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桥村简介
畎桥村位于林城镇西南平原斗区,东与新华村接壤,西与石英村交界,与北汤相连,南与安吉县毗邻。全村下辖21个自然村,957户,3227人,党员96人。区域面积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25亩,山林面积1689亩,现有白茶种植面积 1500多亩,早黄豆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2013年人均收入17227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畎桥村交通便捷,紧邻林畎公路,近新318国道,贯穿全村的康庄路与直接与安吉县梅溪镇各条道路连接直达安吉县境内。
近年来,我们畎桥村在林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又获得市级科普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市级血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县级引导妇女创业就业先进村,省级充分就业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县级第三批美丽乡村,市级美丽乡村,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2104 | 313000 | -- | 查看 畎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太傅村 |
太傅村下辖9个自然村,31个承包组,893户2873人(其中劳动力1881人),党员71人,区域面积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23亩(其中水田3668亩),园林地1206亩,鱼塘50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39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8.34万元。东晋太傅谢安之墓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 晋太元八年,杰出的政治家谢安任征讨大都督,率军8万大破前秦90万大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趁胜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外患稍定,内争遽起。时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不满于谢氏势力的强大,遂使谢安出镇扬州,不久回京病死。赠太傅、谥文靖,更封庐陵郡公。谢安初葬南京梅山。至陈太建十一年,陈文帝次子,始兴王叔陵,淫暴好发古墓,其生母彭氏病卒,遂发故太傅旧墓,弃柩以葬生母。其时,谢安裔孙谢夷吾任长兴令,乃将安墓迁葬于县城西南四十三里的三鸦岗,谢安墓所在的乡更名为万安乡,先后改名为谢公乡、大云乡,1982年1月改名为太傅乡,现在位于太傅村太傅庙自然村。 |
桥南村 |
桥南村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41个承包组。目前共有农户1058户,常住人口3752人(其中劳动力2685人)。其中党员81名,下设2个党小组。耕地面积6083亩,水塘5965余亩。2005年以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引下,桥南村立足实际,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大力发展村主导的产业,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定增加。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11279元,村集体收入67.65万元。 |
永丰村 |
永丰村位于林城镇南三公里,座落在圩埯斗北侧,于2002年由原许村、杨家墩两村撤并而成。全村有杨家墩(村部驻地)、许村、方塘殿、邱家、杨树、斗门、白水、竹桥、魏家等九个自然村,1823余人;村面积3.6917平方公里,有农田3417亩,鱼塘967亩,旱地372.5亩,农宅基地518亩,交通用地230亩,林地34亩。永丰村交通便利,有两条公路穿村而过,村北侧为318国道。 永丰村百姓历代以农耕为本,勤于田园,精于耕作,俭节治家,勤劳朴实。永丰村也因雨水充沛,田润土沃,产有优质稻米、双低油菜、传统蚕丝、特种水产、时鲜果蔬;村内农户又惯于圈养鸡、鸭、猪、羊而物产丰富,尽显了平原斗区农耕文化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永丰百姓顺应潮流,迈开建设新农村步伐,已创建长兴县“魅力乡村”。永丰村将秉承“勤俭、好学、和谐、上进”文化理念,为建设一个富庶、秀美、和谐、幸福的永丰村而努力。 |
周吴岕村 |
|
泥斗村 |
泥斗村位于林城镇西部,东临天平街,与天平桥村接壤,南靠乌焦山,与石英村交界,西与泗安镇接黄巢村交界,北靠泗安港,全村下辖12个自然村,35个承包组,801户,2504人(其中劳动力1501人),党员46人。耕地面积4781亩(其中水田4529亩),山林 120亩,鱼塘550亩。特色产业有白种鸭养殖已达20000余羽。本村年人均收入达12000元,2002年招商引资一家石英砂有限公司,目前有80多位村民在该公司上班。 2009年完成了曹家、溪南、小斗门三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总投资近80万元。2010年年底即将完成环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总投资近130万元。2010年11月底已经启动修剪两个排灌站,总投资16万元。 2011年我村已经启动土地综合整治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一期在2010年年底在新318国道旁完成土地征用100亩作为启动点,预计三年完成此项工作。同时结合318国道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苗木。 |
新星村 |
长兴县林城镇新星村位于长兴县西南部,东与本镇阳光交接,南与泗安镇塘管埭村交界,新旧318两条国道穿村而过,著名的中国扬子鳄村位于本村的西岗自然村。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8个承包组,508户,1850人(其中劳动力1018人),党员49人。耕地面积3162亩(其中水田3007亩),鱼塘32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5万元。新星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奉公。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使得全村经济取得了快速长足发展,村庄生态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和谐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健康良好发展态势。 |
新华村 |
新华村下辖13个自然村,28个承包组,740户,2631人(其中劳动力1154人),耕地面积5146(其中水田4933亩),鱼塘870亩。特色产业有水产养殖和商品蔬菜种植。 交通状况:新华村交通便捷,东临里塘街,里畎公路贯穿新华村,南临安吉,西面毗邻林畎公路,贯穿全村的村级联网道路与周边干道相接。 经济发展: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及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华村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快。2008年新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1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全村拥有家庭工业48家(户),且呈稳步增长形势,主要以提花布加工和竹编为主。农业以水产养殖和商品蔬菜种植为主,全村现有水生蔬菜芡实种植面积300亩,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我村大力发展老鱼塘开发和土地流转,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蔬菜的开发和种植,走效益农业道路。 自然条件:新华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积极筹划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从2008年开始就筹划创建整治村,一方面加紧浇注3.14公里的村级联网道路,另一方面对照创建要求积极改进人居环境。白化墙面,亮化道路,绿化村庄。2009年新华村开始了畎桥街道的小集镇建设,目前主体工程联建房已经完工。 村庄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华村积极争取创建整治村,2009年创建完成了整治村、整治提升村、生态村。以整治促发展,以整治促提高。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土地复垦,来大力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新华村正加大对畎桥街道的小集镇建设力度,借318国道建设的契机,扩宽街道道路,改善交通状态,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精神文明: 长兴县2008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长兴县2008年度先进民兵连 长兴县2006年长兴县“民主法治村”三星级 长兴县2004年被评为文明村 长兴县奔小康示范村 长兴县1999—2000先进基层党组织 长兴县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 |
畎桥村 |
畎桥村简介 畎桥村位于林城镇西南平原斗区,东与新华村接壤,西与石英村交界,与北汤相连,南与安吉县毗邻。全村下辖21个自然村,957户,3227人,党员96人。区域面积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25亩,山林面积1689亩,现有白茶种植面积 1500多亩,早黄豆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2013年人均收入17227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畎桥村交通便捷,紧邻林畎公路,近新318国道,贯穿全村的康庄路与直接与安吉县梅溪镇各条道路连接直达安吉县境内。 近年来,我们畎桥村在林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又获得市级科普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市级血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县级引导妇女创业就业先进村,省级充分就业村,市级民主法治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县级第三批美丽乡村,市级美丽乡村,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
阳光村 |
阳光村位于林城镇西部,属黄土丘陵地带,东邻太傅村;西与泗安镇杨湾村交界;南至318国道;北接八三机场;宣杭铁路穿村而过;康庄路贯穿全村;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31个承包组;723户;人口2567人(其中有效劳动力1480人);村设党支部一个,下设党小组四个;有0党员55人,全村区域面积6.38平方公里,耕地面3757亩(其中水田2693亩),全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000多亩;村成立了茂盛花木专业合作社和志国粮油专业合作社。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0元,村集体经济收52万元; 2009年被评为“县级五好村党组织”;2010年村庄整治并通过县级卫生村验收;2012年县、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向阳村 |
向阳村位于林城镇东部,西临镇区,南至虹星桥,北至午山岗,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条件相当便捷,面积6.14km2。辖29个自然村863户,人口3137人,耕地面积5773余亩。全村现有各类企业5家,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33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04元。改革开放以来,向阳村在村两委会的正确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同步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文明村、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
石英村 |
石英村简介 全村下辖22个自然村,43个承包组,1020户,3703人(其中劳动力2430人),党员89人。耕地面积7792亩(其中水田7198亩),山林5000亩,鱼塘1010亩。因储有丰富的石英石资源而闻名,多形态的地貌也造就了丰富的农产品。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26.13万元。 多形态的地貌,造化了丰富的农产品,主产有水稻,油菜,蚕桑,苗木,名茶,家禽,鱼类,果木等。村南侧的浮云山自西向东,起伏跌宕,象条卧龙,故而又名谓龙山。叠翠的浮云山,近年来招引了大批国家二级珍贵鸟类——黄嘴白鹭,在这静谧的山窝里栖息繁衍,翠绿的山峦,翩翩展翅的白鹭,构成了仙景般的风光,许多摄影家慕名而来,使这里将成为一处可供人们观赏的白鹭生态区。而在山脉西侧,有长杭、华林等石英开发企业,石英资源的利用,激活了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石英农民,车、船运输等经商务工人员已达1200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9896元,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石英村文化底蕴丰富,村里的高门楼文化遗址,春秋战国窑址,浮云山的春秋墓葬代表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前志村狮舞荣获了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群星奖,石英还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血的代价,有七位石英儿女为之献出了生命,长兴县解放后第一位县委书记李焕就是石英儿女杰出代表。 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石英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继承革命前辈优良传统,发扬石英农民创业精神,以全新的姿态,为建设石英美好家园,实现石英全面小康而奋斗。 |
午山岗村 |
午山岗村:位于长兴县城西5公里处,全村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2712人,农户723户,下设11个自然村,35个承包组。 午山岗村与太傅村、桥南村、永丰村、周吴岕村、泥斗村、新星村、新华村、畎桥村、阳光村、向阳村、石英村、天平桥村、上狮村、连心村、姚洪斗村、大云寺村、北汤村、林城社区、方山窑村、塘南村相邻。 |
天平桥村 |
天平桥村地处林城镇西南,以泗安塘、李王港、姚家港三面围圩 作界,境内田陌沧绵、河网交错,属典型的斗区。2002年由原天平村、新桥村、仓里村合并成新村,辖沈村、仓里、杨湾、小湾、泥桥、地埔斗、七亩荡、桥头边、老街、塘埂、斗角、牌楼12个自然村,12个承包组,714户、2151人,其中劳动力1137人。经2006年统计,全部劳动力中,从事企业行商、三产业服务人员472人,其中长期331人,短期141人。有党员53人。全村总面积3.68平方公里,粮田面积3180亩,水塘287亩,耕地700余亩,呈“一水三地六分田”的地貌特征。是“中国民间艺术百叶龙”的发源地,也是长兴县乃至湖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2005年已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1957年至今,“百叶龙”五次闹京城、二进中南海,舞向新西兰,蜚声海内外,成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是独有的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实行村民自治,大力发展村级经济,06年人均收入5188元,07年人均收入8600元。同时进行了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自来水改造、电网改造、电视通讯、康庄道路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改善、管理民主、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初具轮廓。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州市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星级示范村,2007年被评为县级先锋工程党支部,2008年“百叶龙”已经列为国家级非文化遗产。 |
上狮村 |
上狮村下辖5个自然村,19个承包组,520户,1820人(其中劳动力1223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4983亩(其中水田2407亩)。林地2158亩,绿化苗木1680亩。工业有羊毛衫加工、编织和水泥制品等。农业以玫瑰花、水田豇豆、青梅和苗木等种植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4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56万元。 |
连心村 |
连心村概况 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33个承包组,769户,2700人(其中劳动力1842人),党员50人。耕地面积3866亩(其中水田1972亩),山林400多亩。全村以种植经济苗木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67万元。 |
姚洪斗村 |
姚洪斗村位于长兴县林城镇西北0.5公里处,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辖14个承包组,1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662人,729户。耕地面积3842亩,地势斗区平原。境内东西318国道,南北10省道连接线贯穿姚洪斗村。交通便捷,地理优越。泗安塘、姚家港贯穿村外围,水系畅通。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因村制宜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督促和引导广大党员投身魅力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通过建立工业集聚点、土地流转等措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党员结对创业制度,落实党员中心户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并派专人负责指导,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生产销售及项目合作等服务。同时,深化党员闪光言行考评,全面推行党员“亮身份、领岗位、作承诺”。 2011年10月,开展了农村党员“进出口”试点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畅通党员进与出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了全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使农村党员“进口”有约束、“过程”有管理、“出口”有要求。 |
大云寺村 |
大云寺村下辖26个自然村,65个承包组,1518户,4957人(其中劳动力3410人),党员123人。耕地面积7589亩(其中水田7132亩),鱼塘700亩。特种水产甲鱼、青虾养殖已达300余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4.96万元。 大云寺村与太傅村、桥南村、永丰村、周吴岕村、泥斗村、新星村、新华村、畎桥村、阳光村、向阳村、石英村、午山岗村、天平桥村、上狮村、连心村、姚洪斗村、北汤村、林城社区、方山窑村、塘南村相邻。 |
北汤村 |
北汤村地处林城镇西南,由原北汤村、孟斗村合并而成,具有丰富水产资源。区域面积4.7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20个承包组。目前共有农户737户,常住人口2302人。耕地4466亩,水塘1500余亩。村主要产业为特种水产养殖和芦笋种植。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5.7万元。近年来,先后获全国蔬菜标准园荣誉称号、获浙江省卫生村、省级便民服务中心、湖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廉政文化示范村、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湖州市星级健康教育示范村、湖州市农村“八有”文化保障工程示范村、湖州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村级示范团组织、湖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长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长兴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连续5年获林城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等。 |
林城社区 |
林城社区:位于林城镇政府所在地。 林城社区与太傅村、桥南村、永丰村、周吴岕村、泥斗村、新星村、新华村、畎桥村、阳光村、向阳村、石英村、午山岗村、天平桥村、上狮村、连心村、姚洪斗村、大云寺村、北汤村、方山窑村、塘南村相邻。 |
方山窑村 |
方山窑村:位于长兴县城西12公里,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辖31个承包组,农户714户,人口2260人。 方山窑村与太傅村、桥南村、永丰村、周吴岕村、泥斗村、新星村、新华村、畎桥村、阳光村、向阳村、石英村、午山岗村、天平桥村、上狮村、连心村、姚洪斗村、大云寺村、北汤村、林城社区、塘南村相邻。 |
塘南村 |
塘南村下辖15个自然村,32个承包组,898户,2570人(其中劳动力1357人),党员90人。耕地面积5216亩(其中水田5110亩),鱼塘708亩。特色产业白种鸭养殖已达6000余羽,水路运输业发达。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1.54万元。2014年我村创建了美丽乡村,污水管网改善了农村面貌,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一条天太柏油公路串村而过,把小山村与外面的大世界紧紧相连,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依托良好好水陆交通优势,勤劳的塘南村村民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个?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村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养殖,水上运输更是闻名在外,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改善,管理民主,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初具轮廓,全村干群正在发展塘南的征程上一步医改脚印的向前迈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