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湖州 >> 南浔区 >> 菱湖镇 >> 杨家巷村

杨家巷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家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巷村简介

  杨家巷村座落在菱湖镇区南3公里处,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有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770户,2750人。全村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桑地面积500亩,鱼塘面积3100亩。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水产养殖业为主。2014年全村经济总产值约为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2000元,村全体经济总收入约31万元。村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鱼塘改造、发展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建有省级加州鲈鱼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杨家巷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503105 313000 -- 查看 杨家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巷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家巷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河村

  东河村座落在菱湖镇郊东北面。东邻永丰村,南邻南浜村,西邻王家墩村,北邻陈邑村。村域内有菱新公路穿越而过,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全村区域面积约2350亩,本下辖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9户,总人口数2281人、东河村为典型的水稻、桑蚕、淡水鱼为主的农业“三三制”地区,是菱湖地区的重点桑蚕地区。村域水网纵横,星罗棋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貌。2014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500元。近几年东河村曾先后荣获2014年卫生示范村、2014年度全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度菱湖镇“五好”妇代会等荣誉称号。  

陈邑村

  陈邑村隶属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位于菱湖镇北3公里,现有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754户2715。现有村干部6名,其中村两委成员4名、聘用干部2名,平均年龄50岁,全村党员81名,其中女党员20名。两个文明建设蒸蒸日上,农业生产以蚕桑和渔业为主。现有特种水产养殖户550户,另有常年360户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承包鱼塘搞规模养殖,近几年,在菱湖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重要的是创立了加州鲈鱼品牌,2012年全村经济总产值2.99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63元,村全体经济总收入47.5万元。  

千丰村

  千丰村位于湖州市城东25公里,距菱湖镇8公里。全村行政面积3.6平方公里,桑地面积600亩,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水田面积1900亩,鱼塘面积600亩。全村现有农户549户,共有2060人,辖1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千丰村是一个典型的湖群粮桑渔区,目前产业以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工农业发展保持稳定。农业主要有水稻、蚕桑等传统农业和黑鱼、鲈鱼、甲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以及家禽畜牧业。工业主要有丝织等家庭作坊式企业。2014年,全村经济总产值实现4000万元,人均收入达约12000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6万元。农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在村两委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千丰村被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充分就业村”、“先进村党组织”、“区级文明村”。  

南浜村

  南浜村位于菱湖东南1公里。东接永福村、北连东河村、西靠镇中心区的新墩、南浜居委会、南接杨家巷村。现有14个自然村,共706户,总人口2650,村域面积约1840亩。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91名,村两委干部5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6500元。村党组织认真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定期对党员进行党性体检,带领村广大党员群众积极行动,参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创建生态平安村共同努力。  

卢家庄村

  卢家庄村位于菱湖镇中心建城区的西南方,距菱湖镇约3公里,东与杨介巷村相望,南与南双林村相邻,西与勤俭村为界,北与勤劳村接壤。全村现有总人口2936人,农户数847户,有13个大自然村庄,辖设33个村民小组,现有中共党员91名,村两委会干部5人,全村共有区域面积4.3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1540亩,桑地面积210亩,鱼塘面积3100亩,2014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约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约14600元。近年来,卢介庄村先后被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2014年度农村三权改革先进单位”、“2014年度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菱东村

  菱东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东面,于千金镇和石淙镇的交界处。现有18个自然村,共585户,总人口2100人,村域面积约7050亩。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86名,村两委干部6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6000元。几年来,在村两委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市级生态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南浔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区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级先进民兵连、区级卫生村、区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先进单位”。  

三溪村

  三溪村位于菱湖镇西面。全村行政面积4.1平方公里,桑地面积350亩,水田面积2080亩,鱼塘面积1800亩。全村现有农户502户,共有1958人。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约14000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8万元,农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在村两委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村经济建设,不断引进外来企业,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兴建道路便利全村交通,完善教育设施和引进优秀教师,不断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水平,从各方面促进全村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溪村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区级卫生村”。  

费家埭村

  费家埭村位于菱湖镇南3.7公里。东邻千金镇商墓村,南邻德清县钟管镇后村,西邻龙溪港,北邻杨家巷村,村级公路总里程达15.15公里,其中油面路6.85公里,砂石路8.3公里。本行政村共有16个自然村,共有668户,人口2556,门牌668个,主要姓氏有赵、杨、戴、费、施、冯、邵等。2014年村集体收入36.489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8759元。通过土地整理,鱼塘养殖总面积达5000亩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养殖黑鱼、加州鲈鱼、黄颡鱼、白鱼等特种水产养殖的养殖模式,近年来获市级生态村、区级卫生村等荣誉。  

射中村

  射中村地处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南8公里处,辖18个自然村,38个村民小组,现有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驻地射中村(原名射村)为湖州市著名古村之一,也名石村、又名宝溪。清代《归安县志》记有:“旧有集市,名射中村市”,是传说中后羿射九日的地方,古老的村庄也因而得名。全村共有农户876户,村民3276人,党员88名。射中村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为蚕桑和特种水产养殖,全村有450户从事水产养殖业,淡水鱼养殖面积3800亩,收入3040万元。2014年人均收入22000元,蚕茧收入108万元。近年来,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射中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桑基鱼塘系统示范点、湖州市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科普示范村、浙江省科普示范村、市级生态村、湖州市绿色家庭创建示范点、湖州市森林村庄、湖州市“美丽乡村”提升村、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农房改造示范村等荣誉。  

达民村

  达民村位于菱湖镇的东面,距离菱湖镇中心约8公里,东邻和孚镇佛堂兜村,南接菱东村,西、北分别与永丰村、思溪村相接,现有22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共697户,总人口2556人。村域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其中田、桑、塘总面积4538亩,经过几年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现有耕地面积2247亩,其中标准化农田2071亩,标准化鱼塘1180亩,现代桑蚕地1101亩。近几年来,经济稳步提升,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600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8.5万元,人均收入达10500元。以桑蚕等传统农业和鲈鱼、黑鱼、汪丁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  

六堡里村

六堡里村  六堡里村位于菱湖镇西北2公里,镇区与工业功能区中间,村区域面积389公顷,现有644户,2296人口,辖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821亩,其中:水田1291亩,桑地911亩,二OO七年各项经济总收入182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346元,人均可支配集体收入277元。   

王家墩村

王家墩村  王家墩村地处菱湖东北。北与和孚镇接壤,东接菱新公路,湖菱公路贯穿全村。水路、陆路交通发达,区域优势明显。   全村22个村民小组,农户565户,总人口2197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204人。现有土地1388亩,其中耕地面积481亩,桑园267亩,鱼塘640亩。2007年人均可支配集体资金116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393元。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公益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自来水、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8%、99%,合作医疗参加率达100%。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并已初显成效,全村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稳定。   村级组织健全,村现有党员62名。支部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委员1名。村级领导班子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工作中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干部的“双带”作用。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湖州市市级“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区级文明村、卫生村、湖州市民主法制村、2007年度村党支部被南浔区评为“先锋工程”建设先进村党组织,2008年又被评为“南浔区优秀基层党组织”。2005年我村成为菱湖镇桑基鱼塘示范村,桑基鱼荡的生态效益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在生态养殖模式下,不只是传统的四大家鱼走俏国内大市场,白鱼、青虾、鲈鱼等新品种,同样受到上海等周边大城市消费者的喜爱。   

勤劳村

勤劳村  勤劳村位于南浔区菱湖镇正西面,东与菱湖镇隔河相对,南与卢家庄村相接,西临勤俭村,北与王家墩村隔河为界,我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共464户,总人口为1676人。村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2亩,园地面积约166亩,鱼塘面积464亩。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外聘1人,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2人,其中女干部2人,35周岁以下3人。2007年新进大学生村官一名,2011年选举为村支部委员。全村共有党员70人,其中女性16人。村民代表44人,其中村干部3人,党员7人,女性13人。   近几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经济稳步提升,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87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9万元,人均净收入达12109元。我村以桑蚕等传统农业和鲈鱼、黑鱼、汪丁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为支柱产业,由于受区位条件和地域类型等因素的限制,我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紧密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开展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村经济和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升。   从09年起,我村先后进行了农村中央改厕、环境整治提升村、赵介路园区改造、小康示范村等工程,投入资金380余万元。去年我村对北溪口园区进行了改造,投资90万元;同时又进行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投资135万余元,并都顺利通过了市有关单位的验收。经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全村道路路面硬化达到95%以上,村内主干道都已安装路灯,农村改厕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达95%以上。   

竹墩村

  菱湖镇竹墩村(也称下昂)是沈氏家族发源地之一。她本是武康余英溪畔沈氏世系分支,于中晚唐时期,迁徙至竹墩村,以此开启了沈氏宗脉新篇章。   竹墩的长春书院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明时沈太宦至兵部尚书。这里历史上产生过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75人,号称产生过倪、孟、何、葛、夏5相国,唐宋时的颜真卿、苏东坡,《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及贾收、富弼、富直柔等人,就在这里把酒吟诗。文化底蕴深厚。   竹墩是明清时吴兴望族——吴兴竹墩沈的发源地。竹墩沈家一直人才辈出,以从政和书画文人居多,现吴兴竹墩沈的后代遍布海内外各地。有“天下沈氏出竹墩”之称。“沈氏”人才鼎盛。见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另有皇后三人,皇妃五人,以唐朝睿真皇后沈珍珠最为有名。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竹墩沈”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开启这一时期的便是一位居家课艺的翰林沈三曾。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涵、沈三曾兄弟同榜进士,同入翰林。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沈三曾的儿子沈树本高中榜眼。沈三曾的孙儿沈荣仁、沈荣光、沈咸熙也连捷进士,成为翰林院的青年才俊。竹墩的沈炳震、炳巽兄弟, 前者有《唐书合钞》、后者有《水经注集释订讹》等著作传世。   1911年11月5日,湖州教育会会长、竹墩人沈谱琴和湖州鲍山人、湖州府中学堂督学钱恂率领中学堂的学生军发动起义,驱走了清朝-,宣布湖州光复。1916年,北京大学教授湖州鲍山人钱玄同(钱恂之弟)和竹墩人沈尹默(沈谱琴族侄)担任《新青年》主编,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中国近代的风起云涌中,“竹墩之沈”续写风流,“鲍山之钱”新开篇章。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倡导白话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白话诗《月夜》被称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的美德。”沈尹默和胡适、刘半农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尝试新诗创作的,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新诗创作“三巨头”。   沈兼士,当代著名学者。沈尹默之弟。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北京大学,称其与兄沈士远(总务长)、沈尹默以及另外两名姓马的教授为“三沈二马”。   沈迈士,当代著名书画家。与沈尹默合作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他的作品融诗、书、画于一体,为艺苑所推崇。   竹墩沈氏不仅因为有沈尹默、钱玄同、陆志韦这样的名教授,朱家骅、张乃燕这样的名牌大学校长,更是因为有沈家本、胡惟德、戴季陶、张静江、吴鼎昌等一班高官和朱五楼、王一亭、顾叔苹、沈联芳等一批工商巨子的存在让湖州竹墩享誉中外。   新农村建设让竹墩成了旅游胜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菱湖荻港”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遍布世界各地的沈氏后人都纷纷寻根问祖来到竹墩。特别是来自韩国、日本的沈氏后人更多。几年来,我们多次接待韩国、日本的沈氏后裔的来访,与他们进行了友好洽谈,共商弘扬竹墩文化的具体发展规划。   

南双林村

  南双林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南5公里处(1999年进行行政村撤并,原东村和菱南撤并入南双林村)。南双林村现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村域0.62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75户3145人,辖区10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南双林村是一个典型的湖群粮桑渔区,全村有耕地1863亩,桑地1449亩,池塘871亩,西侧还有一各2500多亩的双林漾。(渔业收入780万元,全村各项经济总收入4730万元,人均收入10278.45,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255.5元。    南双林村地貌属于菱湖湿地,村庄、河港交错,塘洋、池塘星罗棋布,出门行舟,河港两岸杨柳垂河,芦苇丛生,桑地池塘。形成桑基鱼塘,原始的自然生态保存良好。中心村绿化面积有166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8%。其中村内还有一个8200平方米的原始生态公园,有小桥亭阁、羊肠小道,高大的水杉已有20多年树龄。菱角、黑背鲫鱼、白扁豆、鳜鱼是南双林村的著名特产。其中菱角和黑背鲫鱼更是双林漾的两大特色。    南双林村是一个水乡古村,自南宋以来就兴旺繁荣,有“九河十三井”之称,9条河港过境,村有水井13口,古桥9座。清朝末期,南双林村是菱湖南郊政治、经济、文化中、宗教和交通的重地,东侧南泾(京)港流入东苕溪(龙溪港),中心村内有市级文物保护点三处(太平桥、长寿桥、梧桐禅寺),现在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当地。  

建丰村

  建丰村座落在菱湖镇东郊2公里处,原新溪乡所在地,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共526户,2090人。全村耕地面积1518亩,水产养殖2100亩。区域内有:菱湖五小,中心幼儿园,中心警务区等,居民181户,三个居民小组。2014年全村农业产值4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59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1.33万元。区域内千万以上规模企业1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龙头企业加工户50余家,规模以下企业甚多。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养殖和二、三产业为主,已建立新雅黑鱼养殖基地,并成立丰农黑鱼专业合作社,创建了省级乌鳢主导产业示范区。近年来,顺利通过市级美丽乡村项目验收。荣获市级法治村、市级平安示范单位、区级文明村等称号。  

杨港村

  杨港村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的西北部,现有9个自然村,共317户,总人口1104人,党员39名,村域面积约为1767亩。杨港村是典型的农业村,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980元。我们村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杨港村民沿河而居的水乡特点,强调生态发展理念,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后的杨港村粉墙黛瓦木门窗,石桥瘦水玉栏杆,马头墙错落有致,极大的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先后获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湖州市美丽乡村、省级文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民主法治村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西栅社区

  西栅社区是菱湖镇老社区,东临东栅社区,至西湖港,南傍菱湖镇勤劳村,北与菱湖镇北栅社区相连,成立于2001年,现有社区工作人员6名,承担着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文化、计划生育、司法调解、信访、民政、环境卫生、劳动保障、残疾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普、红十字、社区服务等工作。总占地面积约0.48平方千米,现有常住居民1498户,人口3355人,暂住人口130多人,共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4个,党(总)支部3个,党员150人左右。在区、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被授予“南浔区充分就业先进社区”、“湖州市充分就业先进社区”“南浔区先进党组织”“南浔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南栅社区

  南栅社区东至凤鸣公园,南至创业大桥,西至中行路,北以东栅路为界,社区以振菱路和梦湖街为中心。辖区内有天润发超市、农工商超市、龙玲宾馆、农贸市场等,是菱湖镇的商业中心区。社区面积0.32平方公里,1237户,居民人数2858人,共有34个居民小组,在册党员134人.共有两个党支部,南浜支部和南栅社区支部。社区自2005年7月成立以来,已获得了诸多荣誉。我社区在2007年度被上级命名为“五好”社区党组织和市级、区级文明社区。2009年,我社区又被评为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社区。2015年被评为平安示范单位。  

东栅社区

     东栅社区位于菱湖镇东北部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11月辖新墩东栅2个居委会,45个居民小组,社区总居住户数2120户,总居住人数6081人,共有居民住宅楼100余幢。东栅社区党总支同期建立,下设2个党支部,一个东栅支部和新墩支部,共有党员142人,社区主要道路有东栅路、宁绍路、中行路、新墩路、河滨路、秀溪路、华园路等为本镇商业繁华的街道。新墩居民会为最大的新区,居民住宅群楼有新墩、河滨小区、钻石华府、玫瑰苑等,东栅居委会属老区,又是商贸中心区,菱湖镇人民政府、事业单位办公中心等坐落本社区。曾被评为:浙江省文明社区、湖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湖州市平安示范社区、湖州市无-社区。   

北栅社区

  北栅社区位于菱湖镇的西北面,东面以振兴路划界与东栅社区相邻;南面以建国路为分界线沿至鹤年堂药店与西栅社区交界;西边沿西河港人民北路一直往北,途经安澜桥、菱化集团;北面沿菱新公路与丁家塘桥为界与东河村相邻,途经敬老院。北栅社区占地面积为0.475平方公里,分北栅、星桥、振兴三个片,现有人口3888人,共1705户,有53个居民小组。曾经的国民党外交官杨光泩先生故居就在北栅社区的北桥浜路。现在的北栅社区以老房子多、老年人多、老弄堂多为特点,社区凭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设立有居家养老服务站、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矫正帮教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等。以居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努力打造成一个文明健康的社区,荣获区级文明社区称号。  

永福村

  永福村位于菱湖镇东1.5公里,与千金交界,东邻千金、吴家斗,南邻千金、菱湖塘,西、北分别与南浜村、建丰村为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农户544户,户籍人口1937人,全村总面积约4011亩,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12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2万元。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产业收入为主,主要农产业有水产养殖、粮油、蚕桑为主。全村养殖户多以黑鱼、鲈鱼养殖为主。近几年来,先后荣获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平安创建示范村、区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卫生村。  

勤俭村

  勤俭村东连卢介庄村,南接南商林村,西傍射中村,北与六堡里镇张村村相连。村域内有卢勤公路穿越而过,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全村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7户,总人口数2340人。2014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630元。近几年,勤俭村曾先后荣获“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村务公开示范村”、“湖州市信息化示范村”、“浙江省充分就业村”、“湖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湖州市邮政便利村”、“湖州市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南浔区卫生先进单位”、“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杨家巷村

  杨家巷村座落在菱湖镇区南3公里处,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有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770户,2750人。全村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桑地面积500亩,鱼塘面积3100亩。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水产养殖业为主。2014年全村经济总产值约为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2000元,村全体经济总收入约31万元。村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鱼塘改造、发展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建有省级加州鲈鱼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杨家巷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下昂社区

  下昂社区位于菱湖镇西面,是原下昂镇的集镇中心,菱湖三中、菱湖三小的座落地,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全社区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社区下辖有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81户,总人数876人,集镇常住人口1850人。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常抓生态环境建设,认真落实“五水共治”精神要求,环境卫生为重点,围绕市河、居民区、小区美化、道路绿化等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2014年批证为城市社区荣誉称号。  

许联村

  许联村地处菱湖镇西北边,东与下昂村相邻,西与杨港村相连,现有16个自然村,共543户,总人口2009人,村域面积约4.28平方公里。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68名,村两委干部5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46.2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1763元。如今的许联村经过环境连片整治和美丽乡村等新农村重点建设工作,村庄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形成了碧水蜿蜒环绕、护岸坚固整齐、厅廊深深美观、绿树草地掩映、道路硬化整洁、两旁衫柏摇曳的美好景象。许联村承载着满满的荣誉: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森林村庄、湖州市村务公开示范村、湖州市信息化示范村、湖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湖州市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湖州市生态村、湖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浙江省充分就业村、南浔区平安示范单位、南浔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先进村、南浔区污水治理先进村、南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南浔区先进民兵连等等,充分体现了许联村整体的先进性。  

新庙里村

  新庙里村位于菱湖镇的西北部,距离镇区约9公里,东邻和孚李市村,南与下昂村相接,西、北分别与后庄漾河、和孚镇勤益村为界,现有33个生产队,共884户,总人口3150人。村域面积约9000亩,其中农业园区面积2815亩,桑地面积约为993亩,内水塘面积1387亩。全村多数农户以养殖业为主,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5.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8500元。近年来,新庙里村先后获得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森林村庄、湖州市信息化示范村、湖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湖州市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湖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充分就业村等荣誉。  

山塘村

  山塘村:位于菱湖镇西北8公里处。  山塘村与东河村、陈邑村、千丰村、南浜村、卢家庄村、菱东村、三溪村、费家埭村、射中村、达民村、六堡里村、王家墩村、勤劳村、竹墩村、南双林村、建丰村、杨港村、西栅社区、南栅社区、东栅社区、北栅社区、永福村、勤俭村、杨家巷村、下昂社区、许联村、新庙里村、思溪村、水产村、沈家埭村、永丰村相邻。  

思溪村

  思溪村位于菱湖镇偏东北6.5公里处,东靠达民村,北与和孚镇双福桥村、民当村相接,西与和孚镇四联村及本镇陈邑村相望,南接永丰村。2001年8月与原前坝村、五余村合并为现思溪村,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农户874户,户籍人口3240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农户经济结构以家庭纺织业、劳务收入、水稻种植、特种水产养殖、蚕桑收入为主。思溪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凌驾于河面上的是数量众多的古桥河埠,分别为冯家埭村万福桥、汲水桥村永福桥,这些桥梁仍使用至今。思溪村有三处古遗址,分别为塔后遗址、汲水桥遗址、小命山遗址,其中汲水桥遗址为市文保单位。近年来,思溪村承载着满满的荣誉:湖州市美丽乡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森林村庄、、湖州市信息化示范村、湖州市生态村、南浔区区级文明村、南浔区区级卫生村,充分体现了思溪村整体的先进性。  

水产村

  水产村位于菱湖镇中心建城区的东南方,距菱湖镇约5公里,东与费家埭村相望,西杨家巷村相邻,北与永福村接壤。全村现有总人口498人,农户数131户,有2个大自然村庄,辖设7个村民小组,妇女联系员4名,现有中共党员36名,村两委会干部4人,全村共有区域面积39亩,鱼塘面积20亩,全村多数农户以捕鱼和渔业养殖业为主,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7000多元。近年来,村两委会从的实际出发,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群策群力,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抓民生建设工程,全面打造环境优美的适居农村,2014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  

沈家埭村

  沈家埭村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的南部,距离菱湖镇中心约5公里,东邻德清县,南与南商林村相接,西、北分别与卢介庄村为界,现有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240户,总人口908人,村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21名。全村总面积1428亩,其中耕地面积206亩,桑地面积118亩,鱼塘面积1104亩。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8万元。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水产养殖业为主。村有30%农户外出在上海、江苏、等地承包鱼塘养殖面积约2000多亩,通过老鱼塘改造,大胆调整水产品的养殖结构,走以特种水产养殖适应市场需求的路子,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永丰村

  永丰村地处菱湖镇东边,东与达民村相连,南接建丰村,西与漾东村相邻,北与思溪村接壤,现有16个自然村,共523户,总人口1918人,村域面积约5.28平方公里。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74名,村两委干部5名。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1763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环境,整修道路,投资80万修建道路,做到各自然村都通公路。还做好水利灌溉一块,切实认真做好“砌石护坝”工作,维护达400余米,新建机房3座。近年来永丰村先后获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产业优秀示范点、湖州市生态村、湖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浙江省充分就业村等荣誉。  


杨家巷村特产大全




杨家巷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