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桥村简介
洪桥村由原洪桥镇洪桥村和屠家浜村合并而成,位于长兴县洪桥镇集镇中心,属县“一核心”范围,东临亭子桥,南至赵家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边沿,西接长洪公路,北至中道港,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公路和水路交通条件相当便捷。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203亩,总面积3平方公里。村级主旨健全,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成员7人,承包组长22人。分9个自然村,22个生产队,597户农户,总人口1824人,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小组长2人,0员35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2名。2011年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村人均收入为11000元。全村拥有集体工业企业2家,个体私营企业49家,预计2012年全村工农业产值可近1.2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了建材、轻纺、化工、运输平衡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洪桥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服务、强实力”为主要内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权利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2101 | 313000 | -- | 查看 洪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洪桥社区 |
洪桥村简介 洪桥村由原洪桥镇洪桥村和屠家浜村合并而成,位于长兴县洪桥镇集镇中心,属县“一核心”范围,东临亭子桥,南至赵家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边沿,西接长洪公路,北至中道港,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公路和水路交通条件相当便捷。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203亩,总面积3平方公里。村级主旨健全,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成员7人,承包组长22人。分9个自然村,22个生产队,597户农户,总人口1824人,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小组长2人,0员35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2名。2011年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村人均收入为11000元。全村拥有集体工业企业2家,个体私营企业49家,预计2012年全村工农业产值可近1.2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了建材、轻纺、化工、运输平衡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洪桥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服务、强实力”为主要内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权利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
中道村 |
中道村位于洪桥镇东部,中道路穿境而过。村庄面积2.45平方公里,分11个自然村,29个承包组,总人口2336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人均收入15759元。中道村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突出,村内近千亩现代农业基地分布在洪桥现代农业的“一带、两中心”(洪桥七斗漾河蟹养殖中心园区、中道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及窦家坝桥现代农业综合中心园区)。目前,中道村正逐步形成以河蟹养殖业、蔬菜种植业为龙头,以家庭工业为特色的农村特色产业格局。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下,中道村经济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两委会班子团结、精干高效,村主要领导具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双带”作用明显。200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村、市级生态村、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
亭子桥村 |
亭子桥村位于长兴县洪桥镇东侧,东临杭宁高铁,南至弁山,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边沿,西接赵洪公路,北至中道港,杨家浦港贯穿其中,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公路和水路交通条件相当便捷。全村共拥有耕地面积900亩,鱼塘250余亩,还有近4000亩山林。亭子桥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分9个自然村,20个承包组,796户,总人口为2410人。201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70元。村党组织为总支部设置,下辖三个党支部(工业支部、农业支部、联合支部),全村党员86名。亭子桥村原来由余家荡村和王家坝村合并而成,村干部素质好,村两委班子团结、精干高效,村主要领导具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近几年来,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2002年达到先锋工程建设标准,2004年获得长兴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村,2005年被评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6年创建了“四星级”民主法治村,2009年又获得市文化示范村称号,2010年被评为充分就业村。2010年被评为魅力乡村示范提升村,2011年创建了湖州市美丽乡村小康示范提升村。2013年被长兴县评为“先进集体”。 |
古龙村 |
全村拥有水田面积4424亩,旱地258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分6个自然村,26个生产队,承包组长26人,736户常住居民,总人口2555人。村委会5人,党总支部委员3人,全村共有0党员43名,是洪桥镇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劳动力人口主要从事一、三产业,2005年全村集体收入达75.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7640元。 几年来,古龙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敢闯敢拼的艰苦创业精神,带领全村群众开拓进取,结合本村实际,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新路子,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村上下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全村各自然村环境整治已完毕,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乡村康庄大道已通往各自然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巩固和发展。全村拥有省级无公害养殖基地河蟹养殖面积二千余亩、无公害稻米基地四千余亩。从而使古龙村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日益完善和进步,并连续多年荣获县级、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村先后荣获长兴县“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
陈桥村 |
陈桥村简介 陈桥村由原洪桥镇陈桥村和双板村合并而成,位于洪桥集镇东南3公里,地处弁山脚下,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洪公路、李陈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979亩,其中水田面积1564亩,旱地面积415亩,有山林面积6400亩,有10个自然村,17个承包组,552户,2060人,共有村民代表56人。 |
陈家埭村 |
陈家埭村位于长兴县洪桥镇东南侧,属县“一核心”范围,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边沿,杨家浦港、长洪公路、山湖公路贯穿其中,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公路和水路交通便捷。陈家埭村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9个生产队,536户农户,总人口1980人,其中女性900人,占人口总数的45%,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160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800亩,鱼塘面积130余亩。村级组织健全,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员会成员3人,承包组长19人,全村有党组织5个,0员5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动下,陈家埭村经济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人均收入为13529元。全村拥有集体工业企业2家,个体私营企业60家,形成了建材、轻纺、化工、编织袋生产、运输业等平衡发展的格局,从2009年到2012年,我村发展现代家庭工业20户,现代农业12户,现代服务员6户,完成上级要求之外,还积极发动有意向的创业户,形成示范点9个,全村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陈家埭村两委会班子团结精干高效,村主要领导管理能力突出,“双带”作用明显。2009年以来,全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紧紧抓住机遇,在全村上下掀起环境整治大行动,进一步发挥优势,完成道路硬化170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以往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通过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结合村庄实际,以自然生态、青山绿水为创建主线,举全村之力,狠抓重点,高标准、高要求。一是加大河堤砌石、绿化园林式新农村建设,形成1500米绕河休闲围合式长廊,总投入480万元,相继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市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娱乐阵地建设。抓计划生育,普及义务教育、法制宣传,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已被誉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省充分就业村、县计划生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三是以创建“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陈家埭村的民主政治环境,先后来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湖州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先进村。四是落实长效管理,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制度,落实长效管理人员,确保创建成果持之以恒。我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结合本村实际地理优势,增加花木苗木、杭白菊、白茶等品种。从2009年开始,村引进种植葡萄基地300余亩,现已发展种植业1000余亩,使农民单一种植水稻向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增美。大大地增添农村村容、村貌,使农村成为花的海洋。 |
太湖村 |
太湖村党支部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党员闪光言行考评为抓手,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为民惠民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成功创建整治村、整治提升村、生态村、市级民主法制村、充分就业村、信息化示范村。先后荣获“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重点项目推进先进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11年启动中心村建设项目,中心村集中居住区选址太湖村邹家港自然村,规划用地总面积18.5公顷,建设联排住宅311套,多层公寓324套,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中心村规划形成“千亩河蟹精品园、千亩大棚蔬菜园、太湖风情文化园”三大园区。形成以“一产、三产”为主导的村域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培育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 |
橡树下村 |
橡树下村基本情况 橡树下村位于洪桥集镇偏北2公里,北临太湖,镇内主要干道中道路、山湖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21个承包组,510农户,总人口1821人;全村共有水田面积2224亩,旱地254亩,水塘面积200亩,其中改塘1258亩,总面积约为2.61平方公里。 2007年是橡树下村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中央1号文件《0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切实加强三农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洪桥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依托濒临太湖的优越位置决定发展现代效益农业——河蟹养殖。村干部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跟镇主要领导取得联系,汇报我村土地流转的优势及发展效益农业的决心。至2011年我村共流转土地1400多亩,用于蟹塘改造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1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万元,人均收入达13800元。 2011年橡树下村河蟹养殖基地被评为省级渔业主导产业园区,提升了漾荡河蟹的知名度,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目前已有5户本村村民加入了河蟹养殖的行列。 团结、精干高效的村两委会班子在不断拓展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发展,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今年橡树下村已经积极申报湖州市“美丽乡村”创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缓缓展开。 |
潼桥村 |
洪桥镇潼桥村位于洪桥镇内陆中心地带,北接太湖,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洼地,还有近百亩的树林,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共1917人,全村共有党员41名,耕地2000余亩。村民重点经济来源为塑料制品加工和纺织,还有部分村民在上海、宁波等地从事建材销售。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人均收入14800元,人均拥有集体可支配资金130元。潼桥村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突出。目前,潼桥村正逐步形成以河蟹养殖业、蔬菜种植业为龙头,以家庭工业为特色的农村产业格局。多年来,我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小康、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坚持以-精神、-理论及“-”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社会安定稳定及建设平安潼桥,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家庭工业,不断建立健全为民惠民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潼桥村“两委”班子团结、精干高效,村主要领导具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双带”作用明显。先后荣获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村、县发展家庭工业先进村、县五好党支部、省劳动力就业充分村等荣誉称号。 |
南阳村 |
南阳村位于洪桥镇西北部,与新塘相邻,由钟家浜、三家村、沈家台、顾家潭、周二斗、西华、清水浜、北塘和东房9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9个承包组,有620 户,共2117人。2013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4145元。产业以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目前全村养殖面积约1300亩,农田面积为2000亩。 随着创建美丽乡村,“四边三化”,村庄绿化各项工作的逐步落实,南阳村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治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三大工程。以村两委班子会议为基础和根基,切实把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提上日程。我们确定了创建领导小组,也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村美、民富、班子强”的要求,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使我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以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村建设。通过村庄整治,建成生态公厕一座,村里统一购置垃圾桶,定时定点由专人负责打扫清运。订立相关环境卫生制度、公约,成立由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组成的村环境卫生监督小组。一时加强监督,以卫生监督小组监督与村民监督、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保证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营造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的氛围。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加注重保护绿地,不填水、不毁绿,大力建设宜居村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致力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村庄。积极开展绿色森林村创建,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庭院。由专人负责村范围内苗木绿化的管理保养工作。 二、发展社会事业,提炼生活修养。 在全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鼓励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都达96%以上。村里每年还对村里的低保户、困难老人实行补助。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方法。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我村还十分重视丰富群众生活,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篮球场、村民活动室、棋牌室,村图书室等活动场所,购置了健身器材以供村民健身娱乐。此外,村里还不定期举行篮球赛、健身舞蹈表演等活动,通过远程教育组织干部群众收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搞好民主管理、提进政治文明。 加强财务、村务管理,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坚持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发挥党员的职能。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完全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每季度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每项款项都是透明的,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让百姓知道、明白。对各项开支单据由村民理财监督小组逐一审核确认,严格把关监督;定期举行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通报村里工作情况,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对关系长远发展和多数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还召开户代表会议进行广泛表决,使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力争完成生态村的建设目标,实现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把南阳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 |
排田漾村 |
排田漾村位于洪桥镇偏北,中道路、山湖路穿境而过,由原来排田漾村和南孙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耕地3110亩,鱼塘450亩,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分7个自然村,25个承包组,有564户农户,总人口2085人。全村有集体企业2家,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7万元,人均收入9572元,人均拥有集体可支配资金225元,个私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了建材、轻纺、运输平衡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洪桥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主要内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力加快“富民强村”步伐。今年我村开展市级生态村和小康示范村联创工作,加大宣传,形成氛围,从河道整治、道路改造、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卫生洁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村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村风、民风更是显著扭转,形成了人人爱护环境,家家以创业致富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
弁山村 |
弁山村位于弁山脚下,东临现在开发的高端休闲度假区,李陈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拥有人口1308人,其中劳动力912人,旱地面积79亩,生态林2487亩,水田1092亩,总平方为3.8公顷。 |
东王村 |
东王村简介 我村位于洪桥镇东部,村后就是太湖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自然条件好,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东王村于2002年初与大斗坝合并,现有12个自然村,19个生产队,共农户656户,总人口2217人。总占地面积3.5公里,有耕田面积2602亩,旱地471.84亩,水田1985.51亩,鱼塘310亩。村级组织健全,党支部委员4人,村委会成员3人,承包组长19人。全村有党小组7个,党小组长7人,0员61人,预备党员2名,另有入党积极分子1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动下,东王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万仕桥村 |
万仕桥村基本概况 洪桥镇万仕桥村位于洪桥镇东部与潼桥村相邻,长洪公路穿境而过。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辖26个承包组,农田面积2474余亩。全村共有13个行政自然村,共556户,人口1876人,201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0元。产业以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主,目前全村现有个私家庭企业120多家;有苗木种植面积80亩,河蟹养殖面积约650亩。全村共有党员61人,其中预备党员 3人,有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党组织为支部设置。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5人,村在职干部7人,后备干部2人。近年来,我村党支部坚持“弘扬创优精神,争做城东强村”,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党员闪光言行考评为抓手,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建立健全为民惠民机制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党员创业互助会,全面实施农村项目党员带动工程,积极鼓励、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家庭工业,荣获 “县级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金星村 |
金星村隶属长兴县洪桥镇,位于洪桥镇的北部。北临太湖,西接雉城镇,由杨家浦、北孙、斗角东浜、斗角西浜、徐家浜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505户1544人,其中本地人口1460人,党员38名,2011年人均收入14805元,村集体收入31万元。村内用地绝大部分是居民用地和农业用地,耕地面积有1600多亩,其中80%被用作种植大棚蔬菜,主要有茄子、黄瓜、扁豆、青椒、豇豆、扁卜等种类,是我镇商品蔬菜专业村。 我村有提花机户4户,现代服务业1户。多年来,金星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小康、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支部带领群众走向市场、发展经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加强,0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村支两委决策民主、管理科学,各种村务管理制度健全,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群众反映好。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良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村容村貌有很大的改善,全村经济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2000年以来,我村先后获得“五好党支部”、“县优胜人民调解”、三星级 “民主法治村”、“先锋工程”、“省级充分就业村”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