,另一个是双余奶站。2004年投入使用,日榨奶超过3吨,2004年建成的富乐奶站,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日榨奶2吨,奶牛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龙乡

  洮南市辖乡。1956年置兴义乡,1959年改东方红公社,1961年更名二龙公社,1983年置二龙乡。位于市境东部,洮儿河南岸,距市府22公里,面积561.1平方公里,人口0.6万。乡政府驻四棵树。洮(南)舍(力)公路过境。辖保民、仁义、兴义、建民、新政、立志、二龙山、民治、王家店、光明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马场、良种场和联合厂。农业主产大豆。.  

呼和车力蒙古族乡

  一、自然情况    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位于洮南市境内西南部,距市区36.5    公里,驻地立业屯。东与安定镇为邻、西与内蒙古新加木苏木毗连、南与通榆向海接壤、北与大通乡交界。下辖七个行政村,十九个自然屯,1789户7023口,其中蒙古族1090人。总幅员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   二、经济情况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体制不断在完善,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税费改革,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给车力乡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到实现粮经并重,多种经营。从单一的种植农业到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从过去盲目追求产量,到现在的围绕市场,大做效益文章,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牧业、生态林业、绿豆、芝麻、瓜果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各项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具有车力特色的大鹦哥绿豆始终占领着市场。年均产量3000吨左右的绿豆,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占全乡年总产值的26.3%,畜牧产值达750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20%。养殖业逐渐由养羊向养牛发展,养牛被列为我乡畜牧发展重点之一。全乡养牛955头,其中奶牛405头,有育肥牛550头。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2004年全乡个体经济总收入达800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20%。全乡从事商业餐饮服务业、加工业、建筑、运输业等各类个体业户达400多户,从事季节性个体经营活动,劳务输出人数占全乡劳力的50%。车力乡2003年GDP总值4500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2004年全乡GDP总值6700万元,人均收入1970元。   三、农业生产情况    车力乡自然条件差,风沙干旱严重,这是制约车力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治风沙干旱是车力乡农业眼的长远大计。因此,乡政府始终把治理风沙干旱做为工作的主攻目标,坚持干旱打井、坚持治沙造林,从1995年开始把抗旱打井工作作为工作重点。10年间,钻井3500余眼,终于在全市贫水区打成抗旱井1600余眼,实现全程灌溉2500余公顷,购置配套喷灌设备1000余台套,实现万亩喷灌。创业、兴发、宏图、立业等村社实现了水利化村社,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本保证。.  


东升乡特产大全




东升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