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社区简介
三桥社区地处德清县武康镇,于2002年5月组建;社区东起宣杭铁路,西至林场长鱼池口,南起南山脚下,北至104国道加油站;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448户,下设居民小组24个,居民总人口3390人,其中在册人口3082人,外来人口308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共有在册党员48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性12人,60周岁及以上16人,35周岁及以下14人,大专及以上10人,初中及以下23人),报到在职党员10人。社区办公地点位于104国道旁,办公场所面积120平方米;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5个,企业6家;社区共建单位为德清胶辊实业公司。
在三桥社区党支部指导下,以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为宗旨,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关注困难居民,提供上门帮助;二、开辟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服务;三、关心社区民声,提供家政服务;四、发挥结对优势,提供医疗服务;五、发动党员群众,提供巡逻服务。社区从2005年1月起建立“社区党员互助基金”,以取之于党员,用之于党员为原则,不让一名老党员孤独,不让一名困难党员掉队,不让一名下岗党员失望,不让一名生病党员无助。通过党内关爱树立党组织的新形象,凝聚党心、民心。三年来,“党员互助基金”不断发展壮大,社区逐步完善党支部服务机制,以服务党员、更要服务群众的工作新思路,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1004 | 313000 | -- | 查看 三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桥社区 |
三桥社区简介 三桥社区地处德清县武康镇,于2002年5月组建;社区东起宣杭铁路,西至林场长鱼池口,南起南山脚下,北至104国道加油站;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448户,下设居民小组24个,居民总人口3390人,其中在册人口3082人,外来人口308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共有在册党员48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性12人,60周岁及以上16人,35周岁及以下14人,大专及以上10人,初中及以下23人),报到在职党员10人。社区办公地点位于104国道旁,办公场所面积120平方米;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5个,企业6家;社区共建单位为德清胶辊实业公司。 在三桥社区党支部指导下,以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为宗旨,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关注困难居民,提供上门帮助;二、开辟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服务;三、关心社区民声,提供家政服务;四、发挥结对优势,提供医疗服务;五、发动党员群众,提供巡逻服务。社区从2005年1月起建立“社区党员互助基金”,以取之于党员,用之于党员为原则,不让一名老党员孤独,不让一名困难党员掉队,不让一名下岗党员失望,不让一名生病党员无助。通过党内关爱树立党组织的新形象,凝聚党心、民心。三年来,“党员互助基金”不断发展壮大,社区逐步完善党支部服务机制,以服务党员、更要服务群众的工作新思路,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郭肇村 |
郭肇村位于德清经济开发区东北部,东与龙山、龙胜村交界,南连狮山村,西接宣杭铁路,北至吴兴区埭溪镇西洋山村,村委驻地与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相距3公里。村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拥有水田3041亩、桑地33亩、鱼塘457亩、林地15000亩。下设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02人,其中劳动力1860名。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全村现有个私企业11家,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7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1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6万元,其中经常性收入5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766元,村级组织办公场所800平方米。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实行阳光村务“七步”法,每季度印发《阳光村务简报》。先后荣获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美丽乡村、湖州市文化示范村、湖州市森林村庄、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示范综治工作室、“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精品村、德清县民政工作示范村、德清县级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
秋北村 |
秋北村隶属武康镇,2007年6月,因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德清经济开发区管辖。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武康与乾元中心以北,与两城相距俱不足6公里。东临乾元、南接德清大道、西与开发区工业园区相交、北靠我区王母山。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农村居民总户数444户,人口1605人,党员63名,村干部7名,村民小组长16名。组织健全,管理完善。 全村耕地面积1563亩,桑园面积473亩,水产养殖面积超过1200亩,是我区主要的粮食、蚕桑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水产养殖发展迅猛,由我村7位养殖大户组建的“武康镇四季鲜渔业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700多亩,其生产的草鱼、白鱼在2008年通过农业部“德清县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品产地”双认证。 |
王母山村 |
王母山村地处开发区东北部,东邻乾元镇幸福村,南接开发区秋北村,西靠东苕溪导流港,北交洛舍镇砂村村,村委驻地与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相距13公里。村地域面积3.56平方公里,拥有水田1412亩、桑地535亩、鱼塘549亩、林地458亩。下设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3人,其中劳动力928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截止2013年底,共有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全村现有个私企业4家,201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9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7.28万元,其中经常性收入4.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468元,村级组织办公场所475.2平方米。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实行阳光村务“七步法”,每季度印发《阳光村务简报》。采取农村党员发展“公推选优”方式,每年发展党员约1名。先后荣获县级先进党组织、县级卫生村、县级平安村、县级达标村、县级先进单位、市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
龙胜村 |
龙胜村地处德清经济开发区东北部(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龙胜村和洋口村合并而成),东与洛舍镇砂村村相邻,南与龙山村交界,西靠郭肇村,北为湖州市埭溪镇,村委驻地与开发区所在地相距12公里。村地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拥有水田2431亩、桑地344亩、鱼塘50亩、山林14077亩、竹林1750亩,果园1100亩。下设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91户,总人口1817人,其中劳动力1125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0名,其中女性党员6名。全村现有个私企业6家,龙胜村是县级文明村、县级林业科技示范村。 |
狮山村 |
狮山村位于德清经济开发区中心地段,东依狮山,南临长虹街,西靠云岫路和宣杭铁路,北与郭肇村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小区内有河流贯穿而过。狮山村于2003年至2006年分两批拆迁,现已建成社区型新农村。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2.5亩。共有农户198户,总人口840人,分设6个村民小组。 狮山因山体形状极似狮子而得名,狮山村村名也由此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狮山和对面的象山是一对非常恩爱的情侣,每到暮色降临之时,狮山和象山就会慢慢的靠近互相拥吻造成航道的封闭,过往的船只能靠岸等待隔日通航。刘伯温途经狮山时,为了方便百姓的出行,挥手斩断了狮子头,而狮子头滴下的血化成了一座小山,得名血滴山,狮子头丢到了埭头(抬头),埭头也就是现在的埭溪。 我村现存的观音庙和观音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观音桥位于狮山小区15幢前清水港上,系三孔石梁桥。曾在武康县时期沿河还有繁忙的商铺和婉曲的街道,贯穿南北,是进出武康县的必经之道,现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观音桥在各历史时期的-上都有标注。观音桥的北面有观音堂,始建于171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沿河朝北有一座翘角戏台,由此依稀可见当年观音堂香火旺盛、集市繁华的情形。70年代因民房规划要求移建至狮山东侧畚箕坞,后改称观音庙,2011年总管大殿按照原先式样翻新。 |
兴山村 |
兴山村地处德清经济开发区东北部,东邻秋山村、南接五龙村、西靠狮山村、北交郭肇村,村委会驻地与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相距不足2公里,与德清县经济开发区仅一路之隔。全村地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 概况:下设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6人,全村现有个私企业3家。荣誉: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星级创评、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2007年创县级卫生村。 |
秋山村 |
秋山村地处武康镇区东部,东连新琪村、乾元金鹅山村,西接兴山村、五龙村,南傍三合乡上支山村,北靠秋北村,东西长1.25公里,南北长2公里,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共有村民小组15个,总户数580户,总人口1959人。 |
新琪村 |
新琪村位于武康镇城郊东部,东连乾元镇金鹅山村,三合乡下渚湖景区,南至三合乡沿河村,西至秋山村,北至乾元镇金鹅山村,总面积3.65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即:新琪埭、乌山廊、石山圩、卜家湾、符家墩、吴家湾、义家荡、骆家圩、杨家山、俞家墩,有13个村民小组,366户,1433人,村委在新琪埭。辖有耕地面积1291亩,其中:水田1163亩,旱地128亩,山林1151亩,其中:用材林80亩,薪炭林142亩,毛竹林146亩,早元竹435亩,桑地348亩,鱼荡1242亩,其中:内荡272亩,外荡520亩,水田养殖450亩,是个以粮为主,全面发展的农产区。 新琪村在唐时为武康县太原乡,宋沿唐制。明时为十五都,清为北乡十五都下管二保五庄、六庄、七庄、八庄、九庄,十五都下管三保一庄、二庄、三庄、四庄、五庄等。民国三十年为长安区兆丰乡,一保,辖10个甲,杨家山为防风区防风乡三保,民国在三十四年为兆丰乡一保。解放初期为城郊区秋山乡新琪村,1956年,为秋山乡新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二都公社虎山生产队,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为秋山公社新琪大队。1983年恢复乡镇建制,为秋山乡新琪村。1999年秋山乡并入武康镇,为武康镇新琪村。 新琪村是个以粮为主的农业产区,兼营蚕、元笋、水产。 新琪村于1964年在乌山圩开设粮食加工场,曾于1973年开办草包厂,1985年开办水泥制品厂,1987年开办石料厂,还办过领带厂,树脂领厂、钢琴厂。 1945年新琪村在新琪埭创办小学1个,解放后一直开办,为向阳山,新琪二所小学。2001年收归秋山中心学校。 |
民进村 |
民进村地处武康镇郊北部,东连郭肇村,西、南至三桥村,北至吴兴区埭溪镇联山村,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79户,1666人,村委驻地在溪头湾。民进村有耕地面积2026亩,其中水田1961亩,旱地65亩。山林面积15426亩,其中:用材林7650亩,薪炭林1274亩,毛竹林142亩,小竹山60亩,早园竹3408亩,干水果1397亩,茶地1294亩,桑地21亩,其他180亩。是个以水稻为主、林业为副的农产区。 民进村唐时为太原乡,宋沿唐制,明时为泰源乡十四都下管,清时为十四都下管一保三庄、四庄、五庄、六庄等。民国时为英红区梅阜乡、阜溪镇六保、七保。解放初期为三桥区郭肇乡一村,徐梅乡下六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民合、前进两个高级社合并为民进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三桥公社民进生产队。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设民丰、民进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为三桥乡民丰、民进村。1987年三桥改乡为镇,1999年三桥镇划归武康镇,为武康镇民丰、民进村。2000年民丰、民进合并为民进村至今。 原民丰村,辖7个自然村,即:鲍家庄、西门山、内王、小关头、汤坞里、象山。据《莫干山志》载,邑人严康,妻鲍三娘美而勇,夫妇各治兵为幕府,姚坞关内鲍家庄有三娘遗垒。道光《武康县志》载,姚坞山本名姚坞关,在县北十五里,与系马山对峙,其间堑土高垒以搤其口,曰姚坞关。姚坞关现为跃武关。原民丰村有7个村民小组,232户,864人,村委驻地在鲍家庄。有耕地818亩,其中水田753亩,旱地65亩。茶地198亩,山林10255亩,其中用材林5938亩,薪炭林3183亩,毛竹山46亩,早园竹907亩,干水果181亩。民丰村清时为十四都下管一保六庄。民国时为阜溪镇六保、七保。解放初期一部分为郭肇乡一村,一部分为徐梅乡下六村。1956年为民进高级合作社部分,即民合社。1958年为三桥公社民进生产队,1961年为三桥公社民丰大队。1984年为三桥乡民丰村,1999年为武康镇民丰村,2000年与民进村合并为民进村至今。 原民进村,辖7个自然村,即:横山、青龙山、菱山、棋成郎、梅花坞、溪头湾、横路头。8个村民小组227亩,806人,村委驻地在溪头湾。有耕地1278亩,其中水田1278亩,桑地20亩。民进村清时为十四都下管一保三庄、四庄、五庄。民国时为英红区梅阜乡,阜溪镇六保、七保。解放初为三桥区郭肇乡一村,徐梅乡下六村。1956年为民进高级社。1958年为民进生产队,1961年为民进生产大队。1984年为三桥乡民进村,1999年为武康镇民进村,2000年与民丰合并为新的民进村至今。 民进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管林业。解放初期,由于粮食产量开垦荒山种植山茹,垫补青黄不接时的粮食短缺。现在除生产粮食外,种植玉米、甘蔗、大豆、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养殖青虾、甲鱼等水产鱼类。在山上,种植茶叶,发展早元竹。 民进村1956年开办茶叶加工厂,1965年开办粮食加工厂, 1980年开办砖瓦窑,后络续开办领带厂、塑料厂、巨力石矿等,现有东川食品有限公司,进民布艺有限公司。 民进村1951年在土地庙创办小学1所,教师1人,学生40多人。1969年有4个班,教师8人,学生150多人。1975年有初中班1个,学生40多人。2001年并入三桥小学。现有幼儿园1所,面积100多平方米,教师1人,幼儿20多人。 1969年创办合作医疗站,有医疗站2个,即:民丰、民进各1个,赤脚医生4人。现有民进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 |
五四村 |
五四村 五四村,地处武康镇郊西北的莫干山东麓,东与三桥村光华交界,南与对河口村沈中坞为邻,西与莫干山镇高峰村接壤,北与三桥村赤山相连,全村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即:铜官桥、麦仓里、圣堂头、前山、后东、外安村、青刁坞、鱼瓜桥、湖塘里、外湖塘、里湖塘。14个村民小组,420户,1497人,村委驻地在铜官桥,全村有耕地1735亩,其中水田1670亩,旱地65亩,山林6275亩,其中,用材林1860亩,薪炭林200亩,毛竹林100亩,小竹山3060亩,早元竹486亩,水果林199亩,茶地168亩,桑地159亩,其他43亩。 五四村,因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成立于1954年5月4日,以日期命社名、村名,沿用至今。 五四村,明时为武康县庆安乡十三都,清时为武康县西乡十三都二保五、六、七庄;十三都三保一庄、二庄、三庄、五庄、六庄、七庄、八庄。民国三十四年,为阜溪镇四保。解放后,为武康县三桥区徐梅乡四村。1956年1月,为三桥乡五四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为三桥公社徐梅管理区五四生产队,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为三桥公社五四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为三桥乡五四村。1987年,三桥乡改三桥镇。1999年三桥镇并入武康镇,为武康镇五四村。 五四村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素有“七都金,八都银,十三都聚宝盆”之称。五四村粮食产量1965年达“纲要”,1969年超千斤,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8万余斤。 五四村有丰富矿产资源,尤以石煤为甚。1974年三桥乡(公社)开办石煤矿。 五四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十分重视民兵工作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指示大办民兵师,五四村在县、乡人武部的指导下,成立民兵连,组织民兵发扬革命传统,苦练军事技术,提高军事素质,在历次实弹射击与模拟战斗中名列前茅。从1960年起,民兵连为公社(乡),县、及至地区军分区民兵先进单位。并1960年民兵连长王青山出席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受赠《毛泽东选集》一套,半自动步枪一支,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
三桥村 |
三桥村位于武康镇郊北部,东连郭肇村,西接五四村及莫干山镇高峰村,南至经济开发区,北傍民进村,总面积为12.66平方公里。辖37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1114户,3216人,村委驻地在大路埭。有耕地面积2856亩,其中,水田2585亩,旱地271亩,山林8800亩,其中:用材林2948亩,薪炭林850亩,毛竹林187亩,小竹山302亩,早元竹3166亩,水果林732亩,茶地393亩,桑地52亩,其它170亩。是一个以水稻为主,兼营林业的粮产区。 三桥村以地取名。旧为三桥埠,据道光《武康县志》载:三桥埠,在县北七里,自平远门至水步有小桥三,故名。一北津,二杨楠,三太平。舟楫交通,商贸辐集。三桥社区在三桥集镇,三桥村在三桥社区周边。三桥村唐时为负郭、安东乡辖地,宋时为庆安乡,明时为庆安乡十三都,清时为十三都三保九庄、十庄;十四都上管一保一庄、二庄、三庄、四庄、五庄、六庄、七庄、八庄、九庄。十四都上管二保一至七庄等。民国三十年为英红区梅阜乡,民国三十四年为阜溪镇一保、二保、三保、六保。解放初期为武康县三桥区阜溪乡一村、二村、三村,徐梅乡六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为星华、光华、赤山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三桥公社星华、赤山、井龙生产队。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由三桥公社星华大队,金星大队、光华大队。1967年光华大队改红卫大队,1976年恢复原名光华大队。1982年金星大队改赤山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为三桥乡星华村,赤山村,光华村。1987年三桥乡改镇,1999年三桥镇并入武康镇,2000年星华、赤山、光华三个村合并为三桥村至今。 原星华村,辖14个自然村,即大路埭、上市桥、桥东、桥西、小路埭、杨梅岭、黄家村、下街头、新桥、长鱼池、中街头、山东弄,察院厅、上街头,21个村民小组,429户,1019人,村委在大路埭。有耕地面积1017亩,其中,水田947亩,旱地70亩,桑地10亩,茶地113亩,山林966亩,其中用材林705亩,薪炭林73亩,毛竹山6亩,小竹山10亩,早元竹87亩,干水果65亩,其他山20亩。内荡83亩。原星华村清时为十四都上管一保三庄、四庄、五庄、七庄、八庄。十四都上管二保二庄、五庄等。民国三十四年为阜溪镇一保,二保。解放初期为三桥区阜溪镇一村,二村。1956年为星华高级合作社。1958年为三桥公社星华生产队。1961年为三桥公社星华大队。1984年为三桥乡星华村,1987年三桥乡改镇,1999年三桥镇并为武康镇,2000年与赤山、光华合并为三桥村。 原光华村,辖12个自然村,即:下蒋畈、乌回山、汪家溪、井龙口、桥里、三家村、蒲墩山、紫山、小山、保清桥、上蒋畈、紫山庙,14个村民小组,301户,974人,村委驻地在下蒋畈。有耕地1487亩,其中水田1372亩,旱地115亩,桑地42亩,茶叶地73亩,山林797亩,用材林490亩,薪炭林39亩,毛竹山52亩,小竹山39亩,早元竹160亩,干水果17亩。内荡4亩。原光华村清时为十三都三保九庄,十庄等,民国三十四年为阜溪镇三保,解放初期为三桥区阜溪乡三村,1956年为光华高级社,1958年三桥公社井龙生产队,1961年为三桥公社光华大队,1967年更名为红卫大队,1976年恢复原名为光华大队。1984年为三桥乡光华村,1987年三桥乡改镇,1999年三桥镇并入武康镇,2000年与星华、赤山合并为三桥村至今。 原赤山村,辖12个自然村,即云安冲、月雪冲、后窑冲、狮子山、大龙山、郎家冲、赤山庙、骆家冲、马家冲,后巷,鱼花岭、杨火庙,12个村民小组,368户,1280人,村委驻地在云安冲。有耕地面积1632亩,其中水田面积1526亩,旱地106亩,茶地303亩,山林5659亩,其中:有材林3419亩,薪炭林559亩,毛竹山19亩,小竹山6亩,早元竹1251亩,干水果405亩。内荡25亩。是以水稻为主的粮产区。赤山村境内有赤山坞,故名。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赤山坞在县北七星,土赤若火,名之以其色也。民国时:先为梅阜乡五保,后为阜溪镇六保。解放初为三桥区徐梅乡六村,1956年为三桥乡金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三桥公社赤山生产队,1961年为三桥公社金星大队。1982年更名为赤山大队, 1984年为三桥乡赤山村,1987年三桥乡改镇,1999年三桥镇并入武康镇,2000年与光华、星华合并为三桥村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三桥烧杀掠夺,烧毁民房1800余间,只剩关帝庙半只庙未烧毁。杀害群众达300余人。 1939年4月,三桥杨梅岭成立中国0杨梅岭支部, 1940年春,成立三桥土枪队。 1945年,苏浙军区一纵二个连,莫庾区大队,-62师,108师,195师大败日军,在船山、箍桶山、南山与日军激战5天4夜,打得日军死尸满山遍野。 三桥村旧时为武康重要商埠。山货由三桥中转出运,三桥有轿行,有骡子、羊角车等交通工具。 1971年,宣杭铁路拓建,三桥村土地征用,后104国道拓宽,县城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建立,至今已征用土地 亩。 1960年开办粮食加工厂,80年代起开办水厂、五金厂、橡塑厂、纸箱厂、化工厂、玻璃厂、水泵厂、煤球厂、砖瓦窑,2005年,有企业16家,其中:德清虎顺化工厂、晨旭工艺织物厂、恒超纸箱厂、兴达粘合剂厂、达源茶厂、舒华泡沫座椅有限公司,新龙旗酒店用品厂,天腾石英粉厂,跃来达园艺制品厂,诚信矿产品厂,伊洛斯洁具厂,明生木材加工厂,天地花卉公司、金元茶厂、华凯工艺品有限公司,中利达页岩矿,总投资3000万元左右,职工900多人,年创产值1.5亿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